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历史学基础综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2
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三舍法2、苏格拉底法3、白板说4、、心理发展5、原型启发6、自我效能感二、简答题1、简述墨家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简述梁漱溟的多村建设理论•3、简述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4、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三、论述题1、试论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2、试论杜威的教育思想。
3、结合实际论述现代德育过程的特点。
4、结合实际论述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013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教育2、合作学习3、教学相长4、苏格拉底法5、多元智力6、学习动机二、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孔丘的教学思想。
2、简述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
3、简述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分析论述题(共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2、试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哪些关系,并联系实际加以论述。
4、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与杜威的理论的关系2014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课程2、班级上课制3、苏格拉底法4、有教无类5、最近发展区6、知识二、简答题1、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阶段3、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三、论述题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大作用2、试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3、结合实际试述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辅助组织形式4、试述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2015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知识2、苏格拉法3、学习策略4、教学相长5、班级授课制6、中体西用二、简答题1、终身教育思潮2、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3、建构主义的观点4、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三、论述题1、孔子的教学方法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辅助组织形式4、陶行知和杜威在教育观和学校观上的比较2016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课程2、班级上课制3、苏格拉底法4、有教无类5、最近发展期区6、知识二、简答题1、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阶段3、简述桑代克的学习定律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三、论述题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有重大作用2、试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3、结合实际试述基本教学组织形式以及辅助组织形式4、试述西方教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3、大教学记4、三纲领八条目5、元认知6、发现学习二、简答题1、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3、德育过程的特点,以及现实中如何提高学生德育4、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三、论述题1、蔡元培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2、教师素养的要求3、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4、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并对其评价。
2017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史料分析题 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 )。
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马家窑文化D.河姆渡文化正确答案:C解析: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因最早发现于甘肃马家窑遗址而得名。
2.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始于( )。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元帝正确答案:A解析:白登之围后,汉高祖刘邦认识到仅以武力手段解决与匈奴的争端不可取,因此,与匈奴结“和亲之约”,汉把宗室女作为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
3.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玄学家研究的三个重要文本被称为“三玄”,它们是( )。
A.《周礼》《诗经》《论语》B.《大学》《中庸》《论语》C.《论语》《孟子》《孝经》D.《老子》《庄子》《周易》正确答案:D解析:魏晋玄学的根本依据就是三玄,三玄指的是《庄子》《老子》《周易》。
4.东林书院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作者是( )。
A.李贽B.王守仁C.顾炎武D.顾宪成正确答案:D解析: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
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
5.明清之际兴起了一批手工业发达、商业繁盛的市镇,其中号称“天下四大镇”的是( )。
A.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B.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盛泽镇C.佛山镇、景德镇、盛泽镇、朱仙镇D.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盛泽镇正确答案:A解析:“天下四大镇”指的是广东佛山镇(手工业)、江西景德镇(瓷器)、湖北汉口镇(商业中心)、河南朱仙镇(版画、年画)。
6.普遍装备洋枪洋炮的清朝军队开始出现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太平天国战争期间C.中法战争期间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正确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后,清政府为加强陆军力量,下令创立新式陆军,”习洋枪,学西法”,史称“新军”。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下)复习参考资料一.填空题1、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成为玄学。
2、玄学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曹魏正始年间(240~249)的何晏与王弼。
3、范缜——《神灭论》。
4、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
5、皇甫谧长于针灸,他著《针灸甲乙经》12卷,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6、陆法言《切韵》,为音韵学奠定了基础。
7、唐代编修的正史共有八部,习称“唐八史”,即《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书》、《北史》。
8、《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刘知几。
9、《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即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
杜佑。
10、杨惠之——塑圣。
11、吴道子——画圣,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
12、张旭——草圣。
13、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14、台湾: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小琉球(明)——台湾(清)。
15、隋朝建立:581年,年号开皇。
16、唐朝建立:618年,年号武德。
17、西晋后期主张迁胡:江通。
18、两税法:杨炎。
19、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
20、南朝的通事舍人多由寒人担任。
21、为严格区分士、庶,普学盛行。
22、东晋纸类:赤纸、缥红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
一、名词解释1、高平陵之变: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内部司马氏集团向曹氏集团争夺权利的一场政变。
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氏集团曹爽等人陪同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之际,在洛阳发动政变,将曹氏集团一网打尽。
这次政变,是曹魏灭亡,司马氏代魏的一次重大事变。
2、侨州、郡、县:东晋政权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的州、郡、县。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多聚族而居,保持原有籍贯,东晋政权在流寓人口聚居的地方,用他们原居的地域名称设置侨州、乔郡、乔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南迁人口,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下)复习参考资料一.填空题1、士大夫把道家的《老子》、《庄子》、和儒家的《易》成为玄学。
2、玄学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曹魏正始年间(240~249)的何晏与王弼。
3、范缜——《神灭论》。
4、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
5、皇甫谧长于针灸,他著《针灸甲乙经》12卷,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6、陆法言《切韵》,为音韵学奠定了基础。
7、唐代编修的正史共有八部,习称“唐八史”,即《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书》、《北史》。
8、《史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
刘知几。
9、《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即专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通史。
杜佑。
10、杨惠之——塑圣。
11、吴道子——画圣,擅长山水画和人物画。
12、张旭——草圣。
13、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金刚经》。
14、台湾:夷洲(三国)——流求(隋唐)——琉球(元)——小琉球(明)——台湾(清)。
15、隋朝建立:581年,年号开皇。
16、唐朝建立:618年,年号武德。
17、西晋后期主张迁胡:江通。
18、两税法:杨炎。
19、淝水之战是前秦企图统一全国的一次战争。
20、南朝的通事舍人多由寒人担任。
21、为严格区分士、庶,普学盛行。
22、东晋纸类:赤纸、缥红纸、麻纸、敕纸、法纸、藤角纸等。
一、名词解释1、高平陵之变: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内部司马氏集团向曹氏集团争夺权利的一场政变。
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氏集团曹爽等人陪同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之际,在洛阳发动政变,将曹氏集团一网打尽。
这次政变,是曹魏灭亡,司马氏代魏的一次重大事变。
2、侨州、郡、县:东晋政权在其辖区内,用北方地名设立的州、郡、县。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多聚族而居,保持原有籍贯,东晋政权在流寓人口聚居的地方,用他们原居的地域名称设置侨州、乔郡、乔县,主要用于安抚、管理北方南迁人口,以保持北方士族的封建特权。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近现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7(总分62,考试时间90分钟)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
1. 【《宅地法》】(Homestead Acts)厦门大学2004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5年世界史真题;南开大学2015年世界历史真题2. 【《解放宣言》】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历史学综合真题3. 【南方重建】4. 【《重建南方法案》】5. 【《黑人法典》】(BlackCodes)2011年历史学统考真题6.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南京大学2005年世界史真题;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世界史综合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世界通史真题7. 【十二月党人】南京大学2002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3年中国近现代史加试世界近现代史真题8. 【赫尔岑】(Alexander Herzen,1812—1870)北京大学2000年欧美近代史真题;北京大学2003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9. 【俄国农奴制改革】(Emancipation Reform of 1861)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世界通史真题;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16卑历史学综合真题10. 【二一九法令】南开大学2013年世界历史真题11. 【民粹派运动】浙江大学2000年世界近代史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世界通史真题12. 【德意志关税同盟】东北师范大学1998年世界近代史真题13. 【容克】(Juaker)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世界通史真题;南京大学2006年世界史真题;西北大学2017年世界史真题14. 【大德意志派】15. 【小德意志派】16. 【宪法纠纷】南京大学1998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7. 【俾斯麦】(Otto von Bismark,1815—1898)南京大学2000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1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京大学2004年世界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世界通史真题;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世界近现代史复试真题18. 【铁血政策】浙江大学1999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19. 【普丹战争】20. 【普奥战争】浙江大学2001年世界近代史真题21. 【北德意志联邦】22. 【普法战争】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世界近现代史真题;南开大学2017年世界历史真题23. 【普鲁士式道路】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经济史真题;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世界通史真题;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世界通史真题24. 【马志尼】(GiLlseppe Mazzini,1805一1872)25. 【青年意大利党】26. 【加富尔】(Camillo Benso cavour,1810一1861)南京大学2005年世界史真题;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世界史真题27. 【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1807—1882)浙江大学2002年世界近代史真题28. 【保守党(英国)】29. 【辉格党】南京大学2005年世界史真题30. 【自由党(英国)】。
考研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古代史)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驱口】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中国史复试真题;江苏师范大学2015年中国通史真题;湖南大学2018年中国史真题正确答案:元代存在的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佃户。
最初驱口是来源于蒙古对金的战争中俘获的人口,也有良人被掠买、罪人被籍没等。
驱口属于主人的私人财产,可以和货物一样被买卖;驱口与主人的地位也极不平等。
驱口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政府曾下令释放一部分驱口作为国家编民,但终元一代,驱口是一直存在的。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2.【探马赤军】北京大学2005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蒙元时期军队的一种。
探马赤意为“探马官”。
蒙古国时期,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挑选士兵,组成精锐部队,在野战和攻打城堡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镇戍于被征服地区,称为探马赤军。
与蒙古军由各千户的士兵编成不同,探马赤军是由各部挑选的士兵混合组成。
有元一代,始终保持探马赤军的建制。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3.【站赤】兰州大学2003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元朝政府在全国设置的驿站。
站赤,蒙古语,意为管理驿站的人。
中原地区的驿站由兵部管辖,蒙古地区的驿站由通政院管辖。
站赤分为陆站和水站,据《元史兵志》记载,全国共有站赤一千四百处。
元代是我国古代驿站最发达的时期,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全国的政治联系,也便利了全国的交通。
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史4.【草市】清华大学2014年历史学基础真题正确答案:古代乡村的定期集市。
东晋时已出现,设于州县城郊附近。
唐代草市增多,一般设在州县城外。
中唐以后,农村商业发展,渐兴起于水陆交通要道、关津驿传所在之地。
交易以渔盐酒茶或日用百货等生活必需品为主。
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宋代许多邻接州县城墙的草市逐渐扩展为新的商业居民区,有的还相当繁华,甚至超过原城区。
【考研国家线】2017四川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终于公布了,考研网为您提供2017四川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更多考研复试及考研调剂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四川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学位类)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专业学位类)
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等多项改革实施的第一年。
为确保改革平稳落地,教育部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招生单位准确领会改革精神,坚决落实改革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政策。
近日,教育部又专门印发文件,要求各招生单位全面落实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和《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复试综合考核,注重对考生科研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一贯表现的考查。
充分发挥和规范导师作用,严明招生纪律,深化信息公开,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招生录取规范有序、公平公正。
2017四川师范大学考研调剂预计于在考研复试分数线公布后开始,大家也可以在考研成绩公布后及时关注考研调剂信息,请广大考生密切关注2017考研调剂专题及时了解四川师范大学2017考研调剂信息。
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试卷17(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1,分数:62.00)1.名词解释21-28小题。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英国戏剧家。
1564年出生于沃里克郡。
一生中从事戏剧活动长达23年,创作戏剧37部、十四行诗154首、长诗2首,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
其中《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誉为“莎氏四大悲剧”,尤以《哈姆雷特》最为著名,作者在此剧中寄托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
莎士比亚的著作对后来的戏剧和文学有持久的影响。
)解析:3.【《南特敕令》】上海大学2015年历史学综合真题;上海大学2017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598年法国国王亨利四世颁布的宗教法令。
主要内容为:宣布天主教为国教,胡格诺教徒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并有权担任国家官职。
为了保证胡格诺贵族的权利,敕令义允许他们维持两万五千人的兵力和保留若干个城堡。
巴黎高等法院由天主教徒和胡格诺教徒担任法官,共同处理宗教争端。
南特敕令使胡格诺教徒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614博仁考研真题点评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初试结束,在这里博仁教育为大家揭秘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命题特点和重点。
通过对2017年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有以下特点:一、四川师范614教育学基础题型简单,题量适中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题型年份2017年3题5题3题从四川师范大学的2017真题来看,题型分为3类: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题量不大,题型简单,3个小时时间基本是够用的。
二、四川师范614教育学基础重视基础知识考查,没有偏题怪题考到的知识点都是基本点,如蔡元培的大学教育观、简述问题解决的过程、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等等,都在大纲范围内,这些知识都是传统重点,都是老师反复强调的,所以提醒各位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而且对这些知识要有精确的记忆,内容要尽可能准确、全面。
三、四川师范614教育学基础研究方法部分重视应用能力考查这个特点在研究方法的论述题中表现比较明显,比如给材料的行动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综合应用,这启示考生在备考的时候,不能就理论而理论,必须将某种研究方法具体地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不能仅仅是死记硬背知识点,加强活学活用的技巧。
四、复习建议1.选择正确的教材。
2.树立体系。
3.熟记基本理论知识。
4.灵活运用。
附:四川师范614教育学基础参考书目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院校合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王汉澜2、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儒德、陈琦3、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4、外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5、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以上就是博仁考研教研室老师对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614的点评,希望对参加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614的同学有所帮助。
预祝大家考研成功,金榜题名!博仁考研针对2018级考生成立了2018级教育学考研微信群,微信群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多期讲座,其中包括解读院校信息、考研真题点评、名校学哥学姐经验分享活动等等,大家有关于教育学考研和如何进入微信群的相关问题可以咨询博仁考研哦。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结合世界古代史谈谈“中国文明西来说”。
(四川大学2017年世界通史真题)正确答案:19世纪末,法裔英国人拉克伯里自称运用“语言科学”和“历史科学”的方法发现了中国上古史的秘密:黄帝裔出巴比伦,汉人的祖先是巴比伦人。
拉克伯里的“西来说”不为欧洲主流汉学界所接受,但当其被介绍到日本后,备受学界瞩目,出现了以桑原骘藏和三宅米吉、白鸟库吉为代表的反对派和支持派。
1900年,白河次郎和国府种德将“西来说”写入面向大众的《支那文明史》中,此书出版后引起在东京和上海的排满知识人的积极反应,《支那文明史》转述的“西来说”被译介为若干中文文本。
不过,当意识到“西来说”表征着汉人的外来性而不合排满的革命政治目标时,先前的支持者便纷纷转而反对。
但根据考古材料,至少在二里头时期,中国已步入了文明的门槛;中国文明在本地的基础上诞生成长,根深叶茂,自有风采。
瓦西里耶夫断言只有晚殷文化才是最后形成的中国文明,其成就又是主要仰仗于外来的信息传播,这已经被历史事实所否定。
涉及知识点:史学研究与动态2.评述两汉的监察制度。
(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正确答案:(一)西汉的监察制度。
主要由刺史与司隶校尉构成。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及武帝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除京师直辖区以外的其他地区为十三个州部(监察区),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称州刺史,简称刺史,以监察地方。
刺史“以六条问事”,一条是监察“强宗豪右”,五条是监察郡守、尉和王国相。
征和四年(前89年),又于京师所在地设司隶校尉,掌纠察京师百官(三公除外)和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东、河内、河南)、弘农七郡。
刺史秩六百石,司隶校尉秩比两千石,都以京官监察地方的高官,司隶校尉还纠察朝官,史称这一制度为汉武帝“以内制外,以小制大”之术。
这套制度比秦朝的监察制度严密得多,进一步加强了皇帝对于庞大的官僚群的督导与控制。
四川师范大学学科历史真题1、88.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传统瑰宝,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追捧和喜爱。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著作是()[单选题] *A.《黄帝内经》B.《史记》C.《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D.《水经注》2、8.史学家钱穆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制度的特点是[单选题] *A.注重门第家世B.取士方式多样C.关注道德品质D.考试公平竞争(正确答案)3、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是()[单选题] *A.《窦娥冤》(正确答案)B.《牡丹亭》C.《长生殿》D.《桃花扇》4、12.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
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是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分封弟子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单选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5、“万国尽征成,烽火被冈密。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这是杜甫(712-770年)在《垂老别》中所描绘的社会惨状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单选题] *A.隋的暴政B.安史之乱(正确答案)C.黄巢起义D.唐朝灭亡6、80.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单选题] *A.张骞出使西域B.西域都护的设置(正确答案)C.班超出使西域D.丝绸之路的开辟7、到成都旅游,必看景点之一就有“武侯祠”,它是纪念()[单选题] *A.刘备B.张飞C.关羽D.诸葛亮(正确答案)8、这张历史知识卡片是对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描述,这一时期应是()[单选题]A.春秋战国B.南北朝C.五代十国(正确答案)D.辽宋夏金9、阿拉伯帝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阿拉伯文明,包括①伊斯兰教②《医学集成》③《天方夜谭》④《荷马史诗》( ) [单选题] *A.①②④B.①②③(正确答案)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单选题] *A.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正确答案)B. 通过第一个党纲C. 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D. 建立抗日统一战线11、77.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
在很多年之前我从来不认为学习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那个时候我混迹于人群之中,跟大多数的人一样,做着这个时代青少年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井井有条,只不过,我不知做这些是为了什么,只因大家都这样做,所以我只是随众而已,虽然考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但,我的人生目标一直以来都比较混乱。
但是后来,对世界有了进一步了解之后,我忽而发现,自己真的不过是这浩渺宇宙中的苍茫一粟,而我自身的存在可能根本不能由我自己来把握。
认识到个体的渺小之后,忽然有了争夺自己命运主导权的想法。
所以走到这个阶段,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只不过是万千道路中的一条。
不过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稳妥且便捷的道路。
而事到如今,我觉得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时隔一年之久,我终于涅槃重生得到了自己心仪院校抛来的橄榄枝。
自此之后也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向,终于不再浑浑噩噩,不再在时代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这一年的时间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懒惰、闲散的人来讲实在是太漫长、太难熬了。
这期间我甚至想过不如放弃吧,得过且过又怎样呢,还不是一样活着。
可是最终,我内心对于自身价值探索的念头还是占了上峰。
我庆幸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觉悟,真是不枉我活了二十多个春秋。
在此写下我这一年来的心酸泪水供大家闲来翻阅,当然最重要的是,干货满满,包括备考经验,复习方法,复习资料,面试经验等等。
所以篇幅会比较长,还望大家耐心读完,结尾处会附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希望会对各位有所帮助,也不枉我码了这么多字吧。
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史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3)日语(637)历史学基础(自命题)参考书:新编中国通史四册福建人民出版社世界史高教齐世荣版六本复试参考书目:①《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②《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许树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先说英语吧。
词汇量曾经是我的一块心病,跟我英语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词汇量往往比我高出一大截。
从初中学英语开始就不爱背单词。
在考研阶段,词汇量的重要性胜过四六级,尤其是一些熟词僻义,往往一个单词决定你一道阅读能否做对。
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论述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论述梁启超的政治参与活动及其特点。
(中山大学2016年历史学基础A 真题)正确答案:梁启超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是近代中国政治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他一生参与政治活动较多,其经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第一阶段,梁启超投身维新变法,成为变法的核心人物之一。
他参与公车上书,担任《时务报》主笔,主讲时务学堂,投身戊戌变法,但因戊戌政变而失败,这使他对政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初步意识到流血斗争对于改造传统中国社会的必要性,他的政治实践活动也因此发生了重大变化,以致在一段时间内成为革命派的同路人。
(二)第二阶段,尝试革命,思想渐趋于激进。
他极力提倡“破坏主义”,其要旨在于通过激进的手段,打破现存的统治秩序,为建立理想中的政治体制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
戊戌变法惨遭失败的教训让他深受触动,认为没有武力的不流血的破坏不可能拯救中国,因此主张“有血破坏”的革命道路,并明确提出了破坏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的主张,代之以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为此,他不仅畅言革命,还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人士合作,商谈“两党并举”的事宜。
同时,他参与策划自立军起义但惨遭失败。
(三)第三阶段,从激进立场重新回归政治改良。
1903年,梁启超赴美洲考察,成为他政治生涯中新的转折点。
他从美洲回到日本后,从主张排满革命实施民主共和的激进立场,退回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圈子之中。
为此,他与革命党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此后,他组建新闻社,投身立宪运动。
在这个阶段,他主要是积极鼓吹西方议会政治。
例如辛亥革命后,他将民主党、共和党和统一党合并,组建进步党,与国民党展开议会竞争。
参与“第一流人才内阁”,反对复辟,担任劳而无功的财政总长,鼓吹联省自治,投身国民运动等。
梁启超在竭力推动改良并无成效后,进而退出政坛,回归学术,热心教育事业,成为成就斐然的著名学者。
从他一生的经历可以发现,其政治参与活动主要体现了从政治改良到革命,再回归政治改良的轮回。
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史:中国史学发生、发展的历史及规律。
中国史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国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特点,包括史学的时代特点和史学自身的阶段性特点;史学各种有代表性的史学成果的特色及其社会影响;史研史学与社会的互动作用;究范史学发展与相关学术领域的关系;围史学家对历史认识(历史理论)的发展;史学家对史学认识(史学理论)的发展;史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一章.中国古代史学的产生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1.史学的源头可追溯到古老的传说。
2.中国的史学萌芽于官府。
春秋末期“学在官府”的传统被突破。
3.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官府历史记载:甲骨文(商)、金文(西周)。
甲骨文记载反映自武丁时期直至殷商灭亡王家的一些活动。
4.中国最早的官府历史典册:《尚书》、《诗经》、国史。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中国史学上出现了最早的国史。
“春秋”是当时各国国史的统称。
5.孔子:《春秋》,中国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
《春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历12公,凡242年,约18000字。
6.《左传》: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凡255年。
7.《国语》21卷,上起西周祭公谏穆王征犬戎事,下迄晋国智式之灭,凡四百余年。
《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晋国最多,郑国最少。
8.《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春秋外传》:《国语》9.《战国策》:记战国时期各国说客辩士的策谋权变及政治、军事大事和各国关系,以记言为主。
10.《竹书纪年》:战国后期魏国编年体史书,现今所知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性质的著作。
11.司马迁:《史记》,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皇帝,下至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
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凡130篇。
12.班固:《汉书》,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纪传体朝代史,12纪、8表、10志、70传,凡100篇。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世界现代史复习参考资料一.大事记1882.5,三国同盟形成1883,普列汉诺夫建立劳动解放社1898.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1898.4—12,美西战争1899.9,美国门户开放政策1902.1,《日英同盟条约》1903,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成立,标志着列宁主义诞生1905.9,日俄《朴茨茅斯和约》1905—1908:,印度革命(自主自产运动) 1905—1911,伊朗立宪革命1907.8,三国协约形成1908.6,孟买大罢工1910.8,《日韩合并条约》1914.8,巴拿马运河竣工1914.6.28,萨拉热窝事件1914.9,马恩河战役,第一次决战、转折点1916.2—12,凡尔登战役,时间最长的战役1916.5—6,日德兰海战,最大海战1916.6—9,勃鲁西洛夫攻势,俄军最大胜利1916.6—11,索姆河战役,规模最大战役1917.4.6,美国参加一战1917,墨西哥宪法与卡德纳斯改革1918.3.3,俄德《布列斯特和约》1918.11,埃及华夫脱党1918—1919,德国革命1919.3,共产国际成立1919.1—6,巴黎和会1919.2,德国魏玛共和国1920.1,国际联盟成立1920.7—8,共产国际二大,完成建立工作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1922.4,《埃及宪法》1922.1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1923.1—10,鲁尔危机1923.7,《洛桑条约》1923.10,土耳其共和国成立1924.1.21,列宁逝世1924.1,英国第一届工党政府1924—1937,埃及互宪运动1925.1,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1925.10,洛迦诺会议1925.12,俄共(布)十四大,工业化1926.9,德国加入国联1927.5—1933.1,桑地诺抗美游击战争1927.6—7,日本“东方会议”1927.12,俄共(布)十五大,农业化1928.7,“蒙德主义”1928.8,《非战公约》1928.10—1932.底,苏联“一五计划”1931.4,西班牙共和国建立1931.12,英国《威斯敏斯特法》1933.1,希特勒出任总理1933.2.27,国会纵火案1934.8,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1935.10—1936.5,意大利侵埃战争1936.2.26,二二六事件,以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确立统治地位1936.5,金日成:祖国光复会1936.7—1939.3,西班牙内战1937.11,三国法西斯侵略集团成立1938.3,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9,《慕尼黑协定》1939.3,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40.9,《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军事同盟1941.4,《日苏中立条约》1941.8,美英《大西洋宪章》1941.9—1942.1,莫斯科保卫战1941.12.7,日本偷袭珍珠港1942.1.1,《联合国家宣言》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0—11,阿拉曼战役1943.5,非洲战事结束1943.7—8,库尔斯克战役1943.9,意大利投降1943.11,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1945.2,雅尔塔会议1945.7—8,波茨坦公告1945.8.8,苏联对日宣战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9.2,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二.基础知识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由胜转衰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