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_第五章_第一节_语用对比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75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沟通和交流。
语用学则是研究言语行为和交际行为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研究。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语言的使用方式、语境的理解以及言语行为的规范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涉及到词汇、语法、句式等方面。
例如,英语中使用直接表达的方式来表达意见是被接受的,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使用间接表达的方式更为常见。
二、语用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1. 礼貌原则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礼貌的理解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语用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面子"。
在某些文化中,为了保护和提升自己和他人的面子,人们可能会使用更为委婉的措辞,避免直接拒绝或批评。
此外,对于请教和请求帮助的方式,也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差异。
2. 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语用学研究了非语言行为与言语行为之间的联系。
例如,不同的文化对于眼神接触、身体姿势和空间距离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行为,有助于顺利进行沟通。
3. 指代和谈话主题在跨文化交际中,指代的方式和谈话主题也存在差异。
有些文化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可能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的、人称代词来指代对方。
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身份和地位,在使用代词时可能更加复杂。
谈话的主题也可能会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冲突或误解。
三、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在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问题时,有一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
1. 学习和了解他人的文化通过学习并深入了解他人的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在语用方面的偏好和规范。
这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研究资料以及与外国友人的交流来实现。
2. 改变语言使用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语言使用方式可能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在与其他文化交流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语言使用方式,尊重对方的习惯和规范,有助于更为顺畅地沟通。
摘要跨文化交际是指与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实际运用的情况,即主要研究言语行为及其进行的条件。
“语用失误”不是指英语学习者的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
文中列举分析了十个语用错误的实例以期对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用学英语学习者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交际的过程。
这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普遍现象,随着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人们有可能频繁接触,这在一定意义上将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胡文仲《试论跨文化交际研究》1992)。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的交往日益频繁,有交往就要进行思想交流或沟通。
这种与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思想交流被称为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大致采用两种形式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又有话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两种。
非语言交际主要是通过体态语言进行的交际形式。
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交际或沟通成功。
但愿望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在跨文化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受挫或失败,产生误解,甚至造成关系恶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有不少人把这一点归结为语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说不通,当然无法进行交际;与此同时,人们也发现只懂语言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交际问题,交际受阻或失败不是完全由语言引起的。
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证明(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1999)。
语用学(pragmatics)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说它年轻,是因为它只是现在才作为语言学的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出现,并得到语言学界的承认和支持。
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从国外引入跨文化交际学的理念,对语用学的研究也从最初对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到结合汉语实际开展语用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语用学的研究在中国已经历20多年的发展。
交流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王晓华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摘要:在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沟通、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我们在交流沟通之间,准确用语,避免出现言语上的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就以中日国家来说,两国跨文化交际之中言语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如寒暄、邀请、请客、致谢等均会用到,但是如若出现用语错误,则会影响国人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印象。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明确中日双方的用语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本文将依据语用学及言语行为理论,就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言对比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于更加顺利的展开中日国民交流、交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日跨文化;文化交际;言语行为;用语对比虽然,日本文化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得两国之间文化习俗很是相同或相近,但是从中日两国人民言语行为上来看,两国人民的言语行为表现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为了使中日跨文化交际良好的、顺利的展开,在外语教学实践之中,应当注重加强用语对比,说明中日寒暄、致谢、邀请等语言行为上存在的差异,那么在交流与沟通之中,能够真正了解对方语言行为的含义,正确应答,使得双方的交流融洽、愉悦。
所以,加强中日语言行为的语用对比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日寒暄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但从“寒暄”言语行为来看,中日国家的语用习惯就有很大不同。
我们只有深入的研究与对比中日言语行为,才能真正了解中日国家文化,那么中日跨文化交际将更加有意义的。
寒暄语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是用的询问对方的安康、起居、冷暖及心境的体贴性言语,看似多余,但实则是良好交际的开端,能够拉近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营造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
当然,因为不同国家特定文化使然,才使得不同国家寒暄的方式不同,如中国国民之间或与其他人寒暄,习惯用语是“你吃饭了吗”,这作为一种常用的寒暄方式,在其他不懂中国文化的国家来看,更像是在邀请自己吃饭,这容易引起误会。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是由于语用者对语言符号和结构的理解不同所引起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即使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或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及交际场合,不了解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就不能适宜、得体、有效地沟通,在交际中甚至会发生误解或冲突,致使交际失败,这被称为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之分[1].一、语用语言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只体现在语言本身,即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套用在所使用的目的语中却无法表达自己的用意而造成的语用失误,是由于语用者对语言符号和结构的理解不同所引起的,通常表现为语音、词汇、语法、句法、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失误。
英国语言学家托马斯(JennyThomas)将语用语言失误归咎于对话语语用之意的错误认识,即传达了非意传达的言外之意的话语,也就是说话者将本族语对某一词语或结构的语用意义套用在外语中,或表达方式不符合所使用的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而产生的失误[2].语用语言失误可从交际双方来考虑。
一是说话人话语表达不当导致听话人的误解的语用失误,二是听话人对说话人的正确表达做出错误的推理的语用失误。
例如:下面这段对话是在咖啡厅服务员和顾客之间的对话:Waiter:Excuseme.WhatcanIgetforyou?Customer:I'dlikeacupofcoffee.Waiter:Whatkindofcoffeewouldyoulike?Customer:Theusual.Waiter:Sorry,wedon'thave“theusual”coffee.这位顾客显然按着汉语思维要一杯普通咖啡,但是在英语里不存在普通咖啡,导致了交际的失误。
又比如:一位中国学生和一位美国学生同住一个宿舍,中国学生在听音乐,把声音开的很大,非常吵闹,外国朋友说:“Whatareyoudoing?”中国学生回答“I'mlisteningtomusic.”显然这位中国学生没有理解外国学生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在责怪他把声音开得太大而不是询问他在做什么。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学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难以避免。
因此,了解不同文化间的语用学差异对于建立良好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语用学概述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规范的学科,旨在探究语言的真正含义、对话者交流情境、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展现等方面。
语用学的研究范围涉及到不同言语行为的意义、语音、语调、语速、体态语以及面部表情等各个方面。
二、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学跨文化交际是指两个或更多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习俗、信仰和价值观等,不同语言间的语用学规律也会存在不同。
比如,中国人用“您好”代表敬意,而在欧美国家,直接称呼对方的姓名也是一种表达尊重的方式。
传统的中文交际中常用的“你吃了吗?”,在英语中就具有十分实际的含义,而无需转述“你吃了吗?”中所包含的问候与关切。
三、语用学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语用学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细微差别,往往会导致误解和沟通失败。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流双方需要对不同的文化和习俗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到不同的含义和意图,避免因为语用学差异而导致的沟通困难。
例如,英语中的感谢语「Thank you!」在日语中则是「Arigatou gozaimasu!」在中国人看来,很难理解为什么日语里含有尊敬语的感谢表达要用得如此频繁,而在美国人看来,如果翻译成英文的话,就显得过于严肃。
这种差异如若无法理解,便会让交流双方的态度和情感产生误读,从而影响到和谐的跨文化交际。
四、当心陷入语用学的“语言陷阱”语用学中的错误理解和“文化陷阱”,以及由此产生的误解和偏见,也被称为“语言陷阱”。
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是中西方公司业务洽谈时,中方谈判人员常能听出对方口中略带兴奋地“我们很有信心且相信自己的实力”。
结果却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西方商人理解为对方“现在还没有办法接受我们的条件,但我们不太害怕”的口语运用符合他们的文化特点,从而误判了中方意图。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概论1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的活动。
新世纪如此广泛而深入的跨文化交际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交通和通信技术的发展2.经济的全球化3.人口的流动4.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既是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也是指一门研究跨文化交际活动的学科。
根据几个定义归纳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特点:1.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2.跨文化交际是通过象征符号来实现的;3.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动态的过程4.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的互动;5.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创建共享的意义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这里的跨文化交际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中国人与美国人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同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地域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例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交往就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跨文化的交往跨文化交际的特点1.跨文化交际主要指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既包括了语言交际也包括了非语言交际,而且是一种双向交流和互动的过程2.跨文化交际中涉及很多差异性(陈国明)差异可以是文化传统、价值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也涉及行为方式和习俗方面,如手势、衣着、语言使用的差异,同时也涉及个人文化身份和社会角色方面的差异。
这些存在差异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和结果3.跨文化交际容易引起冲突由于语言、交际风格、非语言行为、思维模式、社会准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跨文化交际很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4.跨文化交际的误解和冲突大多属于“善意的冲突”许多冲突往往不是出于人们恶意的动机,而是来源于人们良好的愿望。
在自己文化中得体而礼貌的行为到了另一种文化中却成了无礼的举动,善良的意图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误解和不愉快5.跨文化交际常常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很容易造成心理紧张,人们经常提到的“文化休克”就是形容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
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习语语用失误分析作者:夏金玉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05期不同国家的人在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总会遇到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习语。
习语措辞简练,琅琅上口,寓意深刻,包罗万象。
对于我国英语学习者而言,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的文化体系不同,误用误解英语习语的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时有发生。
要克服这一障碍,我们首先必须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对英语习语语用失误现象进行细致分析,进而才能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习语及语用失误的含义关于习语,至今仍然存在多种定义。
这里,为研究方便,我们采用骆世平的观点:习语是结构相对固定的词组或短句,它的意义不是其构成词意义的简单相加。
这是一种相对广义的习语定义,它不仅把约定俗成的短语包括在内,还涵盖了意义稳定的短句。
对于语用失误,英国语言学家Thomas把它定义为“不能通过听到的话理解其含义”,并将其分为两种: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语用语言失误是因为语用者缺乏正确理解或恰当使用会话双方当时共同的语言形式和语用功能来表达用意的能力而产生的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说话人不能在不同的说话场合,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交际者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得体地使用语言而引起的语用失误。
二、跨文化交际中英语习语语用失误实例分析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英语习语语用失误也可大体分为两类:习语语用语言方面的失误和习语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1.习语语用语言失误(1)只理解习语的字面意义并不知其真实含义而引起的语用语言失误。
英语中的大部分习语是隐喻习语,其真实意义与字面意义不等。
这一特点使习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成为理解对方话语真实含义的障碍。
例如,临考前,美国教授问他的一位中国学生:“Did you bum the midnight oil last night?”学生听后,非常吃惊,不解其意地回答道:“No.It is also not allowed to burn the oil in the dormitory.”显然,学生是按照字面意义去理解bum the midnight oil,并不知道这是个习语,意思是“开夜车”,结果导致误解了对方话语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与对策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经常会发生故障。
语言学家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因没有达到完满交际效果的差错,统称为语用失误。
本文结合中西文化对比,以英汉语交际为例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避免或克服这种现象的对策。
标签: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对策一、前言近几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技术的飞速进步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际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知识背景,甚至同一个信息也会由不同的人理解为不同的意思,这些都会引起交际障碍,这就是交际失败。
这种交际失败导致某人的意图没有真正被对方理解。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大多数的交际失败都是由语用失误引起的。
正因如此,语用失误的研究对跨文化交际、二语习得等学科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合中西文化对比,以英汉语交际为例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避免或克服这种现象的对策。
为了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本文先介绍了跨文化交际和语用失误,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然后本文重点讨论了引起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的原因。
最后针对前面所讨论的原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二、跨文化交际不同文化的交际活动随着人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频繁。
有很多方式可以用来表示跨文化交际,如:“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而大多数人们采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在很多情况下,“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相同的意思,但是Gudykunst和Kim在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序言中对它们进行了区分,认为前者是不同文化现象的比较,而后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相互影响。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一般都认为包括“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自学知识点第一章跨文化交际名词跨文化交际填空L.S.Harms 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
问答1、跨文化交际日益重要的原因?2、对跨文化交际有哪些不同理解?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名词跨文化交际学社交-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填空1、一般认为,Edward Hall 在1959年出版的《》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2、跨文化交际学被正式纳入传播学,是在年。
问答1、跨文化交际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2、跨文化交际学一般包括哪些内容?第三章文化的定义与特性问答1、文化的特性包括哪些?2、哪些文化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比较大?3、一般性了解文化的各种定义第四章交际名词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W模式填空1、传播可分为与。
2、人类传播分为与。
3、非社会传播指或。
4、社会传播包括、与。
问答1、了解几种常见的传播定义2、了解基本的传播模式第五章语言交际名词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文化词汇交际风格填空1、语言既是文化的,又是文化的。
2、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
3、词汇可以分为一般词汇与。
4、词汇意义具有和的区分。
5、就词汇意义而言,其指示意义实比较固定的,而隐含意义则因时因人而异,因为隐含意义是通过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隐含意义又可称为或。
国情语言学正是在此基础上创建的。
6、逻辑在所有文化中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逻辑概念本身有着很深的。
有学者笼统地把逻辑分为和。
7、东西方说理方法的不同实际上体现了的差异。
8、归纳式和演绎式交际模式的真正分歧在于。
问答1、文化词汇相对于一般词汇而言具有什么特点?练习根据影视文学材料分析问题【可选用推荐电影,也可自选电影、英剧、美剧或小说】1、片中何处体现了词汇的指示意义与隐含意义的不同2、片中何处体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风格的不同第六章非语言交际名词非语言交际体态语副语言填空1、非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大致起着、、、、或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然而,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用失误时常出现,成为交际中的一大障碍。
本文将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重要性,分析其表现形式、产生原因以及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指的是由于语言使用不恰当或不合适,导致信息传递不畅或者交际失败。
这种失误可能源于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与目标语言使用者的差异。
例如,英语国家的人普遍重视个体主义和直接性,而东方文化则更注重群体主义和婉转含蓄。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使用过于直接或者过于婉转的语言,都可能导致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很多表现形式。
语言选择不当是常见的一种。
例如,使用不礼貌的语言或者过于专业的术语,都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或者困惑。
语境偏移也是语用失误的一种表现。
在某些语境下,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或者表达方式,可能导致误解或者沟通失败。
表达方式的不同也是引起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不同的沟通风格和礼仪习惯,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对方的沟通方式,也容易导致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的产生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会造就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就很容易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
语言习惯也是导致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
不同语言习惯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对方的语言习惯,也容易导致语用失误。
社会压力也是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之一。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对对方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不够了解,或者由于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不够自信,人们往往会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语用失误。
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在电视剧《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由于男主角Frank是美国人,而女主角文佳佳则是中国人,两人在交流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语用失误。
例如,Frank经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而文佳佳则更喜欢用一些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第一章跨文化交际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
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
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1.首先在美国兴起。
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
教案第五章中西方语用规则及交际风格的差异外语系0910 葛聪颖2009030010李欣格2009030004杜庆庆2009030007彭元元2009030026教案中西方语用规则及交际风格的差异1.语用规则介绍语用规则的定义和内容:人们在具体使用语言时还运用一套语用规则,也叫讲话规则。
这些规则包括如何称呼对方,如何见面打招呼,如何提出一项要求,如何拒绝或接受对方的要求,如何告别,讲话谁先谁后等。
1.1 称谓差异:汉语称谓语要比英语称谓语繁杂细致得多,汉语要区分血亲姻亲,而英语的亲属称谓就显得简单得多,仅用几个词就能全部涵盖。
在西方国家,亲属关系的涵盖和延伸范围远没有中国那么广阔。
1.1.1 举例说明:Linda’s bother married Michelle’s sister.讲解:这句话就很难准确地译成汉语,因为不知道brother是Linda的哥哥还是弟弟,sister是Michelle的姐姐还是妹妹。
还有cousin这个称谓,有时连男女都不分了,可指堂兄、堂妹,又可指表兄、表妹。
1.2 打招呼1.2.1 电话上的谈话规则:在英语中,接电话的人先报出自己的名字或办公室,或电话号码,或其他,但绝不会拿起话筒就问对方。
在汉语中,接电话的人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对方要干什么,要找谁,但绝不会自己先报名字和单位。
近年,一些大公司改变了原来的模式,接电话后马上报公司名称,但一般仍不会主动报自己的名字或电话号码。
1.2.2 商店里的讲话规则:在商店里,售货员与顾客的讲话规则与各国的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1.2.2.1 播放一段英语国家商店里对话的视频,使学生有真切体会。
1.2.2.2 举例说明:在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尽管都谁用英语,但却遵循不同的规矩。
在新加坡的商店里,顾客走近柜台,售货员调门比较高的问:“Yes?”意思是“你要买什么?”在英美澳等国,这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
在这些国家售货员一般要问:“What can I do for you?”或“Can I help you?”在买卖结束以后,新加坡的售货员马上转身去照顾其他顾客,在没有其他顾客的情况下也转身离开,与顾客没有更多的话可说。
38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陈 培/西安交通工程学院摘 要: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导致语用失误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母语负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一大诱因,而语用失误又会造成交际的失败,因此,研究母语负迁移和语用失误就很有必要。
本文从语用负迁移的角度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进行探究,并提出了一些避免语用失误的对策,以期提高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关键词:语用失误 语用负迁移 跨文化交际一、语用失误和语用负迁移语用失误的概念是由Jenny Thomas 于1983年提出的。
Thomas 指出,“只要听话人所感知的话语意义与说话人意欲表达的或认为应该为听话人所感知的意义不同,这时就产生了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被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
前者是指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或者套用母语的结构等而导致的违反语言使用习惯的失误,后者是指因为双方生活习惯不同或文化差异等而造成的语言表达上的失误。
迁移是指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将自己以前所掌握的经验用在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上的一种过程。
作为迁移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语用迁移指的是“外语使用者在用目的语时,由于受到母语及其文化影响,而套用母语中语用规则的现象”,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这其中负迁移是造成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特别普遍,下面将从语用负迁移方面对语用失误的现象进行分析。
二、语用负迁移造成的语用失误(一)称呼语中的语用失误称呼语在言语交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采用恰当合适的称呼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十分有必要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辈分分明,长幼有序,注重称呼里的等级。
例如,在家中,晚辈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否则会被认为是不尊重长辈;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不能直接称呼老师的姓名,对比自己大的邻居也不能直呼其名,对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更不能直呼其名,通常是在对方姓后面加上职务来显示对其的尊敬,如“程主任”、“王总”等。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用差异、摘要:语言的使用受其所属文化各种因素的制约,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常会导致语用差异。
论述、分析、比较了英汉交际言语关于数字、颜色、日常生活用语、禁忌用语及民族性格在语用上的表现,并简要评述了语用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交际;跨文化;英汉;语用差异一、总述俄罗斯有句谚语:“在一个人的尿布上就留下了这个民族的痕迹。
”意思是说,一个人从呱呱落地之时起便依附于该民族的物质、精神生存空间,并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习得该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从内在的思维到外在的行为都烙有该民族的印记。
这里,“尿布上的痕迹”用一个术语来还原,便是“文化”。
由于研究角度和认识水平的不同,人们对“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
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文化的解释有1 60多种。
早在1871年,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就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可以获得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1]。
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R.本尼迪克特提出:“文化是一种思考和行动的范型,它贯穿于某一民族的活动之中,并使这一民族与其它民族区别开来。
”[2] 语言总是处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
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这些文化内涵渗透在语言之中。
作为民族的语言和民族的文化,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和整体性,即语言和文化是互相“粘合”的。
言语交际也绝不仅仅是语言的结构问题,它还受到文化规则的制约。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人类享有某些共同的文化信息;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误,是因为交际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
平时人们所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大都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信息传递差异。
因而,那些隐含在语言符号系统中的文化信息差异若不加以沟通,那么人们想要进行顺畅的交际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