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不全症
- 格式:ppt
- 大小:77.50 KB
- 文档页数:5
肾功能不全的名词解释
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无法正常执行其滤波和排泄废物的功能,导致体内废物和液体的潴留。
这可以是由于肾脏本身的疾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疾病或创伤引起的。
肾功能不全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通常是由于突发的肾脏问题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严重的感染、肾脏栓塞、肾脏损伤或药物中毒等。
急性肾功能不全可导致体内废物和液体的潴留,造成尿量减少、水肿、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症状。
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肾功能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渐减退,通常是由于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
常见的原因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囊肿、糖尿病肾病等。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可能不明显,直到肾脏受损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贫血、骨质疏松、高血压和尿毒症等症状。
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通常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查来评估肾脏的功能。
治疗方法包括控制肾脏疾病的进展、调整药物剂量、改变饮食习惯、补充适当的营养和透析等。
对于一些患者,肾移植可能是最终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肾功能不全是指肾脏无法正常工作的状况,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
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早期
诊断和适当的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急性肾功能不全分期标准期急性肾功能不全(AK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肾脏功能急剧下降,临床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尿量减少等。
AKI的分期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AKI分期标准主要有RIFLE标准、AKIN标准和KDIGO标准。
RIFLE标准是由Risk(风险)、Injury(损伤)、Failure(衰竭)、Loss(丧失)和End-stage kidney disease(ESKD,晚期肾脏疾病)五个等级组成。
根据RIFLE标准,AKI分为三个等级,包括Risk、Injury和Failure。
其中,Risk期指血肌酐水平升高1.5倍,尿量减少50%或尿量<0.5ml/kg/h,并持续7天以上;Injury期指血肌酐水平升高2倍,尿量减少75%或尿量<0.3ml/kg/h,并持续3天以上;Failure期指血肌酐水平升高3倍,尿量减少75%或尿量<0.3ml/kg/h,并持续1天以上,或需要透析治疗。
此外,Loss期和ESKD期主要用于慢性肾脏疾病的分期。
AKIN标准是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急性肾脏损伤网络)提出的,将AKI分为三个等级,包括Stage 1、Stage 2和Stage 3。
其中,Stage 1指血肌酐水平升高1.5-1.9倍,或相对增加≥0.3mg/dl,并持续48小时以上;尿量<0.5ml/kg/h并持续6小时以上;Stage 2指血肌酐水平升高2-2.9倍,尿量<0.5ml/kg/h并持续12小时以上;Stage 3指血肌酐水平升高3倍以上,或血肌酐≥4.0mg/dl,或需要透析治疗。
KDIGO标准是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肾脏疾病,改善全球结果)提出的,将AKI分为三个等级,包括Stage 1、Stage 2和Stage 3。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了解患者有无感染以及使用对肾损害的药物等诱因。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尿量、神志及电解质等,判断急性肾衰竭程度。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1、活动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有高热、昏迷或心力衰竭者,均按相关常规护理。
2、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优质蛋白饮食,酌情限制水及钾、钠盐的摄入量。
3、密切观察病情: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如有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极度乏力及恶心、呕吐、神志障碍等提示发生高血容量、高钾血症、高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应及时告知医生,高钾者应及时遵医嘱做好处理,严密监测血钾变化,避免输注库存血。
4、控制体液平衡:根据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少尿或无尿时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预防肺水肿,输液速度宜缓慢,小于40滴/分;多尿期应注意发生低钠、低钾血症,根据医嘱调整液体量,监测电解质。
5、透析护理:做好各种透析疗法的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护理并记录。
6、预防感染: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
7、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焦虑、烦躁及抑郁情绪。
三、健康指导要点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感染的发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四、注意事项1、指导患者注意观察尿量。
2、一周后门诊复查肾功能。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了解患者有无感染以及使用对肾损害的药物等诱因。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尿量、神志及电解质等,判断急性肾衰竭程度。
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
二、护理措施
1、活动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有高热、昏迷或心力衰竭者,均按相关常规护理。
2、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优质蛋白饮食,酌情限制水及钾、钠盐的摄入量。
3、密切观察病情: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如有血压突然升高、剧烈头痛、极度乏力及恶心、呕吐、神志障碍等提示发生高血容量、高钾血症、高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应及时告知医生,高钾者应及时遵医嘱做好处理,严密监测血钾变化,避免输注库存血。
4、控制体液平衡:根据医嘱准确记录 24 小时出入液量,少尿或无尿时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预防肺水肿,输液速度宜缓慢,小于 40 滴/分;多尿期应注意发生低钠、低钾血症,根据医嘱调整液体量,监测电解质。
5、透析护理:做好各种透析疗法的术前准备及术后观察护理并
记录。
6、预防感染:保持口腔、皮肤及会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
7、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焦虑、烦躁及抑郁情绪。
三、健康指导要点
指导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减少感染的发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四、注意事项
1、指导患者注意观察尿量。
2、一周后门诊复查肾功能。
急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一、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定义
急性肾功能不全,又称肾综合征,指某一伴随疾病而来的急性或急进性损害性损伤,
导致多种涉及肾脏的病理改变而使肾脏的过滤功能减弱,体液电解质失衡,各种毒素及废
物蓄积于体内,以及血清尿毒素水平升高等等,而影响全身状态和健康。
二、急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1、血清尿毒素升高
血清尿毒素是反映急性肾功能不全状况至关重要的指标,是诊断急性肾功能不全最重
要的指标,用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等代价血清中的尿毒素来反映肾小球过滤功能的减弱
程度,尿毒素大于20mmol/L即可诊断为急性肾功能不全。
2、尿量减少
反映尿毒素的排泄降低,尿量减少可能伴有上腹部隐痛或膀胱感,早期尿量可反映出
患者的急性肾功能不全状况,但这个指标并不是诊断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有力依据。
3、暂时性住院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种重复、快速升高尿毒素水平的症状,其有可能会带来急性重症,如果伴有系统性血流动力学危机,才需要暂时性住院治疗,及时有效控制和调整体液电解
质失衡,减少体内毒素潴留和改善肾脏功能。
4,尿蛋白
尿蛋白的检测也是诊断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指标,尿蛋白++即可确定诊断。
5,凝血功能异常
急性肾功能不全及其并发症,如外源性毒素干扰、全身感染以及体液注入等,对凝血
功能产生威胁,测定凝血功能,如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数量等,以及凝血因
子的变化,都可以诊断患者的急性肾功能不全状况。
总之,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包括血清尿毒素升高、尿量减少、暂时性住院、尿
蛋白++以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检测指标,综合以上标准可以对患者的急性肾功能不全状况进
行诊断。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什么病?都有哪些症状?
在医学上,肾功能不全主要指的是因为各类因素导致肾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进而身体的代谢产物以及毒性物质无法正常排出。
肾功能不全分为两种,即急性与慢性肾功能不全。
今天,就带领大家一同来了解急性肾功能不全这种病症。
★什么是急性肾功能不全
★
急性肾功能不全是指急骤发生的肾功能下降,肾脏代谢功能发生急剧损害,有毒物质严重蓄积引起肾脏中毒,导致肾小球坏死。
急性肾功能不全多为化学性或药物性因素多致,其中药物性肾功能不全多发生在常年服用慢性疾病治疗药物或盲目服大量服用
肾毒性药物,日常生活中多见。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
①消化道:厌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舌炎、口臭、
糜烂及消化道出血。
②心血管:表现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不齐、水肿、心包炎等。
这是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
③造血系统:因红血球生成素下降,有毒物及代谢物的贮留、缺铁及叶酸和蛋白质不足而引起。
④体内中毒:化验检查可发现血色素降低、尿常规异常、尿素氮升高及低蛋白血症。
急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急性肾功能不全(AKI)是指肾脏在短时间内发生急性损伤,导致肾功能急剧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急性肾功能不全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明确的急性肾功能不全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水肿、少尿或无尿、血尿、氮质血症等。
此外,患者可能出现贫血、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血肌酐和尿素氮是评估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急性肾功能不全时其水平常常升高。
2. 尿量减少,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或无尿的情况,提示肾脏排尿功能受损。
3. 血气分析,代谢性酸中毒是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并发症,血气分析可帮助评估酸碱平衡情况。
4. 尿液分析,尿液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成分,提示肾小球损伤或肾小管功能受损。
三、影像学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帮助评估肾脏结构和排泄功能,对于明确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和病变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四、病因诊断。
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肾前性因素(如低血容量、心源性休克等)、肾脏内因素(如急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坏死等)、肾后性因素(如尿路梗阻、肾动脉栓塞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病因。
五、诊断标准。
根据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因诊断,急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 血肌酐水平升高,血肌酐水平>0.3 mg/dL或1.5倍于基础水平;2. 尿量减少,尿量<0.5 mL/kg/h或<400 mL/d;3. 尿液异常,尿液中出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异常成分;4. 病因明确,明确肾前性、肾脏内性或肾后性因素导致的急性肾功能不全。
六、诊断注意事项。
在临床实践中,需要排除其他引起肾功能损害的因素,如药物中毒、感染、代谢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