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 Word 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0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3个月~4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3个月~4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3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3个月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3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3个月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2周~4周~6周~8周~10周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 E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性迷路反射D.交叉伸展反射E.踏步反射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D.降落伞反射E.颈立直反射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婴幼儿期是儿童生长发育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粗大运动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粗大运动发育包括婴幼儿学习如何翻身、坐起、爬行、站立和行走等活动。
这些发育阶段的达成对婴幼儿的整体发育和身体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婴幼儿发育的方法。
婴幼儿期的粗大运动发育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通过粗大运动练习,婴幼儿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这些运动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平衡能力和空间意识。
此外,粗大运动还对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婴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他们周围的环境。
促进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方法有很多。
首先,父母应该给予婴幼儿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他们可以提供安全的环境,为婴幼儿提供适当的玩具和器材来刺激他们的运动。
例如,摆放一些柔软的垫子和玩具在地板上,可以刺激婴幼儿爬行和翻滚的兴趣。
此外,婴幼儿的床和摇篮应该设计成适合他们转身和爬行的高度。
其次,婴幼儿需要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自由活动。
婴幼儿应该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来探索他们周围的环境。
父母应该尽量减少对婴幼儿活动的限制,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尝试和发现。
当婴幼儿能够独立行走时,父母应该提供一些合适的玩具和工具来鼓励他们走动。
除了提供适当的支持和环境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也是促进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重要方法。
婴幼儿可以参与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体育活动,如爬行和跑步。
这些活动能够帮助他们发展肌肉力量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最后,婴幼儿的饮食也对粗大运动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摄取足够的营养来支持身体的发育和成长。
父母应该确保给婴幼儿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对于婴幼儿的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非常重要。
总之,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对于他们的整体发展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适当的支持和环境,婴幼儿可以学习和掌握各种粗大运动技能,促进身体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 1.BA.2~3个月B.0~4个月C.0~6个月D.4~6个月E.0~8个月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2.CA.2~3个月B.3~4个月C.0~4个月D.4~5个月E.O~6个月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 3.AA.0~3个月B.4~6个月C.0~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 4.BA.0~3个月B.4~6个月C.O~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 5.B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 6.C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 7.CA.0~2周B.0~4周C.0~6周D.0~8周E.0~10周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 8.C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 9.D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 10.A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 11.D E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2.D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O~4个月E.0~5个月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3.D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 14.A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性迷路反射D.交叉伸展反射E.踏步反射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 15.B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 16.B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17.C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18.C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 19.E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D.降落伞反射E.颈立直反射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 ) 20.B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 21.C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22.E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 23.D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 24.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月E.11个月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 25.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E.10个月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 26.A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 27.B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 ) 28.C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 29. C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30.D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一、仰卧位姿势发育规律:1.头向一侧或正中、屈曲(1个月)2.头向一侧或回旋、伸展(2个月)3.非对称伸展、翻身(3~4个月)4.屈曲、手口眼协(5~6个月)5.四肢自由伸展(8~9个月)二、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由屈曲向伸展发育②抗重力伸展发育③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1.TLR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2.臀头同高,TLR姿势,瞬间抬头(2个月)3.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4.抬头45度~90度,胸离床(4个月)5.抬头90度两手支撑(5~6个月)6.腹爬(8个月)7.四爬(10个月)8.高爬(11个月)14月:手膝关爬楼梯2台阶15-16:倒爬楼梯3台阶三、坐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①全前倾→半前倾→扶腰坐→拱背坐→直腰坐→扭身坐②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③是抗重力伸展以及相关肌群发育的过程坐位姿势发育规律1.全前倾(1个月)2.半前倾(2~3个月)3.扶腰坐(4~5个月)4.拱背坐(6个月)5.直腰坐(7个月)6.扭身坐(8个月)7.坐位自由玩(9个月)9月:坐位自由玩,臀移(向前移动),坐位转圈90度(两侧)11月:坐位转圈180度四、立位姿势运动发育10个阶段阳性支持反射→不能支持体重→短暂支持体重→足尖支持体重→立位跳跃→扶站→抓站→独站→牵手走→独走1.阳性支持反射(1个月)2.不支持(2个月)3.短暂支持(3个月)4.尖足支持(4个月)5.立位跳跃(5~6个月)6.扶站(7~8个月)7.独站(10个月)8.牵手走(11个月)9.独走(12个月)具体每月表现:2月:扶站,足底放平,膝关节屈曲,支持体重3s.9月:扶物站起。
10月:小儿握住大人的食指屈膝跳三次;扶物侧向迈步,扶物下蹲到坐位且不跌倒;扶小儿腋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3秒11月:握住小儿一只手,能够两脚交替原地踏步或者向前走4步;独站保持平衡5秒12月:坐位站起;握住小儿一只手,交替迈步走2米;独走5步13月:捡起玩具,站起来继续走三步,保持平衡;14月:窄基底面支持,跟-趾步态走3米,至少一半路程有手交叉15-16月:扶物上4个台阶17-18月:快走;倒退走(拉或者不拉玩具车);拉手指下楼梯(四个台阶)19-20月:向前跑3米;双脚一前一后站在线上,两脚之间距离小于8cm;21-22月:侧向走3米;走直线(1.8米);23-24月:向前跳(10厘米,保持平衡)双脚起跳向上跳5厘米;向下跳;独上楼梯(四个台阶);25-26月:下楼梯(无辅助);倒走三米(足跟不碰足尖);27-28月:双手叉腰向前走直线(3步);扶墙或者栏杆,一步一台阶,上四个台阶;向下跳(40厘米台阶);29-30月;双手叉腰踮脚走5步;快跑;31-32月:向前跳(0.6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向下跳(0.6米,双脚同时起跳与落地)33-34月:跳跃障碍;双手叉腰踮脚走3米35-36月:独上楼梯39-40月:向前跳70厘米,双足同时起跳与落地41-42月;正确跑步姿势(前后横跨躯干的摆动,躯干前倾)43-44月:单脚跳15厘米;45-46月:跑步两步之内停下,不跌倒;倒退走直线1.2米,脚跟不碰脚趾47-48月:向前跳75厘米;单脚跳五步,换另一只脚跳3-5步51-52月:倒退走直线5步;前翻滚;马步跳走;53-54月:向前跳87厘米;转身跳;单脚跳回;57-58月:踮脚跳59-60月:侧向跳(三个回合)61-62月:交替单脚跳五、步行姿势运动发育婴幼儿特点8项(1)由两脚分开大足距向两脚并拢小足距发展(2)由上肢上举到上肢下降发展(3)由无上肢的交替运动到有上肢的交替运动(4)由肩与骨盆的无分离运动,到有分离运动(5)由小步跑,步幅不一致,到迈大步、有节律的步态发展(6)由缺乏骨盆的回旋到加强骨盆的回旋(7)足尖与足跟接地时间短,主要为脚掌着地(8)站立位的膝过伸展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表格)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7个月8个月9个月10个月11个月12个肘支撑抬头45度抬头45~90度,头高于臀部、玩两手双手或前臀支撑,抬头90度,手、口、眼协调随意运动增多,抬头>90度双手或单手支撑,支撑向后成坐位胸部离床手或肘支撑,腰部离床至侧位仰卧位翻身至俯卧位俯卧位至仰卧位扶腰坐独坐手支撑直腰坐扭身坐坐位自由交换体位短暂支持足尖支持跳跃肘爬,扶站腹爬后退移动、抓站四爬、独站高爬.牵手走跪立位前移、独。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 1.BA.2~3个月B.0~4个月C.0~6个月D.4~6个月E.0~8个月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2.CA.2~3个月B.3~4个月C.0~4个月D.4~5个月E.O~6个月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 3.AA.0~3个月B.4~6个月C.0~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 4.BA.0~3个月B.4~6个月C.O~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 5.B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 6.C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 7.CA.0~2周B.0~4周C.0~6周D.0~8周E.0~10周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 8.C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 9.D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 10.A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 11.D E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2.D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O~4个月E.0~5个月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3.D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 14.A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性迷路反射D.交叉伸展反射E.踏步反射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 15.B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 16.B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17.C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18.C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 19.E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D.降落伞反射E.颈立直反射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 ) 20.B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 21.C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22.E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 23.D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 24.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月E.11个月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 25.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E.10个月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 26.A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 27.B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 ) 28.C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 29. C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30.D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
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也可以由坐位变换成其他体位的月龄为( ) 31.E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9个月32.正常儿立位时阳性支持反射逐渐消失,下肢出现半伸展、半屈曲的状态而不能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 32.B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33.正常儿立位时膝部与腰部屈曲,可以短暂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 33.C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34.正常儿立位时由于伸肌张力较高,下肢伸展并支持体重,多呈足尖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 34.D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35.正常儿立位时,出现跳跃动作,此阶段称为立位跳跃阶段的月龄为( ) 35.D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5~6个月E.7个月36.扶持正常小儿腋下站立,多数可站立,髋关节多不能充分伸展,称为扶站阶段的月龄为( ) 36.B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37.正常小儿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阶段的月龄为( ) 37.C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38.在抓站的基础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儿可以独自站立,开始时间较短,逐渐延长,称为独站阶段的月龄为( ) 38.D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39.小儿站立稳定后,可以牵手向前迈步,称为牵手走阶段的月龄为( ) 39.E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40.小儿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 ) 40.EA.8个月B.9个月C.10个月D.11个月E.12个月【X型题】41.与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发育包括( ) 41.ABDA.原始反射B.踏步反射C.立直反射D.平衡反应E.上肢移动反射42.原始反射中枢位于( ) 42.ABCA.脊髓B.延髓C.脑桥D.小脑E.脑干43.立直反射的主要功能是( ) 43.BCDA.保持身体正常姿势B.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C.头颈和躯干间的正常协调关系D.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E.促进对称发育44.肌张力分为( ) 44.ABCA.静止性肌张力B.姿势性肌张力C.运动性肌张力D.紧张性肌张力E.松弛性肌张力45.感觉输人包括( ) 45.CDA.光感觉的输入B.听觉的输入C.皮肤感觉输入D.本体感觉输入E.位置感觉输入46.前庭系统中的感觉器包括( ) 46.BCEA.本体感受器B.半规管内的运动位置感受器C.椭圆囊斑D.位置感觉器E.球囊斑47.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 ) 47.ABCA.由屈曲向伸展发育B.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C.手、口、眼的协调发育D.抗重力伸展发育E.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48.产伤分为( ) 48.ABDA.颅外产伤B.颅骨产伤C.脑水肿D.颅内产伤E.脊柱裂49.下列影响立直反射建立的原因有( ) 49.ACDA.肌张力异常B.身高C.原始反射残存D.姿势异常E.性别50.平衡功能的作用主要有( ) 50.ABCA.保持体位B.调整姿势C.作出安全有效反应D.促进原始反射消失E.促进姿势对称(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2.觅食反射觅食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儿脸颊部接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找”乳头的动作。
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
检查时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存在于0~4个月。
3.握持反射握持反射将手指或其他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2~3个月后消失。
4.拥抱反射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
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固有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反应分为拥抱型和伸展型,存在时问为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5.放置反射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存在于0~2月。
6.踏步反射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
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存在于0~3个月。
7.侧弯反射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
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存在于0~3个月。
8.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检查时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
存在于0~4个月。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固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
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存在于0~4个月。
10.立直反射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
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1.降落伞反射降落伞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
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