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脉滴注给药中,药物配伍禁忌会造成治疗失败 或不良反应的产生。 1.药物溶剂性质不同引起不溶。难溶于水的药物不 能与易溶于水的药物配伍。 2.氧化还原反应,如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不能与 有氧化性的药物配伍。 3.络合反应等导致的沉淀,四环素及喹诺酮类药物 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配伍,易产生难溶性络合物。
静脉滴注的合理用药
静脉滴注是临床常用的重要的给药方式 , 同时也是风险性较大的一种给药方式。据 我国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调查显示, 中国的注射液使用率为58.5%,2009年药 物不良反应报告品种59%为注射液,因此 应加强静脉滴注过程中的合理用药。
一.合理的选择溶媒
1.溶媒的pH值,对加入药物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 1.1水解:如青霉素水溶液稳定PH为6.06.5,在葡萄糖(PH3.2-5.5)中可加速水 解而效价降低。而在0.9%NS(PH4.57.0)中则稳定。 1.2 酸碱反应:如奥美拉唑为弱碱性药物, 在酸性溶媒中不稳定,应用0.9%NS做溶 媒。
三.合理的给药剂量及给药时间
1.合理的给药剂量安全,有效。剂量过小达不到有 效血药浓度,剂量过大则不良反应增加。 1.1常规60岁以上老年人剂量为成人剂量的3/4。 1.2儿童剂量常按体重计算。 儿童剂量=剂量/kg.次(或日)x体重(kg) 儿童剂量=儿童体重(kg)/成人体重(60kg)X成 人剂量
2.临床常根据t1/2(半衰期)计算给药时间 2.1 t1/2在6-24小时之间的药物,首次给予负荷 剂量(X=2X0),根据药物半衰期间隔一定 时间 ,再给予维持剂量。 2.2 t1/2很短的药物,如治疗窗大的药物,可加大剂 量,使药物很快达稳态血药浓度,减少用药次数。 如治疗窗小的药物,则应检测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