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5.7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虞美人》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反诘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这个句子是: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这与李《声声慢》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是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念奴娇过洞庭》1.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的句子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2. 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3.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的句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4. 《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词人要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招待宾朋的句子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劝学》1.学不可以已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师说》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赤壁赋》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而今安在哉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答司马谏议书》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5、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8、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10、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是:_______________11、《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o12、韩愈《师说》引用古代圣人从师学习的经历,阐明老师和弟子的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14.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对于老师的选择,无关年龄长幼和身分贵贱,择师的标准应该是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从师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己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16、《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17、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O18.《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 O1 9《论语》中" ,”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那么,怎样学习呢?应该a2 0、《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名句是:, O21、苏轼《赤壁赋》中常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的名句是: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巩固训练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2、《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3、在《劝学》中,荀子以“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指出君子与一般人相比,在于他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去争取最大的成功。
高一语文理解性默写练习《虞美人》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反诘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这个句子是: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这与李《声声慢》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这七组十四个叠字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句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4.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是作者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5.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句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
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念奴娇过洞庭》1.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的句子是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2. 在明净光洁广阔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的句子是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3.在岭南的那段时间里,自问是光明磊落,肝胆照人的句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4. 《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词人要舀尽西江的水,用北斗星做酒器招待宾朋的句子是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一、《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
3、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
《沁园春长沙》中能充分表现他拥有此大志、气概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9、《劝学》中借助描写“风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积土成山,风雨三、《师说》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4、《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苏教版高一语文古诗文默写练习题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借鉴参考阅读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和创新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高一语文古诗文默写练习题(一) 1、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当初丈夫显得憨厚老实设法来与自己相识的诗句:,。
2、诗中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地劝慰男子另订婚期的诗句是:,。
3、诗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期间登上“垝垣”盼望心上人情绪急剧变化的诗句是:,。
,。
4、诗中女子想象丈夫请人占卜之后来迎娶自己的诗句是:,。
,。
5、诗中用“桑”设喻描写女子新婚时年轻貌美的诗句是:,;然后又以“鸠”设喻含着愧悔意味劝女子别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痛苦的教训、告诫女子不要被表象迷惑,同时还控诉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语句是:,。
,。
,。
6、诗中用桑枯萎写女主人公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处境糟糕的语句是,。
,。
7、诗中写女主人公自觉反思问心无愧,而丈夫的感情却一变再变的语句是:,。
,。
8、女子在夫家多年辛劳却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诗句是,。
,。
,。
9、诗中用“ ,”两句表达女子不愿再与丈夫一起到老的怨愤;以“淇水、湿地”为喻反衬男子反复无常认为婚姻已到头的诗句是:,。
10、诗中回忆二人年少时青梅竹马的诗句是,。
诗中女主人公谴责男子当年立誓今却负心的诗句是,。
决心同负心男子决绝的语句是,。
答案: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2、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3、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4、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以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6、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7、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8、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9、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0、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打印版】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打印版】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打印版】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的全部内容。
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
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
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4、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有何作用?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沁园春长沙》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_。
3、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
《沁园春长沙》中能充分表现他拥有此大志、气概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三、《师说》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
苏教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理解性默写【背诵版】必修一一《沁园春·长沙》1、点明时间地点环境的句子:__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万类霜天竞自由。
_3、描写远望之景的句子:__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4、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__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引起诗人对往夕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___7、蔑视权贵的句子:__粪土当年万户侯。
_________8、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
9、表现革命者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的句子:__书生意气,挥斥方遒__。
10、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__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__1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__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12、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从仰视和俯视角度写景的句子是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
13、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
《沁园春长沙》中能充分表现他拥有此大志、气概的句子: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劝学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
2、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3、《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情景式默写汇编(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观点相同。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2.韩愈《师说》中“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8.《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9.写出《劝学》中说明学习必须专一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师说》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7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三)《赤壁赋》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2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022-2022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理解性默写《李凭箜篌引》1.《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3.《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4.《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的震撼力的诗句是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5.《李凭箜篌引》中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美妙的诗句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6.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7.《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清脆激越的一句是昆山玉碎凤凰叫。
8.《李凭箜篌引》中形容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一句是芙蓉泣露香兰笑.9.《李凭箜篌引》中以四样美好的事物描摹声音的句子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10.《李凭箜篌引》中说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吴丝蜀桐张高秋〞。
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地点的诗句是:“李凭中国弹箜篌〞。
侧面写乐声的诗句是:“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这里诗人成心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从客体落笔,写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诗人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11.《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正面写乐声,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如带露的芙蓉,似盛开的兰花,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
真是构思奇特,形神兼备。
12.《李凭箜篌引》中“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
高一语文上册理解性默写《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
《短歌行》理解性默写
《归园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写
《念奴娇·赤壁怀古》理解性默写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理解性默写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
《琵琶行》理解性默写
《劝学》理解性默写
10.《荀子•劝学》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师说》理解性默写
《赤壁赋》理解性默写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苏教版必修一必修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描写白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6、《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
”8、苏轼《赤壁赋》中的“, ,”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9、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且认为后天学习可以改造人,因此他的《劝学》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劝勉人们学习文化知识,而是劝人为“善”,文中“,,”可见。
10、《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
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11、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1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反问的手法描写楼阁之间通道壮丽之美的句子是:“,”1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两句描写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宫殿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整。
14.哲学上讲,运动是绝对的。
在《赤壁赋》中,苏轼认为,从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万物存在的名句是:“,。
”15、《阿房宫赋》一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以质问的语气,强烈抨击秦统治者残民以自肥的两句是“,”。
16、《师说》中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17、在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弟子可以为师,师也可以为弟子,所以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不过是“,”的缘故。
18、《荀子·劝学>中,“,”两句表达了君子本性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观点。
高一语文默写训练高中部分1、《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2、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
,。
人非生而知之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是故无贵无贱,,,师之所存也。
嗟乎!!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今之众人,,。
是故圣益圣,,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呜呼!!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
,。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歌台暖响,;舞殿冷袖,。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情景式默写汇编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9.写出《劝学》中说明学习必须专一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择师的标准是: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
7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为师,而
(五)《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
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答案
(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9.写出《劝学》中说明学习必须专一的语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
(三)《师说》
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5.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7韩愈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先,要以之
为师,而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从而师之
(五)《赤壁赋》
1.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写动人的音乐: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写清风明月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7.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召唤月亮飞行的句子: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3.描绘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4.写客人箫声之悲伤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15.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17.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8.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9.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0.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1.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2.描写诗人行舟的感觉,像身上长上了翅膀: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3.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