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内涵
- 格式:ppt
- 大小:886.00 KB
- 文档页数: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予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纲领以明确的时代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发,江泽民同志在执政党建设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建知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具体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同时又是一个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是指,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的整体:(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2)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4)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密切相联、辩证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请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核心观点、历史地位等,谈谈你的理解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①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②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③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①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⑤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②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6.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的脉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邓小平教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种理论,它旨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有着强大和创造性的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社会的经济发展,但也存在客观上的社会不均衡问题。
因此,尽管社会在增长和改善社会福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腐败和不平等现象。
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寻求均衡发展,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发展经济,实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统一。
为此,邓小平就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本身的文化特点,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后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及其它领域都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公正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不仅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贡献了重要思想,也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这都体现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王开局义,为社会安全、社会进步和中国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有价值的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院系: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姓名:喻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引向深入。
这就是党中央提出在全党兴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重大显示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们要通过兴起学习贯彻新高潮,切实广大党员和干部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同心同德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包括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提出来,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
本文分成四个环节来认识这个过程。
关键词: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大重要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中国共产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是把握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它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一个环节,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概念“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其核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邓小平理论集中回答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关于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重大任务历史性地留给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2000年,江泽民同志执政八年了,距离邓小平说抓党建也已经八年多了,元旦前晚,碾转反侧,夜不能寐,第二天召集中宣部部长说,这是个世纪转折的时代,今后应把着力点放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来。
1月14日,江泽民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会上提出“四个始终”,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怎样从严治党呢,就要从四个始终说起。
要想坚持党的先进性,就要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经得起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始终坚强有力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2月19日,全国正在进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动员。
江泽民到广东省高州市进行“三讲”动员,此后几天相继出席了三个座谈会,分别是:基层党员代表座谈会、老党员老干部代表座谈会和高州市现任领导干部座谈会。
2月25日,在结束广东考察所作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三个代表”的命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执政党建设理论为主体,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目标,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指导我们各项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深入研究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共产党执政的规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一些长期执政的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面临的形势和肩负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
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党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予党的宗旨以丰富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纲领以明确的时代方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永远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出发,江泽民同志在执政党建设理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把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必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想内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
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大意义
1.理论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新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标志着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统一与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
2.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全部理论活动、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是指引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1(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11.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1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23.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2 4.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 2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3(一)邓小平理论的萌芽31.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邓小平理论的萌芽 3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 3(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4(三)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4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4(一)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4(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4四、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6(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6(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6五、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意义和方法7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9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9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0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10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1第三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1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12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14(一)正确认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二)尊重实践、尊重群众(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15三、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16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7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17二、社会主义本质论18(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科学内涵191.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含义2.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本质(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20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20(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的确立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的重要意义21四、正确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21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22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3(一)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曲折认识过程(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意义24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2.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2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25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6(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内涵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26(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27(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7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28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8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大意义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29第六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31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31(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31(二)鲜明特点32二、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对策和措施33第七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38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历史的选择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框架41(一)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42(3)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主要途径) 433.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45(1)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2)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46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四个基本目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
1、民主:
民主是一种理念,它源于西方先进思想,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有效
的政治方式和机制,实现每个公民具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实现社会的
选择和公平的参与,加强政府的透明和问责制度,保障和促进社会的
和谐。
民主体系有较充分的容纳性,可以充分尊重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并将其融入政治发展的过程,实现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公投等各种形式。
这种政治形式可以有效反映公众意见,保障每个公民透明、公正
和公平参与其中,形成一种文明的协同共管机制。
2、自由:
自由是一种自我价值观,它强调人的自尊和尊重,不受强制的不可动
摇的个体权利,对宗教的尊重,维护个体的权利和利益,允许个体参
与社会发展的自主性和发言权,以及各种形式的参与。
自由不仅可以
促进有意义及持续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且还可以有效防治任何
威权主义的倾向,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公民权利免受侵犯。
3、平等:
平等是一种价值观,它源于西方近代思想,强调所有公民在法律和制
度上应受到平等的对待,应具有权利的平等和义务的尊重,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应得到实质平等的待遇。
平等的价值观可以有效
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弱者可以得到保护,个体财富分配不会存在不公
正,公民精神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共同构建一个团结、和谐、进步的社会。
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
基本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思想;关十买竹全万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等等。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取得的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实质和要求,必将对党和国家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要从“三个代表”的时代意义、“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上把握其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首先要着眼于时代大背景,联系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从它适应实践的需要、解决历史的课题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
“三个代表”是着眼于解决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的党的建设的总纲领;“三个代表”是着眼于回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出的重大战略性思考;“三个代表”是着眼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
“三个代表”不是几个观点的简单组合,而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观点共同构成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三个代表”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基本方面,更为鲜明、更为集中地揭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工作的本质要求,从而形成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解决新的时代课题的新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体现了这个有机整体中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质的规定与时代发展新的要求的统一;“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建设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条件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日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提出:总结中国共产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人类又来到一个新的世纪之交和新的千年之交。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如何更好地檄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
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同时,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