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完整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或“第三状态”。
亚健康的人虽无明显疾病表现,但缺乏活力,对外界适应能力下降,严重者影响其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调查表明:“亚健康”状态在一些从事企业管理,商业活动的人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压力日渐加大的缘故。
据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患者年龄多在20-45岁之间。
在上海高级职称的中年知识分子中,75%的人处于亚健康;企业管理者中,85%的人处于亚健康;一般人群中,50%的人处于亚健康。
研究表明:如果不及时改变亚健康状态,在亚健康的人群中将会出现三分之一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希望安享晚年。
因此,医学界不得不把“亚健康”列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
“亚健康”常被诊断为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等。
它在心理上的具体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沉、反应迟钝、失眠多梦、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易激动、焦虑、易受惊吓等,在生理上则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出汗、腰酸腿疼等。
此外,还有可能出现心血管功能失调如心悸、心律不齐等。
一、造成“亚健康”的因素1、脑力和体力超负荷。
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用心、用脑过度,身体的主要器官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非正常负荷状态。
2、饮食不合理。
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不全,过量吸烟、酗酒等都可导致代谢功能紊乱。
3、心理失衡。
精神过度紧张、忧郁、情绪不稳定等,引起睡眠不良,甚至影响神经、内分泌的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4、衰老。
由于人体的老化,表现出体力不足、精力不支、神经的适应能力降低。
5、疾病前兆。
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
在发病前,人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出现器质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如胸闷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
6、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即使是健康人,也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
第一章疾病概论一、基本要求1. 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熟悉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症状、体征、社会行为的概念。
3. 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基本机制,了解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
4. 熟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5. 了解疾病谱的变化。
二、知识点纲要(一)健康与疾病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病痛和疾患。
疾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
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和生命质量下降。
病理变化,简称病变,是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其中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又特称为病理过程。
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也可出现几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
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
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疾病一旦发生,机体便进入了与健康状态完全不同的失衡运动态势。
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不健康也无疾病的状态,也叫第三状态。
此时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自觉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消化功能减退。
如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健康携带者等。
(二)疾病的病因学与发病学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学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1. 疾病发生的原因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
是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包括:(1)外界因素:1)生物性因素:如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临床上称之为感染性疾病)。
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新发展,它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指疾病或病弱.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而且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形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
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达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健康,更谈不上长寿.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
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据医学家测定,良好的心态,能促进人体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体健康长寿。
道德健康也是健康新概念中的一项内容。
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把道德纳入健康范畴是有科学依据的。
巴西著名医学家马丁斯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
品行善良,心态淡泊,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心胸坦荡,则会心理平衡,有助于身心健康。
相反,有违于社会道德准则,胡作非为,则会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态,有损健康。
试看,一个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者,何以能谈健康!据测定,这类人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减弱,最终会在恶劣心态的重压和各种身心疾病的折磨下,或者早衰,或者早亡.亚健康有哪些症状很多人都听说过亚健康,但并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它.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故又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健康的概念又有新发展,它指出:所谓健康就是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单纯的指疾病或病弱。
也就是说,它不仅涉及到人的心理,而且涉及到社会道德方面的问题,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三方面构成健康的整体概念。
生理健康是指人的身体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形匀称,眼睛明亮,头发有光泽,肌肉皮肤有弹性,睡眠良好等。
生理健康是人们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基本保障,达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健康,更谈不上长寿。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精神、情绪和意识方面的良好状态,包括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坚强,行为规范协调,精力充沛,应变能力较强,能适应环境,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乐于承担责任,人际关系协调,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相一致,能面向未来。
心理健康同生理健康同样重要。
据医学家测定,良好的心态,能促进人体分泌出更多有益的激素,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人体健康长寿。
道德健康也是健康新概念中的一项内容。
主要指能够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并支配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的是非观念和能力。
把道德纳入健康范畴是有科学依据的。
巴西著名医学家马丁斯研究发现,屡犯贪污受贿的人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和精神过敏症。
品行善良,心态淡泊,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心胸坦荡,则会心理平衡,有助于身心健康。
相反,有违于社会道德准则,胡作非为,则会导致心情紧张、恐惧等不良心态,有损健康。
试看,一个食不香、睡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者,何以能谈健康!据测定,这类人很容易发生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也会减弱,最终会在恶劣心态的重压和各种身心疾病的折磨下,或者早衰,或者早亡。
亚健康有哪些症状
很多人都听说过亚健康,但并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它。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故又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众多学者认...
很多人都听说过亚健康,但并不是很多人都了解它。
亚健康状态是机体在无器质性病变情况下发生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因其主诉症状多种多样且不固定,故又称为“不定陈述综合征”。
众多学者认为其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躯体亚健康
1.疲劳亚健康
持续3个月以上的疲乏无力为主要表现,并排除一切可能导致疲劳的疾病。
2.睡眠失调亚健康
持续3个月以上的失眠(入睡困难、多梦、以惊醒)或嗜睡,不解乏的睡眠等,排除各种可能导致睡眠絮乱的各种疾病。
3.疼痛性亚健康
持续3个月以上的各种疼痛为主要表现,并排除可能导致疼痛的各种疾病。
4.其他症状性亚健康
持续3个月以上的其他任何症状为主要表现(排除可能导致这些症状的各种疾病)。
生活中长期的种种躯体不适影响和妨碍我们的健康,最终走向疾病甚至发生猝死危机。
(二)心理亚健康
1.焦虑性亚健康
持续3个月以上的焦虑情绪,并且不满足焦虑症的诊断标准。
时常伴有急躁易怒、失眠恐慌、噩梦及血压增高、肌肉紧张,口干、多汗、手抖、尿频等植物神经症状。
2.抑郁性亚健康
持续3个月以上的抑郁情绪,并且不满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主要表现为情绪消极、郁郁寡欢、悲观、冷漠、缺乏活力与兴趣,甚至产生自杀欲念。
3.恐惧或嫉妒性亚健康
持续3个月以上的恐惧胆怯情绪,并且不满足恐惧症的诊断标
准。
容易嫉妒、猜疑、神经质、精神不振以及过于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4.记忆力下降性亚健康
持续3个月以上的近期记忆力下降,或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事情为主要表现(排除器质性疾病或非器质性精神类疾病患者)。
(三)社会交往亚健康
1.青少年社会交往亚健康
因家庭教养方式不良及个人心理发育等因素,导致社会适应困难,一旦离开家庭,独立生活能力差以及难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处理不好各种人际关系。
2.成年人社会交往亚健康
容易因为需要面对的许多问题,如工作环境变换、人际关系复杂处理、家庭的建立、子女的养育、工作压力、知识更新等,而陷入不良的情绪当中。
3.老年人社会交往亚健康
积极调整不了退休后的生活内容、社会地位的改变,引起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容易使老年人感到孤独、苦闷、孤僻或是自怨自艾。
(四)道德亚健康
持续3个月以上的道德问题,直接导致行为的偏差、失范和越轨,从而使人产生一种内心深处的不安、沮丧和自我评价降低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