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按摩手法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中式按摩手法简介中式按摩手法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式按摩手法以人体经络和穴位为基础,通过手法的运用,促进气血流通,调整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主要手法推拿推拿是中式按摩手法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技术,其主要通过推、拿、拉、捏等手法,通过对人体经络和穴位的刺激来调整人体的生理机能。
推拿手法可以针对不同的部位和疾病,采用不同的手法和力度,通常结合按压和揉捏等手法,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等问题。
拨筋拨筋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按摩手法,主要是通过对经络和穴位的拨动来改善关节功能,并缓解疼痛和僵硬的症状。
拨筋手法需要技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准确地掌握拨动的位置和力度,以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伤害。
推敲推敲是一种轻柔而有力的手法,主要通过对穴位的推动和敲击来刺激和调整经络的流动,帮助调整和平衡人体气血。
推敲手法的力度和频率需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需求进行调整,适当的推敲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压力,缓解疼痛和疲劳。
揉搓揉搓是一种通过双手的揉动和搓摩来改善经络和肌肉的手法。
揉搓手法可以刺激经络的流动,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舒缓肌肉紧张和僵硬的症状,缓解疼痛和疲劳。
应用领域中式按摩手法在医疗和保健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以下方面可取得良好的效果:1. 疼痛缓解:中式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缓解各种疼痛,包括肌肉疼痛、关节炎、神经痛等。
2. 改善循环:按摩手法可以改善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有助于提高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3. 放松身心:中式按摩可以帮助舒缓压力和焦虑,促进身心放松,改善睡眠质量。
4. 促进康复:中式按摩手法在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恢复运动功能和肌肉力量,减少康复期的时间。
结语中式按摩手法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通过合理应用中式按摩手法,我们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在接受中式按摩时,我们也需要选择合格的技师和机构,以确保按摩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式按摩手法目录
一、技师上钟,进入指定房间二、按摩开始
1、头部、面部
(1)印堂穴(2)分推神庭穴(3)分推前额(4)按太阳穴(5)按迎香穴(6)按下关穴(7)按揉颊车穴(8)指擦侧头(9)头部梳理(10)按百会穴(11)揉捏耳廓(12)扣击头部(13)点安眠穴
2、手部按摩
(1)放松手部(2)揉捏手部(3)按肩髃穴(4)按曲池穴(5)按内、外关穴(6)推抹手背(7)按合谷穴(8)捻手指(7)拔伸手指(8)反向压指(9)摇腕关节(10)抖手臂(11)敲打手臂
3、按摩胸腹部
(1)推擦胸腹(2)分推胸腹(3)揉摩胸腹(4)揉按檀中穴(5)揉按中脘穴(6)按天枢穴(7)按气海穴(8)按关元穴(9)放松腹部
4、腿部按摩
(1)揉拿腿部(2)掌压腿部(3)按阳陵泉(4)按足三里(5)揉捏足掌(6)揉捏脚趾、屈脚趾、拔伸脚趾(7)敲打放松腿部
5、颈肩部按摩
(1)揉按颈项背(2)揉捏颈部肌肉(3)按风池穴(4)揉按大椎(5)分推肩臂(6)揉拿肩井穴
6、腰背部按摩
(1)掌压腰背(2)掌揉腰背(3)掌推腰背(4)指压腰背(5)揉按天中穴(6)揉按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7)揉按命门穴(8)按八髎(9)双掌叠压脊柱(10)抓拿腰背肌(11)拿捏脊柱(12)放松背部
7、臀部及腿部的按摩
(1)掌揉臀肌(2)肘按环跳(3)掌揉腿部(4)掌推腿部(5)按承扶穴(6)按殷门穴(7)按委中穴(8)按程三穴(9)按三阴交穴(10)揉捏小腿(11)按涌泉穴(12)敲打腿部
8、坐位放松,揉拿肩部9、服务结束,退出房间
本资料未经本公司允许不得复印外传,一经查实将按泄露商业机密罪进行控告。
中国乡村医药·常见病推拿疗法讲座·第四十讲港式保健按摩吕选民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港式保健按摩是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澡堂搓背、掏耳等卫生保健方法基础上,吸取西方推油手法,结合我国独有的踩跷疗法等形成的一种健身保健按摩方法。
港式按摩是在中式按摩基础上演化而成,但它较中式按摩更讲究舒适感,按摩师的手法简单实用,比较起其他按摩轻柔许多,按摩过程中很容易使受术者昏昏欲睡,彻底松弛紧绷的神经。
一、推油法(以背腰部为例)(一)涂抹精油受术者裸露背腰部俯卧在床上,术者站其旁边,以双手将精油均匀地自腰部向背部涂擦。
涂抹时,油要适量。
(二)推摩以双手掌面均匀柔和地摩挲受术者整个背部。
手法要轻柔、缓和、灵活,动作协调。
二、港式全身保健按摩操作顺序和方法(一)俯卧位操作1. 起式:时间为1~2分钟。
受术者俯卧于按摩床,头面部放入呼吸孔,两侧上肢分别置于按摩床两侧。
①肩臀反向分推法:术者两手掌面从受术者背腰部正中起,反向分推至一侧肩部及对侧臀部。
②压足、骶法:术者一手抵压住受术者骶骨,一手按压住受术者一侧足跟(脚尖朝内,足跟朝外)用力下压。
③双掌叠压上背法:术者站于受术者头部正前方,双掌叠成“X”形按压其上背部,用力后随即放松弹起。
2. 颈肩部操作:时间为2~3分钟。
①上背部定位指压法:术者以双手拇指指腹,自肩胛骨下角平行于脊椎处,依次沿着胸椎双侧与肩胛骨内侧缘之间上下相距约一个肋间隙按压,最后双拇指压至肩胛骨上角与椎骨间隙处。
②点压肩三角法:双手拇指指腹依次指压肩部三点,即锁骨、肩胛骨和颈项根部所围成的锁骨上方的三角形凹陷的三个顶点。
③按颈后三点法:术者双手拇指指腹自上而下按压受术者侧颈部三点,即项韧带交斜方肌点与项韧带入发际点连结的起、中、终点。
左右侧相同,分别按压。
3. 后头部操作:时间为3~4分钟。
①按压后发际一线三点法:术者两手拇指并拢,按压受术者后发际中点,即枕外隆凸下凹陷处及枕外隆突与乳突连线中点下方凹陷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式按摩和泰式按摩的区别
导语:现在的生活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工作过后身体总是感觉万分疲惫,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按摩来放松自己,按摩不仅能放松身体,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
现在的生活压力一天比一天大,工作过后身体总是感觉万分疲惫,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按摩来放松自己,按摩不仅能放松身体,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式,但是按摩的种类不少,其中中式按摩和泰式按摩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两种,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式按摩和泰式按摩的区别吧。
中式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其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之功效。
中式按摩的六个部分1.头部2.大小臂3.胸腹4.腿部{正面} 5.后背6.臀和后腿部
泰式保健按摩是流行于泰国的一种按摩方式,是由我国的传统按摩手法演变而来,它以活动关节为主,手法简练而实用,是保健的较佳手法之一。
它以活动关节为主,无穴位之说,不同于中式按摩。
简便易学,难易适中,实用性强。
泰式按摩非常注重背部、腰部的舒展,按摩师从脚趾开始一直作业到头顶才算结束一套动作,从足部向心脏方向进行按摩。
手法几乎涵盖了按、摸、拉、拽、揉、捏等所有动作.泰式按摩是跪式服务,左右手交替动作,用力柔和、均匀、速度适中、顺序进行。
浴后经泰式保健按摩,可以使人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还可增强关节韧带的弹性和活力,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功能,达到促进体液循环,保健防病,健体美容的功效。
传统中式按摩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近代主要推拿流派(1)一指禅推拿流派传说一:梁武帝时达摩菩提取旧有推拿按摩加入搓擦滚捻缠揉六法。
传说二:佛教禅宗用语,意为万物归一。
宋朝俱阺和尚向天龙和尚询问佛教教义,天龙竖起一个指头而令俱阺大悟。
一指禅推拿手法常用十四法即:推拿按摩滚捻搓抄缠揉摇抖抹勾。
其特点是循经,技巧,取穴准适合内妇儿杂病。
一指禅推拿确切的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河南的李鉴臣。
李氏以一指禅推拿术行医于扬州、江都一带。
传丁凤山(1842——1915年),丁氏长期行医于沪、杭间,并广收门徒。
知名者有丁树山、王松山、钱福卿、朱春霆等十余人。
另外,在上海开设一指禅推拿诊所。
《黄氏医话》、《一指禅推拿说明书》的作者黄汉如,可能亦属这一流派。
黄氏原为前清官僚,辛亥革命后弃官行医。
妻黄汉莹、子黄一照均从其推拿行医。
当时的一指禅推拿流派主要以一指禅推法为主,手法有按、摩、推、拿、搓、抄、滚、捻、缠、揉十法,擅长内妇杂病的治疗。
有关一指禅推拿的著作尚有《一指阳春》与《一指定禅》(抄本)。
(2)滚法推拿流派滚法推拿流派的创始人丁季峰,出生于一指禅推拿世家,原为一指禅推拿门人,伯祖父丁风山、父丁树山均为一指禅大家。
丁季峰于1940年代变法图新,把手背桡侧作为接触面,并增加了腕关节的屈伸运动,既增加了刺激量,又富有柔和感,为与一指禅原来的滚法相区别,故取名滚法。
后来又将该法与关节被动运动相结合,并辅以揉法和按、拿、捻、搓等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滚法推拿流派。
滚法以其对软组织损伤、运动系统与神经系统疾病独特的疗效,逐渐得到了病家的欢迎和推拿界的认可,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手法之一。
(3)内功推拿流派内功推拿的师承脉络,可追溯到清末山东济宁的李嘉树。
李氏擅长武艺,且精于手法疗伤。
李传同乡马万起(1884——1941年),马于20年代从山东来到上海,以拳术和内功推拿饮誉沪上。
其子马德隆、弟马万龙(1903——1969年)得其衣钵。
中式按摩的手法与技巧
以下是 8 条关于中式按摩手法与技巧的内容:
1. 推法真的绝了呀!就像划船一样,轻轻地推动着你的肌肤,从这个部位推到那个部位,感觉全身都舒展了呢。
比如说给背部做推法的时候,那种舒服的感觉,哇,简直让人沉醉!怎么样,想不想试试呀?
2. 拿法也是很厉害的哟!仿佛就像擒住调皮的小猴子一样,把你的肌肉紧紧拿住再松开,那叫一个酸爽!你看给肩膀做拿法,一下就缓解了僵硬,这效果可不是盖的!你难道不想感受感受吗?
3. 揉法就像妈妈温柔的手呀,在你的身上轻柔地揉动着。
给腹部做揉法的时候,好像肚子里的不舒服都被揉散了呢。
这温柔而有力的手法,还不快来体验一下?
4. 按法简直是解压神器好不好!就如同给身体按下了放松键,有力地按压着穴位。
像脚部的穴位,用按法按一按,疲劳都减轻了好多呢。
你就不想让自己轻松轻松呀?
5. 点法那可真是精准打击呀!像射箭一样准确地点到穴位上,带来阵阵酸爽后的轻松。
在颈部点一点,那感觉,绝了!你还不赶紧来享受这种奇妙的感觉?
6. 拨法就好像拨动琴弦一样,在筋络上来回拨动。
给腿部拨一拨,那紧绷的筋好像都被弹松了。
这么特别的手法,你能忍住不试试?
7. 拍法像是在给身体鼓掌加油呢!有节奏地拍打在身上,感觉活力都被激发出来了。
后背来几下拍法,整个人都精神了许多呐。
你不想给自己来点活力吗?
8. 滚法就如同小轮子滚动呀,连续不断地滚过身体。
用在腰部,那感觉,就像在为腰部做按摩舞蹈呢。
这样有趣又有效的手法,不体验一下多可惜呀!
我觉得中式按摩的手法与技巧真的是太神奇了,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得到很好的舒缓和放松,大家一定要去尝试呀!。
中式推拿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式推拿,又称中医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推拿、拍打等手法,调节人体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健康的传统中医疗法。
中式推拿注重治未病,重视整体调理,强调以人为本,它与针灸、中药及其他中医疗法一起为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式推拿旨在通过按摩和推拿、拍打以及拨、按、揉、捏、按压等手法,改善身体生理机能及防治疾病。
它直接刺激人体皮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组织和关节的灵活性,增强免疫力,促进体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平衡人体阴阳,促进体力的恢复及疾病的康复。
中式推拿的基本技法1. 揉法:以手指、手掌、拇指等沿人体经络、穴位按一定方向施加力,使组织得以摩擦、拉伸、挤压等,发挥调整和改善功能。
2. 推法:以掌面,肘、膝、甚至脚掌的外侧沿着体表直线或曲线滑动,通过正反作用,改善气血和营养代谢,调整和改善功能。
3. 捏法:以手指、手掌压捏受治部位,可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运气活血,消炎镇痛,舒缓疲劳,增强身体功能,促进组织修复的目的。
4. 按法:按法是重要技法之一。
按法重在明了准确选择穴位,清楚具体的按揉走向,准确的按揉力度和适当的按揉时间,达到疏通经络、活血舒筋、祛风散寒、调和阴阳、防病禁病的目的。
中式推拿的注意事项1. 中式推拿需要进行定期的沐浴、保持卫生。
推拿师需要保持手部整洁。
2. 在接受中式推拿治疗前,最好不要饱餐一顿,也不要空腹。
3. 具有感冒、高烧、急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精神病或有其他严重疾病、酗酒、疲劳过度、药剂过量及其它应当避免推拿的状况时,务请避免推拿。
4. 推拿过程中,要主要留意接受推拿者的表情,以便于控制推拿的力度和速度,不要使用过于猛烈的力度,以免损伤受治者。
5. 受治者需要保持舒适的平躺,并听从推拿师的指导。
同时,受治者可以通过呼吸放松的方法,配合推拿师的动作,使推拿效果更佳。
中式推拿的功效1. 舒经活络:通过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通畅,促进气血的循环。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按摩技巧的保健方法,可以促进
血液循环,舒缓疲劳,促进身体健康。
以下是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的一般程序和步骤:
1. 准备工作:提前准备好按摩床或按摩垫,保持室温适宜,准备好按摩油或按
摩膏。
2. 洗脚:首先请客人洗脚,可以使用温水和洗脚盆,或者使用湿巾擦拭。
3. 背部按摩:请客人平躺在按摩床上,用按摩油或按摩膏涂抹在手掌上,然后
用手指和掌心轻轻揉捏和推拿客人的背部,从上到下,从脊椎两侧向外推。
4. 腿部按摩:用手指和掌心轻轻揉捏和推拿客人的腿部,从大腿根部开始,向
下推至小腿和脚踝。
5. 手臂按摩:用手指和掌心轻轻揉捏和推拿客人的手臂,从肩膀开始,向下推
至手腕。
6. 脚部按摩:用手指和掌心轻轻揉捏和推拿客人的脚部,从脚踝开始,向上推
至脚底。
7. 腰部按摩:用手指和掌心轻轻揉捏和推拿客人的腰部,可以采用揉腰、推腰
等技巧。
8. 头部按摩:用指腹按摩客人的头部,从头顶开始,向下按摩至颈部。
9. 脸部按摩:用指腹按摩客人的额头、眉间、太阳穴、面颊等部位,可以采用
轻拍、按摩等技巧。
10. 结束工作:按摩结束后,让客人休息片刻,帮助客人慢慢起身,提供温水
或茶水。
以上是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的一般程序和步骤,具体操作时可根据客人的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调整。
在进行按摩时,注意保持手法柔和,避免用力过猛,以免造成不适或伤害。
中式保健68元/ 45分钟手法:从头按脚全身放松按摩好处:消除人的疲劳仿宋人的身体现代港式98元/60分钟手法:在保健上加踩背好处:放松精神缓解疲劳轻柔华式128元/ 60分钟手法:以人的经络为线路由掌压、指压的手法和腹疗,具有渗透力。
好处:起到放松筋骨、舒劲活血,按摩后人会感到特别舒服。
泰式138元/60分钟手法:以保健为开始从腿做到上身,加甩腰、踩腰、踩背、开背、动作幅度大,以放松筋骨为主。
韩式138元/60分钟手法:保健上加热敷,热沙袋。
法式推粉168元/60分钟手法:全身推粉加跪背诡腿,以夏季为多。
印度油疗198元/60分钟手法:全身后背正规推油,加按摩手法。
好处:养肤、舒筋活血。
天都之旅298元/60分钟手法:前胸后背推油、用鼻划、指划、头划用牙膏西臂、用大宝推臀,滋润臀部皮肤、有鼻耳交融等手法,时刻人感觉到特别刺激、舒服使客人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回味无穷。
局部推油(三角区)香薰足疗88元/60分好处:用进口香薰精油,淋巴排毒。
手法:足底加大腿。
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美式整脊美式整脊起源于美国并在美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按摩方法,是对颈、胸、腰椎和骨盆的骨关节、椎间盘、以及脊柱周围相关软组织的损伤进行调整,达到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
足部保健按摩足部聚集着大量的穴位,刺激脚部的穴位可促进体内代谢物的排泄和血液循环。
医学典籍记载“人之脚,如树之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足部反射区健康,是我们祖先的宝贵遗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良医神术。
不需要任何药物器械,只要运用按摩手法刺激这些反射区,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自我保健之功效。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工作,容易引起诸多不适,如:失眠、消化不良、便秘、神经性头疼、脱发、疲劳等。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紧张的工作,容易引起诸多不适,如:失眠、消化不良、便秘、神经性头疼、脱发、疲劳等。
现在不需要任何药物器械,只要运用按摩手法刺激这些反射区,调节人体各部分的机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自我保健之功效。
韓式保健按摩源于韩国鲜族,它吸引了中式、泰式、日式、港式的按摩精华,以拿为主,提、拉为辅。
对人体施以沉缓的力度,温柔的语言动作进行按摩;及独特的跪背,脸部护理,扣耳,修甲全套两小时的服务给客人全身心的放松。
根椐中医理论、结合具有疗效保健效果的天然石一绿石,对人体的腰、腹、肩、膝进行热敷。
对肾虚衰弱、酒后旋晕等有神奇疗效,是一种传统医学与现代方式相结合的新型保健服务。
其特点:具有舒筋活络,调补脏腑,通畅气血的功效。
韩式松骨韩式松骨法源远流长,唐朝鼎盛时期,韩国和东瀛(日本)大批学者东渡中原,学习中华精深博大的文化和医学。
韩国医者萃取中医精髓,根据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逐步完善出一套韩式松骨法,深得韩国人民的推崇,并且世代相传下来。
韩式骨与中国传统按摩同宗共祖,有异曲同工之效。
随着一股韩潮在中华大地的掀起,韩式松骨亦成为都市的新宠和时尚。
港式保健按摩港式按摩是我國南方沿海地區搓背、掏耳等基礎之上,吸取西方的推油手法,結合我國獨有的踩蹺療法,并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形成的一種健身保健按摩手法。
现在的生活压力一比一天大,工作过后身体总是感觉万分疲惫,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按摩来放松自己,按摩不仅能放松身体,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式,但是按摩的种类不秒,其中中式按摩和泰式按摩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两种,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式按摩和泰式按摩的区别吧。
中式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保健按摩;以经络穴位按摩为主,手法渗透力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以及平衡阴阳之功效。
中式按摩的六个部分1.头部2.大小臂3.胸腹4.腿部(正面)5.后背6.臂和后腿部泰式保健按摩,是流行于泰国的一种按摩方式,是由我国的传统按摩手法演变而来,它以活动关节为主,手法简练而实用,是较佳的保健手法之一。
它以活动关节为主,无穴位之说,不同于中式按摩。
简便易学,难易适中,实用性强。
泰式按摩非常注重背部、腰部的舒展,按摩师从脚趾开始一直作业到头顶才算结束一套动作,从足部向心脏方向进行按摩。
手法几乎涵盖了按、摸、拉、拽、揉、捏等所有动作。
泰式按摩是跪式服务,左右手交替动作肋柔和、均速度适中、顺序进行。
浴后经泰式保健按摩,可以使人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还可增强关节韧带的弹性和活力,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功能,达到促进体液循环、保健防病以及健体美容的功效。
传统中式按摩(按摩时间: 60~ 90分钟)历史来源: 传说战国时代的神医华佗是传统中式按摩的创造者,经过几千年的医学探索这种按摩方法现在已经比较完善。
主要功效:帮助慢性疾病康复。
辅助功效:增强免疫力、调节情绪、瘦身。
按摩细节: 中式按摩手法众多,包括按、揉、振等,除用指腹进行操作外,还常用到指关节、手背、手肘等部位。
按摩背部、四肢穴位时,按摩师常用力较大;按摩头部、腹部穴位时则不会用太大力。
传统泰式按摩(按摩时间: 60~ 120分钟)历史来源: 泰式按摩是由泰国御医吉瓦库玛根据古印度西部传入泰国的按摩法和当地中国移民的一些按摩法创造而来,当时作为招待贵宾的传统礼节,泰式磨砂精油。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中式保健按摩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经络、气血、精髓、津液、皮肉、筋腱、骨骼、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为物质基础,采用按摩手法施于受术者体表之上,以刺激人体,进而促使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头部保健按摩头面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会的部位,又居于人体的最高处,故称“诸阳之会”;属于奇恒之腑的“脑”居于其中,人之九窍有七窍——五官,在头面部开通,是接受外界事物和刺激、引起人体反应、表达人之情感、调节人体机能的枢纽;面部又是人类心灵外露之窗,代表着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又是美貌的象征;体现着机体精气神的盛衰。
因此对头面部进行按摩保健的主要目的是振奋人体阳气、保持人的青春长驻。
施术时,手法应非常的轻柔缓和,手法的走形方向应充分注意面部肌肉的结构,原则上在眼和口唇周围多座圆形或半圆形的运行轨迹;垂直于皱纹施手法;顺行于眉毛定方向。
再配以适合的介质,起到美容保健的双重作用。
受术者取仰卧位,并可随施术者手法的进行变换为侧卧位、俯卧位。
术者取坐位,于受术者的头侧,面对受术者的颠顶部。
1、面部保健按摩在面部行保健按摩,其目的在于保护并保持受术者的容貌、调节人的精神、维护五官的功能。
1.1前额部的施术1.1.1开天门:术者以两手拇指腹着力,轻柔缓和的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上星穴,共12次。
1.1.2分推眉弓: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轻柔的从眉头之攒竹穴开始,沿眉弓向两侧分推至眉梢的丝竹空穴,共12次。
1.1.3 分推前额:术者用两手拇指的桡侧(自指根至指端)着力,同时至于任脉两侧,然后分别向两侧颞部分推,共六次。
注意,两拇指的桡侧着力要均匀1.1.4按揉鱼腰穴:术者用两手拇指腹置于鱼腰穴,按揉6次。
注意按揉要轻柔。
1.1.5揉太阳穴:术者以两拇指指腹置于受术者两太阳穴上,轻柔的向耳后方向揉12次1.2 眼部的施术:1.1.1揉睛明穴:术者以两手中指指端置于受术者两睛明穴处,做轻柔和缓的揉动6次。
⊙ 艾 鑫世界顶级按摩手法大观常言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一个国家内如此,不同的国家更是差异显著。
世界各国人民在饮食、服饰、起居以及医疗保健方法等各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色。
单单一个保健按摩的手法,很多国家或地区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套路。
以下9种是其中较为著名、也被较多人接受的按摩手法——中式按摩中式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
对于治疗疾病、保健养生、放松精神都有着独特而又显著的疗效。
中式按摩融合了中医理论的精华,以经络学说为指导,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
中式按摩最大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辨证施治。
它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平衡阴阳,调整气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进而增进健康和促进慢性疾病的康复。
中式按摩手法繁多,包括按、揉、振等,除使用指腹进行操作,还常用到指关节、手背、手肘等部位。
按摩背部、四肢穴位时,按摩师常用力较大;按摩头部、腹部穴位时则不会太用力;按摩腹部穴位时,按摩师还会要求体验者配合呼吸。
中式按摩全程需60~90分钟。
泰式按摩泰式按摩是各种按摩中最激烈的,由泰国御医吉瓦科库玛根据古印度西部传入泰国的按摩法和中国移民的一些按摩手法创造而来,当时被作为招待皇家贵族的最高礼节。
其技法还被铭刻在瓦特波卧佛寺的游廊壁上,那里也因此被称为“泰式按摩基地”。
泰式按摩无需使用按摩油,利用独特的推拉蹬摇踩等技法,通过压足、压腰、踩脊等方式作用于肌肉筋膜和关节等部位,主要功效为增强身体柔韧性。
按摩师利用两手、两臂、两脚及全身重量滚压、伸展、拉抻体验者的身体,以刺激其肌肉和结缔组织。
通常从脚趾开始向上按摩至头顶结束,其中背部、腰部和关节是按摩重点,全程大概需进行60~120分钟。
如果你希望活动关节、舒缓肌肉、增强身体柔韧性,不妨试试泰式按摩。
按摩过程中会感到疼痛,尤其是第一次体验者,可能受不了泰式按摩的大动作,可以与按摩师进行沟通。
日式按摩日式按摩与中式按摩的手法极其相似,只不过按摩师跪在体验者背上用膝盖进行按摩等方式还是很有日本风格。
90分钟泰式按摩操作流程泰式按摩操作流程泰式按摩是一种动作幅度比较大的保健按摩方法,也是一项非常舒适、享受的休闲方式,主要针对人体四肢和大肢群进行按摩,讲求注重手法的圆润流畅,刚柔并济。
服务时间90分钟,程序如下:1、前下肢:(40分钟)主要手法:指压、扳压、赶压、拿、蹬踩、抻拉、扭转。
作用:松解粘连、解除疲劳、放松肌肉、行气活血。
2、上肢及胸腹部(20分钟)主要手法:揉按、拨、摇、推摆作用:灵利关节、舒筋活络、放松肌肉。
3、背部(20分钟)主要手法:拨、抻拉、按压、排踩。
作用:行气活血、舒筋活络、健脾和胃、正肌筋、灵利关节4、头部(10分钟)主要手法:揉按、排按、抓、一指禅。
作用:醒脑开窍、祛风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安神。
一、足部按摩(体位,受术者仰卧,两脚分开略宽于肩,施术者双腿跪于受术者双腿之间,并面向受术者)1、按压足部法:施术者两手放在受术者双足部趾间内缘,其余四趾自然放在足背略成扇形,手掌扣住足部五趾,相互交替做下压动作(它可以起到缓解足背部疲劳状态,滑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踝关节扭挫伤)要领:手掌心及掌根用力,垂直向下,不可暴力,以防拉伤筋骨,不可两手同时操作。
2、压足心法:施术者的两手放于受术者的足心部,其余四趾自然放在足背,虎口扣住足部内缘,拇指端用力点压足心,左右手交替进行(它可以起到缓解足部痉挛的作用,常用于足心痛,麻木等症)要领:用拇指指端压,方向垂直足底,足心略有酸痛感为宜3、点揉足背法:施术者两手放于受术者足背上端,其余四指自然下垂,左右手交替点揉足背骨缝处,并向足趾方向缓慢移动(它可以起到放松足背部肌肉,使其恢复肌筋弹性的作用,常用于足背肿痛),要领:用力要适中,频率不宜过快,用力方向垂直足背4、牵拉足趾法:施术者的大拇指夹住受术者的足指,从小足趾一直牵拉到大足趾(它可以起到舒缓肌筋的作用,常用于足症麻木,运动不灵活等症)要领:夹足趾力不可过大,牵拉方向斜向上,使足微离床为宜,牵拉时动作宜缓慢。
5、推拉足趾法:施术者五指和掌根夹住受住者的足趾,做往反的推拉动作,左右手交替进行(它呵以起到滑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足趾活动障碍)要领:要平推,力度适中,用力宜缓慢,以防局部损伤。
6、掌压足根法:施术者的两手掌根分别放在受术者足跟内侧,垂直用力,向外按压,左右手交替进行(可以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常用于足根痛,跟健肌膜炎)要领:两上肢伸直,垂直用力,利用重心移动,调整力量大小。
7、肘点足跟法:施术者一手托住受术者足跟部,用另一手肘尖点按足心(它可以起到缓解足部痉的作用,常用于抽搐,足心痛等症)要领:足点力度较大,使足心产生酸胀感为宜。
8、分抹足背法:施术者背向受术者跪立,将受术者腿放到施术者腿上,两手扶住受术者足两侧,双手大拇指由内向外做成倒八字抹的动作,由足趾跟部向足踝方向进行(它可以起到调整足背肌肉伸曲运动的功能,常用于足背麻木肿痛,伸曲受限制等)要领:在帮抹的动作时,双手要用力均匀。
9、足背扳压法:施术者双手五指拉住受术者足面前端,向内用力作扳的动作(它可以起到滑利关节的作用,常用于踝关节活动障碍等症)要领:利用身体的重心后移用力,由轻到重,逐渐加力,禁用暴力,以免损伤筋健等软组织。
二、下肢按摩(体位,受术者仰卧,两脚分开略宽于肩,施术者双腿跪于受术者双腿之间,并面向受术者)1、指压双侧小腿内侧法:施术者双手拇指指腹分别作用于受术者小腿内踝上,其余四指自然下垂,从内踝向上直至膝关节下方,左右交替进行(它可以起到提高局部肌肉的兴奋性,常用于小腿酸痛麻木等症)要领:用拇指指腹用力,产生酸胀感为宜,缓慢向上移动,不可过快。
2、按揉膝髌法:施术者双手掌心作用于受于者髌骨上,身体略前膝,使全身力量作用于膝部,双手掌心作按揉的动作(可以起到调节膝部和膝关节运动的功能,常用于膝关节软组织损伤)要领:下按的动作不可用力过大,揉的幅度的不宜过大。
3、掌按大腿正侧法:施术者双手掌面作用于受术者大腿正侧,先从膝上部开始,逐渐按到大腿跟部,左右的交替进行(可以起到消除大腿前部肌肉痉挛,常用于大腿前侧肌肉麻木疼痛等)要领:随着按压部位上移,身体逐渐前倾,重心上移,此动作应与按摩膝部法连接,切忌用掌根用力,应用整个手掌用力,使受术者不至疼痛。
4、指压大腿动脉法:施术者双手掌拇指虎口张开,拇指指腹点按受术者大腿动脉,要领:力度向下垂直加入,不可暴力5、掌按大腿动脉法:施术者双手掌心按压受术者大腿动脉,停留1-2分钟,要领:向下用力,不可暴力6、放松腿部:施术者两手自然放开,从受术者大腿根部向下做扶扫动作。
7、指按单侧小腿内侧法体位:将受术者的一侧腿摆放成约90度的姿势,施术者面对其弯曲的一侧而跪)施术者的拇指指腹作用于受术者的小腿内侧,从内踝至小腿内侧上端,一手扶住膝部作单侧按压(可以起到缓解小腿内侧肌群的疲劳状态的作用,常用于小腿酸痛乏力等症,要领:指腹作务,柔和均匀,缓慢向上8、指按单侧大腿内侧法:施术者双手并拢,从膝部向上至大腿根部,依次缓慢向上按压(它可以放松大腿内侧肌肉,常用于大腿曲屈受限)要领:此动作紧接上一动作,双手拇指要用力均匀,力度适中,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9、提拿大腿内侧法:施术者双的拿住受术者大腿内侧肌肉,先从膝部依次向上至大腿根部作拿法(它可以缓解大腿内侧肌群的疲劳状态,用于下肢乏力,酸痛)要领:用指部作力,腕部放松,动作连贯10、下肢单侧叩击法:五指呈扇形分开,自然放松,扣击大腿小腿内侧肌肉,从上而下,往返两次(它可以缓解下肢疲劳,松利筋骨,用于下肢运动后疲劳,乏力等症)要领:扣击时轻柔,有节律,全身放松,动力不可过大。
11、肘部滚揉大腿法:施者者用肘臂滚揉受术者大腿前侧,内侧,外侧,并用肘压腹股沟(它可以解除大腿的疲劳,常用于下肢运动障碍等)要领:肘压腹股沟不可过力12、肘点拔大腿外侧法:施术者用手肘尖点拔受术者大腿外侧肌群,并向上提起(它可以消除下肢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常用于下肢疼痛等症)要领:不可使用暴力。
13、肘点小腿外侧法:施术者一手扶足背上方,另一上肢屈曲,以肘点按小腿外侧,由膝下至外踝上方(它可以松懈小腿外侧肌肉,常用于小腿外侧疼痛麻木)要领:力席逐渐加大,以受术者能忍为度,时间不可过长。
14、足蹬推大腿法:施术者双手同时握住受术者足踝,并双腿伸直,蹬按受术都腿部,靠近掴窝处的足蹬处,固定不动,另一足由大腿根部依次按至大腿内侧至掴窝处(它可以提高大腿内侧肌群的兴奋性,用于肌肉酸痛,乏力)要领:用力柔和缓慢不宜过猛。
15、指按小腿内侧法:施术者双腿盘坐于受术者双腿之间,面向受术者,受术者腿立起,一手扶住受术者髌骨,一手的拇指按压小腿内侧,从内踝处指按小腿至近掴窝处(它可以消除小腿内侧的肌肉疲劳状态,常用于小腿内侧疼痛,感觉麻木等症)要领:指按的力度要柔和缓慢,产生酸麻的感觉即可。
16、掌按大腿内侧法:将受术者大腿伸直,施术者一手扶膝,另一手的掌面按受术者的大腿内侧,由大腿根部至近掴窝处(它可以放松大腿内侧肌群,常用于骨内收肌紧张)要领:施术的用身体的重量作用于掌面来调节手掌按压的力度,力度不宜过大。
17、搂大腿外侧法:受术者腿放在施术者腿上,施要者双手从大腿根部至髌骨做搂的动作(它可以提高局部肌肉组织的兴奋性,用于肌肉萎缩麻木等症)要领,用手掌用力,不可手指尖。
18、夹紧大腿前侧法:施术者双手十指交叉,夹紧大腿前侧肌肉,自上而下依次由松到紧夹按(它可以放松大腿前侧肌群,常用于运动后疲劳乏力等症)要领:挟起肌肉时不可用强力,要缓慢由松到紧用力,以受术者耐受为宜。
19、点按大腿外侧法:施术者一手扶受术者膝部,一手以指腹从掴窝处外侧按至大腿根部外侧(它可以松解肌筋,常用于大腿外侧肌肉酸痛,感觉麻木等症)要领:用指腹按于骨缝间,用力要柔和,均匀,缓慢向上。
20、点按小腿外侧法:施术者一手扶住受术者膝部,一手拇指自上而下点按小腿胫腓骨之间的骨缝(它可以松解肌筋,常用于小腿外侧肌肉酸痛,感觉麻木等症)要领:用力均匀柔和。
21、搂小腿法:施术者以一手扶被按腿的膝,另一手以手掌搂住小腿后部肌群,由里向外用力(它可以消除小腿内侧的疲劳酸胀感,用于下肢乏力酸痛等)要领:用全手掌,不可用指尖,有力不可过度,以耐为宜。
22、托足跟提足法:施术者双手托住受术者足跟部,受术者足背部三分之一处夹于受术者两膝之间,施术者将受术者足跟托起,并往上提起(受术者的足背不能被夹过外三分之一处)23、牵拉蹬踩法:施术者双手扶牵拉受术者踝部,一脚蹬住被按腿的掴窝处,另一脚自掴窝至大腿根部进行踩压(它可以消除肌肉痉孪,用于肌紧张,活动受限等症)要领:施术者以脚掌蹬大腿后部肌肉为主,用力适中。
24、屈膝曲髋按压法:施术者一手扶受术者膝部,另一手握住踝部,使受术者屈膝曲髋活动关节,然后用力下压,使受术者的腿再伸直(它可以活动关节,常用于腰膝髋关节活动不力)要领:要注意动作的连续性,不可强行拉压,以免拉伤肌筋。
25、按压大腿前肌肉法:施术者一腿呈弓部,一膝跪在床上,受术者伸直小腿,搭在施术者弓跪的大腿上,施术者一手握住踝部,一手按压受术者大腿前部肌群,由下至上依次进行(按压力度不宜过大)26、踩按下肢内侧法:施术者站立,受术者一下肢屈曲,另一下肢搭在施术者小腹上,施术者用脚踩受术者小腿内侧(它可以放松下肢内侧肌群,常用于肌肉紧张)要领:用力要适宜,不可过大27、臀压下肢法:受术者双足搭在施术者掴窝处,施术者坐受术者小腿上,身体往后倾,双的往身后按压大腿前侧,叩击小腿外侧(施术者坐时为虚坐)28、屈腰双掌压膝法:施术者转体面向受术者,受术者双脚抵在施术者大腿根部,施术者双手扶在受术者双膝上,用力下压(它可以伸展肌健,改善活动度,常有于膝关节活动不灵活等症)要领:不可用暴力,靠身体前倾加力,以耐受为宜。
29、屈膝扛肩旋转腰部法:施术者将受术者一下肢勾于另一下肢上,施术者将另一下肢扛于肩上,施术者一手按膝转动,另一手交替进行(旋转不能过度)30、屈膝扳腰法:将受术者双脚抵于施术者小腹上,施术者跪下,双手抱住受术者大腿扳起,使腰部微起(它可以活动腰部)要领:用力适中。
31、扳曲脊柱法:受术者双手十字分叉抱头,双足九十度立起,施术者坐于受术者膝上,双手将受术者颈部扳起,用于腰背酸痛,僵直等。
32、叩击下肢法:将受术者双腿伸直,施术者以空拳叩击受术者双腿下肢,放松下肢。
三、上肢部按摩(体位:施术者仰卧,受术者跪式)1、肩前按压法:施术者以一手按压住受术者腕部,另一手以手掌根部用力,按压受术者的肩前窝部,受术者的上肢要放松,且伸直。
(它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用于肩部酸痛,不适,肩背损伤等症)要领:用掌根按于肩与上肢交界处,用力适中,以使受术者产生酸胀为宜。
2、按上肢内侧法:施术者以一手轻扶受术者腕部,另一手用大拇指指腹由上肢根部依次下按至腕部(它可以放松上臂,前臂内侧肌肉,用于上肢酸痛,屈伸困难)要领;力度适中缓慢向下移,以产生酸麻为宜,指腹用力,不可用指尖,以免伤及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