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之中国的地形
- 格式:ppt
- 大小:14.31 MB
- 文档页数:70
高中地理《中国的地形》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中国的地形1.熟悉中国地形图,了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
2.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3.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壮丽山河,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5.通过研究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新课导入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上课前开始播放视频《中国地形地势歌》(小苹果版)。
伴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随着优美的歌曲,我们进入今天的研究主题《中国的地形》。
意,同时与本节所学内容密切相关。
目标展示研究目标1.识记我国山脉的走向与分布,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明确进修目标,增强进修的针对性,有利于提分布与特征。
2.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高课堂效率。
特征。
3.学会分析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多媒体:展示“中国分层设色地势图”、我国各类利用图片地势类型面积占全国的比例饼状图,让学生总结出等资料,让学生“地势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阔”的结论。
通过资料自主N)”引导学展示“中国地形剖面示意图(沿32°进行归纳,提生总结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结论。
高学生读图能展示“中国地形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找力。
出三级阶梯的主要界限。
问题承转过渡: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对地理环问题探究问题探究有境和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呢?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
要求:以组为单位讨论,并记录讨论成果。
提问学生回答讨论的成果。
助于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展示正确答案,教师并点拨更正补充。
中国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头脑风如果我国地势东高西低,我国的地理环境将会是造就学生逆暴怎样的呢?过渡:可以说XXX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环境的向思维能力。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总结11中国主要地形单元的特点(1)四大高原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世界最高、我国最大;②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③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④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2)四大盆地①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周山环绕,内部平坦;②准葛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盆地,沙漠、戈壁广布,边缘有绿洲;③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沙漠、戈壁广布,东部多沼泽、盐湖,是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④四川盆地:是最发达的盆地,号称天府之国,多低山丘陵,仅成都平原较平,多紫色土,又称紫色盆地。
(3)三大平原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沃野千里,低地多沼泽;②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由黄淮海冲击而成,地势平坦;③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大平原,东西狭长,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鱼米之乡高中区域地理知识总结2北方地区一、自然地理概况(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三)气候和植被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
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第二讲中国的地形知识:知道:主要地型类型及分布特点、多地震的国家、海底地形的种类和分布记住: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丘陵的名称和分布、珠穆朗玛峰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中国地形的特征及对环境与经济的影响技能:初步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学会:在实地和地图上识别常见的地形类型、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能力:记忆: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和丘陵的名称和分布、珠穆朗玛峰观察:在实地和地图上观察我国地形、地势环境及其要素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观察结果描述我国地形景观特征和某种地形的特点想象:根据地图和景观图片想象我国地形、地势的空间状况、想象我国的地形特征,并能用地理语汇加以描述。
思维:根据地理图像和资料综合我国的地形特征1.我国地形特点:(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也可通过遥感图像的地学分析)地势西高东低(陆上最高处珠峰8844.43米、最低处艾丁湖面-154。
31米),呈阶梯状分布从下面地形剖面图不难看出,我国的地形大势和呈阶状分布的基本状况。
(下图学生用书《三维设计》中国地形空间定位部分有北纬40、36度剖面图或考试地图册P103)(补充1:新中国成立后,利用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记录,确定了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全国统一的高程起算基准面,并且在青岛观象山埋设了永久性的水准原点。
水准原点的高程是以青岛验潮站平均海平面为零点,经过精密水准测量进行连测而得。
以黄海平均海平面建立起来的高程控制系统,通称“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87年国家测绘局公布:中国的高程基准面启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取代原国务院批准启用的“黄海平均海平面”。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比“黄海平均海平面”高29mm2:我国陆地最低点:-154.31米据新华社电国家测绘局08年9月28日公布了我国陆地最低点——新疆吐鲁番艾丁湖洼地高程新数据为-154.31米。
艾丁湖洼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南,是我国内陆最低处,也是世界著名低地.197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局采用传统光机型测绘仪器首次测定了艾丁湖洼地最低点高程数据为-155米.29年来,由于环境及地质结构变化、地壳运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风沙淤积的影响,艾丁湖洼地最低点的位置和高程发生一定变化。
高考高中地理中国地理常识知识点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海陆位置: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部纬度位置:南北跨纬度近50°,大部分在温带,南部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二、疆域和邻国(1)概况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是世界第三大国。
(2)领土四至最北端:黑龙江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航线最南端:南海南沙群岛上的曾母暗沙附近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附近(3)邻国我国陆上国界长达两万多千米,共有14个陆上邻国,从鸭绿江口开始到北仑河口依次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我国的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 23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四、中国的地形(1)地形概况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 2/3。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2)主要地形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
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第二大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