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678.50 KB
- 文档页数:6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电力系统中发电机绕组通常用Y联结、变压器高压绕组通常Y联结,Y联结绕组中性点统称电力系统中性点。
中性点接地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
中性点接地方式要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过电压与绝缘、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配置、短路电流、供电可靠性。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很大;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短路电流小。
1.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110kV及以上电网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实际运行时电网中性点并非全部同时接地,只有一部分接地,即合上中性点接地刀开关,其余则不接地即拉开其中性点接地刀开关。
系统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在合适范围,满足继电保护动作灵敏度需要,但不能过大。
一般单相短路电流不大于同一地点三相短路电流。
此系统正常运行时,系统中性点没有入地电流或只有极小的三相不平衡电流。
当发生单相接地时,短路电流足够大,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迅速切除故障电路;系统非故障部分仍正常运行。
接地故障线路停电,可在线路加装自动重合闸装置,如发生瞬时性接地故障,重合闸成功,停电约0.5s,系统供电可靠。
单相接地电流较大,对邻近通信线路电磁干扰较强。
我国380/220V三相四线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我国3kV、6kV、10kV、35kV系统,当单相接地时根据电容电流中性点不接地,具体规定为3~6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于30A;10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于20A;35kV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大于10A。
因中性点未接地,当发生单相接地时,只能通过线路对地电容构成单相接地回路,故障点流过很小的容性电流(电弧)自行熄灭。
同时,系统三个线电压对称性未变化,用电设备正常工作,可靠性高。
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可继续运行2h,在2h内找到接地点并消除。
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近似计算公式如下:对架空线IC=UL/350;对电缆IC=UL/10。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概述在电力系统中,中性点接地方式是指将电力系统中的中性点直接接地或通过特定的接地装置接地。
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常见类型和其特点。
直接接地方式直接接地方式是最常见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之一。
它通过将电力系统中的中性点直接接地,使中性点与地之间形成低阻抗的电气连接。
直接接地方式有以下特点:1.简单:直接接地方式的接地装置相对简单,仅需将中性点与地之间连接即可。
2.易于检测故障:由于中性点直接接地,当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时,电流会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形成接地电流,容易被检测到。
3.易产生大地电流:直接接地方式容易导致大地电流的产生,对于电力系统的线路和设备会产生一定的烧毁和损坏风险。
4.容易产生人身伤害:直接接地方式下,接地电阻较低,因此会产生较大的接触电压,存在人身触电的风险。
直接接地方式适用于施工成本低、电力系统规模较小、对电网故障检测要求较高的场景。
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在电力系统中采用绝缘装置将中性点与地之间隔离,以实现中性点接地的方式。
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以下特点:1.较低的接触电阻: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中,中性点与地之间存在绝缘装置,可以降低接地电阻,减小接触电压。
2.减少地电流:由于绝缘装置的隔离作用,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以降低地电流的产生,减小对电力系统的烧毁和损坏风险。
3.难以检测故障:由于中性点与地之间的隔离,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可能无法轻易检测到接地电流,增加了故障诊断的难度。
绝缘中性点接地方式适用于电力系统规模较大、对地电流要求较低、对接触电压要求较高的场景。
高阻中性点接地方式高阻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在电力系统中采用高阻抗装置将中性点与地之间接地的方式。
高阻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以下特点:1.高接地电阻:高阻中性点接地方式中,通过引入高阻抗装置,使中性点与地之间形成高阻抗连接,有效提高了接地电阻。
1 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
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
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内过电压最低,而过电压是电网绝缘配合的基础,电网选用的绝缘水平高低,反映的是风险率不同,绝缘配合归根到底是个经济问题。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接地电流大,故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
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
此时,若工作人员误登杆或误碰带电导体,容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对此只有加强安全教育和正确配置继电保护及严格的安全措施,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
其办法是:①尽量使电杆接地电阻降至最小;②对电杆的拉线或附装在电杆上的接地引下线的裸露部分加护套;③倒闸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2 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省。
适用于农村10kV架空线路为主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
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流过故障点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以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电流很小,若是瞬时故障,一般能自动熄弧,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不大,不会破坏系统的对称性,故可带故障连续供电2h,从而获得排除故障时间,相对地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因其中性点是绝缘的,电网对地电容中储存的能量没有释放通路。
在发生弧光接地时,电弧的反复熄灭与重燃,也是向电容反复充电过程。
由于对地电容中的能量不能释放,造成电压升高,从而产生弧光接地过电压或谐振过电压,其值可达很高的倍数,对设备绝缘造成威胁。
中性点接地系统及分类中性点接地系统及分类中性点接地系统:earthedneutralsystem一种系统,其中性点直接接地,或是通过电阻或电抗接地,其阻值低到既能抑制暂态振荡,又能得到充足的电流供接地故障保护选择用。
中性点接地系统依据接地方式不同,可以分为:1、直接接地系统2、阻抗接地系统3、谐振接地系统中性线接地是什么?.依据现行的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的定义,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三种,即TN、TT、IT三种形式。
其中,第一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I则表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大写字母T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但和电网的接地系统没有联系;N表示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系统的接地中性线相连。
TN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部分与中性线相连。
T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电气设备外壳采纳保护接地。
IT系统: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而电气设备外壳电气设备外壳采纳保护接地。
1、TN系统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依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三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1、TNC系统其特点: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零线(PE)与工作零线(N)共用。
(1)它是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零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因此可采纳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
TNC系统一般采纳零序电流保护;(2)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场合,假如三相负荷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荷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从而中性线N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3)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零线对地电压。
1TT 系统是配电网中性点直接接地,用电设备外壳接地也承受接地措施的系统。
对。
2 剩余电流淌作保护装置主要用于1000V 以下的低压系统。
对。
3RCD 后的中性点可以接地。
错。
4电动机铭牌数值工作时,短上运行的定额工作制用S2 表示。
对。
5对线绕型异步电动机应常常检查电刷与集电环的接触及电刷的磨损,压力,火花等。
对。
6能耗制动这种方法是将转子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并消耗在转子回路的电阻上。
对。
7电机特别发响发热的同时,转速急剧下降,应马上切断电源,停机检查。
对。
8电机检修后,经各项检查合格后,就可对电机进展空载试验和短路试验。
对9使用转变磁极对数来调速度电机一般都是绕线型转子电动机。
错10载流导体在磁场中确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错11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上的电流不愿定相等。
对12在三相沟通电路中负载为三角形接法时,其相电压等于三相电源的线电压。
对13磁力线是一种闭合曲线。
对14规定小磁针的北极所指的方向是磁力线的方向。
对15220V 的沟通电压的最大值为380V。
错16 我国的正弦沟通电的频率为50HZ。
对1710KV 以下运行的阀型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应每年测量一次。
错18雷电时,应制止在屋外高空检修,试验和屋内验电等作业。
对19雷电可通过其它带电体或直接对人体放电,使人的身体遭到巨大的破坏直至死亡。
对20电工刀可以用于带电作业。
错21系统凹凸压一次侧负荷电流无论多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都统一为1A。
错22断路器的合闸回路串接其自身的常闭接点。
对23与断路器并联的隔离开关,必需在断路器的分闸状态时才能进展操作。
错24高压开关操作机构机械指示牌是观看开关状态的重要局部。
对25高压开关柜之间送电的操作挨次是:计量柜-保护柜-电源柜-各馈出柜-电容补偿柜。
对26断路器在合闸状态时,在操作机构指示牌可看到指示“合”字。
对27箱式变电站箱体内的一次设备为全封闭高压开关柜,产品无暴露带电局部为全封闭,全绝缘构造,完全能到达零触电事故。
中性点接地系统分类及其优缺点中性点接地系统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种保护措施,用于减少电力系统的短路故障时对设备和人员的损害。
中性点接地系统可以分为直接接地系统、小电阻接地系统和不对称接地系统三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中性点接地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
1.直接接地系统:直接接地系统是指将电力系统的中性点与大地直接连通,并与大地形成有一定电阻的接地通路。
直接接地系统的优点包括:-设备简单:直接接地系统不需要添加额外的设备或装置,设备布置和维护较为简单。
-成本低廉:直接接地系统不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和维护费用,成本相对较低。
-适用性广泛:直接接地系统适用于大多数低电压电力系统。
直接接地系统的缺点包括:-地电压过高:直接接地系统存在着地电压过高的问题,在系统发生故障时,会导致接地电流增大,增加设备损坏的风险。
-故障隐患:直接接地系统一旦出现了接地故障,可能会导致电力系统的停运,对生产和生活造成不便。
2.小电阻接地系统:小电阻接地系统是指在中性点接地通路中添加一个小电阻,将接地电流限制在较低水平的接地系统。
小电阻接地系统的优点包括:-地电压低:相比于直接接地系统,小电阻接地系统的地电压较低,减少了设备损坏的风险。
-故障性能改善:小电阻接地系统能够提供较高的故障电流,使故障点更易于检测和定位,有利于故障的快速修复。
小电阻接地系统的缺点包括:-投资成本高:相比直接接地系统,小电阻接地系统需要添加电阻器等设备,投资成本较高。
-维护困难:小电阻接地系统的设备较多,维护和检修较为复杂,需要专业技术支持。
3.不对称接地系统:不对称接地系统是指将电力系统中性点的一相与大地直接接地,而其余相则通常通过电感、电容等器件接地。
不对称接地系统的优点包括:-地电压低:不对称接地系统能够通过合理设置接地电感和电容,将地电压限制在较低水平。
-故障定位准确:不对称接地系统能够通过检测故障电流和相位差,准确地确定故障点。
不对称接地系统的缺点包括:-技术较复杂:不对称接地系统需要精确地设置接地电感和电容,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编辑词条基本内容编辑本段中文名称: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英文名称:solidly earthed [neutral] system定义:中性点接地系统,就是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小电阻接地的系统,也称大接地电流系统。
这种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出现除中性点以外的另一个接地点,构成了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相电流很大,为了防止设备损坏,必须迅速切断电源,因而供电可靠性低,易发生停电事故。
但这种系统上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系统中性点的钳位作用,使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不会有明显的上升,因而对系统绝缘是有利的。
应用学科:电力(一级学科);电力系统(二级学科)一个系统,其中性点是直接接地的,或者是经过一个相当小的电阻或电抗接地的。
此电阻或电抗值应小到能抑制暂态振荡,且又能给出足够的电流供选择接地故障保护用。
A)所谓某一指定位置的中性点有效接地的三相系统,就是指该点的接地系数不超过80%的三相系统。
注:如果在整个系统布置中,其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之比小于3,且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之比小于1,则该条件一般均能达到。
B)所谓某一指定位置的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的三相系统,就是指该点的接地系数会超过80%的三相系统。
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有两种,即:1、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
2、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短路电流很大,这种系统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包括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直接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得多,故称其为小接地电流系统。
在我国划分标准为:X0/X1≤4~5的系统属于大接地电流系统,X0/X1>4~5的系统属于小接地电流系统注:X0为系统零序电抗,X1为系统正序电抗。
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短路电流很大,这种系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
一般110kv及以上的系统采用大电流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由于不构成短路回路,接地短路电流比负荷电流小很多,这种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
一般66kv及以下系统常采用这种系统 1 中性点不接地电网的接地保护电力电网小接地系统大部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而单相接地保护的变化已从传统接地保护发展到无人值守变电所配合综合自动化装置的接地保护、接地选线装置等,其保护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1) 系统接地绝缘监视装置:绝缘监视装置是利用零序电压的有无来实现对不接地系统的监视。
将变电所母线电压互感器其中一个绕组接成星形,利用电压表监视各相对地电压,另一绕组接成开口三角形,接入过电压继电器,反应接地故障时出现的零序电压。
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开口三角形出现零序电压,过电压继电器动作,发出接地信号。
该保护只能实现监测出接地故障,并能通过三只电压表判别出接地的相别,但不能判别出是哪条线路的接地。
要想判断故障线路,必须经拉线路试验,必将增加了对用户的停电次数。
且若发生两条线路以上接地故障时,将更难判别。
装置可能会因电压互感器的铁磁谐振、熔断器的接触不良、直流的接地、回路的接触不良而误发或拒发接地信号。
(2) 零序电流保护:零序电流保护是利用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比非故障线路零序电流大的特点来实现选择性的保护,如DD-11接地电流继电器和南自厂的RCS-955系列保护。
该保护一般安装在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线路上,且出线较多的电网中更能保证它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但由于零序电流互感器的误差,线路接线复杂,单相接地电容的大小、装置的误差、定值的误差、电缆的导电外皮等的漏电流等影响,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线路零序电流二次反映不一定比非故障线路大,易发生误判断、误动。
(3) 零序功率保护:零序功率方向保护是利用非故障线路与故障线路的零序电流相差180°来实现有选择性的保护。
中性点直接接地原理中性点直接接地原理是电力系统中用于保证电流回流以及保护设备安全的一种接地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电力系统的中性点与地之间连接,形成一个低阻抗路径,使得电流能够回流到地中,从而保持电力系统中的电位平衡,并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在电力系统中,大部分电源及负载设备都是通过相对于地的电位差来工作的。
当负载电流流经不平衡系统时,中性点会形成不平衡电压,这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电弧产生以及人身安全事故。
因此,必须将中性点与地连接起来,以确保中性点的电位接近于地势,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中性点直接接地原理的基本步骤如下:1. 将中性点与地连接起来:中性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地相连接,如通过接地电极、接地电缆或接地引线等。
这样就能够形成中性点到地的低阻抗路径。
2. 保证接地系统的可靠性:为了确保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有效性,接地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可靠性。
这包括接地电极的选择、埋设深度的确定以及接地系统的连通性检测等。
3. 定期检测中性点接地电阻: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电阻值是一个重要参数,应定期检测以确保其符合要求。
一般来说,电阻值应小于规定的限值,以保证接地系统的性能。
中性点直接接地原理具有以下优点:1. 安全性提高:通过将中性点直接接地,可以迅速将故障电流分流至地中,减小电压的不对称,使得电力系统中各个设备的电压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护。
从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安全性。
2. 设备保护:中性点直接接地可以有效地保护设备免受电弧产生的危害。
电弧是一种危险的火花,容易引发火灾,而中性点直接接地可以有效地将电弧引至地中,从而减小潜在的火灾风险。
3. 防止电位升高:中性点直接接地可以防止电位升高现象的发生。
当电源或负荷不平衡时,中性点会形成不平衡电压,而中性点直接接地可以将这种电压平衡到接近地势,从而避免电位升高。
4. 降低电磁干扰:中性点直接接地可以有效地降低电磁干扰。
在电力系统中,电流会在各个设备之间流动,形成磁场,而中性点直接接地可以有效地将磁场引至地中,减小磁场对周围设备的干扰。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三相交流电系统的中性点是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
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有三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
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取决于单相接地时电气设备绝缘要求及对供电可靠性要求。
1、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L系统正常运行时,如图1。
各相的对地电压均等于相电压,中性点对地电压为零。
各相的对地电容电流对称,其电容电流的向量和为零。
图1正常运行时的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a)电路图(b)相量图2.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如图2。
接地相对地电压为零,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即为相电压的倍,接地相的电容电流为零,非接地相的对地电流也增大为倍,接地电流为正常运行时每相的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
图2单相接地时的中性点不接地电力系统(a)电路图(b)相量图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电力系统当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电流超过规定值(3~IOkV 系统接地电流大于30A;20-63kV系统接地电流大于IOA)时,为了防止产生断续电弧引起过电压或造成短路,中性点应经消弧线圈接地,消弧线圈实际上就是电抗线圈。
发生单相接地时,各相对地电压电容电流的变化情况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一样。
消弧线圈对电容电流的补偿有三种方式:(1)全补偿IL=IC;(2)欠补偿ILVlC;(3)过补偿IL>ICo实际上都采用过补偿,以防止由全补偿引起的电流谐振,损坏设备或欠补偿由于部分线路断开造成全补偿。
图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系统(a)电路图(b)相量图3、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通过接地中性点形成单相短路,产生很大的短路电流,继电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线路,使系统的其它部分恢复正常运行。
由于中性点直接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时,中性点对地电压仍为零,非接地的相电压不发生变化。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作用发表时间:2016-11-05T12:37:56.043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5期作者:帅泽轩[导读]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诸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热电作业部电气车间湖南岳阳 414012)摘要: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涉及电力系统诸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
它与电压等级、单相接地短路电流、过电压水平、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配置等有关,直接影响电网的绝缘水平、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连续性。
关键词:中性点;接地方式1. 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即是将中性点直接接入大地。
该系统运行中若发生一相接地时,就形成单相短路,其接地电流很大,使断路器跳闸切除故障。
这种大电流接地系统,不装设绝缘监察装置。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内过电压最低,而过电压是电网绝缘配合的基础,电网选用的绝缘水平高低,反映的是风险率不同,绝缘配合归根到底是个经济问题。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产生的接地电流大,故对通讯系统的干扰影响也大。
当电力线路与通讯线路平行走向时,由于耦合产生感应电压,对通讯造成干扰。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其接地点还会产生较大的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
此时,若工作人员误登杆或误碰带电导体,容易发生触电伤害事故。
对此只有加强安全教育和正确配置继电保护及严格的安全措施,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
其办法是:①尽量使电杆接地电阻降至最小;②对电杆的拉线或附装在电杆上的接地引下线的裸露部分加护套;③倒闸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电业安全操作规程。
图一: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图2.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不接地方式,即是中性点对地绝缘,结构简单,运行方便,不需任何附加设备,投资较少。
适用于10kV架空线路为主的辐射形或树状形的供电网络。
该接地方式在运行中,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流过故障点电流仅为电网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需装设绝缘监察装置,以便及时发现单相接地故障,迅速处理,以免故障发展为两相短路,而造成停电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