G软膏剂和凝胶剂
- 格式:ppt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48
软膏剂的基质是软膏的赋形剂,它能够影响软膏剂的稠度、稳定性、药物的释放和吸收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软膏剂基质种类:
1. 油脂性基质:这是一种传统的软膏基质,由动植物油脂、类脂和蜡类等物质组成。
油脂性基质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润滑性,能够保护皮肤并促进药物的渗透。
然而,油脂性基质的油腻感较强,可能会引起皮肤不适。
2. 水溶性基质:水溶性基质由甘油、聚乙二醇、卡波姆等物质组成。
它们能够在水中溶解,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软膏。
水溶性基质具有较好的保湿性和透气性,使用后不会在皮肤上留下油腻感,因此常用于一些需要频繁涂抹的药物。
3. 乳剂型基质:乳剂型基质是将油相和水相通过乳化剂混合而成的基质。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铺展性和渗透性,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
乳剂型基质可以根据油水相的比例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种类型。
4. 凝胶型基质:凝胶型基质由高分子材料(如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酸钠等)和水组成。
它们在皮肤上形成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凝胶,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和透气性。
凝胶型基质常用于一些需要长时间停留的药物,如治疗烧伤、创伤等的药物。
总之,软膏剂的基质种类较多,每种基质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软膏基质时,需要考虑药物的性质、治疗目的、患者的皮肤状况等因素,以确保药物能够有效地释放和吸收,同时减少对皮肤的刺激和不适。
《药剂学》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与涂膜剂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绪论•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涂膜剂目录01绪论软膏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全身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非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溶剂混合制成的外用制剂,涂于患处后,溶剂迅速挥发,形成薄膜,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定义与特点乳膏剂糊剂涂膜剂凝胶剂软膏剂和乳膏剂是最早的药剂剂型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
糊剂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剂型,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
涂膜剂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剂型,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
凝胶剂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剂型,具有不油腻、不污染衣物、无油腻感等优点。
历史与发展分类与适用范围软膏剂和乳膏剂主要用于皮肤表面,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全身治疗作用。
糊剂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凝胶剂主要用于皮肤表面,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全身治疗作用。
涂膜剂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02软膏剂软膏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涂抹在皮肤表面。
特点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可促进皮肤表面坏死的角质层不断更新,达到清洁皮肤的效果。
定义定义与特点VS分类与组成分类根据软膏剂稠度不同,可分为乳膏剂和凝胶剂两种类型。
组成软膏剂主要由药物、基质和附加剂三部分组成。
制备方法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研磨法、搅拌法、熔合法和乳化法四种。
工艺流程制备软膏剂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药物与基质的混合、研磨、加入附加剂、分装和灭菌等步骤。
制备方法与工艺流程03乳膏剂乳膏剂是指药物与乳化剂、辅助剂及水混匀并制成的一种稳定的油、水混合型乳剂。
软膏剂与凝胶剂第五章软膏剂与凝胶剂一、问答题1、什么是软膏剂?作用特点?处方组成?2、软膏剂的透皮吸收过程怎样?影响因素有哪些?3、软膏基质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应用特点?举例说明。
4、软膏常用制备方法?适用性?5、软膏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测?6、软膏基质通常分为哪几类?简述常用基质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7、试述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8、设计O/ W型硫酸新霉素乳膏剂的处方及制备方法。
9、下列物质起何种类型的乳化作用:硬脂酸铝(铝皂);油酸与氢氧化钠;羊毛脂;阿拉伯胶;胆固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醇(1:9);吐温80-司盘80(3:1)10、大量制备时如何对凡士林等基质进行预处理?11、软膏剂制备过程中加入的药物有哪些?12、制备乳状膏基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要将二相均加温至70-80℃?13、用于治疗大面积烧伤的软膏剂在制备时应注意什么?14、影响药物从软膏和乳膏中释放的因素有哪些?二、单选题1、软膏剂稳定性考察时,其性状考核项目中不包括()A、酸败B、异嗅C、变色D、涂展性与分层E、沉降体积比2、软膏剂可用于下列情况,除了()A、慢性皮肤病B、对皮肤起保护作用C、对皮肤起润滑作用D、对皮肤起局部治疗作用E、急性损伤皮肤3、羊毛脂作软膏基质有许多特点,除了()A、熔点适宜B、吸水性好C、穿透性好D、涂展性好E、稳定性好4、用聚乙二醇作软膏基质时常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混合,其目的是()A、增加药物在基质中溶液解度B、增加药物穿透性C、调节吸水性D、调节稠度E、减少吸湿性5、有一种水溶性软膏剂基质的处方是由400g PEG4000和600g PEG400组成,现因天气变化,需要增加稠度,可以采取下列哪一种方法:A、增加PEG400的用量;B、增加PEG4000的用量;C、加入适量凡士林;D、加入少量的硬脂醇6、凡士林作为软膏基质,常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改善其吸水性(C)A、液体石蜡B、花生油C、羊毛脂D、硅酮E、蜂蜡7、关于凡士林的特点叙述中,下列哪一点是错的(E)A、有适宜的粘性和涂展性B、稳定性好、无刺激性,呈中性C、吸水性差,仅能吸收约6%的水D、释放药物的能力比较好E、可以单独充当软膏基质8、下述软膏基质的特点中,哪项错误(B)A、油脂性基质润滑性好B、油脂性基质释药性好C、乳剂型基质穿透性好D、水溶性基质吸水性好E、基质应有适宜的粘性和涂展性9、熔融法制备软膏剂的注意事项中,下列哪项错误(B)A、熔融时熔点高的先加,熔点低的后加B、药物加入基质搅拌均匀后要迅速冷凝C、夏季可适量增加基质中石蜡的用量D、冬季可适量增加基质中液状石蜡用量E、加热速度不宜过快10、最适用于大量渗出性的伤患处的基质是(D)A、凡士林B、羊毛脂C、乳剂型基质D、水溶性基质E、以上均错11、油脂性的基质的灭菌方法可选用(B)A、热压灭菌B、干热灭菌C、气体灭菌D、紫外线灭菌E、流通蒸汽灭菌12、对透皮吸收的错误表述是(B)A、皮肤有水合作用B、透过皮肤吸收起局部治疗作用C、释放药物较持续平稳D、透过皮肤吸收起全身治疗作用E、根据治疗要求,可随时中断给药三.多选题1、软膏基质分为()A、油脂性基质B、水溶性基质C、乳剂基质D、亲水胶体E、疏水胶体2、凡士林与羊毛脂合用的目的是()。
[历年所占分数:2-3分]第六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第一节软膏剂一、概述:药物与油脂性或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用制剂;乳剂型基质制备的软膏剂称为乳膏剂,含有大量粉末(25%以上)的软膏剂称为糊剂。
软膏剂在医疗上主要用于皮肤、黏膜表面,起局部保护与治疗作用。
二、分类(按分散系统)即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三、一般质量要求1.应均匀、细腻、涂布于皮肤上无粗糙感;2.有适当的黏稠性易涂布于皮肤或黏膜等部位;3.性质稳定,无酸败、变质等现象;4.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他不良反应;5.用于创面的软膏剂应为无菌。
四、软膏剂的基质(一)油脂性基质1、特点:(多选,了解)①润滑、无刺激性②能封闭皮肤表面,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③能与多种药物配伍,不容易长菌,适用于表皮增厚、角化等慢性皮损和某些感染性皮肤病的早期④但油腻性及疏水性较大,药物释放差,影响皮肤正常功能,不易与分泌液混合,不适用于有渗出液的皮肤损伤⑤用水也不易洗除⑥油脂性基质可用于水不稳定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吸水性,常用作乳状型基质中的油相2、代表品种(油脂类,类脂类,烃类、硅酮)(1)烃类①凡士林(黄凡):特别适用于不稳定的抗生素药物(单选);吸水性差,可加入羊毛脂、胆固醇和一些高级脂肪醇增加吸水性②固体石蜡、液体石蜡:调节稠度(2)油脂类①动物油:少用②植物油:常温下为液体,常与熔点较高的蜡类熔合成半固体。
③氢化植物油:半固体或固体(滴丸非水溶性基质)。
(3)类脂类(W/O型辅助乳化剂)①羊毛脂:羊毛脂+凡士林合用,增加吸水性与药物的可渗透性(比硅酮差)。
②蜂蜡与鲸蜡:增加稳定性与调节黏稠度的作用(4蜡:固蜡、液蜡)(4)硅酮:对眼睛有刺激性,不宜做眼膏基质(白凡),对药物的释放与穿透皮肤的性能较羊毛脂与凡士林快。
(二)乳剂型基质1、乳剂型基质的组成:水相、油相及乳化剂①油相: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脂肪醇等,油相稠度调节剂:液体石蜡、凡士林、植物油等②乳化剂:有机皂类、月桂醇硫酸钠、多元醇脂肪酸酯类、聚山梨酯类等③水相:水2、乳剂型基质的特点(与油脂型相反)①油腻性小或无油腻性,稠度适宜,容易涂布,能与水或油混合——④②因含表面活性剂易清除,有利于药物与皮肤接触,并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不防碍皮肤的分泌与水分的蒸发,对皮肤正常生理影响小。
第十章软膏剂、眼膏剂和凝胶剂本章学习要求:掌握软膏剂的观点和质量要求。
掌握软膏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质量评论与包装储藏。
熟习眼膏剂的观点、特色、质量要求及制备方法。
熟习凝胶剂的观点、常用基质、制备方法、质量检查和包装储藏。
教课内容第一节软膏剂第二节眼膏剂第三节凝胶剂第一节软膏剂一、概括(一)定义软膏剂 (ointments)系指药物与适合基质制成拥有合适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
此顶用乳剂基质的亦称乳膏剂(creams)。
(二)特色软膏剂拥有热敏性和触变性。
热敏性反应遇热消融而流动,而触变性反应施加外力时粘度降低,静止时粘度高升,不利于流动。
(三 )软膏剂的处方前研究工作(1)活性成分的稳固性;(2)附带剂的稳固性;(3)流变性、稠度、粘性和挤出性能;(4)水分及其余挥发性成分的损失;(5)物理外观变化、均匀性及分别相的颗粒大小及粒度的散布,还有涂展性、油腻性、成膜性、气味及残留物消除的难易等;(6)pH值(7)微生物等。
(四)国家标准有关规定软膏剂在生产与贮时期均应切合以下有关规定:1、软膏剂常用的基质资料有凡士林、液状白腊、羊毛脂、蜂蜡、植物油、单硬脂酸甘油脂、高级醇、聚乙二醇和乳化剂等。
2、供制软膏剂用的固体药物,除还有规定外,应早先用适合的方法制成细粉。
3、软膏剂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应无不良剌激性;并应具合适的黏稠性,易于涂布于皮肤或粘膜上而不消融,但能融化。
4、软膏剂应无酸败、异臭、变色等变质现象,必需时可加适当剂或抗氧剂使稳固。
5、软膏剂所用的包装容器,不该与药物或基质发生理化作用。
6、除此外有规定外软膏剂应置遮光器中密闭储存。
二、软膏剂的基质基质 (bases) 是软膏剂形成和发挥药效的重要构成部分。
软膏剂的基质要求:①润滑无刺激,稠度适合,易于涂布;②性质稳固,与主药不发生配伍变化;③拥有吸水性,能汲取伤口分泌物;④不阻碍皮肤的正常功能,拥有优秀的释药性能;⑤易洗除,不污染衣服。
软膏剂、凝胶剂和乳剂制备与质量评价结果软膏剂、凝胶剂和乳剂是三种常见的外用药剂型,它们的制备和质量评价结果如下:软膏剂制备:软膏剂是一种外用药剂型,通常用于病变局部的治疗。
软膏剂制备的关键是选择适合的基础剂型和药物,混合并制备成合适的状态。
基础剂型可以是填充基质、油性基质、水性基质或混合基质等。
药物的选择必须考虑到药物的疗效和稳定性,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搅拌速度、时间、温度、pH值和混合顺序等。
软膏剂质量评价:软膏剂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外观、质地、颜色、气味、稳定性、pH值、药物释放度、药物含量、微生物质量等指标。
其中,药物含量和药物释放度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需要满足国家药典的相关要求。
同时,软膏剂的稳定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稳定性测试,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凝胶剂制备:凝胶剂是一种半固体制剂,通常用于口腔、眼睑、皮肤等部位的治疗。
凝胶剂的制备关键是选择适合的基础剂型和药物,通过调节基础剂型和药物的pH值、温度、搅拌速度等因素,使凝胶剂的热力学性质保持稳定。
凝胶剂质量评价:凝胶剂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外观、质地、颜色、气味、质量稳定性、pH值、药物含量、药物释放度、微生物质量等指标。
药物含量和药物释放度是凝胶剂最重要的质量指标,需要满足国际药典的相关要求。
稳定性测试要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乳剂制备:乳剂是一种凝胶状液体制剂,通常用于皮肤、黏膜、毛发等部位的外用治疗。
乳剂制备的关键是选择适合的无极性、极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增稠剂,调整pH值和添加辅助剂等。
药物应考虑溶解度、相容性和稳定性等因素。
乳剂质量评价:乳剂的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外观、颜色、气味、稳定性、pH值、乳化度、药物含量、药物释放度、微生物质量等指标。
药物含量和药物释放度是乳剂最重要的评价指标,需要满足国家药典的相关要求。
稳定性测试要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软膏剂和凝胶剂第一节软膏剂一、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分三类: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
作用:保护、润滑、局部治疗。
二、软膏剂的基质:(一)、油脂性基质:不适于有渗出液的创面,主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一般不单独用。
1、烃类:(1)凡士林:吸水性差,适于遇水不稳定的抗生素类,不适于有渗出液的患处。
(2)石蜡与液体石蜡:最适于调节凡士林的稠度。
2、类脂类:(1)羊毛脂:良好吸水性,常与凡士林合用,改善凡士林的吸水性,增加药物渗透性(2)蜂蜡与鲸蜡:在O/W 基质中起稳定作用,调节稠度或稳定性。
3、油脂类:(二)、乳剂型基质:通常可用于无渗出的皮肤破损,忌用糜烂、溃疡及化脓。
O/W :释放和透皮吸收快,能与大量水混合,“雪花膏”。
需加1、防腐剂2、保湿剂W/O :只能缓慢蒸发,吸收部分水分,对皮肤有缓和凉爽感,“冷霜”。
1、肥皂类:(1)一价皂钠、钾、铵的氢氧化物与硬脂酸等作用生成的新生皂。
5-18 O/W(2)多价皂:二三价金属(钙镁锌铝)的氢氧化物与脂肪酸生成的多价皂。
HLB<6 W/O2、脂肪烷基硫酸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钠HLB=40,常用于调节HLB 值。
O/W3、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1)十六醇(鲸蜡醇)及十八醇(硬脂醇):O/W 型基质,能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和稠度。
(2)硬脂酸甘油酯:单、双…较弱的W/O 型,与较强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稳定的O/W 型。
(3)脂肪酸山梨坦与聚山利酯类:司盘W/O 、吐温O/W4、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1)平平加O:HLB 15.9 O/W (2)乳化剂OP:HLB 14.5 O/W(三)水溶性基质:常用 PEG三、软膏剂的制备及处方举例:制备方法:1、研和法2、熔和法3、乳化法溶液型、混悬型用1、2 法,乳剂型用 3 法水杨酸乳膏: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液状石蜡、白凡士林、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羟苯乙酯十二烷基硫酸钠与单硬脂酸甘油酯为混合乳化剂,凡士林润滑成 O/W四、软膏剂的质量评定:1、主药含量 2 物理性质:熔程、稠度、酸碱度、物理外观3、刺激性4、稳定性5、无菌检查:溃疡、创面6、释放、穿透及吸收五、糊剂:含 25%以上固体药物的外用半固体制剂。
基本药物的药物剂型选择药物剂型选择是指将活性药物物质合理地配伍于药剂基质中,使其能够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并能够达到最佳的疗效。
药物剂型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理学过程,因此,对于基本药物的选择应该慎重考虑。
本文将从口服制剂、注射制剂和外用制剂三个方面探讨基本药物的药物剂型选择。
一、口服制剂口服制剂是最常见的药物给药方式,具有使用方便、低成本等优势。
对于基本药物的选择,需要考虑口服制剂的特点和患者的用药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口服制剂类型:1. 片剂:片剂是最常见的口服制剂之一,具有便携、剂量准确等优点。
适合用于对剂量要求严格的药物,如心脑血管类药物和抗菌药物等。
2.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放入胶囊中,易于吞咽和吸收。
适用于固体药物和颗粒状药物。
3. 混悬液剂:混悬液剂是将固体药物悬浮于液体中,便于患者吞咽。
适用于儿童、老年人或有吞咽困难的患者。
4. 口崩片:口崩片是在口中迅速崩解并释放药物的片剂,适用于那些存在吸收速度要求的药物。
二、注射制剂注射制剂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人体血液或组织中,具有快速且直接的作用。
基本药物的注射制剂选择应考虑药物的性质和治疗需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射制剂类型:1. 静脉注射剂:静脉注射剂能够快速作用于全身循环系统,适合于病情急需、药效迅速达到最佳水平的情况。
2. 肌肉注射剂:肌肉注射剂适合于需要缓慢释放、长时间作用的药物。
这种剂型有助于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保持药物浓度的稳定性。
3. 皮下注射剂:皮下注射剂对于需要以较缓慢的速度持续释放的药物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它们通常能够提供长时间的疗效。
三、外用制剂外用制剂是直接应用于病患部位的药物剂型,适用于皮肤病、眼科病等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用制剂类型:1. 软膏剂:软膏剂是在基质中加入药物的油脂性制剂,适用于皮肤炎症、湿疹等疾病。
2. 凝胶剂:凝胶剂是将药物溶解于凝胶中,易于皮肤吸收。
适用于烫伤、烧伤和湿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