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41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P2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要在书上标画!)。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第1课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学校电子教案科目科学年级五年级上册课题总课题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分课题1、我们在呼吸课时第(一)课时总(一)课时执教者: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1、1、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 “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P2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要在书上标画!)。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湘教版小学科学教案【篇一: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湘教版)】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1.1、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2、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
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在教材p2图上指出气体在人体中进出的路线(不要在书上标画!)。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简单的机械》教案6篇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学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带见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能对生活中简单的工具的作用提出猜想。
教学重点: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生活中的其它“好帮手”并猜想它们的作用。
教学准备:木板、羊角锤、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的汽水、瓶起子……。
电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出示钉有螺丝钉的木板,怎样取出这些钉子?2.生活中工具的作用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
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⑵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我找到的好帮手名称可以做哪些事情我猜想它能……⑶全班交流。
(“注意倾听,补充发言”纪律保证效率,教师得加强组织引导)在交流活动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①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
(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②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
(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④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
(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3、体验:“好帮手”的作用。
⑴、明确任务:选择不同的工具,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和螺丝钉,然后再把他们取出来。
⑵、分组活动。
⑶、全班交流。
(小组完成情况,感受:工具的确能提供方便)4、科技史阅读交流P21页指南车信箱,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悟科技发展之快,知道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改进身边的工具,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
(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图片,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配合图片进行讲述:桔橰的介绍;纯粹人力-简单机械-现代工具的对比)他能撬动地球吗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我们的家园——地球》教案6篇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简单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
2.进一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期性与艰苦性,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理解的历史。
教学准备篮球、橡皮泥、火柴、课件(与地球形状、“神舟5号”、“神舟6号”等相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中使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提问: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谈话: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1分钟就能够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是否知道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辛苦的探究过程。
二、探讨人类理解地球的过程活动1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谈话:首先让我们走入远古时代,了解最初人们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的?(课件展示)提问:“天圆地方”的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也许有几分可笑,但是,我们想想当时的条件,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理解呢?学生交流,评价。
小结:那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光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即使结论是错误的,但他们毕竟也是在仔细观察之后作出猜测的,并不是凭空捏造。
讲解:慢慢地人们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产生了怀疑(课件展示)。
希腊人通过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提出了假设: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活动2观察进港的帆船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一次模拟实验,看看是否也能观察到古希腊人看到的现象。
(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交流发现。
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从这两个实验中说明了什么?古希腊人的猜想成立吗?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讲解:这是人们对地球形状理解的一个重大转折,接着,在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看月食时,发现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所以他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五篇范文)第一篇:湘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第二单元: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第三单元: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第四单元: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第五单元: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措施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2、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4、围绕研究课题,开发、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5、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四、教学进度安排建议(每周2课时)第1周:《我们在呼吸》第2周:《心脏和血管》、《我们的大脑》第3周:《我们的大脑》、《和谐统一的身体》第4周;《和谐统一的身体》第5周:《生活中的“好帮手”》第6周:《他能撬动地球吗》第7周:《轮轴》、《滑轮兄弟》第8周:《在斜坡上》、《有趣的传动》第9周:《地球的故事》第10周:期中考试第11周:《风光无限的地貌》第12周:《地球的内部》第13周:《地球仪》、《地图》第14周:《漂移的大陆》第15周:《电池》、《怎样控制电路》第16周:《设计电路》《导体和绝缘体》第17周:《电和我们的生活》、《安全用电》第18周:《猜想与假设》、《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第19周:总复习第20周:期末考试第二篇: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新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学科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湘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用简单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
2.进一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期性与艰苦性,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1.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准备篮球、橡皮泥、火柴、课件(与地球形状、“神舟5号”、“神舟6号”等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提问: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谈话: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1分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是否知道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辛苦的探究过程。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活动1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谈话:首先让我们走入远古时代,了解最初人们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的?(课件展示)提问:“天圆地方”的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也许有几分可笑,但是,我们想想当时的条件,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认识呢?学生交流,评价。
小结:那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光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尽管结论是错误的,但他们毕竟也是在仔细观察之后作出猜测的,并不是凭空捏造。
讲解:慢慢地人们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产生了怀疑(课件展示)。
希腊人通过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提出了假设: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活动2观察进港的帆船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一次模拟实验,看看是否也能观察到古希腊人看到的现象。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5篇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与小组同学一起,参加设计房子,会计算房子的用料。
2、能够与组内同学亲密合作,建筑房子。
学问与技能:1、了解古代房子和现在房子的特点。
2、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一些古今中外闻名的建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造房子的艰辛和欢乐。
2、体会科学技术的进展满意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
教学重点设计并建筑房子教学难点:设计房子教学预备1、有关建筑房子的材料、绳子、纸张、木棒、透亮胶带等2、有关各种房子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人们居住离不开房子,你知道房子有哪些不同的类型么?2、观赏一些不同类型的房子,说说它们都有哪些优点和缺乏。
3、假如让你来建筑一幢房子,你会建成什么样子。
板书:造房子。
二、学习新课1、初步总结房子类型,看书上的图片,分析。
思索问题:古代房子和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学生谈论,汇报2、探究造房子的原理(1)谈话:刚刚我们比拟消失代的房子在高度、功能等方面远远优于古代的房子,在建筑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2)学生谈论,排列,汇报(3)引导:依据已经学过的《折外形》和《搭支架》,怎样建筑既省材料有坚固的房子,你们有些怎样的建议?3、造房子活动(1)我们造房子可以用的材料(提示:我们建筑的是房屋模型,所选材料的可行性)(2)分析材料怎样把可用的材料变得更牢固(结合《折外形》所学的学问) 怎样连接这种材料(结合《搭支架》所学的学问)(3)分析书上的图,你从图上能学到什么阅历?学生争论,汇报4、动手操作分小组自由搭建,教师巡察指导(提示:模型不宜过大)5、评比,总结。
三、总结总结全篇活动观赏各种建筑湘教版五年级科学教案2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搭建几种桥梁。
2、能够收集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资料。
学问与技能:1、知道桥梁是由桥面和桥墩组成。
2、知道拱形桥、吊桥是承受力大而又牢固的桥梁。
3、了解常见的桥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受建桥梁的过程,体验造桥的艰辛与欢乐。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教学设计1、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
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学生活动,谈感受。
(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 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置(出示一张呼吸挂图或课件)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
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
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