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保持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7
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NCCN(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是一个由美国30多家顶级癌症中心共同组成的组织,旨在制定和推广癌症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也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NCCN为NSCLC的治疗制定了详细的临床实践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
一、疾病的分期与诊断:根据NCCN指南,NSCLC的分期与诊断应该包括病理诊断、疾病分期和生物学特征评估。
病理诊断通常通过活检或外科手术获得,可以确定肿瘤类型、组织学亚型和分化程度等信息。
疾病分期则根据医学影像学、病理学和临床信息来确定,一般采用国际TNM分期系统。
二、初始治疗:对于早期的NSCLC,根据病理分期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手术可行的患者,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中晚期的患者,根据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可能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疗法或靶向治疗等方法。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可以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致癌基因进行干预。
对于NSCLC中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阿法替尼(Afatinib)等可以作为一线治疗。
此外,ALK融合阳性NSCLC患者可使用克唑替尼(Crizotinib)等ALK抑制剂进行治疗。
四、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症发展的治疗方法。
针对NSCLC的免疫疗法主要包括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阻断抑制机体免疫细胞活性的分子,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根据NCCN指南,免疫疗法可以作为一线和二线治疗选择。
五、辅助治疗与康复:对于手术后的患者,辅助治疗可以帮助减少复发风险。
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
此外,康复和支持治疗也是NSCLC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疼痛缓解、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
六、复发与转移的治疗:对于复发和转移的NSCLC患者,其治疗方法与初治相似,可以采用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手段。
非小细胞肺癌2024版NCCN治疗指南中文版肺癌治疗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患者所患肺癌深入研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2.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诊断,更加细致地评估患者特殊情况;
3.考虑到患者的全面情况,尽可能多地提出治疗组合方案;
4.尊重患者的偏好和权利,提供更好的细化信息,以帮助患者确定最佳疗法;
5.尽可能使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最佳,同时减少毒副作用的出现;
6.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7.根据病情变化,给予病情所需的抗癌治疗,特别是对肺癌晚期患者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8.为患者提供支持性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质量和生活质量,从而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9.加强门诊跟踪管理,定期复查,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期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10.建立健全患者的长期护理机制。
2024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更新2024年4月26日至4月27日,CSCO指南大会在济南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
会议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和北京市希思科临床肿瘤学研究基金会联合主办。
本次肿瘤医学论坛将为您带来非小细胞肺癌指南的更新要点整理。
1、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更新一:分子分型部分1、新增“术后Ⅱ/Ⅲ期NSCLC进行PD-L1表达检测,指导辅助免疫治疗”作为I级推荐。
证据来源:IMpower010研究。
2、新增“术后Ⅱ/Ⅲ期NSCLC进行ALK融合检测,指导辅助靶向治疗”作为Ⅱ级推荐。
3、新增“不可手术Ⅲ期及IV期NSCLC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MET蛋白过表达检测”作为Ⅱ级推荐。
更新二:不可手术IA、IB期NSCLC的治疗部分新增”SABR联合免疫治疗”作为Ⅱ级推荐。
证据来源:2023年6月18日发表在The Lancet上的一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ABR)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对比SABR用于早期或孤立性复发NSCLC的随机对照、Ⅱ期研究。
更新三:可手术IA、IB期NSCLC的治疗部分1、辅助靶向治疗:新增”根治性手术且术后检测为ALK融合患者,术后阿来替尼辅助治疗”作为Ⅱ级推荐。
证据来源:ALINA研究。
2、围手术期免疫治疗:1)新增“含铂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或替雷利珠单抗新辅助+辅助治疗”作为Ⅱ级推荐;证据来源:KEYNOTE-671研究、RATIONALE-315研究。
2)新增“含铂化疗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新辅助+辅助治疗”作为Ⅲ级推荐;证据来源:AEGEAN研究。
3)新增”新辅助含铂化疗联合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后的纳武利尤单抗辅助治疗”作为Ⅲ级推荐。
证据来源:CheckMate77T研究。
更新四:可手术ⅢA或IIB期NSCLC的治疗部分1、辅助靶向治疗:新增”根治性手术且术后检测为ALK融合患者,术后阿来替尼辅助治疗”作为Ⅱ级推荐。
证据来源:ALINA研究。
2、围手术期免疫治疗:1)新增“含铂化疗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新辅助+辅助治疗”作为I级推荐;证据来源:NEOTORCH研究。
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护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ch cancer,NSCL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20世纪80年代后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逐渐提高,现已成为NSCLC的中坚药物和方案[1]。
现将我科近1年来采用紫杉醇(TAX)联合奈达铂(NDP),即TP方案的护理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NSCLC病人64例,男49例,女15例;年龄52~75岁,平均67岁;均经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病理分型:鳞癌35例,腺癌29例;kps评分均>70分.化疗前行各项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B超均无明显异常。
1.2化疗方案计算体表面积,采用紫杉醇135~175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 中,于化疗第一天静脉泵入3~4h;静脉输注奈达铂80~100mg/㎡,分2次于化疗第1~2天输入,同时予以止吐、扶正等对症处理,3周为1疗程。
1.3毒副反应本方案最主要的毒副反应是过敏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脱发等,停药后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均能得以缓解。
2护理紫杉醇是从紫杉树中提取的双菇烯植物制品,通过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从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主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奈达铂为顺铂类似物,主要与DNA结合,并抑制DNA复制,从而产生抗肿瘤活性,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神经毒性、脱发等,因此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本组病人毒副反应情况详(见表1)。
2.1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护理过敏反应是TP方案最严重的毒副反应。
常发生在第1次或第2次输注紫杉醇药物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医嘱,在用药前注意询问过敏史,准备抗过敏药物,通常在用紫杉醇前12h、6h分别口服地塞米松片10mg,输注前30min再肌肉注射苯海拉明40mg,并静脉注射西咪替丁0.6~0.8g进行预处理。
非小细胞肺癌2017版NCCN治疗指南中文版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肺癌总数的80%至 85%。
对于 NSCLC 的治疗,科学合理的方案至关重要。
2017版 NCCN 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NSCLC 的基本情况。
NSCLC 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多种亚型。
其发病与吸烟、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密切相关。
患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
在诊断方面,影像学检查如胸部 X 线、CT 扫描等是常用的方法。
对于疑似病例,往往需要进行病理活检来明确诊断和确定肿瘤的亚型。
此外,还会进行一系列的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有转移等,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017 版 NCCN 治疗指南对于早期 NSCLC 的治疗有明确的建议。
对于可手术的早期 NSCLC(IA、IB、IIA 和 IIB 期),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并可能会进行淋巴结清扫。
术后,根据肿瘤的病理特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会考虑辅助化疗或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对于局部晚期 NSCLC(IIIA 和 IIIB 期),治疗方案则相对复杂。
对于一些可切除的病例,手术联合术前新辅助治疗或术后辅助治疗是常见的策略。
新辅助治疗通常包括化疗、放疗或同步放化疗,目的是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
对于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晚期 NSCLC(IV 期)的治疗则侧重于全身性治疗。
化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但随着医学的发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在 NSCLC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存在 EGFR 基因突变的患者,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对于ALK 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ALK 抑制剂(如克唑替尼等)则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第18卷第56期171投稿邮箱:sjzxyx111@0 引言随着对肺癌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中医在辨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同时降低患者的治疗负担[1]。
1 资料与方法刘某,男,57岁,确诊肺癌伴乏力1年零1个月。
该患缘于1年零1个月前因间断乏力、咳嗽、咳痰、痰中带血,遂于吉林省肿瘤医院行相关检查,确诊为“肺腺癌”,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拒绝手术治疗,给予6周期化疗(具体化疗方案不详),化疗过程中出现Ⅲ°骨髓抑制,给予升血及输血治疗,出现胃肠道反应。
病程中患者乏力。
今日患者及家属为求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于我院门诊就诊,拟“肺腺癌”收入我疗区。
病程中病人体重下降约5Kg。
现症:乏力、活动后气短、口粘、饮食及睡眠欠佳、二便尚调。
既往湿疹病史10余年;预激综合征病史12年。
呼吸正常,呼吸节律整齐,深度不均匀,呼吸运动不对称,肋间隙正常。
双侧语颤不对称,呼吸活动度不对称,无胸膜摩擦感。
右下肺叩诊呈浊音,无皮下捻发感,右下肺呼吸音弱,左肺及右上肺呼吸音粗,语音传导正常。
自备吉林省肿瘤医院病理出院诊断书示:右肺上叶周围型肺癌CT2aN3M0 Ⅲb 期、双肺结节、阻塞性肺炎、心包积液、甲状腺双叶结节。
自备吉林省肿瘤医院肺CT 示:右肺上叶长径约4.2cm 的肿块,CT 值约36HU,可见分叶及毛刺征,临近肺内密度减低及支气管充气征,呈气肿性改变;双肺下叶直径小于6mm 的磨玻璃小结节,边缘欠清晰;右肺下叶小钙化灶;右肺中叶条索影,边界欠清晰;各叶段支气管通畅;叶间裂无移位。
给予艾迪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在此基础上,运用补肺化积汤中药汤剂口服治疗(日1剂,早晚分服),共15d,间歇18d。
共治疗3个疗程。
治疗后,复查肺CT,结果示:右肺上叶长径约4cm 的肿块,可见分叶及毛刺征,临近肺内密度减低,呈气肿性病变;双肺下叶直径小于6mm 的磨玻璃小结节,边缘欠清晰;右肺下叶小钙化灶;右肺中叶条索影,边界欠清晰;各叶段支气管通畅;叶间裂无移位。
2024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摘要随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11ce111ungcancer,NSC1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胸外科的麻醉管理面临新的机会和挑战。
不同麻醉方式和药物的选择会影响免疫功能和肿瘤生长转移,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能够激活抗肿瘤免疫,影响局部和系统性免疫。
麻醉和免疫治疗可能会产生不可预知的交互作用。
本文将对麻醉方式和药物以及免疫治疗对NSC1C免疫状态和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NSC1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患者的麻醉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ce11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ce11death-1igand1,PD-1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早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11ce111ungcancer,NSC1C)患者中均取得了成效,开启了NSC1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新时代口]。
PD-1/PD-11抑制剂半衰期长且作用持久,不仅对免疫系统有长期作用,甚至对后续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影响。
麻醉方式及药物选择也对肿瘤患者的免疫应答以及肿瘤转移有一定作用。
如何优化NSC1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患者胸外科的麻醉管理,最大地发挥免疫系统的抗肿瘤作用,而不增加药物的毒性,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本文将对麻醉方式和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NSC1C免疫状态和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01、NSC1C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进展CheckMate816是评估可切除NSC1C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In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对比单纯化疗,纳武利尤单抗(PD-1抗体)联合化疗的新辅助治疗模式可显著提升可切除NSC1C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1ogiccomp1eteresponse,pCR)率(24.0%vs.2.2%)和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surviva1x EFS)(中位EFS:31.6个月vs.20.8个月)[2]oIMpowerOIO是可切除NSC1C经手术切除、化疗之后辅助免疫治疗的HI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对比最佳支持治疗,术后行阿替利珠单抗(PD-11抗体)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PD-11≥1%的∏~ΠIA期NSC1e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surviva1z DFS)(中位DFS:未达到vs.35.5个月)和5年总生存(overa11SUrViVa1,0S)率(5年OS率:84.8%vs.67.5%)[3]β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切除NSC1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阿替利珠单抗用于NSc1C 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74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2年7月第2卷第13期·药物与临床·吉西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李 俊 郭晓红 孙爱华 何 樱 袁 霞▲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广东惠州 516001[摘要]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选取50例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4周期的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给予吉西他滨1 250 mg/m 2,d1、8;顺铂25 mg/m 2,d1~5,21 d 为1个周期。
将获得CR+PR+SD 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吉西他滨1 000 mg/m 2,d1、8,21 d 为1个周期,行6周期化疗维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治疗。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2.6%、26.3%,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2、3.5个月,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总生存期分别为11.6、9.8个月,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毒副反应一般轻微,最主要毒性反应是恶心、呕吐和骨髓抑制。
结论 吉西他滨维持治疗可以延长初治有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毒副反应可耐受。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吉西他滨[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3-74-02▲通讯作者自1985年以来肺癌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至2005年我国每年肺癌已超过50万,发病人数居世界第一。
其中80%为非小细胞肺癌。
由于早期诊断技术的局限性及缺乏早期特异性临床表现,约70%~80%的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不能手术,预后甚差。
化疗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的临床研究证明,两种药物(其中一种为铂类药物)联合化疗是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1],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中位生存期延长2个月,1年生存率提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