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1265-1999 森林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 格式:pdf
- 大小:66.54 KB
- 文档页数: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验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林业部1997 森林抚育间伐及林分改造试行规程林木种子采收管理规定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国务院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国务院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国务院森林防火条例退耕还林条例森林保护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林业部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GB/T14721.1 林业资源分类与代码森林类别L Y/T1636-2005森林采伐作业规程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2-2005飞机播种造林技术规程GB/T15163-2004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144-2003原木检验GB 2772-1999林业种子检验方法GB 7908-1999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T 14175-1993林木引种GB/T 15783-1995主要造林树种林地化学除草技术规程GB/T 18337-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L Y/T 5302-2002 林产工业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L Y/T 5301-2002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监理实施办法L Y 5003-1993 林业工程建设分类标准L Y/T 5133-1995 森林公园工程技术规范L Y/T 5132-1995 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 Y/T 1441-1999 森林资源代码林业区划L Y/T 1440-1999 森林资源代码林业行政区划L Y/T 1439-1999 森林资源代码树种L Y/T 1438-1999 森林资源代码森林调查GB 14192-2005 木材采伐运输安全通则L Y/T 1437-1999 烟剂林间药效试验方法L Y/T 1528-1999 湿地松速生丰产用材林L Y/T 1527-1999 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L Y/T 1526-1999 南方集材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L Y/T 1527-1999 水杉速生丰产用材林L Y/T 1526-1999 南方集材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L Y/T 1496-1999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L Y/T 1495-1999 杨树人工速生丰用材林L Y/T 1494-1999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L Y/T 1436-1999 柠檬桉速生丰产林L Y/T 1435-1999 红松速生丰产林L Y/T 1385-1999 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L Y/T 1384-1999 杉木速生丰产林L Y/T 1344-1999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 Y/T 1345-1999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 Y/T 1343-1999 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 Y/T 1340-1999 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 Y/T 1531-1999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林业企业能量平衡测试通则L Y/T 1173-95 东北、内蒙古林区营林用火技术规程L Y/T 1726-2008 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价技术规范L Y/T 1725-2008 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类型划分L Y/T 1722-2008 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 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 Y/T 1751-2008 荒漠胡杨林更新复壮恢复技术规程L Y/T 1746-2008 荒漠绿洲区天然林保护技术规程L Y/T 1724-2008 短轮伐期和速生丰产用材林采伐作业规程L Y/T 1723-2008 农田防护林采伐作业规程L Y/T 1662-2008 数字林业标准与规范L Y/T 1706-2007 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技术规程L Y/T 1692-2007 转基因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安全性评价技术规程L Y/T 1715-2007 中国森林认证L Y/T 1714-2007 中国森林认证森林经营L Y/T 1685-2007 自然保护区名词术语L Y/T 1690-2007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L Y/T 1681-2006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 Y/T 1679-2006 森林火灾扑救技术规程L Y/T 1682-2006 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规程L Y/T 1676-2006 燕山低山丘陵围山转造林技术规程L Y/T 1672-2006 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纸浆林培育技术规程L Y/T 1671-2006 水曲柳林人工培育技术规程L Y/T 1675-2006 马尾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L Y/T 1663-2006 油松毛虫、赤松毛虫和落叶松毛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L Y/T 1683-2006 中国野生植物受威胁等级划分标准L Y/T 1680-2006 木材综合利用规范L Y/T 1646-2005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 Y/T 1627-2005 中国森林火灾编码L Y/T 1444-2005 林区木材生产能耗L Y/T 1594-2002 中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L Y/T 1592-2001 林业机械驾驶员保护结构实验室试验和性能要求L Y/T 1515-1999 植树机术语L Y/T 1562-1999 狩猎场总体设计规范L Y/T 1275-1999 森林土壤水化学分析L Y/T 1274-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钼的测定L Y/T 1273-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硼的测定L Y/T 1272-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氯的测定L Y/T 1271-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氮、磷、钾、钠、钙、镁的测定L Y/T 1270-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硅、铁、铝、钙、镁、钾、钠、L Y/T 1269-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全氮的测定L Y/T 1268-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粗灰分的测定L Y/T 1267-1999 森林植物与森林枯枝落叶层样品的制备L Y/T 1266-1999 森林土壤有效硅的测定L Y/T 1265-1999 森林土壤有效硫的测定L Y/T 1264-1999 森林土壤易还原锰的测定L Y/T 1263-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锰的测定L Y/T 1262-1999 森林土壤有效铁的测定L Y/T 1261-1999 森林土壤有效锌的测定L Y/T 1260-1999 森林土壤有效铜的测定L Y/T 1259-1999 森林土壤有效钼的测定L Y/T 1258-1999 森林土壤有效硼的测定L Y/T 1257-1999 森林土壤浸提性铁、铝、锰、硅、碳的测定L Y/T 1256-1999 森林土壤强酸消化素的测定L Y/T 1255-1999 森林土壤全硫的测定L Y/T 1254-1999 森林土壤全钾、全钠的测定L Y/T 1253-1999 森林土壤矿质全量素(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量的测定L Y/T 1252-1999 森林土壤粘粒(<0.002mm)的提取L Y/T 1251-1999 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L Y/T 1250-1999 森林土壤碳酸钙的测定L Y/T 1249-1999 土壤碱化度的计算L Y/T 1248-1999 碱化土壤交换性钠的测定L Y/T 1247-1999 森林土壤盐基饱和度的计算L Y/T 1246-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L Y/T 1245-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L Y/T 1244-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测定L Y/T 1243-1999 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L Y/T 1242-1999 森林土壤石灰施用量的测定L Y/T 1241-1999 森林土壤水解性总酸度的测定L Y/T 1240-1999 森林土壤交换性酸度的测定L Y/T 1239-1999 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L Y/T 1238-1999 森林土壤腐殖质组成的测定L Y/T 1237-1999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L Y/T 1236-1999 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L Y/T 1235-1999 森林土壤缓效钾的测定L Y/T 1234-1999 森林土壤全钾的测定L Y/T 1233-1999 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L Y/T 1232-1999 森林土壤全磷的测定L Y/T 1231-1999 森林土壤铵态氮的测定L Y/T 1230-1999 森林土壤硝态氮的测定L Y/T 1229-1999 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L Y/T 1228-1999 森林土壤全氮的测定L Y/T 1227-1999 森林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L Y/T 1226-1999 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L Y/T 1225-1999 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L Y/T 1224-1999 森林土壤土粒密度的测定L Y/T 1223-1999 森林土壤坚实度的测定L Y/T 1222-1999 森林土壤溶液中氧含量的测定L Y/T 1221-1999 森林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L Y/T 1220-1999 森林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L Y/T 1219-1999 森林土壤温度的测定L Y/T 1218-1999 森林土壤渗滤率的测定L Y/T 1217-1999 森林土壤稳定凋萎含水量的测定L Y/T 1216-1999 森林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L Y/T 1215-1999 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L Y/T 1214-1999 森林土壤土水势的测定L Y/T 1213-1999 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L Y/T 1212-1999 森林土壤水和天然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L Y/T 1211-1999 森林植物(包括森林枯枝落叶层)样品的采集与制备L Y/T 1210-1999 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土壤中有效硫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土壤中有效硫的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
通过使用分光光度仪,可以准确测量土壤中的有效硫含量,为土壤肥力的评估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依据。
测定原理分光光度法是通过测量溶液中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来确定其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对于土壤中的有效硫测定,可以选择适当的波长,使有效硫与试剂发生反应后产生彩色物质,然后测量其吸光度,从而计算出有效硫的含量。
测定步骤1. 取一定数量的土壤样品,并进行样品的处理和提取。
可以使用酸提取、碱提取或酶解等方法,以获得溶液样品。
2. 根据所选的波长,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反应。
试剂选择应能与有效硫发生特异性反应,生成具有明显吸光度的产物。
3. 在分光光度仪中设置好所选的波长,并将待测样品和标准溶液分别放入比色皿中。
4. 分别测量待测样品和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记录下吸光度值。
5.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待测样品中有效硫的含量。
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前,要确保分光光度仪的工作正常,并校准好仪器。
2. 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波长时,要仔细考虑其特异性和灵敏度。
3. 在进行吸光度测量时,要注意比色皿的清洁和样品的准确投入。
4.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建议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结论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土壤有效硫测定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试剂和波长,结合分光光度仪的测量,可以得到土壤中有效硫的含量,为土壤肥力评估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参考。
实验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校准和试剂的选择,以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
土壤样本中的有效硫-分光光度法的检测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土壤样本中有效硫的检测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
有效硫是指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硫元素。
这种检测方法简单、无法律复杂性,适合快速准确地测定土壤中的有效硫含量。
检测方法1. 准备样品:从土壤样本中采集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样品,并将其研磨成细粉末。
2. 提取样品:将细粉末样品与一定量的提取液混合,并进行振荡提取一段时间。
3. 离心分离:将提取液和固体颗粒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
4. 分光光度测定:将上清液转移至分光光度计中,设置合适的波长,并测定吸光度。
5. 硫含量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或计算公式,将吸光度转换为有效硫的含量。
实验步骤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土壤样本中有效硫的分光光度法检测步骤:1. 准备土壤样本:从不同地点采集土壤样本,并将其干燥、研磨成细粉末。
2. 提取样品:称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加入一定量的提取液,并进行振荡提取一段时间。
3. 离心分离:将提取液和固体颗粒通过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
4. 分光光度测定:将上清液转移到分光光度计中,选择合适的波长(通常为特定硫元素吸光峰处),并记录吸光度值。
5. 标准曲线绘制:准备不同浓度的硫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6. 计算样品中的有效硫含量:根据标准曲线,利用样品的吸光度值计算出有效硫的含量。
结论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土壤样本中有效硫的检测方法。
通过合适的实验步骤和标准曲线,可以测定土壤样本中的有效硫含量,为土壤质量评估和农作物种植提供重要参考。
注意:本文档仅提供检测方法的概述,具体实验步骤和计算公式请参考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土壤检测方法行业(林业、农业)标准大全(共104种)1 LY/T 1210-1999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 LY/T 1212-1999森林土壤水和天然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3 LY/T 1213-1999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4 LY/T 1214-1999森林土壤土水势的测定5 LY/T 1215-1999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6 LY/T 1216-1999森林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7 LY/T 1217-1999森林土壤稳定凋萎含水量的测定8 LY/T 1218-1999森林土壤渗滤率的测定9 LY/T 1219-1999森林土壤温度的测定10 LY/T 1220-1999森林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11 LY/T 1221-1999森林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12 LY/T 1222-1999森林土壤溶液中氧含量的测定13 LY/T 1223-1999森林土壤坚实度的测定14 LY/T 1224-1999森林土壤土粒密度的测定15 LY/T 1225-1999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16 LY/T 1226-1999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17 LY/T 1227-1999森林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18 LY/T 1228-1999森林土壤全氮的测定19 LY/T 1229-1999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20 LY/T 1230-1999森林土壤硝态氮的测定21 LY/T 1231-1999森林土壤铵态氮的测定22 LY/T 1232-1999森林土壤全磷的测定23 LY/T 1233-1999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24 LY/T 1234-1999森林土壤全钾的测定25 LY/T 1235-1999森林土壤缓效钾的测定26 LY/T 1236-1999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27 LY/T 1237-1999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28 LY/T 1238-1999森林土壤腐殖质组成的测定29 LY/T 1239-1999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30 LY/T 1240-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酸度的测定31 LY/T 1241-1999森林土壤水解性总酸度的测定32 LY/T 1242-1999森林土壤石灰施用量的测定33 LY/T 1243-1999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34 LY/T 1244-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测定35 LY/T 1245-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36 LY/T 1246-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37 LY/T 1247-1999森林土壤盐基饱和度的计算38 LY/T 1248-1999碱化土壤交换性钠的测定39 LY/T 1249-1999土壤碱化度的计算40 LY/T 1250-1999森林土壤碳酸钙的测定41 LY/T 1251-1999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42 LY/T 1252-1999森林土壤粘粒43 LY/T 1253-1999森林土壤矿质全量元素(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量的测定44 LY/T 1254-1999森林土壤全钾、全钠的测定45 LY/T 1255-1999森林土壤全硫的测定46 LY/T 1256-1999森林土壤强酸消化元素的测定47 LY/T 1257-1999森林土壤浸提性铁、铝、锰、硅、碳的测定48 LY/T 1258-1999森林土壤有效硼的测定49 LY/T 1259-1999森林土壤有效钼的测定50 LY/T 1260-1999森林土壤有效铜的测定51 LY/T 1261-1999森林土壤有效锌的测定52 LY/T 1262-1999森林土壤有效铁的测定53 LY/T 1263-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锰的测定54 LY/T 1264-1999森林土壤易还原锰的测定55 LY/T 1265-1999森林土壤有效硫的测定56 LY/T 1266-1999森林土壤有效硅的测定57 LY/T 1275-1999森林土壤水化学分析土壤中全硒的测定59 NY/T 1119-2006土壤监测规程62 NY/T 1121.1-2006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73 NY/T 1121.2-2006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74 NY/T 1121.3-2006土壤检测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75 NY/T 1121.4-2006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76 NY/T 1121.5-2006土壤检测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77 NY/T 1121.6-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78 NY/T 1121.7-2006土壤检测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79 NY/T 1121.8-2006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80 NY/T 1121.9-2006土壤检测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60 NY/T 1121.10-2006土壤检测第10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61 NY/T 1121.11-2006土壤检测第11部分:土壤总砷的测定63 NY/T 1121.12-2006土壤检测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64 NY/T 1121.13-2006土壤检测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65 NY/T 1121.14-2006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66 NY/T 1121.15-2006土壤检测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67 NY/T 1121.16-2006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68 NY/T 1121.17-2006土壤检测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69 NY/T 1121.18-2006土壤检测第18部分: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70 NY/T 1121.19-2008土壤检测第19部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71 NY/T 1121.20-2008土壤检测第20部分: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72 NY/T 1121.21-2008土壤检测第21部分: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81 NY/T 1153.3-2006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第3部分:农药土壤处理防治白蚁82 NY/T 1155.3-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3部分:活性测定试验土壤喷雾法83 NY/T 1155.5-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5部分:水田除草剂土壤活性测定试验浇灌法84 NY/T 1155.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6部分: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土壤喷雾法85 NY/T 1377-2007土壤中PH值的测定86 NY/T 1378-2007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87 NY/T 148-1990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88 NY/T 149-1990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89 NY/T 1613-2008土壤质量重金属测定王水回流消解原子吸收法90 NY/T 1615-2008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及盐基总量的测定91 NY/T 1616-2008土壤中9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92 NY/T 295-1995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93 NY/T 296-1995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94 NY/T 30-1986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的测定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95 NY/T 395-2000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96 NY/T 52-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97 NY/T 53-1987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98 NY/T 85-1988土壤有机质测定法99 NY/T 86-1988土壤碳酸盐测定法100 NY/T 87-1988土壤全钾测定法101 NY/T 88-1988土壤全磷测定法102 NY/T 889-2004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103 NY/T 890-2004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104 NY/T 89-198815N土壤、植物标准样品。
土壤检测方法行业(林业、农业)标准大全(共104种)林业土壤行业标准1 LY/T 1210-1999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 LY/T 1212-1999森林土壤水和天然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3 LY/T 1213-1999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4 LY/T 1214-1999森林土壤土水势的测定5 LY/T 1215-1999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6 LY/T 1216-1999森林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7 LY/T 1217-1999森林土壤稳定凋萎含水量的测定8 LY/T 1218-1999森林土壤渗滤率的测定9 LY/T 1219-1999森林土壤温度的测定10 LY/T 1220-1999森林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11 LY/T 1221-1999森林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12 LY/T 1222-1999森林土壤溶液中氧含量的测定13 LY/T 1223-1999森林土壤坚实度的测定14 LY/T 1224-1999森林土壤土粒密度的测定15 LY/T 1225-1999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16 LY/T 1226-1999森林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17 LY/T 1227-1999森林土壤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18 LY/T 1228-1999森林土壤全氮的测定19 LY/T 1229-1999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20 LY/T 1230-1999森林土壤硝态氮的测定21 LY/T 1231-1999森林土壤铵态氮的测定22 LY/T 1232-1999森林土壤全磷的测定23 LY/T 1233-1999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124 LY/T 1234-1999森林土壤全钾的测定25 LY/T 1235-1999森林土壤缓效钾的测定26 LY/T 1236-1999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27 LY/T 1237-1999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的计算28 LY/T 1238-1999森林土壤腐殖质组成的测定29 LY/T 1239-1999森林土壤pH值的测定30 LY/T 1240-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酸度的测定31 LY/T 1241-1999森林土壤水解性总酸度的测定32 LY/T 1242-1999森林土壤石灰施用量的测定33 LY/T 1243-1999森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34 LY/T 1244-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测定35 LY/T 1245-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36 LY/T 1246-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钾和钠的测定37 LY/T 1247-1999森林土壤盐基饱和度的计算38 LY/T 1248-1999碱化土壤交换性钠的测定39 LY/T 1249-1999土壤碱化度的计算40 LY/T 1250-1999森林土壤碳酸钙的测定41 LY/T 1251-1999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42 LY/T 1252-1999森林土壤粘粒43 LY/T 1253-1999森林土壤矿质全量元素(铁、铝、钛、锰、钙、镁、磷)烧失量的测定44 LY/T 1254-1999森林土壤全钾、全钠的测定45 LY/T 1255-1999森林土壤全硫的测定46 LY/T 1256-1999森林土壤强酸消化元素的测定47 LY/T 1257-1999森林土壤浸提性铁、铝、锰、硅、碳的测定48 LY/T 1258-1999森林土壤有效硼的测定49 LY/T 1259-1999森林土壤有效钼的测定50 LY/T 1260-1999森林土壤有效铜的测定251 LY/T 1261-1999森林土壤有效锌的测定52 LY/T 1262-1999森林土壤有效铁的测定53 LY/T 1263-1999森林土壤交换性锰的测定54 LY/T 1264-1999森林土壤易还原锰的测定55 LY/T 1265-1999森林土壤有效硫的测定56 LY/T 1266-1999森林土壤有效硅的测定57 LY/T 1275-1999森林土壤水化学分析农业土壤行业标准土壤中全硒的测定59 NY/T 1119-2006土壤监测规程62 NY/T 1121.1-2006土壤检测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73 NY/T 1121.2-2006土壤检测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74 NY/T 1121.3-2006土壤检测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75 NY/T 1121.4-2006土壤检测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76 NY/T 1121.5-2006土壤检测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77 NY/T 1121.6-2006土壤检测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78 NY/T 1121.7-2006土壤检测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79 NY/T 1121.8-2006土壤检测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80 NY/T 1121.9-2006土壤检测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60 NY/T 1121.10-2006土壤检测第10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61 NY/T 1121.11-2006土壤检测第11部分:土壤总砷的测定63 NY/T 1121.12-2006土壤检测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64 NY/T 1121.13-2006土壤检测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65 NY/T 1121.14-2006土壤检测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66 NY/T 1121.15-2006土壤检测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67 NY/T 1121.16-2006土壤检测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368 NY/T 1121.17-2006土壤检测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69 NY/T 1121.18-2006土壤检测第18部分: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70 NY/T 1121.19-2008土壤检测第19部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71 NY/T 1121.20-2008土壤检测第20部分: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72 NY/T 1121.21-2008土壤检测第21部分: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81 NY/T 1153.3-2006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第3部分:农药土壤处理防治白蚁82 NY/T 1155.3-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3部分:活性测定试验土壤喷雾法83 NY/T 1155.5-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5部分:水田除草剂土壤活性测定试验浇灌法84 NY/T 1155.6-2006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除草剂第6部分:对作物的安全性试验土壤喷雾法85 NY/T 1377-2007土壤中PH值的测定86 NY/T 1378-2007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87 NY/T 148-1990石灰性土壤有效磷测定方法88 NY/T 149-1990土壤有效硼测定方法89 NY/T 1613-2008土壤质量重金属测定王水回流消解原子吸收法90 NY/T 1615-2008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及盐基总量的测定91 NY/T 1616-2008土壤中9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92 NY/T 295-1995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93 NY/T 296-1995土壤全量钙、镁、钠的测定94 NY/T 30-1986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的测定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95 NY/T 395-2000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96 NY/T 52-1987土壤水分测定法97 NY/T 53-1987土壤全氮测定法(半微量开氏法)98 NY/T 85-1988土壤有机质测定法99 NY/T 86-1988土壤碳酸盐测定法100 NY/T 87-1988土壤全钾测定法101 NY/T 88-1988土壤全磷测定法4102 NY/T 889-2004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103 NY/T 890-2004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104 NY/T 89-198815N土壤、植物标准样品5。
土壤有效硫的测定FengXueJuan测定酸性土壤有效硫,通常用磷酸盐为浸提剂,对石灰性土壤则用氯化钙溶液浸提。
浸提出的硫包括易溶性硫、吸附硫和部分有机硫,常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定。
方法原理 酸性土用磷酸盐(石灰性土用氯化钙)浸提,浸出液中少量有机质用过氧化氢去除后,硫酸根用比浊法测定。
试剂(1) 浸提剂:磷酸盐浸提剂(用于酸性土壤):称取磷酸二氢钙[Ca(H2PO4)2·H2O,化学纯]2.04g溶于水中,稀释至1L。
此浸提剂含磷(P)500mg·L-1。
(2) 过氧化氢:过氧化氢[ω(H2O2)≈30%,化学纯]。
(3)HCl1∶4溶液:一份浓盐酸(HCl, ρ≈1.19g·ml-1,化学纯)与四份水混合。
(4) 阿拉伯胶溶液:称取阿拉伯胶0.25g溶于水,稀释至100mL。
(5) 氯化钡晶粒:将氯化钡(BaCl2·2H2O,化学纯)磨碎,筛取0.25mm~0.5mm部分。
(6)100μg·ml-1硫(S)标准溶液:称取硫酸钾(K2SO4,分析纯)0.5436溶于水,定容至1L。
仪器与设备 振荡机;电热板或砂浴;分光光度计;电磁搅拌器。
分析步骤(1) 浸提:称取风干土(通过10号筛)10.00g(精确至0.01g),于100mL 三角瓶中,加浸提剂50mL,振荡1h(20℃~25℃),用干滤纸过滤。
(2) 比浊:吸取滤液25mL于100mL三角瓶中,在电热板或砂浴上加热,用过氧化氢3滴~5滴氧化有机物。
待有机物分解完全后继续煮沸,除尽过氧化氢。
加入(1∶4)盐酸1mL,用水洗入25mL容量瓶中,加入阿拉伯胶溶液2mL,用水定容。
倒入100mL烧杯中,加氯化钡晶粒1g,用电磁搅拌器搅拌1min。
5min~30min内用3cm比色槽440nm波长比浊,同时作空白对照。
(3) 工作曲线:将硫标准溶液稀释至ρ(S)=10.00μg·mL-1。
吸取0.00,1.00, 3.00, 5.00, 8.00, 10.00, 12.00mL分别放入25mL容量瓶中,加入1mL 盐酸和2mL阿拉伯胶热溶液,用水定容。
土壤全硫提取和测定方法的改进张晓霞;郑煜基;何晓峰;林楚平;陈能场【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a simple,economic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measure the sulfur content in soil samples.[Method] Total sulfur extraction process by oxidation method and BaSO4 turbidity method were developed.[Result] The soil digestion solution was digested to 1-2 mL in the process of extracting the sulfur from soil by the method of nitric acid perchloric acid,and then were determined with the improved BaSO4 turbidity.A proper amount of digestion solution (calibration curve was added to the same amount of blank solution),(1 + 2) glycerol-ethanol was used as stabilizer,using acetic acid solution to ease the change of the acidity of solution,adding 5% barium nitrate solution as precipitating agent instead of barium chloride solution,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for 1 min,and then at the intrinsic wavelength of 440 nm,total sulfur in the soil was determined after 20 minutes and within 40 minutes,then right result was gotten.[Conclusion]The method can be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sulfur in samples of high-sulfur soil.%[目的]研究大批量测定土壤样品硫含量的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方法]对氧化法提取全硫和BaSO4比浊法进行完善.[结果]将土壤消解液消解剩余至1~2mL,适量消解提取液(校准曲线加入等量空白消解液),加入(1+2)甘油-乙醇稳定剂、冰醋酸缓冲剂,以硝酸钡作为沉淀剂,电磁搅拌1 min,静置20 min后,40 min内在波长440 nm处测定比浊液吸光度,得到精确的试验结果.[结论]该方法可应用于高硫土壤样品中全硫的测定.【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7(045)017【总页数】3页(P91-93)【关键词】全硫;提取;BaSO4比浊法;硝酸钡【作者】张晓霞;郑煜基;何晓峰;林楚平;陈能场【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50;韶关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广东韶关512026;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8.2土壤是作物吸收硫的主要来源,了解土壤中硫含量是指导硫肥合理施用的基础。
土壤中有效硫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土壤中有效硫的测定是评价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传统方法包括重量法和蒸发法,但这些方法需要繁琐的操作和复杂的前处理步骤。
近年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作为一种快速准确、低测量限的分析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土壤中有效硫的测定。
该方法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样品前处理、仪器分析和数据处理。
样品前处理通常采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土壤中的硫酸盐,然后用硝酸和过氧化氢提取吸附的硫酸盐。
仪器分析阶段,则是将提取液中的硫离子转化为气态硫氧化物,进而进入等离子体中进行激发和发射光谱分析。
最后,通过仪器自带的软件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计算和统计。
与传统方法相比,ICP-OES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同时也不存在样品污染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等问题。
因此,ICP-OES 方法已经成为土壤分析领域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评估土壤质量、种植作物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