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31.28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填空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资料)、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3、要研究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时,全部工业企业构成总体,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4、工人的年龄、工资、工龄属于数量标志,工人的性别、民族、工种属于品质标志。
5、设备台数、工人人数属于离散变量,身高、体重、年龄属于连续变量。
6、研究某市居民生活状况,该市全部居民构成了总体,居民家庭的收入是数量标志。
`7、某市职工人数普查中,该市全部职工人数是指标,每一个职工是总体单位。
8、从个人奖金最高额、最低额,企业奖金总额和人均奖金总额等方面研究某企业奖金的分配情况,该项研究中统计指标是企业奖金总额、人均奖金总额,变量值是奖金最高额、最低额。
二、单选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 调查单位B 标志值C 品质标志D 总体单位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的设备B 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 每一个工业企业;3、下面属于统计总体的是( B )。
A 某地区的粮食总产量B 某地区的全部企业C 某商场全年商品销售额D 某地区全部职工人数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 )。
A 男性是品质标志B 人的年龄是变量C 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 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5、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B )。
A 社会总产值B 产品合格率C 产品总成本D 人口总数~6、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B )。
A 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 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 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 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7、某工人月工资1500元,工资是( A )。
A 数量标志B 品质标志C 质量指标D 数量指标8、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A)。
A 职工的年龄B 职工的性别C 政治面貌D 籍贯9、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使用状况,统计总体为( D )。
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B.编制统计表C.统计汇总问题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A.及时性B.正确性C.全面性D.系统性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A.等距式分布数列B.单项式分布数列C.开口式数列D.异距式数列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A.随机变量B.确定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离散型变量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C.各组分布的次数D.各组分布的频率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B.J型分布曲线C.右偏分布曲线D.左偏分布曲线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A.交叉B.不等C.重叠D.间断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A.统计分组B.逻辑检查C.数据录入D.统计汇总E.制表打印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A.组类B.组限C.组距D.组中值E.组数据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A.钟型分布B.χ型分布C.U型分布D.J型分布E.F型分布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A.组距数列B.品质数列C.单项数列D.变量数列E.开口数列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A.粮食平均产量的分布B.零件公差的分布C.大学生身高的分布D.商品市场价格的分布E.学生成绩的分布6.下列变量呈J型分布的有()A.投资额按利润率的分布B.60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分布C.经济学中的供给曲线D.不同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分布E.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三、填空题1.分布在各组的_______叫次数(频数)。
一、思考题3.1数据的预处理包括数据审核,数据筛选,数据排序,数据透视表。
3.2分类数据整理:频数分布表(频数,比例,百分比,比率)图示方法:条形图,对比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
顺序数据的整理:频数分布表(累计频数,累计频率)图示方法:环形图。
3.3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是组距分组,步骤:1.确定组数: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
在实际分组时,组数一般为5≤K ≤152.确定组距:组距(Class Width)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3.统计出各组的频数并整理成频数分布表3.4直方图和条形图区别:1.条形图是用条形的长度(横置时)表示各类别频数的多少,其宽度(表示类别)则是固定的2.直方图是用面积表示各组频数的多少,矩形的高度表示每一组的频数或百分比,宽度则表示各组的组距,其高度与宽度均有意义3.直方图的各矩形通常是连续排列,条形图则是分开排列4.条形图主要用于展示分类数据,直方图则主要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3.5绘制线图应该注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纵轴数据下端应从“0”开始,以便于比较。
数据与“0”之间的间距过大时,可以采取折断的符号将纵轴折断3.6饼图和环形图的不同:饼图只能显示一个总体各部分所占的比例,环形图则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系列,每一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系列为一个环。
3.7茎叶图与直方图相比的优点与各自的应用场合:直方图可观察一组数据的分布状况,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茎叶图既能给出数据的分布状况,又能给出每一个原始数值,保留了原始数据的信息。
直方图适用于大批量数据,茎叶图适用于小批量数据3.8鉴别图表优劣的准则有:3.9制作统计表时应注意的问题:二、练习题3.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一、思考题1.数据的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答:数据的预处理是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所做的必要处理,内容包括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等。
(1)数据审核就是检查数据中是否有错误。
对于通过调查取得的原始数据,主要从完整性和准确性两个方面去审核;对于通过其他渠道取得的二手数据,则应着重审核数据的适用性和时效性(2)数据筛选是根据需要找出符合特定条件的某类数据。
(3)数据排序是按一定顺序将数据排列,以便研究者通过浏览数据发现一些明显的特征或趋势,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除此之外,排序还有助于对数据检查纠错,以及为重新归类或分组等提供方便。
2.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方法各有哪些?答:(1)分类数据的整理方法:首先列出分类数据所分的类别,然后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频率或比例、比率等,即可形成一张频数分布表。
图示方法: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和环形图。
(2)顺序数据的整理方法:首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数据进行分类,然后计算出每一类别的频数、比例、百分比、比率等,对于顺序数据,除了可使用分类数据的整理和图示技术外,还可以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百分比)。
图示方法:条形图、饼图、帕累托图、累积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
3.数值型数据的分组方法有哪些?简述组距分组的步骤。
答:(1)数据分组的方法有单变量值分组和组距分组两种。
①单变量值分组是把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通常只适合离散变量,且变量值较少的情况下使用;②在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组距分组。
它是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
在组距分组中,一个组的最小值称为下限;一个组的最大值称为上限。
(2)组距分组步骤①确定组数。
组数的确定应以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为目的。
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不应少于5组且不多于15组,即5≤K≤15;②确定各组的组距。
组距是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的差。
组距可根据全部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及所分的组数来确定,即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③根据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
各章训练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2.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工作3.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4.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信息职能5.统计设计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统计数据采集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统计数据分析6.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7.总体单位名称总体单位8.品质标志数量标志标志值9.可变的数量标志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10.数量指标质量指标11.统计指标体系12.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范畴具体数值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二.单项选择题1.B 2.B 3.B 4.C 5.C 6.B 7.D 8.D 9.C 10.C 11.D 12.C 13.C 14.B 15.C三.多项选择题1.A E 2.ABCDE 3.ACD 4.ABDE 5.BCEF6.ACDE 7.DE 8.BDF 9.BC 10.ACE四.判断题1.错2.对3.对4.错5.错6.错7.对8.对9.对10.对五.论述题1.答:对统计指标进行分类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从指标所反映现象的数量性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其中,数量指标反映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质量指标反映现象的相对水平或平均水平;从指标的计算形式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种;从指标的作用和功能方面,可以将统计指标分为描述性指标、评价性指标和预警性指标三种。
2.答:指标和标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和标志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所有统计指标都是可量的,而标志未必都可量,其中品质标志就不可量。
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承担者是统计总体;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其承担者是总体单位。
③指标具有综合性,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而标志一般不具有综合性能。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①指标的数值以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为基础,是由总体单位的标志表现经过综合汇总而得到的,没有单位的标志表现,就没有总体的指标数值。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P74 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内标志值分布均匀时,组中值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当组内标志值分布不均匀时,组中值不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
5.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一.判断题部分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5: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6: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7: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8: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9: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 ∨ )10: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11: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12: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B )。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 )。
第三章静态分析指标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总量指标:指反映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的总体范围、总体规模、总体水平的指标。
2. 强度相对数:指同一时期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
3. 平均指标:指将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同类现象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4. 算术平均数:指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它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和典型特征的最基本指标。
5. 调和平均数: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为倒数平均数。
6. 众数: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它能直观地说明客观现象分配中的集中趋势。
7. 中位数:指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8. 标准差: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
9. 标志变异指标: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大小的综合指标,又称为标志变动度。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平均指标、相对指标2. 两个有联系、联系程度3. 104. 系数、成数、有名数5. 相对数、平均数6. 期中7. 102.22、660、6488. 水平法、累计法9. 结构相对数10. 高11. 不同空间12. 计划完成相对数、结构相对数13.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14.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15. 集中趋势、离中趋势16. 那个标志值17. 绝对数、比重18. 同质总体19. 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标准差20. P21. 标准差、其算术平均数22. 360023. 平方、平均差24. 412.31元、103.08%25. 相等、中位数三、单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B2 D3 C4 B5 C6 D7 C8 B9 B 10 D11 D 12 B 13 B 14 D 15 D16 C 17 A 18 B 19 B 20 B21 A 22 C 23 B 24 B 25 B26 A 27 D 28 B 29 A 30 B四、多项选择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1.下面是我国人口和国土面积资料:────────┬───────────────│根据第四人次人口普查调整数指标├──────┬────────│1982年│1990年────────┼──────┼────────人口总数│101654 │114333男│52352 │58904女│49302 │55429────────┴──────┴────────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试计算所能计算的全部相对指标。
2.某企业2014年某产品单位成本520元,2015年计划规定在上年的基础上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6%,试确定2015年单位成本的计划数与实际数,并计算2015年单位成本比计划降低多少3.某市共有50万人,其市区人口占85%,郊区人口占15%,为了解该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市区抽查了1500户居民,每人平均收入为1400元;在郊区抽查了1000户居民,每人年平均收入为1380元,若这两个抽样数字具有代表性,则计算该市居民年平均收入应采用哪一种形式的平均数方法进行计算4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哪个班级统计学成绩好(2)哪个班级的成绩分布差异大哪个班级的成绩更稳定5.2014年8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资料如下:────┬──────┬─────────┬─────────品种│价格(元/斤)│甲市场成交额(万元)│乙市场成交量(万斤)────┼──────┼─────────┼─────────甲│││2乙│││1丙│││1────┼──────┼─────────┼─────────合计│──││4────┴──────┴─────────┴─────────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6.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36件,标准差件。
乙组工人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比较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哪个组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比较哪组的产量更稳定比较哪组的产量差异大第四章抽样调查检验结果如下:1.某进出口公司出口茶叶,为检查其每包规格的重量,抽取样本100包,(1)确定每包平均重量的抽样平均误差和极限误差;(2)估计这批茶叶每包平均重量的范围,确定是否达到规格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1.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 D )。
A.极差B.平均差C.标准差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3,表明该组数据是(A )。
A.尖峰分布B.扁平分布C.左偏分布D.右偏分布3.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
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B )。
B.经济管理学院D.理学院4.某班共有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A)。
和和和和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A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 B )。
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 )。
A.极差B.方差C.标准差D.平均差8.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
A.标准差不同B.方差不同C.数据个数不同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C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比关系的是( C )。
A.计划完成成都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年全国男性人口数为66556万人,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统计学第一至四章答案第一章一、思考题1.统计学是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2.统计数据的分类:按计量尺度: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按获取数据的方式: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按数据与时间的关系: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特点:分类数据各类别之间是平等的并列关系,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可以任意改变;顺序数据的分类是有序的;数值型数据说明的是现象的数量特征,是定量数据;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进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是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截面数据也称静态数据,描述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也称动态数据,描述的是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3.对武昌分校的全体教师进行工资调查,那么全体教师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五十名教师进行调查,这五十名教师的集合就是样本,全体教师工资的总体平均值和总体标准差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五十名教师工资的样本平均值和样本标准差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教师的工资。
4.有限总体:指总体的围能够明确确定,而且元素的数目是有限可数的。
例如:武昌分校10 级金融专业学生无限总体:指总体所包含的元素是无限的、不可数的。
例如:整个宇宙的星球5.变量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同时数值型变量可分为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6.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而且其取值都以整位数断开,可以一一列举,例如“产品数量” 、“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的取值指连续不断的,不能一一列举。
例如“温度” 、“年龄”。
二、练习题1.(1)数值型变量(2)分类变量(3)数值型变量(4)顺序变量(5)分类变量2.(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IT 从业者,样本是从IT 从业者中抽取的1000 人,样本量是1000(2)“月收入”是数值型变量(3)“消费支付方式”是分类变量3.(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原因”是分类变量第二章一、思考题1:答:1: 普查的特点:①: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②: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③: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4:普查的使用围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的、特定的现象。
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错)2、对邢台市工业企业进行普查,全市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错)3、对某市金融从业人员进行普查,该市金融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对)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500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C)A、每个工业企业;B、500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3、下列各项属于品质标志的是(D)A 某人的年龄B 某人的性别C 某人的体重D 某人的收入二、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中(BCD )A 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 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 全部男性人口是统计指标D 人口的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 人的年龄是变量2、下列各项中属于统计指标的有:(ACD )A 2017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B 某台机床使用年限C 某市年供水量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 某学员平均成绩3、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ACD)A固定资产投资额 B 湖泊个数 C 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比例D 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E 就业人口数三、简答题1、什么是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如何?答:统计总体: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
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
两者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是互为存在条件的连接在一起的,没有总体单位,总体也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
2、什么是标志?标志有几种?答:统计标志简称标志,是指统计总体各单位所具有的共同特征的名称。
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3、什么是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有几种?统计指标和标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1)统计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也可以说统计指标是指反映实际存在的一定社会总体现象的数量概念和具体数值.(2)根据包含的内容不同,可以将统计指标体系分为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和科技指标体系。
3.3.第三章习题详解一、选择题:1.今有N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确定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速度的平均数公式是:( C )A.xN∑B.∑∑fxfC.1Nx∑D.∑∑xmm2.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 A.B )A. 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B. 权数的大小;C. 各组单位数的多少;D.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3.是非标志不存在变异时,意味着:( B、C )A. 各标志值遇到同样的成数;B. 所有单位都只具有某属性C. 所计算的方差为0;D. 所计算的方差为0.254.能够综合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对总体标志变异程度作全面客观评定的指标有( A、C )A.方差B.算术平均数C.标准差D.全距二、判断题1.甲乙两地,汽车去程时速20公里,回程时速30公里,其平均速度为25公里。
答:错。
这里不能简单地将两个速度加以平均。
因为来去速度不一样,花费的时间不同。
应采用调和平均数的形式计算。
其结果为24公里/小时。
1.权数起作用的前提是各组的变量必须互有差异。
答:正确。
如果变量值没有差异不必加权计算。
只要观察其中一个数值即可。
3.变量同减某个数再同除于另一数然后求其方差,其方差等于原方差乘于除数的平方。
答:正确。
4.与平均数相比,中位数比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答:正确。
因为确定中位数时,并不考虑极端值。
三、计算题1.甲乙两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表,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平均成本高,并分析其原因。
解:甲企业平均单位成本=1500/303000/202100/15150030002100++++=19.41元乙企业平均单位成本=1500/301500/203255/15150015003255++++=18.29元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甲企业的平均成本较高。
其主要原因在于甲企业生产的单位成本较低的A 产品数量少于乙企业,单位成本较高的B 产品数量则比乙企业更多。
2.甲、乙两市场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资料如下表,试比较哪个市场的平均价格高,并分析其原因。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1.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及分布形态三个方面进行描述。
平均指标是在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或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
测定集中趋势的平均指标有两类: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位置来确定的代表值,常用的有:众数、中位数。
数值平均数就是均值,它是对总体中的所有数据计算的平均值,用以反映所有数据的一般水平,常用的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和幂平均数。
变异指标是用来刻画总体分布的变异状况或离散程度的指标。
测定离中趋势的指标有极差、平均差、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等。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即总体中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的算术平方根。
离散系数是根据各离散程度指标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的比值。
矩、偏度和峰度是反映总体分布形态的指标。
矩是用来反映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也称为动差。
偏度反映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方向和程度。
峰度反映是指数据分布图形的尖峭程度或峰凸程度。
2.三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为:x̅=25+30+45251.5%+302%+451%=1.3%(因为题目给了废品的数量和废品率,可以计算出总的产品数,所以用废品数除以总产品数得到平均废品率)3.该月这批产品的平均废品率为:x̅=100%−√(100%−1.5%)×(100%−2%)×(100%−2.5%)×(100%−1%) 4=1.75%(这道题错的比较多,首先应该选择几何平均(教材P54:几何平均数常用于总量等于各个数据之积的现象求平均数,如发展速度、某些比率的平均),然后不能直接将废品率进行几何平均(教材P55:计算几何平均数的前提是各个变量值的乘积有经济意义,废品率*废品率是没有经济意义的),应该先计算平均合格率(因为经过连续工序的产品的总合格率=每道工序的合格率之积,这是有经济意义的),再用100%减去平均合格率得到平均废品率)4.先对数据做一个从小到大的排序:186 188 190 199 202 207 208 211 213 215 217 218 219 221 222 223 224 226 228 230 231 234 241 242 245 247 251 253 260 272(1)均值:224.1中位数:222.5众数:不存在(2)切尾均值:223.73(3)下四分位数Q1的位置是:30+14=7.75=734第7个数是208,第8个数是211所以下四分位数Q1=208+34×(211−208)=210.25同理,上四分位数Q2的位置是:3(30+1)4=23.25=2314第23个数是241,第24个数是242所以上四分位数Q2=241+14×(211−208)=241.25极差=272-186=86;四分位差=241.25-210.25=31(4)平均差AD=∑|x−x̅|n=16.4467方差σ2=∑(x−x̅)2n=433.4233标准差σ=√∑(x−x̅)2n=20.81885.因为是定序数据,集中趋势应该选择众数和中位数(教材P58:算数平均数只适用于定量数据,中位数适用于定量和定序数据,众数适用于定量、定序和定类数据);离中趋势应该选择异众比率(教材P63:以上的变异指标均只适用于定量数据,对于定性数据,可以计算“异众比率”来衡量集中趋势值众数的代表性)①从中位数来看,甲城市为“一般”,乙城市为“不满意”,甲城市优于乙城市。
第三章 变量分布特征的描述二、 单项选择题1、下列情况下次数对平均数不发生影响的是( D )A 、标志值较小而次数较多时B 、标志值较大而次数较少时C 、标志值较小且次数也较少时D 、标志值出现次数全相等时2、在下列两两组合的平均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平均数完全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D )A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和众数C 、调和平均数和众数D 、众数和中位数3、计算相对数的平均数时,如果掌握了分子资料而没有掌握分母资料,则应采用( C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C 、调和平均数D 、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都可以4、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 A )A 、不变B 、扩大到5倍C 、减少为原来的1/5D 、不能预测其变化5、某企业有A 、B 两车间,2000年A 车间人均工资720元,B 车间730元,2001年A 车间增加10%工人,B 车间增加8%工人,如果A 、B 两车间2001年人均工资都维持上年水平,则全厂工人平均工资2001比2000( A )A 、提高B 、下降C 、持平D 、不一定 6、计算平均比率最好用( C )A 、算术平均数B 、调和平均数C 、几何平均数D 、中位数 7、对某一钟型数列已知m 0=800,m e =820,则( A ) A 、820>-x B 、800<-x C 、800820<<-x D 、没有一定的关系8、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B ) A 、算术平均数 B 、中位数C 、几何平均数D 、众数 9、对某一数列的X i ;计算数值平均数,得则,320=-x (C ) A 、G ≥320而H ≤320 B 、G ≤320而H ≥320 C 、无法判断 D 、G ≥320而H ≥32010、若两数列的标准差相等而平均数不等,则(B ) A 、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B 、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C 、代表性也相等 D 、无法判断11、某企业年终奖金分配时,有10%的职工人均得10000元,25%的职工人均得9000元,30%的职工人均得8000元,25%的职工人均得7000元,另10%人均得6000元,则计算结果将有( D ) A 、m 0<m e <-x B 、m 0<m e ≠-x C 、m 0>m e >-x D 、-x =m 0=m e12、计算平均指标时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D ) A 、中位数 B 、众数 C 、调和平均数 D 、算术平均数13、某班45名学生中,25名男生某门课的平均成绩为78分,20名女生的平均成绩为82分,则全班平均成绩为(C )A 、80B 、79.28C 、79.78D 、80.3814、某商场销售洗衣机,2018年共销售6000台,年底库存50台,这两个指标是( C ) A 、时期指标 B 、时点指标 C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D 、前者是时点指标,后者是时期指标15、某小组40名职工,每人工作天数相同。
3
%1%2%5.1++
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
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
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C. 是时点指标
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B. 固定资产折旧
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
C. D.
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
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
B. (2%+4%)÷2=3%
C. (2%+4%)÷3=2%
453025%1%2%5.1++++3%1%2%5.1⨯⨯
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
A. 众数不存在
B. 众数等于均值
C. 众数等于中位数
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
A. 算术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
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
B. 乡村大
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A. 0 20 40 50 60 80 100
B. 0 48 49 50 51 52 100
B x f
f f
f x f f x f f f x f x x f x x 本题答案选;所以;表示工人数目。
量,表示某组工人平均日产均日产量,表示甲乙两组工人总平甲乙乙甲甲乙甲乙乙甲甲↓↓+=++=∑∑∑
二、多项选择题(在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2-5个正确答案)
1. 应该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数的有( )。
A. 已知各组职工工资水平和各组职工人数,求平均工资
B. 已知各组职工工资水平和各组工资总额,求平均工资
C. 已知各组计划完成百分数和各组计划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
D. 已知各组计划完成百分数和各组实际产值,求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数
2. 中位数是数据排序后( )。
A .第2四分位数 B. 第50百分位数
C. 第3四分位数
D. 位置最中间的那个数、
3.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A.
对一个数列的每一项加6,那么平均数也加6
B. 对一个数列的每一项加6,那么标准差也加6
C. 对一个数列的每一项乘以一个常数,那么平均数也乘以该常数
D. 对一个数列的每一项乘以一个常数,那么标准差也乘以该常数
E. 对一个数列的每一项改变符号,那么也改变了标准差的符号
4. 若国外净要素收入为正数,则以下总量指标的数量关系为( )。
A. 国民总收入 > 国内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 国民总收入
C. 国内生产净值 > 国民净收入
D. 国民净收入 > 国内生产净值
选项错误。
,)-()](--[-标准差,-,-每一项改变符号,选项错误。
,选项,才满足常数每一项乘非零且非负的选项错误。
不变,)(标准差,因此不变)(但,6X 平均值,6加每一项,
AC 答案本题222E X X X X X X X X D D B X X X X X X ∑∑
∑==⇒⇒-'=
-'+='
5.标志变异指标可以反映()。
A. 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
B. 社会经济活动过程的节奏性和均匀性
C. 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D. 一组数据的离中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