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50 MB
- 文档页数:8
八年级美术上册全套教案第一章:色彩基础1.1 色彩的基本概念颜色与色彩的区别色轮的认识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1.2 颜色的调配了解并实践三原色、三间色、互补色调配出不同的颜色,并进行实践练习1.3 色彩的运用学习色彩的冷暖、动静、明暗等属性运用色彩原理进行绘画实践第二章:素描基础2.1 素描基本概念了解素描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素描的基本要素(线条、形状、质感)2.2 素描工具与材料熟悉不同类型的铅笔、橡皮、画纸等工具学习正确的持笔姿势和绘画技巧2.3 素描的基本技巧学习如何观察对象,进行比例、结构、明暗的描绘实践素描静物、石膏几何体等基本训练第三章:绘画创作3.1 风景绘画学习风景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实践绘制不同风格的风景画3.2 人像绘画学习人像绘画的基本步骤和要点实践绘制不同表情、姿态的人物肖像3.3 创作练习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绘画创作练习学习如何构图、配色,培养个人风格第四章:雕塑基础4.1 雕塑基本概念了解雕塑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雕塑的基本要素(比例、结构、质感)4.2 雕塑材料与工具熟悉不同类型的雕塑材料(如泥、石膏、木头等)学习正确的雕塑工具使用方法4.3 雕塑的基本技巧学习如何观察对象,进行比例、结构、明暗的描绘实践雕塑头像、人体等基本训练第五章:设计基础5.1 设计基本概念了解设计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设计的基本要素(图形、色彩、排版)5.2 设计技巧与方法学习设计的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等)实践设计海报、标志、插画等基本训练5.3 设计创作练习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设计创作练习学习如何运用设计元素,培养个人风格第六章:摄影基础6.1 摄影基本概念了解摄影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摄影的基本要素(构图、光线、曝光)6.2 摄影器材与技术熟悉不同类型的摄影器材(如数码相机、单反相机等)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如对焦、光圈、快门速度等)6.3 摄影创作实践学习如何观察对象,进行构图、光线、曝光的运用实践拍摄不同主题的照片,如人物、风景、静物等第七章:工艺制作7.1 工艺制作基本概念了解工艺制作的定义、分类及作用学习工艺制作的基本要素(材料、工具、技术)7.2 工艺制作技巧与方法学习工艺制作的原则(如创新、实用、美观等)实践制作手工艺品,如剪纸、陶艺、编织等7.3 工艺制作创作练习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进行工艺制作创作练习学习如何运用材料和工艺,培养个人风格第八章:美术欣赏与批评8.1 美术欣赏基本概念了解美术欣赏的定义、作用及方法学习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摄影等)8.2 美术批评的基本方法学习美术批评的定义、原则及步骤实践分析、评价美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8.3 美术欣赏与批评的应用培养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参与美术欣赏与批评的交流活动,提高表达能力第九章:美术与生活9.1 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学习如何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提高生活质量9.2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美术在设计、建筑、时尚等领域的应用实践运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家居布置、服饰搭配等9.3 美术与生活的互动参与美术相关的实践活动,如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培养美术兴趣和爱好,丰富生活体验第十章:美术考试指南10.1 美术考试概述了解美术考试的类型、内容和要求学习美术考试的备考策略和技巧10.2 美术考试题型与解答方法熟悉美术考试的题型和答题要求实践解答美术考试题目,提高应试能力10.3 美术考试注意事项与心理调节学习应对美术考试的注意事项,如时间管理、答题技巧等重点和难点解析第一章:色彩基础重点环节: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的理解与应用。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章:素描基础1.1 课题:认识素描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素描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素描的定义和分类。
素描工具和材料的选择。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些素描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素描的魅力。
2. 讲解:介绍素描的定义和分类,如铅笔素描、炭笔素描等。
3.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素描工具进行简单物体的基础素描。
4. 练习:学生自行尝试绘制简单物体的基础素描。
5. 总结:强调素描的重要性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2 课题:光影与透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光影和透视在素描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光影和透视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光影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 引入:展示一些光影和透视运用得当的素描作品。
2. 讲解:介绍光影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如光影的来源、明暗对比等。
3. 示范:演示如何运用光影和透视绘制立体感强的素描作品。
4. 练习:学生自行尝试运用光影和透视进行素描创作。
5. 总结:强调光影和透视在素描中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创作中注意观察和表现。
第二章:色彩基础2.1 课题:认识色彩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色彩的定义和分类。
色彩工具和材料的选择。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些色彩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色彩的魅力。
2. 讲解:介绍色彩的定义和分类,如原色、间色、复色等。
3. 示范:演示如何使用色彩工具进行简单物体的基础色彩绘制。
4. 练习:学生自行尝试绘制简单物体的基础色彩。
5. 总结:强调色彩的重要性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2 课题:色彩搭配与情感表达让学生了解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在色彩应用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情感表达与色彩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一些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运用得当的色彩作品。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素描基础学习素描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练习素描静物,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第二课时:色彩基础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调配方法。
练习色彩搭配,培养审美素养。
3. 第三课时:图案设计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表现方法。
创作简单的图案设计,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4. 第四课时:水墨画基础学习水墨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练习水墨画创作,体验传统艺术的魅力。
5. 第五课时:现代艺术欣赏学习现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欣赏和分析现代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演示绘画技巧。
2.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3. 欣赏法:学生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作品的质量:技巧运用、表现力、创造力等。
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2. 教具:画笔、画纸、颜料、调色板、毛笔、墨水等。
3. 参考资料:现代艺术作品、绘画技巧视频等。
六、教学计划第六课时:雕塑基础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练习雕塑创作,提高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七课时:摄影基础学习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练习摄影创作,培养审美观念和观察能力。
第八课时:设计基础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表现方法。
创作简单的设计作品,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第九课时:建筑艺术欣赏学习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欣赏和分析建筑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第十课时:美术作品欣赏与批评学习美术作品欣赏与批评的基本方法。
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培养审美观念和批评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演示绘画技巧。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4篇)课时篇一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导入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背影》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篇二一、教材分析: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19进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学习。
19,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
父子生隙。
19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
19冬天朱自清的祖母去世。
当时他的父亲朱鸿均在徐州任烟酒公卖局长的差事卸。
家庭经济陷入困顿。
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
《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作者从北京赶至徐州随父回扬州奔丧。
作者从北京赶至徐州随父回扬州奔丧。
丧事完毕与他父亲同车至浦口车站分手。
从文本看朱自清是抒写了在父病后不能侍候左右的歉疚进而表达作为儿子对父亲的眷念。
但是还有一个朱自清内衷的秘密:这就是朱自清想借此回忆使父子矛盾和解,朱自清对其父的纳妾很有意见内心很有不满绪。
加上妻子嫁到朱家后蒙受公婆尤其是作者庶母的委屈父亲还经常写信给朱自清说儿媳的不是;儿子不仅不批评媳妇反而写了记实小说《笑的历史》揭露了封建家庭礼教的苛严。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论美术作品,获取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课重点对美术作品的造型因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认识。
教课难点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论自己喜爱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课过程一、导入教师发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显现《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饭》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出示两幅作品教师发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必定的物质资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因素进行表现。
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因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别人沟通的艺术语言。
1 绘画的造型因素 1 线条造型因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觉并评论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线条既能够详细地描述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能够表现主观的审美感觉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因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一样。
认识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一样的色彩表达感情的。
3明暗造型因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觉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能够详细地描述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能够表现主观的审美感觉和思想感情。
2 认识绘画的三种不一样的表现方法1 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 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3 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 赏识优异作品三、教师总结认识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赏识绘画和创建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感情。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教课目的 1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例。
2经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有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经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觉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育学生的审美修养,促使学生审雅观的发展。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美术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学生回答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迹设计。
(二)新课讲授1、书籍设计概念: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
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设计。
2、中国古籍设计: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简册装:在竹片或是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作“简册”,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
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简册了。
叶子:将一张张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樊夹装: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发明了“梵夹装”。
卷轴装:亦称“卷子装”。
通行于东汉至唐代。
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制,直接承袭了帛书的形制,单面书写。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美术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绘画的语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理解绘画外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历。
2.学会从外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才能。
教学重点:对美术作品的外型要素及外型艺术表现方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本人喜爱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提征询: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学生答复:老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学生答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出示两幅作品老师提征询: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老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外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外型要素进展表现。
这些美术作品的外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展艺术表现或与别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线条外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本人的感受。
老师总结:线条既能够详细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能够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外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
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外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本人的感受。
老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能够详细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能够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1)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2)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3)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三、老师总结理解了绘画的外型要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制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外型要素。
它能协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本人的情感。
第二课时课题:绘画作品中的方式美教学目的: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方式美以及掌握方式美的根本法那么。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2.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3.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解: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2.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具:幻灯片,教材,白纸,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上课,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的学习内容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我们要来欣赏美术作品带给我们那些感受?并来分析美术与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生活,社会生产有哪些联系?青铜文化唐代人物画建筑文化服饰文化新授设计:一,青铜文化在欣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下三个问题:1.为什么称商周为青铜时代?2.青铜器是实用品吗?3.青铜器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设计意图):如何来理解“美术是人类造型文化的载体”这句话,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如下几个方面进入学习。
a司母戊方鼎商代后期祭祀用的青铜方鼎,因其腹内刻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于国家博物院,是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已缺损一个,后来根据原有的又补上,耳部外侧雕刻着2只相对的猛虎,张着大口衔着人头,充满了神秘色彩。
b人面纹铜钺这件铜钺体型巨大,两面都雕刻着五官都突起,极力夸张狰狞可怕,令人望而生畏,据史书记载,钺是一种古代兵器,青铜制圆刃或平刃,安装木柄用来砍杀。
c虎食人卣食人卣是青铜器珍品,造型取自虎与人相抱的姿态,虎的后腿和虎尾支撑地面,构成卣的三足,虎前抓抱一人,人面朝虎胸蹲坐,虎口大张,齿牙森列,虎身有各种纹饰,以人兽为题材,表现了怪异的,虎是奴隶主的象征,人是奴隶的象征。
d莲鹤方壶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馆,壶盖呈双层盛开的莲花形,中间立一展翅欲飞的仙鹤,胡耳是两只龙型怪兽,通体雕有蟠螭纹,四角各立一小兽,构思新颖,设计巧妙,被誉为时代的象征,壶是古代酒具的一种,也是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诗经》中有记载“清酒百壶”,指的就是这类器物。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2篇教案一:《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和剪纸技巧,并尝试设计制作剪纸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描绘、设计、剪裁等技能,提高他们的美术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剪刀、纸张和设计草图。
教师准备各种类型的剪纸样本和讲述剪纸历史文化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剪纸作品,讲述剪纸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兴趣。
二、讲解剪纸技巧:通过现场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剪刀、折叠纸张和设计图案,并且讲解剪纸作品如何能表达出自己的创意。
三、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步骤,设计并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
教师在过程中不断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成果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全班进行评价和分享,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并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
【作业与反馈】学生将自己的剪纸作品带回家,并向家长介绍剪纸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家长提供反馈,教师根据反馈改进教学。
教案二:《艺术鉴赏与评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熟悉艺术鉴赏的基本步骤,了解如何进行艺术评论。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和讨论名画,培养学生提取主题、理解图片信息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对美的认识和体验。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名画图片、鉴赏和评论指导。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名画,引发学生对艺术鉴赏和评论的兴趣。
二、讲解鉴赏步骤和评论方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艺术鉴赏需要观察作品的主题、色彩、形状、笔触等所有细节,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评论。
同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艺术专业术语进行艺术评论。
三、名画欣赏和讨论:学生在指导下观赏名画,并按照基本步骤提取主题、理解图片信息,并进行评论。
讨论的过程中可以优中选优,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大全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学问与实力目标:引导学生观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驾驭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学问,使学生对在美术创作中表达主观情感、创作思维过程、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体验,从而加深对表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实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探讨,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调及构图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培育学生的创建性思维;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培育、激发学生对生活的酷爱及学会视察生活的实力。
培育学生仔细学习的看法和探究新学问的爱好;培育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教学重点:
对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所包含的造型手段、表现手段及作品所传达情感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体会美术作品情感心绪。
八年级美术教案【优秀9篇】八年级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
(4)学会对身边事物观察、理解的`敏锐程度。
(5)自信、个性培养和请顶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胸怀。
重点居室布置设计方案难点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
教学准备剪刀、卡纸等教学方法体验法、讨论法板书设计布置理想的家居注意的问题:1整体布局、2室内线条美感、3、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哪里?学生回答:家。
引入课题。
2、教师:提到家,想到最多的是哪些词汇?学生:温暖、温情、亲切、父母、兄弟、姐妹等3、教师:这些温暖、亲切、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靠什么来营造。
学生:亲人之间的言行,室内的陈设、装饰、色彩、灯光营造的气氛等等4、教师:联系我们学过的美术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感受来想一想: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5、每组推荐发言人把大家讨论的主要内容谈一谈,其他同学注意听,然后归纳出重点。
学生发言。
(可以各抒己见,不一定准确)6、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正确的结论。
可做少量的点评,对范例加以评述。
7、分组:(每俩人一组,一人为设计师。
一人为甲方)每组设计一个单元方案)8、评价:提出问题: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直至总结出若干可行的评价点。
自评、互评、发表自己的见解。
9、小结:展示优秀作品。
赏析。
进一步强化学生印象,领会本课内容,希望未来影响学生生活实际生活。
八年级美术教案篇二(第一课时)1、课前一周,布置学生课余到学校附近书店调查一些封面设计具有特点的书、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2、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或者喜爱的书籍封面设计、(注意及时总结学生从哪些方面介绍书籍封面,积极肯定学生对封面设计美感朴素的认识与思考、)教学引入3、教学归纳引入:书籍封面设计一般从图形,文字,色彩等几个方面进行、常见的方式是以图形为主,图形与文字的有机结合、其实,单纯以文字为主要的设计元素,把文字看成一种可以进行设计的图形符号,同样可以产生视觉冲击力,体现与众不同的设计意味、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展示分析海报设计作品4、展示两组以文字图形设计的优秀海报并加以借鉴、分析作品中文字图形设计的。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优秀4篇)最新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篇一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绘画的语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问: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学生回答: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出示两幅作品教师提问: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
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1)线条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
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1)写实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2)表现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3)抽象性绘画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3.欣赏优秀作品:三、教师总结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学工作计划篇二一、学生现状分析:针对初二学生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一年的时间,对学校的情况以及学习环境都已经熟悉了。
【导语】初⼆学⽣已经逐步养成观察⽣活的习惯,同时也具有⼩孩⼦的好奇⼼与求知欲。
因为情感形式美术的⼀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个基本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情感交流与情感教育。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第⼀课时 课题:参观与考察 教学⽬标: 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
2.了解作品展⽰的⽅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的。
3.⾛近美术馆、⾛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次展览。
教学重点: 1.美术展览的展⽰⽅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美术展览的展⽰⽅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活动说明 ⼀、组织教学稳定学⽣情绪,集中学⽣注意⼒。
⼆、导⼊新课提出问题:看⽼师演⽰的图⽚,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吗? 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州美术馆、⾹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
学⽣观看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介绍图⽚展⽰的中国各地美术馆建筑外观。
学⽣发⾔、教师归纳正确答案。
⽐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加深学⽣印象,提⾼学⽣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1.美术馆的概念 2.美术馆的历史 3.美术馆的性质作⽤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是哪⼀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教师展⽰图⽚讲解时,学⽣欣赏分析,思考问题。
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的知识⾯。
四、⾛进中国美术馆1.介绍中国美术馆 2.(利⽤演⽰图⽚参观美术馆的各类展览) 你到美术馆参观过吗?有何整体印象? 3.参观过毕加索紫禁城画展,你认为展览的整体布置⽅⾯有何特⾊?(作品内容、摆放位置、悬挂⽅式、展览路线等)。
4.在《站⽴的⽂字》展览中,展览的主体策划是怎样的?(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
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八年级上学期美术课程的内容和目标。
2.掌握八年级上学期美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单元一:色彩基础知识1.色彩的概念和分类。
2.基本色彩理论和调配原理。
3.调色和色彩搭配技巧。
4.利用色彩表现物体的形态和空间感。
单元二:素描基础知识1.素描的概念和分类。
2.素描的基本结构和构图技巧。
3.利用素描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
4.利用素描表现人物形象和特征。
单元三:水彩基础知识1.水彩的概念和分类。
2.水彩的基本用具和调色技巧。
3.利用水彩表现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
4.利用水彩表现情感和意境。
单元四:手工制作基础知识1.手工制作的概念和分类。
2.利用手工制作材料和工具制作艺术品。
3.掌握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和工序。
4.利用手工制作表现创意和想象力。
三、教学方法1.情境导入法:通过展示图片、实物或视频等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习的动力。
2.示范讲解法:通过老师的示范和讲解,概念的解释和实践操作的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技法和表现方法。
3.互动交流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4.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创作实践,通过实际的体验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流程单元一:色彩基础知识1.情境导入(15分钟)–展示一幅色彩鲜艳的画作,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色彩的分类和用途。
2.示范讲解(2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讲解色彩的概念、基本色彩理论和调配原理。
–展示调色和色彩搭配的技巧,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互动交流(20分钟)–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表达的理解和体验。
–学生展示自己的色彩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和互动交流。
4.实践演练(40分钟)–学生进行色彩调配和色彩搭配的实践操作,完成一幅色彩作品。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2篇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一)第一课:线条的表现教学目标:学习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线条的基本概念;2. 线条的分类:实线、虚线、曲线等;3. 线条的表现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展示不同种类的线条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2. 知识讲解: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案例分析:展示一幅有线条的图画,让学生分析线条的表现方法;4. 讨论交流: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线条表现物体;5. 小结归纳:总结线条的表现方法;6.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不同线条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线条的分类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线条表现物体。
教学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分析其线条特点,并用线条表达出来。
第二课:形状的认识教学目标:学习形状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提高学生的形状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形状的基本概念;2. 形状的分类: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3. 形状的表现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描述;2. 知识讲解:介绍形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案例分析:展示一幅有形状的图画,让学生分析形状的表现方法;4. 讨论交流: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形状表现物体;5. 小结归纳:总结形状的表现方法;6.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不同形状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形状的分类和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形状表现物体。
教学延伸: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分析其形状特点,并用形状表达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二)第三课:色彩的运用教学目标:学习色彩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运用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2. 色彩的分类:原色、次级色、暖色、冷色等;3. 色彩的运用技巧。
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展示不同色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2. 知识讲解: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 案例分析:展示一幅有色彩的图画,让学生分析色彩的运用技巧;4. 讨论交流: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不同色彩表现物体;5. 小结归纳:总结色彩的运用技巧;6. 练习巩固: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运用不同色彩表现物体。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集(1)第一课时:认识色彩【课时目标】1.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分类;2. 学会使用色轮进行色彩的组合和搭配;3. 发展对色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色彩的分类和特点;2. 学会使用色轮进行色彩组合;3. 培养对色彩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进行准确的色彩组合;2. 如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硬纸板、色轮、画笔、颜料、彩色卡纸;2. 教学演示素材。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著名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画面,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对色彩产生兴趣和好奇。
2. 感知与体验(10分钟)通过观察一些生活场景中的丰富多彩的色彩,让学生讨论色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表达欲望。
3.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或展示色轮,向学生介绍色彩的基本分类和特点,讲解冷暖色调、色彩的明暗变化等知识。
4. 色彩组合(20分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色轮进行色彩的组合和搭配练习。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色彩组合要求,并示范如何选择搭配合适的颜色。
5. 创作实践(2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在彩色卡纸上进行简单的色彩创作实践。
可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如夏天的花园、冬日的雪景等。
6. 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对色彩的感受和体会。
【课后作业】1. 跟家人或朋友讨论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2. 继续观察和感知不同场景中的色彩变化,并记录下来。
(2)第二课时:了解素描与构图【课时目标】1. 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和技法;2. 学习基本的构图原理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造型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素描的基本技法;2. 理解构图的重要性;3. 培养绘画中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运用素描技法表达物体的形状和质感;2. 如何创造合理的构图布局。
【教学准备】1. 画纸、铅笔、橡皮擦;2. 教学演示素材。
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教案一:线条的运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学习不同种类的线条,并能灵活运用。
3. 提高学生的线条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黑板、彩色笔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铅笔、彩色铅笔、纸张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放映一些有线条元素的艺术品,让学生对线条有初步的了解和感觉。
2. 线条基本概念的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和解释,让学生了解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介绍线条的分类。
3. 不同线条种类的示范(15分钟)
教师示范不同种类线条的画法,如实线、虚线、曲线、直线等,并让学生跟着绘画。
4. 小组练习(15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线条来创作一幅画作,要求画面
有明显的线条元素,并给出一句简单的描述。
5. 展示和评价(10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作品的线条运用是否合理和富有创意。
6.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线条运用的要点,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在家里找一些简单的物体进行观察,然后用画笔将其线条特征勾勒出来,并添加自己的创意。
2. 学生可以尝试在作品中运用不同种类的线条,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第一课笔墨千秋1.用毛笔蘸水、墨、色彩画于绢或宣纸上的传统风格绘画称为( A )。
A.中国画B.素描C.速写D.油画2.中国画按笔墨技法可分为( B)、写意和兼工代写。
A、山水B、工笔C、人物D、花鸟3.中国画按题材分类可分为( B )。
A 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B 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C 花鸟画、静物画、风景画 D.静物画、风景画、山水画4.中国画在观察认识上采取( A )的方法。
A 小中见大、以大观小 B.平行透视、焦点透视C.近大远小、近视远虚D.近高远低、近长远短5.中国画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那么墨色根据水分多寡,可以分为焦、浓、重、淡、( C )。
A、黒B、花C、清D、疏6.文房四宝指的是( B ),它也是绘制中国画时所必需的工具材料。
A.梅兰竹菊B.笔墨纸砚 D.琴棋书画 D.礼乐射御7.在中国画中,(B )和印章可深化主题,增加画面的形式美,起到点缀和平衡画面的作用,是中国书画中的各种题语的总称。
A.注释B.款识C.颜色D.笔墨8.中国画追求以画面气与势的表现、笔与墨的经营、实与空的变换、心与物的交融等方式营造特殊而隽永的( C )。
A.空间感B.立体感C.意境美D.透视性9.在中国画中,( A )是用笔工整细腻的描绘,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澈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刻画物象。
A.工笔B.写意C.兼工带写D.泼墨10.在中国画中,( B )是通过简练的线条笔墨,描绘出物象的形神,表达深邃含蓄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情感。
A.工笔B.写意C.兼工带写D.泼墨11.中国画《送子天王图》作者是谁?( B )A.黄公望B.吴道子C.郭熙D.马远《送子天王图》12.《清明上河图》是那位画家的作品( C )A、韩愰B、顾闳中C、张择端D、黄公望13.《五牛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A )A、韩愰B、顾闳中C、张择端D、黄公望14.《墨葡萄图》作者是谁?(C )A.黄公望B.赵孟頫C.徐渭D.张择端15.右图《墨葡萄图》按笔墨技法分,属于(A)画。
A.写意B.工笔C.素描D.油画16.《出水芙蓉图》按笔墨技法分,属于( B )画。
A.写意B.工笔C.素描D.油画17.《游鱼图》是哪位画家作品( B )A、韩愰B、朱耷C、张择端D、张大千18.《游鱼图》按中国画绘画题材分类属于(B)。
A.静物画B.花鸟画C.山水画D.人物画第二课梅竹言志《游鱼图》1.在中国画中画梅应该先画( A ),从而做到立意为先,分清主次。
A.枝干B.花芯C.花瓣D.花蕾2.中国画中,画竹竿的特点是( B ),只需弯节不弯干,节上左右生旁支。
A.中短两头长B.中长两头短C.中头一样长D.中头一样短3.“岁寒三友”是指( C )。
A.松竹柏B.梅兰竹C.松竹梅D.兰竹菊4.“四君子”是指( A )。
A.梅兰竹菊B.笔墨纸砚 D.琴棋书画 D.礼乐射御第三课寄情山水1.《富春山居图》是元代(A)的作品。
A.黄公望B.张择端C.韩愰D.顾闳中2.《富春山居图》按中国画绘画题材分类属于( C )。
A.静物画B.花鸟画C.山水画D.人物画3.中国画中传统山水画论有“三远”之说,即(D )。
A.平远、高远、长远B.高远、长远、深远C.平远、深远、长远D.平远、高远、深远4.中国画中,石分( B ),表现体积,轮廓左右要有浓淡之分,以表现阴阳向背。
A.两面B.三面C.四面D.五面5.在中国画中,画树先画( d ),起笔要确定树的姿态,分前后左右出枝。
A.树叶B.树根C.树冠D.树干6.中国现存最早的卷轴山水画是( a )所画的(《游春图》)。
A、展子虔B、顾闳中C、张择端D、张大千第四课用画笔触摸细节1.列宾作品《查波罗什人复信给苏丹王》是一幅( D )。
A.写意B.工笔C.素描D.油画2.艾轩作品《西藏女孩》是一幅( D )。
A.写意B.工笔C.素描D.油画3.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作者是( A)。
A.列宾B.王式廓C.塞尚D.凡高4.绘画时,速写中以( C )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A.光影B.结构C.线D.体积5.( B )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一批现实主义画家所组成的艺术团体,以在俄罗斯各大城市进行巡回美术展览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从美术作品中受到教育而出名。
A.后印象派B.巡回展览画派C.超现实主义D.拉斐尔前派6.《血衣》是谁的作品( D )A.张择端B.赵孟頫C.黄公望D.王式廓第五课静物画有声1.在一幅静物画中( B )至关重要,即在绘画前应先考虑物体的定位,即何者为主,何者为次,画面的中心在哪部分。
A.透视B.构图C.结构D.光影《画具》2.右图为罗尔纯的油画静物作品《画具》,这幅画运用了什么构图方法?( C )A.水平线B.四边形C.三角形D.S线3.下图为苏巴朗油画静物作品《有壶的静物》,这幅画运用了什么构图方式?( A)A.水平线B.四边形C.三角形D.S线《有壶的静物》4.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题材的绘画称为( B )。
A.人物画B.静物画C.风景画D.山水画5.静物画中几何形构图有什么特点( C )A.构图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的感觉。
B.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的特点。
C.构图给人以稳定,和谐,均衡灵活的感觉。
D.构图给人以冲突,对抗,动态的感觉。
6.静物画中S型构图有什么特点( A )A.构图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的感觉。
B.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的特点。
C.构图给人以稳定,和谐,均衡灵活的感觉。
D.构图给人以冲突,对抗,动态的感觉。
7.静物画中水平线型构图有什么特点(B )A.构图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的感觉。
B.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的特点。
C.构图给人以稳定,和谐,均衡灵活的感觉。
D.构图给人以冲突,对抗,动态的感觉。
8.凡高的作品《高更的椅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A.表达了作者对好友高更的思念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高更的愤恨之情。
C.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感情。
D.表达了作者欢快愉悦的感情。
9.李建忠的静物画作品《天伦之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B )。
A.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B.表达了祖孙同堂的幸福生活。
C.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D.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感情。
第六课 公益招贴作品1.( B )通常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如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呼吁和平等,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公众关注的问题,从而服务于公众利益。
A. 公共设施B.公益招贴C.公共标志D.公共场合2.招贴设计的构成要素是(A )。
A .图形、文字、色彩B.图形、文字、线条C. 文字、线条、色彩D.图形、线条、色彩3. 招贴画作品《和平总是姗姗来迟》图形设计运用的什么手法( A )。
A. 同构 B 置换 C 渐变 D 正负形 4.招贴画作品《希望和平》图形设计运用的什么手法( D )。
B. 同构 B 置换 C 渐变 D 正负形5.招贴画作品《斑马》图形设计运用的什么手法(C )。
C. 同构 B 置换 C 渐变 D 正负形6.招贴画作品《互动》中图形设计运用的什么手法( B )。
D. 同构 B 置换 C 渐变 D 正负形7.在一幅招贴作品中,( C )要素在视觉的传达方面具有优越性。
艺术家常常打破常规,把不同时空、种类的形体重新组合,改变对象之间的自然形态,描绘出新奇的视觉形象。
《天伦之乐》《高更的椅子》 《和平总是姗姗来迟》 《希望和平》《斑马》《互动》A. 文字 B 色彩 C.图形 D.线条8.在一幅招贴作品中,( A )要素是交流思想。
表情达意的工具,它包括标题,标语,文案以及其他说明等。
A.文字 B 色彩 C.图形 D.线条9.在一幅招贴作品中,( B )要素可以增强招贴的艺术美感和视觉冲击力。
使主体形象鲜明夺目,在瞬间快速传递给广大观众,并使之留下深刻印象。
A.文字 B 色彩 C.图形 D.线条10.( A )又称宣传画或广告画,要求运用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较短的时间和一定空间距离内提供清晰的视觉信息,准确传达特定主题。
A.招贴画B.静物画C.油画D.卡通画11.公益招贴作品《和平之人》作者是谁?(C )A. 达芬奇B.凡高C.毕加索D.高更第七课 远古的呼唤1.旧石器时代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受伤的野牛》,其造型特点是(B )。
A. 细腻真实B.质朴简约B. C.优美华丽 D.复杂多变2.西班牙的( B )洞窟中的绘画是人类最早的绘画之一。
A.莫高窟B.阿尔塔米拉C.龙门石窟D.麦积山石窟美术作品概览1.山西( d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最大的纯木结构建筑。
A.赵州桥B.佛光寺C.严华寺D.应县木塔2.( C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是封建王权的象征,它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和营造。
A.颐和园B.拙政园C.故宫D.圆明园3.( D )是古代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其住宅多为二进院落,采用封火山墙、人字屋顶;青瓦白墙,色彩对比鲜明,建筑雕饰也相当精美。
A.颐和园B.拙政园C.故宫D.宏村《和平之人》《受伤的野牛》4.清代皇家园林( C )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典园林。
A.圆明园B.拙政园C.颐和园D.留园5.( B )是江南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A.圆明园B.拙政园C.颐和园D.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