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看图写话不要摘花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61 MB
- 文档页数:21
二年级看图写话方法指导本学期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在学部的领导下,在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对二年级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及训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现将本学期在指导学生看图写话方面的方法与技巧总结如下。
看图写话(一):《不要摘花》一、整体观察,练习说话。
看到一幅图,我们首先看这幅图是主要写景,还是写事。
那这幅图主要是写事。
写事的图我们一般把它分为三个部分。
1、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干什么。
)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就这个句式(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一说。
我们在写的时候就可以作为写话的第一部分。
2、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
这幅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
3、从细处入手,说说图中主要的部分是写什么呢?(妈妈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
)这一部分是这幅图的重点。
我们写的时候要写具体。
谁来说一说,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妈妈和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想象一下。
把看到的景色和妈妈、小女孩之间可能产生的对话作为第二部分。
妈妈和小女孩欣赏完美丽的花后,他们心情会怎样呢?结果怎么样?可以将这几句话作为第三部分。
二、写话练习。
老师明确格式要求:1、题目写在第一行中间。
2、第二行开头空两个格。
3、第一行用完后,第二行顶格写4、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
5、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
范文指导一:秋天到了,妈妈和兰兰一起去公园玩。
兰兰看见公园里的菊花开了,兰兰正想去摘花,这时妈妈走来说:“这菊花是用来看的,而不是叫你摘的。
如果每个人都像你一样的话,公园里的风景就不美了。
”兰兰听了妈妈的话,脸都红了,兰兰说:“以后我再也不摘小花了。
”她们高高兴兴地回家去。
范文指导二: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公园里的菊花开了,有黄的、红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真是好看。
星期天,小红和妈妈去公园赏菊花。
小红看见这么多美丽的菊花,好想摘一朵拿回家,趁旁边没有人,小红伸手就去摘,妈妈看见了连忙说:“不要摘,不要摘,公园里的菊花是给我们欣赏的,不是让我们摘的,小朋友要爱护花草树木。
不要摘花教案教案标题:不要摘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2. 植物种子、花盆、土壤、水等植物种植所需材料。
3. 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植物的观点。
探究活动: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盆植物种子和所需材料。
4. 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种植方法,将种子种植在花盆中,并给予适当的水和光照。
5.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每天的变化,并进行实地考察。
讨论和总结:6. 集体讨论学生观察到的植物生长过程和变化,并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命周期。
7.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植物,以及不要摘花的原因。
拓展活动:8. 给学生展示一些植物的显微镜图片,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奥秘。
9. 引导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如光照、水分、温度等。
评估:10. 通过学生的观察记录、讨论和实验设计,评估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和保护植物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学校附近观察更多的植物,并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12. 组织参观植物园或农场,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种植和观察植物的过程,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
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拓展活动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通过评估和延伸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年级看图写话图片和范文精品文档红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
公园里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看一边走,走着走着,小红突然看见了五颜六色的菊 妈妈说:妈妈,我最喜欢菊花了,我能不能摘一朵 红说:不能摘,要是摘了美丽的花,公园就不美了。
小红听了,对妈妈说:“那我以后看见别人要摘花时也叫住别人不能摘。
”妈妈夸小红是个听话的好孩 子。
送伞一天早晨,小明在家里认真地做 一会儿,天空中乌云密布,下起了倾 妈出去没有带伞,淋了雨会感冒生病 想到这里,他拿起雨伞,自己也打了找妈妈。
忽然,小明看见妈妈一手提着菜,一手护着头,急匆匆地跑着。
小明大声喊: ’妈妈,妈妈,我给你送伞来了! ”妈妈笑眯眯地接过雨伞,对小明说: 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说完,小明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保护青蛙小明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忽然,他看见一位叔叔提着一网袋青蛙。
青蛙在袋子里呱呱二年级看图写话不要摘花:一天上午,小风景优美。
小红一边 花,美丽极了。
她对 呀? ”妈妈亲切地对小作业,妈妈买菜去了。
过了 盆大雨。
小明担心地想:妈 的,我得马上给她送伞去! ” 一把伞,飞快地跑去菜市场精品文档地叫。
小明想:青蛙是益虫,保护青蛙人人有责。
小明飞快地跑到叔叔身边说:叔叔,请你把青蛙放了,青蛙是保护禾苗的益虫!”叔叔听了,怒气冲冲地对小明说:小孩子不要管大人的事,快走开! ”小明大胆地对叔叔说: “叔叔,要是你儿子的老师批评你儿子有个伤害动物的爸爸怎么办? ”叔叔 听了小明的话,不好意思地把青蛙放了,还夸奖小明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
小明高兴极了!近视眼饭时也要一边看书一边吃饭,一不小 去了,让妈妈骂了无数次;每天晚上 躺在床上看一会儿书,再甜甜地入 看,眼睛近视了别哭。
”我笑着说: 不会不会,我眼睛好着呢! ”过了几个星期,上课时黑板上的字老是眯着眼睛成一条线都看不清。
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就我变成近视眼了,要戴眼镜。
小明心里很后悔小白兔运南瓜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来到南瓜地里摘南瓜。
课程内容简介
一、看图写话要求
二、看图写话指导要点
本次课题:
不要摘花
教写关键词语:
1.看得见的:
①天气:天高气爽天气晴朗
②地点:公园
③公园景物:亭子假山树木
④表情:面带微笑
⑤动作:弯腰摘花摇手
2.看不见的(想象的)
⑤心理:惭愧
⑥说话:妈妈和小女孩的对话
⑦拟人手法:花儿听了小红的话开得更鲜艳了。
三、看图写话指导方法
1.综合逻辑思维五步法:
【事件法拟题目+(方位顺序法+整体局部法)看懂图+顺序法写开头+(放大法+想象法)写重点段+结构法结尾和安排段层】
2.合并法(多景物描写)
四、看图写话提纲
写话题目:摘花
写话中心:公园环境美,不可随意破坏,花带给我们美丽,我们学会保护她。
材料安排:
第一自然段:
时间:秋天(根据画面菊花来判断)
地点:公园
人物:妈妈和小红
第二自然段
环境:亭子假山树木
起因:小红见花美丽就要摘
经过:妈妈教育小红不要摘花的经过
第三自然段
结果:花儿开得更美了
五、学生看图写话教师评改
六、作业:
修改错误之处。
如何指导低年级孩子看图写话《不要摘花》不能摘花,公园里的花是让大家欣赏的。
鲜花一摘下来就没了生命,很快就枯萎了!今天,我完成了《高效课堂》第30~31页的内容。
第七题“快乐阅读”是一个只有两段话的小短文:星期天,小明去公园看菊花。
九月的风吹开了一园的花儿,有红的、白的、金的、紫的,五颜六色,看花了小明的双眼,他似乎一会儿看到了雪山,一会儿看到了金山,一会儿又看到了霞山。
真美啊!小明真舍不得离开公园。
他想采一束花回去,正想伸手摘,忽然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小朋友,花事我们的朋友,摘了,它会哭的。
”小明不好意思的笑了。
我想这应该是作者根据一副画写的,文中运用拟人手法劝告小明不要摘花。
在下面的练习题中,有一题是这样问的:小明想摘花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我不知道孩子们会怎样理解和回答此题。
作为大人,我在想我该如何讲解才能让孩子们通俗易懂。
我想我们都会从保护花草、爱护环境这个角度对孩子进行引导。
我是这样回答的:“花可以让人们赏心悦目、美化我们的环境,如果摘花,别人就看不成了,我们的公园就不美了!”然后我在百度搜索了一下,想知道其他老师家长是如何教育孩子不摘花的!下面转载新浪博友的一篇文字:一天,小力和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
公园里风景真美啊!有高高的宝塔,有绿茵茵的草地,还有奇形怪状的假山。
小力看到路边的菊花很漂亮,就想摘一朵。
她刚伸出手就被妈妈看见了,妈妈摇摇手说:“小力,公园里的花是给人们看的不可以摘。
”小力说:“可我很喜欢这些花。
”妈妈说:“我们可以天天来散步,不就能每天看到它们了吗?”小力说:“好吧。
”然后,小力和妈妈就高高兴兴地走了。
星期天,小英和妈妈一起去公园里游玩。
公园里的景色真美呀!有漂亮的亭子,古怪的假山,郁郁葱葱的树木,绿茵茵的草丛,还有到处可见的鲜花。
小英被盛开的菊花吸引了,想伸手摘一朵,妈妈连忙摆手说:“小英,不能摘,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鲜花一摘下来就没了生命,你如果喜欢妈妈可以常带你来观赏。
看图写话不要摘花教案教案标题:看图写话不要摘花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图片中的内容,并通过写话的形式表达出来。
2. 学生能够理解并遵守环保的原则,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和植物。
3. 学生能够通过写话的方式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张插图,每张图中都有植物。
2. 学生的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描述图片中的植物和其他细节。
2. 激发学生兴趣(10分钟)教师出示多张插图,每张图中都有植物。
要求学生观察图片,并在心中构思一个与图片相关的故事。
然后,学生可以与同桌分享他们的构思,并选择其中一个构思作为写话的内容。
3. 撰写故事(15分钟)学生使用自己选择的构思,开始撰写与图片相关的故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使用恰当的句式、注意时态和语法等。
同时,教师可以巡视教室,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
4. 分享与反馈(15分钟)学生完成写话后,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并与同桌分享。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提供积极的反馈。
教师也可以选择几篇优秀的作品进行集体分享,并提供具体的评价和建议。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写话时不要摘花的原则。
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我们在写话时不要摘花?”鼓励学生思考和回答。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其他插图,继续进行看图写话的练习。
他们也可以尝试使用更多的形容词和副词,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评估方法:1. 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2. 学生完成的写话作品,包括语言表达和内容的准确性。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进一步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不要摘花看图写话教案课题名称:观察大自然,爱护花草课时数: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大自然中的花草。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培养对大自然的爱护意识。
教学准备:1. 大自然中的花草图片2. 图片展示工具3. 画笔和画纸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园附近的花坛或者公园,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花草。
2. 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花草?它们有什么颜色?形状如何?你们喜欢哪一种花草?为什么?”3. 引导学生发现花草的美丽和多样性,并引出今天的话题:“我们要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学会欣赏和爱护它们。
”展示:(10分钟)1. 教师准备好大自然中的花草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
2. 教师向学生解释每张图片上花草的名称,并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叶子等特征。
3.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观察到了哪些不同的花草?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实践:(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花草图片。
2. 学生用画笔和画纸尽量画出图片上花草的样子,尽量描述它们的颜色、形状、叶子等特征。
3. 小组展示自己画的花草,并向全班分享自己观察的发现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观察经验和收获,与学生一起总结出观察花草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师提醒学生,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大自然中的花草,不要摘花破坏它们。
3. 教师鼓励学生亲自种植和照顾花草,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拓展:(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到校园附近的花坛或者公园,让学生再次观察花草,用之前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发现更多的美丽和奇妙。
2. 学生可以带上相机或者手机,拍摄自己观察到的花草照片,并用他们自己的话记录下感受和发现。
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反思今天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观察和描述花草的特征?能否体会到对大自然的爱护意识?2.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以后在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时,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并享受它们的美丽。
摘花看图写话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摘花看图写话讲解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图片,理解其中的细节,并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图片,进行联想和想象,写出有关图片内容的连贯和有趣的短文。
3. 学生能够提高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和句子结构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图片:准备一些与花朵相关的图片,如花园、花海等。
2.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
3.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即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写作。
2. 提问学生是否能够从一张图片中获取足够的信息来写一篇有趣的短文。
讲解:1. 展示一张花朵相关的图片,并让学生仔细观察。
2. 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细节,如花的颜色、形状、数量等。
3.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例如:“你认为这些花是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花?”4. 引导学生思考写作的结构,如开头、中间和结尾,并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
5. 讲解如何使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观点和想法,如使用形容词来描述花的颜色和形状,使用连词来连接不同的想法等。
实践:1. 让学生根据所给的图片,以摘花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鼓励学生使用他们在讲解环节学到的语言表达和句子结构。
3. 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个别指导和帮助。
展示和讨论:1. 让学生互相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2.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写作能力。
反思: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进步和困难。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和句子结构。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提高写作能力。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进行写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联想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细节,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实践环节,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语言表达和句子结构进行写作,并通过展示和讨论互相学习和提高。
不摘花教案不摘花教案「篇一」活动目的:懂得不随便摘花,爱护公共场所的物品。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社会・小鸟哭了》,亲自手册《领域活动・花儿好看我不摘》活动过程:1、故事引题讲述故事:公园里有很多美丽的花。
一天小红在公园里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心想:"这么多美丽的花儿,如果摘一朵回家,插在花瓶里,那该多好啊!"小红摘走了一朵花。
小明也爱公园里的花,让想:"这么多花,我只摘一朵,公园还是很美丽的。
"后来很多小朋友都来各摘了一朵,公园里的花全都被摘光了。
引导幼儿讨论:公园里的花可以摘吗?公园里的花摘光了,会是什么样子?2、出示挂图《小鸟哭了》,讨论:小鸟为什么哭了?小结:公园里。
马路边的花都是工人叔叔阿姨栽种的,是给大家欣赏的,如果每个人都去摘,就会把花摘光,环境就没美丽了,花儿如果被摘下,很快就会枯萎,也就不美丽了。
大家要爱护花儿,不能随便摘公共场所的花。
3、学习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引导幼儿学念《花儿好看我不摘》请个别幼儿用动作表演儿歌。
教学反思:从执教的情况来看,我觉得自己在课堂上的`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如何让孩子对你的提问或是小结能更好的明白、理解,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不摘花教案「篇二」活动目的:懂得不随便摘花,爱护公共场所的物品。
活动准备: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社会・小鸟哭了》,亲自手册《领域活动・花儿好看我不摘》活动过程:1、故事引题讲述故事:公园里有很多美丽的花。
一天小红在公园里看到这些美丽的花,心想:"这么多美丽的花儿,如果摘一朵回家,插在花瓶里,那该多好啊!"小红摘走了一朵花。
小明也爱公园里的花,让想:"这么多花,我只摘一朵,公园还是很美丽的。
"后来很多小朋友都来各摘了一朵,公园里的花全都被摘光了。
小班社会优质教案《不摘花》 (2)小班社会优质教案《不摘花》 (2)精选2篇(一)教案:《不摘花》优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讲述小故事《不摘花》,让学生了解到保护花卉的重要性。
2. 启发学生的爱护动植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护绿化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通过小故事《不摘花》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保护花卉的重要性。
2. 启发学生积极参与保护花卉的行动。
三、教学难点:通过小故事《不摘花》,激发学生的爱护植物和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不摘花》故事文本3. 花卉图片或布置了花的教室环境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将整个教室布置成鲜花盛开的环境,向学生展示鲜花图片。
引导学生感受插满花的教室,问学生是否喜欢鲜花,如果家里有花,学生是否会摘花?2. 导入新课:通过上述情境导入,师生共同回答问题,再告诉学生今天要讲的小故事《不摘花》是一个关于保护花卉的故事。
3. 故事阅读:教师通过PPT呈现故事《不摘花》,边读边指导学生听故事。
鼓励学生用心细听,对于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教师可以进行解释。
4. 故事讲解:故事阅读结束后,师生共同回答故事中的问题,教师重点讲解故事中所蕴含的保护花卉的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出保护花卉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不应该随意摘花。
5. 讨论与展示:教师将教室环境中的花分成两组:一组是摘过花的被折损花卉,另一组是完好无损的花卉。
引导学生观察两组花卉,讨论他们的差异和区别。
引导学生感受摘过花和完好花的不同,并从中解读出\小班社会优质教案《不摘花》 (2)精选2篇(二)课题:不摘花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保护植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了解不摘花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保护植物的信念。
教具准备:1. 课件或图片资料。
不要摘花的教案教案标题:保护环境,珍惜花朵——不要摘花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花朵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花朵的功能和作用。
2. 花朵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3. 花朵与环境的关系。
4. 花朵的保护和珍惜。
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花朵的不同种类和形态。
2. 花卉园艺书籍或网络资源。
3. 适合学生年龄的花卉种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展示一些花朵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花朵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花朵的作用和重要性,例如美化环境、吸引昆虫传粉、维持生态平衡等。
探究(15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花朵进行研究。
2. 每个小组通过观察、阅读相关资料或上网搜索,了解所选择花朵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3.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发现,并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所选择花朵的特点和重要性。
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组分享的内容,讨论花朵的保护和珍惜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摘花对花朵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讨论摘花的合适时机和方式。
实践(20分钟):1. 指导学生在学校或家庭附近的花坛或花园中,选择一片花朵丰富的区域进行观察。
2. 学生观察花朵的生长状态、花瓣的颜色、花蕊的形态等,并记录下来。
3. 学生尝试使用相机或绘画工具,记录下他们所观察到的花朵的美丽之处。
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记录的花朵图片或绘画作品,并分享他们对花朵保护的想法和决心。
2.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强调保护花朵和环境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花卉展览或花园,进一步加深对花朵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2. 鼓励学生在家庭或学校的花坛中参与花卉的种植和养护,培养他们的绿色意识和动手能力。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
不要摘花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不要摘花”的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爱护自然、尊重生命、注重环境保护。
通过积极参与活动、观察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与环境意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力;2. 理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摘花的自觉性,养成文明素养;4. 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现代文明中对植物的破坏等内容;2. 实物:花叶植物;3. 材料: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呈现一张描绘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 学生就图片或视频进行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他们认识植物的生命力。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图文展示或实物示范,简单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以及植物和人类的关系;2. 呈现现代文明中对植物的破坏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摘花行为的影响。
三、讲述“不要摘花”的理由(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摘花的理由,记录学生的回答;2. 教师逐一指出回答中的不合理之处,并解释不要摘花的原因:保护生态平衡、留给他人欣赏、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
四、展示花叶植物(10分钟)1. 准备一些花叶植物实物,展示给学生观察;2.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美丽和生机,引导他们爱护植物并不要摘花。
五、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如“不要摘野花”、“如何保护校园中的花木”等;2. 鼓励小组成员交流思考,讨论并展示他们对于该话题的看法和建议。
六、生动故事演绎(15分钟)1. 由教师或学生自愿扮演角色,讲述一个关于保护花朵的生动故事;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理解不要摘花的意义,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课堂反思(10分钟)1. 小结课堂内容,强调不要摘花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回答“我在今天的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这个问题,促使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反思和感悟。
不要摘花看图写话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看懂图意,知道图所表达的意思。
2、能够合理展开想象,有条理、通顺、连贯地讲述图画的内容,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3、能够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格式正确,标点使用正确。
教学重点:1、能够看懂图意,知道图所表达的意思。
2、能够合理展开想象,有条理、通顺、连贯地讲述图画的内容,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3、教学难点:能够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格式正确,标点使用正确。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看图写话(板书)二、复习句式:1、①小牛吃草。
问:谁在干什么?生:小牛在吃草。
②小牛在草地上吃草。
问:和上一句比,多了什么?谁在哪干什么?生:多了草地。
(师:也就是我们说的地点。
)③牛在()吃着()的草。
问:谁会填空?生1:牛在草地上吃着绿色的草。
生2:牛在草原上吃着嫩嫩的草。
2、①晚上,全家人都在看电视。
问:什么时间?说的是谁?在干什么?生:晚上。
全家人。
看电视。
②(),()在()问:谁会填空,说一说。
生1:早上,妈妈在做早餐。
生2:下课,学生在操场做操。
生3:晚上,我在家做作业。
3、我们说话时,要说完整的话,说清楚:时间、地点、任务、干什么。
三、新授:1、出示图片:你看到什么了?生:菊花。
生:好的种菊花。
生:非常美的菊花。
2、菊花是什么季节开的呢?生:春天。
生:秋天。
(予以肯定)3、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菊花呢?生:公园。
生:植物园。
4、秋天到了,菊花都开的非常美丽。
圆圆的妈妈带着圆圆来到了西郊公园赏菊花。
圆圆看见这么美的菊花想做什么呢?(出示图)生:她想摘花。
5、圆圆的做法对不对呀?为什么呢?生:不对。
因为我们要爱护花花草草。
生:不对。
因为我们不能破坏环境。
生:不对。
我们保护花草树木就是在保护自己。
师予以表扬。
6.你们看圆圆的妈妈,看见圆圆的行为,是怎么说的呢?大家想一想。
生:妈妈说:圆圆,你不能摘花。
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
7、那圆圆听了,是怎么做的呢?生:圆圆就不摘花了。
《不要摘花》看图说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说话,启发学生根据图片从三个部分来说一说。
2.在老师指导下,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看懂图意,并能用几句话说出图里都有什么?3.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我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内容如何去看图说话,准备好了吗?过渡:同学们什么季节有花朵盛开?有哪些花?你喜欢它吗?生答。
2、是啊,花开真的很美!老师也很喜欢呢。
特别是春天的花开得很鲜艳动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今天的图片。
3、图画中这些花美吗?你喜欢吗?闻过花的味道吗?我们能不能把它们摘回家呢?生说:不能。
你们说得真好!其实同学们个个都是环保小卫士。
知道不能把种在公园或是花园的花朵摘下来。
今天看图说话的主题就是《不要摘花》。
(板书)过渡句:同学们都知道美丽的花朵是给大家看的,我们要管住小手,今天我们就说一说:《不要摘花》这幅图。
请大家仔细地看图。
二、整体观察,练习说话。
看到一幅图,我们首先看这幅图是主要写景,还是写事。
那这幅图主要是写事。
写事的图我们一般把它分为三个部分。
1、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图画的主要内容,即这幅图的内容是什么,或谁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在做什么。
谁能就这个句式说一说?板书:整体(什么时候谁在(去、到)什么地方做什么)我们按照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开火车答。
2、看图和观察客观事物一样,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由内到外。
有比如说:远处有高塔。
我们按照这个句式来说一说。
指生说。
图中主要的部分是妈妈和小女孩之间的故事。
这一部分是这幅图的重点。
我们写过程的时候要写具体完整。
谁来说一说,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妈妈和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呢?结果怎么样?(请你想象一下)男女生比赛答。
(师表扬)妈妈和小女孩欣赏完美丽的花后,他们会怎样呢?(小组讨论)小组代表答。
他们会高高兴兴的回家。
3、图片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爱护环境)三、看图连贯说话。
现在思考一下,把你们刚说的三个部分再完整具体的讲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