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性贵族古典服饰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19
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
英国的服饰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和而不同的。
无论哪个时代,服装文化总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
来看看英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英国服饰有着怎样的变革吧。
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Elizabeth I)的画像来看,此时英国皇室的着装不仅富贵华丽,而且透露出享乐主义的萌芽。
天鹅绒的外套上镶嵌珍珠,头饰华美,衣领处的蕾丝花边与头饰相得益彰,袖口精巧的蕾丝花边叫人叹为观止。
事实上,整个16世纪的英国君主和贵族都是极其偏爱蕾丝的。
另外,在整个16世纪,英国人服饰最有特色的帽子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候。
英国人注重帽饰的传统由来已久,在公元1423年动笔、1430年才完稿的一部《大事年表》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头饰与服装大胆配合在一起的色彩强烈的效果。
有一位男人头戴苹果绿色的小罩帽,身披天蓝色斗篷,还有朱红色上衣穿在深蓝色夹衣的外面,他的同伴身穿红色上衣,下身则是蓝、白两色的长筒袜,第三个人的装束是一顶玫瑰色高筒小帽,上身是天蓝色过膝长衣,下身是朱红色长筒袜。
英国妇女也将着装热情较大地倾注于头饰之上,例如心形的、洞穴式的应有尽有。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用自己的头发在两鬓上方各缠成一个发誓,然后分别用发网罩住,再用一条美丽的缎带系牢。
于是,有人曾恰当地称其为鬓发球。
发球有大有小,最初是根据自己头发的多少而定,后来有了罩在发球上的金属网,发球大小就可以随意而定了。
15世纪初叶,阿兰德伯爵夫人,还在鬓发球上侧配装弯曲向上的金属丝,一方面用以支撑大面纱,另一方面又构成两个触角状的外轮廓。
后来,半圆球状的鬓发球演变为盒式,再以后又从盒式演变为贝壳形状,上面罩以华丽的围巾。
鬓发球和围巾都可以按照个人意愿和经济实力,装点上各式珍宝。
到了16世纪,由于英国人潜心学习古希腊的文明,文学、艺术有了长足的进步,英国贵族的头饰也极尽富贵、夸张和繁复,加入了大量文学、戏剧化得色彩。
维多利亚风格服饰(Victorian Fashion)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风情,以唯美,高贵,雅致为主旋律大体来说,维多利亚时代就是一个以烦琐体现优雅高贵的时代吧……我从各个年代的服饰变化角度切入1825-1850 这个时期两性服裝的潮流到达一种荒谬的定点。
男性服装清一色是未经装饰的黑色烟管状服裝;女性则持续使用裙撑架,利用褶皱及蕾丝等把自己过度装饰得像个会走路的婚礼蛋糕。
由于缝纫机的发明,还有打版书和系统的散播,这个时期不论男人和女人的服裝都变的更为复杂。
虽然男人的衣服外在看來简单却需要更复杂的剪裁来使服装线条更为贴近身体线条。
接下来重点介绍女性服饰的演变。
无论英国或西欧,再度流行起蓬松的袖摆如下图:1840年才是有真正的维多利亚风格此时女性的裙子又变得宽大(当然不如18世纪那麼宽)裙子并不需要刻意填充以使其膨胀,虽然也会显得丰满,但是大体上还是与自然体型相当。
之后衬裙变得很沉重而且不灵活。
先从袖子谈起,维多利亚女性的上衣其实已经具备现代女装的特色长长的窄袖、披肩、封闭式的外衣18世纪洛可可时代的女装,其实是开放式的外套,并且裸露裏头的低胸束腰。
这点在道德观念严密的维多利亚,是非常要不得的。
↑洛可可时代因此你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女人们的上衣都是一体成形的罩衫最明显的改变莫过於花纹19世纪流行的风潮,其实把装饰都留给了花边反而在布料染色跟绣花上的功夫,其实比较简约1850年代,19世紀女性服裝的体态轮廓,在50年代为「半球型」这时的洛可可的气息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受到家庭的道德观影响,女人们的衣著色调变得更深,更素雅并且全身色系相当统一。
1850年代,女性采用Hoop Skirt(或称作Crinoline)取代以往又重又热又大又不卫生的衬裙,使得她们的双脚有更多活动的自由,而她们对于這服装上一点小小的改革感到滿足。
这种Hoop Skirt可能会露出女性的双脚,因此她们必须采用The Bloomer Costume內搭的长裤,而且在初期这些裙撑架是以坚固的铁制成的,这种服饰使男性受到惊吓并企图阻止这样的流行继续下去,他们毫不留情的在报纸及公开场合等利用各种方式来嘲笑这种流行趋势。
内衣发展史欧洲内衣历史欧洲中世纪宫廷中服装的代表性,从当时的王公贵族的服装中可见一斑,即强调胸部的丰满、最大限度地束腰部以及突出纤细腰肢的大大张开的长裙。
中世纪的欧洲贵族文化诞生了可以称之为最早的紧身内衣的女胸衣。
但当时的妇女由于从少女时代起就开始穿着这种过度束腰的胸衣以至于导致骨骼变形,并且由于缺乏卫生观念,她们甚至要重复穿上两件这样的胸衣。
欧洲古代内衣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女子遭受禁锢和蹂躏的血泪史。
几个世纪里,紧身胸衣把妇女变成了举止优雅的奴隶。
但,为什么很多女子还趋之若骛?古代的内衣究竟有什么迷人之处?17到18世纪,女性们还没有携带手袋出门的习惯。
听说衬裙起到手袋的作用您一定会十分惊讶吧。
她们在用鲸骨框撑的大大的长裙下面的衬裙上缝上口袋,把私房钱放在口袋里,甚至在衬裙上缝上2 、3个口袋,从外出时使用的化妆用具到旅行时携带的食物等一应物品统统放在里面。
当然取出时就不得不撩起长裙,以至里面的衬裙一览无余。
18世纪出现了“束衣”,也开始了其折磨女性的历史。
妇女们自觉在自己的胴体上构筑了严严密密的堡垒,用几乎是残酷的手法,把自己的身体,用重重的布条勒起来,很多女士因此而导致肋骨骨折、流产、内脏移位等。
这种被女性自觉地带上的“刑具”,竟被当时的媒体称为“舒适的工艺”。
19世纪在法国大革命风暴的冲击下,古典主义的女装去掉了前几个世纪女子的紧身胸衣和裙撑,重新恢复了古希腊时期女子自然流畅的服饰线条。
由于拿破仑对内衣的重视,紧身胸衣才在内衣制造商的推动下有所改进,开始接近现代妇女所用的乳罩背心的样式。
19世纪后期到1914年的世界服装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封闭式观念向现代开放式观念转变的过程,女性逐渐从紧身衣和撑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20世纪,女权运动风起云涌,妇女们要求与男子平等参与工作,而紧身胸衣和裙撑摧残了女子身体的发育与健康,也无法适应现代女子的工作与生活需要,因而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而现在,我们似乎应该为女性的大解放欢呼,但仔细一想,事实又非如此抽脂、整容、丰胸、提臀、节食、跳操……现代社会的“新女性”们在折磨自己上面并不逊色于自己的前辈。
·186·丝 路 视 野一、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衣风尚的概述维多利亚时代的时限被认定为1837—1901年,它被认为是英国工业革命和大英帝国的峰端,这一时期初的男性服装的色彩变得比上个时期更加柔和,白天服装的颜色以棕色、深绿色、蓝色和紫色为主。
晚礼服的颜色以蓝色或黑色和白色相配成为流行风尚。
领子用天鹅绒制成的燕尾服和常礼服成为正式场合的保留服装。
早晨穿的短上衣便装被称作“母牛”式轻便上衣的餐服成为非正式场合的服装。
由于工业革命的推进,铁路得到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用诸如本色布、羊驼毛织品和印花薄软绸之类的植物制成的浅色乡村服随之出现。
同时还出现了源于苏格兰的无袖长外套、源于爱尔兰的有带宽大长外套、根据英国海军上衣改制的双排扣水手上衣以及诺福克夹克。
这个时期的短宽松大衣为单排扣或双排扣,常用浅黄褐色的布料制成。
其中有一种大衣称为20世纪具有古典色彩的大衣,是一种腰部稍收,长至膝部的厚大衣。
随着服装的不断推进,制鞋工艺也不断发展,穿在裤子里的威灵顿短靴的款式也不断变化。
二、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衣风尚在话剧《哈姆雷特》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一)简约的造型——史料的运用、艺术形象的加工对于艺术创作者来说,史料固然重要,但不能只求考据与史料,成为博物馆的陈列。
戏剧服装来源于史料,却又高于史料,史料只是燃起创意的引子,设计者的激情一旦被点燃,将会在史料的基础上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形象。
话剧《哈姆雷特》讲述的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读时突然接到父亲的死讯,在回国奔丧时接连遇到了叔父克劳狄斯即位以及叔父与母亲葛特露在父亲葬礼后一个月匆忙结婚的一连串事变,这使哈姆雷特充满了疑惑和不满。
紧接着,在霍拉旭和勃那多站岗时父亲老哈姆雷特的鬼魂出现,说明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并要求他的儿子哈姆雷特为自己复仇。
随后,哈姆雷特利用装疯掩护自己并通过“戏中戏”证实了自己的叔父的确是杀死自己亲生父亲的人。
在复仇过程中,由于错误地杀死了自己心上人奥菲莉亚的父亲波罗涅斯,克劳狄斯趁这个机会,试图借雷欧提斯之手除掉哈姆雷特,但哈姆雷特趁机逃回丹麦,却得知奥菲莉亚自杀并不得不接受了与其兄雷欧提斯的决斗。
———以高跟鞋和旗鞋为例陈慧慧(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维多利亚时期是中英两国同一时间段不同地点,都是由女性统治一个帝国的年代,英国是维多利亚女王当政,中国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本文通过对当时两国的社会背景、高跟鞋和旗鞋形制内涵及其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对比分析,解读中西服饰文化异同的根源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高跟鞋;旗鞋;服饰文化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02(2019)15-0050-02作者简介:陈慧慧(1983.10-),女,汉族,广东廉江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皮具设计专业骨干教师,高级技师(一级)服装设计师,艺术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主要研究传统服饰文化和现代设计应用。
CULTUREAND DESI GN维多利亚时期指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1837年至1907年间,中英两个帝国当时都是由女性在统治,英国是维多利亚女王当政,中国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无论哪个年代都会有上行而下效的现象,时代背景和统治阶级的审美取向都会是整个社会阶层时尚流行的风向标。
服饰折射了一个时代的审美及其文化内涵,鞋作为服饰配件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要满足人们穿着的实用功能,还要符合当时穿着时尚的诉求,是最能传达整个服饰文化的一个支撑点。
旗鞋作为当时中国的统治阶层的女性服饰代表品类,高跟鞋在英国贵族服饰中也当属代表作,本文通过以下几方面探究旗鞋与高跟鞋蕴涵了中西女性服饰文化差异的内在根源及其审美心态的文化成因。
1维多利亚时期的时代背景19世纪初,英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下进入鼎盛繁荣的帝国崛起时期,全球各地拥有大量的殖民地,当时称之为“日不落帝国”,国力迅猛发展及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其宫廷服饰文化提供强而有力的经济基础;而当时中国的国情却截然相反,处于慈禧(1835年-1908年)垂帘听政时期,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是当时中国实际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