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考前复习教案: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 格式:docx
- 大小:114.47 KB
- 文档页数:7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表达式。
3.了解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1.反应速率:(1)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或产品浓度的变化。
(2)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a.平均反应速率:R=ΔC/Δt,其中ΔC为浓度变化量,Δt为时间变化量。
b. 瞬时反应速率:R = dC/dt,其中dC为极小时间间隔内的浓度变化量,dt为时间间隔。
2.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温度: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发生碰撞的频率和能量都增加,反应速率增加。
(2)浓度:浓度越高,反应物分子间相互碰撞的概率越大,反应速率增加。
(3)催化剂: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
3.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压力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进行的一种状态。
(2)平衡常数和表达式:a.平衡常数(Kc):对于反应aA+bB↔cC+dD,平衡常数Kc=[C]^c[D]^d/[A]^a[B]^b。
b.平衡常数和浓度之间的关系:Kc=(Cc*Cc)/(Ca*Ca)。
(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a. 温度:根据Le Chatelier原理,温度增加时,平衡会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b.压力:对于气相反应,压力增加时,平衡会向反应物浓度较多的一方移动。
c.浓度:浓度变化会改变平衡状态,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平衡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化学平衡常数和表达式。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对温度和浓度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利用实验进行反应速率的测量和计算。
2.使用图表和实例进行详细讲解。
3.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问答。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反应浓度条件下反应速率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反应速率的概念。
2.理论讲解:讲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反应速率与浓度变化量和时间变化量的关系。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引言化学反应是物质转化的过程,它的速率和平衡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化学变化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这一主题,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准确传授相关知识点,并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验操作技能为目标。
二、化学反应速率2.1 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思路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产生或消失的物质量。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确定产物浓度或反应物消耗量随时间变化进行测定。
讲解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如何利用实验数据获取反应速率,并展示数个实验结果图表以便更直观地说明。
2.2 影响因素和表达方式探究影响因素时,可以从温度、物质浓度、粒径/表面积等角度入手,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解释。
此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常见因素(如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重点指出这些因素对活性能不能起到永久改变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维持反应速率变化的必要条件。
2.3 反应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方程式描述了反应物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
在讲解过程中,需要指出每个物质的指数对于反应速率的贡献,并给予相关实例进行说明。
三、化学平衡3.1 动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动态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正反两种反应相互进行并且达到稳定状态。
通过向学生展示实验现象图和解释,加深他们对动态平衡性质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环境条件下动态平衡的移动方向。
3.2 平衡常数与其含义平衡常数又称为平衡定值,它是一个无量纲量,表示了化学反应在达到平衡时各种物质浓度之间的比例关系。
本部分可以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如何计算平衡常数,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和意义。
3.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温度、压强、物质浓度以及催化剂等因素都会影响化学平衡。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中间难度的计算题来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因素的具体作用方式。
四、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4.1 改变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改变温度、物质浓度、压强等因素都会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一、引言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是化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化学平衡研究了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稳态时的物质转化关系,而反应速率则描述了反应物在单位时间内发生变化的快慢程度。
本文将探讨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并提供一份针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教案。
二、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的概念与条件-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由于正反应同时进行,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各组分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 达到化学平衡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反应系统处于封闭状态,不发生物质的输入和输出;- 反应物浓度存在极小波动范围内的相对稳定;- 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并且它们的速率相等。
2. 平衡常数与平衡表达式- 平衡常数(K)用于表示在给定温度下,反应在平衡时各组分浓度之间所遵循的数值关系。
- 平衡常数可通过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得出,并表示为以下平衡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通式:aA + bB ↔ cC + dD,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C]^c ×[D]^d / ([A]^a × [B]^b)。
- 方括号内的字母代表物质的浓度,指数代表化学方程中对应物质前面系数的个数。
三、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的概念与影响因素- 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量与时间之比。
- 反应速率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温度:增加温度可以提高反应分子的动力学能量,促进碰撞频率和有效碰撞发生;- 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会增加碰撞概率,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催化剂能够降低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表面积:增大固体反应物表面积可增加有效碰撞发生机会。
2. 反应速率定律与速率常数- 反应速率定律可以描述不同因素对于反应速率的影响关系,一般表达式为:v = k [A]^m [B]^n。
- 其中,v代表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A]和[B]分别表示反应物的浓度。
- 反应物的摩尔系数和活化能确定了速率常数的具体数值。
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引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
了解和掌握这两个概念对于理解反应过程以及预测和调控化学反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相关实验方法。
一、化学反应速率1.1 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产生物质的量与其摩尔数之比,通常用mol/(L·s)表示。
它描述了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的速度,可以通过初始浓度变化或产物生成速度来确定。
1.2 影响因素1.2.1 反应物浓度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碰撞发生的频率也会增加,从而提高了碰撞成功并发生反应的机会,导致反应速率增大。
1.2.2 温度根据动力学理论,温度升高会使分子运动速度增加,碰撞频率也会增加。
同时,高温下分子能量更高,使得具备活跃能量的分子更容易发生有效碰撞,从而促进了反应速率的提高。
1.2.3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分子具备足够的能量进行有效碰撞并发生反应。
通过提供反应新的反应路径,催化剂增加了反应速率。
1.2.4 反应物状态在气体和溶液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有利于频繁碰撞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相较之下,在固体中分子间距离较远,因此固体相反应通常速率较慢。
1.3 实验方法1.3.1 体积法该方法通过观测产物体积变化来确定反应速率。
将一定浓度的反应物混合,并记录产物生成时产生或消耗气体的体积变化。
1.3.2 导电法对于涉及离子形成或消失的反应,可以使用导电法来测定电导率变化。
通过监测电导率变化,可以得到反应速率与摩尔比之间的关系。
二、化学平衡2.1 定义化学平衡是指当一个系统中各组分的浓度或压力不再发生改变时达到的稳态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前向和逆向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产品之间的浓度或压力保持不变。
2.2 影响因素2.2.1 反应物浓度和产物浓度改变反应物或产物浓度会导致平衡位置发生变化。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反应物浓度或降低产物浓度会使平衡位置向右移动,从而促进正向反应。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与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教案将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平衡常数以及影响平衡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讨论,并结合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化学平衡的概念1.定义:化学平衡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浓度、压力或溶解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2.特点:a.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反应速率相等;b.在平衡状态下,物质的浓度、压力或溶解度不发生变化;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压力或溶解度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
二、平衡常数1.定义:平衡常数是用来描述化学平衡状态的量,用K表示。
2.K的表示形式:a.气相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态下的部分压力计算,以P表示;b.溶液反应: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在平衡态下的浓度计算,以C表示。
3.影响平衡的因素:a.温度:温度增加会增加反应速率,使平衡位置改变;b.压力:仅对气体反应有影响,增加压力会使平衡位置转移至物质摩尔数较少的一侧;c.浓度:只适用于溶液反应,增加浓度会使平衡位置转移至物质浓度较少的一侧。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出现的物质量或体积。
2.影响因素:a.温度: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分子的平均动能,使反应速率加快;b.浓度:浓度增加会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使反应速率加快;c.催化剂: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物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d.表面积:反应物表面积增大会提供更多的反应位置,使反应速率加快。
四、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的关系1.平衡态的达成需要反应速率相等,但反应速率的快慢不影响平衡的位置;2.反应速率的增加可以加快达到平衡态的速度。
五、实验设想1.实验一: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a.实验目的:观察并分析温度变化对一些化学平衡系统平衡位置的影响。
b.实验步骤:i.选择一个热敏感染料,溶于水中形成一个有色溶液;ii. 加温或降温对溶液进行加热或冷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iii. 分析颜色的变化与平衡位置的关系。
高三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精选3篇)教案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 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观察结果。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等;3. 实验探究:观察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通过举例(如铁钉腐蚀、果蔬变质等),激发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兴趣,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Step 2:概念解释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速率的意义。
Step 3:影响因素讲解简要介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阐述其原理和影响机制。
Step 4:实验探究选择适当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可以选择酸与金属反应、化学燃烧等实验。
Step 5: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
Step 6:巩固与拓展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
如,催化剂的作用机制是什么?为什么反应温度升高会加快反应速率?等等。
教学辅助工具:实验草图、实验器材、化学试剂、实验报告。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概念理解的回答,评估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掌握程度。
教案二:反应速率测定实验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方法;2. 能够设计并完成测定反应速率的实验;3. 掌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方法。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方法;2. 实验设计:选择适当的反应体系和测定方法;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复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实验的设计和思考提供基础。
Step 2:实验设计介绍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反应体系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
可以选择酸碱中和、金属与酸反应等实验。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教案【引言】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以及性质等方面的科学。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是其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进行和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产物生成的量。
了解和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有助于我们研究和优化化学反应的条件。
1. 反应速率的表示和计算方法反应速率可以用不同的表达式表示,常用的有质量法和体积法。
质量法表示单位时间内产物质量的增加量,体积法表示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
计算反应速率时,可以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数或质量、气体的体积变化来计算。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表面积、催化剂等。
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平均动能,从而增加反应速率;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碰撞频率,加快反应速率;表面积的增大会增加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催化剂可以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能垒,加快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产物浓度保持恒定的状态。
了解和掌握化学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对于预测反应结果和优化反应条件十分重要。
1. 平衡常数和反应商平衡常数是指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产物浓度或分压的乘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反应的偏向性。
反应商是指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反应物和产物浓度或分压的乘积的比值。
平衡常数和反应商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反应的进行和判断平衡是否达到。
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和压力可以影响化学平衡的位置。
Le Chatelier原理指出,当反应系统受到外界扰动时,系统会通过改变平衡位置来抵消扰动。
增加反应物浓度、降低产物浓度、升高温度或提高压力可以使平衡位置向产物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复习教案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纲解读(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联系。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
理解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常见的几种平衡图像,能根据图像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课时)(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意义:表示某一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快慢的一种物理量。
2表示方法:一般用单位时间内某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来表示.表达式: v=ΔC/Δt单位: mol/ 、mol/等.3. 注意(1)以上所指的反应速率是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2)同一反应在不同时刻,瞬时反应速率不同.(3)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对于同一反应:mA(g)++qD(g)来说v A :vB:vC:vD=ΔnA:ΔnB:ΔnC:ΔnD=ΔCA:ΔCB:ΔCC:ΔCD=m:n:p:q(4)比较同一反应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快慢,必须转换为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再比较其数值的大小1.已知反应A+3B 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1mol·L-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L-1·min-1B、1mol·L-1·min-123. 根据以下叙述回答下列问题.把 X气体和 Y气体混合于2L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反应:3X(气)+Y(气) nZ(气)+2W(气).5 min末已生成 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则:(1)上述反应中系数n的值是()A.1 B.2 C.3 D.4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提问]从物质结构(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针对学生的回答总结]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组成微粒重新组合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高中化学教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引言: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化学学科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化学反应过程的发展规律。
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反应机制、调控反应速率和预测反应结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二级段落,详细介绍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并且介绍一些相关实验和应用。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1.1 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物质的量)的变化量。
通常情况下,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或者通过观察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速度来确定。
反应速率的单位可以是摩尔/升·秒(mol/L·s)。
1.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反应速率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重要因素包括:- 温度:温度的升高一般会加快反应速率,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的热运动速度,增加反应碰撞的频率和能量。
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反应机会,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 浓度:反应物的浓度越高,反应物之间的碰撞机会越多,因此反应速率会增加。
- 催化剂:催化剂是能够改变反应机制的物质,它可以提供一个能量较低的反应路径,从而加速反应速率,而催化剂本身在反应中不被消耗。
二、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2.1 化学平衡的概念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系统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化学平衡中,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以相同速率进行,系统中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不再发生显著变化。
2.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化学平衡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浓度: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会导致平衡位置的改变。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增加某种物质的浓度会导致平衡向逆向反应的方向移动,以减少物质的浓度差异。
- 温度:改变温度会影响反应的热力学倾向性,温度升高时,平衡位置会向吸热方向移动,而温度降低时,平衡位置会向放热方向移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纲要求】:( l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 2 )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 3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 4 )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 5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 6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者生成物来表示,单位是2、对于反应N2+3H2=2NH3,反应的速率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一定相同吗?,这些数值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能取负值吗?它们的比值与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系数的关系是注意:同一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比较反应速率时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3、使用范围:适用于有和参加的反应,对于一般不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注意:解释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链条思维:活化能→活化分子→有效碰撞→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 外因单位体积内 有效碰撞次数化学反应速率分子总数活化分子数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C 反 增大压强 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典型例题】例题1:反应4NH 3(g)+5O 2(g)4NO(g)+6H 2O(g)在10L 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 ,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X v (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 .)mol/(L 0.010)(NH 3s v ⋅= B .)mol/(L 0.001)(O 2s v ⋅=C .)mol/(L 0.001(NO)s v ⋅=D .)mol/(L 0.045O)(H 2s v ⋅=【规律总结】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及注意事项例题2:把下列四种X 溶液分别加入四个盛有10mL 2mol/L 盐酸的烧杯中,均加水稀释到50mL ,此时,X 和盐酸缓慢地进行反应,其中反应最快的是( )A .10℃20mL 3mol/L 的X 溶液B .20℃30mL 2mol/L 的X 溶液 D .10℃10mL 2mol/L 的X 溶液【变式练习】 1、(广东卷20)某探究小组用HNO 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专题十八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两课时)【考试说明】1、了解平均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一般规律。
3、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5、理解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6、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7、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要点精讲】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1、概念:2、计算公式:3、单位:4、注意点:(1)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典例1】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1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1·s—12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3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4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A.12B.14C.23D.34【典例2】反应A(气)+3B(气)2C(气)+2D(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 A =0.15mol ·L —1·min —1 B.V B =0.6mol ·L —1·min —1 C.V C =0.4mol ·L —1·min —1 D.V D =0.01mol ·L —1·s —1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决定因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影响因素:当其它条件不变时(1)浓度的影响: (2)压强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 (4)催化剂:(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探讨]压强对气体反应体系的影响 例如:N 2 + 3H 22NH 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1. 容器若为恒定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化学反应速率_____(加快、不变、减慢),原因是_________2. 容器若为恒压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反应速率(加快,不变,减慢)_____,原因是________ 。
【典例3】(2009广东卷)2SO 2(g )+O 2(g )错误!2SO 3(g )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催化剂V 2O 5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反应速度一定增大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在t 1、t 2时刻,SO 3(g )的浓度分别是c 1、c 2,则时间间隔t 1~t 2内,SO 3(g )生成的平均速率为2121c c u t t -=-【典例4】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 选项实验事实结论A其他条件相同,Na2S2O3溶液浓度越大,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越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改变催化剂一定不参与化学反应CH+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与等质量的形状相同的锌粒反应反应开始速率相同D 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2HI(g),把容积缩小一倍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不变【典例5】在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充入N2和H2合成NH3,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A、开始反应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正反应速率减小为零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保持恒定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与逆反应速率相等且都保持恒定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1)“逆”:(2)“动”:(3)“等”:(4)“定”:(5)“变”:2.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1)“v正=v逆”为标志(2)“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为标志(3)“转化率不变”为标志【典例6】在一定温度下,体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反应:A(气)+3B(气)2C(气)达平衡的标志是()A.物质A、B、C的分子个数比为1:3:2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C.单位时间内生成A 、C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D.反应速率3.化学平衡移动:(强调一个“变”字)(1)主要影响因素:(2)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勒夏特列原理):【典例7】如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 )(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 和平衡态II 时浓度不相等 要点四、化学平衡的计算及等效平衡1、等效平衡的含义: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条件有关,而与平衡建立的途径无关。
同一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都可形成等效平衡。
【典例8】将H 2(g )和Br 2(g )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g )△H <0,平衡时Br 2(g )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 )的转化率为b 。
a 与b 的关系是 ( )旧平衡V 正=V 逆平衡被打破 V 正≠V 逆新平衡 V ’正=V ’逆改变条件一定时间后 条件不再变化平衡不移动程度相同 v 正 =v 逆 使用催化剂或对 体积无变化的反 应改变压强 程度不同 v 正 ≠v 逆浓度 压强 温度平衡移动 条件改变A.a >b B.a =b C.a <b D.无法确定 2、等效平衡的分类(1)、恒温恒容....条件下(前后体积可变): (2)、恒温恒容....条件下(前后体积不变): (3)、恒温恒压....条件下, 【典例9】(2009北京卷9).已知:H 2(g )+I 2(g )2HI (g );△H < 0。
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 2和I 2各0.1 mol ,乙中加入HI 0.2 mol ,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
欲使甲中HI 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 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 .甲中加入0.1 mol He ,乙不变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甲增加0.1 mol H 2,乙增加0.1 mol I 2 【典例10】在密闭容器中,对于反应:2SO 2(g )+O 2(g )2SO 3(g ),SO 2和O 2起始时分别为20 mol 和10 mol ;达平衡时,SO 2的转化率为80%。
若从SO 3开始进行反应,在相同的温度下,欲使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与前者相同,则起始时SO 3的物质的量及其转化率A.10 mol 和10%B .20 mol 和20% C.20 mol 和40% D.20 mol 和80% ( )3.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的计算(1)、计算步骤:建立模式、确定关系、依据题意、列出方程。
【典例11】X 、Y 、Z 为三种气体。
把amolX 和bmolY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X +2y 2Z ,达到平衡时,若它们的物质的量满足:n (X )+n (Y )=n (Z ),则Y 的转化率为 ( ) A.[(a +b )/5]×100% B.[2(a +b )/5b]×100% C.[2(a +b )/5]×100% D.[(a +b )/5a]×100% (2)化学平衡常数【典例12】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H ()CO ()O H ()CO (222c c c c K ⋅⋅=。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 CO2+H2要点五、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相关图象【典例1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A.T1>T2,ΔH>0 B.T1>T2,ΔH<0C.T1<T2,ΔH>0 D.T1<T2,ΔH<0【典例14】对于可逆反应N2(g)+3H2(g)2NH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A B C D研究目的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图示【考题在线】(2009广东卷20). 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CH3(l)+H2O(l)HCOOH(l)+CH3OH(l)△H>0某小组通过试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甲酸甲酯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组分HCOOCH3H2O HCOOHCH3OH物质的量/mol1.001.990.010.52催化剂高温T1碘化氢的量时间T2(1)根据上述条件,计算不同时间 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 速率,结果见下表:反应时间范围/min 0~510~1520~2530~3540~4550~5575~80 平均反应速率/(10—3mol ·min —1)1.97.4 7.8 4.4 1.6 0.80.0请计算15—20min 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 mol ,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 ·min —1(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依据以上数据,写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在不同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
(3)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332()()()()c HCOOH c CH OH K c HCOOCH c H O •=•,则该反应在温度T 1下的K 值为 。
(4)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温度为T 2(T 2大于T 1),在图中画出温度T 2下甲酸甲酯转化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预期结果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