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神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5
肩周炎如何治疗5个肩周炎的治疗方法1肩周炎的症状在临床表现是单纯性酸痛,无运动障碍。
2 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不能上举或后翻,两者中有其一者。
这也是属于患有了肩周炎的症状表现。
3静止不痛,肩周炎的症状表现为活动时某一部分酸痛明显。
静止痛,半夜至天亮之间疼痛较著,起床活动则有所减轻。
肩关节功能有障碍。
4 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凝固,动作不能。
前三类较轻,疗程也相应较短。
后两类较重,应嘱咐患者树立信心,耐心接受治疗并适当进行有利于肩关节活动的体育锻炼。
1、中药肩周炎中医称之为漏肩风、锁肩风、肩凝症等,将肩周炎的一系列症状归纳为痹证的范畴,故又有肩痹、肩胛周痹等病名。
以活血散瘀为主,其代表为透骨肩周贴。
在中医古典医籍《素问·痹论》中有骨痹、筋痹、脉痹、皮痹等分类,认为其病因与风寒湿有关。
2、拔罐拔罐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天宗等穴位。
每次选两个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刮痧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经络有: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
每周可刮1~2次。
4、针灸针灸治疗肩周炎常选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贞、大椎、曲池、外关、腕骨等穴位。
选用1~1.5寸针灸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刺入穴位,留针20~30分钟。
每日1次。
两周为1疗程。
5、理疗选用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可起到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
热盐熨烫治肩周炎用大盐粒500克,炒热,装布口袋捆结实不要让盐粒掉出,放在肩部慰烫。
此法以治新病为佳,旧病亦有效。
拉毛巾治肩周炎拿一条长毛巾,两只手各拽一头,分别放在身后,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像搓澡一样先上下拉动,再横向拉动,反复进行,每次15分钟。
刚开始可能活动受到一些限制,应循序渐进,动作由小到大并由慢到快,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
只要持之以恒,肩周炎的症状就会得到控制和改善。
摇扇防治肩周炎摇扇子是一种需要手指、腕和局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
肩周炎的治疗土方法是什么经常从事电脑工作或者是在工作当中上肢的活动力度比较频繁的朋友们,肯定会有很多的出现过肩膀酸痛的症状,在晚上的时候这个症状会比较明显,到医院检查确诊是肩周炎,其实肩周炎就是一种炎症,这个疾病是任何人群都是会发生的,但是根据统计调查,女性的发病几率是比较高的,肩周炎是需要及时治疗的,否则会给关键带来更加严重的危害,那么肩周炎的治疗土方法朋友们你知道哪些呢?肩周炎治疗偏方:扒墙法治肩周炎我们两人都得过肩周炎病,一个是在八年前,一个是在两年前。
我们采取的治疗方法,就是在墙上高处划上白横线,每天早晨在室外,面对墙壁,双脚不动,双腿伸直,双手十指向上扒,目标是扒到墙上划的白线,开始扒时很困难,但也咬着牙扒,每次扒完都出一身汗,但是扒后人很舒服,这样经过半年左右,肩周炎就慢慢好了,现在我们仍坚持,以防复发。
慢跑能治肩周炎几年前,我的一侧手臂不能上举,患肩周炎了。
那时我每天慢跑,过了约一个月,偶尔把臂抬上去,竟一点也不痛了。
后来我的另一侧手臂也得肩周炎了,我还是慢跑,这样又过了约一个月,不知不觉的肩周炎就好了。
螃蟹可治肩周炎我母亲曾患肩周炎,连抬手都困难,肩部还经常酸疼胀麻,经针灸按摩疗效不佳。
偶尔得到用螃蟹治肩周炎的偏方,3次就彻底治好了。
这个方法是这样的:活螃蟹一只,小的2只,先把螃蟹在清水中泡半天,等它腹中的泥排完,从水中取出捣成肉泥后摊在粗布上,直径不超过8厘米,贴敷在肩肿最疼的区域。
每天晚上贴,第二天早上取掉,两三次后疼痛即可消失。
抡胳膊治好肩周炎15年前,我曾患过肩周炎,胳膊抬不起来,连背心都脱不了,到医院求治无效。
后来我采用体育疗法:每天早晨抡胳膊,正抡40下,反抡40下,两臂各抡一遍。
结果,抡了1个多月就完全好了,至今没有复发过。
肩周炎疾病也是很可怕的,生活中人们应该需要了解怎么来进行诊断,如果出现了肩膀酸痛的症状,最好是到医院做一个进一步的调查,因为有很多的关节疾病都是会引发肩周炎,只有确诊了肩周炎的发病原因,才能够进行对症治疗。
记载肩周炎的中医古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的经典古籍中,也有对肩周炎这类病症的记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
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详细描述了肩周炎的病因病机、症状与辨证施治。
他认为肩周炎多由外感风寒、风湿侵袭所致,主要病机为经络受阻、气血不畅,导致肩关节周围疼痛、肌肉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张仲景主张通过疏风散寒、温经活络的治疗方法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并指出在疾病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预防病情恶化。
而在《金匮要略》中,王叔和也对肩周炎的病因与症状作了详细的描述。
他指出肩周炎常见于肾脾虚弱、风湿湿热内蕴的情况下,导致气血不畅、筋骨失养而致肩关节疼痛、僵硬等症状。
王叔和强调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症状表现及辨证施治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同时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调理脾肾,加强体质,防止疾病反复发作。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疗法和推拿按摩。
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如桂枝茯苓建中汤、羌活胶囊等。
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肩井、天台、曲池等。
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揉摩患处、舒筋活络来促进气血畅通,减轻疼痛感。
古籍中对肩周炎的记载虽然较为简略,但却反映了古代医学对这一病症的认知与治疗经验。
在现代社会,随着中医传统医学的推广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中医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希望通过传统的中医方式来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值得一提的是,肩周炎属于慢性疼痛症状,治疗过程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同时也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适当的运动、保持情绪愉快,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与预防。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第二篇示例:肩周炎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僵硬,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
在中医古籍中,对于肩周炎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有着丰富的记录。
肩周炎的治疗方法偏方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通常会感到肩关节周围的疼痛和僵硬。
肩周炎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除了传统的医学治疗方法外,还有一些传统的偏方可以帮助缓解肩周炎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1. 热敷:热敷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治疗方法,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紧张。
可以使用热水袋、热毛巾或热水浸泡,每次大约15-20分钟。
热敷能够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肩关节周围的肌肉紧张,减轻疼痛。
2. 中药艾条熏灸:中药艾条熏灸是传统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艾条具有温热的特性,熏灸能够通过温热刺激促进肩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
然而,在使用中药艾条熏灸时应特别注意温度,避免烫伤。
3. 草药熏蒸:一些具有消炎和止痛作用的草药可以通过熏蒸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将适量的草药放入开水中,然后用毛巾盖在肩膀上,呼吸草药的香气。
草药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喜好,例如桂枝、薰衣草和当归等。
草药熏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排毒,从而缓解疼痛和炎症。
4.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肩周炎。
拔罐疗法通过破解淤血和淤积的气血,促进新鲜血液的流动,缓解肩关节疼痛和肌肉紧张。
拔罐疗法的使用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因此建议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5. 盆浴疗法:盆浴疗法是一种将适宜温度的热水倒入盆中,然后将患者的肩膀浸泡在水中的治疗方法。
这种疗法可以通过水的浮力减轻肩膀的负担,同时也能够舒展肌肉和缓解疼痛。
建议将温水保持在舒适的温度,每次浸泡10-15分钟。
6. 食物疗法:饮食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食物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可以缓解炎症和促进康复。
例如,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以及富含酶的芒果和木瓜等。
此外,减少摄入脂肪和糖分等对于减轻炎症和促进康复也有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以上偏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
中医辨证治疗肩周炎处方肩关节周围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冻结肩,简称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妨碍日常生活.本病早期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侧侧卧,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肩部受到牵拉时,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可有广泛压痛,并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缩. 疾病分类:骨外科疾病描述简称肩周炎(现少用),俗称凝肩(frozen shoulder).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因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而以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为其临床特点.意见建议:治疗肩周炎常用哪些西药?(1)非甾体抗炎药:可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作为辅助治疗,在关节剧痛情况下,可小量应用以缓解疼痛,缓解后即停用.①阿司匹林:3~6g/日,分3~4次口服;或水杨酸钠,6~8g/日,分3~4次口服.水杨酸盐类具有止痛,退热,消炎,抗过敏的作用,无心脏炎者首选此药.该药服后可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或胃出血,应注意观察. ②消炎痛:具有抗炎,退热,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5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以减少对消化道刺激症状.溃疡病患者禁用或慎用.③炎痛喜康:具有消炎,镇静作用,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饭后服.本药用量小,用次少,不良反应比阿斯匹林,消炎痛为轻,故为常用药.但仍可引起溃疡病出血,故溃疡病患者,哺乳妇女,儿童禁用.(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类药物能抑制变态反应,控制炎症发展,减少炎症渗出,但一般尽量不用.药如强的松,每日10~20mg,分2~3次服;或地塞米松每日1.5mg,分2次服.中医对肩周炎如何辨证论治?中医临床上一般把肩周炎分为以下四型:(1)风寒侵袭主证:肩部疼痛较轻,病程较短,疼痛局限于肩部,多为钝疼或隐痛,或有麻木感,不影响上肢活动,局部发凉,得暖或抚摩则痛减,舌苔白,脉浮或紧,多为肩周炎早期.主证分析: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治则: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0g,独活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风藤15g,桑枝10g,当归10g,川芎10g,木香10 g,乳香10g,甘草6g.方解:方中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等祛风散寒,化湿通络;配以当归,川芎,木香,乳香活血理气,并能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寒胜者加制川乌,细辛;风胜者,重用羌活,再加防风.(2)寒湿凝滞主证:肩部及周围筋肉疼痛剧烈或向远端放射,昼轻夜甚,病程较长,因痛而不能举肩,肩部感寒冷,麻木,沉重,畏寒得暖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主证分析: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微汗而解,邪去而又不伤正,以达温经散寒,祛湿止痛之功. (3)瘀血阻络主证:外伤后或久病肩痛,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肩活动受限.或局部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主证分析: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活络效灵丹与桃红四物汤合并加减.当归15g,丹参15g,生乳没各15g,桃仁10g,红花10g,熟地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10g,鸡血藤15g,桑枝20g.方解:方中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止痛,熟地配当归以养血;白芍缓急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用桂枝,桑枝,鸡血藤祛风通络.诸药共奏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之效.(4)气血亏虚主证: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突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主证分析: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治则:益气养血,祛风通络.方药:秦桂四物汤,或用本方加味治之.秦艽12g,桂枝12g,当归12g,川芎10g,白芍12g,生地12g,黄芪15g.寒甚加羌活,独活,附子;湿甚加苡米,海桐皮;筋缩不利加木瓜,鸡血藤,忍冬藤;痛甚加全虫.方解:本方以当归,川芎,白芍,生地养血柔筋,以秦艽祛风散寒,以桂枝,黄芪益气温经,通络散寒,共奏益气养血,疏经散寒之效.治疗肩周炎有哪些中成药?(1)昆明山海棠片药物组成:昆明山海棠.功效: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主治:筋骨疼痛,风湿寒痹,麻木不仁,肩周炎之早期.服法:口服每次2~3片,每日3次.(2)风湿寒痛片药物组成:见类风湿性关节炎章.功效: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扶正固本.主治:肩周炎各期.服法:口服每次6片,每日2~3次.(3)风痛安胶囊药物组成:防己,木瓜,桂枝,生石膏,姜黄,海桐皮,忍冬藤,连翘,通草,黄柏. 小苹果网民间偏方大全功效: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主治:肩周炎早,中期有热象者.服法:口服每次4~5粒,每日3次.(4)痹苦乃停片药物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制马钱子,怀生地,薏苡仁等.功效: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主治:肩周炎各期.服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5)痹隆清安片药物组成:萆,怀生地,制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薏苡仁等.功效:除湿消肿,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主治:肩周炎各期有热象者.用法:口服每次5~7片,每日4次,连服3个月为1疗程.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土单验方?(1)川羌活汤组成:羌活,秦艽,海风藤,木瓜,五加皮,川断,防风,细辛,丹参,桑枝.功效:祛风散寒,舒筋通络.主治:肩周炎初期.服法:水煎服,日1剂.(2)加味四物汤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桂枝,生姜,甘草.功效:养血活血,温经散寒.主治:肩周炎各期.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3)化痰行气方组成:茯苓5g,姜半夏12g,枳壳10g,风化硝6g,白术12g,白芥子12g,姜黄10g,桑枝12g ,生姜8g.功效:化痰行气,舒筋止痛.主治:肩周炎痰湿阻络者.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4)玉竹汤组成:玉竹30g,桑寄生30g,鹿衔草15g,白术15g,茯苓15g,怀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9g.功效:健脾除湿,补肾通络.主治:肩周炎,一臂或两臂疼痛,不能高举或转动不灵者,不论病之新久.服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治疗肩周炎有哪些外用膏药?(1)肩贴灵药物组成及制法:雄黄,樟脑,急性子,公丁香,生半夏,乌蛇,蜈蚣,凡士林.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药膏.功效: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主治:肩周炎之风寒侵袭兼瘀阻者.用法:取药膏适量摊于敷料上,贴患处.(2)肩凝膏药物组成及制法:牛蒡子1500g,白凤仙120g,川芎120g,桂枝60g,大黄60g,当归60g,白蔹60g,肉桂60g,草乌60g,地龙60g,僵蚕60g,赤芍60g,白及60g,乳香60g,没药60g,川续断120g,防风120g,荆芥120g,木香120g,苏合香油120g,蜂醋3000g,香油5000g.将以上诸药入油炸枯,过滤法渣,加入蜂蜡搅拌成膏状,夏季时蜂蜡酌增,冬季时蜂蜡酌减,制成后放一周后使用.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散寒,化瘀止痛.主治:各型肩周炎.用法:将药膏适量摊敷于棉布片上,敷匀,贴患部,3~5日更换1次.(3)消散膏药物组成及制法:清明前鲜泽漆草2500g,生菜油7500g,生麻黄,生半夏,生南星,甘遂各180g,白芥子,大戟,僵蚕各240g,黄藤90g,火硝30g,炒黄铅粉1500g.先将泽漆草入油熬枯去渣,再入麻黄,南星,甘遂,白芥子,大戟,僵蚕,再熬枯去渣,呈滴水成珠状时加入黄藤,火硝熬枯后将油滤清,入黄铅粉收膏,将药膏摊牛皮纸上.功效:温经散寒,豁痰止痛.主治:肩周炎痰浊阻络型.用法:洗净患处,将膏化开,贴于患处,5天换1次.(4)五枝膏药物组成及制法:桑树枝,槐树枝,榆树枝,桃树枝,柳树枝各36cm(直径12mm,秋末,冬初采者为宜).将各树枝切成每段3cm长,放入香油500g中炸焦(呈黄色)捞出后,将乳香,没药各15g研细,加入油中,边加边搅拌(朝一个方向搅拌),拌匀再加入漳丹250g,继续搅拌,呈糊状放温后摊在25~30张牛皮纸上备用.功效:通经活络,化瘀止痛.主治:肩关节周围炎.用法:患处洗净,取膏贴患处,5天换1次.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生活护理:1.注意防寒保暖由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寒冷湿气不断侵袭机体,可使肌肉组织和小血管收缩,肌肉较长时间的收缩,可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及致痛物质聚集,使肌肉组织受刺激而发生痉挛,久则引起肌细胞的纤维样变性,肌肉收缩功能障碍而引发各种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避免肩部受凉,对于预防肩周炎十分重要. 2.加强功能锻炼对肩周炎来说,特别要注重关节的运动,可经常打太极拳,太极剑,门球,或在家里进行双臂悬吊,使用拉力器,哑铃以及双手摆动等运动,但要注意运动量,以免造成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3.纠正不良姿势纠正不良姿势.对于经常伏案,双肩经常处于外展工作的人,应注意调整姿势,避免长期的不良姿势造成慢性劳损和积累性损伤. 4.注意相关疾病注意容易引起继发性肩周炎的相关疾病,如糖尿病,颈椎病,肩部和上肢损伤,胸部外科手术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患有上述疾病的人要密切观察是否产生肩部疼痛症状,肩关节活动范围是否减小,并应开展肩关节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保持肩关节的活动度. copyright 5.对健侧肩积极预防对已发生肩周炎的患者,除积极治疗患侧外,还应对健侧进行预防.有研究表明,有40%的肩周炎患者患病5~7年后,对侧也会发生肩周炎;约12%的患者,会发生双侧肩周炎.所以,对健侧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6.功能锻炼爬墙锻炼面对墙壁,用双手或患手沿墙壁徐缓地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缓慢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 体后拉手双手向后反背,用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拉动拾起,反复进行. 外旋锻炼背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做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脊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摇膀子弓箭步,一手叉腰,另一手握空拳靠近腰部,做前后环转摇动,幅度由小到大,动作由慢到快. 1、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型:滋补肝肾,益气活血颈椎病治疗的偏方。
穴位调理缓解肩周炎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疼痛和功能障碍。
穴位调理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穴位调理方法,帮助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1. 风池穴(GB20)风池穴位于头颈交界处,肩膀外侧,约在耳后发际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舒缓肩部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佳。
2. 臂丛(肩井)穴(LI15)臂丛穴位于上臂前侧中部三角肌外缘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遥控按摩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膀疼痛和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
按摩时要适度,并避免用力过猛。
3. 鱼际穴(TE16)鱼际穴位于肩关节外侧,手臂抬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好。
4. 肩髃穴(GB21)肩髃穴位于肩关节中央,前缘和后缘之间。
用手指按压或旋转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膀的疼痛和舒缓肩部的紧张感。
按摩时可以配合深呼吸,放松身体。
5. 天宗穴(SI12)天宗穴位于肩胛骨的中央,内侧缘。
用手指按压或遥控按摩器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肩周炎引起的肩胛骨周围疼痛和僵硬。
每天按摩5-10分钟,效果更佳。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穴位调理方法,可以配合每日的饮食和锻炼来缓解肩周炎的症状。
同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以免加重肩部的负担。
总之,穴位调理是一种有效的缓解肩周炎的方法。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建议在使用穴位调理前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避免自行使用不当的方法带来不良后果。
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肩周炎的调理,保持健康的肩部。
肩周炎中药治疗内服外用14验方10个民间偏方泡脚治疗肩周炎4方1 治肩周炎的经验方首先说一下此方来源于河南洛阳郭氏正骨第六代传人郭宗正老师的方,本人曾跟随过郭老现我把他治肩周炎的方献出:蒸首乌30克枸杞20克当归20克党参20克柏子仁15克枣仁15克茯苓10克桑枝30克鸡血藤20克路路通30克白蒺黎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本方适用于:肩关节活动受限,夜间疼痛加重或跌打损伤或每遇天气变化而加重等肩周疼痛均可用本方.本人在治疗上述症状引起的肩周痛.具不完全统计56例其中女性40年龄在40-60岁之间其中获显效者45例有效者11例.曾在开此处方给一肩周疼痛患者服3剂效佳,该患者便珍藏此方每遇此类病人便给予此方,治好了好几个病人.方解:肩周炎常见为气血虚弱,外受风寒,内经云: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方中蒸首乌当归枸杞养血以柔肝, 党参柏子仁枣仁茯苓益气安神, 桑枝鸡血藤路路通白蒺黎活络以除风,所谓:''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2 顽固性肩周炎的特效方法组成:白芍250克、大条蜈蚣10条、全虫20克、姜黄15克、黄芪40克、土元10克、共研细末,每日二次,每次15克,加水100毫升煮沸后温服,二付药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可愈!伸筋丹的组成有:地龙(炒)500克,马钱子(制),红花各350克,汉防已,乳香(醋炒),没药(醋炒),骨碎补(制),五加皮各150克。
具体制法为:马钱子用砂烫至外表呈棕黄色并鼓起祛毛屑,骨碎补用砂烫祛毛。
将上述药物粉碎成末混匀,装入胶囊,每丸含0.15克,用时,每日3次,每次5丸,15日为1个疗程,停药5日,再服15日。
药效:该药有较好的解痉镇痛作用。
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其镇痛作用不属于中枢性镇痛,而是通过局部的消炎,消肿以达到消除疼痛症状的目的。
此外,该方对其它骨伤科疾病的疼痛也有较好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有专家研制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肩周炎。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肩周炎如何缓解疼痛比较好?
导语:中医的医术也可谓是博大精深了,当今社会上的人患有肩周炎的人不在少数,而中医学上由于有它独特的见解以及治疗方式,都让人觉得很放心,而
中医的医术也可谓是博大精深了,当今社会上的人患有肩周炎的人不在少数,而中医学上由于有它独特的见解以及治疗方式,都让人觉得很放心,而且效果也很显著。
肩周炎的人就是由于体内的酸过多,而中药讲究调理是长期治愈下来的,因此也有很多人对它赞不绝口。
下面是小编找到的关于中医治肩周炎病的内容。
其一、急性发作期:病人发热、头痛、关节明显红肿、胀痛,证属风湿热痹。
治宜清热利湿、祛风通络。
其二、真寒假热型:关节红肿、疼痛,口渴不欲饮,苔白兼黄,脉洪无力。
方用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补肾、清利湿热;加桂枝、刨附片以温经通脉散寒。
其三、慢性期:关节疼痛,反复发作,灼热明显减轻,关节僵硬、畸形,活动受限。
治宜调理气血,补益肝肾,酌加通经活络。
其四、肩周炎石瘘证:其属久病气衰,阴寒内积、寒阻血凝、肌肤失养、破溃成瘘。
治以济生肾气丸内服,每次1丸,每日2次,外敷回阳玉龙膏,以暖血生肌;以干姜、肉桂、草乌、南星化寒痰,活死肌;以赤芍、白芷散滞血,生肌肉。
其五、关节酸楚沉重、疼痛部位不移,,纳呆不饥,泄浊通络。
萆 、白术、川牛膝、石韦各20克,猪苓、滑石、桃仁各15克,瞿麦、熟大黄、红花、穿山甲、当归各10克,桂枝5克,生薏米30克总的来说中医治疗肩周炎是有原理的,主要还是在药物中加入了生物的活性成分,来引导体内的酸性物质,所以肩周炎的人就不能再吃。
肩周炎胳膊疼该怎么办呢?通常,肩周炎是老年人的一种高发疾病,但是现在,很多办公室白领以及电脑族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肩周炎,大多由于平时活动比较少,长时间的不正确的坐姿而引起。
除了肩膀感觉疼痛,有时候胳膊也会酸痛无力。
下面,给介绍一些关于肩周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诱发肩周炎的原因就是静、老、伤、寒一般来说,“静、老、伤、寒”是引起肩周炎发作的四大原因。
这四个字非常好理解,大部分人一看就知道,它们指的是缺少运动、衰老、受伤、受寒。
这里的“老”指的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骨头的变老。
有些中老年朋友平时不注意保养,结果就出现了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毛病。
骨头不健康了,风、寒、湿这些“外邪”很容易就侵入到人体里面了。
所以,步入中老年后,我们一定要想尽各种办法,让骨头强壮、健康起来,这才是预防肩周炎的关键。
一个小动作——甩胳膊画圆圈坚持甩胳膊。
从甩小圈开始,每天根据自己的情况甩几十次、几百次都可以,不过要量力而行。
正着画完倒着画,胳膊酸了、痛了,就停下来。
这种方法很简单,无论是走路还是看电视,甚至散步的时候,都可以做。
关键在于要长期坚持。
一个小方法——热敷药汁喝完后,药渣可千万别倒。
把药渣捞起来后,晾上两三分钟,附在上面的水就流走了,药渣的温度也降低了。
找个纱布把它包起来,敷在肩膀疼痛的部位。
敷上半个小时,疼痛就会明显减轻。
药渣不要太烫,以免伤着皮肤。
这剂药叫“山奈汤”,关于它,医书上还有一首汤头歌:山奈汤治漏肩风,白芷细辛桑寄生。
神曲红花和乳没,也疗诸般腰腿疼。
可以看出,不止是肩周炎,您如果有腰腿疼痛的毛病,也可以用这个方子。
对于肩周炎,最好是可以在平时做好预防,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尽量不要长时间地保持同一个动作。
当感觉到肩膀疼痛的时候,可以通过热敷,按摩,针灸等等的中医理疗方法,来缓解疼痛,并且同时对于治疗肩周炎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在家自我治疗肩周炎的简易小方法专家教你在家治疗肩周炎(含方法)肩周炎还被称为漏风肩,因为他好发于五十岁左右的男性和女性,有时候也被叫做五十肩。
其实从根上说,它是连接肌肉和骨骼关节的筋出了问题,属于我们中医讲的肝病的范围。
这个病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疼痛,除了局部的疼痛以外,还可以放射到脖子和胳膊上。
往往是晚上疼痛特别严重,甚至夜不能眠。
很多人采取一种遏制法,就是通过暴力,一下把这个人的肩膀抖开,把粘连撕裂、撕开,用这种方法治疗肩周炎非常霸道,非常疼痛,所以我不建议大家采用。
专家教你在家治疗肩周炎(含方法)治疗肩周炎,我们还是从根上,从肝来论治。
首先阴寒会导致人的凝滞,肝气、肝血、阳气的不足,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造成局部的温度降低,肝气的瘀滞也会在局部形成气滞,时间长了会导致淤血,这是它的根本的病理。
所以,中医一般从内治来讲,就用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来帮助他通经活络。
藤类药一般被用来治疗一些筋病,常见的藤类药比如说鸡血藤、首乌藤、络石藤等。
严重的淤血,我们还用一些血肉有情之品,活血化瘀的药,比如说穿山甲、地龙还有土鳖虫等。
还有一味中药叫伸筋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能把扭曲的筋伸直过来。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效果也不错。
专家教你在家治疗肩周炎(含方法)今天教给大家一个治疗肩周炎的穴位,不在肩膀上,而是在肩膀对侧的腿上,也就是说当你右肩疼的时候你要在左腿上找,左肩疼的时候要在右腿上找。
这个穴位叫条口,是足阳明胃经的第三十八个穴位,位置也很好取,就是从膝眼到踝骨拉一条直线,中点的位置就是。
有颈椎病和肩周炎的人,一般在这个部位会有僵硬或者有硬结,经常艾灸或者针刺这个穴位,就能缓解对侧的肩周的疼痛。
肩周炎的中医养生调护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
中医亦称“肩漏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肩凝症”,是肩关节周围的关节囊、软组织损伤等原因而引起的慢性炎性病症。
临床表现以肩部持续性疼痛,局部压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为主要症状。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以40-60岁为此发病的高峰,以女性多见,与天气变化有关,以长期电脑操作者、伏案工作者为多见,可因受凉、劳累而加重。
国外文献资料显示,其发病率约占肩部疾患的42 % ,国内文献资料表明,肩周炎在城市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8 %。
约40%的一侧肩周炎患者还会在5年内发生对侧的肩周炎。
肩周炎也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的疾病,且日益年轻化。
1、肩周炎的发病因素现代医学认为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肌肉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广泛慢性危险炎症真是反应。
其病因多与急性损伤(手术、上肢外伤)和慢性劳损(着凉或肩关节长时间不活动)有关。
还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失调引起的冈上肌腱钙化冈上肌群炎症引起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受限。
2、肩周炎的危害2.1发病时无法正常工作,生活受影响,并且会长期压迫神经引起神经受损、手部麻木。
2.2长期压迫血管,使手肩部血流不畅,严重者引起肌肉萎缩。
2.3由于关节周围广泛发生粘连,使关节各方向的活动明显受限制,甚至引起关节僵硬,形成“冻结肩”。
3、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中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传统医学中肩周炎属于“痹症”、“肩痹”的范畴。
最早记载肩周炎症状和治疗的医学著作是晋代的《针灸甲乙经》,称其为“肩脾周痹”,并描述其症状“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肩部的经脉和经筋。
五旬之人,肝精渐亏,正气渐虚,腠理不密,若局部感受风寒,或劳累闪挫,或习惯偏侧而卧,筋脉长期受到压迫,导致气血阻滞而成肩痹。
肩痛日久,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以致患处肿胀粘连,最终关节僵直,肩臂不能举动。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有肩周炎的朋友应该知道它的可恶,每天睡得不好,还不能随意的转头,稍微坐得久一点就会觉得脖子肩膀好像僵硬了,反正就是各种痛苦。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学习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
肩周炎治疗的主要穴位1. 肩贞穴肩贞穴位于肩关节后下方,取穴位时手臂内收,在腋上一寸(取穴位时用本人自己手指某一段的长度或宽为标准单位,称为“同身寸”,“一寸”为大拇指末节的横度)。
按摩肩贞穴除了可以治疗肩周炎,还有助改善头痛、耳鸣等症状。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2. 肩髃穴肩髃穴位于人体肩膀顶部,取穴位时手臂外展平举,肩峰位置下方的凹陷即是。
按摩肩髃穴可以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如肩周炎等。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3. 曲池穴曲池穴位于人体手肘部,取穴位时采取正坐位,手臂弯曲,在肱骨外上髁内缘凹陷处即是。
曲池穴是保健常用穴,除了可以用来治疗肩肘关节疼痛,还能缓解流行性感冒的症状。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4. 肩井穴肩井穴也位于人体肩上,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取穴时身体端正,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合之处即是。
肩井穴可治疗肩酸痛、头酸痛、眼睛疲劳、耳鸣等。
每天按摩1次,每次按摩3~5分钟。
肩周炎之食疗方附桂猪蹄汤材料:附片、桂枝各10克,桑枝30克,羌活15克,猪蹄1对,调料适量。
做法:将猪蹄去毛杂洗净剁开,诸药布包,加水同炖至猪蹄熟后,去药包,加食盐、味精、胡椒粉等调味,煮沸服食。
蛇肉汤材料:乌蛇肉、胡椒、生姜、食盐各适量,炖汤,肉汤同食,日2次。
功效:具有补虚、祛风、散寒之效。
适用于肩周炎晚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当参羊肉汤材料:当归、党参、川芎、白芍各10克,桑枝、羌活各15克,甘草5克,羊肉50克,调料适量。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诸药布包,加水同炖至羊肉熟后,去药包,再加食盐、味精、葱、姜、辣椒等调味,食疗煮沸服食。
肩周炎中医治疗1.初期中药治疗①中成药治疗:可选用木瓜丸、小活络丹、国公酒治疗。
一、概述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肩部疾病。
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肩周炎的病因复杂,可能与肩部软组织损伤、肩关节退化、肌肉力量下降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肩周炎属于“痹证”范畴,认为是由气血瘀滞、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等引起的。
西医治疗则侧重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以下将详细介绍肩周炎的中西结合治疗方案。
二、中医治疗方案1.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肩周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肩部疼痛。
常用的穴位有肩髃、肩贞、肩井、曲池、合谷等。
针灸治疗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能够缓解肩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治疗时,手法宜轻柔,力度适中,重点按摩肩部肌肉、关节周围及痛点。
每周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通过内服中药,调节脏腑功能,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常用方剂有独活寄生汤、葛根汤、乌头汤等。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可适当加减药物。
4.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能够直接作用于肩部,缓解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常用药物有川乌、草乌、威灵仙、透骨草等。
将药物研末,用酒或醋调成糊状,敷于肩部,用绷带固定,每天更换1-2次。
5. 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肩部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以下锻炼:(1)肩部旋转:患者站立或坐位,双臂自然下垂,分别向前、向后、向左、向右旋转,每次旋转30-50次。
(2)肩部外展:患者站立或坐位,双臂伸直,尽量向上抬起,每次抬起30-50次。
(3)肩部内收:患者站立或坐位,双臂伸直,尽量向两侧展开,每次展开30-50次。
三、西医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用于缓解肩部疼痛和炎症。
(2)肌肉松弛剂:如美托洛尔、曲马多等,用于缓解肌肉紧张。
(3)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等,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快速治疗肩周炎6个的好方法,简单实用,好得快!肩周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尤其是在伏案工作增加的当下,很多年轻人也纷纷表示被肩周炎疾病所困扰。
该疾病的定义主要是肩周组织出现不明原因的自限,并且为无菌性炎症。
疾病的最典型症状是肩部疼痛伴随肩部活动受限。
那么肩周炎如何治疗呢?其实我们有一些好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认识肩周炎(一)病因肩周炎的产生主要有基本病因和诱发因素两种组成,基本病因主要与患者本身的肩部状态以及临近组织的炎症牵引所致。
颈椎病是可以造成肩部放射疼痛的重要因素,因此治疗肩周炎首先要了解肩周炎的病因,从根源解决问题可以事半功倍。
患者自身的肩部问题是导致肩周炎的主要原因。
肩部长期劳损或者受长期的不良姿势影响也会诱发疾病。
部分患者也会因错误的健身动作或者肩部负重过大,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会导致肩周组织出现萎缩。
除了肩内因素,肩周炎的产生大多也与长时间没有肩部活动有关,尽可能增加一些肩部活动们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防治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
(二)症状肩周炎的症状集中于典型症状和伴随症状两种,典型症状主要有肩部疼痛,肩部僵硬受限两种,前期主要以疼痛为主,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可以出现肩部活动受限。
但因为肩周炎均具有自限性,在产生症状后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患者可以自我修复。
典型症状发生的同时也可以出现较多的伴随症状,最常见的是怕冷,其次是肩部有压痛感和肩周肌肉紧张等症状。
二、肩周炎的几种类型三、治疗方法有哪些?肩周炎一般而言是具有自愈性的,但疾病出现后同样要引起患者的注意,因为任何疾病长期拖延均会导致病情恶化或者深入发展。
肩周炎一旦发现可以及早治疗,有利于改善肩痛,也能够及早解除肩部活动受限。
科学的治疗方法一种集中于常规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和其他治疗几种方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肩周炎急性发作时需要及时保持体态的安静,注意卧床休息。
疼痛明显时需要加强镇痛处理,可以使用冰袋做局部的冷敷,联合抗炎药物和镇痛药物进行缓解。
肩周炎肩周炎又称为五十肩、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等,是四十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疾病。
肩周炎就是以肩部疼痛,痛处固定,活动受限为主的疾病,一般肩周炎的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两侧同时发病的比较少见。
今天就跟随全净通一起了解肩周炎的那些事。
1.肩周炎的简介: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广泛的炎症反应。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患。
早期表现,仅以疼痛为主,或仅有轻微隐痛或肩关节不适和束缚感;继则疼痛逐渐加重,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也逐渐完全受限;最后形成“冻结状态”。
2.肩周炎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肩周炎。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
因其富有营养,在脉中营运不休,故称之为营气。
由于营气在脉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与血关系密切,可分不可离,故常常将“营血”并称。
营气与卫气从性质、功能和分布进行比较,则营属阴,卫属阳,所以又常常称为“营阴”。
卫气手机行于脉外而具有保卫作用的气。
因为其具有卫护人体,避免外邪入侵的作用,故称卫气。
)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故形成肩周炎。
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
3.肩周炎的症状表现:以肩周疼痛、酸重为主,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以及劳累而诱发或加重,并且肩前、肩后、肩外侧压痛,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外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后期可能出现肌肉萎缩。
肩周炎根据疼痛的部位以及性质可以分为手阳明经型、手少阳经型、手太阳经型、手太阴经型四类。
!
_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虚度年华;另一种人,过着有意义的生活。
在第一种人的眼里,生活就是一场睡眠,如果在他看来,是睡在既温暖又柔和的床铺上,那他便十分心满意足了;在第二种人眼里,可以说,生活就是建立功绩……人就在完成这个功绩中享到自己的幸福。
--别林斯基
肩周炎神方
讀各家醫案,治療肩周炎多以寒凝血瘀論治,效果極為緩慢。
我也曾試過多種方法,皆不盡人意。
偶翻《醫學心悟·肩背臂膊痛》一章,雲:肩臂痛,古方以茯苓丸,謂痰飲為患也,而亦有不儘然者。
於是,重新翻開《方劑學》,找到茯苓丸一節,才恍然大悟。
“兩臂疼痛,手不得上舉,或左右時複轉移,或兩手疲軟,或四肢浮腫,舌苔白膩,脈沉細或玄滑”乃是“痰停中脘證”。
於是,拿來試用。
為加強療效,本人加用理中湯以溫化痰濕,加薑黃引諸藥達肩部,效如桴鼓。
共治療五例,皆不過五劑。
例:徐莫,女,70。
左肩周炎。
肩部明顯萎縮,平舉不超過30度,疼痛致夜不能寐。
舌淡苔白濁,脈滑。
病程半年有餘,中西藥、膏藥都試過,沒有明顯效果。
處方:
茯苓12克,炒枳殼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黨參15克,白術25克,幹薑10克,炙甘草6克,薑黃10克。
五劑。
只服用四劑,肩關節就恢復了正常。
(出現過腹瀉)。
我的病例暫時很少,發表在此,希望各位朋友和前輩,共同探討和探索,積累更多的經驗和教訓。
經典的方劑有許多神奇之處,初學的朋友不要總想著淘一個秘方,其實許多秘方就是最原始的經典方劑。
看看《串雅》就會明白。
《指迷》茯苓丸歌訣:
一:指迷茯苓丸最精,風化芒硝枳半並,臂痛難移脾氣阻,
停痰伏飲有嘉名。
二:指迷茯苓丸半夏,枳殼風硝姜湯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氣行痰消痛自罷。
茯苓丸治上臂抬舉無力驗案分享!!
2007年10月期間在廣州大學城給本科同學上課,課間休息,一女同學上臺求醫:主訴:右手陣發性麻痹無力,不能抬過肩膀,腰背肌肉酸痛,其餘無特殊不適,舌淡紅稍胖,苔白潤,脈弦。
自訴每有中醫老師上課,即上臺求醫,服藥甚多,症不見減!!餘尋思良久,本病似無症可辨,但怪病多痰,女同學舌淡胖、苔白潤為中焦脾虛痰濕內蘊之象。
痰濁留滯經絡,故致肌肉、肢體酸痛麻痹無力。
於是處方指迷茯苓丸加減如下;
枳殼15、芒硝5沖、茯苓15、生薑15、半夏20羌活10 蘇葉10炒白術30
甘草6桔梗10丹參10
囑服3劑。
服藥後彙報反應如何。
結果:春節後接女同學短信告知:服藥後症狀明顯緩解,3劑後諸症悉除。
至今數月余未見復發。
附:指迷茯苓丸
處方來源:明·王肯堂《證治準繩》類方,第二冊茯苓丸。
藥物組成:枳殼、芒硝、茯苓、生薑、半夏
指迷茯苓丸的功能主治:
燥濕和中,化痰通絡。
用於痰飲留伏,筋絡攣急,臂痛難舉。
指迷茯苓丸
茯苓(五錢)、風化硝(三錢)、半夏(三錢)、枳殼(一錢)
比較差異之處
處方1:
茯苓12克,炒枳殼10克,姜半夏9克,芒硝3克,黨參15克,白術25克,
幹薑10克,炙甘草6克,薑黃10克。
處方2:
枳殼15、芒硝5、茯苓15、生薑15、半夏20羌活10 蘇葉10白術30
甘草6桔梗10丹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