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下渗
- 格式:ppt
- 大小:608.50 KB
- 文档页数:51
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梳理总结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一、基本知识点(整理内容全部都很重要,带“▲”的为必背内容):1.海洋水是地球水体的主体部分,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1)影响蒸发的因素:①光照:光照越强,蒸发量越大;①气温: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①风速:风速越大,蒸发量越大;①湿度:湿度越大,蒸发量越小;①水域面积:水域面积越大,蒸发量越大。
(2)影响下渗的因素:①地面性质(硬化或者沙质);①坡度:坡度越小,下渗量越多;①植被覆盖率越大,下渗作用越强;①降水强度小,降雨持续时间长,下渗量多。
(3)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①地表状况(硬化与沙质);①地形地势,影响径流落差;①降雨强度,影响径流量;①人类活动(城市化、乱砍滥伐)3.▲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4.▲水循环各环节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
5.▲跨流域调水可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7.洪涝灾害分为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
8.▲洪涝灾害的防治:①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②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③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工程措施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非工程措施有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9.▲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造成内涝的客观原因是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
降雨特别急的地方可能形成积水,降雨强度比较大、时间比较长也有可能形成积水。
但是,城市内涝主要是城市地表硬化造成下渗速度减慢,排水不畅,发生内涝。
(2)措施:①增加城市绿地、湿地面积;②利用透水材料、渗水砖;③城市规划时合理布局城市排水系统。
第四章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动态地下水的循环是指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过程。
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地表水、人工补给等各种形式获得补给,在含水层中流过一段路程,然后又以泉、蒸发等形式排出地表,如此周而复始的过程便叫做地下水的循环,其中资源量的增减正是补给与排泄不平衡所致。
第一节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即为地下水的补给,其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入渗、地表水入渗、凝聚水入渗、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等。
一、降水入渗补给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雹,在许多状况下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
当大气降水降落在地表后,一部分变为地表径流,一部分蒸发重新回到大气圈,剩下一部分渗入地下变为地下水。
一般状况下,入渗补给含水层的水量仅占降水量的20~50%,其余的水量通过各种途径耗失了。
L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机制大气降水抵达地表便向土壤孔隙渗入,假如土壤初始含水率很小,则入渗水首先形成薄膜水,到达最大薄膜水后,又连续充填毛细孔隙形成毛细水,只有当土壤含水率超过最大持水量时,才形成重力水下渗补给地下水。
一般的降水入渗过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属于受供水强度掌握阶段;后期为受入渗力量掌握阶段。
降雨后包气带水的下渗方式一般认为有两种,即活塞式(PiSton type)及捷径式(short-circuit type)o活塞式是指上部新的入渗水推动下部较老的水作面状下移,此类下渗主要发生于比较均质的砂层中。
捷径式指水流不作面状推动,而沿着某些通路优先下渗,例如在粘性土中下渗水往往沿着某些大孔道——根孔、虫孔及裂隙发生的移动。
⑴均质土的活塞式下渗: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动,如同活塞的运移。
分两个入渗阶段:①土壤吸水阶段:降水入渗水用于补充水分亏缺,由于表土干燥,毛细负压大,毛细率很大;②稳定入渗阶段:湿锋面下渗到肯定深度,重力水力梯度起主要作用,毛细水力梯度渐渐变小,入渗率趋于稳定值。
⑵粘性土的捷径式下渗:当降水强度较大,细小孔隙来不及汲取全部水量时,一部分雨水将沿着渗透性良好的大孔隙通道优先快速下渗,并沿通道水分向细小孔隙集中。
第四章 地球上的水(教师版)4.1 水循环 >知识梳理<水循环知识概览:知识点一 “水的行星”: 1. 从形态上看:(1)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
(2) 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2. 从分布上看:(1)海洋水特征:海洋水是主要的,它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2)陆地水特征:包括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等;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 (3)大气水特征: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海洋水96.53%陆地3.47%大气0.001%冰川水1.74%地下水 1.69%其他永冻土底冰冰0.022%土壤水 0.001% 湖泊水 0.013% 沼泽水 0.0008% 河流水 0.0008% 生物水 0.0001%3. 从利用上看:(1)目前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0.3%。
(2)冰川是地球淡水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水量占全球淡水储量的2/3以上。
目前人类利用的很少。
知识点二自然界的水循环: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
2. 动力: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相互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
3 . 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其中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得到持续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知识点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 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
2.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水循环还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 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4. 直接影响到各地的天气过程,乃至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引发区域性的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渗过程是指液体或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过程,它是地下水运动和水文地质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渗过程受力状况和运动特征对地下水的形成、流动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对渗过程各阶段受力状况及运动特征的简要描述:1. 渗透阶段:在渗透阶段,流体受到以下受力影响:- 压力梯度: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由于地下水位差形成压力梯度,使得水向低压力方向移动。
-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影响渗透过程的速率和方向,对水文地质学和地下水资源开发有着重要影响。
流体在渗透阶段的运动特征包括:- 渗透速率:受多孔介质裂缝、孔隙度等因素影响,不同介质的渗透速率差异很大。
- 渗透方向:受压力梯度和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渗透方向多为垂直或水平渗透。
2. 吸附阶段:在渗过程的吸附阶段,流体受到以下受力影响:- 滞留力: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力使得流体分子在介质表面停留一段时间,影响流体的渗透速率。
- 地下水化学性质:地下水中的化学物质会与多孔介质发生吸附反应,影响渗透的速率和方向。
流体在吸附阶段的运动特征包括:- 吸附速率:受多孔介质表面性质和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影响,吸附速率差异较大。
- 吸附均匀性:多孔介质表面的均匀性会影响流体的吸附过程,不同介质对吸附速率的影响程度也不同。
3. 穿透阶段:在渗过程的穿透阶段,流体受到以下受力影响:- 孔隙空间:孔隙度和裂缝的大小会影响流体的渗透速率和方向。
-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变化会对多孔介质中的流体运动造成重要影响。
流体在穿透阶段的运动特征包括:- 表演速率:受多孔介质的孔隙度、裂缝和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穿透速率较为复杂。
- 渗透方向:在多孔介质中,流体的穿透方向可能随地下水位变化而改变。
总体来看,渗过程各阶段受力状况及运动特征复杂多样,受到地下水位变化、多孔介质孔隙度、裂缝的影响较大。
对渗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下水运动和水文地质学特征,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
渗过程是地下水运动和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水文学原理试题及答案【篇一:2011年水文学原理习题】t>第一章绪论1. 水文学主要研究那些内容?2. 人类面临的主要水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3. 什么是水文现象?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特性?4. 水文学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5. 水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6. 简述水文学研究的特点第二章水文循环1. 水有哪些自然属性?社会属性?2. 水循环有哪些环节2. 研究水文循环有哪几种尺度?3. 水循环的主要表现形式(水文现象)有哪些?4. 全球和流域(区域)水量平衡及方程式。
6. 大气中的水分以13000km3 计,多年平均全球年降水量577000 km3 ,试计算大气水的更新期。
7. 根据对水循环及水量平衡规律的了解,谈一谈对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认识。
第三章河流与流域1. 何谓流域?流域有几种类型,以什么来区分?流域有哪些主要特征?2. 河流有哪些主要特征?3. 水系形状大致可归纳为几种?不同水系对汇流有什么影响?4. 某闭合流域面积a=1000km2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x0=1400mm,多年平均流量q0=20m3/s。
现拟在此流域修建水库,由此增加的水面面积⊿a=100km2,当地实际多年平均年蒸发总量z0器=2000mm,蒸发器折算系数k=0.8。
试问建库以后多年平均流量q0是多少?5. 某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476.1mm,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66.1mm。
试求多年平均年蒸发总量,并计算其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及蒸发系数。
第四章降水1. 降水基本要素有哪些?2. 如何表示降水随时间、空间的变化?3. 降雨量过程线与降雨强度过程线有何联系?4. 降雨大致可分几种类型?5. 影响降雨量的因素是有哪些?6.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有什么特点?7. 计算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方法有哪些?每一种计算方法有哪些适用条件?第五章土壤水与下渗1. 土壤水有哪些存在形式?各受哪些力的作用?2. 土壤水分如何测定?用什么表示?3. 土壤水分常数有哪些?各表征什么物理量?4. 土壤水的能量状态用什么表征?土水势有哪些分势?5. 土壤水分特性曲线反映什么关系?如何获得土壤水分特性曲线?6. 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基本方程是什么?7. 供水强度、下渗率、下渗能力是如何定义的?什么是下渗曲线?8. 下渗的物理过程(三个阶段)有哪些?什么力起主要作用?含水率如何变化?9. 影响下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何为下渗容量?10. 忽略重力作用且扩散率为常数时下渗的定解问题的数学模型如何表达?11. 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经验下渗曲线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