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模式)系统设计资料
- 格式:pptx
- 大小:548.40 KB
- 文档页数:8
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配电系统设计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消耗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动汽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交通工具,被广泛认可和接受。
为了保证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充电效率,一个可靠高效的充电桩配电系统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配电系统的设计。
1. 系统概述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配电系统是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的基础设施,它负责将电能从电网传输到充电桩,然后再传输到电动汽车中。
该系统由充电站、充电桩、配电盒和控制中心组成。
充电站作为系统的总控制节点,通过配电盒将电能分配到各个充电桩上,并通过控制中心实现对充电桩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
2. 配电系统设计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配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2.1 配电盒设计配电盒是充电桩与电网之间的连接点,它起着分配电能和保护电路的作用。
配电盒应具备足够的电流承载能力和短路保护功能,以确保充电过程中不会发生过载和短路故障。
2.2 充电桩设计充电桩是充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它应具备可靠的供电能力和高效的充电效率。
充电桩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2.1 电能负荷管理为了平衡充电桩之间的负荷,充电桩应具备智能的负荷控制功能。
当有多个充电桩同时充电时,系统应根据当前的电网负载情况,动态调整每个充电桩的充电功率,以避免超负荷现象的发生。
2.2.2 充电效率优化为了提高充电效率,充电桩应具备智能充电管理功能。
通过对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充电参数,使充电过程更加高效。
此外,充电桩还应支持快速充电和慢充电两种不同模式,以满足用户不同的充电需求。
2.2.3 安全性保障为了保证用户和设备的安全,充电桩应具备多重安全保护机制。
例如,充电桩应具备漏电保护功能,一旦发生漏电现象,充电桩应能自动断开电源,避免电击事故的发生。
此外,充电桩还应支持过电压和过电流保护,确保充电过程中不会对电动汽车和设备造成损害。
3. 控制中心设计控制中心是系统的核心,它负责对充电桩实时监控和管理。
新一代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解析快速充电技术的原理与实现新一代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解析:快速充电技术的原理与实现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充电技术的提升成为了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新一代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中,快速充电技术的原理和实现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快速充电技术的原理和实现,并对其在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快速充电技术的原理快速充电技术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电动汽车电池的充电量达到大部分或全部的技术。
在过去,常见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主要是慢充和快充,而快速充电技术则是在快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充电速度和效率。
快速充电技术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高电流充电:快速充电技术采用较高的充电电流,以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
通过提高充电电流,可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充电效率。
同时,充电桩和电动汽车之间需要具备相应的电流传输能力和安全性能,以确保充电过程的稳定和安全。
2. 先进的电池技术:快速充电技术的实现还依赖于先进的电池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是电动汽车最常用的电池类型。
通过优化电池结构和材料,改进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提高电池的充电速度和容量,从而实现快速充电技术。
3. 温度管理:温度管理是快速充电技术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当充电电量较高、充电速度较快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如果温度过高,不仅会降低电池性能,还会影响电池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快速充电技术需要通过恰当的温度管理系统,监测和控制电池的温度,确保充电过程中的热量适度散发,保证电池的安全和性能。
二、快速充电技术的实现快速充电技术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充电设备和电动汽车之间的兼容性、电池的特性和电网系统的支持。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快速充电技术实现方式:1. 直流快充技术(DC快充):直流快充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快速充电技术之一。
该技术通过直流充电桩将电能直接传输到电动汽车的电池中,实现快速充电。
与传统的交流充电方式相比,直流快充技术的充电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题目:电动汽车车载光伏充电系统设计与实现1.摘要<中英文)针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长期不能完全充满而影响其使用寿命,设计了一种光伏电池车载充电装置,能够对动力电池组长时间小电流涓流充电以改善其充电状态,同时部分补充电池组能量,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与使用寿命。
采用TMS320F2808 DSP芯片作为控制核心、以BOOST升压变换器作为主电路的硬件设计方案,完成了主要元器件的选型和参数整定,对设计参数进行了仿真验证和优化,并研制了样机。
制定了高性能算法与控制策略,既能完成光伏电池最大输出功率的跟踪,又能提高电池的充电效率,并基于MATLAB平台完成了DSP嵌入式应用程序设计,生成代码。
配备了车载监控系统,实现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性能稳定,光伏电池最大输出功率跟踪速度快,稳态误差小,效率高,并具有防止电池组过充电保护,人性化的人机交互平台,有很强的实用性。
ABSTRACT:Directing towards the phenomenon of the battery pack of electric vehicles cannot be charged completely for long time,we designed a kind of on-board photovoltaic cell charging device,it can trickle charge to improve the state of charge of the battery pack, and at the same time part of the supplemental battery pack energy to extend the mileage of electric vehicle.This paper uses DSP TMS320F2808 chip as controller core and Boost converter as the hardware design scheme of the main circuit, alsocompletes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election and parameter tuning on the design parameters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prototype. Developing a high-performance algorithms and control strategies, it can not only realize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point tracking of photovoltaic cells but also could improve battery charging efficiency.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evice performance was stable, and has good practicality. It can track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of photovoltaic cell with error less than 2%,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reached 85%,the fluctuation range of output voltage and current was less than 5%. The device can detect battery group´s voltage and charge current to prevent battery overcharge and has over-current protection.2.引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汽车在整个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汽车尾气的排放却已成为大气主要污染源,同时也由于世界石油资源的日趋紧张,都迫使当今社会向无污染和节能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环保节能的电动汽车正成为其重要的解决手段和研究课题。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快充)设计难点与解决方案引言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技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电动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中,直流快速充电被广泛应用,其充电速度快、效率高,能够满足用户对充电时间的需求,但其设计中也存在一些难点。
本文将重点讨论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快充)设计中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难点一:供电电网功率限制直流快速充电对供电电网的功率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较大的电流来满足快速充电的需求。
然而,供电电网往往在某些地区存在功率限制,无法满足直流快速充电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方案:1.升级供电电网:与供电部门合作,对供电电网进行升级,增加功率容量。
2.电网优化:通过优化电网负荷分配,合理调整直流充电桩的使用时间和充电速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供电功率。
3.分时段充电:根据电网的负荷情况,制定分时段充电策略,避免高峰期集中充电,以平稳消耗供电电网的功率。
难点二:充电桩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流快速充电桩的设计要求稳定性高,充电过程中需保证安全性,这对硬件和软件方面的设计提出了一定挑战。
以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1.硬件设计:采用高质量的电子元件和稳定的电源,确保充电桩的正常运行。
同时,充电桩的结构设计要坚固,能够经受恶劣环境和外力的冲击。
2.安全保护机制:在充电桩中加入多重安全保护机制,如过压保护、过流保护、过温保护等,确保充电过程中不会对电动汽车及其使用者造成安全隐患。
3.软件控制:采用先进的软件控制系统,监测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软件应具备强大的故障检测和自诊断功能,以提高充电桩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难点三:兼容性与标准化目前,不同品牌的电动汽车存在不同的充电接口和充电协议,这给直流充电桩的设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案:1.多接口支持:在设计充电桩时,考虑支持多种充电接口,以满足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新国标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孙涛;曹淑琴【摘要】根据目前国内电动汽车直流快充的现状,设计出了符合新国标GB/T18487.1-2015等5项国家标准的电动汽车直流快速充电桩.首先介绍了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方式的现状和新国标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按照新国标的要求,提出了充电桩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架构,并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详细描述了有关设计.充电桩控制以STM32F103VE单片机作为核心,以μC/OS Ⅱ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底层控制程序,实现充电协议与输出控制功能.人机交互以WinCE触摸显示模组为核心,基于WinCE的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充电计费和操作指引功能.%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DC charging pile for electronic vehicles in the domestic,a DC charging pile for electronic vehiclesis designed,that confirmes five national standards including GB/T18487.1-2015 etc.Firstly,the situation of DC charging pile and features of new national standard are introduced.And based on requests of new national standard,a structure of charging pile is designed and some project details from hardware and software are introduced.The charging pile takes STM32F103VE as the control core.And the μC/OS Ⅱ is used as the low-layer control program of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It achieves charging protocol and output control.The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takes the WinCE touch display module as the core.It implementes the charging and operation guide function.【期刊名称】《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年(卷),期】2018(018)002【总页数】5页(P63-66,71)【关键词】充电桩;电动汽车;STM32F103VE;WinCE【作者】孙涛;曹淑琴【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141;北方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1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29引言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会造成排气污染,对环境保护和空气洁净都是十分有益的。
纯电动汽车充电管理控制系统设计摘要:简要介绍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管理控制系统设计要求,明确纯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时,整车相关充电管理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纯电动汽车;充电管理;直流充电;交流充电;Desion of Charging Managemeng Control System forElectric VehicleRUAN Peng1,LI ChuangJu2(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LTD.Passenger Car Company, Anhui Hefei230009)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of the charging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ic vehicles, and clarifies thecontrol strategies of the charging 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 related to the vehicle when the electric vehicles are charging with DC or AC supply.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charging management;DC charging;AC charging;0引言随着纯电动汽车销量的不断增长,纯电动汽车充电管理控制系统相关控制策略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纯电动汽车的充电管理控制系统设计要求,并明确了纯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时,整车相关充电管理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1充电管理控制系统一般要求1.1 控制核心纯电动汽车在进行直流充电或交流充电时,整车控制器(VCU)均作为充电管理控制核心,VCU唤醒电机控制器(MCU)等相关控制器,并进行整车高压系统上下电的控制。
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管理系统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数量持续不断增多,而汽车尾气会给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现如今国家对低碳理念的倡导,就需要出现一种新型的汽车来代替以往传统污染严重的汽车类型,在此背景之下,电动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比较环保的汽车类型,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还需要专业充电桩的有效支持,这就需要对充电桩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对电动汽车的实际应用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桩;充电管理系统;设计1电动汽车充电桩主要分类1.1交流电充电方式交流电充电方式是电动汽车最基本的充电方式。
其主要是合理利用220V或者是380V的交流电源直接引入充电桩之中,然后借助汽车自身的滤波装置以及整流装置,对汽车电池进行直冲,以此为电动汽车提供日常所需的电量能源。
但是交流电充电方式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并且充电量比较少,主要适用于一些小型的电动汽车。
1.2直流电充电方式一般情况下,直流电充电方式主要是合理利用地面充电站,从而获取直流电,并且建立充电桩,然后对电动汽车工作电池组进行直接充电,从而有效提升汽车的设计,将汽车运行中的自重进行有效降低,以此减轻电动汽车本身的负担。
由于这种充电方式是将电能直接进行输送,所以其蓄电能力相对比较强,从而可以进行快速充电,主要适用于一些耗电量相对比较大的电动汽车。
1.3直接更换电池方式更换电池的充电方式,其安全性相对比较高。
一般情况下,这种充电方式主要适用于两组蓄电池的电动汽车,其一组蓄电池可以为汽车提供所需的能源,保证汽车正常运行使用,而另一组蓄电池则可以取下来进行充电,合理将两组电池进行更换,从而保证汽车运行过程中,电池具有充足的电量能源。
但是,电池进行更换必须是建立在大量电池更换站的基础上,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目前无法满足于这种智能化需求。
1.4非接触式充电方式非接触式充电方式主要是借助相应的感应器件,将其安装在汽车充电的位置上,从而实现汽车与充电设备彼此之间并未发生接触,满足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随时进行充电的需求,不再受制于充电桩的数量问题。
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文以TI公司TMS320F28335为主要控制器,进行了多段式充放电方法的设计,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
该方案包含了汽车充电器,采用了切换式供电,从而大大改善了电池的效率,并且体积小,重量轻。
1引言在国内现有四型电动汽车中,四型的南瑞公司,就达到了200 kW。
更何况,南瑞公司还研发了一台南瑞的智能充电设备,里面有一个电子充电设备,充电器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充电器安全保护管理系统。
目前南瑞科技公司的充电设备正在位于成都市郫区石羊场镇的国家电网成都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站基地进行快速试运,为16路电动汽车和公交车同时进行快速充电。
2010年11月成功地自行开发和自主研制生产出一种新型完全智能化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而这款智能充电机不仅能够给新型电动汽车快速进行充电,而且它既同时具有充电系统工作体积小、人机接口友好、操作过程非常简单等几大优势。
随着智能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电力专用电子技术和智能控制处理系统等电子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不断发展,电能电源变送器的智能控制处理手段逐渐发展趋向完全智能化,从而可以促进智能充电机组中可以同时实现各种小型化、智能化和迅速化的变种智能充电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机的智能控制策略国内外正在积极进行发展中的技术研究。
2电动汽车车载充电系统设计2.1主芯片介绍TMS320F28335与TMS320F2812型DSP相比较,具有单一FPU、高精度PWM和256 K等优点。
并加入DMA的DMA,可将ADC的输出信号直接写入DSP。
另外,还可以增加通讯模块、SCI接口、SPI接口等功能。
主频率,也就是320f28355,最高可达到150 MHz。
该设备具有一个外存贮器扩充界面、一个监视仪、三台计时器、18 PWM和16路12比特AD转换机。
F28335是XINF(XINF),与2812(XINF)相似,但是其性能更加强劲。
该16/32比特的宽度可以进行设定,并且可以进行DMA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