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回归模型分析软件设计说明

二次回归模型分析软件设计说明

二次回归模型分析软件设计说明
二次回归模型分析软件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设计人:刘畅何晓姣

负责部分:二次回归的模型分析

一个完整的模型应该包括模型的建立、检验以及优选。在前面的几部分内容中分别通过正交设计、正交旋转设计以及通用旋转设计的方法来进行二次回归设计以及检验。在该部分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选择最优水平和置信区间。

一、确定最优水平

在此部分中我们采用极值理论选择最优水平。首先,寻找可能的极值点即稳定点,而稳定点的计算可以直接根据偏导数为零直接得出,根据所得的稳定点求得预测值。之后,我们判断稳定点的特征以及响应曲面的最陡方向,具体的操作是判断和赛(Hesse)矩阵的正定性,可以通过矩阵的特征值来作出判断,当稳定点在拟和二次模型的讨论区域内时,当特征值均为正,则稳定点为极大值点;当特征值均为负,则稳定点位极小值点;当特征值有正有负时稳定点为鞍点。此外,特征值绝对值最大的点代表的方向为响应曲面的最陡方向。

二、统计选优

上述选优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例如所选取得点不是极值点,选取的电部在讨论的范围内等,这样做有时候会增加计算机的负担,浪费资源,而且不能达到选优的目的,因此我们需要用一种更为简单实用的方法代替它。

在此部分在中我们采用统计选优的方法,得出各因素的置信区间,虽然不是一个精确的点,但是为用户预测选优提供了一定的参照范围。

我们选取得默认置信度为95%,在95%的知置信度下,根据y值满足目标要求的组合点数l可求出各自变量z的平均值以及标准差,则当z在区间内取值时就有95%的可能使得y满足目标要求。

(附:程序代码)

%计算最优点

for i=1:p

for j=1:p

if j~=i

B(i,j)=b2(i,j)*0.5;

else

B(i,j)=b3(j);

end

end

end

b=b1(1:p); %hang

b=b'; %lie

Z0=-0.5*inv(B)*b; % lie

r0=X(3,:); %计算零水平hang

V=X(2,:)-X(3,:); %hang

X0=Z0'.*V+r0; %计算出稳定点的坐标Y0=b0+0.5*Z0'*b; %在稳定点的预测值[V,D]=eig(B); %计算特征值

w1=abs(D(1,1)); %选择曲面的最陡方向for i=2:p

if abs(D(i,i))

w1=abs(D(i,i));

end

end

w1;

%确定各因素95%的置信区间

Zi=X(5,1):((X(1,1)-X(5,1))/(d-1)):X(1,1);

for i=2:p

Zi1=X(5,i):((X(1,i)-X(5,i))/(d-1)):X(1,i); %hang

Zi=[Zi;Zi1];

end

sum0=zeros(d,1);

sum1=zeros(d,1);

sum2=zeros(d,1);

for i=1:d

for k=1:(p-1)

for j=(k+1):p

sum1(i)=sum1(i)+b2(k,j)*Zi(k,i)*Zi(j,i);

end

end

for j=1:p

sum0(i)=sum0(i)+b(j)*Zi(j,i);

sum2(i)=sum2(i)+b3(j)*Zi(j,i)*Zi(j,i);

end

Yi(i)=b0+sum0(i)+sum1(i)+sum2(i);

end

s=1;

M=zeros(p,1);

for i=1:d

if Yi(i)

M1=Zi(:,i);

M=[M M1];

s=s+1;

end

end

M=M(:,2:s);

M=M';

w2=[mean(M)-1.96*var(M);mean(M)-1.96*var(M)] w2=w2'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需要给每个人发)

耿老师总结的高考统计部分的两个重要公式的具体如何应用 第一公式:线性回归方程为???y bx a =+的求法: (1) 先求变量x 的平均值,既1231()n x x x x x n = +++???+ (2) 求变量y 的平均值,既1231()n y y y y y n =+++???+ (3) 求变量x 的系数?b ,有两个方法 法112 1()()?()n i i i n i i x x y y b x x ==--=-∑∑(题目给出不用记忆)[]112222212()()()()...()()()()...()n n n x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x x x x x --+--++--=??-+-++-?? (需理解并会代入数据) 法21 2 1()()?()n i i i n i i x x y y b x x ==--=-∑∑(题目给出不用记忆) []1122222212...,...n n n x y x y x y nx y x x x nx ++-?=??+++-??(这个公式需要自己记忆,稍微简单些) (4) 求常数?a ,既??a y bx =- 最后写出写出回归方程???y bx a =+。可以改写为:??y bx a =-(?y y 与不做区分) 例.已知,x y 之间的一组数据: 求y 与x 的回归方程: 解:(1)先求变量x 的平均值,既1(0123) 1.54x = +++= (2)求变量y 的平均值,既1(1357)44 y =+++= (3)求变量x 的系数?b ,有两个方法

法1?b = []11223344222212342222()()()()()()()()()()()()(0 1.5)(14)(1 1.5)(34)(2 1.5)(54)(3 1.5)(74)57(0 1.5)(1 1.5)(2 1.5)(3 1.5)x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x x x x x x x --+--+--+--=??-+-+-+-??--+--+--+--==??-+-+-+-?? 法2?b =[][]11222222222212...011325374 1.5457 ...0123n n n x y x y x y nx y x x x nx ++-??+?+?+?-??==????+++-+++???? (4)求常数?a ,既525??4 1.577a y bx =-=-?= 最后写出写出回归方程525???77 y bx a x =+=+ 第二公式:独立性检验 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 注意:数据a 具有两个属性1x ,1y 。数 据b 具有两个属性1x ,2y 。数据c 具有两个属性2x ,2y 数据d 具有两个属性2x ,2y 而且列出表格是最重要。解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提出假设检验问题 (一般假设两个变量不相关) 第二步:列出上述表格 第三步:计算检验的指标 2 2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第四步:查表得出结论 例如你计算出2K =9大于表格中7.879,则查表可得结论:两个变量之间不相关概率为0.005,或者可以肯定的说两个变量相关的概率为0.995.或095.50 例如你计算出2K =6大于表格中5.024,则查表可得结论:两个变量之间不相关概率为0.025,或者可以肯定的说两个变量相关的概率为0.995.或097.50 上述结论都是概率性总结。切记事实结论。只是大概行描述。具体发生情况要和实际联系!! !!

模型设计说明(参考)

园林照明模型设计制作说明静谧·溢彩广场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园林 制作单位园林085模型小组项目负责人邓继发 指导教师杨和生 制作日期2010年5月

目录 1.制作设计背景 (3) 2.设计依据 (3) 3.制作目标 (4) 4.制作原则 (4) 5.总设计思想 (4) 5.1 体现现代园林的风格 (4) 5.2 充分应用植物材料 (4) 5.3 园林照明 (4) 6.总体布局 (5) 6.1 时光之水——水帘 (5) 6.2 视觉广场——广场 (5) 6.3紫翠廊——花架 (5) 6.4花亭空透——欧式亭子 (5) 6.5雅馨楼——房子 (6) 6.6淡怡园——假山 (6) 6.7 拉模 (6) 6.8 园路 (6) 7.制作步骤 (7) 7.1 建筑小品 (7) 7.2 置石 (8) 7.3 园林植物 (8) 7.4 园林照明 (12) 7.5园路 (13) 7.6园林配景 (13) 8.植物配置 (14) 植物名录 (14) 附图 (16)

1.制作设计背景 现代园林环境景观设计理论与传统造园理论和观代的居住区景观规划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造景手法上与传统的造景方法有明显的差异。观代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决定了在现代庭园造景与传统的造园的不同。 园林模型设计制作是园林规划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通过制作比实际缩小许多倍的模型来了解现代园林设计特点,通过建模可以提高学生对园林总体规划的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和提高对园林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令学生逐步掌握园林模型设计制作的技能,以增强学生今后参与工程设计投标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能模拟植物配置熟悉各种园林景观植物的应用。还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思维。 园林设计意在于优化环境,其中包括建筑小品,水景,植物配置,还有重要的照明,照明作为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现代优秀的作品自然少不了照明的精彩,只有出色的照明,才能让环境看起来是和谐和美丽的。 在其中,不管是水景照明,水景照明,植物照明,建筑照明,山石照明,每一项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要求,相互配合得好能相得益彰,把园林点缀得多姿多彩。 灯光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了,现在的立体地图模型,建筑模型其中应用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型楼盘模型。模型上的灯光效果表现了设计者的要求,模拟了实际环境中灯光效果,加强模型的表达效果。但是灯光模型并没有应用于开展园林照明设计研究和教学上。现在的模型和灯光的制作相当成熟,能模拟出真实的环境,就通过这点,便于研究灯光与园林要素的关系,和开展园林灯光设计的教学。 2.设计依据 现代园林是一种全新的园林设计方式,随着时代的前进在进步,更加贴近新时代大部分人的新生活。与古典园林的拘谨不同,现代园林主张开放,热闹与宁静并存,尤其是在照明方面大有出入,不只是在水景、建筑、园路设计了照明,大多配置了植物照明。 本次设计本着采用照明优化设计手段使建筑小品、植物、水景、园路特性表现出来,本次的照明材料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并且广泛应用于LED照明,指示灯和大型楼盘模型等。通过不同颜色的二极管将现代园林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堪比姹紫嫣红。 植物方面多是制作了常用的园林观赏植物,颜色搭配合理,形成现代园林独特的植物景观。建筑小品多是依据西方园林建筑小品制作,有现代的拉膜艺术,花架等,进一步体现了现代园林的主要特征。

非参数回归模型与半参数回归模型

第七章 非参数回归模型与半参数回归模型 第一节 非参数回归与权函数法 一、非参数回归概念 前面介绍的回归模型,无论是线性回归还是非线性回归,其回归函数形式都是已知的,只是其中参数待定,所以可称为参数回归。参数回归的最大优点是回归结果可以外延,但其缺点也不可忽视,就是回归形式一旦固定,就比较呆板,往往拟合效果较差。另一类回归,非参数回归,则与参数回归正好相反。它的回归函数形式是不确定的,其结果外延困难,但拟合效果却比较好。 设Y 是一维观测随机向量,X 是m 维随机自变量。在第四章我们曾引进过条件期望作回归函数,即称 g (X ) = E (Y |X ) (7.1.1) 为Y 对X 的回归函数。我们证明了这样的回归函数可使误差平方和最小,即 22)]([min )]|([X L Y E X Y E Y E L -=- (7.1.2) 这里L 是关于X 的一切函数类。当然,如果限定L 是线性函数类,那么g (X )就是线性回归函数了。 细心的读者会在这里立即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对拟合函数类L (X )没有任何限制,那么可以使误差平方和等于0。实际上,你只要作一条折线(曲面)通过所有观测点(Y i ,X i )就可以了是的,对拟合函数类不作任何限制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正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一样,我们实际上从来就没有说放弃对L(X)的一切限制。在下面要研究的具体非参数回归方法,不管是核函数法,最近邻法,样条法,小波法,实际都有参数选择问题(比如窗宽选择,平滑参数选择)。 所以我们知道,参数回归与非参数回归的区分是相对的。用一个多项式去拟合(Y i ,X i ),属于参数回归;用多个低次多项式去分段拟合(Y i ,X i ),叫样条回归,属于非参数回归。 二、权函数方法 非参数回归的基本方法有核函数法,最近邻函数法,样条函数法,小波函数法。这些方法尽管起源不一样,数学形式相距甚远,但都可以视为关于Y i 的线性组合的某种权函数。也就是说,回归函数g (X )的估计g n (X )总可以表为下述形式: ∑==n i i i n Y X W X g 1 )()( (7.1.3)

非参数回归模型与半参数回归模型

第七章 非参数回归模型与半参数回归模型 第一节 非参数回归与权函数法 一、非参数回归概念 前面介绍的回归模型,无论是线性回归还是非线性回归,其回归函数形式都是已知的,只是其中参数待定,所以可称为参数回归。参数回归的最大优点是回归结果可以外延,但其缺点也不可忽视,就是回归形式一旦固定,就比较呆板,往往拟合效果较差。另一类回归,非参数回归,则与参数回归正好相反。它的回归函数形式是不确定的,其结果外延困难,但拟合效果却比较好。 设Y 是一维观测随机向量,X 是m 维随机自变量。在第四章我们曾引进过条件期望作回归函数,即称 g (X ) = E (Y |X ) (7.1.1) 为Y 对X 的回归函数。我们证明了这样的回归函数可使误差平方和最小,即 22)]([min )]|([X L Y E X Y E Y E L -=- (7.1.2) 这里L 是关于X 的一切函数类。当然,如果限定L 是线性函数类,那么g (X )就是线性回归函数了。 细心的读者会在这里立即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对拟合函数类L (X )没有任何限制,那么可以使误差平方和等于0。实际上,你只要作一条折线(曲面)通过所有观测点(Y i ,X i )就可以了是的,对拟合函数类不作任何限制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正象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一样,我们实际上从来就没有说放弃对L(X)的一切限制。在下面要研究的具体非参数回归方法,不管是核函数法,最近邻法,样条法,小波法,实际都有参数选择问题(比如窗宽选择,平滑参数选择)。 所以我们知道,参数回归与非参数回归的区分是相对的。用一个多项式去拟合(Y i ,X i ),属于参数回归;用多个低次多项式去分段拟合(Y i ,X i ),叫样条回归,属于非参数回归。 二、权函数方法 非参数回归的基本方法有核函数法,最近邻函数法,样条函数法,小波函数法。这些方法尽管起源不一样,数学形式相距甚远,但都可以视为关于Y i 的线性组合的某种权函数。也就是说,回归函数g (X )的估计g n (X )总可以表为下述形式: ∑==n i i i n Y X W X g 1 )()( (7.1.3)

模型设计说明

模型设计说明书——索膜结构展 览会场 模型名称:索膜结构展览会场 指导老师:刘 组长:张永贞 组员:陈焌寅郭二强郭俊义 陈胜杨兴虎姬瑞浩 黄乔席守东米洋 10级土木工程1班

索膜结构是用高强度柔性薄膜材料经受其它材料的拉压作用而形成的稳定曲面,能承受一定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其造型自由、轻巧、柔美,充满力量感,阻燃、制作简易、安装快捷、节能、易于、使用安全等优点,索膜结构时尚、优美和现代,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建筑景观效果。索膜结构的出现为建筑师们提供了超出传统建筑模式以外的新选择,因而使它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建筑空间观念的日益深化以及科学手段的不断提高,“回归自然”、“沐浴自然之温馨”已是现代建筑环境学发展的主流。室内外的视线越来越模糊,出现了许多亦内亦外、相互渗透的不定空间,如:大厅装饰、天井、四季厅、动植物园、公园广场、观景台、舞台、体育场馆、体育看台、文化娱乐场所等。由于膜材的光透性,白天阳光可以透过膜材形成慢射光,使膜覆盖空间内达到和室外几乎一样的自然效果,因此索膜结构能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媲美的空间形式。 一个城市的中心区反映一个城市的地理风貌和民族风情,同时,

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程度的标志。而景观设计要求其具有广泛的可读性、雅俗共赏,既有超凡脱俗的艺术价值,又能使大众喜闻乐见与大众息息相通。索膜结构以其轻盈飘逸的造型、柔美并带有力量的曲线和大跨度和大空间的鲜明个性和标识性,应用于城市规划的设计中。 索膜结构轻巧、别致的造型在大跨度结构的建设中担当了重要角色,除了满足防风雨、防日晒等基本功能外,并有较好的标识招揽效果,展现了人们个性化的一面。 索膜结构展览会场的特点 1. 结构轻巧性:膜结构自重轻,耗量极低,对地震作用有良好适应性。 2. 造型多样性:柔性材料、自由空间曲面、不重复、多变化。 3. 耐用性:由于高强度的膜材出现,再加上张拉索的应用,使索膜结构展览会场抵御风雨的能力是其他结构不可比拟的。有的展览会场采用永久性膜材。特别是遇到剧烈的暴风雨天气,索膜结构建筑巍然不动,毫发不损。 4.艺术性:除了其他结构不可比拟的实用、耐用、遮风挡雨的功能外,索膜结构更是一座雕塑,一件艺术品,给人美的视觉享受。其柔美,其曲线,其刚柔并济,其丰富造型,其洁白无瑕,让人眼前一亮,回味悠长。 5. 经济性:索膜在工厂完成,现场作业少,可缩短工期70-80%节约施工经费。

《××项目数据仓库模型设计说明书》

版本号: 数据仓库模型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

变更记录 变更审阅

一、引言 1.编写目的 这部分说明文档编写目的,描述本系统特点及使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的业务目标。 2.背景 这部分是项目背景描述。 3.参考资料 这部分列出本文档引用资料的名称,并说明文档上下级关系。 4.术语定义及说明 这部分列出本文档中使用的术语定义、缩写及其全名。 二、数据仓库模型设计概述 1.数据仓库模型系统环境描述 这部分尽可能给出数据仓库模型技术的限制,包括使用哪种数据仓库模型技术、数据仓库模型工具及其运行环境、目前已知的数据仓库模型工具技术限定、供应商答允的数据仓库模型技术支持等所有有关数据仓库模型技术运行环境的描述,说明所采用的数据库系统、设计工具、建模工具、编程工具等。 2.数据仓库模型设计原则 这部分描述数据建模所使用的设计方法:维度建模(星型、雪花等)或第三范式(3NF)等。 三、概念模型设计 这部分使用建模工具说明本系统包含的主题域以及该主题域包含的内容,如公共码键和属性组,同时还要说明主题域之间的关系,如边界性、参照完整性等。 四、逻辑模型设计 1.逻辑主题A 这部分概述逻辑主题A中所表述的内容和范围边界的定义。

2.逻辑主题B 这部分概述逻辑主题B中所表述的内容和范围边界的定义。 3.逻辑模型结构详细列表 这部分使用建模工具生成详细实体和属性列表,具体内容依工具的不同而不同。 五、物理模型设计 1.设计策略及原则 这部分说明数据仓库模型物理设计原则及其参考依据,例如: ●并行方面的考虑针对ETL、查询等的设计原则 ●并发查询的策略对频繁查询和不经常的查询采取不同策略 ●对大数据量表的设计策略存储设计、查询设计 ●聚集表设计采用(物化)视图 ●表和索引建立不同的表空间 ●其他与物理设计有关的因素 2.数据库结构设计列表 这部分详细列出物理模型中所有数据库表名,可以使用建模工具导出该列表。 3.物理表A 这部分列举物理表A中的各种信息。 ●功能描述描述该表记录什么信息、作何用途以及其他必要的描述 ●表结构描述 4.物理表B 这部分列举物理表B中的各种信息。 ●功能描述描述该表记录什么信息、作何用途以及其他必要的描述 ●表结构描述

多种类型的回归模型

数学建模第二次作业 例一:(线性模型) 针叶松数据该数据包含70棵针叶松的测量数据,其中y 表示体积(单位立方英尺),x 1为树的直径(单位:英寸),x 2为树的高度(单位:英尺)。 x 1 4.6 4.4 5.0 5.1 5.1 … 19.4 23.4 x 2 33 38 40 49 37 … 94 104 解答: (1)问题分析: 首先根据这组数据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图,如图1.1 。由图可知y 随x 1、x 2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可大致判断y 与x 1,x 2呈线性关系。判断是线性回归模型后进行细节的量纲分析,得出具体模型,从而利用已知的线性模型,借助R 软件求解出估计量0β,1β,β2的值得出最终结果。 图1.1 (2)模型基础 设变量Y 与变量X 1,X 2,…,XP 间有线性关系 Y=εββββ+++++P P X X X (22110) 其中N ~ε(0,2σ),P βββ,...,,10和2σ是未知参数,p ≥2,称上述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则模型可以表示为: n i x x y i ip p i i ,...,2,1,...110=++++=εβββ 其中() 2,0σεN i ∈,且独立分布 即令

? ???????????=n y y y y 21,??????????????=p ββββ 10,??? ? ? ? ? ???? ???=np n n p p x x x x x x x x x X ...1...1 (12) 1 222 21 11211 ,? ???????????=n εεεε 21 则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可表示为 εβ+=X Y , 其中Y 是由响应变量构成的n 维向量,X 是n ?(p+1)阶设计矩阵,β是p+1维 向量,并且满足 E (ε)=0,Var (ε)=2σI n 与一元线性回归类似,求参数β的估计值β ?,就是求最小二乘函数 Q (β)= ()()ββX y X y T -- 达到最小的β的值。 β的最小二乘估计 () y X X X T T 1 ?-=β 从而得到经验回归方程 P P X X Y βββ????11+++= (3)问题求解: 由于体积与长度的量纲不一致,为了使等式两边量纲统一,首先利用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即对y 进行三次开方的处理。 其中,选择线的性模型为:i i i i x x y εβββ+++=221103,i=1,…,70 3 y 计算结果如下表1.1 0β=0.0329 1β=0.1745 2β=0.0142

线性回归方程中的相关系数r

线性回归方程中的相关系数r r=∑(Xi-X的平均数)(Yi-Y平均数)/根号下[∑(Xi-X平均数)^2*∑(Yi-Y平均数)^2]

R2就是相关系数的平方, R在一元线性方程就直接是因变量自变量的相关系数,多元则是复相关系数 判定系数R^2 也叫拟合优度、可决系数。表达式是: R^2=ESS/TSS=1-RSS/TSS 该统计量越接近于1,模型的拟合优度越高。 问题: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如果在模型中增加一个解释变量,R2往往增大 这就给人一个错觉:要使得模型拟合得好,只要增加解释变量即可。 ——但是,现实情况往往是,由增加解释变量个数引起的R2的增大与拟合好坏无关,R2需调整。 这就有了调整的拟合优度: R1^2=1-(RSS/(n-k-1))/(TSS/(n-1)) 在样本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增加解释变量必定使得自由度减少,所以调整的思路是:将残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分别除以各自的自由度,以剔除变量个数对拟合优度的影响: 其中:n-k-1为残差平方和的自由度,n-1为总体平方和的自由度。 总是来说,调整的判定系数比起判定系数,除去了因为变量个数增加对判定结果的影响。R = R接近于1表明Y与X1,X2 ,…,Xk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密切; R接近于0表明Y与X1,X2 ,…,Xk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不密切 相关系数就是线性相关度的大小,1为(100%)绝对正相关,0为0%,-1为(100%)绝对负相关 相关系数绝对值越靠近1,线性相关性质越好,根据数据描点画出来的函数-自变量图线越趋近于一条平直线,拟合的直线与描点所得图线也更相近。 如果其绝对值越靠近0,那么就说明线性相关性越差,根据数据点描出的图线和拟合曲线相差越远(当相关系数太小时,本来拟合就已经没有意义,如果强行拟合一条直线,再把数据点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点偏离这条直线很远,所以用这个直线来拟合是会出现很大误差的或者说是根本错误的)。 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含义 一元: Y^=bX+a b表示X每变动(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Y平均变动(增加或减少)b各单位多元: Y^=b1X1+b2X2+b3X3+a 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某变量变动1单位,引起y平均变动量 以b2为例:b2表示在X1、X3(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不变得情况下,X2每变动1单位,y平均变动b2单位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公式

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多要素的地理环境系统中,多个(多于两个)要素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情况。因此,多元地理回归模型更带有普遍性的意义。 (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假设某一因变量 y 受k 个自变量x 1,x 2,...,x k 的影响,其n 组观测值为(y a ,x 1a ,x 2a ,...,x ka ), a 1,.2..,n 。那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构形式为: y a 1x 1a 2x 2a ... k x ka a (3.2.11) 式中: 0,1 ,..., k 为待定参数; a 为随机变量。 如果b 0,b 1,...,b k 分别为 0,1, 2 ... , k 的拟合值,则回归方程为 ?=b 0 b 1x 1 b 2x 2 ... b k x k (3.2.12) 式中: b 0为常数; b 1,b 2,...,b k 称为偏回归系数。 偏回归系数b i (i1,2,...,k )的意义是,当其他自变量 x j (j i )都固定时,自变量 x i 每 变化一个单位而使因变 量 y 平均改变的数值。 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 i (i 0,1,2,...,k )的估计值b i (i 0,1,2,...,k )应该使 n 2 n 2 Q y a y a y a b 0 b1x1a b2x2a ... bkxk a min (3.2.13) a 1 a1 有求极值的必要条件得 Q n 2 y a y a 0 b 0 a 1 (3.2.14) Q n 2 y a yaxja 0(j 1,2,...,k) b j a1 将方程组(3.2.14)式展开整理后得:

模型沙盘设计说明

模型设计说明方案设计理念 朝阳公园景观设计以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为背景,以时代变化为主线展现公园景观,本次朝阳公园的设计任务共有三个地段,我们的设计从有第三地段到第一地段依次为中国风,过渡空间,现代风格,并在设计中运用一些景观设计元素体现这一主题,比如体现中国风的侠岚亭,四象广场,当归……,在过渡区域,八卦广场,侠岚休闲区,日晷元素与中国风相呼应,张拉膜,花架等也与现代风格相连接,而在第一地段内,一些具有现代风格的景观元素,如欧式亭,景墙的运用更是体现的现代社会风格! 此次朝阳公园的三个设计地段相互独立。设计小组有七人组成,设计任务也是有三个人共同完成,每人负责自己地段的景观设计。但三个设计地段的设计又相互统一,在设计之前我们小组统一制定了总的设计说明和公园设计主题,也交流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因此无论是中国风,过渡空间,现代风格的景观展示都是有相互统一的。在扩初阶段负责三个地段设计的成员对于自己的设计进行了相互的介绍同时也听取了姚璐老师的指导,借鉴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相互改进,力争是三个地段的设计达到最好的交融! 此次朝阳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主要考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大处着眼,整体设计。由于本次设计的主题是中国文化发展,因此设计中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景观规划理念,并却尽可能的解决和完善了人们观赏、娱乐、休闲、集会、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一永恒的主题,我们也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内部环境中强调生活、文化、景观间的连接,以达到美化环境、方便生活之目的。 演讲人:耿斌华 指导老师:姚璐 风景园林办公室主任:刘汝晶 2013年11月22日

几何体设计说明书

几何体设计说明书 1

文档仅供参考 几何体设计的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主体模型的设计 第二章球铰链的设计 第三章杆的设计 第四章零件图的装配 第一章主体模型的设计 2

1打开SOLIDWORKS,新建里面选择零件图。点击前视基准面,选择前视基准 面。 ?显示发生更改,前视基准面对着您。 ?草图工具栏命令出现在 CommandManager 中。 ?此时在前视基准面上打开一张草图。 ?单击矩形 (草图工具栏)。 2 若想开始矩形绘制,在草图原点的下方和左侧单击。 3 移动指针。注意指针现在显示矩形的当前尺寸。 4 若想完成矩形绘制,在草图原点的上面和左侧单击。您不必绘制精确尺寸。 5 释放矩形工具。 6.点击刚画成的草图,使边长为100. 7.点击退出草图。 3

8.选择拉伸,从(F)里选择草图基准面,方向一选择两侧对称,距离选择100。点击 确认,就会完成矩形的绘制。 9.以矩形的三个顶点建基准面1,点击正视于,然后选择草图绘制,绘制三条对角 线组成的三角形。退出草图,点击特征菜单里的拉伸切除按钮。从 10 从(F)里选择草图基准面,方向一为给定深度,距离选择 100. 10.同理能够切除另一个面,在插入里选择基准轴,以刚切除的图形中的顶点和 底面见基准轴1. 4

11.点击特征里的圆周正列按钮。旋转参数选择基准轴1,角度为360﹒实例数 完成如右图。 为3,要正列的特征选择阵列2. 然后再建一个垂直于基准轴而且过顶点的基准面4. 5

13.在基准面3上绘制一个底边为棱锥底边,高为30的等边三角形。退出草 图。选择特征里面的放样按钮,轮廓选择草图5和棱锥顶点1。点击确认,完成放样2. 14.选择圆周正列按钮,旋转参数为基准轴1,角度为360,实例数为3,正列的特征 完成如下图所示图形。 选择放样2. 3做一条与棱边夹角为72.64.的辅助线1。 16.建基准面15,选择垂直于曲线,选择里选择线1和顶点3.,然后在基准面15 上绘制一个圆心为顶点3,半径为6的圆,和一条直径。点击草图绘制里面的圆命令。绘制出圆,然后点击直线命令绘制出直径。选择剪切命令,选择剪切到最近端,剪切掉半个圆,退出草图。 6

插齿机模型说明书.

燕山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专业综合训练课程设计) 项目名称:插齿机模型设计 姓名:郝云飞宋龙龙肖雅文 李顺侯丽娜夏斌 指导教师:汪飞雪、解明利职称:讲师 2011-12-22 燕山大学专业综合训练任务书

院(系):基层教学单位: 年月日

小组分工及贡献 本次课程设计由我们小组6名成员共同完成,根据各人情况以及兴趣特长进行了详细分工,协同合作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 小组中郝云飞同学主要负责刀具旋转运动部分三维设计、总体三维装配、协调同学进行工作、部分工程图的修改等;宋龙龙同学主要负责总体参数的计算、工件旋转部分的三维设计、带轮部分的参数设计等;李顺同学主要负责小组说明书的整理、机架部分的三维设计,并与宋龙龙同学合作完成了总装工程图的初步绘制;侯丽娜同学主要负责传动系统的三维设计、轴的强度校核、传动系统部件图的绘制等;肖雅文同学主要负责刀具往复运动部分的三维设计、齿轮的校核,并与侯丽娜同学共同完成了部件图的绘制和小组ppt 的制作;夏斌同学主要负责资料的搜集、小组说明书的整理、查阅相关参考书籍等。

摘要 本设计研究的是小型教学实验用齿轮插齿机,主要内容有插齿机的传动原理与方法的拟订、传动系统的运动分析与计算和总体结构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机械传动方式,基本上包含了各种比较典型和常用的机械传动,如:带传动、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蜗轮蜗杆和链传动等。总体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分离式传动,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机械加工机床的特点。机床实现了齿轮加工所需的插齿、圆周进给、径向进给等运动。 关键词:机械传动插齿加工

目录 小组分工及贡献 (3) 摘要 (4) 目录 (5) 第1章绪论 (1) 1.1课题背景 (1) 1.2课题概述 (1) 第2章系统设计及参数计算 (3) 2.1系统组成、布局和方案设计 (3) 2.2参数计算 (5) 2.3主要传动零件的设计参数 (9) 第3章三维设计 (16) 3.1总装图 (16) 3.2插齿机各部件三维设计 (18) 结论 (25) 参考文献 (26)

模型结构设计说明书

土建学院第三届结构模型大赛 参赛模型简介 土木工程与城市建设学院 2012

一、桥型选择依据 根据竞赛规则要求,我们从模型制作的材料抗压特性,单向简谐动载加载形式和静力加载大小要求等方面出发,结合节省材料,经济美观,承载力强等特点,采用比赛提供的木条和木板,铁丝与铁钉设计制作了空间桁架结构模型。 模型主要承受竖直荷载,竖直荷载较容易满足,但是对水平动载对结构的刚度要求较高,同时要求结构有较强的抗剪能力,因此选择梯形为主体结构框架,以三角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作支撑,这样受力均匀简单,仅受轴力,便于木材与铁丝性能的发挥。 二、桥梁承载力计算 根据本次比赛的加载规则,加载荷载为结构顶部竖向静力荷载,考虑到结构尺寸所能承受荷载的能力,需对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疠 ,b为宽度,h为高,当h 越高时,结构抗弯矩就越大。 所以可得1、9两水平杆主要是抗弯矩,2、3、5、7、8杆主要是受压,4、6铁丝主要是受拉。 三、桥梁模型制作过程 对模型结构的受力分析、最后确定结构上平面为边长640mm、底面边长为1280mm、竖直杆高度为320mm,内部采用空间相似三角形桁架结构加强稳定性。

通过对设计分析、用PKPM软件模拟出结构受力变形位移图 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进行多次试验后得出来最终的结构,它凝聚了我们所有的试验所得的经验。 四、桥梁细节处理 节点设计 :主体框架结构相交的节点由于杆的倾斜在加动载和静载时会引起较大

的剪力,在连接时用铁钉锚固, 内部斜梁主要受拉,在相交时采用铁丝连结,增大节点强度和刚度。 节点详图: 五、模型制作心得体会 这次模型结构设计大赛让我知道了学习任何知识,仅理论上去求知,而不去实践、探索是不够的,所以这次模型设计不仅是检验我们专业知识水平很好的机会,也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在模型设计和制作过程中,我们不仅对所学的土木工程材料、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等知识有了很深一步认识,而且还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这样一个看试简单的东西绝对不是一个人能设计并制作出来的,我真切的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多一个人就多一个思路,我们应该向身边每一个人虚心学习,这次模型设计让我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善益良多。

建筑模型的基本介绍定稿版

建筑模型的基本介绍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建筑模型的基本介绍 建筑模型(拼音:jian zhu mo xing 英语: architectural model)是建筑设计及都市规划方案中,不可缺少的审查项目。它以其特有的形象性表现出设计方案之空间效果。因此,在国内外建筑、规划或展览等许多部门模型制作,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建筑及环境艺术模型介于平面图纸与实际立体空间之间,它把两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三维的立体模式,建筑模型有助于设计创作的推敲,可以直观地体现设计意图,弥补图纸在表现上的局限性(见建筑制图)。它既是设计师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同时也属于设计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设计投标与招商合作等方面。 基本特征: 使用易于加工的材料依照建筑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想,按缩小的比例制成的样品。建筑模型是在建筑设计中用以表现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面貌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对于技术先进、功能复杂、艺术造型富于变化的现代建筑,尤其需要用模型进行设计创作。 在初步设计即方案设计阶段的称工作模型,制作可简略些,以便加工和拆卸。材料可用油泥、硬纸板和塑料等。在完成初步设计后,可以制作较精致的模型──展示模型,供审定设计方案之用。展示模型不仅要求表现建筑物接近真实的比例、造型、色彩、质感和规划的环境,还可揭示重点建筑房间的内部空间、室内陈设和结构、构造等。展示模型一般用木板、胶合板、塑料板、有机玻璃和金属薄板等材料制成。模型的制作务求达到表现设计创作的立意和构思。 建筑模型分类:

模型设计说明(参考)

园林照明模型设计制作说明 静谧·溢彩广场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园林 制作单位园林085模型小组项目负责人邓继发 指导教师和生 制作日期2010年5月

目录 1.制作设计背景 (3) 2.设计依据 (3) 3.制作目标 (4) 4.制作原则 (4) 5.总设计思想 (4) 5.1 体现现代园林的风格 (4) 5.2 充分应用植物材料 (4) 5.3 园林照明 (5) 6.总体布局 (5) 6.1 时光之水——水帘 (5) 6.2 视觉广场——广场 (5) 6.3紫翠廊——花架 (5) 6.4花亭空透——欧式亭子 (5) 6.5雅馨楼——房子 (6) 6.6淡怡园——假山 (6) 6.7 拉模 (6) 6.8 园路 (6) 7.制作步骤 (7) 7.1 建筑小品 (7) 7.2 置石 (8) 7.3 园林植物 (9) 7.4 园林照明 (12) 7.5园路 (13) 7.6园林配景 (14) 8.植物配置 (14) 植物名录 (14) 附图 (16)

1.制作设计背景 现代园林环境景观设计理论与传统造园理论和观代的居住区景观规划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造景手法上与传统的造景方法有明显的差异。观代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决定了在现代庭园造景与传统的造园的不同。 园林模型设计制作是园林规划必不可少的一个方法,通过制作比实际缩小许多倍的模型来了解现代园林设计特点,通过建模可以提高学生对园林总体规划的空间立体想象能力和提高对园林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可以令学生逐步掌握园林模型设计制作的技能,以增强学生今后参与工程设计投标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能模拟植物配置熟悉各种园林景观植物的应用。还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思维。 园林设计意在于优化环境,其中包括建筑小品,水景,植物配置,还有重要的照明,照明作为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现代优秀的作品自然少不了照明的精彩,只有出色的照明,才能让环境看起来是和谐和美丽的。 在其中,不管是水景照明,水景照明,植物照明,建筑照明,山石照明,每一项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要求,相互配合得好能相得益彰,把园林点缀得多姿多彩。 灯光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了,现在的立体地图模型,建筑模型其中应用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型楼盘模型。模型上的灯光效果表现了设计者的要求,模拟了实际环境中灯光效果,加强模型的表达效果。但是灯光模型并没有应用于开展园林照明设计研究和教学上。现在的模型和灯光的制作相当成熟,能模拟出真实的环境,就通过这点,便于研究灯光与园林要素的关系,和开展园林灯光设计的教学。 2.设计依据 现代园林是一种全新的园林设计方式,随着时代的前进在进步,更加贴近新时代大部分人的新生活。与古典园林的拘谨不同,现代园林主开放,热闹与宁静并存,尤其是在照明方面大有出入,不只是在水景、建筑、园路设计了照明,大多配置了植物照明。 本次设计本着采用照明优化设计手段使建筑小品、植物、水景、园路特性表现出来,本次的照明材料是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并且广泛应用于LED照明,指示灯和大型楼盘模型等。通过不同颜色的二极管将现代园林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堪比姹紫嫣红。 植物方面多是制作了常用的园林观赏植物,颜色搭配合理,形成现代园林独特的植物景

线性回归方程和卡方的求法

高考统计部分的两个重要公式的具体如何应用 第一公式:线性回归方程为???y bx a =+的求法: (1) 先求变量x 的平均值,既1231()n x x x x x n = +++???+ (2) 求变量y 的平均值,既1231()n y y y y y n =+++???+ (3) 求变量x 的系数?b ,有两个方法 法112 1()()?()n i i i n i i x x y y b x x ==--=-∑∑(题目给出不用记忆)[]112222212()()()()...()()()()...()n n n x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x x x x x --+--++--=??-+-++-?? (需理解并会代入数据) 法21 2 1()()?()n i i i n i i x x y y b x x ==--=-∑∑(题目给出不用记忆) []1122222212...,...n n n x y x y x y nx y x x x nx ++-?=??+++-??(这个公式需要自己记忆,稍微简单些) (4) 求常数?a ,既??a y bx =- 最后写出写出回归方程???y bx a =+。可以改写为:??y bx a =-(?y y 与不做区分) 例.已知,x y 之间的一组数据: 求y 与x 的回归方程: 解:(1)先求变量x 的平均值,既1(0123) 1.54x = +++= (2)求变量y 的平均值,既1(1357)44 y =+++= (3)求变量x 的系数?b ,有两个方法

法1?b = []11223344222212342222()()()()()()()()()()()()(0 1.5)(14)(1 1.5)(34)(2 1.5)(54)(3 1.5)(74)57(0 1.5)(1 1.5)(2 1.5)(3 1.5)x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x y y x x x x x x x x --+--+--+--=??-+-+-+-??--+--+--+--==??-+-+-+-?? 法2?b =[][]11222222222212...011325374 1.5457 ...0123n n n x y x y x y nx y x x x nx ++-??+?+?+?-??==????+++-+++???? (4)求常数?a ,既525??4 1.577a y bx =-=-?= 最后写出写出回归方程525???77y bx a x =+=+ 第二公式:独立性检验 两个分类变量的独立性检验: 注意:数据a 具有两个属性1x ,1y 。数 据b 具有两个属性1x ,2y 。数据c 具有两个属性2x ,2y 数据d 具有两个属性2x ,2y 而且列出表格是最重要。解题步骤如下 第一步:提出假设检验问题 (一般假设两个变量不相关) 第二步:列出上述表格 第三步:计算检验的指标 22 ()()()()()n ad bc K a b c d a c b d -=++++ 2K =9大于表格中7.879,则查表可得结论:两个变量之间不相关概率为0.005,或者可以肯定的说两个变量相关的概率为0.995.或095.50 例如你计算出2K =6大于表格中5.024,则查表可得结论:两个变量之间不相关概率为0.025,或者可以肯定的说两个变量相关的概率为0.995.或097.50 上述结论都是概率性总结。切记事实结论。只是大概行描述。具体发生情况要和实际联 系!!!!

模型理论设计说明

2011年长安大学结构设计邀请赛 风能建筑结构模型理论方案设计说明书 作品名称: 海洋之星发电屋 团队名称:“少林寺” 队长姓名: 队员姓名:

目录 风能建筑模型设计说明.............................................................................................................. - 2 - 一、设计依据...................................................................................................................... - 2 - 二、设计概要...................................................................................................................... - 2 - 1、设计单位................................................................................................................ - 2 - 2、作品名称说明........................................................................................................ - 2 - 3、环境条件................................................................................................................ - 2 - 三、设计原则...................................................................................................................... - 3 - 四、设计内容...................................................................................................................... - 3 - 1、方案的构思............................................................................................................ - 3 - 2、造型和结构体系.................................................................................................... - 3 - 3、其他有特色方面.................................................................................................... - 4 - 五、方案图.......................................................................................................................... - 4 - 1、结构整体布置图.................................................................................................... - 4 - 2、主要构件详图和方案效果图................................................................................ - 5 - 3、叶片的效果图........................................................................................................ - 6 - 六、计算书1、结构选型:............................................................................................... - 8 - 1、结构选型:............................................................................................................ - 8 - 2、计算简图................................................................................................................ - 8 - 3、内力分析:.......................................................................................................... - 11 - 4、荷载分析:.......................................................................................................... - 13 - 5、承载能力估算...................................................................................................... - 13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