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1
一、绪论1. 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 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的相互作用和转化, 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
其任务有两点:一是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二是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2. 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相比,更侧重土地单元中的物质能量流动与利用方式之间的关系;土地生态系统与生态系统相比,更侧重于立地条件与利用方式的空间异质性。
3. 土地生态学的产生背景与应用领域(了解当今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发展影响下的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能源消耗、气候变化、资源耗竭、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生态学的应用领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应用实践是土地生态学的特色之一。
①人工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功能研究②土地生态学理论的应用实践(指导土地利用,总结土地利用的生态学原则、技术、方法)土地生态系统的应用领域:城乡规划、土地整治、工程选址、生态恢复、防灾减灾补充:土地生态系统研究包括:土地生态系统形成、演替、结构的研究,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主要是生产力)的研究,土地生态系统最佳生态平衡的研究二~五、生态学基础(一)1. 1935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2.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借助于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具有显著的特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沿着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的顺序逐级被减少;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一方向,不可逆过程。
(能量流动的特点)3. 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
(能量流动的特点)4. 生态系统从环境中获得营养物质,通过绿色植物吸收固定被其他生物重复利用,最后再回归于环境中,这种生物之间、生态系统之间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及其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以及生物间的流动和交换称为物质循环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土壤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肥力的主要指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土壤pH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微生物数量D. 土壤颗粒大小答案:D2. 土壤中的水分主要来源于:A. 降雨B. 地下水C. 河流水D. 湖泊水答案:A3. 土壤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氨态氮B. 硝态氮C. 氮气D. 有机氮答案:D4. 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参与哪些过程?A. 氮循环B. 碳循环C. 磷循环D. 所有选项答案:D5. 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是:A. 风B. 雨C. 人为活动D. 所有选项答案:D6.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工业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城市垃圾D. 所有选项答案:D7. 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A. 地下水位上升B. 灌溉不当C. 土壤排水不良D. 所有选项答案:D8. 土壤肥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A. 施用有机肥B. 种植绿肥C. 合理轮作D. 所有选项答案:D9. 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是:A. 酸雨B. 土壤中有机质分解C. 化肥过量使用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A. 促进B. 抑制C. 无影响D. 取决于微生物种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土壤肥力的指标包括以下哪些?A. 土壤pHB. 土壤有机质含量C. 土壤微生物数量D. 土壤颗粒大小答案:ABC2. 土壤中氮的循环过程包括:A. 氮的固定B. 氮的矿化C. 氮的硝化D. 氮的反硝化答案:ABCD3.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包括:A. 植树造林B. 建立梯田C. 土壤覆盖D. 土壤改良答案:ABCD4. 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措施包括:A. 改良灌溉方式B. 排水C. 施用有机肥D. 种植耐盐植物答案:ABCD5.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A. 限制工业排放B. 合理使用化肥C. 土壤修复D. 种植重金属吸收植物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土壤颗粒越大,土壤的通气性越好。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填空题: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
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
(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
(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
世代不相重叠。
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
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
构成简单。
食物链较短。
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
土地生态学1.土地的含义: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活动的种种结果。
2.土地的重要功能:①生物栖息和支撑功能②植物生产和生物养育功能③环境净化和修复功能④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循环功能⑤生态环境变迁和历史记载功能3.生态学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4.土地生态学的概念: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组成与特征、结构与功能、发展与演替、优化利用与调控机制的学科。
5.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于演替②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③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④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⑤土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
6.土地生态学的特点:①空间的地域性②时间的动态性③对象的宏观性④问题的综合性⑤方法的多样性。
7.土地生态伦理研究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两个方面:①土地利用或资源配置必须兼顾代内均等和代际均等(代内均等:即当每一个社会成员应该而而且有责任使人们拥有同等的权利开发、利用和占用土地资源)(代际均等:我们子孙后代与我们当代人具有同等的权利享受土地资源的收益和福利,拥有安全和舒适的土地生态环境)②人类对土地的监看有一种责任感,对土地生态系统中的个体,也对土地生态系统本身负有道德义务。
8.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组分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并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整体。
9.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
10.土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土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土地上无生命体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生命体之间,形成的一个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11.土地生态系统的性质:①复杂性②层次性和高维性③土地生态系统中个子系统关联的复杂性④土地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⑤土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⑥土地生态系统的自适应性和自组织性12.土地生态系统的分类:①按照土地生态系统的大小可以将土地生态系统分为小区域、中等区域、大区域、全球区域②按照土地生态系统的用途,可将土地生态系统划分为农用地生态系统、建设用地生态系统、和未利用生态系统三个大的类型。
生态学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A. 环境因素B. 生物个体C. 生物种群D. 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系统包含了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素,因此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2. 以下哪个不是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A. 物种多样性B. 群落结构C. 群落动态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物群落的主要特征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群落动态等,环境污染是环境问题,不属于生物群落的特征。
3.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信息传递D. 环境污染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等,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
4. 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A. 温度B. 光照C. 食物D. 空间答案:D解析:生态因子是指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和分布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子(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和生物因子(如食物、竞争等),空间不属于生态因子的范畴。
二、判断题1.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从消费者到分解者,最后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不可逆转。
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错误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三个层面,不仅仅是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
()答案:正确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状态,保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
三、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解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自承担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资源的三大特性包括:A. 可再生性、有限性、地域性B. 可再生性、不可再生性、地域性C. 可再生性、有限性、多样性D. 可再生性、无限性、地域性2. 土地资源评价的目的是:A. 确定土地的所有权B. 确定土地的用途C. 评估土地的经济价值D. 评估土地的生态价值3. 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合理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经济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4.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A. 土地登记B. 土地利用C. 土地开发D. 土地交易5. 土地资源的分类通常不包括:A. 耕地B. 林地C. 草地D. 水域6. 土地资源的保护措施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合理轮作B. 过度开垦C. 土壤改良D. 水土保持7.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应遵循:A. 短期利益最大化B. 经济效益优先C.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D. 忽略生态环境8.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是指:A. 土地资源的永久性开发B. 土地资源的一次性利用C. 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D. 土地资源的长期稳定利用9. 土地资源的地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A. 土壤类型B. 土地面积C. 土地所有权D. 土地价格10. 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包括:A. 农业利用B. 工业利用C. 商业利用D. 军事利用答案:1. A2. C3. D4. D5. D6. B7. C8. D9. A10. 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 阐述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和步骤。
3. 描述土地资源管理的目标和方法。
答案:1.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土地的自然属性评价、经济属性评价和社会属性评价。
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常用的定量评价方法有指数法、综合评分法和多标准评价法等。
2. 土地利用规划的原则包括合理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协调性原则等。
规划步骤一般包括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土地利用目标确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方案编制、规划方案的实施与监督等。
土地生态学1.研究内容: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组成与结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
2.理论基础:整体论:客观世界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每一个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
系统论:是整体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诸要素的综合体,即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
指导意义:要从整体性角度研究和把握土地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生态问题;要把“土地生态系统”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对象;要把土地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功能、反馈、信息、平衡、涨落、突变和自组织等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内容;要将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生态平衡及调控理论: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这种状态称之为生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持久地保持相对不变,即具有长期的相对稳定性;(2)生态系统在环境改变和人类干扰的情况下,能通过内部的调整,以维持结构和机能的稳定。
生态系统维护自身相对平衡的能力是有条件、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平衡的调节主要通过系统的抵抗力、恢复力、自治力以及稳态机制来实现。
指导意义:充分考虑各类土地之间的生态联系及生态规律,以维护和保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平衡为中心,注重协调各类土地之间的生态关系;按照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创建和发展比原土地生态系统更佳的新的生态平衡,扩大土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模,即形成可持续的、最大的生产力和最佳的生态经济效果;土地供给及利用总体规划方面。
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两重性理论;~有机整体理论;~全面需求理论;~生产理论;~价值理论;~循环理论;~战略理论。
指导意义:人类活动对土地影响的双重性,决定了土地利用调控必须同时重视其经济过程调控和生态过程调控;要从土地经济价值评估和土地生态价值评估两方面搞好土地的综合价值核算;要统筹考虑人们在土地方面的经济社会需求和生态精神需求;要将各类用地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整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要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土地资源,促进各类用地之间的良性循环;要同时重视土地的经济生产和生态生产;要将土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切土地活动的核心战略目标。
土地资源学复习题(答案)《土地资源学》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第一章1.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资源这一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的“二重性”是指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
3.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4.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5.土地与土地资源的联系: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他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什么样的土地资源;从概念的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范围大;从概念的内涵上来看,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6.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参照书本、展开论述)7.土地资源的生产性: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系指土地的生物生产能力,它是土地的最本质的特性之一。
据估算,人类食物的88%由耕地供应, 10%由草地提供,即人类食物的98%由土地的“生产性”所决定。
8.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9.土地的商品特性是指土地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一种特殊商品,可以进入流通。
10.土地的产权主要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租赁权、土地抵押权、土地继承权等。
11.土地的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社会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
12.土地的四大功能: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
13.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1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有:系统分析方法、景观生态分析方法、现代技术应用方法、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16.3S技术是指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土地生态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东北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生态学仅仅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参考答案:错2.生态学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影响作为整体来研究。
()参考答案:对3.以土地这一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为研究对象,通过( )在土地上的传输与交换。
参考答案:能量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4.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去综合地、长远地评价、规划、设计和协调人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转化的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率,寻求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共同进步的路径。
()参考答案:对5.土地生态整治一般是指对那些受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的治学和影响使其利用率低、质量差、产出不高的土地生态系统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改良、治理、建设。
()参考答案:对6.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 )。
参考答案:土地生态管理;土地生态类型的研究;土地生态评价的研究;土地生态整治;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7.土地生态管理包括( )。
参考答案:土地生态经济;土地生态管理;土地生态伦理8.土地生态管理是指,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必须兼顾代内均等和代际均等,人类对土地的健康有一种责任感,对土地生态系统中的个体,也对土地生态系统本身负有道德义务。
()参考答案:错9.环境学一般以生物为研究对象。
()参考答案:错10.生命系统是指自然界具有一定姐都和调节功能的生命单元。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老三论: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先后创立并获得迅猛发展的三门系统理论的分支学科。
()参考答案:对2.控制论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与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着重于研究过程中的数学关系,使得系统的运行符合人们的期望。
()参考答案:对3.新三论包括( )。
参考答案:突变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4.地域发展规律的本质说明地域分异和区域综合都有历史性、阶段性,都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过程中。
土地资源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A. 土地的经济价值B. 土地的法律问题C. 土地的自然属性及其合理利用D. 土地的生态保护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资源的特点?A. 位置固定性B. 面积有限性C. 可再生性D. 可移动性答案:D3. 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经济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环境友好性原则D. 随意性原则答案:D4. 土地资源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土地的所有权B. 评估土地的经济效益C. 判断土地的适宜性D. 计算土地的面积答案:C5. 土地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提高土地的经济价值B. 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C. 增加土地的面积D. 限制土地的开发利用答案:B6. 土地资源的分类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耕地B. 林地C. 建设用地D. 水域答案:D7.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 保护生态环境B. 节约集约利用C. 无序开发D. 科学规划答案:C8.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资源保护的措施?A. 退耕还林B. 防治土地污染C. 土地整理D. 随意占用耕地答案:D9.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土地资源的实时监控B. 土地资源的数据统计C. 土地资源的法律咨询D. 土地资源的买卖交易答案:B10. 土地资源法律法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规范土地市场B. 增加土地收益C. 限制土地利用D. 减少土地面积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B. 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C. 土地资源的法律法规D. 土地资源的买卖交易答案:A, B, C1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考虑哪些因素?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效益D. 政治效益答案:A, B, C13. 土地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A. 土地适宜性评价B. 土地生产力评价C. 土地经济价值评价D. 土地法律风险评价答案:A, B, C14. 土地资源管理的手段包括哪些?A. 法律手段B. 行政手段C. 经济手段D. 教育手段答案:A, B, C, D15. 土地资源信息系统的组成一般包括哪些部分?A. 数据收集B. 数据处理C. 数据存储D. 数据输出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6. 土地资源是无限的,可以随意开发利用。
土地利用专业知识考试试题(有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国际组织关注土地利用问题?- A. 联合国- B. 世界卫生组织-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欧洲联盟- 答案:A2. 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土地利用?- A. 气候条件- B. 土地所有权- C. 人口密度- D. 自然灾害- 答案:B3. 土地的四种基本利用类型包括以下哪些?- A. 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B. 城市用地、森林用地、旅游用地、水域用地- C. 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 D. 医疗用地、教育用地、娱乐用地、交通用地- 答案:C4. 土地规划的目的是什么?- A. 合理安排土地的利用和开发- B. 增加土地的所有权转移频率- C. 限制土地的使用权人数- D. 保护土地的普遍公益性- 答案:A5. 下面哪个法律法规主要规定了土地利用的管理和保护?- A. 市政法规- B. 土地管理法- C. 劳动法- D. 商标法- 答案:B二、简答题6. 请简要介绍一下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开发的方向和规模、土地利用的类型和强度、土地利用的布局和结构等。
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安排土地的利用和开发,保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并实现城市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7. 列举几种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并简要描述每种类型的主要特点。
答:常见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
- 居住用地:用于建设住宅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如学校、医院等。
具有人口密集、服务设施完善的特点。
- 农业用地:用于农业生产,包括耕地、草地和林地等。
主要用于粮食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
- 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工厂、工业园区等用地。
需要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以确保工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 商业用地:用于商业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商场、超市、饭店等。
通常位于城市中心或商业繁华地段。
8.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土地生态学复习资料其次章1.土地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系统论与整体论、生态系统平衡及其调控理论、资源经济-生态协调轮、渗透理论、等级理论、地域分异逻辑、生态动力源-汇理论、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系统原理等。
2.生态平衡:一个生态系统能够长久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例如,组成成分和数量比例持久地没有显然地变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临近相等,这种状态叫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调整主要通过系统的反抗力、恢复力、自治力和稳态机制来实现。
3.生态-经济协调论:(为什么要遵循这里理论)4.地域分异逻辑分类:地带性:水平地带性(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小气候、小环境影响(月牙泉、沙漠的小绿洲)5.生态动力源包括:自然生态动力源:太阳辐射能、重力、养分力和动植物力人类活动生态动力源:土地开垦、植树造林、施肥、用农药第三章1.土地生态讨论的办法与技术思路:1)系统讨论思路;2)“黑箱”与“白箱”技术思路;3)“灰箱”技术思路;4)精确与含糊技术思路;5)实证分析与规范讨论技术思路;6)土地生态学的技术系统框架。
(要知道什么是黑箱、白箱)2.数据猎取办法:1)实(试)验讨论;2)实地考察与调查;3)定位观测;4)是滴勘测与遥感技术;5)其他猎取技术。
3.数据处理分析与决策技术系统1)分析评价与预测技术;2)规划设计与计划优选;3)计划实施的动态监测与信息反馈。
4.自然与工程科学调控技术系统1)物理工程技术:a.土地污染问题,可采纳客土法、污染源控制、污染物堵截法和热处理法、稀释、淋洗等技术来控制和解决。
b.水土流失问题,可通过修梯田、水平沟、淤地坝等物理工程技术来控制和解决。
c.土地风沙问题,以一定的宽度和面积为单元,可通过修防风设施、堵沙设施等物理工程技术措施来控制或解决。
2)生物工程技术:用生物的汲取、降解、吸附、拦截等功能来防治土地污染和水土流失。
3)农艺技术:污染的土壤,可通过筛选、种植能分解污染物且非食用的植物来防治土地污染;对于水土流失,可通过免耕笼罩,等高条带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农艺技术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填空题: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
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
(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
(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
世代不相重叠。
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
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
构成简单。
食物链较短。
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
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草地的3.6倍,农田的6.3倍。
19、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20、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脂。
21、没有(物质),信息无法形成。
没有(能量),信息无法传输。
22、(信息)是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的最有生命活力的流动体。
23、土地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在该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24、仅世界最贫困国家中,每年因环境质量引起的疾病就使5个孩子中的一个丧命。
25、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大了(60公顷以上)。
全球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以(上升)为主。
26、地球上土地退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三个大陆:非洲、亚洲、大洋洲。
27、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地图重叠法。
因子加权评分法。
生态因子组合法。
生态因子的组合法可以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合法)。
28、(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
29、系统动力学是(结构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30、将各种土地功能类型落实到具体空间上,并侧重于各种功能型土地的空间相互关系分析的工作叫(土地分室研究)。
31、必须对土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控,使之达到(高效)和(和谐)的目标。
32、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万平方公里。
33、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出现明显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
34、根据水的咸淡状况把湿地分为咸水湿地和淡水湿地两大类。
35、湿地恢复的合理性评价:生态合理性、社会合理性、经济合理性。
36、(美国和德国)是最早颁布土地复垦法的国家。
第二阶段以(<土地复垦规定>颁布为标志,研究队伍的专业化。
37、石油农业形成了(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并使农产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和品质下降)。
38、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原理:(生态学原理、社会经济学原理)。
39、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日本、欧洲。
40、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10个一级类和24个二级类。
41、按物质流流动介质的属性可把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物质流分为(自然物质流、经济物质流、废弃物物质流)。
42、城市土地生态系统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鲜明人工化特色、大开放、非自律的生态系统。
43、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
名词解释1、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他条件的总和。
2、生态系统:指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3、生态平衡:是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排斥的生物种和非生物条件)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阶段。
4、土地生态学:是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类型特征、成因、分布及其演化规律与优化利用的科学。
5、土地生态系统:在特定地域内,土地上的无生命体(环境条件)与同一地域范围内的有生命体(动植物、人类、微生物等生物要素)之间,形成的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有机综合体。
6、生产功能:是指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利用环境所提供的生态资源与非生态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的能力。
7、基因信息:是生物的第一性基本信息,是生命物种得以延续的保证。
基因信息是一组结构复制体系,它记录了生物种类的最基础性状,在一定的生物化学条件下,可以重新显现基因信息发出者的全部生理性状。
8、土地生态规划:从其本质内涵来讲,它是符合生态学原理要求的土地利用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土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化为目标,在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供给能力和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而对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布局所作出的部署和谋划。
9、因子组合法:对于某特定的土地利用来说,相互联系的各个因子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对这种特定土地利用的适宜性。
10、土地生态设计:是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依据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及具体方案进行的设计和优化。
11、生态修复:指根据土地利用计划,将受干扰和破坏的土地恢复到具有生产力的状态,确保该土地保持稳定的生产状态,不再造成环境恶化,并与周围环境的景观(艺术欣赏性)保持一致。
12、荒漠化: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而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
13、湿地生态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于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使其发挥应有作用。
14、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是指按照土地利用原理,结合矿区开采后土地破坏特点,对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的土地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和矿区生态平衡的活动。
15、农林牧复合生态(经营)系统:指在同一土地管理单元上,人为地把多年生木本植物(如乔木、灌木、棕榈、竹类等)与栽培作物(如农作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以及真菌等)和(或)动物,在时空上进行管理的土地利用和技术系统的综合。
16、复合养鱼生态系统:是一个将水产和畜牧业、农业、加工业等产业联系在一起的半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17、城市生态调控决策支持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应用城市生态系统的动力学原理与控制论方法,综合系统科学、管理决策科学而设计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可为城市管理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方法与知识支持,以帮助决策者在规划管理城市系统时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复杂因素,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关系,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8、生态城市: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市郊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即高效和谐的人类栖境。
第二部分简答题1、为什么说人类是生物圈的特殊居民?(1) 人类既然具有控制生物圈的能力和意识。
(2) 人类之前的生物物种,没有哪一种能够获得推翻生物圈具有的自我协调、平衡的力量。
(3)人类是生物圈的主宰者。
2、什么是种间竞争关系?及从理论上讲,竞争的结果会怎样?种间竞争关系:就是指两个或更多物种的种群对同一对象的争夺。
竞争排斥原理告诉我们,竞争的结果从理论上讲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1)是一个种完全排挤掉另一个种。
(2)是使其中一个种占有不同的空间,吃不同的食物,或其他生态习性上的分隔,通称为生态隔离;也可能是两个种之间形成平衡而共存。
3、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及组成成分?生态系统:指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储存所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各类生态系统都是两大部分、四个基本成分组成。
两大部分就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
四个基本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
4、简述土地生态学的任务与目的?任务: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提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是土地生态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目的:是为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5、简述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1)土地生态类型(2)土地生态评价(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4)土地生态整治(5)土地生态管理6、如何对土地实施生态管理?(1)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7、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相互关系?土地生态学研究内容的五项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土地生态类型是土地生态评价的基础工作;土地生态评价是土地生态规划设计的基础依据;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是土地生态类型和土地生态评价的目的和归宿;土地生态整治是为了更有效地按生态学原理去合理利用土地; 土地生态管理是实施土地生态规划设计方案的根本保证。
五者以土地生态规划设计为核心,彼此不可分割,因而它们是“五位一体”,共同构成了土地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体系。
8、简述土地生态学与资源生态学的关系?(为什么说从大资源角度讲,土地生态学是资源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1)资源生态学是随着生态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介于资源科学与生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研究资源和资源生态系统在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生态规律的一门学科。
(2)从资源角度看,土地本身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人类最主要的自然资源。
(3)研究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问题以及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有关生态问题,既是土地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也应是资源生态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
因此,从大资源观的角度讲,土地生态学可以被认为是资源生态学的主要分支学科。
9、简述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1)土地生态系统是一多层结构的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