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低保标准2014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上海城镇低保户标准是多少?城市居民最低⽣活保障标准由每⼈每⽉705元调整⾄每⼈每⽉780元,农村居民最低⽣活保障标准由每⼈每⽉540元调整⾄每⼈每⽉700元。
同时,⾃4⽉1⽇起,本市对城乡低收⼊家庭救助的有关政策也将进⾏调整,使更多的城乡低收⼊困难居民得到有效的救助。
【为您推荐】市作为特⼤城市,在经济社会发展⽔平较⾼的情况下仍然有些⼈出于贫困线上。
对于这些城镇居民来说,其可以向街道办申请办理低保,这样每⽉拿到的⼀笔补助款也可以解决基本⽣活困难。
不同城市的低保标准不同,那么上海城镇低保户标准是多少?我们⼀起看看⼩编的说法。
⼀、上海城镇低保户标准是多少?从4⽉1⽇起,本市将调整社会救助范围和标准。
其中,城市居民最低⽣活保障标准由每⼈每⽉705元调整⾄每⼈每⽉780元,农村居民最低⽣活保障标准由每⼈每⽉540元调整⾄每⼈每⽉700元。
同时,⾃4⽉1⽇起,本市对城乡低收⼊家庭救助的有关政策也将进⾏调整,使更多的城乡低收⼊困难居民得到有效的救助。
⼆、上海城镇低保户的保障对象是谁?城市居民最低⽣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家庭⼈均收⼊低于当地最低⽣活保障标准的、持有⾮农业户⼝的城市居民,主要对象是以下三类⼈员:1、⽆⽣活来源、⽆劳动能⼒、⽆法定⼈或⼈的居民;2、领取失业救济⾦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均收⼊低于最低⽣活保障标准的居民;3、在职⼈员和下岗⼈员在领取、基本⽣活费后以及⼈员领取后,其家庭⼈均收⼊仍低于最低⽣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三、如何申请成为城镇低保户?1、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提出书⾯申请,如实填报个⼈或者家庭有关情况,并根据救助机构的告知事项,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2、街道、乡镇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应当⾃收到救助申请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后,对申请⼈所填报的有关情况以及申请⼈个⼈或者家庭的实际⽣活情况进⾏核查,并提出核查意见,由街道办事处、乡镇⼈民政府对申请作出准予救助或者不予救助的决定。
上海市城乡低保标准上海市城乡低保4月统一每人每月790元今年上海市城乡低保标准增加金额历年最高,且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级层面的社会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从4月1日起,上海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790元。
为了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力度,今年上海市城乡低保标准增加金额历年最高,且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级层面的社会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
至此,上海市社会救助制度在政策体系和救助标准上全面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根据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经上海市政府同意,上海市从2015年4月1日起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标准,包括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中有劳动收入人员的收入豁免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特殊救济对象定期定量补助标准和低收入困难家庭申请专项救助收入标准。
据介绍,这次调整低保标准是上海市第19次调整城镇低保标准和第15次调整农村低保标准。
相较于去年,城镇低保标准提高11.27%,农村低保标准提高27.42%。
从4月1日起,低保家庭中有劳动收入人员收入豁免标准从每人每月75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35元。
在经济状况认定时,对低保家庭中从业人员的收入,按照该标准予以豁免,进一步鼓励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劳动实现自我解困。
与此同时,上海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日常生活费标准从每人每月不低于75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不低于1030元,与城市“三无”人员定期定量补助标准实现统一。
此外,从4月1日起,上海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申请专项救助经济状况认定标准中,申请专项救助的收入标准统一调整为:城乡居民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580元。
其他标准仍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调整后,专项救助政策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
对重残无业人员、城市“三无”人员等部分特殊救济对象定期定量补助标准一并调整提高。
相关阅读:上海上调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农村低保增幅达24%上海将从4月1日起上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社会救助标准。
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人口密集的大都市,然而在城市的繁华背后,也存在着一些社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城市中的低收入人群生活困难。
为了保障这部分人群的基本生活,上海市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他们能够基本维持生计。
那么,上海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多少呢?首先,上海市政府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以及低收入人群的实际生活状况,制定了相应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根据最新的规定,上海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050元。
这一标准是根据城市的平均消费水平和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需要而确定的,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上海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
随着城市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上海市也会相应地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适应城市的发展需求。
这也体现了政府对于低收入人群的关心和关注,确保他们能够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除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外,上海市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帮助低收入人群改善生活。
比如,对于特殊困难群体,政府还会提供一次性的困难补助金,以应对突发的生活困难。
此外,政府还会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救助和教育资助,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和教育资源。
总的来说,上海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1050元每人每月,这一标准是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低收入人群的实际生活需求而确定的。
同时,政府还会根据城市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低收入人群能够基本维持生计。
除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外,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帮助低收入人群改善生活。
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上海市正在努力解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困难,让他们能够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2014年上海社保标准2014年,上海市对社会保险的标准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上海市的社保制度和参保人员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2014年上海社保标准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各项社保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参保对象、缴费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看2014年上海的养老保险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上海市的养老保险标准在2014年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参保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工资收入按照一定比例缴纳养老保险费,而单位也需要按照一定比例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
此外,上海市还对养老金的发放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养老金的发放比例,以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
其次,2014年上海的医疗保险标准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上海市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更广,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到更全面的医疗保障。
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也有所提高,让参保人员在就医时能够得到更多的报销,减轻医疗费用的负担。
同时,上海市还对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进行了调整,更好地适应了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
除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2014年上海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标准也都有所调整。
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失业人员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工伤保险的赔偿标准提高,受到工伤的职工能够得到更好的赔偿和医疗保障;生育保险的待遇也有所提高,为生育的女性提供了更多的福利和保障。
总的来说,2014年上海的社保标准在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提高,为参保人员提供了更全面、更优质的保障。
这些调整和变化不仅对于参保人员的福利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体现了上海市政府对于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希望未来上海市的社保制度能够不断完善,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篇一:《全国调整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全国调整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全国调整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最高。
2014年,上海市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450元调整为1620元,增加17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元调整为14元。
全国调整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最高全国调整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最高2014年,上海市劳动者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450元调整为1620元,增加17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元调整为14元。
全国调整2014年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工资标准不包括以下各项:一、下列项目不作为月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一)延长法定工作时间的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
(三)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四)伙食补贴(饭贴)、上下班交通费补贴、住房补贴。
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元调整为14元。
小时最低工资不包括个人和单位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三、上海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上海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70元调整为640元,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430元调整为500元,提高%。
经过此次调整,城乡低保标准的比例进一步缩小。
全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上海2014年最低标准工资最高2014年全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最高,调整城镇低保家庭中有劳动收入人员的就业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595元调整为660元,进一步鼓励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劳动实现自我解困;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日常生活费标准从每人每年7560元调整为7980元,其他定期{2014年上海最低工资标准}.定量救济对象的补助标准也一并调整提高。
从2007年至2012年5年间,一线操作人员薪酬的累积上涨幅度在上海地区达到73%,在华东二线城市达到83%。
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政府为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所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
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也备受关注。
目前,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为城市和农村两个标准。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指城市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成员,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条件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则是指农村低收入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成员,同样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
根据上海市政府的规定,目前上海市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10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800元。
这些标准是根据上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进行科学测算和确定的,旨在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上海市政府还规定,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成员需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家庭资产低于规定标准、无法从劳动中获得生活来源等。
同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成员还需接受相关部门的审查和审核,确保资金的发放对象合法合规。
除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之外,上海市政府还为低收入家庭提供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多方面的帮助,以全面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上海市政府还不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通过各种社会救助和扶贫政策,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上海市政府为了保障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所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通过科学测算和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上海市政府努力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未来上海市政府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低收入居民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帮助,让他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
上海市低保标准上海市低保标准是指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为了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所制定的一项社会救助政策。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发布的相关文件,上海市低保标准是根据当地物价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等因素而确定的。
在上海市,低保标准的调整和执行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根据最新规定,上海市低保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城市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和临时救助。
城市低保是指对城市居民中因疾病、残疾、失业、灾害等原因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的最低生活保障。
特困人员供养是指对因年老、疾病、残疾等原因无劳动能力或者无法完全依靠劳动维持基本生活的特困人员给予的生活救助。
临时救助是指对因突发事件(如火灾、自然灾害等)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给予的临时性生活救助。
根据上海市民政局的规定,上海市低保标准的调整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进行动态调整的。
目前,上海市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130元,特困人员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850元,临时救助标准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临时救助。
这些标准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他们能够基本生活无忧。
此外,上海市还对低保对象进行了严格的认定和管理,确保低保资金的精准投放。
对于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需要提供详细的家庭收入、财产、家庭成员等信息进行审核认定。
同时,上海市还建立了低保对象信息台账,定期进行复核和更新,确保低保对象的动态管理。
总的来说,上海市低保标准的调整和执行体现了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不断完善低保政策,提高低保标准,加强低保对象的认定和管理,上海市正在努力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更有力的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希望未来上海市的低保政策能够更加完善,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帮助,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14年最低工资标准2014年,我国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有所不同,根据国家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国家规定的各地区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它是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014年,我国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普遍有所提高。
例如,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为1720元,上海市为1920元,广东省为1450元,湖北省为1150元,四川省为1080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1100元。
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等因素来确定,因此存在一定的差异。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价的上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有效缓解劳动者的生活压力,提高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此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有利于促进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然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可能对用人单位造成一定的压力。
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增加用人成本,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因此,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劳动者的生活保障,同时也要兼顾用人单位的合理利益,避免对企业造成过大的负担。
总的来说,2014年各地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符合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趋势的。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区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上海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根据《上海市居民经济状况核对办法》、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本市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沪府发〔2014〕60号)和《上海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申请专项救助经济状况认定标准》(沪民救发〔2016〕51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订上海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经济状况认定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低收入困难家庭申请专项救助时,家庭可支配收入、财产等经济状况的认定和相关程序,适用本办法。
低收入困难家庭是指家庭经济状况符合本市规定的低收入家庭申请专项救助经济状况认定标准的城乡居民家庭。
第三条(经济状况的内容)家庭经济状况包括家庭可支配收入、财产等内容。
家庭可支配收入,是指申请家庭的总收入扣除缴纳的各项税金和社会保险费后的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有关收入等。
(一)工资性收入是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包括所从事主要职业的工资以及从事第二职业、其它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其它劳动收入;(二)经营性净收入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得的净收入,即全部生产经营收入扣除生产经营成本和税金后所得的收入;(三)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如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
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四)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
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保险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辞退金、住房公积金等;家庭间的赠送、赡养费、抚(扶)养费等;(五)其他有关的收入是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能够以公允价值确定的收入。
家庭财产包括货币财产和实物财产等下列具体内容:银行存款和现金、有价证券、债权、商业保险、居住类和非居住类房屋、机动车辆(含车辆牌照)和其他有较大价值的财产。
上海低保标准
上海低保标准2014
【导语】:2014年上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多少?2014年上海低保多少钱?本文为您介绍2014年上海最新低保标准。
上海市将从2014年4月1日起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社会救助标准。
本次调整的社会救助标准包括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中有劳动收入人员的'就业补贴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民政救济对象定期定量补助标准等。
参考条件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社会人均实际生活水平;
(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费用;
(三)物价指数;
(四)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
低保标准
2014年4月1日起,上海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64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710元,提高10.94%;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620元,提高24%。
今年低保标准增加的幅度比较大,尤其是农村低保标准是历年来增幅最高的一次,城乡低保标准的比例由2013年的1.28:1缩小到1.15:1。
这次调整低保标准是本市第18次调整城镇低保标准和第14次调整农村低保标准。
上海低保标准2014上海低保标准从2012年4月1日起,本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505元,调整为每人每月57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年43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5160元。
以上所需资金按原渠道列支。
调整的各类社会救助标准的数额1、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05元调整为每人每月570元;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年43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5160元,也就是从每人每月36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430元。
3、城镇低保家庭中有劳动收入人员的就业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522元提高到每人每月595元,就业补贴不计入家庭收入。
4、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日常生活费标准从每人每年7044元调整为每人每年7560元,即每月630元。
5、重残无业补助对象等其他定期定量救济对象的补助标准每人每月分别增加84元到265元不等。
调整低保标准考虑的主要因素调整低保标准主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通过调整低保标准化解物价上涨对低保家庭生活造成的困难;二是本市居民基本生活成本因素,保障贫困居民基本生活;三是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低保家庭应当随经济发展适当改善生活;四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因素,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越来越接近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要适当提高农村的保障水平。
调整低保标准与低保申请、低保复审的关系因为城乡低保标准进行调整,部分居民家庭可能提出低保申请,正在享受低保救助的家庭也要接受季度复审。
不管是新申请低保还是接受低保复审,申请家庭都需要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上海市社会救助办法》等法规,如实申报家庭的经济状况。
各街道、乡镇将依法开展审核、审批,并按照审批结果发放补助金。
2014上海低保标准
2014年上海市低保标准。
2014年,上海市对低保标准进行了调整,以更好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根据相关文件规定,上海市的低保标准主要包括家庭人均月收入、财产和住房情况等方面的要求。
首先,2014年上海市低保标准规定,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能超过当地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具体来说,对于城市低保对象来说,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能超过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于农村低保对象来说,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能超过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2014年上海市低保标准还对家庭的财产状况进行了限制。
低保对象家庭的财产总额(不包括住房)不能超过当地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3倍。
这一规定旨在避免将低保资源主要用于那些拥有较高财产的家庭,确保低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另外,对于住房情况,2014年上海市低保标准规定,低保对象家庭的住房面积和居住条件必须符合当地的最低标准。
同时,低保对象家庭的住房不能有其他不动产,且不能有租赁收入。
这一规定旨在确保低保对象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满足,同时避免低保资源被用于不符合条件的家庭。
总的来说,2014年上海市低保标准的调整,旨在更好地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
通过对家庭人均月收入、财产和住房情况等方面的要求,上海市努力确保低保资源的公平分配,让更多的低收入家庭受益。
希望这一政策能够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家庭,让他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上海低保补助上海低保补助上海低保补助【1】2016年4月1日起调整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790元调整提高到每人每月880元,每人每月增加90元,增幅11.39%。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一)社会人均实际生活水平(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费用(三)物价指数(四)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
社保知识:上海市低保申请书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审核审批办法(试行)》(民发〔2012〕220号)规定,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低保对象的三个基本要件。
根据《上海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细则》(沪民救发〔2014〕15号)规定的证明材料的形式,申请低保应当提供下列相关材料:1、家庭成员情况的证明材料,如户口簿、身份证、婚姻状况证明、残疾人证、学籍证明等;2、家庭成员可支配收入情况的证明材料,如单位工资证明、失业证明、无业证明、租赁合同,养老金证明,领取各类救济、补助、补贴的证明,赡养费、抚(扶)养费的收入证明,离婚判决书、离婚调解书或者离婚协议书等;3、家庭财产的证明材料,包括银行存单、银行账户明细,证券对账单,债券凭证,商业保险合同,房地产权证,租用居住公房凭证,房屋所有权证,土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证,车辆登记证书等。
因申请人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需要出具哪些相关证明可以向乡镇、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会救助所)咨询。
上海低保补助【2】016年上海低保标准(最新)市民政局说,4月1日起本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790元提高到88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从每人每月不低于1030元调整为不低于1150元;低收入困难家庭申请专项救助收入标准调整为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760元。
特殊救济对象定期定量补助标准和申请救助家庭中就业人员收入豁免标准相应调整提高。
参考条件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一)社会人均实际生活水平;(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费用;(三)物价指数;(四)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
上海低保标准2014
【导语】:2014年上海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多少?2014年上海低保多少钱?本文为您介绍2014年上海最新低保标准。
上海市将从2014年4月1日起调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相关社会救助标准。
本次调整的社会救助标准包括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家庭中有劳动收入人员的就业补贴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民政救济对象定期定量补助标准等。
参考条件
(一)社会人均实际生活水平;
(二)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费用;
(三)物价指数;
(四)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
014年4月1日起,上海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64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710元,提高10.94%;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5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620元,提高24%。
今年低保标准增加的幅度比较大,尤其是农村低保标准是历年来增幅最高的一次,城乡低保标准的比例由2013年的1.28:1缩小到1.15:1。
这次调整低保标准是本市第18次调整城镇低保标准和第14次调整农村低保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