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网络结构协议栈及物理层
- 格式:pdf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71
lte协议栈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4G)的一种技术标准,其协议栈是指在LTE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功能的一系列协议。
LTE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组成部分,下面将对LTE协议栈的各个层进行介绍。
物理层是整个协议栈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对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和解码等任务。
其具体功能包括无线信号调制解调、功率控制、调度和调制解调器功耗管理等。
物理层的设计需要考虑带宽、频率复用、多天线技术等因素,以提供高吞吐量和低时延的通信性能。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信号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单元,并提供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
其主要功能包括信道编码与解码、错误检测和纠错、调度和资源分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等。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和物理层之间的协作,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交付和高效传输。
网络层是实现网络互连和路由功能的层,其主要任务是将数据传输到目标终端设备。
网络层的功能包括寻址与路由、移动性管理、IP数据包的分组交换和转发等。
在LTE中,网络层采用IP协议作为基础,支持IPv4和IPv6两种寻址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网络需求和应用场景。
应用层是整个协议栈的最上层,其主要任务是提供各种高层服务和功能。
应用层的协议包括HTTP、FTP、DNS等,用于实现互联网接入、内容下载和域名解析等功能。
此外,应用层也支持多媒体业务的传输和处理,如语音通话、视频流媒体等。
除了以上四个主要层次外,LTE协议栈还包括安全层和控制层。
安全层用于提供通信的保密性、完整性和认证等安全功能,以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
控制层则负责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功能,包括寻呼、接入控制、呼叫建立和释放等。
总之,LTE协议栈是实现LTE网络功能的核心部分,其各个层次之间密切协作,共同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物理层提供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和信道编码解码等功能,数据链路层负责对数据进行分割和编码纠错,网络层实现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应用层提供各种高层服务和功能。
LTE网络架构和协议栈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LTE(Long Term Evolution)成为4G移动通信的主流技术。
LTE网络架构和协议栈是构建LTE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下面将对LTE网络架构和协议栈进行详细介绍。
一、LTE网络架构LTE网络架构由两部分组成:E-UTRAN(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和EPC(Evolved Packet Core)。
1. E-UTRAN(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是LTE系统的无线接入网络,包括基站和与之相连的核心网。
基站被称为eNodeB,负责无线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eNodeB通过X2接口相连,用于基站之间的信号传输和协同。
与核心网的连接通过S1接口实现,包括控制面和用户面的传输。
2. EPC(Evolved Packet Core)EPC是LTE系统的核心网络,负责用户数据的传输和控制信息的处理。
EPC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Serving Gateway)和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
MME负责移动性管理和控制平面的处理;SGW负责用户数据的传输;PGW连接到外部数据网络,负责数据分组的处理和路由。
二、LTE协议栈LTE协议栈由各种协议组成,实现系统中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和控制。
LTE协议栈按照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分为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 物理层物理层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调制解调。
LTE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技术进行信号的调制和解调,以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性能。
lte协议栈LTE协议栈。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协议栈是支撑LTE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
LTE协议栈由不同层次的协议组成,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本文将对LTE协议栈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物理层是LTE协议栈的最底层,负责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和传输。
在物理层,LTE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物理层还包括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速度。
此外,物理层还包括了无线信道的管理和调度功能,确保数据的高效传输。
其次,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分组、传输和错误检测。
在LTE协议栈中,数据链路层包括了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和RLC(Radio Link Control)层。
MAC层负责对数据进行调度和管理,确保不同用户之间的公平竞争和高效传输。
而RLC层则负责数据的分段和重组,以及错误检测和纠正。
数据链路层的工作是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高效利用无线资源。
接下来是网络层,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LTE协议栈中的网络层包括了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层和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
RRC层负责无线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包括小区搜索、切换和功率控制等功能。
PDCP层则负责数据的压缩和加密,以及数据的传输和重组。
网络层的工作是确保数据在LTE网络中的顺利传输和处理。
最后是应用层,应用层负责用户数据的处理和交互。
在LTE协议栈中,应用层包括了IP(Internet Protocol)层和TCP/UD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User Datagram Protocol)层。
IP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确保数据能够在LTE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进行传输。
LTE协议栈范文LTE(Long-Term Evolution)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其核心是LTE协议栈。
LTE协议栈是一种用于将数据在LTE网络中传输的软件框架,由多个协议层组成,每个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并负责不同的任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LTE协议栈的各个层次及其功能。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协议栈的最底层,负责将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
主要功能包括无线传输信道管理、调制解调和编码解码等。
物理层中的子层包括无线射频接口、射频前端控制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等,用于实现无线信号的传输。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划分为数据块,并进行差错检测、纠错和重复消除等处理。
数据链路层中的子层包括逻辑信道控制、无线链路控制和适配层等,用于处理无线链路的建立与管理。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
它使用IP协议来处理数据包的寻址和路由选择,并实现与其他网络的连接。
网络层中的子层包括协议无关传输和移动管理等,用于实现数据包的传输和移动性管理。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负责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
它提供数据分段和重组、错误恢复、拥塞控制等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高效传输。
传输层中的子层包括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用于处理应用层数据的传输。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通信会话。
它提供会话控制和同步等功能,以确保通信双方的协同工作。
会话层中的子层包括会话控制和会话描述等,用于实现会话的建立和管理。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负责数据的格式转换、压缩和加密等处理。
它将应用层数据转换为网络传输的格式,并重新转换接收到的数据为应用层可理解的数据。
表示层中的子层包括数据转换和数据加密等,用于处理数据的格式和安全性。
L TE介绍与网络架构1、什么是L TE?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由3GPP(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制定的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技术标准的长期演进。
LTE不是一种技术标准,而是一个协议组织,现在一般常说的LTE是TD-LTE和FDD-LTE 网络制式的统称。
现在的LTE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也称为3.9G。
只有升级版的LTE Advaced才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4G的要求。
2、基本词汇MME:Mobile Managenment Etity——移动管理实体S-GW:Serving GateWay,服务网关P-GW:PDN GateWay,PDN网关E-UTRAN: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PC:Evlved Packet Core,演进分组核心网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 是指无线资源控制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RLC:Radio Link Control,无限链路控制层协议PHY: Physical Layer Protocol 物理层协议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正交频分多址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路输入多路输出3、L TE架构相比原有的23G网络结构,主要体现在扁平化和IP化两方面。
➢扁平化:主要体现在没有BSC/RNC节点,原有BSC/RNC的节点功能由ENODEB承担;➢IP化:各网元之前的链接为全IP链路,组网更加灵活。
L T E知识点梳理(一):网络架构及协议修改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目录LTE知识点梳理(一):LTE网络架构及协议 (3)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 (3)1.2 LTE概述 (4)1.2.1 LTE的主要技术特点 (4)1.2.2 LTE设计目标 (5)1.3 LTE网络架构 (5)1.3.1 E-UTRAN(接入网) (5)1.3.2 EPC核心网 (7)1.3.3 LTE网络特点 (8)1.4 LTE无线接口协议栈 (8)1.4.1 LTE协议栈的三层 (9)1.4.2 LTE协议栈的两个面: (9)1.4.3 协议栈架构 (10)1.5网络接口 (11)LTE知识点梳理(一):LTE网络架构及协议1.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在学习LTE技术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过程,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是指采用蜂窝技术组网、仅支持模拟语音通信的移动电话标准,其制定于上世纪 80 年代,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技术。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区别于第一代,使用了数字传输取代模拟传输,根据其特点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起源于欧洲基于TDMA的GSM系统和起源于美国基于CDMA技术的IS95系统。
在技术的不断推进下,又出现了以GPRS、CDMA20001X为特征的2G升级版2.5G,它的业务包括了语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最大特点是在数据传输中使用分组交取代了电路交换,电路交换使手机与手机之间进行语音等数据传输,而分组交换则将语音等转换为数字格式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包括语音、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内容在内的数据包传输。
高度数据业务则是3G的主要特征,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
一般下行过程详细流程图1:LTE 的一般下行过程的详细流程图1是我根据LTE 物理层协议专门画的LTE 的一般下行过程的详细流程。
旨在让大家明白物理层是怎么工作的。
有以下两点说明:1、 上行过程很相似,只是上行中UE 的能力比较小,调度信息等是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定的。
36.302中可以看到如图2所示的一些较详细信息,是上行过程的部分流程。
Node B UEError图2:上行共享信道的物理模型2、 这里是一般下行过程,是下行共享信道的整个物理过程,下行还有控制信道、广播信道等。
那些的过程可能只有其中的部分。
或者还有些没有提到的。
详细内容可以参考36.212.和36.302.3、 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和遗漏,发现请指出。
下面详细点介绍图1中的相关内容。
分成4个部分:1、红色所示的物理信道与调制(36.211);2、蓝色所示的复用与信道编码(36.212);3、橙色所示的物理层测量(36.214);以及物理层过程相关内容(36.213)。
四个部分的关系如图3所示。
物理信道与调制(36.211)直接与最下面的空中接口交互信息。
是离发射端和接收端最近的。
然后复用与信道编码(36.212)是在211的上面一点点。
可以认为有一个逻辑信道,在这部分要做信道编码等,与211有个映射关系。
213是高层和最后发射端的一个联系着。
高层通过213给陆玲辉编辑于2010年4月10日星期六211发命令等。
214是高层为了获得信道等信息而设置的。
To/From Higher Layers图3、物理层协议间以及与高层间关系1、211物理信道与调制:该部分包括图1中的红色部分。
物理信道有很多种,如下表1和2中的红色部分就是部分物理信道。
表1、下行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映射表2、上行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映射表1和2就是212中的,是上/下行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
在我画的图中就是第四点数控复用部分提到的映射到物理信道。
可以看到,有好几种传输信道对应几种物理信道。
LTE--⽹络架构和协议栈⼀、LTE⽹络参考模型整个TD-LTE系统由3部分组成:核⼼⽹(EPC,Evolved Packet Core),接⼊⽹(eNodeB),⽤户设备(UE)UE:全称是User Equipment,⽤户设备,就是指⽤户的⼿机,或者是其他可以利⽤LTE上⽹的设备。
eNB:是eNodeB的简写,它为⽤户提供空中接⼝(air interface),⽤户设备可以通过⽆线连接到eN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站,然后基站再通过有线连接到运营商的核⼼⽹。
在这⾥注意,我们所说的⽆线通信,仅仅只是⼿机和基站这⼀段是⽆线的,其他部分例如基站与核⼼⽹的连接,基站与基站之间互相的连接,核⼼⽹中各设备的连接全部都是有线连接的。
⼀台基站(eNB)要接受很多台UE的接⼊,所以eNB要负责管理UE,包括资源分配,调度,管理接⼊策略等等。
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缩写,提供:NAS 信令传输,⽤户鉴权与漫游管理(S6a),移动性管理,EPS承载管理。
移动性管理主要是有寻呼,TAI管理和切换。
S-GW:Serving Gateway,负责本地⽹络⽤户数据处理部分。
P-GW:PDN Gateway,负责⽤户数据包与其他⽹络的处理。
是PDN Gateway的缩写,其中PDN是Packet Data Network 的缩写,通俗地讲,可以理解为互联⽹,这是整个LTE架构与互联⽹的接⼝处,所以UE如果想访问互联⽹就必须途径P-GW实体, 从另外⼀⽅⾯说,如果想通过P-GW⽽访问互联⽹的话,必须要有IP地址,所以P-GW负责了UE的IP地址的分配⼯作,同时提供IP路由和转发的功能。
此外,为了使互联⽹的各种业务能够分配给不同的承载,P-GW提供针对每⼀个SDF和每⼀个⽤户的包过滤功能。
(也就是说在P-GW处,进出的每⼀个包属于哪个级别的SDF和哪⼀个⽤户都已经被匹配好了。
这⾥的SDF是服务数据流Service Data Flow的缩写,意思就是P-GW能区分每⼀个⽤户的不同服务的数据包,从⽽映射到不同的承载上去。
LTE帧结构和协议10512LTE(Long Term Evolution,即长期演进)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帧结构和协议是保证数据传输效率和可靠性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LTE的帧结构和协议,涵盖以下内容:1.帧结构2.物理层协议3.链路层协议4.网络层协议1.帧结构:在LTE中,常用的帧结构有1毫秒(ms)和0.5毫秒(ms)两种。
1毫秒帧结构通常用于下行链路,0.5毫秒帧结构通常用于上行链路。
每个子帧内部的OFDM符号,则是由12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和2个导频符号组成。
2.物理层协议:2.1小区搜寻过程LTE终端设备在连入网络之前,需要执行小区搜寻过程。
该过程包括寻找小区、同步小区、测量与探测等步骤。
2.2建立连接在建立连接过程中,LTE终端设备需要与基站进行初始接入,共享小区信息并进行系统分配。
2.3传输信道LTE中的传输信道分为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其中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信息,数据信道用于传输用户数据。
常用的控制信道有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常用的数据信道有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3.链路层协议:3.1链路建立链路建立过程中,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与eNodeB (Evolved Node B,演进基站)进行协商,建立信道的分配与配置。
3.2链路保持链路保持过程中,UE与eNodeB之间的数据传输保持稳定。
3.3链路释放链路释放过程中,UE与eNodeB之间的连接被终止。
4.网络层协议:4.1 移动接入层协议(Mobile Access Layer Protocol,MAP)MAP协议用于LTE终端设备与核心网络之间进行通信,包括位置管理、移动性管理和呼叫控制等功能。
4.2 会话管理协议(Session Management Protocol,SMP)SMP协议用于建立和维护终端设备之间的会话,包括会话建立、会话维持和会话释放等功能。
LTE网络结构协议栈及物理层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和提供更高的速率、更低的时延,LTE采用了全新的网络结构和协议栈。
本文将介绍LTE网络的结构、协议栈及物理层。
一、LTE网络结构LTE网络结构包括用户终端设备(UE)、基站(eNodeB)、核心网(EPC)和公共网(Internet)四个部分。
UE是移动设备,eNodeB是用于无线接入的基站,EPC则是支持核心网络功能的节点。
UE与eNodeB之间通过无线接口建立连接,提供无线接入服务。
eNodeB负责对无线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以及用户数据的传输。
而EPC则是核心网络,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 (Serving Gateway)和PGW(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等网络节点,负责用户移动性管理、用户数据传输和连接到公共网。
二、LTE协议栈LTE协议栈分为两个层次:控制面协议栈(CP)和用户面协议栈(UP)。
CP负责控制信令的传输和处理,UP处理用户数据的传输。
协议栈分为PHY(物理层)、MAC(介质访问控制层)、RLC(无线链路控制层)、PDCP(包隧道协议层)和RRC(无线资源控制层)五个层次。
- 物理层(PHY):是协议栈的最底层,负责将用户数据以比特流的形式传输到空中介质中,并接收从空中介质中接收到的数据。
物理层对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和解调,实现无线传输。
- 介质访问控制层(MAC):负责管理无线资源,包括分配资源、管理调度和处理数据的传输。
MAC层通过无线帧的分配来实现用户数据的传输控制。
- 无线链路控制层(RLC):负责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段、确认和相关的传输协议。
RLC层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如可靠传输和非可靠传输。
- 包隧道协议层(PDCP):负责对用户数据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以减小无线传输时的带宽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