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像表现
- 格式:ppt
- 大小:14.93 MB
- 文档页数:49
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肺部影像学常见的特征肺部影像学是一项重要的诊断工具,通过对肺部影像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各种肺部疾病。
本文将介绍肺部影像学中常见的特征,包括肺实质病变、肺血管异常和肺间质病变等内容。
肺实质病变1. 模糊影模糊影是指肺部影像中呈现模糊不清的病变区域,常见于肺炎、肺水肿等疾病。
这种特征通常表明肺部病变较为严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诊治。
2. 密度增高密度增高是指肺部影像中某些区域的密度较正常明显增高,常见于肺实质病变,如肺结核、肺炎和肿瘤等。
增高的密度可以提示肺部组织的病理改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具体疾病。
3. 磨玻璃影磨玻璃影是指肺部影像中的模糊、不透明的玻璃样病变,常见于肺间质纤维化、肺水肿和感染等。
磨玻璃影的特征是密度均匀,比较模糊,有时可以看到血管影的透过。
对于具体疾病的判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
肺血管异常1. 结节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中呈圆形或类圆形的病变,常见于肺结核、肺癌和转移瘤等。
结节的大小、边缘和密度多种多样,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确定病变的性质。
2. 血管增粗血管增粗是指肺部影像中肺血管的直径明显增加,常见于肺动脉高压、肺栓塞和肺动脉狭窄等。
血管增粗可能导致肺组织血液循环不畅,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3. 血管畸形血管畸形是指肺部影像中可见的血管结构异常,如动静脉纤维化、动静脉瘘和血管瘤等。
这些畸形血管的存在可能造成肺部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肺功能障碍和其他并发症。
肺间质病变1. 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是指肺部影像中肺间质的纤维组织明显增多,常见于肺纤维化和间质性肺疾病等。
纤维化的特征是肺部纹理增多、肺野变黑,有时呈蜂窝状和蒲扇状。
2. 结节肺部影像中的结节也可以是肺间质病变的表现,常见于结节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这些结节一般较小,边缘清晰,呈团块状,但很少有钙化现象。
以上是肺部影像学中常见的特征,这些特征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肺小叶内间质增厚常见于肺纤维化。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病理基础:小叶内细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及肺泡间隔的间质增厚。
此征象主要位于肺的外围部分。
肺小叶内间质增厚的CT表现:在HRCT上小叶内间质增厚造成细网状影。
细线影间隔几毫米,呈现细网状或筛孔状影像。
2.肺实质索带:指粗细一致,长2-5cm的线状致密影。
见于肺纤维化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间质增厚,也称为“长线”。
常呈周围性,与胸膜面接触。
肺实质索带的病理基础:在某些患者代表连续增厚的小叶间隔线;也可代表支气管血管周围纤维化区域的粗糙的瘢痕或伴随着肺或胸膜纤维化的肺不张区域。
肺实质索带的CT表现:这种非间隔性的索带常呈数毫米厚、形态不规则,伴随临近肺和血管支气管结构的明显变形。
3.小叶间隔增厚:小叶间隔增厚通常见于间质性肺部疾病,HRCT容易识别。
小叶间隔增厚的病理基础:间质内存在积液,细胞浸润或纤维化。
小叶间隔增厚的CT表现:周围肺野内,增厚的间隔线长约1-2CM,可勾画出整个小叶轮廓,通常延伸至胸膜表面,大致与胸膜垂直。
在中心肺野,增厚的小叶间隔勾画出直径1-2.5CM的小叶。
4. 肺血管造影征主要见于细支气管肺泡癌、原发性肺淋巴瘤、阻塞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所致的肺组织实变。
肺血管造影征病理基础:病变或事变的肺组织未累及肺内血管,所以于增强扫描的CT 图像上可见树枝状的明显强化的肺血管。
肺血管造影征的CT表现:CT增强扫描,于病变的或实变的肺组织内从肺门指向肺外周的树枝状的高密度影,逐渐变细。
5.胸膜下曲线影又称胸膜下线,此征象为在胸膜下1CM内与胸膜平行的线状影像。
胸膜下曲线影的病理基础: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及肺泡萎缩。
胸膜下曲线影的CT表现:最多见于下叶后部,胸膜下几毫米厚,平行于胸膜的2-10CM 的曲线状致密影。
6.蜂窝征:指广泛的肺间质与肺泡纤维化造成肺泡的破裂与细支气管扩张,产生典型的有特征性的蜂窝样表现或蜂窝肺。
可见于导致“终末期肺”纤维化的任何疾病过程。
间质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正文:一、背景介绍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以肺间质受损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包括多种病因,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也有所差异。
影像学在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间质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分类。
二、病因分类1.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s)1.1 单纯性间质性肺纤维化(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UIP)1.2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1.3 血管源性间质性肺炎(vascul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pneumonia,VP)1.4 周围型肺泡炎结节化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1.5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ILD,RB-ILD)2. 继发性间质性肺病2.1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2.2 药物和放射治疗相关间质性肺病2.3 感染相关间质性肺病2.4 肺泡弱小化症2.5 硬皮病相关间质性肺病2.6 小细胞肺癌相关间质性肺病2.7 其他少见疾病相关间质性肺病三、影像学表现1. HRCT(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影像学特征1.1 磨砂玻璃影1.2 纤维化改变1.3 肺泡壁增厚1.4 胸膜下弥漫性结节状浸润1.5 支气管扩张1.6 肺泡填塞1.7 肺气肿2. HRCT的表现模式及分类2.1 UIP型2.2 NSIP型2.3 COP型2.4 RB-ILD型2.5 DIP(难治性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型 2.6 P(急性间质性肺炎)型2.7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肺炎2.8 特发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3. 影像监测指标的评估3.1 磨砂玻璃影的面积3.2 肺纤维化的程度3.3 肺容积的变化3.4 支气管扩张的分级3.5 肺泡填塞的程度3.6 气体交换功能的评估四、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内容:1. 附件一:HRCT影像示例2. 附件二:影像学评估表格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IIPs: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特发性间质性肺炎2. UIP:usual interstitial pneumonia,单纯性间质性肺纤维化3. NSIP: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4. VP:vascul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pneumonia,血管源性间质性肺炎5. COP: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周围型肺泡炎结节化肺炎6. RB-ILD: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ILD,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7. HR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8. DIP: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难治性特发性间质性肺炎9. P: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急性间质性肺炎。
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其诊断需要依据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目前,国际上尚未统一的肺纤维化诊断标准,但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可以总结出一些常用的诊断标准。
首先,临床表现是肺纤维化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通常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胸闷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发绀、体重下降等症状。
此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指端肺端指(clubbing)等指征。
这些临床表现对于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影像学检查在肺纤维化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胸部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显示肺部纤维化的病变,包括斑片状阴影、蜂窝状改变、纤维索条影等。
这些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以为肺纤维化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实验室检测也是肺纤维化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液检查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贫血、血沉增快等异常表现。
肺功能检测则可以显示患者的肺功能受损情况,包括肺活量、一秒量等指标的下降。
此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活检等检查也可以为肺纤维化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综上所述,肺纤维化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上述各项检查结果,以确定肺纤维化的诊断。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纤维化,还需要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他肺部疾病,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诊断过程,需要结合临床、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加统一和规范的诊断标准,以提高肺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效果。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高分辨率CT表现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225500)华星曹琪王忠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临床并不少见的呼吸道疾病,随着对本病的病因学、诊断学和治疗学的进展,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的普及和应用,使得本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处理。
本研究报告我院2008—2011年临床和影像诊断98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旨在进一步研究HRCT表现,结合临床探讨本病的影像学分度和分期,并观察临床治疗后的影像学表现,以便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08—2011年按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关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确诊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38~85岁,平均(65.1±2.9)岁。
病程20d至18年。
男性中有27例有吸烟史,烟龄8~42年。
临床表现干咳45例,咳嗽咳痰62例,呼吸困难87例,发热32例,乏力65例,Velcro口罗音69例,发绀41例,杵状指29例。
98例均做了肺功能检查,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其中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37例,小气管功能障碍25例,氧分压下降80例。
1.2检查方法:98例均做了HRCT检查。
CT检查使用GE公司128层螺旋CT薄层扫描。
扫描条件:管电压120kV,管电流450mAs,层厚1.25~5.00mm,层间距5.00mm。
Pitch0.7,视野(FOV)360.00mm,Matrix512螺旋数据发送至ADW4.4工作站,肺窗照片窗宽1000Hu,窗位-650Hu。
由2名影像科医生共同阅片,决定胸部HRCT表现及分期、分度。
2结果2.1胸部HRCT表现:98例中均表现有肺纹理部分或大部分增粗、扭曲、变直等改变;46例(47%)表现局限性肺密度减低、肺气肿改变;98例表现胸膜面下程度不一的点状、条索状密度增高影;93例(93%)表现胸膜面下范围不等、粗细不等的网格状密度增高影;50例(51%)表现胸膜面下蜂窝肺;70例(71%)显示肺外带或中外带程度不同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区;19例(19%)有支气管扩张;10例(10%)显示有胸腔积液。
IPF(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IPF患者通常有长期呼吸困难、咳嗽和疲劳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低氧血症等肺部功能受损的表现。
2. 影像学表现:胸部高分辨率CT扫描是IPF诊断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典型的IPF表现包括蜂窝肺影像、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蜂窝肺池征和空气新月征等。
这些表现可以帮助医生识别IPF,并进行确诊。
3. 病理学证据:活检或肺穿刺活检是确诊IPF的金标准。
医生会从患者胸部获取组织样本,并进行病理学检查以确认纤维化程度和分布。
IPF通常以典型的梭形细胞炎症和胶原硬化的病理改变为特征。
4. 排除其他原因:医生会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肺纤维化的疾病,如结节病、药物反应性肺疾病等,以确保诊断为IPF。
需要注意的是,IPF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通常会逐渐加重,需要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
确诊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肺部功能检查和CT扫描,以监测病情进展和早期发现肿瘤等并发症。
在评估患者是否符合IPF诊断时,医生会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学证据,并根据患者病史、家族史和环境暴露等情况进行评估。
在临床实践中,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同时,如有疑虑或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标准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标准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命性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不明原因的进行性肺间质纤维化,并最终导致呼吸功能受限。
由于该疾病的病因未知,诊断和治疗都颇具挑战。
对IPF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变得至关重要。
1. 临床表现IPF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以及干咳、乏力和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呼吸困难会逐渐加重,甚至在活动轻微时也会出现。
一些特殊检查如肺功能测试也会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2. 影像学检查高分辨率CT(HRCT)是IPF诊断的关键辅助手段。
HRCT表现为两肺内和皮下胸膜下的网状阴影、断裂原性肺囊泡形成、双肺基底部磨玻璃影及肺实质蜂窝影。
这些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初步判断。
3. 肺组织学检查肺活检是确诊IPF的金标准,但在临床实践中并不常规。
肺活检的特征包括肺间质中纤维化的存在、以及肺泡壁增厚。
4. 排除其他疾病在诊断IPF之前,医生需要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的间质性肺病、家族性肺纤维化以及矽肺等。
总结回顾:在临床实践中,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还有待更多的临床实践和科研探索,以完善IPF的诊断标准,提高早期发现的几率,并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IPF的诊断和治疗,我认为需要整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包括内科、呼吸内科、放射科、病理科等,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
临床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了解,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诉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投入到IPF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关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探讨了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标准,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肺组织学检查以及排除其他疾病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和介绍。
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概述肺部疾病是指影响肺部结构和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肺癌、肺炎、肺纤维化等。
准确评估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对于鉴别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一、肺癌1. 影像学表现在胸片上,早期肺癌可能呈现为小结节或斑点样阴影。
随着癌细胞增殖和浸润,肿块逐渐增大,并可见边界模糊、毛刺或分叶。
进一步检查CT扫描可以明确其大小、位置和其他特征。
高度恶性的肿块可能呈现为不规则形态、锯齿边缘,并可发生空洞或胸膜侵蚀。
2. 鉴别诊断方法(1)组织活检:通过经皮穿刺活检或内镜下活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确诊肺癌。
(2)术前淋巴结评估:通过淋巴结活检和PET-CT扫描评估肺癌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二、肺炎1. 影像学表现最常见的细菌性肺炎表现为局部实变影或斑片状渗透影。
多呈现为边界清晰、密度增高的灶,可伴有支气管扩张和肺门淋巴结增大。
病毒性肺炎多呈网状或斑点样分布。
真菌感染常呈现为圆形阴影,并可发生空洞。
2. 鉴别诊断方法(1)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咳嗽、咳痰、发热等以及血液和病原学检查结果来判断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真菌感染。
(2)抗生素敏感试验:通过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敏感试验来确定抗生素治疗方案。
三、肺纤维化1. 影像学表现在胸片上,早期肺纤维化可能只表现为少量线状阴影或条索状模糊阴影。
随着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可出现广泛地增多、加粗的肺间质纹理。
在CT扫描上,可见明显的线样条带状改变和蜂窝样结构。
2. 鉴别诊断方法(1)肺功能检查:通过测定肺活量、呼气峰流速等指标来评估肺功能损害的程度和类型。
(2)高分辨率CT扫描:可以显示更加详细的肺间质纹理改变及其分布情况,有助于确定诊断。
四、肺栓塞1. 影像学表现常见的肺栓塞表现为梗死灶周围楔形实变或圆形投影区域密度增高。
梗死灶可呈网格状分布,伴有胸腔积液或胸膜反应。
2. 鉴别诊断方法(1)血流动态显像: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对肺部进行显像,以确定异常血流区域。
肺间质纤维化诊断标准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肺间质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肺间质,也可累及肺泡上皮细胞及肺血管。
病因有的明确,有的未明。
明确的病因有吸人无机粉尘如石棉、煤;有机粉尘如霉草尘、棉尘;气体如烟尘、二氧化硫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药物影响及放射性损伤。
肺间质纤维化诊断标准:
(一)血液学检查:
血沉增快,免疫球蛋白增高,没有鉴别意义。
但胶原血管病的各种免疫指标检查,有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胸部X线平片:
早期患者可显示双下肺野的模糊如磨玻璃样密度增高阴影,提示肺泡性浸润性病变病理基础,为肺泡炎X线特征表现。
随病程进展,肺野内出现线性条索状纹理,错综如细网格样,称网状影。
晚期则出现粗线条和粗网纹,待肺泡闭锁,细支气管代偿扩张成囊状,周围被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包绕时,胸片上即出现蜂窝肺。
多数无纵隔、肺门区淋巴结肿大,胸膜不受侵犯,但常因肺大泡破裂出现气胸。
(三)高分辨率CT(HRCT):
可发现胸片上无异常表现的肺内间质性纤维化,并有助于分析病
变的形态,分布和严重程度。
HRCT检查呈现不规则线样改变,伴有囊性小气腔。
当出现斑片状肺泡性渗出性模糊阴影时,反映炎症病变的活动性,小叶间胸膜增厚也是一种常见征象。
(四)肺功能检查:
一般常规通气功能测定可发现有关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的气道阻塞,在与气道阻塞性疾病鉴别很有帮助。
肺间质纤维化功能检测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为特征。
肺间质性病变的放射性表现发表时间:2011-11-08T14:50:11.1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5期供稿作者:宋建军[导读] 目的讨论肺间质性病变的放射线表现。
宋建军【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5-0145-02 【摘要】目的讨论肺间质性病变的放射线表现。
方法对患者进行放射线检查并对检查作出结论。
结论寻常性间质性肺炎最常发生于中年病人,男女发病相同。
CT或高分辩率CT可帮助诊断,尤其是病变晚期。
与其他肺纤维化一样,X线胸片显示肺容积减小与基底部网或网合结节状间质性影。
病变严重时可见大囊(蜂窝肺)。
CT,特别是HRCT,对于早期纤维化的检出远较X线胸片敏感。
即使在X线胸片诊断为正常时,高分辨率CT也可显示淋巴管炎性癌病的征象。
一旦临床诊断为ARDS,常要照X线片以检查监测情况与生命支持设备的情况以及确定有否并发症,如气压伤。
【关键词】肺间质性病变放射线一、寻常性间质性肺炎(纤维化性肺泡炎)要点.1.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为一病理名称。
有多种病因,从由胶原性血管病或石棉接触引进,也可病因不清。
多数表现提示病变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
不明病因而有UIP病理特征的病变,称之为“原发性肺纤维化(IPF)”2.一些专家认为脱屑性间质性肺炎为UIP病变进程的早期阶段,症状较轻,病变最终导致纤维化。
然而这一观点尚有争论。
3.寻常性间质性肺炎最常发生于中年病人,男女发病相同。
CT或高分辩率CT可帮助诊断,尤其是病变晚期。
疾病的早期诊断常需要经支气管镜或开胸肺组织活检。
疾病的长期预后不良。
4.X线影像不能检出早期的UIP。
随着病情的进展,X线影像显示轻度的网样改变,常位于肺基底部。
进展期的病变显示为粗大,更为弥漫的网合结节异常,并伴有肺容积的减小。
5.CT,特别是HRCT显示UIP的改变较X线胸片要早许多,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也更好。
6.HRCT所见早期肺纤维化的征象包括小叶间隔增厚,边缘模糊的小叶中心结节影,纤细的小叶内网,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实质带,胸膜下线与小叶结构扭曲。
间质性病变常见影像学表现临床上见到的肺间质性病变都有一些特定的影像学表现,在诊断疾病方面可以提供必然的线索,下面咱们就对肺间质病常见的影像学特点进行简单的介绍:1.支气管制增粗:支气管增粗指中轴支气管血管制周围间质增厚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
影像学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可呈结节形或不规则状,见于多种肺间质病变。
2.小叶距离增厚:正常小叶距离仅,故小叶距离多不能显示。
能够见到小叶距离增厚,一般在肺的外围,胸膜下容易显示。
小叶距离外形正常,是由于小叶距离水肿或细胞浸润所致;小叶距离变形常由于小叶距离内纤维组织增生,小叶距离增厚;而外形滑腻多由水肿形成;呈串珠样则为细胞浸润所致。
小叶距离增生影像表现:HRCT上可见小叶距离影,呈滑腻形或小结节样形。
普通CT与X线片常不易发现。
3.蜂窝肺改变:蜂窝肺改变是晚期肺间质纤维化的表现。
蜂窝状肺病变的部位,正常肺结构扭曲,小叶结构无法识别。
其影像表现为外周及胸膜下多发较小的囊状阴影,大多数小囊直径几毫米至10mm,少数有几厘米,多个囊连接在一路形成蜂窝样改变。
通常与蜂窝状阴影相连的胸膜有轻度增厚。
4.磨玻璃样改变:磨玻璃样改变的病理改变成肺泡壁增厚或肺泡腔部份充盈或完全充盈较低密度的物质(如粘蛋白或磷脂蛋白等),它的出现提示病变活动,正确医治可消失。
HRCT表现为肺密度轻度增加呈雾状,内可见血管纹理,类似于磨玻璃样,边界不清。
多见于急性肺出血、炎症初期、肺泡细胞癌、淋巴瘤肺浸润、过敏性肺泡炎等。
5.碎石路样征:碎石路样征指在磨玻璃影的背景下同时伴有小叶距离或小叶距离网格状增厚。
HRCT表现多为斑片状或地图样阴影,散布于肺野中央区和外围区,类似于铺路中的碎石路样。
多见于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细胞癌、卡氏肺囊虫性肺炎。
急性间质性肺炎等。
6.小囊状改变:壁薄(﹤3mm)的低密度病变或含气囊腔,囊腔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囊壁一般为纤维化或上皮细胞。
HRCT表现为肺内多发直径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含气囊腔影,壁薄,滑腻,常见病变成肺囊肿、支气管扩张、肺组织细胞病、肺淋巴管光滑肌瘤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