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 电流和电路
- 格式:doc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11
第一节两种电荷知识点一:两种电荷1、带电体的性质: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利用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
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正电荷用“+”号表示。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负电荷用“—”号表示。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跟负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相吸有两种情况:(1)带异种电荷(2)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5、电荷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 。
6、验电器⑴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⑵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⑶用法:在验电器不带电的情况下,把要检验的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两金属箔片张开,就说明物体带电,否则不带电。
⑷原理:利用接触起电的方法,使验电器两金属箔带上同种的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带电体所带的电越多,验电器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就越大。
【例1】把一个轻质的小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排斥,则这个小球()A.一定不带电B.一定带负电C.一定带正电D.可能不带电【例2】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B与c一定能相互_______。
知识点二:原子及结构1、原子及结构: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在数量上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2、摩擦起电的原因: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3、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用e表示;e=1.60×10-19C;【例1】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正电荷,这是因为()A.有电子发生了转移B.有原子核发生了转移C.摩擦创造了正电荷D.摩擦创造了负电荷2【例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
八年级物理上册《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1. 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的定义: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截面的数量。
•电路的定义:由导体、电源和接线等元件组成,能使电流沿特定路径流动的装置。
2. 电流的特性•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的运动方向决定,与电子的运动方向相反。
•电流的大小:电流的大小与通过导体的电荷数量和时间的多少有关。
3. 电阻和导体•电阻的定义: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能力。
•导体的特点:低电阻、易导电,如金属等。
•非导体的特点:高电阻、不易导电,如塑料、橡胶等。
4. 奥姆定律•奥姆定律的表述: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I = U/R 表示,其中 I表示电流强度,U 表示电压,R 表示电阻。
•电流强度的影响因素:电压的大小和电阻的大小。
5. 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动,在各元件中电流强度相等,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可以流动,在各元件中电流强度不等,总电流等于各个元件电流之和。
6. 电功率和功率公式•电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电能的消耗或产生。
•功率公式:功率 P 等于电流 I 乘以电压 U,即 P = I × U。
7. 电能和电功的关系•电能的定义:带电物体具有的能量。
•电功的定义:电能的消耗或产生。
8. 多用电器并联的布线连接方法•多用电器并联的布线原理:将各用电器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和负极。
•多用电器并联的优点: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可以独立工作。
9. 电路中的三要素•电压源:提供电流的能源。
•导线:连接电路中各元件的路径。
•电阻:控制电流强度的元件。
10. 并联电阻的计算•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求出各电阻的倒数之和,再取其倒数。
11. 串联电阻的计算•串联电阻的计算方法:各电阻的阻值相加。
12. 电路中的短路和开路•短路:电路中两个节点之间没有电阻。
•开路:电路中两个节点之间断开或不存在导线。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1、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荷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
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
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有: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第六,七章欧姆定律一: 电压1.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伏特(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103伏=106毫伏=109微伏。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物理电流和电路知识点1. 电流的基础概念- 电流定义:电流(I)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流量。
- 单位:安培(A)。
- 方向: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移动的方向。
2.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电压(V):电势能的差异,是推动电荷移动的力量。
- 欧姆定律:V = IR,其中R是电阻,I是电流,V是电压。
3. 电阻- 定义:电阻(R)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 单位:欧姆(Ω)。
- 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4. 串联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电阻器首尾相连,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 并联电路:电阻器头尾相对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
-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R总 = R1 + R2 + ... + Rn-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1/R总 = 1/R1 + 1/R2 + ... + 1/Rn5. 电路元件- 电源:提供电压的设备,如电池、发电机。
- 电阻器:限制电流的组件。
- 电容器:存储电能的组件,能在电路中储存和释放电荷。
- 电感器:对电流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组件。
6. 交流电(AC)与直流电(DC)- 直流电:电流方向恒定不变的电流。
- 交流电:电流方向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7. 电路分析-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节点处电流的总和为零。
-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闭合回路中电压的总和为零。
8. 电磁感应- 法拉第定律:通过闭合回路的电动势与穿过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 洛伦兹力: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F = q(v × B),其中q是电荷,v是电荷的速度,B是磁场。
9. 电磁波-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组成的波动现象。
- 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10. 电路的实际应用- 家庭电路:包括照明、插座等。
- 工业电路:用于驱动机械设备。
- 电子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等。
以上是物理电流和电路的基本知识点,涵盖了电流的定义、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分析方法以及电磁现象等。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设计电路的基础,对于学习电子工程和物理学至关重要。
(每日一练)2022届八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解题技巧总结单选题1、在一个电源两端接有两个灯泡,用电流表测得通过这两个灯泡的电流相同,则这两个灯泡()A.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B.一定是并联C.一定是串联D.电阻一定相等答案:A解析:如果两个小灯泡串联,电流一定相等,如果两个小灯泡并联且两个小灯泡规格相同,那个两个小灯泡的电流也相等,所以两个小灯泡电流相等可能串联也可能并联。
故选A。
2、疫情期间,各个单位都加强了门卫保安工作。凡是内部车辆均可通过感应,自动打开门禁系统进入;外来车辆,司机需要经过测温、核查、登记后,由保安人员手动控制,开门进人由此可知,该门禁系统的控制电路可能是A.B.C.D.答案:A解析:小区内部车辆门禁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将门打开,外部车辆需要门卫人员按动按钮才能将门打开,若将门禁系统看做一个自动开关,按钮看做一个手动开关,则两个开关单独都能打开大门,即两开关并联后再与电动机串联,只有A正确。
故选A。
3、两只规格相同的灯泡按下图方式连接,将开关S1和S2闭合,则()A.两灯泡是串联的B.电流表A2测灯泡L2的电流C.电流表A1的示数是A2的两倍D.断开S2后,灯泡L1的亮度变大答案:C解析:ABC.由图可知,两个灯泡并联,电流表A2测通过灯泡L1的电流,电流表A1测量干路中的电流,两个灯泡规格相同,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相等,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可知干路中的电流是支路中的电流的2倍,所以电流表A1的示数是A2的两倍,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D.断开S2后,为L1的简单电路,灯泡L1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两灯并联时,L1两端的电压也等于电源电压,所以灯泡L1的亮度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小明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得到电子带上负电B.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两金属箔片带正电荷而互相排斥C.金属箔片张开的瞬间,玻璃棒上的正电荷移动到金属箔片上D.金属箔片张开的瞬间,产生的电流方向是从金属箔片流向玻璃棒答案:B解析: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故A错误;B.玻璃棒带正电,那么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也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金属箔片张开,故B正确;C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部分电子由金属球转移到玻璃棒上,不是正电荷移动,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电子带负电,故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验电器,故CD错误。
电流和电路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一、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我们一定要理解电流的概念和方向,以及其他一些概念。
电流是初中电学中最重要元素之一,后面我们还会学到电压、电阻。
本节需要记忆的很多,同学们要用起自己聪明的大脑。
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注:电流和水流一样,很多的水滴朝一个方向(定向)流动便形成了水流,电流也是如此。
2、电流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电流就像水流一样也有方向,水由高处流向低处,而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朝一个方向(定向)移动形成。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注:要获得持续的水流,先要有足够的水源,然后还要保证水沟的通畅。
4、电路可以理解为:提供电流流动的“路”就是电路。
类比提供水流动的水沟就叫水路(1)电路的组成:①电源:常用的有干电池,蓄电池,凡是能提供电力的装置统称为电源。
②用电器:用电来工作的设备,常见的有:灯泡,电动机,电铃,电饭锅等等。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俗称“电线”,各种电线都可以成为“导线”(2)三种电路:①通路:接通的电路,行得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通常是开关没有闭合,或是导线断裂。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注意: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所以决不允许不经过任何用电器直接将将电源两端连接起来。
5、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6、常见的电器元件符号注:这里只列出最常见的四个电器元件符号,详细齐全的在我们教材上有,同学们这一章只需认识以上四个符号基本够了。
记住电源是两条竖线,长的一条代表电池的正极,短的一条代表电池的负极。
7、串联和并联串联并联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八年级物理第二课初步了解电流与电路优秀教案范本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为八年级学生开展物理第二课——初步了解电流与电路的教学提供一个优秀的范本。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初步了解电流以及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电流的概念,并能通过示意图、模型等形式表示电流;- 掌握电路的基本构成元素:电源、导线和电器设备的作用;- 了解并能解释闭合电路和断开电路的相应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示例引入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探索电流与电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与展示等形式促进学生的互动与合作。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基本构成元素。
2. 难点:电流与电路的概念的初步认识以及电流的运动规律。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 引入教学话题:老师拿出一个灯泡,问学生灯泡能亮起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学生回答,引导出电流与电路的概念。
2. 让学生观察模型图并对电流和电路做出初步解释。
第二步:探究电流1. 学生分组进行互动讨论,思考电流的概念和电流的特点。
2. 学生通过实验,用导线连接电池和电灯泡,观察电灯泡是否亮起来并解释原因。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讨论电流的形成和传播。
第三步:电路的构成元素1. 学生观察并探究一个简单电路模型的构成元素:电源、导线和电器设备。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电路的模型,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第四步:闭合电路与断开电路1. 学生观察老师演示闭合电路的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制作一个能让电灯泡灭掉的电路模型,并记录实验结果。
第五步:总结与展示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总结电流与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电路模型并解释其中的原理和规律。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例、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电流与电路的关系。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及电流的方向照下图那样,把小灯泡与干电池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小灯泡就持续发光;打开开关,小灯泡就熄灭了。
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这个持续电流是由干电池提供的,像干电池这样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是电源,汽车里用的蓄电池也是电源。
电池有两个极,一个正极,一个负极。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
干电池和蓄电池是用化学的方法使正负电荷分开的。
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大量用电时的电源,是发电站里的发电机。
发电机通过电线把电送给工厂、农村以及千家万户,发电机发电的时候,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就是说,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导线、灯泡的灯丝都是由金属制成的,金属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也称为自由电子),平时它们的运动方向杂乱无章,在接上电源之后,电荷就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形成电流可以是正电荷定向移动;也可以是负电荷定向移动;也可以是正、负电荷同时定向移动。
在金属导体内定向移动的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里,定向移动的是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自由电荷。
在19世纪初,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是什么电荷在移动,当时就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今。
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如下图所示:(二)导体和绝缘体有的物体容易导电,有的物体不容易导电。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在金属导体中存在着能够自由移动的大量自由电子;在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正、负电荷;因此它们容易导电。
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的X围内,不能自由移动,所以,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1、用绸子摩擦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3、基本性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异种电荷相互排斥;四、电荷量(电荷)1、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2、电荷的单位:库仑(C)简称库;五、元电荷: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2、把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1.60×10-19;4、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六、摩擦起电1、原因: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2、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带负电;七、导体和绝缘体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3、金属导体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4、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八、电流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2、能够供电的装置叫电源。
干电池的碳棒为正极,锌筒为负极;3、规定: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电风扇等)3、导线:输送电能的;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十、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同的电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1、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常用的符号如下: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是长方形;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之电流和电路八年级物理知识点之电流和电路一、电荷1、摩擦起电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做摩擦起电现象。
实验室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两种电荷: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2、原子的结构及元电荷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原子核内的质子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元电荷:在各种带电的微粒中,电子的电荷量是最小的。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3、导体与绝缘体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电荷在导体中可以定向移动。
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部分电子可以在金属内部自由移动,叫做自由电子。
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二、电流与电路1、电流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物理学上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从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电路的组成电路:用导线把电源、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
电路中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工作时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2)用电器:用电器是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用电器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常见的用电器有电灯、电风扇、电铃、电视机等。
(3)开关:用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常见的开关有拉线开关、闸刀开关、空气开关等。
(4)导线:用来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3、电路图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画电路图时要注意: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要简洁整齐。
三、串联与并联1、串联定义: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XX 学校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金榜题名 前程似锦 1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
(2)、电流的磁效应。
(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八年级物理电路电流知识点电路是电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其中电流是其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八年级物理电路电流知识点。
一、电流的定义和量纲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经过横截面的电荷量。
式子表达为:I = Q/t,其中I为电流,单位是安培(A),Q为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是库仑(C),t为时间,单位是秒(s)。
二、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在电路中,按照电荷流动的方向不同,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电流方向。
1、电子流电子流体现了电子的流动方向,它的流动方向是由电强度高的电极向电强度低的电极。
2、电离子流电离子流体现了离子的流动方向,它的流动方向是由正离子向负离子。
三、电路中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在电路中,电阻(R)是用来限制电流流动的,它的大小和电流的大小成反比例关系。
式子表达为:I = V/R,其中I为电流,V为电势差,R为电阻。
四、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的电路元件按照相连的顺序排列,电流流经每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大小相等。
式子表达为:I1=I2=I3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的电路元件平行连接,并联电路中各个元件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大小。
式子表达为:I=I1+I2+I3六、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是用来测量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仪器。
在使用电流表时,必须接在电路中,使电流通过电流表。
同样的,电流表也必须选择合适的量程和位置。
七、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是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大小和方向的仪器。
在使用电压表时,必须接在电路上,使电流通过电阻器。
同样的,电压表也必须选择合适的量程和位置。
总结: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电路电流知识点的内容,包括电流的定义和量纲、电路中电流的方向、电路中电阻和电流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电流表的使用和电压表的使用。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的物理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八年级物理电流和电路1、能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路的组成,形成电路的概念。
2、能了解通路、开路、短路,认识短路的危害。
3、通过实物认识电路元件及其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本节一定要做好探究实验,大胆猜想、动手操作,增强分析归纳能力,同时要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对于画电路图,一定要规范,认真,要学会由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1、观察与思考观察教室中的电路,看它由哪些部分组成,并想一想一个完整的电路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教室中的电源在哪儿?电路中各部分有什么作用?观察手边的实验器材,看看它们的结构,应如何把它们接入电路中?2、动手做一做实验一:按图连接电路,然后把小灯泡换成小电动机和门铃,重做实验。
看一看用电器在什么时候工作?实验二:什么是二极管?在哪里见过?如何使一个发光二极管发光呢?把二极管接入电路观察它还有什么特性?实验三:按图所示连接电路,把导线两端的铁夹分别跟图中的橡皮、塑料尺、铅笔芯、铁棒食盐水溶液等连接。
探究哪些善于导电,哪些不善于导电?3、动脑想一想a.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归纳并说明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如何?b.结合实验三,想想什么叫做导体、什么叫做绝缘体?有没有半导体?你还知道哪些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并考虑电路在形成电流的是哪种电荷形成了电流?c.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你认为任何一个电路都应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你所知道的电源都有哪些?用电器都有哪些?并归纳出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是什么?4、认真的画一画a.什么是电路图?请查书说明为什么要画电路图?如何画电路图?b .观察这些电路,把它连接起来使灯泡发光,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c .观察电路图并把相应的实物装置连接起来。
L 1L 2SSL 1 L 2SLS5、动手设计电路:医院床位灯LSL 2L 1L 1L 2L 2L 1S 1S 2 L 1S 2S 1L 2L 1SL 2L 1SL 2实现突破 1.反馈训练(1)电池和发电机属于 ,它在电路中提供 。
(2)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 、 、 和 组成。
(3)金属中有 ,所以善于导电;食盐水中也有能 的离子,所以也是导体;在你的学习用品中, 是导体, 是绝缘体。
(4)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沿着“ → → ”方向流动的。
(5)如图5—8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灯丝中的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是 从 。
(填“A 到B ”或“B 到A ”) (6)下列几组材料中都属于导体的是:( ) A 、铅笔芯、人体、纯水 B 、金属、橡胶、汽油 C 、盐水、银、碳棒D 、陶瓷、塑料、大地 图 5—8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S 2S 1L 2L 1L 1S 2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B、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都是电源C、电源是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D、用手电筒照明时,电流方向是干电池的负极经过灯泡流到正极(8)图5—9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符合电路基本组成条件且连接正确的是()图 5—9(9)在下列器件中全部为用电器的是()A.电铃、电池组、白炽灯 B.发电机、电动机、电源插座C.日光灯、电风扇、电线 D.洗衣机、收录机、空调器(10)如图5—10所示的连接的电路中,能够使灯泡亮的电路是()图 5—10 图 5—11(11)请根据图5—11的实物连接图在右边的方框内电路图,并标明电流的方向。
智能冲浪一、基础练习:图 5-2-41.关于电流的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带电微粒的运动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B .金属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C .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规定的电流方向相反D .科学上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2.电路中能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 A .电路中有用电器 B .电路中有电源C .电路中有开关D .电路中有电源,还要形成通路 3.闭合手电筒的开关,小灯泡发光,则电路中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 极流出经小灯泡回到电源的 极.4.电路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电路图是用_______代表实物画出来的电路.5.电流通过半导体二极管时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_________流动,电流流过时能发光的二极管叫_________,可用来做指示灯.6.在使用电源时,不允许将电源的_________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否则将出现事故.二、能力训练7.避雷针工作时,尖端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那么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 A 、从尖端流向地面 B 、从地面流向尖端 C 、没有电流 D 、是任意的,没有规定8.干电池的锌筒是_________极,碳棒是_________极 9.如图5-2-4所示,在小灯泡和开关之间连着金属夹A 和B ,当开关闭合后,在金属夹A 和B 之间分别接入铅笔芯和木尺.小灯泡发光时接入的是_________,这是因为它是__________;接入_________时,小灯泡不发光,因为它是_________. 11.关于电源和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是由大量电荷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B.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C.在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会有电流D.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12.电路中的电流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它的许多特点和水流、车流类似,人们在研究电流特点时,多用水流来相比,这种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叫做()A.控制变量法 B.模型法 C.类比法 D.归纳法13.连接电路时要避免发生短路,是因为()A.短路时电源正常工作,但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B.短路时电源中有很大的电流通过,容易被烧坏C.短路时用电器中有很大的电流通过,容易被烧坏D.短路时电源中没有电流通过14.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路中有电源就一定会产生电流 B.电路是通路就一定会有电流C.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中一定就有电源 D.电路中电灯发光,电路不一定是通路15.如图5-2-5所示的各电路图,当S1和S2都闭合时,两个灯泡都能发光的是( )三.应用与创新15.我们平时在“开灯”时,实际上是将开关,“关灯”时,实际上是将开关.图 5-2-5图 5-2-8图 5-2-6图 5-2-716.从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在电视机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在显像管内( ) A .电流方向从荧光屏到灯丝B .电流方向从灯丝到荧光屏C .显像管内是真空,没有电流D .显像管内电流的方向不断改变17.如图5-2-6所示,开关S 闭合后电流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出电池和电灯的符号.18.将图5-2-7中给出的元件用导线按要求连接起来,标出电流流动的方向.(1)用开关控制灯泡(2)用开关控制电动机和发光二极管.19.王刚同学想检查一根旧导线是否折断,他手中只有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和一段好的导线,请你帮他想想办法.(画出电路图)20.在图5-2-8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两灯均不亮,某同学用一根导线去查找电路的故障.他的方法及看到的现象是:将导线跨接在L 1两端,L 2不亮;将导钱跨接在L 2两端,L 1发.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我们就可以判定( ) A . L 1短路 B . L 1断路 C . L 2短路 D . L 2断路第二节 电流和电路小测试(满分50)1、_______、________,再加上_______,往往还有_______,就组成了电路。
(5分)2、画出下列元件的符号:(5分)(1)电池__________ (2)灯泡_______ (3)开关__________ (4)电阻________(5)电动机________3、电路由四部分组成,从能量的角度来说,提供电能的是_____________,消耗电能的是____________,传输电能的是_________。
(3分)4、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电流的流动是有一定方向的,一般电路中电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5、自行车是大家常见的物体,它上面有塑料把手、外胎、内胎、链条、钢丝、塑料踏板、皮革坐垫,其中是绝缘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6、常用的电线芯线是用________制成的,因为它是导体,善于_______;而电线外层则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_________,可以防止漏电。
(3分)7、如图所示电路图,哪个是完整的?( ) (3分)8、关于电流和电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3分)A.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产生电流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移动一定能形成电流C.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D.电流沿着“正极→用电器→负极”方向移动9、如图所示电路中,A、B为两个金属夹,分别在两金属夹之间接入硬币、铅笔芯、橡皮或塑料尺,闭合开关后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在观察到小灯泡发光时,两金属夹之间接入的可能是:( ) (3分)A.硬币或橡皮 B.铅笔芯或硬币C.橡皮或塑料尺D.塑料尺或铅笔芯10、如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5分)11、如图所示,用导线将这些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组成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5分)12、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5分)13、如果二极管的长端为“+”,短端为“-”,怎样辨别一个无“+”“-”标识的电池的正负极?(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