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剖析
- 格式:pptx
- 大小:13.19 MB
- 文档页数:10
杂兴其二白居易唐诗赏析杂兴三首其二白居易唐诗赏析【作品介绍】《杂兴三首·其二》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选入《全唐诗》的第424卷第18首。
【原文】杂兴三首·其二作者:唐·白居易越国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风日燥水田,水涸尘飞起。
国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宫里。
馀波养鱼鸟,倒影浮楼雉。
澹滟九折池,萦回十馀里。
四月芰荷发,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风来,香动芙蓉蕊。
但爱芙蓉香,又种芙蓉子。
不念阊门外,千里稻苗死。
【注释】①越国句:指春秋越王勾践事。
本诗所述之事,当在勾践即位初。
《国语·越语下》:“四年,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先人就世,不谷即位。
吾年既少,未有恒常,出则禽荒,入则酒荒。
吾百姓之不图,唯舟与车。
上天降祸于越,委制于吴。
”,②楼雉:楼,城楼。
雉,城垛。
③澹滟:水光动荡貌。
④芙蓉蕊:荷花。
⑤阊门:阊阖门,宫门。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后人称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是唐代的杰出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对白居易称“诗魔”、“诗王”、“诗豪”、“诗史”等,日本学界则称白居易为“诗神” 。
其实,在唐代对白居易的称呼是“诗仙”之称,请看唐宣宗的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在此期间,他关心朝政,屡屡上书言事,并写了不少讽谕诗,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此后他历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
官终刑部尚书。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旨在揭露时弊的“新乐府运动”,写了《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了深刻批判。
在艺术上,白居易诗以平易晓畅著称,在当时就流布很广。
075《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日长
..
注释
(1)肥:大。
(2)日长:白天变长。
译文
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简笆的影子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飞来飞去。
诗文赏析
其二: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人用黄、肥、白、稀四个字将江南夏日风光描述得形象逼真。
第三句,从人们院前的静寂来表现农人早出晚归,辛勤忙碌。
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村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别有意趣。
全诗无一字言农事,无一语写劳动,然而,透过句句诗行,让我们仿佛看到农村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繁忙。
同时,诗中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活泼自然。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
汉族,平江吴县(今江
苏苏州)人,南宋诗人。
谥文穆。
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褒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田时田园杂兴古诗意思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的意思是: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全文如下: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四时田园杂兴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四时田园杂兴 2》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其中的第二首。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的前两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夏江南的田园风光图。
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长得肥美多汁。
田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这两句诗里,诗人通过“金黄”“肥”“雪白”“稀”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的特点,展现出了这个季节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则把视角从农作物转向了田园中的人。
白天越来越长,篱笆边很少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那里自由自在地飞舞。
为什么篱笆边没人呢?也许是因为人们都在田间辛勤劳作,无暇顾及此处。
这里以“蜻蜓蛱蝶飞”的动来衬托“无人过”的静,更加突出了乡村的宁静。
读这首诗,我们仿佛能看到诗人漫步在乡间小道上,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然后用他那细腻的笔触,将所见所闻描绘出来。
诗中的每一个景象,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读这样的诗有很多好处呢。
首先,它能让我们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了解不同季节里农作物的生长变化。
比如通过这首诗,我们就知道了初夏时梅子和杏子的样子,还有麦花和菜花的特点。
这可比在课本上看图片直观多了。
其次,它能让我们感受到农民的辛勤劳动。
虽然诗中没有直接描写农民劳作的场景,但从“日长篱落无人过”可以想象出,他们为了收获付出了多少汗水。
这也能让我们更加珍惜粮食,懂得劳动的价值。
再者,读这样的古诗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田地里虽然无雪,但却有雪的味道。
一片片雪白的麦花儿,真想爽快地躺上去,看看舒不舒服。
菜花倒显得稀稀疏疏,黄色的花瓣纷纷飘落在地上。
夏天来临,白天也越来越长了,篱笆的影子被太阳公公映照得越来越短。
农民们回家晚,他们起早贪黑地在地里锄草.播种和插秧,让庄稼地都有好收成。
门前没一个人,只有蛱蝶们在屋前玩耍,它们忽而翩翩起舞,忽而停在在花上采蜜。
它们“嗡嗡”叫做着,似的在窃窃私语:“屋里人都在干什么呀?天气这么不好,为什么不出晒太阳晒太阳呢?”“人们确实就是回去地里吃饭回去了,我们也必须帮忙他们捉住害虫,使他们歇息一下!”这就是初夏江南的风景,是不是很美呢?风和日丽的一天,大村庄里的家家户户都很忙。
早晨大人在家里搓麻线,看,那些妇女正在心灵手巧的干活、搓线,每个人都很能干,中午吃完饭,便拿起锄头去地里干活,每个人的脸上都满脸都是汗水,但他们并没停止,干完活以后人们在院里喝茶,人们都很享受,阳光明媚的太阳逐渐落山像一个跳水运动员跳进云里。
至了晚上,孩子们虽然不能搓麻线,但是他们每次都跟著小人学事,孩子趴在桑树傍边研习着种瓜,他们掏出大铲子挖出了个坑把瓜种放到土里跟它施肥,等候着明天的成果,脸上遮住令人满意的笑容。
清晨,天刚亮,太阳从山后探出头来,晨雾朦朦胧胧的,罩住了整个村庄。
“喔喔喔--”公鸡叫做了出来,动物都已经开始活动了:狗“汪汪”地叫做着,仿佛在叫做主人下班;奶牛边吃草边"哞哞"地叫做着;鸭子排队下了水,不时"嘎嘎"地叫做着?整个村庄一下子冷清出来了,男人们纷纷醒过来,穿好衣服,就背着锄头回去田里耕地,太阳火辣辣的,豆小的汗珠从他们的头上地凝结下来,他们用衣角擦一擦,便稳步耕地,真的辛苦得没用了,才至树阴下乘坐玩耍、扇扇风、聊聊天,歇息歇息。
傍晚,天已经黑了,天气变得阴凉了,柔和的月光洒了下来,萤火虫到处飞着,就像一盏盏会飞的小灯笼。
这么晚了,可以女人们却没很忙,她们趴在桌前,认真地把麻一点点揉着,直至面团线,揉不好后,编织布,边织边自言自语:"等我织不好了,就可以给孩子搞一件新衣服了,孩子一定会很高兴的!"这时,一群小孩子正在院子里玩游戏,一个小男孩提议:"你们看,爸爸妈妈多辛苦呀,我们也帮帮忙,明天,我们就一起去种瓜吧!"其他人都同意了。
龙源期刊网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作者:范成大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四年级版》2018年第11期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來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读
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最后一句又以“唯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释文】
树上的梅子黄澄澄,杏儿个个都很大,
田野中麦花白如雪,莱花却稀少起来。
长长的夏天,篱笆前见不到一个人影,
只有蜻蜓和蝴蝶儿在那里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描写江南农村夏日田园景色,同时表现了农事正忙的劳动景象,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梅、杏、麦花、菜花,都是植物,是静景,且富于色泽美。
最后一句写蜻蜓、蛱蝶,是昆虫,是动景,又见流动美。
写“菜花”又“稀”而“杏子”正肥,“麦花雪白”而“梅子金黄”以民歌的形式写成对偶句,调子清圆,更具有吸引力。
只第三句叙事,却是诗中最具意味的一笔,江南四月,割麦分秧,农事正忙。
农人在田,早出晚归,故而虽夏日昼长,篱边却少有人过。
第三句不直接写劳动,却从侧面透露了劳动情况,第四句用一“唯”字与之照应,笔法巧妙,韵味悠长。
【导语】范成⼤是南宋诗⼈,诗题材⼴泛,以反映农村社会⽣活内容的作品成就。
他与杨万⾥、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诗⼈”。
下⾯就和⽆忧考⼀起来欣赏下范成⼤的诗词《四时⽥园杂兴》(其⼆),欢迎阅读! 《四时⽥园杂兴》(其⼆) 宋•范成⼤ 梅⼦⾦黄杏⼦肥,麦花雪⽩菜花稀。
⽇长篱落⽆⼈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注】 ⽩天越来越长了,村⼦⾥的篱笆没有⼈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①篱落:篱笆 【赏析】 “⽇长篱落⽆⼈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两句描夏季写江南⽥园情景,从侧⾯写出农民劳动的情况。
初夏⽩天渐渐变长,农事开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天很少见到⾏⼈,因此“篱落⽆⼈过”,展现出村中之宁静。
最后⼀句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更显其静。
这两句全⽤⽩描,浅显易懂却不失清新妩媚,代表了范成⼤农村⽣活题材诗歌的特⾊。
扩展阅读:范成⼤的⽂学成就 范成⼤⼀度深受江西派的影响,现存的⼀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语⾔涩滞、堆垛典故的现象,和⼀些似禅⾮禅、似儒⾮儒的议论。
不过,范成⼤在学江西诗风的同时,⽐较⼴泛地汲取了中晚唐诗歌的风格与技巧,继承了⽩居易、王建、张籍等诗⼈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如《乐神曲》等四⾸,便明⾔“效王建”,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突破了江西诗风的笼罩。
尤其许多近体诗,委婉清丽中带有峻拔之⽓,有他⾃⼰的特点。
其诗风格轻巧,但好⽤僻典、佛典。
范成⼤曾长年在各地任地⽅官,周知四⽅风⼟⼈情,诗中反映的⽣活⾯⽐较⼴阔。
例如他描写民⽣疾苦的诗,继承了唐代杜甫及元、⽩、张、王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新颖⽣动⽽别具⼀格,像《后催租⾏》中借⽼农之⼝所说的“去年⾐尽到家⼝,⼤⼥临歧两分⼿。
今年次⼥已⾏媒,亦复驱将换千⽃。
室中更有第三⼥,明年不怕催租苦!”语⽓冷隽,但批判现实的⼒度并不亚于⽩居易诗的⼤声疾呼。
范成⼤诗中价值的是使⾦纪⾏诗和⽥园诗。
他在使⾦途中所写的七⼗⼆⾸绝句,把⾃⼰在沦陷区的见闻感触⼀⼀纪之于诗,主要内容是描写沦陷区⼭河破碎的景象,中原⼈民遭受蹂躏、盼望光复的情形,凭吊古代爱国志⼠的遗迹以表⽰⾃⼰誓死报国的决⼼。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绝句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绝句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时田园杂兴》古诗绝句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作者: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作者简介: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任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乾道六年(1170),他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官衔,充祈国信使,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金国诏书礼仪和索取河南“陵寝”地事,范成大在金国“词气慷慨”,相机折冲,维护了宋廷的威信,全节而归,并写成使金日记《揽辔录》。后历任静江、咸都、建康等地行政长官。淳熙时,官至参知政事,因与孝宗意见相伴,两个月即去职。晚年隐居故乡石湖。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他写诗,初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摆脱其束缚和影响,广泛地向唐宋名家学习,终于自成一家。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他的爱国诗以使金途中所作绝句一卷最有价值。 最能体现其诗歌特色的,是其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组诗比较全面而深刻地描写了农村四时的风光景物、风俗习惯,反映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困苦生活。其诗风格纤巧婉丽,温润精雅,富有民歌风味。他的文赋在当时也享有盛名。词作情长意深,与秦观相近,后期作品则近于苏轼。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着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当时流传着“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杨万里曾在《范成大文集序》中说:“至于诗,清新妩丽,奄有鲍谢,奔逸俊伟,勇追太白”。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传世。 注释: 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昼(zhòu):白天。 3、耘田:除草。 4、绩麻:把麻搓成线。 5、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6、童孙:指儿童。 7、未解:不懂。 8、供:从事,参加。 9、傍:靠近。 10、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诗意: 白天出去耕田,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 男的女的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儿童虽不知道却也跟着一同耕耘, 傍晚在桑树下学种瓜。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首句说: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线。“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这是男人们干的活。“绩麻”是指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这句直接写劳动场面。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儿女”即男女,全诗用老农的口气,“儿女”也就是指年轻人。“当家”指男女都不得闲,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即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结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作者: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 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蝴蝶。 诗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 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赏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