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603.00 KB
- 文档页数:44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使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和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安装和检测电子元器件。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电阻教学内容:电阻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阻值检测方法。
2. 第二节:电容教学内容:电容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容值检测方法。
3. 第三节:电感教学内容:电感的种类、命名规则、主要特性、感值检测方法。
4. 第四节:二极管教学内容:二极管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正向和反向电阻检测方法。
5. 第五节:三极管教学内容:三极管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放大作用及检测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巧。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电子元器件的实际操作和检测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电子元器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电子元器件实物,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准备检测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
3. 准备实验器材,如电路板、导线、焊锡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让学生绘制电子元器件的符号和简单电路图。
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子元器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正确使用电子元器件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6. 第六节:场效应晶体管(MOSFET)教学内容:场效应晶体管的种类(N沟道、P沟道)、结构、主要特性、导通和截止条件及检测方法。
7. 第七节:晶闸管教学内容:晶闸管的种类(单向晶闸管、双向晶闸管)、结构、主要特性、触发和关闭条件及检测方法。
8. 第八节:光电器件教学内容:光电器件的种类(光敏电阻、光敏三极管)、结构、主要特性及应用。
9. 第九节:Integrated Circuits(集成电路)教学内容:集成电路的种类、结构、主要特性和应用,以及如何阅读集成电路的封装和引脚识别。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重点和难点:•耐心细致的完成原理图设计各个环节讨论、思考题、作业:教学课型:理论课实训课见习课其它教学方法:启发互动阅读讨论指导其它教学手段: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它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教案课程名称:PCB教学课型:实训课见习课教学方法:互动阅读教学手段:模型实物。
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第一章:电阻1.1 电阻的概念与作用介绍电阻的定义、单位(欧姆)解释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1.2 电阻的种类介绍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精密电阻等讲解不同种类电阻的特点与应用1.3 电阻的标识讲解电阻的参数标识方法(阻值、精度、温度系数等)介绍电阻的颜色编码规则1.4 电阻的检测讲解电阻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电阻值第二章:电容2.1 电容的概念与作用介绍电容的定义、单位(法拉)解释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2.2 电容的种类介绍固定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等讲解不同种类电容的特点与应用2.3 电容的标识讲解电容的参数标识方法(容值、精度、温度系数等)介绍电容的颜色编码规则2.4 电容的检测讲解电容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电容值第三章:电感3.1 电感的概念与作用介绍电感的定义、单位(亨利)解释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3.2 电感的种类介绍固定电感、可变电感、线圈等讲解不同种类电感的特点与应用3.3 电感的标识讲解电感的参数标识方法(感值、精度、温度系数等)介绍电感的单位换算规则3.4 电感的检测讲解电感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电感值第四章:二极管4.1 二极管的概念与作用介绍二极管的定义、结构解释二极管在电路中的作用4.2 二极管的种类介绍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讲解不同种类二极管的特点与应用4.3 二极管的标识讲解二极管的参数标识方法(正向电压、反向电压、正向电流等)介绍二极管的封装形式4.4 二极管的检测讲解二极管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二极管的正向与反向电阻值第五章:晶体管5.1 晶体管的概念与作用介绍晶体管的定义、结构解释晶体管在电路中的作用5.2 晶体管的种类介绍双极型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等讲解不同种类晶体管的特点与应用5.3 晶体管的标识讲解晶体管的参数标识方法(电流放大倍数、功耗等)介绍晶体管的封装形式5.4 晶体管的检测讲解晶体管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晶体管的放大倍数与功耗等参数第六章:集成电路6.1 集成电路的概念与作用介绍集成电路的定义、分类(模拟集成电路、数字集成电路)解释集成电路在电路中的作用6.2 集成电路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集成电路的特点与应用介绍常见的集成电路封装形式6.3 集成电路的标识讲解集成电路的参数标识方法(型号、功耗、工作电压等)介绍集成电路的封装尺寸和引脚排列6.4 集成电路的检测讲解集成电路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集成电路的好坏及工作电压等参数第七章:继电器7.1 继电器的概念与作用介绍继电器的定义、结构解释继电器在电路中的作用7.2 继电器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继电器的特点与应用介绍继电器的控制信号和工作原理7.3 继电器的标识讲解继电器的参数标识方法(线圈电压、触点电流、触点电压等)介绍继电器的接线方式7.4 继电器的检测讲解继电器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继电器的线圈阻值和触点状态第八章:开关元件8.1 开关元件的概念与作用介绍开关元件的定义、分类(机械式开关、电子开关)解释开关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8.2 开关元件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开关元件的特点与应用介绍开关元件的接线方式和接口类型8.3 开关元件的标识讲解开关元件的参数标识方法(额定电流、额定电压、寿命等)介绍开关元件的封装形式8.4 开关元件的检测讲解开关元件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开关元件的通断状态和接触电阻等参数第九章:保护元件9.1 保护元件的概念与作用介绍保护元件的定义、分类(过载保护、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解释保护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9.2 保护元件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保护元件的特点与应用介绍保护元件的工作原理和接口类型9.3 保护元件的标识讲解保护元件的参数标识方法(额定电流、额定电压、响应时间等)介绍保护元件的封装形式9.4 保护元件的检测讲解保护元件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保护元件的好坏及工作状态等参数第十章:传感器10.1 传感器的概念与作用介绍传感器的定义、分类(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解释传感器在电路中的作用10.2 传感器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接口类型10.3 传感器的标识讲解传感器的参数标识方法(灵敏度、精度、量程等)介绍传感器的封装形式10.4 传感器的检测讲解传感器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性能参数第十一章:变压器11.1 变压器的概念与作用介绍变压器的定义、工作原理解释变压器在电路中的作用11.2 变压器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变压器的特点与应用介绍变压器的构造和封装形式11.3 变压器的标识讲解变压器的参数标识方法(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变比等)介绍变压器的铭牌信息解读11.4 变压器的检测讲解变压器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变压器的变比和损耗等参数第十二章:线性电源12.1 线性电源的概念与作用介绍线性电源的定义、工作原理解释线性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12.2 线性电源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线性电源的特点与应用介绍线性电源的构造和封装形式12.3 线性电源的标识讲解线性电源的参数标识方法(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功耗等)介绍线性电源的规格书解读12.4 线性电源的检测讲解线性电源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线性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等参数第十三章:开关电源13.1 开关电源的概念与作用介绍开关电源的定义、工作原理解释开关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13.2 开关电源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开关电源的特点与应用介绍开关电源的构造和封装形式13.3 开关电源的标识讲解开关电源的参数标识方法(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转换效率等)介绍开关电源的规格书解读13.4 开关电源的检测讲解开关电源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开关电源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等参数第十四章:振荡器14.1 振荡器的概念与作用介绍振荡器的定义、工作原理解释振荡器在电路中的作用14.2 振荡器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振荡器的特点与应用介绍振荡器的构造和封装形式14.3 振荡器的标识讲解振荡器的参数标识方法(频率、稳定性、相位噪声等)介绍振荡器的规格书解读14.4 振荡器的检测讲解振荡器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和稳定性等参数第十五章:电源管理芯片15.1 电源管理芯片的概念与作用介绍电源管理芯片的定义、工作原理解释电源管理芯片在电路中的作用15.2 电源管理芯片的种类讲解不同种类电源管理芯片的特点与应用介绍电源管理芯片的构造和封装形式15.3 电源管理芯片的标识讲解电源管理芯片的参数标识方法(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转换效率等)介绍电源管理芯片的数据手册解读15.4 电源管理芯片的检测讲解电源管理芯片的检测方法(万用表选择合适的量程)演示如何正确检测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出电压和电流等参数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常用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涵盖了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继电器、开关元件、保护元件、传感器、变压器、线性电源、开关电源、振荡器和电源管理芯片等十五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
电子电路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
2. 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
3. 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
2. 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
教学准备:1. 电子电路实验套件。
2. 实验台。
3. 教师指导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电子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简要介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基本电子元件的认识(10分钟)1. 教师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子元件的名称、符号和功能。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实验套件中的电子元件,并进行实物认识。
三、电子电路的连接与实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连接简单的电子电路。
2. 学生动手操作,完成电子电路的连接。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电子元件的工作状态,并解释实验现象。
四、电子电路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电子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收音机、电视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电子电路应用实例。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基本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电工学教案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常见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特性参数;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相关的电路问题;4.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常见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参数和应用;3.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4.常见三极管的特性参数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引入通过介绍电子元器件中的两种重要器件,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引发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2.1半导体二极管2.1.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基本结构,包括P-N结和其注入。
详细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包括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
2.1.2特性参数和应用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参数,包括导通压降、最大反向电压和最大正向电流等。
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包括整流、波形修整等。
2.2三极管2.2.1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区域的P-N结和掺杂工艺。
详细介绍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包括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和共基极的基本工作模式。
2.2.2特性参数和应用介绍三极管的特性参数,包括放大系数、最大耗散功率和最大反向电压等。
介绍三极管的应用,包括放大、开关等。
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搭建电路,观察和验证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4.小结反思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对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践通过讲解和实验结合,加深学生对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小测验设置课堂小测验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实际操作和分析能力。
理实课授课教案任课教师: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授课章节:项目一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1)目的要求:1.了解掌握电阻器、电容器的基本参数知识。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对电阻器、电容器进行检测。
重点、难点及措施:重点:色环电阻的识别、计算、检测。
难点:电容在电路中的作用。
措施: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教具:PPT、黑板、色环电阻、电容教务处审核:教案专用纸教学内容教学措施【课程导入】一切电子装置如家用电器、计算机、仪器、仪表等都是由各种不同功能的电子电路组成的,而组成电子电路的基本单位是电子元器件,因此,辨识常用的元器件,看懂元器件的型号及参数,辨别其引脚,是每一个电子技术初学者首先要学习掌握的。
下面来共同学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方法。
【讲授新课】<理论部分>一.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常用的电子元器件有: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如图。
(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二.电阻器的识别1.常用电阻器的分类电阻器是构成电路最基础的元件,常见电阻器及其图形符号如图1-1所示。
图1-1 常见电阻器及其图形符号2.色环电阻器的识读在电子电路中大量应用的电阻器是色环电阻器,即在电阻器表面按照一定顺序印制不同颜色的色环来表示电阻器标称阻值的大小。
色环电阻器采用的色环的颜色有: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黑,金,银,共12种颜色。
色环颜色与数字对应关系见表1-2。
表1-2色环颜色与数字对应关系颜色黑棕红橙黄数字0 1 2 3 4颜色绿蓝紫灰白数字 5 6 7 8 9注:金与银两种颜色为电阻器误差环,对应关系是:金---±5%,银---±10%。
熟练掌握“读色环,识阻值”的技能最根本的是记住色环对应数值的大小,下面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小口诀,帮助大家记忆,试试看!“棕一红二橙是三,四黄五绿六为蓝,七紫八灰九对白,黑是零,金五银十表误差”。
在八年级的物理教学中,基本电路元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学习基本电路元件及其作用,将为学生日后的电子技术学习奠定基础。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一一讲解各种基本电路元件及其作用。
一、电池电池是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在电路中,电池的作用是提供电流和电压。
电池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干电池和蓄电池。
干电池通常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如手提电脑,音响等。
蓄电池通常被用来存放大量电量并长时间使用,如汽车电池。
二、导线导线是电流的主要载体,它将电能从电源传输到电器中。
导线的种类也有很多,但在电路中常用的是铜线或其他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金属材料。
导线会发生电阻,其大小与导线材料、导线长度和导线的交叉面积有关。
在电路中,通常会选用截面积较大的导线,以减小电阻。
三、电阻器电阻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设备。
在电路中,电阻器的作用是控制电流和电压,调节电路中的电阻值。
电阻器的种类有可调式电阻器和定值电阻器。
可调式电阻器可以调整电阻值,方便调节电路参数。
定值电阻器则无法进行电阻值调整。
四、开关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的通断,是电路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开关的种类有普通开关、按键开关、切换开关等。
在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控制电路的开闭状态,实现电器的启动、停止或切换等功能。
五、灯泡灯泡可以将电能转化成光能,是电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元件之一。
灯泡的种类有普通灯泡、LED灯泡、荧光灯等。
在电路中,灯泡的作用是发出光线,实现照明等功能。
六、电容器电容器可以将电能存储在电场中,是电路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电容器的种类有固定电容器和可变电容器。
固定电容器的电容值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可变电容器则可以通过改变电容量调节电路参数。
七、电感器电感器可以将电能存储在磁场中,是电路中的重要元件之一。
电感器的种类有固定电感器和可变电感器。
固定电感器的电感值是固定的,可变电感器则可以通过调节磁场强度来调节电感值。
基本电路元件的种类和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在学习和应用电路时,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电路元件,以实现我们所需的电路功能。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功能。
2. 掌握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基本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使用方法。
3. 能够分析简单电子电路,并运用常用电子元器件进行电子制作。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作用被动元件:电阻、电容、电感主动元件:二极管、三极管、晶体管2. 电阻认识电阻的符号、单位(欧姆、千欧、兆欧)了解电阻的种类(固定电阻、可变电阻、热敏电阻等)学习电阻的测量方法3. 电容认识电容的符号、单位(法拉、微法拉、皮法拉)了解电容的种类(固定电容、可变电容、电解电容等)学习电容的测量方法4. 电感认识电感的符号、单位(亨利、毫亨利、微亨利)了解电感的种类(固定电感、可变电感、线圈等)学习电感的测量方法5. 二极管认识二极管的符号、结构及特性了解二极管的分类(整流二极管、检波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学习二极管的测量方法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作用、特性及测量方法。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元器件。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实际电子元器件,加深对元器件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电子元器件实物样品: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3. 测量工具:万用表、示波器等。
五、教学步骤1. 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作用,展示实物样品。
2. 讲解电阻的识别方法及测量方法,学生动手操作。
3. 讲解电容的识别方法及测量方法,学生动手操作。
4. 讲解电感的识别方法及测量方法,学生动手操作。
5. 讲解二极管的识别方法及测量方法,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增强对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和测量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6. 三极管认识三极管的符号、结构及特性了解三极管的分类(NPN型、PNP型等)学习三极管的测量方法7. 常用传感器认识常见传感器的种类(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学习传感器的连接和简单编程8. 集成电路认识集成电路的符号、分类及特点了解常用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比较器、定时器等)学习集成电路的识别和应用9. 电源电路了解电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学习直流稳压电源、开关电源的设计及应用掌握电源电路的检测和故障排查方法10. 电子制作实例学习简单电子制作项目(如收音机、充电器等)的原理图设计了解电子制作的步骤、工艺及注意事项动手实践,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制作项目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三极管、传感器、集成电路、电源电路及电子制作实例的相关知识。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焊接教案第一章:电子元器件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基本功能。
2. 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简单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电子元器件的分类:被动元件、主动元件、半导体元件等。
2.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等。
3. 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及表示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及基本功能。
2. 展示并讲解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实物及电路符号。
3. 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参数及其表示方法。
第二章:电阻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电阻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电阻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电阻的种类:固定电阻、可调电阻、热敏电阻等。
2. 电阻的主要参数:阻值、误差、温度系数等。
3. 电阻的焊接方法:手工焊接、烙铁焊接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电阻的种类及主要参数。
2. 展示并讲解电阻的焊接方法。
3. 学生分组实践,进行电阻的焊接操作。
第三章:电容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电容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电容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电容的种类:固定电容、可调电容、电解电容等。
2. 电容的主要参数:容量、误差、温度系数等。
3. 电容的焊接方法:手工焊接、烙铁焊接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电容的种类及主要参数。
2. 展示并讲解电容的焊接方法。
3. 学生分组实践,进行电容的焊接操作。
第四章:电感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电感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电感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电感的种类:固定电感、可调电感、线圈等。
2. 电感的主要参数:感抗、误差、温度系数等。
3. 电感的焊接方法:手工焊接、烙铁焊接等。
教学活动:1. 讲解电感的种类及主要参数。
2. 展示并讲解电感的焊接方法。
3. 学生分组实践,进行电感的焊接操作。
第五章:二极管的认识与焊接教学目标:1. 掌握二极管的识别及主要参数。
2. 学会二极管的焊接方法。
教学内容:1. 二极管的种类: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检波二极管等。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子器件与电路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与特性分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子器件与电路课程的优秀教案范本: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与特性分析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电子器件与电路的相关知识,对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与特性有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范本,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分类与特性分析。
第一部分:引入电子元器件电子元器件是电子电路中不可或缺的基本部件,用于完成特定的电子功能。
它们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等领域。
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和特性是学习电子技术的重要基础。
第二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分类2.1 主动器件和被动器件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电子元器件可以分为主动器件和被动器件两大类。
主动器件可以主动放大电信号,如晶体管、场效应管等;被动器件则不能主动放大电信号,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2.2 功率电子器件、信号电子器件和封装器件根据用途的不同,电子元器件可以分为功率电子器件、信号电子器件和封装器件三类。
功率电子器件用于控制和转换大功率电能,如电源开关管;信号电子器件用于信号处理和放大,如放大器、滤波器;封装器件用于保护和封装其他电子器件。
2.3 半导体器件和真空器件根据材料的不同,电子元器件可以分为半导体器件和真空器件两类。
半导体器件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质制作的,如二极管、三极管;真空器件则利用真空环境下的电子流动,如电子管。
第三部分: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分析3.1 电阻的特性电阻是电流通过时产生电阻的元件,其特性由阻值和功率两个参数来描述。
在电路中,电阻的选择应根据所需电流和耗功率来确定。
3.2 电容的特性电容是存储电荷的元件,其特性由电容值和工作电压两个参数来描述。
电容用于滤波、耦合等电路中,需根据电容值和允许的工作电压来选取。
3.3 电感的特性电感是储存能量的元件,其特性由电感值和相应的电流-磁通关系来描述。
电感广泛应用于滤波、变压器等电路中,对电感值的选择需根据电路中的需求。
电器元件基本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电器元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b. 掌握常见电器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c. 理解电器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2. 能力目标。
a. 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判断电器元件的工作状态;b. 能够根据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电器元件进行搭建和调试。
3. 情感目标。
a. 培养学生对电器元件的兴趣和好奇心;b.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a. 电器元件的分类和特点;b. 常见电器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c. 电器元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难点。
a. 理解电器元件的工作原理;b. 掌握电器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电器元件,引起学生对电器元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概念讲解(15分钟)。
a. 电器元件是指用于电路中的各种电子元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b. 电器元件根据其功能和特点可以分为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c. 被动元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主要用于改变电路的电阻、电容和电感等特性;d. 主动元件包括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主要用于控制电路的电流和电压等特性。
3. 结构和工作原理(20分钟)。
a. 电阻,是一种用来限制电流的元件,其单位是欧姆(Ω),常见的有固定电阻和可变电阻;b. 电容,是一种用来存储电荷的元件,其单位是法拉(F),常见的有电解电容和陶瓷电容;c. 电感,是一种用来储存磁场能量的元件,其单位是亨利(H),常见的有铁氧体电感和线圈电感;d. 二极管,是一种具有单向导电性的元件,常用于整流和开关电路;e. 三极管,是一种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的元件,常用于放大和控制电流;f. 集成电路,是一种将多个电子元器件集成在一起的元件,常用于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
4. 作用和应用(20分钟)。
a. 电器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b. 电阻用于限制电流、分压和分流;c. 电容用于储存电荷、滤波和耦合;d. 电感用于储存能量、滤波和耦合;e. 二极管用于整流、开关和保护;f. 三极管用于放大、开关和稳压;g. 集成电路用于数字信号处理、模拟信号处理和控制。
电容和电感作为电学中的两个基本电子元器件,在中小学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让他们能够真正领悟电容和电感的真谛。
本文将分享一份关于电容和电感的教学设计及案,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和电感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
2、理解电容和电感对于电路的影响及其使用场景。
3、掌握电容和电感的相关计算方法。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验精神。
二、教学内容1、电容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什么是电容?电容是一种储存电能的电子元器件。
电容器由至少两个导体组成,在两个导体之间用绝缘体分隔开。
当电容器两极相连,电容器便能够储存电量。
(2)电容的特性是什么?电容的电量和电位差成正比,与电容器的电容量和电位差有关。
电容器的电容量和电位差越大,它所能储存的电量就越大。
2、电感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什么是电感?电感是一种电子元器件,它是由磁性的导体线圈组成的。
当导体线圈内部有电流流过时,它产生的磁场会使导体线圈中储存电能。
(2)电感的特性是什么?当电流通过电感时,电感储存了电能,如果从电感中断电流,磁场将崩溃并产生反电动势。
反电动势是电感器件特有的一种现象,它会导致电流减少或消失。
三、教学过程1、电容的教学过程(1)展示不同规格的电容器,并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的主要参数,例如电容量、电压容忍度、尺寸、极性等。
(2)介绍电容器的原理,并手动演示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以让学生了解电容器如何储存电荷和放电。
(3)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动手进行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实验,并让他们测量不同容量的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量。
(4)讲解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原理,以及串联和并联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电容器的使用方法。
2、电感的教学过程(1)介绍电感器件的原理,并展示不同形状和不同规格的电感器件,让学生了解电感器件的电感量和电流变化规律。
(2)讲解电感器件的主要参数,例如电感量、自感系数、磁通量等,以及它们与电感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
电子元器件和焊接技术第一节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教学目的:识别各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熟悉他们的名称、符号、规格和用途。
学会用基本的检测方法判断元器件的质量好坏。
教学重点:各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熟悉他们的名称、符号、规格和用途。
教学目的:各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
教学过程:一、常用电子元器件导入:电子电路是由电子元器件组成的。
常用的电子元器件: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半导体器件、电声器件、光电器件及各种传感器等。
本章将介绍这些元器件的特性、种类、命名方法、主要技术指标、引脚的识别和测量方法。
1、电阻器什么叫电阻?它的性质是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并且对直流电和低频交流电的阻碍相同,在电路中常用于控制电流和电压的大小以及实现阻抗匹配等。
电阻器和电位器根据国家标准的规定,电阻器及电位器的型号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主称,用字母表示,“R”表示电阻器,“W”表示电位器;第二部分表示电阻器主要材料,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第三部分表示电阻器的主要特征,一般用一个数字或一个字母表示;第四部分表示序号,一般用数字表示,以区别该电阻器的外形尺寸及性能指标等。
二、电阻器的检测方法与经验:1 固定电阻器的检测。
A 将两表笔(不分正负)分别与电阻的两端引脚相接即可测出实际电阻值。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根据被测电阻标称值的大小来选择量程。
由于欧姆挡刻度的非线性关系,它的中间一段分度较为精细,因此应使指针指示值尽可能落到刻度的中段位置,即全刻度起始的20%~80%弧度范围内,以使测量更准确。
根据电阻误差等级不同。
读数与标称阻值之间分别允许有±5%、±10%或±20%的误差。
如不相符,超出误差范围,则说明该电阻值变值了。
B 注意:测试时,特别是在测几十kΩ以上阻值的电阻时,手不要触及表笔和电阻的导电部分;被检测的电阻从电路中焊下来,至少要焊开一个头,以免电路中的其他元件对测试产生影响,造成测量误差;色环电阻的阻值虽然能以色环标志来确定,但在使用时最好还是用万用表测试一下其实际阻值。
电子元器件教案——基于导体与绝缘体的选择和应用一、前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电子元器件,而电子元器件中最基本的两种物质是导体和绝缘体。
导体是指在电场作用下能够自由移动电子的物质,其中最常用的导体是金属;而绝缘体则是指在电场作用下不能自由移动电子的物质,如玻璃、陶瓷、橡胶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在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应用中,导体和绝缘体的重要性及其相应的特点。
二、导体的选择和应用1.金属金属是最常用的导体,其特点是在电场作用下能自由移动电子。
常见的金属有铜、铝、铁、锡、铅、银、金等。
在电路中,为了保证电子的良好传导,必须选择导电性好的金属。
2.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熔炼而成的化合物,其导电性与纯金属类似。
在电子元器件中,合金通常是为了提高导电性或增强其耐热性或防腐性而加入的。
3.超导体超导体是指在极低温度下(低于临界温度)具有极高的导电性。
超导体的导电性可达到纯铜的上百倍,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但当前超导体的制作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三、绝缘体的选择和应用1.塑料塑料是绝缘体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其特点是绝缘性能好、机械强度高、防腐性强、重量轻等。
在电路中,塑料被广泛应用于绝缘板、绝缘垫等部位。
2.玻璃玻璃也是一种常用的绝缘体,其特点是抗高温、抗腐蚀、透明等。
玻璃通常被应用于低压电气设备中,如熔断器、开关中的导电板等。
3.陶瓷陶瓷是一种绝缘材料,具有硬度高、耐高温、阻燃等特点。
在电子元器件中,陶瓷广泛应用于电容器、电感等部位。
四、结论电子元器件中的导体和绝缘体是电路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在选择和应用导体和绝缘体时,需要根据电路的特点、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最终可以选择能够满足电路需求、具有良好稳定性和优良特性的元器件,以确保整个电路的正常工作。
五、参考文献1.张光辉. 电子工程基础[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2.林旭东. 电子元器件[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24.3.张淑锋. 绝缘材料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4.。
初二技术教案电路与电子元件初二技术教案:电路与电子元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路和电子元件的概念;2. 掌握常见电子元件的特点、用途及符号表示方法;3. 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进行实际搭建;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子元件的特点、用途及符号表示方法;2. 电路的概念及基本组成。
三、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的分类及特点在开始学习电路之前,首先介绍电子元件的概念和分类。
电子元件是指在电路中能完成特定功能的基本元件,常见的有电源、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和晶体管等。
例如,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电阻可以限制电流的大小,电容可以存储电荷,电感可以产生电磁感应等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电子元件的特点和主要用途,并通过图示学习它们的符号表示方法。
2. 串联和并联电路接下来,学生将学习电路的概念及基本组成。
电路是由电子元件连接而成,可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和控制。
学生将学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并通过实例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实际的电路搭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电路的工作原理。
3. 电路的断开和短路了解了电路的基本组成后,学生需要理解电路断开和短路的概念。
当电路中某个部分中断时,电流将无法流通;而当两个导线直接连接时,就形成了短路。
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实例来理解它们的影响和危险性,并学会避免和排除故障。
4. 电路的安全知识在学习电路的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电路的安全知识。
例如,在搭建电路时应注意使用正确的电源电压,避免触电的危险;在触摸电子元件时应避免过度静电,防止元件受损等等。
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电子产品的正确使用都非常重要。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模拟:通过实例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电路和电子元件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2. 合作学习: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分工合作,共同搭建电路并解决问题。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自主观察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电子技术与技能训练教案第一章:电子技术基础1.1 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学习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和特点,如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掌握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测电子元器件的方法。
1.2 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信号源、放大器、滤波器等。
理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基本概念。
第二章:电子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2.1 电子电路图的阅读学习电子电路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
掌握阅读电子电路图的步骤和技巧。
2.2 电子电路图的绘制学习使用电路图绘制软件绘制电子电路图。
练习绘制简单的电子电路图。
第三章:电子设备的组装与调试3.1 电子设备的组装学习电子设备的组装方法和步骤,如焊接、固定元件等。
练习组装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
3.2 电子设备的调试学习使用调试工具和仪器,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
掌握调试电子电路的方法和技巧。
第四章:数字电路基础4.1 数字电路的概念学习数字电路的基本特点和组成部分,如逻辑门、逻辑电路等。
理解数字电路中的逻辑值和逻辑运算。
4.2 常用数字电路元件学习常用的数字电路元件,如晶体管、集成电路等。
了解这些元件的功能和应用。
第五章:数字电路设计与应用5.1 数字电路设计基础学习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练习使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数字电路。
5.2 数字电路的应用学习数字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计算器、定时器等。
了解数字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第六章:模拟电路设计与应用6.1 模拟电路设计基础学习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练习使用运算放大器设计简单的模拟电路。
6.2 模拟电路的应用学习模拟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放大器、滤波器等。
了解模拟电路在音频、视频设备中的应用。
第七章:微电子技术7.1 微电子器件的认识与检测学习微电子器件的功能和特点,如MOSFET、IGBT等。
掌握使用万用表等工具检测微电子器件的方法。
7.2 微电子电路的应用学习微电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手机、电脑等。
职业中学电工电子全部课程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职业中学电工电子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案,共包含十个章节。
本章节主要介绍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方法,常用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设计,以及电工电子测量技术等内容。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基本概念,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认识并使用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具备基本的电子电路设计能力,并熟练运用电工电子测量技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工电子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2. 熟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应用。
3. 学会电子电路设计方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4. 掌握电工电子测量技术,能够进行实际测量操作。
三、教学内容1. 电工电子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等。
2. 电路分析方法: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混联电路的分析。
3. 常用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等。
4. 电子电路设计:设计简单的放大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等。
5. 电工电子测量技术:万用表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工电子基本概念,电路分析方法,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及应用,电子电路设计方法,以及电工电子测量技术。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电工电子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电路分析方法,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设计,以及电工电子测量技术的掌握。
3.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检查学生对电工电子实际操作的掌握。
六、教案内容第六章节:交流电路分析1. 教学目标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熟悉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
2. 教学内容a. 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b. 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c. 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3. 教学方法a. 采用讲授法,讲解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功率计算。
常用电子元器件(教案)李鸿征2007-12-28教学时数:54h适用专业: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第1章电阻器(7h)①教学内容和手段:固定电阻器、敏感电阻器、电位器、微调电阻器。
通过多媒体展示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实际器件的外形、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让学生了解固定电阻器、敏感电阻器、电位器和微调电阻器的分类和型号命名方法等基本知识;掌握常用电阻器的识别、主要参数、检测方法和典型应用③教学重点和难点:色环电阻识别、电阻器的检测与使用④课后作业:2,4,7⑤教学提示:电阻器是电子线路中最常用的电子器件,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进行串并联和混联以满足不同电路的阻值要求。
而有些电路则有电压、电流、功率、温度、允许误差、结构功能等具体要求1.1 固定电阻器1.1.1固定电阻器的种类和型号命名(多媒体或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即可)序号(用数字表示)分类(用数字、字母表示)材料(用数字表示)主称(用字母R或RP表示)1.1.2固定电阻器的主要参数(这一部分让学生重点掌握)1. 标称阻值――电阻器上标注的阻值。
电阻器的标称阻值有E24系列和E12系列。
2. 额定功率――在一定条件下(如规定的温升),电阻器在直流或交流电路中长期工作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
电阻器的额定标称功率通常分为1/16W、1/8W、1/4W、1/2W、1W、2W、3W、4W、5W、10W等,其中1/8W和1/4W的电阻器较为常用。
3. 允许误差――电阻器误差允许的范围。
普通电阻器的允许误差为±5%、±10%、±20%。
如E24系列电阻器的允许误差为±5%,E12系列电阻器的允许误差为±10%。
高精度电阻器的允许误差为±1%、±0.5%。
1.1.3 固定电阻器的标识(这一部分让学生重点掌握)1. 直标法,如( 1.5±5%)KΩ;2. 文字符号法如3R3K,表示(3.3±10%)Ω;3. 色标法,色环电阻,如普通电阻棕、绿、红、银表示阻值是15×100Ω即1.5 KΩ,误差为±10%的电阻1.1.4 常用的固定电阻器(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1. 碳膜电阻器;2. 金属膜电阻器;3. 氧化膜电阻器;4. 合成膜电阻器;5. 化学沉积膜电阻器;6. 有机实心电阻器;7. 无机实心电阻器;8. 金属玻璃釉电阻器;9. 绕线电阻器;10. 排电阻器(这一部分让学生重点掌握,为单片机等应用奠定基础)1.1.5 熔断电阻器1. 可恢复式熔断电阻器2. 一次性熔断电阻器:(1)绕线式熔断电阻器;(2)膜式熔断电阻器1.1.6 电阻器的检测和使用1. 电阻器的检测2. 电阻器的选用:(1)固定电阻器的选用;(2)熔断电阻器的选用1.2敏感电阻器1.2.1 热敏电阻器(MZ或MF)热敏电阻器的电路符号:“RT”或“R”1. 热敏电阻器的种类(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1)按结构及形状分:园片形(片状)、圆柱形(柱形)、圆圈形(垫圈状)等(2)按对温度变化的灵敏度分:高灵敏度形(突变型)、低灵敏度形(缓变型)(3)按受热方式分:直热式、旁热式(4)按温变特性分:正温度系数(PTC)、负温度系数(NTC)2. 热敏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3. 热敏电阻器的主要参数:(1)测量功率;(2)材料常数;(3)电阻温度系数;(4)热时间常数;(5)耗散系数;(6)开关温度;(7)最高工作温度;(8)标称电压;(9)工作电流;(10)稳压范围;(11)最大电压;(12)绝缘电阻4.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1)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结构与特性:阻值与温度变化成正比例关系(2)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作用与应用:常温下阻值为几欧姆~几十欧姆,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其阻值能在几秒内迅速增大到数百~数千欧姆以上。
(3)常用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MZ2系列、MZ21系列,彩电常用MZ71~系列MZ75系列5.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1)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结构与特性: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阻值随之减小。
(2)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作用与应用(3)常用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MF21系列、MF22系列、RR系列1.2.2 光敏电阻器(MG)(这一部分让学生重点掌握)光敏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为:“R”、“RL”或“RG”(常用)1. 光敏电阻器的结构、特性及应用:亮电阻通常在1kΩ以下,暗电阻为 1.5MΩ以上2. 光敏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3. 光敏电阻器的种类4. 光敏电阻器的主要参数:(1)亮电阻;(2)暗电阻;(3)最高工作电压;(4)亮电流;(5)暗电流;(6)时间常数;(7)电阻温度系数;(8)灵敏度5. 常用的光敏电阻器常用的光敏电阻器有MG41~MG45系列1.2.3 压敏电阻器(VSR或MY)(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这一部分让学生重点掌握)压敏电阻器是一种对电压敏感的非线性过电压保护半导体元件。
1. 压敏电阻器的特性与应用电压低于标称额定电压时:R≈∞,I≈0;电压略高于标称额定电压时:迅速击穿导通,呈现低阻状态,工作电流也急剧增大;而当电压略低于标称额定电压时,它又会恢复为高阻状态;电压超过最大限制电压时:将会击穿损坏,且无法再自行恢复。
工作电压范围宽:6~6300V,分为若干档。
2. 压敏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3. 压敏电阻器的主要参数(1)标称电压;(2)电压比;(3)最大限制电压;(4)残压比;(5)通流容量;(6)漏电流;(7)电压温度系数;(8)电流温度系数;(9)电压非线性系数;(10)绝缘电阻;(11)静态电容4. 压敏电阻器的种类(1)按结构分:结型、体型、单颗粒层压、薄膜型等压敏电阻器。
(2)按使用材料分:氧化锌、碳化硅、金属氧化物、硅(锗)、钛酸钡压敏电阻器。
(3)按VCR(或VAR)特性分:对称型(无极性)、非对称型(有极性)压敏电阻器5. 常用的压敏电阻器用于浪涌电流抑制和过电压保护的压敏电阻器主要有:MYJ系列、MYD系列、MYG20系列、MYG3系列、MYG 4系列和MYH系列等。
1.2.4 气敏电阻器(MQ)(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1. 气敏电阻器的分类气敏电阻器的电路符号:“R”或“RG”(1)N型气敏电阻器(2)P型气敏电阻器2. 气敏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1.2.5 力敏电阻器(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1. 力敏电阻器的应用2. 力敏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1.2.6 磁敏电阻器(MC)(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磁敏电阻器的电路符号:“RM”或“R”1. 磁敏电阻器的结构特性2. 磁敏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3. 磁敏电阻器的应用4. 磁敏电阻器的主要参数(1)磁阻比;(2)磁阻系数;(3)磁阻灵敏度;5. 常用的磁敏电阻器常用的磁敏电阻器主要有RCM01系列1.2.7 湿敏电阻器(MS)(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湿敏电阻器的电路符号:“R”或“RS”1. 湿敏电阻器的结构特性及应用2. 湿敏电阻器的型号命名方法3. 湿敏电阻器的主要参数(1)相对湿度;(2)湿度温度系数;(3)灵敏度;(4)测湿范围;(5)湿滞效应;(6)响应时间4. 常用的湿敏电阻器常用的湿敏电阻器分为:硅湿敏电阻器、陶瓷湿敏电阻器、氯化锂湿敏电阻器和高分子聚合物湿敏电阻器。
主要有ZHC系列、MS01系列以及MS04、YSH等型号1.2.8 敏感电阻器的检测(这一部分让学生重点掌握)1. NTC热敏电阻器的检测2. PTC热敏电阻器的检测3. 压敏电阻器的检测万用表R×1K档或R×10K档测量,正常时应为无穷大;若阻值接近0或有一定阻值,则说明该压敏电阻器已经击穿或漏电。
4. 光敏电阻器的检测主要检测其亮电阻和暗电阻的阻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1.3电位器(这一部分让学生重点掌握)1.3.1 电位器的作用及电路图形符号(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电位器的电路符号:“R”或“RP”(常用)(旧标准用“w”)1. 3.2 电位器的种类(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1. 按电阻体的材料分:绕线电位器、非绕线电位器绕线电位器:通用型、精密型、大功率式、预调式。
非绕线电位器:实心式(有机合成实心、无机合成实心、导电塑料)、膜式(碳膜、金属膜)2. 按调节方式分:旋转式、推拉式、直滑式3. 按阻值的变化规律分:直线式、指数式、对数式4. 按结构特点分:单圈式、多圈式、单联式、双联式、多联式、抽头式、带开关式、锁紧型、非锁紧型、贴片式等。
5. 按驱动方式分:手动调节、电动调节6. 按其他方式分类:普通电位器、磁敏电位器、光敏电位器、电子电位器、步进电位器等。
1.3.3 电位器的主要参数(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1. 标称阻值(同电阻器)2. 额定功率(同电阻器):0.1W、0.25W、0.5W、1W、1.6W、2W、3W、5 W、10 W、16 W、25 W等3. 阻值变化规律(这一部分让学生一般掌握)(1)直线式电位器:阻值变化与电位器的旋转角度或滑动行程成线性关系。
(2)指数式电位器:阻值变化与电位器的旋转角度或滑动行程成指数关系。
(3)对数式电位器:阻值变化与电位器的旋转角度或滑动行程成对数关系。
4. 最大工作电压5. 分辨率6. 动噪声1.3.4 常用的电位器(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1. 合成碳膜电位器;2. 金属膜电位器;3. 绕线电位器;4. 实心电位器;5. 单圈电位器与多圈电位器; 6. 单连电位器与多连电位器;7. 带开关的电位器;8. 直滑式电位器;9. 步进电位器1.3.5 电位器的选用与检测(这一部分让学生重点掌握)1. 电位器的选用(1)根据使用要求选用电位器(2)合理选择电位器的电参数(3)根据阻值变化规律选用电位器2. 电位器的检测(1)标称阻值的检测(这一部分让学生重点掌握)(2)带开关电位器的检测(3)双连同轴电位器的检测学生必须学会用用万用表相应的电阻档进行检测1.4微调电阻器(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1.4.1 微调电阻器的作用微调电阻器又称可变电阻器、可调电阻器。
文字符号为“RH”或“R”,通常用在不需要经常调节的电路中,起调整电压、电流和信号控制等作用。
主要参数与固定电阻器基本相同。
1.4.2 微调电阻器的种类及结构(这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即可)1. 微调电阻器的种类按制作材料分:①膜式微调电阻器(一般用在小信号电路中,调整偏置电压或偏置电流、信号电压等),膜式微调电阻器又有全密封式、半密封式和非密封式三种结构。
②绕线式微调电阻器。
按结构形式分:立式微调电阻器,卧式微调电阻器。
2. 绕线式微调电阻器:属于功率型电阻器,具有噪声小、耐高温、承载电流大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