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丰子恺作者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1
丰子恺生平简介丰子恺生平简介1 8 9 8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在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石门镇)。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
因为父亲也只有一个妹妹,他便是丰家烟火得继的希望,备受珍惜。
父亲为他取乳名为“慈玉”,他确实是家人眼中的宝玉,祖母溺爱他,父母、姑姑疼爱他,姐姐们怜爱他,连家里染坊中的伙计们也喜欢他。
丰子恺自小便被包围在脉脉的温情中,这种温情后来跟随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使他总是以温柔悲悯的心来看待事物;发散在他的笔下,就变成平易的文字和纯仁的画风。
六岁,在父亲的私塾中读书,学名丰润父亲丰璜本是清末举人,废除科举取仕后,就在家开设私塾,教授孩子们读书。
丰子恺在父亲那里学《三字经》、学《千家诗》,也学父亲在中秋之夜饮酒吃蟹赏月的名士风度…… 9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把他送到另一个私塾继续就读,一直到12岁,丰子恺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这六年的熏陶,在他身上留下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温文敏感,从容和善的气质。
也许是家里开染坊的缘故,丰子恺从小就对线条和色彩敏感,那本为他开蒙的《千家诗》里的黑白人物被他用染料涂成彩色,他描摹人物画谱,给同学们画,给乡亲们画,甚至应私塾先生之命为学校画孔子像供人瞻仰,被人们叫做“小画家”。
线条和色彩的魅力被他发现,并自此终生吸引着他。
1910年,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读书,改名丰仁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是应革命风潮建立起的新式学堂,在这里,丰子恺剪掉了辫子,并为了适应民主选举的需要,由先生把名字中难认的“润”字改为易写易认的“仁”字。
新学堂开设有音乐课,同学们唱李叔同的《祖国歌》、唱《励学》歌,音符的震撼力使丰子恺大受感染,成为他后来钻研音乐的发端。
1914年春,丰子恺以第一名的成绩在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改名子恺。
二年级起从李叔同学习图画、音乐,从夏丏尊习国文。
1914年,丰子恺没有辜负母亲临行前给他预备的糕和粽子(寓意高中),在杭州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丰子恺竹影教学设计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
“我”和弟弟以及小伙伴华明在月夜里相聚,“今晚干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兴趣是成年人意料不到的。
弟弟发现了一个只有孩子才能注意的问题:“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
这是什么道理?”成年人也许不会注意这样的事情,谁又有这样的细心这样的时间去注意月光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样的问题大概成年人听了,也许不以为然地一笑了之,而孩子们却会追根究底的。
“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
”如果成年人争论一个问题,一定会水落石出的,“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如果是成年人一定挨批评,做事三分钟热情。
但是孩子的天性并非如此,他们对世界如此好奇,不可能要求他们像成年人那样专注某件事。
搞不明白不一定非弄明白,吸引他们的事多着呢。
作者把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写得真实恰当。
──但是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孩子好玩好动的本性,接着就引入了正题:水门汀上的竹影,好像中国画一样潇洒斑驳,引发了孩子们新一轮的热情。
他们用木炭描这些天然的国画,并联想到平时见过的画图。
孩子由童心童趣,不由得走到艺术的殿堂门口。
于是领路人──“爸爸”出现了。
他给孩子们讲了一番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因势利导地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艺术入门课。
二、问题研究1.课文中说:“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怎样理解这两句话?所谓“符号”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内容(所指),二是形式(能指),关键是内容,而不在于形式。
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每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影响到本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
艺术是文化的鲜明的载体。
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希腊—罗马一脉相承的西方文化有相当大的差异,表现在哲学、宗教、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
中国画重写意,与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有很大的关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也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
丰⼦恺简介及代表作品 丰⼦恺⼀位新⽂化运动的启蒙者。
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丰⼦恺简介及代表作品,⼀起看看吧! 丰⼦恺的简介 原名丰润、丰仁。
浙江崇德⼈。
1914年⼊杭州浙江省第⼀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乐和绘画。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对他的思想影响甚⼤。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本学习绘画、⾳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乐,与朱⾃清、朱光潜等⼈结为好友。
1924年,⽂艺刊物《我们的七⽉》4⽉号⾸次发表了他的画作《⼈散后,⼀钩新⽉天如⽔》。
其后,他的画在《⽂学周报》上陆续发表,并冠以“漫画”的题头。
⾃此中国才开始有“漫画”这⼀名称。
1924年在上海创办⽴达中学。
1925年成⽴⽴达学会,参加者有茅盾、陈望道、叶圣陶、郑振铎、胡愈之等⼈。
1929年被开明书店聘为编辑。
1931年,他的第⼀本散⽂集《缘缘堂随笔》由开明书店出版。
这些散⽂与其漫画⼀样,别具风格。
他⽤平淡的⼿法,通过琐屑平凡的⼩事来阐述⼈⽣的哲理。
其⽂艺理论著作及译著在这⼀时期相继问世。
七七事变后,率全家逃难。
经过湖南、湖北等5个省,⼴泛接触到⼈民⼤众的⽣活。
他热情编写抗⽇歌曲,创作抗⽇宣传漫画,思想开始积极的转变。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恺代表作品 ⼦恺漫画1926.1,开明 ⼦恺画集1927.2,开明 西洋美术史 1980.4,开明 缘缘堂随笔(散⽂集)1931,开明;增订本,1957,⼈⽂ ⼦恺⼩品集1933,上海开华书局 随笔⼆⼗篇1934,天马 艺术趣味(散⽂集)1934,开明 绘画与⽂学(论⽂集)1934.5,开明 近代艺术纲要(论⽂)1934.9,中华 车厢社会(散⽂集)1935,良友 艺术丛话(论⽂集)1935,良友 丰⼦恺创作选(散⽂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 艺术漫谈1936.10,上海⼈间书屋 缘缘堂再笔(散⽂集)1937,开明 漫画阿Q正传1939.6,开明 ⼦恺近作散⽂集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 艺术修养基础(论⽂集)1941,桂林⽂化供应社 画中有诗(诗配画)1943.4,桂林⽂光书店 教师⽇记(⽇记体散⽂集)1944,重庆崇德书店 艺术与⼈⽣(论⽂集)1944.1,桂林民友书店 古诗新画(⼦恺漫画全集之⼀)1945,开明 ⼉童相(⼦恺漫画全集之⼆)1945,开明 学⽣相(⼦恺漫画全集之三)1945,开明 民间相(⼦恺漫画全集之四)1945,开明 都市相(⼦恺漫画全集之五)1945,开明 战时相(⼦恺漫画全集之六)1945,开明 率真集(散⽂集)上海万叶书店 ⼩钞票历险记(童话)1947,上海万叶书店 ⼦恺漫画选1955.11,⼈民美术出版社 ⼦恺漫画全集1962.11,⾹港岭南出版社 缘缘堂集外遗⽂明川编,1979,⾹港问学社 丰⼦恺散⽂集1982,上海⽂艺 缘缘堂随笔集1983,浙江⽂艺 [翻译书⽬] 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本厨川⽩村著,1925,商务 艺术概论⽇本⿊⽥鹏信著,1928,开明 初恋(⼩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51,开明 ⾃杀俱乐部(长篇⼩说)英国史蒂⽂⽣著,1932,开明 猎⼈笔记(特写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53,⽂⽣ 朝鲜民间故事苏联霍兹编,1953,⽂⽣ 我的同时代⼈的故事(1—4卷,长篇⼩说)俄国柯罗连柯著,1957—1964,⼈⽂ ⽯川啄⽊⼩说集,⽇本⽯川啄⽊著,1958,⼈⽂ 夏⽬漱⽯选集(第2卷,中篇⼩说)⽇本夏⽬漱⽯著,1958,⼈⽂ 源⽒物语(1—3卷,长篇⼩说)⽇本紫式部著,1980,⼈⽂ (⾳乐、美术基础知识⽅⾯的著述从略) 丰⼦恺⼈物轶事 放⽣趣闻 ⼈道是丰⼦恺有⼀副菩萨⼼肠,这话可不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白鹅》课文原文及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白鹅》课文原文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白鹅》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课文原文】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让鸡、狗偷饭吃。
然而它所必需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
四年级下册语文《白鹅》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白鹅》知识点一、多音字看kàn(看望) 角jiǎo(角落)kān(看守)jué(角色)供 gòng(供词)gōng(供给)二、近义词高傲——自大严肃——严格郑重——慎重从容——镇定侍候——侍奉供养——抚养奢侈——奢华窥伺——窥探敏捷——灵活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一丝不苟——小心翼翼从容不迫——从容自如三、反义词高傲——谦虚从容——急促奢侈——节省敏捷——笨拙局促不安——怡然自得偶然——经常一丝不苟——粗心大意从容不迫——手忙脚乱四、词语辨析“郑重”和“庄重”都含有“严肃”的意思。
区别在于:“郑重”侧重在态度方面,多用来形容对人对事的严肃态度;“庄重”多形容人的姿态、举止、言语、容貌等方面。
例:①爸爸郑重地嘱咐我,一定要把信放进信箱里。
②在升旗仪式上,同学们整齐地站着队列,神态庄重而肃穆。
五、词语解释1.左顾右盼:形容向四周察看,也指犹豫观望或十分得意时的神态。
文中指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东看看,西看看,一点儿也不拘谨。
2.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自然、举止拘束、心中不安。
文中指鸭的步态急速,很不自然。
3.三眼一板: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
*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4.一丝不苟:最细微的地方都不马虎。
形容做事非常认真。
*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5.扬长而去:旁若无人,大模大样地离去。
*指狗偷吃完鹅的食物后大模大样地离开,与偷吃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6.高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六、句子理解1、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高傲”是指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这句话是*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
同时,它也是过渡句。
2、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从容”(中的“从”读cóng,不读cōng),“从容”是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的意思;“大模大样”(中的“模”读mú),“大模大样”用来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颇像”就是很像;“净角”中的“角”读jué,是角色的意思,作者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丰子恺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
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
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一个什么选举。
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作“丰仁”了。
他就以这个名字进人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
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
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颛”。
后改为“子恺”(“恺”与“颛”同,均为安乐意)。
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
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
《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四年级课文、《竹影》被编入初中一年级课文,《手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第一单元第五课。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
丰子恺早期漫画作品多取自现实题材,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特别喜爱取材儿童题材。
他的漫画风格简易朴实意境隽永含蓄,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是沟通文学与绘画的一座桥梁。
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
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
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
丰子恺出生时,他的母亲已生了六个女儿,他是家里第一个儿子。
丰子恺简介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又名丰仁,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在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因而积郁成疾,于1975年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受人敬仰的漫画家,散文家。
他的绘画,文章在几十年沧桑风雨中保持一贯的风格:雍容恬静,其漫画更是脍炙人口。
丰先生作品流传极广,失散也很多,就是结集出版的五十余种画册也大多绝迹于市场,给读者带来极大遗憾。
在丰子恺先生的作品中,漫画恐怕是最为著名的了。
往往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比如《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几个茶杯,一卷帘笼,便是十分心情。
丰先生的许多漫画,都是以儿童作为题材的,例如《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和《会议》,《我的儿子》。
读丰先生的儿童漫画,让我们这些所谓的成人都觉得惭愧。
什么时候,我们这个世界,能少一些欺诈,多一些执着,多一些自然,多一些淡泊。
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丰子恺散文集》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辞缘缘堂》、《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护生画集》(共9部)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白鹅》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白鹅》又名《沙坪小屋的鹅》,是丰子恺的作品。
1946年夏写于重庆,原载于1946年8月1日《导报》月刊第1卷第1期。
以下是WTT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白鹅》课文原文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
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里。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
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
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
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泥、吃草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
丰子恺丰子恺丰子恺(1898.11.9-1975.9.15),曾用名丰润、丰仁、婴行,号子恺,字仁。
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他的儿子丰华瞻为父亲作传《丰子恺小传》。
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中文名:丰子恺别名:丰润、丰仁、婴行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出生日期:一八九八年逝世日期:一九七五年职业:散文家,教育家,漫画家毕业院校: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主要成就:他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开端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目录人物简介丰子恺丰子恺,原名丰润,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十年动乱期间,遭受迫害,积郁成病,于1975年不治而逝,享年七十八岁。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为“爸爸”,夏丏尊为“妈妈”,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曾写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
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六课课堂笔记麒麟课堂作者简介:
丰子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代表作品:
《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无用之美》等。
背景资料: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当时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
当时正值战争时,生活条件艰苦、种菜、养鹅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
主题概括:
本文抓住白鹅高傲的特征,运用对比的写法从叫声、步态、吃相这三个方面来描写白鹅,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丰子恺作者简介
汪村中心小学钱少华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975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
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字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作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代表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画中有诗》《白鹅》《活着本来单纯》《无用之美》等。
《白鹅》入选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
【素材积累】
1、黄鹂方才唱罢,摘村庄的上空,摘树林子里,摘人家的土场上,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2、摘湖的周围有些像薄荷的小草,浓郁时,竟发出泥土的气息!仔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格外显眼。
如果你用手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来捧一捧这里的水,那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