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9.52 MB
- 文档页数:15
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微生物的控制方法可以从预防、消除和管理三个方面进行:
1. 预防控制:预防微生物的传播和繁殖是最有效的控制方法之一。
这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生活空间和公共设施。
此外,适当的垃圾处理和废水处理也能预防微生物的传播。
2. 消除控制:针对已经存在的微生物污染,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消除。
物理方法包括热处理、辐射消毒和过滤。
化学方法包括使用消毒剂、除菌剂和杀菌剂。
生物方法包括使用微生物自身的天敌或竞争对手来控制其繁殖。
3. 管理控制:对于一些难以完全消除的微生物,可以通过管理控制来控制其数量和传播范围。
这包括监测和识别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实施隔离措施,控制环境条件,限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条件。
此外,在农业、医疗和食品加工等领域,还可以采取特定领域的控制方法,如农药使用、医疗器械消毒和食品加工过程的控制,以降低微生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本节主要掌握一些名词的定义和几种有害微生物控制方法。
一、几个基本概念控制有害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一)灭菌(sterilization)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例如各种高温灭菌措施等。
灭菌实质上可分杀菌和溶菌两种,前者指菌体虽死,但形体尚存,后者则指菌体杀死后,其细胞发生溶化、消失的现象(二)消毒(disinfection)从字义上来看,消毒就是消除毒害,这里的“毒害”就是指传染源或致病菌的意思,英文中的“dis-infection”也是“消除传染”的意思。
所以,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无害的措施。
例如一些常用的对皮肤、水果、饮用水进行药剂消毒的方法;对啤酒、牛奶、果汁和酱油等进行消毒处理的巴氏消毒法,等等。
(三)防腐(antisepsis)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止食品等发生霉腐的措施。
防腐的措施很多,主要有:(1)低温利用4℃以下的各种低温(O℃、-20℃、-70℃、-196℃等),以保藏食物、药品和菌种等。
(2)缺氧近年来,已采用在密闭容器中加入除氧剂来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粮食等的霉腐、变质,并达到保鲜的目的。
除氧剂的种类很多,主要原料是铁粉,再加上一定量的辅料和填充剂制成,它对新鲜食品具有良好的保鲜功能。
(3)干燥采用晒干或红外线干燥等方法对粮食、食品等进行干燥保藏是最常见的防止霉腐的方法。
此外,在密封条件下,用石灰、无水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浓硫酸、氢氧化钾或硅胶等作吸湿剂,也可很好地达到食品、药品和器材等长期防霉腐的目的。
(4)高渗通过盐腌和糖渍等高渗措施来保存各种食物,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防腐方法。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物理方法物理灭菌因素高温作用辐射作用高渗作用超声波微波激光等一、温度作用几种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范围温度>微生物生长的最高温度温度<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温度对微生物产生杀灭作用或抑制作用高温杀菌作用:使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发生变性失活,以及破坏细胞膜上的类脂成分,导致微生物死亡。
LTH 法HTST 法高温灭菌(消毒)法火焰灼烧法间歇灭菌法常规加压灭菌法烘箱热空气灭菌法湿热灭菌(消毒)法干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煮沸消毒法常压下加压下连续加压灭菌法1.干热灭菌法(1)火焰灼烧(2)烘箱内热空气灭菌灼烧是一种最彻底的干热灭菌方法,其破坏力很强,故应用范围仅限于接种环、接、动物尸体的烧毁等。
将金属制品或清洁玻璃器皿放入电热烘箱内,在150~170℃下维持1~2 h 后,即可达到彻底灭菌的目的。
(2)烘箱内热空气灭菌干热的作用:细胞膜破坏蛋白质变性原生质干燥各种细胞成分发生氧化2. 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是指用100℃以上的蒸汽进行灭菌。
(2)加压法① 常规加压蒸汽灭菌法② 连续加压蒸汽灭菌法(1)常压法① 巴氏消毒法② 煮沸消毒法③ 间歇灭菌法湿热比干热灭菌更好:湿热蒸汽透射力强,更易于传递热量;更易破坏保持蛋白质稳定性的氢键等结构。
湿热对一般营养体和孢子的杀灭条件: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细胞:在60℃左右处理5~10 min;酵母菌和真菌的孢子:用80℃以上温度处理;细菌的芽孢:121℃处理15 min以上。
(1)常压法① 巴斯德消毒② 煮沸消毒法③ 间歇灭菌法①巴斯德消毒(pasteurization)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于1865年发明,是一种低温湿热消毒法,处理温度变化很大,一般在60~85 ℃处理15 s~30 min。
巴斯德消毒的两种具体方法低温维持法(LTH,low temperature holding method)在63 ℃下保持30 min可进行牛奶消毒高温瞬时法(HTST,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在72℃下保持15 s即可对牛奶消毒专用于牛奶、啤酒、果酒和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
食品微生物及有害微生物控制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微生物及有害微生物作为主要的危害因素之一,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下面就食品微生物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的方法、技术和应用等方面做简单的探讨。
一、食品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食品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酵母菌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们甚至可以繁殖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
其中常见的细菌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的真菌有曲霉等。
食品微生物分布广泛,包括空气、水源、人员及设备,尤其是在制作、贮藏和运输等环节。
二、食品微生物及有害微生物控制的方法1、温度控制:温度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影响因素,所有食品都有一定的最适温度生长范围,在对应的温度下,可能会产生有害菌群。
因此,在食品生产、贮藏和运输等环节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尤其是低温和高温环节。
2、湿度控制:湿度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某些菌类,湿度很高时,容易引起大量的生长繁殖。
因此,在食品生产和贮存环节中,要严格控制湿度,保证环境干燥。
3、酸度调节:有些食品的PH值较低,例如果酸、醋酸等,这些食品能够有效地限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控制微生物数量的作用。
4、灭菌:灭菌是一种对微生物进行杀灭的方法。
灭菌通常使用高温高压和化学方法杀灭菌群,如高压灭菌机、紫外线灭菌机、氯气等。
三、有害微生物控制的应用1、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常常寄生于动物的肠道或者是肠外环境中。
在防治大肠杆菌污染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农业、养殖和食品加工中的卫生条件,避免大肠杆菌的传播。
2、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有毒有害细菌,常常引起食品中毒事件。
在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过程中,要严格对食品原材料、加工条件和后期的运输贮存等环节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
3、沙门氏菌:沙门氏菌也是一种引起食品中毒的常见细菌之一。
在控制沙门氏菌的肆虐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例如设备的清洗消毒、人员卫生管理等方面。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化学方法抗微生物剂非选择性(对所有细胞均有毒性)有选择性(对病原微生物毒性更强)消毒剂防腐剂抗代谢药物抗生素中草药有效成分(化学治疗剂)最低抑制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评定化学药物药效强弱的指标。
指在一定条件下,化学药剂抑制特定微生物的最低浓度。
化学物质抗微生物能力的测定液体培养法最低抑制浓度实验平板培养法抑菌圈试验(zone of inhibition)一、表面消毒剂(surface disinfectant)表面消毒剂是指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能用作活细胞或机体内治疗用的化学药剂。
共同规律:低浓度时,常常会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起刺激作用,随着浓度逐渐增高,就相继出现抑菌和杀菌作用,因而形成一个连续的作用谱。
各种抗微生物化学制剂杀菌能力的比较标准:在临床上最早使用的消毒剂——石炭酸石炭酸系数:指在一定时间内,被试药剂能杀死全部供试菌的最高稀释度与达到同效的石炭酸的最高稀释度之比。
一般规定处理时间为10 min,供试菌定为伤寒沙门氏菌。
表面消毒剂的用途广泛用于一些热敏感的或无法进行高温灭菌的物品或场所的灭菌:温度计、带有透镜的仪器设备、聚乙烯管或导管等,墙壁、楼板与仪器设备等表面和自来水、空气等。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过氧乙酸别名过醋酸、过氧醋酸,一种速效、高效灭菌剂,可以杀灭细菌、霉菌、真菌、藻类、病毒,以及细菌芽孢,并能破坏细菌毒素等。
优点:杀菌作用比过氧化氢强,杀芽孢作用迅速,降解后的最终产物为氧和水,无毒无害。
强氧化剂,具有腐蚀性!二、抗代谢药物抗代谢药物又称代谢拮抗物或代谢类似物,是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抗代谢药物的特点:抗代谢药物在结构上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很相似,以至可以和特定的酶结合,从而阻碍酶的功能,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
有害微生物监测与控制制度1. 引言有害微生物是指那些对人体健康或环境造成危害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它们可以引起疾病传播、食品污染、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环境安全,建立和实施有害微生物监测与控制制度至关重要。
2. 监测流程2.1 目标和指标制定有害微生物监测制度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监测目标和指标。
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可以确定不同的监测指标,如食品中的细菌数、医疗机构中的病原体检测、工业废水处理厂中的微生物监测等。
2.2 采样和检测方法制定有效的采样和检测方法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采样应该遵循科学规范,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检测方法应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并经过验证和认可。
同时,应确保监测设备和器材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2.3 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制定管理措施和控制策略的基础。
监测数据应及时采集,并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评估潜在风险,识别有害微生物的变化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控制措施3.1 预防措施为了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传播和繁殖,应采取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可以包括加强个人卫生、保持清洁环境、使用有效的消毒剂等。
此外,在特定场所,如医疗机构、食品加工企业等,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防控制度和操作规范。
3.2 监测控制措施监测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监测仪器设备的保养维护、定期监测和评估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等。
通过定期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帮助应对突发事件,减少损失。
3.3 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工作人员对有害微生物监测与控制工作重要性认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4. 结论有害微生物监测与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有害微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在制定有害微生物监测与控制制度时,需要明确监测指标和目标,采用科学的采样和检测方法,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