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探索规律教学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1.56 MB
- 文档页数:10
一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3 探索规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规律概念,能够发现一般性规律和交替规律2.能够通过已知规律预测下一项的值3.通过实例感受规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引入初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引出规律的普遍性。
“同学们,你们回去经常会在玩具盒里找寻自己喜欢的小玩具,但有没有发现,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得出玩具的特点,如形状、颜色、经常玩等等。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普遍性。
2.概念解释要求学生自行解释规律的概念,并根据自身生活经验,给出一些例子。
例如“我们每周都会按时上课,在课堂上有什么规律吗?” “在成长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这些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会有什么规律?”等等。
然后通过图片或者其他形式进一步展开规律的类型以及发现规律的方法。
这里我们主要讲解一般性规律和交替规律。
3.探究规律接下来,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来探索规律。
Case1:给学生展示一组数列,如“2,4,6,8”,让学生们思考其中是否存在规律,并能够描述出来。
在学生得到正确答案后,老师可进一步提问,“那么下一个数是什么呢?为什么呢?”Case2:引入交替规律的内容,例如“1,3,1,3,1…”,让学生们思考其中是否有规律,并能够描述出来。
同时,要求学生预测下一位数字是什么。
Case3:将学生带入一个更具挑战的环节,如“3,5,8,13,21…”,通过引导学生先尝试自己发现规律,再帮助他们理解与解决难点。
Case4:通过多个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例如可以展示经常出现的数字组合,如幸运数字7、数字1和2、三角数字21等等。
三、教学过程1.小组讨论解锁规律的概念2.学生进行一般性规律和交替规律的学习3.讨论实例并通过实例感受规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4.进行小组分工讨论,再汇总讨论5.老师提供解释、答疑并进行总结6.针对一些容易出错或者需要加深的内容再进行一些讲解和引导四、教学亮点1.注重开放性思考在课堂讨论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方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3探索规律丨北京版探索规律教材分析“探索规律”是新教材“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数字和图形的排列规律,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在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规律”有一定的感知基础,但是缺乏有意的注意、学习和研究,认识模糊而又肤浅。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本节课采用直观演示、游戏激趣、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猜一猜、摆一摆、涂一涂等一系列活动中,对规律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指导学生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为主要学习方式,从被动到主动、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教学目标1.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体会规律的含义,并能用简单清楚的语言描述规律。
2.通过观察、讨论能准确的找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能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规律。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1.能准确找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出来。
2.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并能动手创造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学习单、5组黄红三角小旗。
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学具时间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 :生活中都有哪些颜色,谁能说一说?师:同学们,一起来做“猜颜色”的游戏,好不好?师出示第一组图形师边点击边说下一个图形是什么颜色?师继续出示第二组图形师:接着是什么颜色?为什么猜不准呢?师:为什么第一组图形同学们一猜就准,而第二组猜得不准确呢?师:对,这位同学讲到一个很重要的词:规律。
像第一组这样,我们就说颜色有规律排列。
生活中像这样有规律事物有很多,让我们一起找规律吧!板书:探索规律生1: 红、橙、黄、绿、青、蓝、紫。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1一、教学内容:找规律二、教学目标:⒈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颜色,图形、物品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种颜色、物品及图形。
⒉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等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⒈通过涂色找出颜色的交替规律。
⒉通过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
难点:通过涂颜色而不是摆卡片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师准备彩旗和五角星,学生准备塑料片。
五、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事先布置好教室,挂上彩旗和五角星。
:小朋友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啊?生:新年、圣诞节、“六一”儿童节……师:“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自己的节日,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班准备开联欢会庆祝;所以老师打算用这些彩旗和五角星来布置一下教室,你们学得好看吗?(……)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这样挂好看呢?它们是不是随便挂的啊?(……)它们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挂的,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板书——找规律)㈡引导探索,认识规律⒈师指着彩旗:老师的彩旗还没挂完,要在这最后再挂上一面,你们猜猜,会是什么颜色?⒉生猜中颜色(黄色)。
⒊师:为什么你们都猜黄色呢?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2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探索规律》优质
教案
引言
本文档为一份优质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探索规律。
教案基于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材内容,设计简单明了的策略,没有法律复杂性,以发挥助教作为LLM的优势。
教案内容
1. 教学目标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探索规律的概念。
2. 教学准备
准备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教学材料和工具。
3. 教学步骤
- 引入: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探索规律的好奇心。
- 提出问题:向学生提出与探索规律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
- 探索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活动,让他们亲自发现规律。
-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他们的发现,理解规律的本质。
-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规律解决其他相关问题。
4. 教学评估
设计简单的评估方式,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5. 教学反思
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改进。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教学评估,对学生在探索规律方面的理解情况进行评价,
并根据评估结果,指导他们的研究进一步提升。
结论
本教案是一份优质教案,设计简洁明了,注重引发学生的兴趣
和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通过探索规律的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理
解规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注:本文档的内容未引用无法确认真实性的内容,并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不对教案的内容进行概括。
一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教案
小小运动会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3页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在对规律题的观察讨论解决的过程中发现事物中隐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一些思想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排列有规律的彩灯。
请同学们观察图上的彩灯,你发现了什么?
对,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是有规律可循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规律。
二、探索规律
1、投影出示93页第1题
让学生认真观察,叶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的,你知道第10个是什么形状的吗?为什么?
2、投影出示93页第2题
仔细观察,魔术箱的数有规律吗?是怎样的规律?和小组的同学说说,并写出后面魔术箱的数。
3、投影出示93页第3题
引导看图,教师说明横看有什么特点、竖看有什么特点。
问:横看第一行数有什么特点?第二行数有什么特点?空白处怎样填?
………..
第五行数有什么特点?空白处怎么填?
填完图后,你还觉得有哪些规律?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探索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看看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什么规律。
四、教学随笔。
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5篇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记忆比赛:男女生分别记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
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找规律.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
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
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生: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 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
(板书:一组)2. 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八、教学反思:数学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
【设计说明】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由六一儿童节情境导入,不但创设了一个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能让他们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由以往的教师让我学习转变为我自己想要学习。
接着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同学们在迎接节日的到来,这与课前创设的情境相吻合,然后学生观察出教室里的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是有顺序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1 探索规律| 冀教版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数字0-9的写法和读法;•初步理解数字的大小和数值的概念;•探索数列和规律的概念,观察、归纳数列中的规律,初步掌握数学归纳法。
2. 教学重点•数字0-9的写法、读法和大小关系;•数列、规律和归纳法的概念。
3. 教学难点•数列和规律的初步探索;•归纳法的初步应用。
4.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活动式教学法;•归纳式教学法。
5. 教学过程(1)复习通过让学生快速写出数字0-9,检查学生对数字的熟悉程度。
(2)导入观察下列数列:1,2,3,4,52,4,6,8,103,6,9,12,15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讨论数列中的规律,初步了解数列和规律的概念。
(3)探究请学生看下列数列,观察并列出前5项。
1,3,5,7,92,4,6,8,103,6,9,12,15然后请学生自己写出下一行数列,观察并分析规律。
讨论学生列出的数列规律,如果学生没有列出来,教师适当提示,引导学生思考。
根据学生的探究和讨论,引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其应用。
(4)确认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数列并讨论规律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规律的掌握程度。
(5)拓展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尝试数一数其中有多少个物品。
然后引出估算的概念,让学生估算图片中物品的数量。
(6)总结请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并检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6.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上课表现、小组合作探究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数字、规律、数列和数学归纳法的掌握程度。
7.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归纳能力较差,对于规律的发现和分析需要教师适当引导,下节课需要再加强。
•课堂时间掌控不够严格,教师需要加强对时间的控制。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遵化市第三实验小学高丽红《探索规律》教学设计遵化市第三实验小学高丽红教学内容: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92-94页。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观察、发现、交流事物中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并用语言描述事物中的规律,能解决有关简单规律的问题。
3、积极参加观察交流活动,体会有规律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性。
教学重点、难点: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发现和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课件、小苹果图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感受规律1、活动:猜一猜(教师逐个出示一红一绿有规律排列的小苹果。
)提问:猜一猜,下一个苹果什么颜色?2、谈话:你们太棒了,没看见都能说准确。
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像小苹果这样一个红一个绿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
有规律的排列使小苹果看起来整齐又漂亮。
在生活中,对规律知识的运用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索规律。
(板书:探索规律)【设计意图:学生在猜小苹果的环节中获得肯定,增加继续学习的信心,同时积累感性经验,初步感知规律。
】二、观察情境,初悟规律(出示超市开业情境图)(一)、提问: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二)、学生同桌间相互交流。
(三)、教师指名汇报。
1、彩旗的排列规律(1)强调说完整话:彩旗的排列规律是一个粉一个黄一个蓝。
(2)理解三个旗子为一组连续重复出现。
(板书:一组一组连续重复)(3)按规律往后再插一组彩旗,插什么样的彩旗?2、逐步观察彩带、灯笼、花篮的排列规律。
3、强调鲜花的摆放是按相同的规律从门口往两边摆,这样更美观,在生活中常会这样做。
【设计意图:这里从观察超市开业的情境图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三、创设活动,感悟规律1、有规律的活动谈话:在图中同学们发现了有规律的排列,观察的细致说得也全面。
下面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活动活动,请你向我这样做(有规律的动作:拍拍手,跺跺脚,伸手臂)。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公开课)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一年级下册《探索规律》中的知识,了解规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律的概念介绍: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规律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规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规律的发现与总结: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和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的特点和规律的表达方式。
3. 规律的延伸应用:通过扩展问题和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规律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启发探究法:通过启发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3. 组织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分享。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规律的思考和探索。
2. 提问导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规律,规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步骤二:规律的发现与总结1.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和总结的规律。
步骤三:规律的延伸应用1. 提供一些扩展问题和实际应用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规律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活动,分享自己的答案和解决思路。
步骤四:课堂归纳和总结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强化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和讨论。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设计以学生喜欢的“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为情节,通过“参观联欢会场”──“布置会场”──“参加联欢会节目”展开教学.教学内容: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第二册P88——P89例1-例3。
教学目标:1.结合观察、实验、猜测、操作、交流、推理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通过自主合作设计一些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2.在“找一找、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以及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与创新的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学具,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创设情境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都在高兴地期盼过六一,他们要开联欢会,已经开始忙着布置开会场了,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课件出示------小猪哼哼布置的杂乱,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整齐有规律。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争吵不休,小朋友们,仔细看看,你认为谁布置的漂亮,为什么?生:小猪哼哼的漂亮,因为很随意。
生:小青蛙呱呱的漂亮,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很整齐。
师:小朋友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么你喜欢哪一种你就可以选择哪一种。
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引入生活其实规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如:(出示图片)毛巾上花纹的排列,地板砖的排列,马路上的斑马线,窗帘上的花纹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揭示课题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
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五篇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什么是规律,并能够找出一组数字中的规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找出一组数字中的规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方法找出规律,并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什么是规律,能够找出一组数字中的规律。
2. 运用所学的方法找出一组数字中的规律,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
三、教学难点。
1.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方法找出规律,并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好练习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一组数字,2,4,6,8,10,让学生观察这组数字,然后问学生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一会儿后,有的学生说是相邻的两个数字相差2,有的学生说是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最终得出这组数字的规律是每个数字都是前一个数字加2。
2. 学习新知。
教师向学生讲解什么是规律,规律是一种有序的排列或者变化,是一种可以预测的现象。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找规律的方法,观察、总结、验证。
教师通过一些例子向学生展示如何通过观察一组数字,总结规律,然后验证规律是否正确。
3. 合作探究。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观察这组数字,找出规律,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
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找到的规律,并让其他同学验证这个规律是否正确。
4. 拓展练习。
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给出一组数字让学生找出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5. 归纳总结。
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找规律的方法,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
六、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找一组数字,找出规律,并写出下一个数字是多少。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方法找出规律,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0.1 探索规律-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对规律的探索,总结规律并能够简单地表达出来。
###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自己发现规律,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 3.情感目标在学习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心、认真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准备线段模型6支、糖果2盒、蜡笔(彩色)。
三、教学内容1.分组探究规律老师准备6支线段模型,让学生分成6组,每组两个人。
每组同学手里拿一支线段模型。
老师用二者相同长度的线段模型向同学们展示:两根一模一样的线段模型并排放在桌面上,其中一份我们叫做“A”线段,另一个叫做“B”线段。
让同学们尝试绕“A”线段旋转,寻找某个角度使“B”线段和“A”线段一模一样,这个时候同学们将会发现,通过旋转“B”线段,只需要旋转一定角度,才能让其与“A”线段完全重合。
请同学们找出规律并总结规律。
2.规律运用老师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些线段模型,然后与同桌同学交换画的线段模型。
让同学们彼此研究对方画的线段模型。
同学们用同一个方法找出两根相同长度线段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彼此交换想法探讨,互相学习。
3.糖果博弈老师拿出两盒糖果,对半分给两名学生,让他们依次从盒子里拿出糖果,每人每次只能取出一个或两个糖果,如果最后盒子里剩下的糖果数目是偶数,则糖果拿到的那个人胜利;如果最后盒子里剩下的糖果数目是奇数,则糖果拿到的那个人失败。
学生们利用糖果博弈的规律,总结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获胜。
4.巧涂法老师向学生讲述了“巧涂法”这个概念。
巧涂法就是大家都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些连通的线段,领导让所有人都这么画,然后规定一个方向,同学们从这个方向依次标上编号,编号的顺序也恰好是所有线段的顺序,最后按编号使用各种颜色的蜡笔把这些线段涂色,保证颜色不相交,这样画完之后会发现,所有线段根据编号规律,颜色分的特别漂亮。
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图形,然后用巧涂法进行涂色,让学生发现涂色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生活中的事物、数学中的图形,按颜色、形状的排列规律。
掌握找规律的一些基本方法,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合作能力与创新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找规律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以“组”表述规律,怎样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看:从魔法宝盒里变出了什么宝贝?(星星)师:什么颜色?你猜下一颗星星会是什么颜色?猜什么颜色的都有,看看吧!为什么开始猜不准,后来却能猜一个对一个,猜一个对一个?(像这样一红一绿、一红一绿……排列就叫做规律)小结:看来规律真的很重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二、探索规律:(一)找规律1、自己找规律,认识“一组”先看看你们能不能找到规律?(板书:找)看屏幕,排好队的小动物即将登场,叫出它的名字。
(老虎大象、老虎大象、老虎大象……)师:有规律吗?你说说。
谁和谁一模一样?师:那我们就把一只老虎和一头大象叫做一组。
大家看屏幕,我们用一个圈,把它们圈起来,表示它们是什么啊?(板书:一组)这一组里面都有谁啊?2、自己找规律,理解“重复出现”师:这个规律我们找到了,接下来出现的都是好吃的,看看有什么?生:蛋糕、汉堡、冰淇淋-----------师:后面还有很多,看到这发现规律了吗?师:谁能读出规律,让大家一听你读,就知道谁和谁是一组的?师:你们在读的时候,每停顿一次,就是什么?(就是一组)这组和这组一样吗?这组呢?揭示:老师告诉你们这种现象就叫重复出现。
(板书:重复出现)师:在这里谁是重复出现的?师:蛋糕、汉堡、冰淇淋是一个一个地重复出现还是一组一组地重复出现。
板书:一组一组地重复出现师:读读这句话看着这,再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