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横跨安装
- 格式:docx
- 大小:189.96 KB
- 文档页数:11
接触网软横跨支柱基础构造安装图
13米基础材料表
1米基础材料表
1米基础材料表
13米基础材料表
1米基础材料表
13米基础材料表
13米基础材料表
15米基础材料表15米基础材料表
15米基础材料表15米基础材料表
15米基础材料表15米基础材料表
15米基础材料表15米基础材料表
15米基础材料表15米基础材料表
15米基础材料表15米基础材料表
15米基础材料表15米基础材料表
15米基础材料表15米基础材料表
15米基础材料表15米基础材料表
15米基础材料表
13米基础材料表
13米基础材料表
13米基础材料表。
更换软横跨施工工艺1.准备工作:测量:测量软横跨支柱的侧面限界和基础高程,注意钢柱和砼柱测量方法的区别;测量线间距;测量股道高差。
测量基础高程时一般以上行或下行正线轨面为基准,同一个车站选择的基准股道要相同。
计算:首先计算各节点的重量和结构长度,然后根据本组软横跨的荷载情况、测量数据、股道数、股道高差和杆塔类型设计出软横跨的结构并画图,一般悬挂5股道及以下接触悬挂的软横跨采用单横承力索,5股道以上采用双横向承力索。
最后计算出各段线索长度、吊线长度,将节点类型和各部位尺寸标注在图纸上。
复核无误后交工班按图预制软横跨。
预制:工班拿到图纸后,首先根据设计准备材料,然后根据各部位尺寸预制。
预制完成后要将各段线索及节点连接成整体,充分拉直,复核总长度与设计的误差。
一般误差超过5cm就要重新复核各段长度并做回头以消除误差,避免施工时误差过大。
标记:软横跨预制完成后,要在各段的接头线夹上做好标记,确保施工时连接顺序和安装位置不发生错误。
然后将整组或分段软横跨盘成盘等待安装。
注意事项:软横跨预制时要将线索充分拉直并保持一定的张力,用钢尺或皮尺测量时要拉紧,尽量减小误差。
做吊线用的铁线要提前预拉直,并将双股绞成一组备用。
直吊线预制长度一般要比设计长度短100mm,便于施工时调整。
因是既有支柱更换软横跨,一般软横跨按设计长度预制即可,如是新立支柱考虑支柱受力后的挠度和基础受力后会有一定的变化,一般要比设计长度每侧短50mm。
2.人员组织3.使用工具4.施工方法:(1)根据各线索的位置将整组软横上翻过承力索和导线,用大绳将其牵引到相应位置。
两侧支柱顶部用手板葫芦将既有横向承力索紧起,拆除杵头杆螺帽(砼柱拔除销钉),将既有配件从安装位置拆除,两侧拉大绳将新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安装在既有位置,并作适当调整。
此时既有横向承力索不能松。
两侧支柱中部用手板葫芦将上部固定绳紧起,并从固定角钢上拆除,两侧手板葫芦可松开但为防止列车穿越影响行车可用改用大绳拉住。
第五章软横跨安装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适用于营业线接触网工程软横跨安装。
2. 作业准备2.1 内业技术准备阅读、审核有关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本标段所采用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熟悉采用的新工艺、新标准、新材料。
制定针对本条线的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并实际演练,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及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
2.2 外业技术准备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的收集,包括线路资料、道岔资料、路基相关资料等的收集。
3. 技术标准3.1 预制时钢绞线的张力以0.5-1kN为宜。
3.2 根据计算表,用钢尺在承力索上测出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的位置,并标记为一道红漆。
断线点的标记为三道红漆,即断线和绑扎处各一道。
3.3 上部吊线按设计要求,上端煨成20~25mm 的圆环并用本线缠绕三圈,缠绕要求紧密整齐。
3.4 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松边一侧。
3.5 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安装位置应准确,施工允许偏差为5mm,螺栓紧固力矩均为44 N·m,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搬手检测。
3.6 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
3.7 杵头杆外露不得超过60mm,调整螺栓调整螺丝不得大于2/3。
4.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4.1 工艺流程图5. 施工要求5.1 施工准备检查软横跨预制和安装的工具、材料,对照软横跨预制表,熟悉现场。
5.2 施工工艺5.2.1 软横跨预制5.2.1.1 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
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
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临时地锚。
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φ4.0 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
通过手板葫芦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5.2.1.2 用手板葫芦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5.2.1.3 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另一人按预制图中的各分段尺寸读唱,并用红油漆做标记。
第八章软横跨装置及安装软横跨装置是车站多线路接触悬挂的支持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造价低廉,弹性好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稳定性差,调整不便的缺点。
第一节软横跨结构软横跨由支柱、横向承力索、上部定位索、下部定位索及连接零件组成,其结构形式如图8-1-1所示。
图8-1-1 软横跨结构图一、软横跨支柱与线索1、支柱软横跨支柱一般采用桁架式钢柱,只在跨越四股道及以下的小站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柱。
软横跨由两棵支柱构成一跨式,最多跨越的股道数不超过8道,超过8道时采用两跨或三跨式。
软横跨根据跨越的股道数目的不同,一般采用13m或15m钢柱,它承担着接触悬挂及支持装置的全部负荷。
2、横向承力索横向承力索承担着悬挂及软横跨装置的全部垂直负荷,为减少支柱容量,横向承力索弛度较大,一般为横向跨距的1/8~1/10。
当软横跨悬挂6组及以上接触悬挂时,采用并列的两条承力索称为双横承力索,否则采用单横承力索。
横向承力索一般采用Gj-70镀锌钢绞线或LXGJ-80、LXGJ-100镀铝锌钢绞线。
3、上部定位索上部定位索用于固定纵向承力索,承担着纵向承力索传来的全部水平负荷,其状态呈水平,可略有负弛度。
一般采用GJ-50或LXGJ-50钢绞线。
4、下部定位索下部定位索用于固定接触线,承担着接触线传来的全部水平负荷,其状态及使用线材同上部定位索。
二、软横跨节点软横跨为多组接触悬挂的定位而设置,由于车站线路情况不同,对悬挂定位要求不同,软横跨的安装形式也不同,为了方便起见,把这软横跨装置划分成不同的节点,每一节点表示一种安装形式,这样就可以把不同形式的软横跨看成是不同节点的组合。
1、节点1、2节点1、2用于横向承力索、上、下部定位索在钢柱上的固定,其中,节点1用于非站台侧,节点2用于站台侧,节点形式见图8-1-2及8-1-1零件表图8-1-2 节点1、节点2安装图软横跨固定角钢选用表表8-1-2采用双横承力索时,绝缘子由腕头挂板及V型联板与双横向承力索连接,其他零件不变,如图中所示。
软横跨软横跨计算过程是一个烦琐、重要的过程,身为技术人员是应该灵活掌握的,随着电脑普及时代的来临虽然有了软横跨的计算软件,但是它也仅仅是简化了其中的部分过程。
软横跨一般可以分为测量、负载计算、扣除尺寸和绘制预制图等几个步骤。
计算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面的测量数据计算和计算出的参数数据都是为最后的计算做的铺垫,软横跨的计算过程是个环环相扣的,所以软横跨的计算是个细心严谨的过程。
一、软横跨的测量数据:1、最高轨面的测量:用水准仪(或经纬仪)找到最高轨面,一般为正线股道,并将其标注在两钢柱的田野侧,此高度作为软横跨固定角钢和支柱斜率的测量点。
如下图所示:5道3道道道4道最高轨最高轨2、轨间距的测量:就是软横跨所悬挂跨越的两钢柱间的股道间距与两钢柱外沿距离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侧面限界测的是内沿,软横跨钢柱计算是测的是钢柱外沿)。
如下图所示:L总=3.85+5+5+5+5+3.90,总长只是闭合分段长度使用,我们在计算时所需要的数据只是分段数据,但只有在分段相加得数与总长得数大致相等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分段长度。
3、在计算软横跨的步骤中,线间距在相对于股道间就是直接取值,只是在两边支柱侧面限界处取的是支柱顶端软横跨横承悬挂点(线路侧)和上下部固定绳悬挂点(田野侧)距离相邻股道中心的距离。
如下图所示:2钢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取左侧支柱为1、右侧支柱为2,如上图标识,左侧横承悬挂点距离5道线路中心的距离为a1、上部固定绳距离5道线路中心的距离为a1,、下部固定绳距离5道线路中心的距离为a1,,;则右侧横承及上、下部固定绳的取值分别为a2、a2,、a2,,。
我们在测量时测的是最高轨面在支柱外沿底部上的位置,而软横跨横承的悬挂位置是在钢柱顶部、固定绳固定角钢处的限界与实测限界存在钢柱斜率的偏差。
我们测量出钢柱顶部与最高轨标适处的支柱斜率,如上图虚线所示,再依次计算出横承、上、下部固定绳针对软横跨的计算需要对相邻股道的距离。
0引言大新铁路编组站为北同蒲铁路开行万吨列车起点,为山西省运煤通道重要编组站,该车站运输繁忙、调车频繁、电气化改造施工天窗时间不足、停放列车占用股道多,给工程改造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
本文介绍大新编组站软横跨更换施工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工作流程。
1大新编组站站场软横跨的特点及难度大新编组站Ⅰ场、Ⅲ场为既有电气化站场,它横跨八股道、线岔多,非支穿越股道多,节点复杂,纵向悬挂多达13组,调车作业频繁,同杆架设有供电线、电力线路及照明线路,使施工难度增大,加之运输繁忙,天窗时间不足。
因此,我们必须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管理能力和施工水平,才能保证施工进度。
2施工前需做的准备工作2.1天窗点施工任务量及既有软横跨状态核实1)站场改造后各股道线路中心、标高情况。
2)每组软横跨节点分布情况及纵向承力索受力情况、非支穿越股道及受力情况调查。
3)每组软横跨最短直吊弦位置及基准标高股道调查。
4)钢柱型号核对及同杆架设情况调查。
5)其他干扰因素调查。
2.2基本参数测量1)找准基准股道,测量标高点,在钢柱上画出标高线,确定和复核上、下部固定绳角钢安装位置。
2)测量股道间距,确定上、下部固定绳长度及节点中心线位置,定位环安装位置。
3)测量钢柱倾斜值,便于上、下部固定绳的确定。
2.3软横跨计算、预配按预先编好的软横跨节点计算程序,输入各组软横跨参数,计算出各节点分段长度及双横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定位环位置,作软横跨节点状态实图。
根据实图预配软横跨,技术人员认真对各节点参数进行核实。
2.4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措施、技术措施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编制《软横跨更换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及交底》,制定安全措施以及技术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影响到填料中的有效应力分布、填料的结构特征和强度,从而导致路堤的不均匀沉降。
此外,由于路基为条形,软土层中附加应力的分布沿水平向是不同的,会破坏软土层原有水平方向的平衡。
所以,软土层在发生竖向沉降的同时,也会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侧向塑流变形。
接触网中的软横跨与硬横跨作者:杜巧玲吴文艾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17期摘要:目前,随着国内外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软横跨与硬横跨被广泛采用,比如我国的“八纵八横”及广(州)深(圳)线等,在国外,比如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对它们有广泛的应用。
一般情况下,接触网的单线路腕臂架设方式不适合于站场,如果站场中单线路支柱腕臂架设过多会影响行车作业效率以及车站工作值班人员对信号的瞭望;其次如果股道间距太小难以满足单线路设立支柱的要求,所以站场中多采用软横跨或硬横跨形式。
关键词:接触网;硬横跨;软横跨一、软横跨与硬横跨概述(一)软横跨我们将站场中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单横向或者双横向线索悬挂在站场两侧支柱上的这种线路腕臂装配方式称为软横跨,软横跨通过它的各部分是否对地绝缘分为绝缘软横跨和非绝缘软横跨,目前出于对检修人员的安全考虑我国常用的是绝缘软横跨,便于它的带电检修。
(二)硬横跨我们将站场中多股道接触悬挂通过钢架结构架设在线路两侧支柱上方的线路腕臂装配方式称为硬横跨。
硬横跨分为一般斜拉式连续硬横跨和大跨度斜拉式连续硬横跨两种类型。
二、软横跨与硬横跨的结构组成(一)软横跨的结构分析由下图可以看出软横跨的组成:线路两侧的支柱,该支柱可以采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支柱;线路上方的横向承力索,它是软横跨的主要构件,起着承受各股道接触悬挂的全部垂直负载,根据负载重量分为单横向承力索和双横向承力索;一般情况下横向承力索选用GJ—70镀锌钢绞线,根据承受的重量并且计算可选用一根或两根;上、下部定位索,它的作用是将线索在水平方向上加以固定;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之间用垂直的吊弦连接,各股道的纵向负载一般由上部固定绳进行固定,同时将其水平负载传递给支柱,下部固定绳一般用于对定位器进行固定,以满足对各股道接触线定位的技术要求,同时用于给支柱将接触线上的水平负载进行传递。
上部固定绳与下部固定绳之间用垂直吊线连接,上、下部固定绳一般采用GJ—50镀锌钢绞线。
DQ-JY-07 软横跨安装DQ-JY-07-5 软横跨更换一、施工准备1、劳动组织2、工机具3、主要材料设备二、操作程序1、工序流程图2)软横跨计算、预制:参照软横跨计算、预制工艺 3)复核软横跨将软横跨及瓷瓶等零件、材料运达现场后,根据计算数据复核各段长度及直吊 线长度等,确认无误。
将软横跨分两段分别放在两侧支柱下方。
4)更换横承、安装上部固定绳两侧上下部固定绳处作业人员测量固定角钢(钢柱)或固定底座(混凝土柱) 安装位置并进行安装,同时挂好套子,1.5土葫芦,大绳,滑轮。
两侧柱顶作业人 员在柱顶位置挂滑轮和大绳,绑住既有横承,与此同时,应每股道接触网上人或 作业车、梯车配合,拆开既有直吊线,杆顶作业人员与下部作业人员配合,卸下 既有横承。
两侧杆顶作业人员与地下人员配合将横承及上部固定绳拉起,先不必 太高,网上人员配合将两侧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连接节点8一端同时传递到 节点8处,作业车上作业人员连接横承及上部固定绳,两侧下部作业人员拉绳, 杆顶作业人员安装横承,上下部固定绳处作业人员通过手扳葫芦紧线安装上部固 定绳(紧线器打在杵头杆上)。
网上作业人员安装悬吊滑轮并将承力索从既有滑 轮倒换至新悬吊滑轮中(通过0.75吨葫芦,紧线器打在直吊线上,直吊线短可 不用紧线器,直接钩在横承力索上),倒换完毕后拆除既有上部固定绳。
现场 测量软横跨计算、预制 软横跨现场复核2、操作要领现场 1)现场测量:参照软横跨测量工艺 清理 软横跨-调整 上备注:横承力索安装时,杵头杆(钢柱)、开式螺旋扣应尽量多紧一些,因软横跨受力后紧横承力索相对于松横承力索困难。
如节点8多应在各个节点8处安排梯车配合连接。
5)更换下部固定绳:两侧拉起下部固定绳,从两侧支柱处往中间节点8处翻接触线,作业车在节点8 处连接,一端用大绳配合安装,另一端通过手板葫芦配合安装。
安装完毕后安装定位器,拆除既有下部固定绳6)软横跨调整参考软横跨调整施工工艺。
软横跨安装13.1软横跨测量、计算13.1.1适用范围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混凝土支柱和钢柱接触网软横跨的测量和计算。
13.1.2作业内容接触网软横跨的测量和计算:绘制测量示意图、现场测量、数据整理、计算、填写计算单。
13.1.3技术标准1如最高轨面股道为曲线,应以轨面连线中点为标准。
2支柱位于站台上,还应测量站台边缘至支柱内缘(钢筋混凝土柱)或外缘(钢柱)的距离。
3根据测量数据,即可计算 CX1、CX2 和各股道线间距。
4测量数据精确到 mm。
13.1.4施工准备1按照表 13.1.4-1~表 13.1.4-3 的要求,做好劳动组织、施工机具、设备、材料的准备工作。
(1)劳动组织表 13.1.4-1 劳动组织(2)工机具表 13.1.4-2 工机具397工具。
3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清楚作业标准和注意事项。
13.1.5软横跨测量、计算工艺程序1工序流程图图 13.1.5-1 工序流程图2操作程序(1)施工准备1)按照 13.1.4 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送工车把测量人员和工具送到测量地点,防护人员按职责做好防护工作。
398(2)测量 1)测量准备:根据施工设计平面图绘制测量示意图。
2)现场测量图 13.1.5-2 软横跨测量示意图① 电化股道曲线超高及基础面相对标高的测定将水平仪设置在适于观测一组或数组软横跨跨越股道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
把塔尺分别置于软横跨跨越股道的每根钢轨轨面上,并记录水平仪观测读数。
确定同组软横跨最高轨面的股道和各股道外轨超高。
然后将塔尺置于基础面(混凝土支柱为地线孔)上,用水平仪测出基础面(或地线孔)的相对标高(如图 13.1.5-3),现场计算出 H 值(钢柱为基础面至最高轨面的距离;混凝土支柱为最高轨面至地线孔的距离),并用红油漆将其标注在支柱上。
图 13.1.5-3 电化股道曲线超高测量示意图399② 测量软横跨横向跨距用 50m 钢卷尺在支柱最高轨面标高线平面上,依次测量 CX1、CX2、(或CX1′、CX2′)和各股道间距 a2、a3、a4、a5 的数值(钢筋混凝土支柱以支柱内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内缘;钢柱以支柱外缘测起,终止于支柱外缘,如图 13.1.5-4)。
③ 测定 d 值图 13.1.5-4 软横跨横向跨距测量示意图置经纬仪于支柱 A 顺线路方向适当距离、横线路方向与被测支柱基本相同的位置上。
调平仪器,将望远镜十字丝瞄准支柱顶端(钢柱为外缘,钢筋混凝土柱为内缘)。
然后,望远镜竖直向下到支柱下部测量基点水平位置。
(钢柱为基础面,钢筋混凝土柱为预留地线孔)。
用钢卷尺配合量取 d1 值。
以相同的方法测量 B 柱的 d2 值(如图13.1.5-5)。
图 13.1.5-5 d 值测定示意图400(3)计算 1)技术人员整理现场测量的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2)采用人工或软件计算的方法计算软横跨横向承力索各分段长度、上部固定绳、下部固定绳的长度。
3)将计算所得结果进行检验,确认无误。
填入软横跨示意图,填好预配计算单。
13.1.6质量标准1应把二支柱间的总距离与 CX1、CX2、(或CX1′、CX2′)和各股道间距 a2、a3、a4、a5 的数值进行校核,如果误差在 5cm 以内,可分摊至各线间距内,如果超过5cm 则应重新测量。
2在道岔处,应测两接触线中点与相邻线路中心的距离。
3经纬仪、水平仪必须置稳调平,读数后,应检查水平是否偏移。
4计算前应根据设计采用的材料、支柱、节点等对软横跨计算常用数据进行修正,以确保计算准确无误。
5初次使用应用其它计算方法进行校核,确定无误后方可运用。
13.1.7安全及环保要求1安全要求(1)测量时应防止钢卷尺短接轨道电路。
(2)测量时要加强防护,注意来往车辆。
防护人员应坚守岗位,与驻站防护人员密切联系,列车通过前应及时通知测量人员,测量人员应停止作业,人员撤到安全位置,待列车通过后,再继续作业。
2环保要求(1)工作中不随意乱扔生活垃圾,保护自然环境。
(2)使用的油漆、废弃的油画笔不得随意丢弃,应带回集中处理。
(3)生产中的废弃物应集中收集。
40113.2软横跨预制、安装13.2.1适用范围适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混凝土支柱和钢柱软横跨的预制和安装。
13.2.2作业内容接触网软横跨的预制和安装:施工人员根据预制计算单在库房预制软横跨,申请施工封闭点,软横跨安装、填写记录。
13.2.3技术标准1预制时钢绞线的张力以 0.5~1kN 为宜。
2上部吊线按设计要求,上端煨成 20~25mm 的圆环并用本线缠绕三圈,缠绕要求紧密整齐。
3弹簧补偿器安装在松边一侧。
4单、双横承力索线夹、定位环线夹安装位置应准确,施工允许偏差为5mm,螺栓紧固力矩均为 44 Nm.,用梅花扳手拧紧,再用力矩扳手检测。
5钢柱软横跨的球形垫块安装方向为球形面贴角钢,平面贴螺母。
6杵头杆外露不得超过 60mm,调整螺栓调整螺丝外露不得大于 2/3。
13.2.4施工准备1按照表 13.2.4-1~表13.2.4-3 的要求,做好劳动组织、施工机具、设备、材料的准备工作。
(1)劳动组织表 13.2.4-1 劳动组织(2)工机具表 13.2.4-2 工机具402(3)主要材料表 13.2.4-3 主要材料、设备4033将所需横承力索、上下部固定绳及连接件和所用工具在前一天 18 时装在汽车上。
4对所用材料应按设计图及《技术指南》要求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不合格品严禁使用,并作出标识,待处理。
5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清楚作业标准和注意事项。
13.2.5软横跨测量、计算工艺程序1工序流程图图 13.2.5-1 工序流程图2操作程序(1)施工准备1)按照 13.2.4 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软横跨制作人员凭领料单和计算表在料库领出预制所需要材料,在料库场坪预制软横跨。
3)送工车把安装人员和工具送到安装地点,防护人员按职责做好防护工作。
(2)软横跨预制1)预制前应先清理现场。
用盘线支架支好钢绞线盘。
若两端没有可利用的固定物,需打两处临时地锚。
展放钢绞线前,一端先做好回头,然后展放钢绞线,用Φ4.0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另一端打上楔形紧线器。
通过手板葫芦404与另一端地锚联结。
2)用手板葫芦紧线,使钢绞线绷紧。
3)根据计算表,用钢卷尺在钢绞线上测出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的位置。
从做好回头的一端起测,两人拉钢卷尺,另一人按预制图中的各分段尺寸读唱,并用红油漆做标记。
断线点的标记为三道红漆,即断线和绑扎处各一道。
4)按红油漆标记及下料图安装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
预制横向承力索或上部固定绳。
5)在横承力索线夹的 U 型环内安装上部吊线,预制上部固定绳,则在定位环线夹的环内安装斜拉线,斜拉线安装要求同上部吊线。
6)在钢绞线断线标记点两端各用Φ1.6铁线绑扎两圈,然后用断线钳断线。
7)按计算长度和回头制做工艺,煨制回头。
8)在横向承力索(或固定绳)两端楔形线夹上分别写明安装的支柱号,然后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或固定绳)盘成圈。
用铁线绑扎紧便于运输。
(3)软横跨安装1)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及绝缘子等运送至现场。
按标记分散至各支柱。
2)将盘成圈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展开。
根据软横跨预制图直吊线长度,将横向承力索与上部固定绳逐根联结。
3)将绝缘子和其他联结零件按图装配好,与钢筋混凝土软横跨柱联结的开式索具螺旋扣横向承力索的丝扣置于中间位置,上部固定绳的丝扣放到最长的位置。
4)软横跨柱顶端爬上一人。
扎好安全带后用小绳将钢丝套、大滑轮吊上连接好,然后将大绳吊上,传入滑轮。
5)在下面的人,待上面将大绳穿入大滑轮后。
用大绳的一端扎好绝缘子串,此时上面的人作好准备。
6)下面的人拉大绳另一端,徐徐吊起横向承力索,当吊到支柱顶端时,柱顶人员用一手抓住杵头杆(或杵头环),然后把杵头杆穿入固定孔(或把环杵杆与双耳联结器相连结),另一只手将垫片、螺母装好。
7)当安装横向承力索时,一人爬到支柱上部固定绳角钢处,并扎好安全带。
抓住上部固定绳端部。
当横向承力索安装好后,把上部固定绳杵头杆与固定角钢405孔(钢筋混凝土柱为开式螺旋扣与固定底座夹板)相连结,带上球形垫片,然后拧上 2 个螺母。
软横跨的一边即安装完成。
8)在软横跨另一边支柱顶端按前述方法安装钢丝套、大滑轮、大绳。
在上部固定绳处安装钢丝套、滑轮。
9)与车站值班员联系,在垂直天窗封闭点计划内,迅速将软横跨运过各股道。
10)用大绳将横向承力索绝缘子串扎牢,然后拉大绳另一端,把软横跨吊起来。
11)横向承力索吊到支柱顶端时,上面的人员将杵头(或杵环杆)抓住,然后把杵头杆穿入固定孔(或把杵环杆与双耳联结器相连结),另一只手将垫片、螺母安装好。
解开绑扎横向承力索的大绳,卸下滑轮、钢丝套。
12)横向承力索安装完后,在支柱上部固定绳位置的人员,用小绳拉住弹簧补偿器。
13)支柱下面的人员,开始逐渐紧上部固定绳。
上面的人与下面的人配合,把弹簧补偿器与固定底座相联结上,穿进固定角钢孔。
带上球形垫块、垫片、螺母,拧紧螺母。
14)地面人员松开大绳,杆上人员卸下滑轮和钢丝套,用小绳吊下。
15)清理地面,填写工程记录。
按上述程序进行下一处安装。
13.2.6质量标准1预制、安装的整个过程应遵循技术标准的规定,并适时进行质量过程控制。
2预制、安装后的质量标准应满足《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的规定,并按规定进行自检和填写自检记录。
13.2.7安全及环境保护要求1安全要求(1)预制时线盘应支放平稳,不得倾斜。
(2)直吊弦应按长度预先加工好,在软横跨预制时,直接装入横承力索线夹。
(3)安装横承力索线夹、固定绳线夹时,安装方向应一致,安装下部固定绳定位环线夹时,安装方向上下应对应,线夹上带凹槽的一面与定位器的拉出值406方向一致。
(4)如为钢柱软横跨,则将随身带上来的角形垫块预置在安装位置。
(5)搬运过程中,每串绝缘子均应有专人负责,同时各个节点的杵座鞍子不要卡在轨道上。
并严禁软横跨钢绞线短路轨道电路。
(6)注意大、小滑轮应用小绳吊下来。
(7)软横跨安装时不得与轨面接触(不应搭在钢轨上)以免影响信号正常使用。
(8)防护人员要坚守岗位,列车通过时应及时通知施工人员,停止施工并撤到安全地带,列车通过后再施工。
(9)预制断线时,应按牢线头,以防线弹伤人。
(10)软横跨安装应利用垂直天窗点施工。
2环保要求(1)工作中不随意乱扔生活垃圾,保护自然环境。
(2)生产中的废弃物应集中收集。
(3)废弃物均应收回,放在指定地点,严禁乱扔,切实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