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3.70 KB
- 文档页数:2
国际制⼟壤质地三⾓分类1、国际制:国际制⼟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砂粒(2-0.02毫⽶)、粉粒(0.02-0.002毫⽶)和粘粒(<0.002毫⽶)三粒级含量的⽐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图上查质地名称。
先找到该颗粒的定点(100%),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顶点对应的三⾓形的3条底边的平⾏线,3线相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查三⾓图的要点为:以粘粒的含量为主要标准,<15%→砂⼟或壤⼟,15%-25%→粘壤⼟,>25%→粘⼟;当粉粒含量达到45%以上时,在质地分类名称前要加冠“粉质”字样,当砂粒含量达到55—85%时,在质地类别名称前要加冠“砂质”字样;当砂粒含量>85%时,直接称为壤砂⼟,>90%→砂⼟。
例如:某⼟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质粘壤⼟某⼟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质粘壤⼟某⼟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质粘⼟2、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卡庆斯基制⼟壤质地分类制有简制和详制两种。
其中以简制应⽤最为⼴泛,这⾥我们只介绍简制,在我国的两次⼟壤普查中都采⽤了卡庆斯基简制作为质地分类标准。
卡庆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砂粒(>0.01㎜)和物理性粘粒(<0.01㎜=的含量来划分⼟壤质地类别。
3、中国制1987年《中国⼟壤》第⼆版中公布了中国的质地分类制,分为3组12种质地名称。
与其它的质地制相⽐,我国的质地制有以下的特点:与其配套的粒级制是在卡庆斯基粒级制的基础上修定⽽来的,主要是把粘粒的上限由0.001㎜提⾼到⼤家公认的0.002㎜,粘粒级分为粗(0.002~0.001㎜)和细(<0.001㎜)两个粒级。
我国的质地分类标准还处在试⽤阶段,还没有得到⼴泛的应⽤。
纵观各种质地分类制,尽量存在着⼀些差别,但⼤体上还是把⼟壤质地分为砂⼟、壤⼟、粘⼟三类。
定额中土壤类别划分定额中的土壤类别划分是根据土壤的性质、特征和用途等方面进行分类的。
土壤是地球表层的一种自然资源,是生命的基础,对于农业、林业、畜牧业等行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土壤进行分类有利于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管理。
一、砂质土壤砂质土壤指的是颗粒粗大,砂粒含量占总土壤质量的70%以上的土壤。
其土壤颗粒直径大于0.05毫米,空隙较多,流通性强,但容易流失水分和养分。
砂质土壤的通透性好,排水性能强,适合于水稻等作物的生长。
但也因其缺乏黏粒和有机质,易出现土壤贫瘠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
二、粘性土壤粘性土壤主要由黏粒组成,其含量占总土壤质量的50%以上。
由于黏粒颗粒直径小,空隙较少,因此粘性土壤的通透性不强,排水性能也相对较差。
但由于其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保肥性,适合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
但也要注意粘性土壤易出现板结和积水等问题。
三、壤土壤土是指颗粒大小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的土壤。
壤土中砂粒、粉粒和黏粒的含量相对均衡,土壤质地松散,透气性、保水性和保肥性都比较好。
壤土适合于多种作物的生长,如小麦、玉米、水稻、甘蔗等。
四、砂壤土砂壤土是指以砂粒为主,但含有一定比例的黏粒和粉粒的土壤。
砂壤土的通透性和排水性能较好,保水性和保肥性也较好。
适合于瓜果、蔬菜等作物的生长。
五、黏砂土黏砂土是指以黏粒和砂粒为主的土壤。
黏砂土的通透性和排水性能比较好,但保水性和保肥性较差。
适合于柑橘、桑树、草坪等作物的生长。
六、轻质粘土轻质粘土是指颗粒细小,以黏粒和粉粒为主的土壤。
轻质粘土的通透性和排水性能较差,但保水性和保肥性较好。
适合于大豆、花生、蚕豆等作物的生长。
七、重质粘土重质粘土是指黏粒含量很高,粉粒含量很低的土壤。
重质粘土的通透性和排水性能都很差,但保水性和保肥性很好。
适合于淀粉、马铃薯、甜菜等作物的生长。
不同的土壤类别适合于不同的农作物种植和用途。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地的综合效益。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
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1基本概念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其中,砂土抗土壤质地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
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
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是一个国际公认的土壤质量划分的系统,它是由德国学者Max Karl Wilhelm Kalckreuth于1926年开发的。
它是根据土壤粒径成分分析的结果,划分出具有类似特性的土壤类型。
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有12个不同的土壤
类型,从由最细的一种到最大颗粒的一种,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的12个不同的土壤类型如下:1、沙棘(Sand);2、壤泥(Loam);3、黏壤(Clay Loam);4、黏土(Clay);5、淤泥(Mud);6、粗
沙(Coarse Sand);7、细沙(Fine Sand);8、砂泥细颗粒土壤(Silt Loam
Fine-grained Soil )9、砂泥中等颗粒土壤(Silt Loam Medium-grained Soil);10、砂泥粗颗粒土壤(Silt Loam Coarse-grained Soil )11、黏性淤泥(Mud Clay)12、解释合成土壤(Engineered Synthetic Soil)。
每一种土壤类型都有对应的土壤质量特征,比如沙棘土是由微小粒子组成,有非常大的表面积,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壤泥土则具有中等的颗粒大小,表面积不太大,较好的通透性等特征。
通过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土壤的类型,从而更好的研究土壤特性,优化土壤利用,提高土壤质量。
土壤质地分类及其在我国应用探讨
1土壤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分类是以土壤结构单元为单位,根据土壤粒径组成、土壤表面形态及颗粒间的复合性等特征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类型的一门科学,它是耕地区域土壤环境评价及决策中的重要内容。
2土壤质地分类的具体步骤
(1)在土壤质量评价时,首先应对土壤进行粒径分析,计算比表面积,确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并对不同大小的颗粒进行归类。
(2)确定土壤表面形态,按孔隙特性类型分类,如:管状、管状少、连状、粉冗等。
(3)根据颗粒间复合性对土壤进行划分,可分为砂质土壤和粘土质土壤。
砂质土壤颗粒间相对疏松,表面的粉尘少;粘土质土壤颗粒间聚拢,表面的粉尘多。
3中国土壤质地分类的应用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土壤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对于土壤质地的准确分类,不仅对正确评估土壤肥力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够为土壤污染修复、土壤改良工程、土壤肥力调节等提供实质性参考价值。
因此,我国进行了大量的土壤质量评价,确定了许多中国独立的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其中包括:中国土壤肥力分
类标准、中国土壤速效养分分类标准、中国土壤可持续利用分类标准等。
各种标准在评价土壤质量和农业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结论
土壤质量评价及类型分类是耕地区域评估和识别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采用独特的标准进行了大量的土壤质量测试,而这些独特的标准则为土壤修复、土壤改良工程及土壤肥力调节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
土壤的质地分类
1. 嘿,你知道吗,土壤的质地分类可有好多呢!就像人有不同性格一样,土壤也有自己的特点呀。
比如说沙质土壤,那可真是松散得很嘞!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沙子,松松垮垮的。
海边不就是大片的沙质土壤嘛,在那上面走路都咯吱咯吱响呢!
2. 哇塞,壤质土壤也是土壤质地分类里的一种啊!它不就像是个老好人嘛,各方面都比较适中。
我们常见的农田很多就是壤质土壤哦,它能让作物扎根得稳稳当当的,就好像给作物安了一个舒服的家一样。
3. 还有黏质土壤呢,哎呀,这可真是有个性啊!它黏得厉害,就跟那强力胶水似的。
下过雨之后,走在上面说不定就黏住脚啦。
你想想那黏土做的陶艺,就是用的黏质土壤呀!
4. 你说土壤的质地分类是不是很神奇呀?沙质土壤排水好哇,那速度就跟水从滑梯上滑下来一样快。
在沙漠里,不就是沙质土壤让水分快速流走嘛!
5. 壤质土壤多好啊,既能保水又能透气,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完美平衡嘛!就好像一个人既聪明又善良一样难得。
6. 黏质土壤虽然黏,可是它也有它的用处呀。
它能很好地保持养分呢,就像是个小气鬼,把好东西都紧紧抓住不放手。
你看那些肥沃的菜地,说不定就有黏质土壤的功劳呢!
7. 不同的土壤质地分类适合种不同的东西呢,这多有意思!沙质土壤就适合种些花生之类的,壤质土壤那可是大多数作物的好朋友,黏质土壤就适合莲藕之类的在里面扎根生长啦。
8. 我们可不要小瞧了土壤的质地分类哦,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王国,各有各的规矩和特点。
好比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一样。
9. 所以呀,土壤的质地分类真的很重要,我们可得好好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利用它们呀!。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分类篇一、砂质土砂质土含砂粒多,黏粒少,粒间多为大孔隙①,土壤通透性良好,透水排水快,但缺乏毛管孔隙,土壤持水量小,蓄水保水抗旱能力差。
再则,由于砂质土主要矿物为石英,本身缺乏养分元素,又缺乏胶体②,土壤保蓄养分能力低,养分易流失,因而表现为砂质土养分缺乏,保费耐肥能力差,施肥时肥效来得快且猛,但不持久。
施肥时应多施未腐熟的有机肥(注:可能含有各种病虫害,请小心使用),化肥施用则宜少量多次。
根据砂土类土壤的肥力特点,在作物种植上适宜种耐瘠、耐旱作物,生长期短、早熟的作物,以及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蔬菜。
注:①孔隙:指土壤中大小不等、弯弯曲曲、形状各异的各种孔洞;②胶体:指土壤中呈胶体状态的物质,有固、液、气三相和有机、无机、有机无机复合胶体等区别。
二、黏质土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透水通气性差,排水不良,不耐涝。
土壤持水量大,但水分损失快,保水抗旱能力差。
故而,在雨水多的季节要注意沟道通畅以排除积水,夏季伏旱注意及时灌溉和采用抗旱保墒的耕作方法。
这类土壤含矿物质养分较丰富,由于通气性差,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积累较多;土壤保肥能力强,养分不易淋失,肥效来的慢,平稳而持久。
故而,宜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化肥一次用量可比砂质土多,又因其土温变幅小,土壤胀缩性强,干时田面开大裂、深裂、易扯伤根系,故而适宜粮食作物以及果、桑、茶等多年生的深根植物。
三、壤质土壤质土由于所含砂粒、黏粒比例较适宜,它的肥力特点兼有砂土类土壤和黏质土类土壤的优点,即它既有砂质土的良好通透性和耕性,又有黏土对水分、养分的保蓄性、肥效稳而长等优点,适种范围广,是农业生产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也是我们种植烟草较为推荐的土质,所以着重介绍一下。
①沙壤土和轻壤土含有较多的砂粒、较少的黏粒,表现为土壤有轻微(或没有)的粘性,即使潮湿情况也能轻松手握松散,能很好的体现砂质土的通透性和透水排水性能好的特点。
1986 版土壤质地分类系统1986年,国际土壤科学界发布了一份名为《土壤质地分类系统》的标准,该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土壤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中。
本文将对该分类系统进行介绍和解读。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组成。
根据国际土壤科学界的分类系统,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质土壤、粉质土壤和粘质土壤三大类。
每一类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细砂、中砂、粗砂、细粉、中粉、粗粉、壤土、粘土等细分级别。
砂质土壤是由颗粒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的砂粒组成的土壤。
砂质土壤的优点是透水性好,通气性佳,但保水能力较差。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砂质土壤常常需要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或者覆盖保护层来提高其肥力和保水能力。
粉质土壤是由颗粒直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的粉粒组成的土壤。
粉质土壤颗粒较细,质地松散,保水能力较好,容易吸附养分。
但由于其通气性较差,容易产生积水,因此在农田排水条件不好的地区,粉质土壤的利用需要注意排水问题。
粘质土壤是由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的粘粒组成的土壤。
粘质土壤颗粒极细,颗粒之间有较强的黏着性,因此粘质土壤的透水性差,通气性差,但保水能力较好。
在农业生产中,粘质土壤常常需要进行改良,增加通气性和改善排水条件。
土壤质地的分类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质地的土壤对作物生长有着直接影响。
砂质土壤透水性好,适合种植旱作物;粉质土壤保水能力强,适合种植水稻等需要水分丰富的作物;粘质土壤保水能力好,但排水性差,适合种植湿生植物。
土壤质地还与土壤肥力密切相关。
砂质土壤肥力较低,容易发生养分流失,需要加强施肥管理;粉质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但容易流失,需要注意养分的保持和补充;粘质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但通气性差,需要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方式,以免造成养分积累和缺氧。
土壤质地分类系统提供了一种便捷有效的土壤分类方法,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指导农业生产。
对于农民来说,了解土壤质地对于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施肥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级标准
土壤颗粒组成中,>2mm的石砾超过1%的土壤,根据石砾含量分别定为砾质土或砾石土。
砾质土在描述土壤质地时,在质地名称前冠以某确立质土字样,如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等。
少砾质土砾石含量1~5%;中砾质土砾石含量5~10%;多砾质土砾石含量10~30%。
砾石土。
当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30%以上者,按规定,不再记载细粒部分的名称,只注明是某砾石土。
其分级标准为:砾石含量30~50%者为轻砾石土;50~70%者为中砾石土;70%以上者为重砾石土。
考试到砾石中所夹细粒部分物质情况各异,在生产上反应亦大不一样,因
此,在室内测试时,仍将细粒部分的颗粒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在总的质地命名时仍命名为某砾石土,但在括号内则注明细粒部分的质地名称。
如某土壤>2mm的砾石含量为65%,细粒部分的质地为壤质粘土,最后命名时,则定为中砾石土(壤质粘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