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1]
- 格式:doc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8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群众解读:●发展不为民,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群众解读:●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群众解读:●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
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群众解读:●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
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党课大题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党章规定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是什么?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②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领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③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④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⑤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持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坚持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⑥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
⑦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⑧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5、民主集中制的定义和“四个服从”原则是什么?民主集中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极为丰富。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
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我们才能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内涵所作的最全面、最深刻而又最鲜明的新概括。
这四个方面辩证联系、有机统一,构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6、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什么?一是始终坚持基本路线。
二是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三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四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7、如何理解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8、如何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投入少、消耗低、污染少、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9、如何坚持“和谐发展”?坚持“和谐发展”,就是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10、如何坚持“和平发展”?坚持和平发展,就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发展。
11、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是指什么?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的理解许晓东“科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主张。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作了这样的概括:“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对“第一要义”可作三层理解:其一,发展是第一位的,是绝对的,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如何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是为发展服务的,离开发展就无所谓科学发展观。
其二,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一语道破了发展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江泽民所说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度概括了发展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
这些思想都同“第一要义”密切相关。
其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是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不是否定发展、不要发展、磨灭发展的锋芒、阻碍发展的脚步。
“第一要义是发展”,揭示和概括了发展在科学发展观全部内容中的首要地位,指明了发展的重要性,是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抓住的首要一环。
核心是以人为本,至少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以人为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目标。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终极的、核心的目标。
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二是以人为本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也就是把实现、维护、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谋求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个内容影响和制约着科学发展观中的其他内容,其他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内容来展开的。
三是以人为本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
党课28道思考题及答案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1)中国共产党不是一般的工人群众组织,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即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但这并不是说其他阶级出身的具备党员条件的人不能入党,或者党员成分会影响改变了党的工人积极先锋队的性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更好地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首先,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本质特点和优点。
其次,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个内在根据和要求。
第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我们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3)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2. 为什么说要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1)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表明,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一方面,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变化。
首先,工人阶级队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壮大,数量急剧增加。
其次,工人阶级素质随着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结构显著优化,知识分子日益成为工人阶级中的重要部分,使工人阶级知识化趋势日益明显。
再次,工人阶级拥有的财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富裕程度显著提高,在使全民、集体拥有的财产显著增加的同时,也使其个人拥有的财产显著增加。
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XXX(XXX大学XXX学院XX XXXXXX)摘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其本质和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生动运用和体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深化。
只有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顺利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精神实质;政绩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对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科学论断的深化。
这一新的发展观的提出是在发展问题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发展观的与时俱进,是党执政理念的一大飞跃。
表明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高度。
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涉及为什么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亦即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等问题。
科学发展观,全面是基础、协调是纽带、可持续是目标、以人为本是核心,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基于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现实矛盾和问题的迫切需要。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正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强调了统筹兼顾与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问题的统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解决了新世纪新阶段怎样发展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党的*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这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和我国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9年的实践经验得出的重要启示。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进一步深化认识取得的重大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持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等。
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问题有:要不要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怎样发展,往哪里发展等问题。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目的,是回答“为谁发展”的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成为发展的动力。
具体地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说过,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我们从事的是建设的伟大事业,理所当然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不为民,好比树无根;发展不全面,会损一大片;发展不协调,犹如歌跑调;发展不持续,民生难改善。
●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是真道理,谁偏离了这个真道理,谁就在时代和人民群众面前输了理。
2、什么是全面发展?答: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的起码养分,经济、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绝不能只演“独角戏”,不唱“合奏曲”。
●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少做“假大空,急功利”的事,追求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
3、什么是协调发展?答: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协调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丢了西瓜捡芝麻,也不能丢了芝麻捡西瓜,既要西瓜,也要芝麻。
●一条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只木桶,最短的一片决定其容量;一个单位,最薄弱的一面决定其发展上限。
只有解决发展中的“短板”问题,才能实现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4、什么是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资源有限瞎浪费,最后一滴是眼泪。
资源有限不再生,可持续发展鸣警钟。
●不思发展是休止符,协调发展是弹钢琴,加快发展是快四拍,持续发展是连接音,科学发展是最强音。
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像跑车,引擎动力靠改革,基本原则掌方向,任何部件丢不得。
●科学发展民为本,社会和谐党导航。
6、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是什么?答:人民是否得到实惠,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提高,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保障,人民是否高兴和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不是科学发展的最高标准。
●为政之道,富民为先。
大发展小发展,百姓最有发言权;真发展假发展,要靠百姓说了算。
●科学发展直观看: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河水清不清,三看钱包鼓不鼓,四看党风正不正,五看社会和不和,六看事业兴不兴。
7、实现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什么?答: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是艘船,改革开放是风帆,科学发展为春风,人民富裕最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金钥匙,解放思想是总阀门,改革开放是车轮子,和谐小康是金屋子。
手持金钥匙,打开总阀门,踏上金轮子,走进金屋子!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什么?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百姓眼中的科学发展:领导干起来,环境好起来,群众富起来,生活美起来。
●科学发展就是风正了,气顺了,劲足了,人民生活滋润了。
●不绷紧科学发展这根弦儿,就弹不出和谐社会这个曲儿。
9、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心里装着老百姓,永远保持先进性。
●关注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解决民生是最大的事情。
●关注民生是焦点,服务民生是热点,建设民生是重点,民生工作无终点。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什么?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心情敞开,眉头展开,胆子放开,膀子甩开,步子迈开,和谐幸福自然来。
有一种力量叫科学,有一种进步叫发展,有一种资源叫团结,有一种幸福叫和谐。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什么?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把人的优点放大一点,把人的缺点缩小一点,和谐就会多一点;把私利看得小一点,把群众利益做得大一点,和谐就会丰富点。
●和谐之“和”(口有禾)要求人人有生存权,和谐之“谐”(皆有言)要求人人有发言权。
权益来自法制,法制保障和谐。
12、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是什么?答: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不发展,不和谐;慢发展,难和谐;盲目发展失和谐;科学发展真和谐。
●追求自己的发展不能妨害社会的和谐,追求人类的发展不能影响自然的和谐。
13、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什么?答: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能进步。
●从思想观念上破除“坐井观天”的偏见,在小地盘上干大事;破除“鼠目寸光”的短见,从难点中找亮点;破除“守株待兔”的成见,不断创造新优势。
●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谁在思想上领先一小步,谁就会在发展上领先一大步,思想解放者活,观念封闭者死。
14、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什么?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发展是第一要务,贵在“科学”;创新是自强动力,贵在“自主”;为民是根本宗旨,贵在“落实”。
●缺乏自主创新的发展,是短命的发展;掠夺资源的发展,是损命的发展;追求面子的发展,是要命的发展。
1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核心和基础是什么?答: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抓人才是抓今天的经济,抓科技是抓明天的经济,抓教育是抓后天的经济。
●经济发展,人才为本;人才发展,教育为本;教育发展,创新为本。
16、什么是第一生产力?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掌握了制胜武器;谁占领了技术制高点,谁就占领了产业高端。
●说一千,道一万,经济落后是白干;发展才是硬道理,科技就是加油站。
17、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区别?答: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发展要成功,科学是真经;发展求质量,标准不能忘;发展求效益,干事讲规律;发展讲科学,社会才和谐。
●“经济发展了,环境污染了,生命缩短了”,发展就不科学了。
18、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答: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实现科学发展要做好“加减乘除”——农民收入用加法,企业负担用减法,城镇建设用乘法,节能减排用除法。
●产业化是立交桥,一端连着企业,一端连着市场;信息化是高速路,一头连着传统,一头连着现代。
1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是什么?答: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宝山能挖几代?致富要想别招;莫待山穷水尽,千古骂名难逃。
●科学发展就是要走出“资源拿走、污染留下;财富拿走,贫困留下”的怪圈。
20、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什么?答:就是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科学发展就是要给自己挣个金山,给子孙留个青山。
绝不能“一地致富,八方遭殃”;绝不能“吃祖宗饭,砸子孙碗”●良好的环境比金子还要珍贵,蓝天、绿地、青山、秀水是无价之宝。
宁舍千元钱,不舍一分田;宁饿十顿饭,不毁一亩林。
21、什么是循环经济?答: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淘汰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生产率。
●发展是面镜子:盲目发展,满目疮痍,断了子孙路,绝了后代粮;科学发展,生机勃发,循环利用可持续,一代更比一代强。
●既要经济数字,又要生态数字,既要加快发展,又要和谐发展,既要小康生活,又要健康生活。
让地球的负担小一点,让自然的微笑多一点,让生态得以喘息,让子孙后代得以持续发展。
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什么?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新农村,建起来;小花园,靓起来;新农民,笑起来。
钱袋子,鼓起来;小生活,富起来;新农民,乐开怀。
●新农村,变化大,科学发展定规划。
屋顶装上太阳能,卫星天线空中架,娱乐活动集体搞,种啥就到网上查,芝麻开花节节高,农民心里乐开花。
●山头戴绿帽,山腰穿花袍;不烧柴和草,沼气进了灶;解决用水难,水管送家园;家乡生态好,农民开口笑。
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是什么?答: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农村快跑需要城市领跑,城市快跑需要农村助跑,城市起飞不能让农民兄弟掉队,城市发展不能忽视农民兄弟的贡献。
●引导农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必须配好三把“金钥匙”。
坚持“干点”与“盼点”对接,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坚持“班子”与“路子”并重,凝聚群众脱贫致富的合力;既抓“口袋”,又抓“脑袋”,探索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
24、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什么?答: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村科学发展要抓好“五行”——金,增强集体实力;木,抓好植树造林;水,加强水利建设;火,抓好食品安全;土,严格保护耕地。
●科学使用金土地,勤恳耕耘有朝气,农业发展科学化,创意耕田保经济,致富经验写传奇,见证农民新活力。
25、什么是现代农业?答:现代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
●过新年,刮东风,科学发展建奇功,蔬菜大棚长年绿,四季菜果全供应,城里吃上放心菜,农民钱包鼓又增。
●水是宝中宝,庄稼离不了,河北水源缺,用水讲科学;节水灌溉实在好,大水漫灌受不了。
26、新型农民的标准是什么?答: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
●爱读书,爱看报,中外大事都知道;选良种,省耕地,种田也用高科技;深加工,占市场,建立产销经营网;自己富,带大家,新型农民人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