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世界近代史通史概讲
- 格式:doc
- 大小:412.50 KB
- 文档页数:13
《世界通史(现代史)》第一章.绪论了解现当代世界发展的基本线索、特点、世界现代史的分期,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方法。
第一节.世界现代史基本线索、特点。
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几种观点:1.1917年11月7日。
2.1914年8月。
3.一战与十月革命。
划分时代的准则:《打着别人的旗帜》,《列宁全集》,第21卷。
毛泽东指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 ——《毛泽东选集》二、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①1917年俄国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其影响下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革命运动: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匈牙利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
②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③一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成立了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采取了不同的对策。
罗斯福通过新政,力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避免了法西斯主义。
而德、意、日力图通过战争解决危机,形成了法西斯轴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④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奋起抵抗。
苏联建议西方国家建立共同遏制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欧洲集体安全体系。
但是英、法、美却推行姑息、退让的绥靖政策,使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日益高涨,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⑤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反法西斯的战争,在反法西斯的的旗帜下,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国家相互支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战,终于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战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⑥二战胜利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1.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通过自身改革不断充实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1900----19301.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俄德意奥】【1914-1918】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公平矛盾脆弱】2.苏联二月革命【1917.3.8】十月革命【1917.11.6】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4-1928】3.美国繁荣时代1930----19391.世界经济大萧条【1929-1933】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法西斯的扩张2.苏联斯大林模式:(1)农业集体化【1925-1933】(2)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2 1933-1937】3.美国罗斯福新政【1933】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塔尔体系【苏美英】1945----1955----19911.世界1.两极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1947】vs情报局【1947】马歇尔计划【1948】vs经互会【1949】北约【1949】vs华约【1955】2.美苏争霸:50中—60初:美苏实力对比变化既缓和又紧张60中—70末:苏攻美守【勃列日涅夫】vs【尼克松】(战略收缩)80年代:美攻苏守:戈尔巴乔夫(战略收缩)3.美国控制西欧,苏联控制东欧4.德国分为东西,【1961】柏林墙5.朝鲜半岛分为朝鲜与韩国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91.12.25】7.冷战后时代: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第三世界国家崛起2.经济1.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制度化,体系化】:(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1944—1945--1973】:【IMF WB】特点: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崩溃【是个好事】原因:根本: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直接: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其他:欧洲与日本崛起表现:美元贬值,停止兑换黄金取消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2)从关贸总协定【1947】到世贸组织(强制性)【1995】2.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从凯恩斯主义【1950-1973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到新自由主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状况:(1)国家干预经济:经济计划,国企,(2)企业: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3)福利国家3.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新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4.区域经济集团化:(1)欧盟【1951-1967-1991】(2)东盟【1967宣言】【2010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亚太经合组织【1989-1991】(4)北美自由贸易区【1992协定1994生效】5.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6.第三次科技革命。
概述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世界资本主义的历史,是承世界现代史之前,启世界中世纪史之后的世界范围内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也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形态上说,世界近代史就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和开始走向衰亡的历史;从时间上讲,世界近代史指的是上起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下止1918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共近280年的世界历史.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内容是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残余的斗争;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剥削,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以及殖民地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斗争.2 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1)特点:1领导者往往是资产阶级与共同利益者的联盟。
如英国的新贵族,法国的自由派贵族,美国的种植园奴隶主等。
2革命的对象是直接针对封建压迫或民族压迫,其任务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3革命的参加者除资产阶级外,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以农民为主力。
④革命进程都有曲折性特点。
如英国出现王朝复辟,法国革命政权多次交替。
(2)原因:1是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的,资本主义还处于手工工场阶段,新的阶级力量比较弱小;2反动势力的反扑,导致革命斗争十分激烈,进程曲折;法国封建势力还与外国封建势力勾结。
3英法革命中,革命阵营还发生过分裂,这是由于资产阶级违背人民利益造成的。
3 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深入农村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特点。
英国农村很早就与市场有联系。
早在13、14世纪英国就已经向欧洲大陆供应大量的羊毛。
呢绒业作为英国的民族工业早在十六世纪就在英国广大农村发展起来。
一些大商人购进大量的羊毛,分配给以毛纺织为副业的小手工业者和农民进行加工,形成当时最主要的生产形式—即分散的手工工场的形式。
从十六世纪开始,英国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并且普遍地采用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形式。
世界历史_阎照祥_《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篇:世界历史_阎照祥_《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世界近代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近代史英文名称: Mor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72讲课学时: 64讨论学时: 4习题学时: 4学分: 4适用对象: 普通高校本科生先修课程: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一、课程简介世界近代史是师专政史专科专业的必修课程。
世界近代史是世界从地区间相互分散隔绝到形成统一整体世界的过程。
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1500年,下限是1900年。
通过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世界近代史有关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抓住世界近代史的本质、主要矛盾和重点。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世界近代史是给人文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世界近代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立足于全世界全人类,从宏观的角度掌握1500—1900年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向全世界扩张的历史,了解整体世界历史的形成,认识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三、教学基本要求学习和讲授世界近代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同借鉴和吸收西方史学研究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理论和框框的限制,要突出世界近代史的主旋律,突出它的本质和精髓:突出资产阶级历史革命性,正是他们的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使世界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
同时也不忽视资产阶级的反动一面。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世界近代史通论第一章 16世纪东西方世界第一节商业革命第二节文艺复兴第三节宗教改革第四节尼德兰革命第五节 16世纪中国和日本教学重点:介绍西欧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主讲三大事件:一是地理大发现,二是文艺复兴,三是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
教学难点:分析三大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为何将1500年左右作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了解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增强全球意识;达到认识这些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
世界近代史内容世界近代史一、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1、整体时间:公元14世纪萌芽、复兴——1917年十月革命。
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世界近代史模块知识体系(纵向)2、主题线索(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是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从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具体表现为:经济—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政治—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思想—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国家垄断)3、世界近代史的分期---世界近代史通史知识体系(横向)(1)公元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兴起阶段(2)17世纪—18世纪工场手工业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3)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4)19世纪后期———1917年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二、世界近代史通史结构(一)内容总论1、以文明发展为主题,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经历了四个阶段:从15、16世纪起,人类文明开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17、18世纪的政治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的大门。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是工业文明时代确立和扩展的世纪。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文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一步深化。
在此过程中,世界各国文明相互碰撞,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了世界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
2、以现代化主题,西方的现代化历程首先在思想领域获得了突破,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吹起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然后在政治领域取得重大成果,英法美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最后在经济领域迎来了工业化,最终完成了现代化历程。
西方现代化历程的特点是先思想解放,然后制度创新,最后工业革命,是早发内生型的现代化模式。
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历程走的路与西方正好相反,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模式。
世界通史讲义1、希腊罗马史(公元前2000年—公元6世纪)是海洋文明的典型代表,雅典创立的民主制度,罗马创立的法律体系对欧洲及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希腊的人文思想则对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希腊罗马史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2、世界近代史(1500—1917年)是资木主义产生、发展并走向成熟的历史,也是世界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
经济上,资本主义工商业兴起,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然后向世界各地扩展,在世界范围内,手工业生产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上,资产阶级逐渐建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君主专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成为代议制的两种典型形式。
思想上,人文主义思想兴起,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欧洲思想领域得到彻底的解放,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的建立做了准备。
文学艺术上,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学艺术经历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全面繁荣。
3、世界现代史(1917年至今)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由20世纪上半期的革命、动荡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由不同社会制度与经济模式的相互敌视、封锁到当今的相互借鉴、竞争共处;由世界经济体系混乱无序到今天经济全球化和规范化、法制化。
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成为现实。
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历程。
经济上,主要讲述了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文化上,主要包括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演变及20世纪以来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第1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人文精神之源考点一雅典民主政治[构建体系][核心梳理]1、形成条件(1)地理条件:三面环水,山峦分割,土地贫瘠。
世界近代史通史概讲通史坐标通史综述1.时间:14世纪到1917年。
2.近代内涵:(1)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水平看,是机器化大生产取代了个体手工劳动。
(2)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把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提高到统治阶级的高度。
(3)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国家代替了封建君主制度国家。
3.主题:(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2)人类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过程。
(3)社会转型:近代化(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①经济上: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化;②政治上:专制独裁向民主法制转化;③思想上:愚昧迷信向民主科学转化。
(4)按近代化经营模式,可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垄断、国家垄断)。
4.分期:(1)资本主义萌芽阶段:14~16世纪。
(2)工场手工业时期:17~18世纪。
(3)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后期~1917年。
一、工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世界(14~18世纪)[史实要点]1.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时间:14~16世纪。
总体特征:“人”和“世界”被发现,欧洲开始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迈进)。
分类描述:(1)商品经济发达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雏形(经济)。
(2)欧洲社会仍处于神权与王权的封建统治之下(政治)。
(3)人文主义精神得到传播,封建神权受到冲击(思想)。
(4)世界开始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对外关系)。
主干知识:(1)文艺复兴(14~16世纪)和宗教改革(1517年)。
(2)新航路开辟(1487、1492、1497、1519)。
主题词: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2.工场手工业阶段时间:17~18世纪中期。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封建制度矛盾尖锐,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开启了工业文明大门的政治革命时期。
分类描述:(1)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法等国确立并完善(法制化、民主化趋势增强),但手工工场时期的资本主义还不能战胜封建主义,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
(3)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理性主义精神得到传播,封建主义(王权、教权)受到进一步冲击。
(4)世界日益走向整体。
主干知识:(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完善(18世纪中叶)、1787年宪法、华盛顿(18世纪)、拿破仑(18世纪后半期~19世纪初)。
(2)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17世纪)、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1588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651年)、三次英荷战争(1652~1674年)、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年)。
(3)启蒙运动(17~18世纪)。
(4)经典力学(1687年)。
主题词:构想、构建理性王国,革命时期,近代科学诞生。
[解题探究](2013·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查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
[解题思路]审材料(1)粗读信息:社会转型时期英国由君主专制向议会制代议制转型时面临的政治问题及反复过程。
(2)关键词提取:矛盾双方:国王与议会;矛盾焦点:谁是权力的中心,谁代表人民的权利;斗争结果:以宪法规定将胜者要求形式化、法律化。
审设问(1)“概括—观点,指出—斗争焦点”,需立足材料信息概括,应精炼,忌照抄材料大段原文。
(2)“论述”观点,需结合“长期”、“动荡”关键词展开论述。
答案(1)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
(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言之成理。
论述、评价是历史试题中最常见的考查形式,也是史学能力的基本内容,是能否正确解答非选择题的关键因素。
第一,观点明确、把握方向:支持或者否定某一观点,考生必须首先明确自己赞成哪种观点,很多考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持什么观点,答案当然一塌糊涂。
第二,史论结合、证据有力:明确观点后,支持或者否定这一观点需要证据,这些证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二是结合试题所给材料。
无论来源于哪一方面,证据必须要与观点高度统一。
第三,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任何论证批驳型试题的答案都不是一个方面,在进行论证时要注意表述的层次和角度,比如“对内、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解答试题前应先设计论证的角度。
第四,辩证分析、一分为二: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要求。
二、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史实要点]1.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
2.总体特征:工业革命、工业化、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建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并走上联合;进化论,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3.分类描述:(1)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扩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现代化得到发展。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3)工业革命后,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资本主义兴起;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家提出了一些改造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4)生物进化论影响深远,工业革命中不断涌现出新的科技成果。
(5)文学艺术领域,19世纪初,在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的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美术产生;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
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现实主义和印象派绘画产生。
4.主干知识:(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31~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1848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1857年)、第一国际(1864年)、巴黎公社(1871年)。
(2)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和蒸汽机的发明(1782年)、蒸汽机车(1814年)、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中期)。
(3)生物进化论(1859年)。
(4)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和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5.主题词:科技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统治确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命题常考点强化关注]1.资本主义经济思想:(1)16~18世纪的“重商主义”(主张积累金银,发展工商业,拓展海外贸易),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时代要求。
(2)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要求自由经营、竞争、贸易,反对国家干预),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日益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废除封建束缚,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2.把握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三大革命:(1)科技革命:着眼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指在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其中还包括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时期的经济指导思想等。
(2)政治革命:主要指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及自我改革的历程,复习时应认识到法律文献对巩固资本主义革命成果的作用,注意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道路,如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国的发展道路为例加以说明。
(3)思想革命:主要指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作用。
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开创了生物学的新时代。
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基础;成为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解题探究](2013·北京高考,节选)计时——记时——纪史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解题思路]审材料从材料中时间和内容的变化可以分析出英国标准时间和国际标准时间两个阶段,分析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条件应从英国国力的强大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回答。
找题眼通过国际标准时间由英国一国标准变为世界通用标准的史实,考查英国国力与国际地位。
答案阶段和理由:(示例)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历史条件:①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
②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
③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方法点拨解答情景类材料非选择题的三原则(1)读懂材料的核心思想。
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
(2)对号入座。
任何试题都是对所学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将试题中的材料与所学知识进行“挂钩”,在此基础上进行解答。
(3)对照设问。
也就是明确试题的问题,根据问题寻找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史实要点]1.时间:19世纪后期~1917年。
2.总体特征: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3.分类描述:(1)资产阶级代议制成熟和完善。
(2)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英法经济发展缓慢,美德后来居上,俄日经济也得到充分发展。
(3)在科技领域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4)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文学发展。
(5)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帝国主义列强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4.主干知识:(1)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和电气技术的应用(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