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试卷A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68 KB
- 文档页数:6
《农业生态学》练习题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1.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科学,其核心目标是( )。
A. 提高农作物产量B. 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高效、稳定和可持续发展C. 减少农药使用量D. 仅关注经济效益最大化2.下列哪项不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 )A. 生产者(如绿色植物)B. 消费者(如人畜、昆虫)C. 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D. 无机环境 (如光照、温度,但此选项作为干扰项,实际应属于非生物成分)3.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 )。
A. 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吸收并转化为化学能B. 动物摄食植物获得的能量C.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D. 人工输入的化肥中的能量4.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主要是指( )的循环。
A. 碳、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B. 所有化学元素C. 仅指水分循环D.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5.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不包括( )。
A. 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 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C. 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D. 降低农作物的产量6.下列哪项措施不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A. 实行轮作和间作制度B. 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C.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D. 保护和恢复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7.农业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存在说明了( )。
A. 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B. 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D. 生物的遗传多样性8.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B. 生态农业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C. 生态农业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和肥料D. 生态农业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9.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 )。
A. 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养分循环B. 直接为植物提供养分C. 抑制植物生长D. 增加土壤中的无机盐含量10.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不包括( )。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农业生态学主要研究的是()。
A. 农业生产技术B. 农业生物多样性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经济学答案:C2. 下列哪个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A. 土壤B. 作物C. 农民D. 微生物答案:C3. 生态农业的核心理念是()。
A. 提高产量B. 增加农民收入C. 可持续发展D. 减少农业投入答案:C4. 农业生态系统中,以下哪个因素不属于生物因素()。
A. 气候B. 作物C. 害虫D. 土壤动物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A. 实验模拟B. 统计分析C. 历史文献研究D. 市场调研答案:D二、填空题1.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组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______整体。
答案:动态2. 生态农业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模拟______的自然生态系统,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关系协调的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答案:自然3.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_____固定太阳能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生物链或食物链,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答案:太阳4.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是为了实现______、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目的。
答案:生物多样性保护5. 农业生态学的实践意义在于促进农业生产与______的和谐发展。
答案:生态环境三、简答题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答: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等。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等。
2. 阐述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
答: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包括:(1) 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利用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2) 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 减少化学物质的投入,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残留;(4) 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题及参考标准答案一、选择题1、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常见的食物链?(C) A. 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 B. 植物→昆虫→鸟类 C. 植物→人类→熊 D. 植物→昆虫→寄生虫2、下列哪一种农业模式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A) A. 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 B. 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 C. 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 D.大量使用外来物种3、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哪一类问题?(A) A. 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B.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C. 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行和管理 D. 农业生态环境的评估和评价二、简答题 4.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说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 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它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6. 阐述化肥和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三、论述题 7. 请论述如何通过合理的农业生态模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保护环境。
8. 阐述农业生态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重要性。
参考标准答案:1、C 选项违反了食物链的常见规律,即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应该是逐步减少的,从植物开始,到草食动物,再到肉食动物,而人类并不属于食物链中的一环。
2、A 选项符合生态农业的理念,即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相结合,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达到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
而 B 选项的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容易导致生态失衡和病虫害;C 选项的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会破坏生态环境;D 选项的大量使用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本地生态平衡。
3、A 选项正确,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解决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问题,即通过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农业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能流和物质循环、互利共生和竞争等。
在农业生产中,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等。
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农业生态学(A)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生物群落:2. 农业生态系统:3. 食物网:4. 现存量: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A. 4-5级B. 6-7级C. 7-8级D. 9级2.以下哪些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A.猪B.牛C.羊D.水稻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A.南方多于北方B.内陆多于沿海C.平原多于山地D.都是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是()A.磷矿资源B.钾C.钙D.水资源5. 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是()A.氮B.氢C.水D.钾6.草食动物牛、羊属于()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A.初级消费者B.次级消费者 C,生产者 D.分解者7.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 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8.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种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A.草B.小麦C.水稻D.牛9.森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A.厄尔尼塔现象B.温室效应C.拉尼拉现象D.赤潮10.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是生物种间的(C)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捕食D.共栖11.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A.浓缩B.降低C.平衡D.毒害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是因为其中包括(A)A.生物组分B.环境组分C.太阳辐射D.水13我国现有耕地约为(A)亿亩亿亩亿亩亿亩14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是(A)A.污染危机B.粮食C.石油D.化肥15.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水平较高是因为增加了(B)A.腐食食物链B.捕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其他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装订线注:装订线内禁止答题,装订线外禁止有姓名和其他标记。
《农业生态学》试题一、是非题(15分)1、人是农业生态系统组成的中心成分。
()2、鸟类啄食有蹄类动物身上寄生虫并为该动物提供报警属于原始合作的关系。
()3、学生和椅子就组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
()4、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与经济双重规律的支配。
()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环境污染基本上是由工业造成的。
()6、科技发展是农业生态学近30年大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7、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第二层次是经营者的直接调控。
()8、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
()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充足的营养物质。
()10、森林砍伐后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11、自然资源的种类、范围和用途通常是一成不变的。
()12、同一生境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会占据同一个生态位。
()13、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充分满足子孙后代的其需求能力。
()14、自然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大,社会资源受人的影响较小。
()15、稻草→牛→蚯蚓→鸡→猪→鱼属于混合食物链类型。
()二、单项选择(15分)1、晚稻、中稻、早稻为()生态型A、温度B、光照C、土壤D、水分2、全球绿色植物光能利用率平均为()A、0.01%B、0.4%C、0.2%D、0.1%3、N、P、B、Mg等元素对油菜的生长具有()A、同等重要性B、有主次之分C、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之分D、可替代性4、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类型食物链A、捕食B、腐食C、混合D、寄生5、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A、热力学第一定律B、热力学第二定律C、十分之一定律D、限制因子定律6、农业生态系统是()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C、驯化的自然生态系统D、人工的生态经济系统7、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是()A、人B、生物群落C、大气D、太阳辐射8、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A、原始协作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D、寄生9、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A、高生物产量B、高经济产量C、高生物多样D、输入输出特点10、能够决定地球上动物和人口生存数量的是()A、初级生产量B、次级生产量C、热量D、净生产量11、捕食性天敌的引入这一环节属于()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12、高投入、高能耗的农业为()A、有机农业B、生物农业C、石油农业D、自然农业13、金属矿产资源属于()A、可更新资源B、不可更新资源C、社会资源D、工业产品资源14、进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主要是解决()的严重失调问题。
农业生态学本科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农作物的产量B. 农业生物多样性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机械化程度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 害虫B. 杂草C. 化肥D. 天敌3.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什么?A.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空间位置B. 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角色C. 物种在食物链中的位置D. 物种的生存环境4. 以下哪个概念与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无关?A. 物种多样性B. 能量流动C. 物质循环D. 人口密度5.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次生生产力”是指?A. 农作物的产量B. 农作物的生物量C. 农作物的种植面积D. 农作物的经济效益6. 在农业生态学中,哪种农业模式被认为是最可持续的?A. 传统农业B. 有机农业C. 工业化农业D. 精准农业7. 下列哪种措施不属于生态农业的实践?A. 轮作B. 间作C. 单一作物种植D. 混合种植8.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足迹”是指什么?A.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B.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程度C. 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D. 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9.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入侵”通常会导致什么后果?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农作物产量提高C. 生态平衡破坏D. 土壤肥力增加10.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学研究的方法?A. 实验模拟B. 观察记录C. 计算机模拟D. 文献回顾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 阐述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环境的益处。
3. 描述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农业生态学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 分析当前农业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C3. B4. D5. B6. B7. C8. A9. C10. D二、简答题1. 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农业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服务、生态足迹以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等。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农业生态学》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农业生态学》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 农业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 D.生物圈2.农业生态系统属于( )。
A. 人工生态系统 B.自然生态系统C.半人工生态系统 D.封闭式生态系统3.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为( )。
A.石化农业 B.生态农业C.有机农业 D.自然农业4.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属于( )。
A.原始合作 B.偏利共生C.互利共生 D.寄生5.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 )。
A.势能 B.生物化学潜能C.动能 D.热能6.所有替代农业都具有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少用或基本不用化学品;依靠( ),特别是依靠生物本身的功能。
A.自然过程 B.人工过程C.物理过程 D.化学过程7.农业生态系统是( )。
A.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B.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低C.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高 D.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低8.以下生态因子中属于生存因子的是( )。
A.土壤酸碱度 B.水C.风力 D.地形9.“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营养物质”的主张说的是( )。
A.耐性定律 B.最低因子定律C.十分之一定律 D.能量守恒定律10.在农区发展畜牧业,畜牧业的规模决定于( )。
A.劳动力 B.土壤C.气候 D.种植业规模11.草原上的“草一羚羊一老虎”食物链属于( )。
A.捕食食物链 B.腐食食物链C.混合食物链 D.寄生食物链12.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区别是( )。
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为了满足你的要求,我将为你撰写一个2000字的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文章。
由于题目是叙述性的,适合以问答的形式来呈现。
以下是文章的内容:农业生态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请选择下列哪项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要素?A. 植物B. 动物C. 土壤D. 空气答案:D. 空气试题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B. 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技术C.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D.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答案:A. 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D.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试题三: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A. 农药的合理使用B. 农业机械的高效利用C. 种植天然耐逆植物D. 大规模灌溉答案:D. 大规模灌溉试题四:什么是有机农业?答案:有机农业是一种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质量为目标,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和生物技术,禁止或限制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合成肥料和转基因技术的农业生产方式。
试题五:请简要说明农业生态学的重要性。
答案: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对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优化农业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可以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试题六:请简述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和土壤的相互关系。
答案: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排出二氧化碳,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生长提供养分;同时,动物的粪便和死亡体也为土壤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残体释放养分,同时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帮助植物吸收养分。
试题七:请简要介绍有机农业的优点和挑战。
答案:有机农业的优点包括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益。
农业生态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农业经济B. 农业技术C.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农业政策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A. 多样性B. 稳定性C. 封闭性D. 可持续性答案:C3. 农业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是主要的生产者?A. 昆虫B. 微生物C. 植物D. 动物答案:C4.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平衡”是指什么?A. 农业产值的平衡B. 农业资源的平衡C. 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的平衡D. 农业生产的平衡答案:C5. 以下哪种不是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服务?A. 土壤肥力B. 气候调节C. 能源供应D. 文化价值答案:C6.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足迹”是指什么?A.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B. 农业生产对土壤的影响C. 农业产品对市场的影响D. 农业技术对产量的影响答案:A7.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是什么?A. 农产品的销售链B. 农业产品的供应链C. 生物间相互依赖的关系链D. 农业生产的流程链答案:C8.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哪些方面?A. 物种多样性B. 基因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所有以上答案:D9. 农业生态系统中,哪种措施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过度耕作B. 轮作制度C. 单一作物种植D. 过量使用化肥答案:B10.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农业”是指什么?A. 只使用化肥的农业B. 只使用农药的农业C.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D. 只种植经济作物的农业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内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答案:生态平衡2. 农业生态学中的“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空间位置以及________。
答案:功能;营养状态3.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承载力”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考试课程:生态学基础学年学期:2008-2009-1试卷类型:A考试时间:2008-12-26二、是非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2.×3. √4. ×5. ×6. √7.×8. √9. ×10.√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一种以生态学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其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经济法则、生活方式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可改变以往那些不良观念,以生态学的思想与方式来认识世界、观察世界。
2.一个有限的环境中物种所能稳定达到的最大数量。
3.是指使系统输出的变动在原变化方向上减速或逆转的反馈。
4.是在一定草地空间范围内共同生存于其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综合自然整体。
5.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得到的利益,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质量有贡献的生态系统产品(goods)和服务(services)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答:(1)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2)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次(4)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5)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6)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评分标准:每小点1分,答对5小点给满分5分]2.答:(1)填补空白生态位,增加产品产出。
(1分)(2)使废弃物质资源化,提高废弃物的利用价值。
(1分)(3)减少养分的丢失浪费和能量的无效损耗。
(1分)(4)扩大产品的多样化,广开就业门路,增加收入。
(1分)(5)实现环境净化,提高生态效益。
(1分)简述因子的综合作用规律3.答:(1)能量:生物量、有机质增加,净生产量减少,呼吸量增加,生产量与呼吸消耗趋于相等。
(2分)(2)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封闭,保持养分能力加强。
(1分)(3)组成:生物数目多样化,结构复杂化,生态位分离化,K对策生物逐渐取代R对策生物,成为优势种。
(1分)(4)稳定性增强。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农业生态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生物群落:
2、农业生态系统:
3、食物网:
4、现存量: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自然界中食物链的长度一般有多少级( )
A、4-5级
B、6-7级
C、7-8级
D、9级
2、以下哪些就是初级生产的生产者( )
A、猪
B、牛
C、羊
D、水稻
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就是( )
A、南方多于北方
B、内陆多于沿海
C、平原多于山地
D、都就是
4、属于可更新资源的就是( )
A、磷矿资源
B、钾
C、钙
D、水资源
5、物质循环中,属于沉积型循环的就是( )
A、氮
B、氢
C、水
D、钾
6、草食动物牛、羊属于(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C,生产者D、分解者
7、生物防治利用某一生物种群压制另一类生物种群,使其不能为害农作物,就是利用生物种间的(A) A、负相互作用B、正相互作用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
8、消费者处于食物链的种间环节,属于异养生物,如下面的(D)
A、草
B、小麦
C、水稻
D、牛
9、森林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导致(B)
A、厄尔尼塔现象
B、温室效应
C、拉尼拉现象
D、赤潮
10、利用天敌来消灭害虫就是生物种间的(C)
A、原始合作
B、互利共生
C、捕食
D、共栖
11、生物学放大作用就是指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上的(A)
A、浓缩
B、降低
C、平衡
D、毒害
12、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生命特征就是因为其中包括(A)
A、生物组分
B、环境组分
C、太阳辐射
D、水
13我国现有耕地约为(A)
A、15亿亩
B、30亿亩
C、144亿亩
D、5亿亩
14目前农业上最突出的生态危机就是(A)
A、污染危机
B、粮食
C、石油
D、化肥
15、农田生态系统的生产水平较高就是因为增加了(B)
A、腐食食物链
B、捕食食物链
C、寄生食物链
D、其她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A、物种结构
B、时空结构
C、营养结构
D、信息结构
2、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包括( )
A、基因性投入
B、科技性投入
C、资源性投入
D、设施性投入
E、保护性投入3、下列哪些元素的循环就是气相循环( )
A、磷
B、氮
C、铁
D、碳
E、氧
4、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调节途径有( )
A、常规投入
B、结构调整
C、措施优化
D、信息投入
E、合理的消费方式5、合理的农业生态系统追求的目标就是( )
A、生态效益
B、社会效益
C、经济效益
D、产量
E、产值
6、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就是( )
A、CO2增多
B、森林减少
C、O2增多
D、森林增多
E、其它7、农业资源具有的特性包括( )
A、整体性
B、区域性
C、有限性
D、变动性
E、多用性
8、能量的主要形态有( )
A、日光能
B、食物能
C、化学能
D、动能
E、热能
四、简答题(共19分)
1、简述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9分)
2、简述土壤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0分)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群落:就是指在一定地段与生活环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
2、农业生态系统:就是人类为满足社会需求,在一定边界内通过干预,利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与物质联系建立起来的功能整体。
3、食物网:就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形成的相互交错成网的多条食物链
4、现存量:指在某一特定的观察时刻,单位面积地段内有机体的数量,可以用个体数目、重量或能量来表示。
二.单项选择题
1、(A)
2、(D)
3、(A)
4、(D)
5、(D)
6、(C)
7、(A)
8、(D)
9、(B)10、(C)11、
(A)12、(A)13、(A)14、(A)15、(B)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E)
3、(BDE)
4、(ABCE)
5、(ABC)
6、(AB)
7、(ABCD)
8、(ACDE)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答:我国的生态农业就是实现我国现代化需要发展起来的,必然具有适应我国国情的特点。
(1)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同一目标。
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对上述三大效益的侧重面与关心程度不尽相同。
我国就是个发展中国家,在国家经济初步发展,农民得到温饱之后,更迫切要求致富,要求取得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
这种迫切要求就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巨大动力。
但就是这种要求也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上的短期行为,即为了取得近期的经济利益而破坏与浪费资源,污染生产与生活环境,导致不易挽回的结果。
因此,我国的生态农业必须要将生态、经济与社会三个效益统一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瞧成就是取得长久经济效益的保证。
在进行经济建设与发展农业中,寓生态效益于经济效益中。
(2)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的精华相结合,中国传统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无论在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在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及复种、间套作立体
种植与轮作,在培肥与改良土壤,保证生产持久发展,以及农业内部结构多样化,构成农林牧渔良性循环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些经验,在现代生态学的指导下,与同步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必然在各地产生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生态农业结构模式与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因此,生态农业的精耕细作绝不就是传统农业低水平的内部循环的翻版。
精耕细作还要与不断增加有效投入相结合,这种投入包括物质、能量的投入,也包括了科学技术与信息的投入,并通过合理的结构组装与精耕细作提高投入的产出效率与效益。
(3)鲜明的地域性与多样性。
我国幅员辽阔,无论南北还就是东西,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地域差异极大。
我国生态农业不可能就是一个统一模式,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建立与当地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多样,具有地域特点的生态农业模式,只有多样性才能充分利用与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也只有按各地社会经济特点组装生态农业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当地社会经济优势。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往往会要求原有模式与技术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新的模式又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4)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
在我国,生态农业一经提出,就得到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与提倡。
国务院明确指出,要认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5)我国生态农业的研究。
一开始就与经济学结合就是我国生态农业较好地处理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简述土壤库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能量与营养元素的保蓄。
土壤库就是农业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主要贮存场所,在极其复杂物质与能量的转换中,它以巨大的库容与物质的循环利用,满足农作物世世代代所需的营养元素。
(2)营养元素的供给与调解。
营养元素的供给就是土壤库的重要功能,而调节营养元素供给的速率就是其自身运动规律的一种表现。
人类往往通过土壤耕作措施影响土壤生物活动,以营养在各个压库之间的转移,达到调控农业生态系统的目的。
(3)氮素固定作用。
土壤生物亚库中存在大量的共生固氮菌与非共生固氮菌,它们可以把大气中的惰性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氮素。
共生固氮在生物固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固定的氮量占生物总固氮量的五分之四,在农业上占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体系。
(4)净化环境。
农业生态系统为防治病虫草害而使用了大量的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生物降解。
在处理污粪方面,土壤在一定容量内就是一个理想场所。
因此,在维持环境质量方面,土壤生物起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有些难降解与降解很缓慢的农药会引起严重环境污染,这就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农业生态系统为防治病虫草害而使用了大量的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生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