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教学设计课题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9
课题:4.1.1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方法生物成分的分离与测定技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二、知道蛋白质的分离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蛋白质抽提方法,掌握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二、知识构成:1.蛋白质的分离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有:根据蛋白质的不同特性,分别可选择哪些抽提方法?、、蛋白质的纯化主要是根据之间以及之间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的。
常用的方法包括、、等。
2.用电泳分离纯化蛋白质时,泳动速度主要取决于,即。
此外,、等因素对泳动速度也有影响。
3.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
4.浸泡醋酸纤维薄膜前,用笔做记号是在(填“光泽面”或“非光泽面”);点样是在(填“光泽面”或“非光泽面”);平悬薄膜时,(填“光泽面”或“非光泽面”)朝上。
5.经电泳后,可以在薄膜上看到条色带,它们分别是、、、、。
'6.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和等。
三、学法和自检:本节内容主要通过看书、分析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的不同方法。
动手试一试:[1]盐析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 )A.破坏蛋白质的一级结构B.破坏蛋白质的二级结构C.破坏蛋白质水化膜而改变溶解度D.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沉淀[2]利用透析法将蛋白质和其他小分子物质分离的原理是( )A. 利用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半透膜的特性B.利用蛋白质分子的水溶性C.利用蛋白质分子的胶体性D.利用蛋白质分子所带电荷[3].下列关于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所用的巴比妥缓冲液的pH为8.6 B.点样是在薄膜的光泽面上进行的C.实验后可以得到五条色带D.整个实验最关键的步骤是点样[4].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H分别为4.5、5.2、6.6、7.2,电泳时欲使其中三种泳向正极,则缓冲液的pH应该是( ) A.2.0 B.5.0 C.6.0 D.7.0四、、学习小结和课外作业:1、学习小结:2、上本作业:列举蛋白质粗提取时次报的破碎、蛋白质的抽提、纯化方法。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教学目标】1.知道蛋白质分离和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2.能进行血清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3.尝试提取和检测牛奶中的酪蛋白。
4.尝试卵清蛋白的分离。
【教学重难点】1.知道蛋白质分离和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
2.能进行血清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教学过程】一、蛋白质分离提纯技术1.将生物体内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并加以分离,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甚至是单一种类的蛋白质。
2.蛋白质分离提纯技术包括离心技术、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等。
其中,电泳技术最为快捷灵敏、简便易行。
二、电泳技术及分离蛋白质的原理1.电泳现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可以向与其自身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
电泳常用的支持物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由此而来的技术称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电泳技术分离蛋白质的原理:(1)蛋白质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pH条件下带有电荷。
(2)蛋白质所带的电荷数越多,移动得越快;电荷数相同时,分子量越小,则移动越快。
(3)不同蛋白质的混合溶液,在经过同一个电场电泳后,会在凝胶上形成不同的带纹。
每一种带纹可能就是一种蛋白质。
将这些带纹一个一个地剪下来,分别予以洗脱,然后对洗脱液中的蛋白质做进一步的分离。
如果待测洗脱液不能再分离,则这个带纹中很可能含有一种单纯蛋白质。
如果待测洗脱液还能再分离,则这个带纹中含有多种蛋白质,需要作进一步分离,直至提纯。
三、血清蛋白的提取和分离1.新鲜血液在体外凝固后,会析出清亮的淡黄色液体——血清。
血清中含有丙种球蛋白、凝集素等多种蛋白质。
2.过程:(1)点样:取新制血清与蔗糖溶液及溴酚蓝指示剂等体积混匀后,小心加到电泳样品槽的胶面上。
(2)电泳。
(3)染色:取出凝胶,放入质量分数为0.05%的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液中。
染色与固定同时进行,使染色液没过胶板,染色30min。
(4)脱色:用体积分数为7%的醋酸溶液浸泡漂洗数次,每隔1~2h更换脱色液,直至底色脱净,背景清晰。
(5)制干胶板:将已脱色的凝胶板放在保存液中浸泡3~4h,然后放在两层透气玻璃纸中间,自然干燥即可获得血清蛋白的电泳谱带。
第六课时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课标要求】:本课题通过尝试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使学生能够体验从复杂体系中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为今后学习运用这些技术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知识:尝识从血液中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了解色谱法、电泳法等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能力:体验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实验的严格要求,注意按照操作提示进行相关步骤学习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一些基本技术情感: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学习重点】:凝胶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学习难点】:样品的预处理;色谱柱填料的处理和色谱柱的装填【课前导学】一、制备蛋白质的粗制品组织破碎_______________细胞破碎_______________酸性蛋白质:_______________蛋白质抽提水溶性蛋白质:_______________脂溶性蛋白质:_______________去除固体杂质______________蛋白质粗制品:可能是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还可能混有许多小分子化合物二、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1、原理:根据不同的物质其分子的大小、溶解度的大小、所带电荷的多少,吸附性质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行的。
2、方法:⑴透析法:其原理是___________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可以透过_____________。
⑵离心沉降法:通过控制_________,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蛋白质发生沉降分层,从而达到分离出不同种类蛋白质的目的。
⑶电泳法①概念: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②影响泳动速度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分子直径_________,越接近于____形,所带净电荷_______,泳动速度越快,反之,则越慢。
)③常用的方法:______________电泳。
蛋白质分离纯化设计1. 简介蛋白质分离纯化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科学、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纯度的蛋白质用于后续研究及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白质分离纯化的设计方法和常用技术,包括样品准备、分离方法选择、纯化步骤设计等。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常见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如何评估分离纯化效果。
2. 样品准备在进行蛋白质分离纯化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
样品的选择和准备对于后续分离纯化过程非常重要。
2.1 选择合适的样品样品可以来自细胞、组织、体液、培养基等。
在选择样品时,需要考虑到蛋白质的种类、表达水平、目标纯化程度以及后续实验需要。
2.2 样品预处理样品在分离纯化前需要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可能干扰纯化过程的杂质。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细胞破碎、离心、除去非蛋白质成分等。
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类型和后续纯化方法进行优化。
3. 分离方法选择根据蛋白质分离的原理和样品特性,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
常见的分离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透析、亲和层析等。
3.1 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带电性质的分离方法。
可以根据蛋白质的以阴离子或阳离子带电来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树脂,实现不同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3.2 凝胶过滤凝胶过滤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大小的分离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孔径大小的凝胶,可以分离不同分子大小的蛋白质。
3.3 透析透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分子量和溶液成分的分离方法。
通过选择适当的膜材料和透析缓冲溶液,可以实现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
3.4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是一种基于蛋白质与配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分离纯化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亲和配体,可以选择性地结合目标蛋白质,从而实现其分离纯化。
4. 纯化步骤设计在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后,需要设计纯化步骤来实现目标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纯化步骤的设计应根据分离方法的特点和目标蛋白质的性质进行优化。
4.1 样品加载将预处理的样品通过适当的装载方式加载到分离纯化柱中,如使用注射器将样品缓慢注入。
实验一氨基酸的别离鉴定——纸层析法实验目的1.学习氨基酸纸层析的根本原理。
2.掌握氨基酸纸层析的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纸层析法是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分配层析法。
层析溶剂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滤纸和水的亲和力强,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和弱,因此在展层时,水是固定相,有机溶剂是流动相。
将样品点在滤纸上〔原点〕,进展展层,样品中的各种AA在两相溶剂中不断进展分配,由于它们的分配系数不同,不同AA随流动相移动速率就不同,于是将这些AA别离开来,形成距原点距离不等的层析点。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比移〔rate of flow ,Rf〕来表示Rf= 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Y)只要条件〔如温度、展层剂的组成〕不变,*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可根据R f 作为定性依据。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构造、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样品中如有多种AA,其中有些AA的Rf值一样或相近,此时只用一种溶剂展层,就不能将它们分开,为此,当用一种溶剂展层后,将滤纸转90度再用另一种溶剂展层,从而到达别离的目的,这种方法叫双向层析。
仪器、试剂1、扩展剂:是水饱和的正丁醇和醋酸以体积比4:1进展混合得混合液。
将20 ml正丁醇和5 ml冰醋酸放入分液漏斗中,与15 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漏斗内即为扩展剂。
取漏斗内的扩展剂约5 ml置于小烧杯中做平衡溶剂,其余的倒入培养皿中备用。
2、氨基酸溶液⑴.单一氨基酸:5%赖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⑵.混合氨基酸:各5 ml混合。
3、显色剂:0.1%水合茚三酮正丁醇溶液。
4、层析缸、滤纸〔14*17〕、喷雾器、电吹风实验步骤1.放置平衡溶剂:用量筒量取约5 ml平衡溶剂,放入培养皿中,然后置于密闭的层析缸中。
2.准备滤纸:取层析滤纸〔长17㎝、宽14㎝〕一*。
在纸的一端距边缘2㎝处用铅笔划一条直线,在此直线上每间隔1.5㎝作一记号——点样线。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物学科总第课时教案课题一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方法使用时间:____________ 主备人:_设计定电荷的蛋白质在其中泳动时,到达各自等电点的pH位置就停止,此法可用于分析和制备各种蛋白质。
2.实验原理:醋酸纤维薄膜电泳(CAME)是以醋酸纤维薄膜(CAM)作支持物的一种区带电泳技术,将血清样品点样于醋纤膜上,在pH 为8. 6的缓冲液中电泳时,血清蛋白质均带负电荷移向正极。
由于血清中各蛋白组分等电点不同而致表面净电荷量不等,加之分子大小和形状各异,因而电泳迁移率不同,彼此得以分离。
电泳后,CAM 经染色和漂洗,可清晰呈现清蛋白、一球蛋白、一球蛋白、8球蛋白、丫一球蛋白5条区带,比色即可计算出血清各蛋白组分的相对百分数。
布置学生课堂检测,并重点提示。
学生完成课堂检测课后: 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及下一节布置课外作业及下一节预习提纲。
(见导学案)生物成分的分离与测定技术蛋白质的分离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预习。
抽提方法: 纯化主要是根据: 常用的方法:三、其他补充教学资料(各位教师根据各班教学特点选择补充资料,可另附纸)高二生物生物成分的分离与测定技术导学案使用时间: _______ 编制人:_一、学习目标:知道蛋白质的分离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蛋白质抽提方法,掌握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二、知识构成: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的分离常用的细胞破碎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蛋白质的不同特性,分别可选择哪些抽提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白质的纯化主要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在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的。
植物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研究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植物蛋白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越来越成为了人们日常膳食的重要来源。
而对于植物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的研究,则是植物蛋白质的生产与应用领域的重要一环。
植物蛋白质的来源植物蛋白质来源广泛,常见的有大豆、花生、黄豆、绿豆、麦芽、麻仁、薏米、玉米、香蕉、南瓜籽等。
其中以大豆和黄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40%-50%左右,是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
植物蛋白质的分离技术植物蛋白质的分离技术就是将混合物中的植物蛋白质与其它物质分离开来的过程。
常用的分离技术有:1.酸碱沉淀法酸碱沉淀法是最早应用于分离植物蛋白质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植物蛋白质分子表面电荷,使蛋白质分子发生电荷交互作用而发生沉淀。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不适合分离提纯众多种植物蛋白质。
2.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对植物蛋白质的分离。
树脂表面活性基与待分离物质进行离子交换,从而达到有效分离的目的。
3.凝胶层析法凝胶层析法是将柱子内填充凝胶物质,利用分子尺度的分子筛效应,按照蛋白质分子质量大小对待分离物进行层析。
这种方法能同时分离多个蛋白质,但对柱子填充材料的筛选和封装要求较高。
4.尿素溶液电泳法尿素溶液电泳法是利用电力场,将待分离物按照蛋白质分子重量大小进行的分离技术。
在开发初期实验条件比较苛刻,但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植物蛋白质的纯化技术植物蛋白质的纯化技术是在植物蛋白质分离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待分离蛋白质的纯度。
常用的纯化技术有:1.逆流层析法逆流层析法是基于分子互作原理,让电荷相同的蛋白质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相互作用而成复合物,并进一步进行的分离纯化技术,适用于高水平的纯化要求。
2.氨基酸分析法氨基酸分析法是将待分离物质进行酸水解,分离得到分解后的氨基酸,并通过氨基酸组成的分析,进行分离纯化的技术。
3.种子赋形法种子赋形法,是指将蛋白质进行特殊结构处理,以实现蛋白质的纯化技术。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是《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5.3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中的容。
本节课的主要容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等基本知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凝胶电泳的实验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血红蛋白分离与纯化”实验不仅是学习血红蛋白的提取、分离纯化方法,而且也是进一步掌握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学情分析】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相关知识,对蛋白质有了一定的了解,“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实验目的是使学生体验从复杂细胞混合物体系中提取和纯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原理、过程和方法,虽然操作难度较大,但原理清晰,动手机会较多,学习兴趣很高。
学生有必修“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基础知识,学生在进行实验前还是能大概了解影响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因素的,再者经过老师的指导,实验能取得良好的结果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从血液中提取蛋白质的原理与方法。
2.说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凝胶电泳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观点。
2.初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血液中提取蛋白质;凝胶电泳分离纯化蛋白质。
【教学难点】样品预处理,色谱柱的装柱,纯化分离操作。
四、实验实施准备【教师准备】1.分组。
学生按学科能力的强中弱平均分组,各组尽量平衡,各组自行分工,并由实验员统一安排实验过程。
2.实验材料:血液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离心机、研磨器、透析袋、电泳仪等。
试剂:20mmol/L磷酸缓冲液(pH为8.6)、蒸馏水、聚丙烯酸铵、生理盐水、5%醋酸水溶液等。
【学生准备】1.预习实验“蛋白质分离纯化”,了解蛋白质的相关信息。
2.进行分组。
五、教学方法【教法】分析评价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六、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七、课时安排两个课时(80min)一个课时用来讲述理论部分知识:样品处理与色谱柱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原理与方法;另一课时用来进行实验。
九、教学设计反思本实验重在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在蛋白质领域的进展,说明分离、纯化高纯度的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学习一些蛋白质分离和纯化的基本技术。
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介绍当前有关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离纯化蛋白质的过程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知识并演示实验操作过程,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蛋白质分离纯化实验的要点。
当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收获了不少,让我对今后的实验课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明确了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基本模式,同时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在实验室上好科学课?我想这将是我们所有科学老师今后都要思考的问题,值得探究。
只有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十、本实验近十年参考文献[1]《蛋白质纯化与鉴定实验指南》[J].生物技术通讯,2004,(2).[2]轶华,更亮,小乐,菊敏,蔡丽萍,义.阴离子交换整体柱对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J].色谱,2005,(3).[3]卜春苗,朱金霞,龚波林.强阳离子交换树脂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2006,(1).[4]兴华,浩如.天然糖蛋白的提取、分离与纯化[J]..药学进展,2006,(12).[5]朱正威,万儒,占良.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人民教育,2007,7:64-70.[6]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生物化学.:高等教育,2005,4:298-312.十一、近十年相关考题(2008)34(8分) 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
这种蛋白质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受到研究者重视。
(1)分离该抗菌蛋白可用电泳法,其原理是根据蛋白质分子的__________、大小及形状不同,在电场中的___________不同而实现分离。
答案:所带电荷的性质,迁移速度【解析】(1)电泳法是常用的蛋白质的分离技术。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
因为多肽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基团会带上电荷。
因此,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向与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因为待分离样品种各种分子的所带电荷的性质以及本身分子大小不同,使得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009)23.下列关于DNA和蛋白质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A.提取细胞中的DNA和蛋白质都需用蒸馏水胀破细胞B.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可去除蛋白质C.蛋白质提取和分离过程中进行透析可去除溶液中的DNAD.蛋白质和DNA都可以用电泳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答案BD【解析】A选项,在提取DNA时,如果是用动物的细胞需要用蒸馏水涨破,如果用植物细胞则不需要,而是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B中,用2 mol/L的NaCl溶液溶解DNA,然后过滤出蛋白质,再降低NaCl溶液的浓度,析出DNA。
DNA和蛋白质样品都是带负电荷的,从负极向正极移动,移动的距离都和样品的分子量有关。
C中透析用以出去小分子物质,DNA是大分子物质。
D是常规方法,比如用十二烷基磺酸钠,可以根据其分子大小及所带电荷性质进行分离纯化。
(2009)30.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_____(填序号)。
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②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④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答案】⑴①③【解析】本题考查几个大纲实验的相关知识。
⑴①观察叶绿体和原生质的流动,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都需保持生理活性;④提取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需要破坏细胞结构,②观察细胞的DNA分布需要杀死后染色,均会导致细胞活性丧失。
(2011)5.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相对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答案D 【解析】生理盐水和红细胞的溶液为等渗溶液;各种细胞器和细胞核中都含有蛋白质,所以不含有细胞器和细胞核的红细胞,蛋白质种类较少,提纯时杂蛋白较少;血红蛋白有颜色,所以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易分辨,可用于监测;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易进入凝胶部,移动速度比较慢,故血红蛋白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快。
201134.研究发现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小分子蛋白质)均有抑菌作用,两者的提取及应用如图所示(1)柚皮易焦糊,宜采用_________法提取柚皮精油,该过程得到的糊状液体可通过________除去其中的固体杂质。
(2)筛选乳酸菌A时可选用平板划线法或_______接种。
对新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______。
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_________处理。
(3)培养基中的尿素可为乳酸菌A生长提供__________。
电泳法纯化乳酸菌素时,若分离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则其分子量越大,电泳速度___________。
(4)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
可通过测定透明圈的______________来比较柚皮精油和乳酸菌素的抑菌效果。
答案:(1)压榨过滤(2)稀释涂布平板法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消毒(3)碳源和氮源越慢(4)大小【解析】(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
柚皮易焦糊,宜采用压榨法提取柚皮精油。
压榨过程中得到的糊状液体需用过滤法除去其中固定杂质。
(2)筛选、纯化培养某一特定微生物时,常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
为防止杂菌的污染,需对器具培养基等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培养基宜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高温灭菌处理,而超净工作台常使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处理。
(3)微生物培养过程中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氮源的有尿素、蛋白胨等含氮丰富的物质。
电泳法纯化特定生物成分,是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这些不同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样品中不同分子的分离。
当待分离分子所带电荷相同时,分子量越大,电泳速度越慢。
(4)抑菌实验时,在长满致病菌的平板上,会出现以抑菌物质为中心的透明圈,透明圈越大,抑菌效果越好。
(2010•)13.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
其中预测正确的是A.1,4 B.1,3C.2,3 D.2,4【命题立意】本题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了某同学重新组合的“杂合”噬菌体以及用该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对于后代大肠杆菌的表现型的预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DNA是遗传物质来推测正确的预测结果。
【思路点拨】因为DNA是遗传物质,所以判断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应该分析亲本“杂合”噬菌体的DNA来自哪种DNA。
【规解答】选B。
DNA和蛋白质这两种物质中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所以组成成分为甲的DNA和乙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甲种一致;组成成分为乙的DNA和甲的蛋白质的“杂合”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与乙种一致。
附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1.从鸡血中分离纯化出蛋白质。
2.掌握盐析沉淀法分离纯化蛋白质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盐析沉淀法分离纯化蛋白质:利用不同蛋白质在不同的盐浓度条件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通过在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中性盐,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沉淀,从而使蛋白质分离出来。
三、实验材料新鲜鸡血液、硫酸铵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柠檬酸钠溶液、离心机、烧杯等。
四、方法步骤( 1) 收集并清洗鸡血用盛有柠檬酸钠溶液的烧杯装新鲜的鸡血( 防止鸡血凝固) ,然后将鸡血用生理盐水稀释,充分搅拌后转移到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分离。
( 2) 破碎鸡血细胞小心倒掉上清,下层细胞加入蒸馏水,剧烈震荡10min, 离心( V= 5000rpm) 10min。
取上清溶液, 用多层纱布过滤。
( 3) 盐析分离血红蛋白取上步滤液,在滤液中加入硫酸铵溶液,边加边搅拌,直到有沉淀析出,然后停止加入硫酸铵溶液,得到的沉淀就是蛋白质。
为得到纯度更高的蛋白质,可进行多次盐析沉淀。
( 4)表达与交流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该实验改进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