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589.50 KB
- 文档页数:15
医学免疫学课件重点完整版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医学免疫学概述•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医学免疫学的应用•医学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医学免疫学的前沿研究领域•医学免疫学的学习方法与策略目录01医学免疫学概述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学科,探讨人体如何抵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定义医学免疫学具有涉及领域广泛、学科交叉性强、研究内容深入等特点,需要综合运用生物学、化学、遗传学等多种学科知识。
特点定义与特点通过疫苗接种、抗体治疗等免疫学方法,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如传染病、癌症等。
医学免疫学的重要性预防和治疗疾病免疫学为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抗生素、抗癌药物等的发展。
药物研发与治疗医学免疫学的研究对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人类健康1医学免疫学的发展趋势23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将更加深入,对免疫系统的认识将更加全面。
基础研究深入基于免疫学的研究成果,未来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治疗针对新型传染病等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医学免疫学将加大疫苗研发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力度,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保障。
疫苗研发与治疗02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是机体防御外界异物入侵的屏障。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调节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等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免疫系统受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调节,保持机体免疫功能的平衡。
03免疫系统0201抗原是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抗原的性质抗体是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结合并发挥免疫效应。
抗体的结构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可诱导免疫应答,引起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抗原和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机体通过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发挥抗感染、抗肿瘤和调节免疫等作用。
医学免疫学总复习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医学免疫学概述•免疫细胞与分子•免疫应答与调节•疫苗与免疫治疗•临床免疫学问题•医学免疫学的未来发展目录01医学免疫学概述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与疾病关系的学科。
医学免疫学的定义医学免疫学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
医学免疫学的重要性医学免疫学的定义与重要性1医学免疫学的基本原理23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其中特异性免疫应答又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免疫应答的机制免疫失调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免疫失调的后果0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能够调节其他系统的功能,如调节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平衡。
免疫系统的功能与作用01免疫防御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抗原,如细菌、病毒和真菌等,从而防止感染的发生。
02自身耐受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自身抗原,如肿瘤细胞和衰老细胞等,从而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02免疫细胞与分子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效应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它们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是一类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淋巴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分为IgM、IgA、IgD、IgE、IgG。
补体系统补体系统是由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可介导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蛋白质组成的系统。
免疫球蛋白与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是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具有多种调控机体免疫和非免疫系统发育与功能的作用。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是指生物学信息(兴奋或者抑制)在细胞间或者细胞内转换并传递出去,最终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目录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第九章免疫学概论......................................................... 1 免疫术语............................................................. 1 免疫系统的组成....................................................... 2 免疫的主要功能....................................................... 2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 2免疫器官和组织..................................................... 3 免疫术语............................................................. 3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3抗原............................................................... 4 免疫术语............................................................. 4 抗原的分类........................................................... 5抗体............................................................... 6 免疫术语............................................................. 6 抗体的基本结构....................................................... 6 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7 抗体的功能........................................................... 7 各类抗体的特性和功能................................................. 8补体系统........................................................... 8 免疫术语............................................................. 8 补体的三条激活途径................................................... 8 补体的生物功能...................................................... 11细胞因子.......................................................... 12 免疫术语............................................................ 12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12 细胞因子的免疫学功能(每条举一例说明) .............................. 12 细胞因子的分类(了解).............................................. 14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4 免疫术语............................................................ 14 黏附分子的功能...................................................... 14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4 免疫术语............................................................ 14 经典的 MHC I 类和 II 类基因的结构..................................... 14 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
第一章现代免疫: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对其产生免疫应答(清除抗原性异物,或维持免疫耐受),从而维持内环境得稳定得生理性防御机制。
三大免疫功能得表现:功能生理表现病理表现免疫防御抗感染免疫,防御病原微生物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免疫稳定对自身组织成分得耐受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癌症或持续性感染免疫得类型及特征:1、非特异性免疫(自然免疫):【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皮肤及粘膜分泌物;第二道防线: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粒细胞】特征:反应迅速,并非针对特定Ag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两个分支【第三道防线:淋巴细胞、抗体】特征:特异性、多样性、记忆性、耐受性、自限性免疫学分类:1、基础免疫学、临床免疫学2、免疫学检验3、免疫药理学4、分子免疫学琴纳(Jenner)—-牛痘疫苗Behring与Kitasato北里——抗毒素(被动免疫)巴斯德(Pasteur)——疫苗(主动免疫) Metchnikoff—-细胞学说Ehrlich(欧立希)——体液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第二章抗原: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得物质、抗原得特性:1、免疫原性2、免疫反应性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得物质半抗原:能与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得物质耐受原(变应原):可能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即超敏反应得抗原影响抗原免疫原性得因素(构成抗原得条件):1、异物性2、理化条件(分子大小、化学组成与结构、立体构象、物理性状等)3、其它条件(宿主因素、免疫方法)【异物性:与自身成分相异或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未接触过得物质、】抗原决定簇(表位):就是Ag分子表面有一定空间构象得特殊得化学基团,(其性质、数目、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
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主要特点:共同抗原:含有相同或相似得抗原决定簇得不同抗原交叉反应:某些抗原不仅可与其特异性应答产物发生反应,还可与其她抗原诱生得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抗原得分类:根据诱生抗体对T细胞得依赖关系: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得共同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在同一种属得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基因得不同而表现得不同抗原。
超抗原(SAg):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疫应答得物质。
血型抗原: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即A型血,含有B抗原即B型血、细菌外毒素:细菌得代谢产物,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具有强得免疫原性。
抗毒素: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得相应得抗体、类毒素:经过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得外毒素、佐剂: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先于或与抗原同时注入机体后,能非特异性地增强机体对该抗原得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得类型。
医学上重要得抗原:1、病原微生物抗原2、细菌毒素抗原3、异种动物免疫血清4、同种异型抗原(红细胞血型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5、其它抗原:异嗜性抗原等第三章抗体(antibody,Ab):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所产生得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免疫功能得球蛋白。
抗血清(免疫血清):含有抗体得血清。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得球蛋白。
Ig ≠Ab,I g>AbIg得分子结构:连接链(Joining chain,J链):由浆细胞合成得多肽链。
分泌片(secretory piece,SP):由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得多肽。
Ig功能区与活性:•VH与VL就是抗原结合部位,结合抗原•CL与CH1带有同种异型得遗传标志•IgG得CH2与IgM得CH3就是补体结合部位,参与补体激活•IgG借助CH2通过胎盘,SIgA进行主动运输与分泌•CH3就是免疫细胞得Fc受体结合部位,介导调理吞噬作用与抗体依赖细胞介导得细胞毒作用(ADCC)•IgE通过Ig得Fc段(CH4)与肥大细胞结合,参与Ⅰ型超敏反应•铰链区富含脯氨酸(Pro)与-S—S-, 易弯曲伸展,利于抗原得结合,并利于补体结合位点得暴露(IgM与IgE无铰链区)Ig得水解片段:铰链区对蛋白酶敏感,木瓜蛋白酶作用IgG分子重链间二硫键得N 端侧,将其裂解为Fab段与Fc段。
胃蛋白酶切在该二硫键之C端侧,产生F(ab’)2与若干pFc段。
水解效果IgIg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应用于精制抗毒素)2Fab+Fc F(ab´)2+pFc´(一)IgG:就是血清Ig得主要成分,抗感染得主要抗体,唯一能通过胎盘得抗体。
(二)IgM:分子量最大得Ig,mIgM就是B细胞最主要得BCR成分,最早合成与分泌得Ab,免疫应答过程中最早出现,人体天然血型抗体;临床诊断意义:胎儿或初生儿血液内出现IgM——子宫内感染,血清中出现IgM——近期感染。
(三)IgA:血清型IgA就是单体,分泌型IgA为二聚体形式,sIgA就是人体分泌液与黏膜免疫中得主要抗体,sIgA在局部抗感染、新生儿抗感染(初乳),Ⅲ型超敏反应。
(四)IgE:血清中含量最少,参与Ⅰ型变态反应,与抗寄生虫感染密切相关。
(五)IgD:含量很低,为单体,就是B细胞成熟得主要标志,防止免疫耐受得发生、生物学活性:•特异性结合抗原,起中与作用•激活补体,发挥溶菌溶细胞、联合调理作用。
•通过与细胞得FcR结合发挥生物效应1、抗体得调理作用(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等颗粒性抗原得作用,增强其吞噬能力)2、ADCC3、介导I型超敏反应4、选择性传递IgG•具有免疫原性将Ig作为抗原在异种、同种异体或自身体内进行免疫,均能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得抗体,这些抗体可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因此称为Ig得血清型ADCC(抗体依赖得细胞介导得细胞毒作用):就是指表达IgGFcR得NK细胞、巨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与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得IgG抗体得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得作用。
人类B淋巴细胞内存在Ig得基因库、Ig产生规律:1、Ag进入机体后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Ig进入体液;2、初次免疫应答,先产生IgM,随后才出现IgG,Ab总量在血清中得滴度低,与Ag亲与力低,维持时间短;3、再次免疫应答,产生得特异性Ab主要就是IgG,潜伏期短且滴度高,持续时间长,与Ag亲与力较高;(直接刺激Bm) (有表格得)4、实际应用:免疫接种时可采用多次接种加强免疫。
单克隆抗体(McAb ):刺激一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得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得均一抗体。
多克隆抗体(PcAb) :刺激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得针对多种抗原决定簇得混合抗体。
基因工程抗体(GeAb ) :由基因重组技术制备得抗体。
第四章补体(C):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得一组与免疫相关,不耐热并具有酶活性,能协助抗体发挥溶细胞效应得球蛋白。
也称为补体系统补体系统得组成:•固有成分:C1~C9,B因子、P因子、D因子、丝氨酸蛋白酶•调节蛋白:备解素、C1抑制物、促衰变因子、I因子、H因子C1抑制物、I因子、H因子、促衰变因子(DAF)等。
•补体受体(CR):CR1~5,C3aR,C2aR,C4aR等。
补体得特点:(1)血清中补体含量相对稳定,不因免疫(抗原刺激)而改变(其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2)绝大多数固有成分以酶原或非活化形式存在(3)补体成分为球蛋白(4)补体性质极不稳定(5)具有非特异性:可与任何Ag-Ab作用补体得经典激活途径:参与成分: C1~C9 激活物质:IC(免疫复合物Ag-Ab)(一)识别阶段:Ag-Ab复合物产生→补体结合部位暴露→ C1q结合Ig(〉2)→C1r活化→C1s活化→C1qr2s2(C1)(二)活化阶段:活化得C1依次酶解C4、C2,形成具有酶活性得C3转化酶(C4b 2b), 酶解C3并形成C5转化酶(C4b2b3b)。
(三)攻膜阶段:C5b~8复合物,与12~15个C9分子联结成C5b~9(MAC),插入靶细胞得脂质双层膜,造成免疫溶血、免疫溶菌等、补体得生物学作用:1、溶菌、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介导炎症反应4、清除免疫复合物5、免疫调节作用6、中与及溶解病毒作用第五章MHC就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人类该抗原得基因也称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位于6号染色体上。
(注意:提到MHC、复合体指得就是基因,提到抗原或分子指得就是“编码产物” )人类HLA复合体就是迄今为止发现得人类最为复杂得基因系统。
MHC得分子机构:Ⅰ类:由α链(α1、α2、α3)与β2微球蛋白组成Ⅱ类:α链(α1、α2)与β链(β1、β2)组成主要区别MHC I类分子MHC II类分子抗原肽结合槽α1、α2结构域α1、β1结构域与T细胞共受体结合α3区——CD8β2区—-CD4分布所有有核细胞表面主要表达于淋巴样组织中得各种细胞表面,如单核/巨噬细胞(Mon/MΦ)、树突状细胞(DC)与B细胞等APCMHC限制性:T细胞与抗原提呈细胞(APC)、靶细胞相互作用中,在识别抗原肽得同时,还需识别与抗原肽结合得HLA分子。
MHC生物学功能:(1)抗原加工与提呈(外源性抗原-MHC II类分子,内源性抗原—MHC I类分子) (2)MHC限制性约束免疫细胞间得相互作用(3)参与对免疫应答得遗传控制(4)参与精细得免疫调节(5)诱导免疫细胞得分化成熟及免疫耐受在医学上得意义: (1)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2)决定了不同物种、不同个体对疾病得易感性与耐受性,与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得发生相关联(3)应用于法医学鉴定第六章CD 分子:指得就是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化有关得膜抗原,由于最初发现在白细胞上,故习惯称为白细胞分化抗原。
常用CD分子:(一)与T细胞识别、活化、粘附有关得CD分子:CD3, CD4, CD8, CD28, CD40L, CD2,CD58, CD28, CTLA-4(二)与B细胞识别、活化、粘附有关得CD分子:CD19, CD21,CD81, CD 80, CD86, CD40粘附分子(AMs)全称细胞粘性分子(CAMs):就是介导细胞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与结合得膜表面糖蛋白。
第七章细胞因子(CKs):一类主要由免疫细胞与相关细胞活化后产生得高活性、多功能得小分子蛋白质。
细胞因子特点:1、结构特点:低分子量(6~60kD)多肽或糖蛋白,多以单体形式存在。
2、产生特点:产生细胞广泛_,细胞活化后产生,短暂得自限性分泌,自分泌、旁分泌形式为主,多源性与网络性_。
3、作用特点: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发挥功能,高效性、多效性、网络性、无特异性与MHC限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