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筋伤学—小腿筋伤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0
第六章膝关节及小腿部筋伤膝关节为全身最大、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前方的被髌骨构成,关节的稳定性由骨、韧带和肌肉来维持。
关节在运动状态中始终处于不稳定和不平衡之中,而人体总是在其中求得相对稳定和相对平衡。
因此,不能单从骨结构来认识关节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从关节的运动状态中,了解韧带和肌肉的稳定作用。
膝关节的胫、腓侧副韧带和前、后交叉韧带,在维持关节的稳定上起重要作用,关节囊也具有一定的维持作用。
侧副韧带除具有防止膝内翻和膝外翻外,胫侧副韧带尚具有限制旋外的作用。
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不仅可防止胫骨向前和向后滑动,而且还具有限制膝内翻、外翻和旋转的作用。
这两组韧带在膝关节伸直和完全屈曲时,处于紧张状态,可防止膝关节过伸和过屈。
(见图6~1,图6~2,图6~3,图6~4) 膝关节的韧带坚强柔韧,不易断裂。
在功能活动中,总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韧带保持紧张,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
因韧带受神经支配,保持一定紧张度时,可反射性地引起膝关节附近肌群紧张,从而控制关节发生非生理性的异常活动。
膝关节的关节囊内面有滑膜覆盖,为人体最大的滑膜腔,髌上方为滑膜的反折部,对维护膝关节的屈伸活动有重要作用。
如将滑膜切除,势必影响关节功能。
内、外侧半月板位于膝关节关节间隙内,内侧半月板呈“C”形,其后半部连于胫侧副韧带,故前半部松弛,后半部固定,扭转外力易造成交界处损伤。
内侧半月板前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在前交叉韧带附着点之前,其后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和后交叉韧带附着点之间的无关节面处。
由于它的形状和附着点之间距离较大,故活动范围较小。
反之,外侧半月板近似"O"形,其前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在前交叉韧带附着的后方,其后角附着于髁间隆起的后方,前后二角的附着点比较接近,且外侧不与腓侧副韧带相连,因而外侧半月板比较活动。
正常膝关节有轻度外翻,胫骨外侧髁负重较大,故外侧半月板承受压力也较大。
.中医筋伤学名词解释1.筋伤定义:俗称“伤筋”,指各种外来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的筋的损伤。
筋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
2.扭伤:任何关节(包括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由于旋转、牵拉或肌肉猛烈而不协调的收缩等间接暴力,突然发生超出正常生理范围的活动,如肌肉、肌腱、韧带、筋膜或关节囊因过度扭伤、牵拉引起的撕裂、断裂或移位,甚至关节的错缝。
3.挫伤:因直接暴力、跌扑撞击、重物打击等作用于人体表面产生剪切力作用而引起的闭合性损伤,以外力直接作用导致的局部皮肤下或深部组织损伤为主。
4.碾压伤:钝性物体的推移挤压与旋转挤压直接作用于肢体造成的以皮下及深部组织为主的严重损伤,往往形成皮下组织的挫伤及肢体皮肤的撕脱伤。
5.撕裂伤:指由于扭、挫、牵拉等强大外力造成的某一部位的筋部分断裂损伤,一般腰部、腕部、踝部及指骨间关节的扭伤多导致不同程度的韧带关节囊等撕裂伤。
6.断裂伤:断裂伤的机制与撕裂伤类似,只是体质、部位及致伤外力性质大小有别而造成某些筋的全部断裂损伤。
一般来说造成断裂伤所受的外力要比造成撕裂伤所受的外力大,可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和明显的局部疼痛、肿胀、瘀血斑、畸形等。
7.骨错缝:指可动关节和微动关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微细离位,也称为关节骨缝错开,多由扭伤、挫伤而发生。
骨错缝可引起关节功能活动障碍和局部疼痛、肿胀等。
8.关节弹响声:关节内有游离体的患者,活动关节时可有弹响声。
9.牵引疗法:是应用外力对身体某一部位或关节施加牵拉力,使其发生一定的分离,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的牵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临床普遍使用的是脊椎牵引疗法。
10.物理疗法: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所需的各种反应,以调节、加强或恢复各种生理功能,促进病理过程向有利于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
11. 肩周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造成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故称之为“漏肩风”或“露肩风”。
《中医伤科学》(精编)教学大纲(供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第六章筋伤第一节筋伤概论【目的要求】1、了解筋伤的病因病理、临床分类。
2、熟悉筋伤的诊断要点与并发症。
3、掌握筋伤的治疗原则。
4、熟悉筋伤的预防与调护。
【教学内窬】l、病因病理(1)外因: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慢性劳损。
(2)内因:包括身体素质、生理特点和病理因索。
2、分类:根据不同的暴力形式、筋伤的病理变化与病程分类。
3、筋伤的诊断要点:早期、中期、后期的主要临床表现。
4、熟悉筋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小骨片撕脱、神经损伤、损伤性骨化、关节内游离体及骨性关节炎。
5、筋伤的治疗:理筋手法、药物、针灸、小针刀疗法、穴位注射、固定及练功等。
6、筋伤的预防与调护。
【教学方法】课堂面授。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颈部伤筋【目的要求】l、了解颈部急性扭挫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2、掌握失枕、颈椎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1、颈部急性扭挫伤、落枕、颈椎病的病因病理、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2、掌握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颈部扭挫伤1、病因病理:多因外伤引起。
2、诊断要点:明确外伤史,颈部一侧疼痛,活动受限,局部明显压痛,触及肿块或条索状硬结。
3、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练功、药物、针灸、理疗等。
失枕l、病因病理:颈部一侧肌肉长时间紧张、兼感风寒之邪引起。
2、诊断要点:晨起突感颈部疼痛不适,活动欠利,局部压痛及触及条索状硬结。
3、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药物、针灸、练功。
颈椎病1、病因病理:多因慢性劳损或急性外伤引起。
可分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和交感神经型四种基本类型。
(1)神经根型:颈部单侧局限性疼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臂、前臂乃至手指放射,颈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2)椎动脉型:单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发作性头痛,视力减弱、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可见猝倒发作。
(3、交感神经型:颈肩部酸困疼痛,上肢发凉发绀,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痛。
中医对伤筋病名的认识伤筋是指身体运动过程中肌肉或肌腱受到外力损伤,导致筋脉血液瘀滞、气血不畅而引起的疾病。
中医对伤筋病名有着独特的认识和分类方法。
下面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介绍中医对伤筋病名的认识。
一、伤筋的分类根据中医理论,伤筋可以分为筋伤和筋脉伤两种类型。
1. 筋伤:主要是指外伤或过度使用引起的筋脉损伤,如扭伤、拉伤、挫伤等。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并且活动受限。
2. 筋脉伤:主要是指筋脉被寒湿、湿热、瘀血等外邪侵袭而引起的病变。
常见的有寒湿伤筋、湿热伤筋和瘀血伤筋等。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僵硬,活动时有针刺感或刺痛。
二、伤筋病名的认识中医对于伤筋病名的认识,主要是根据病情的表现和病因来进行命名。
1. 筋挫伤:主要是指筋脉被外力挤压、挫伤所引起的筋脉病变。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并且活动受限。
治疗时可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如外敷药物、温热熏洗等。
2. 筋扭伤:主要是指筋脉被过度扭转所引起的筋脉病变。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并且活动受限。
治疗时可采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方法,如针灸、拔罐等。
3. 寒湿伤筋:主要是指筋脉受到寒湿侵袭所引起的筋脉病变。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且容易受寒湿天气的影响加重。
治疗时可采用温热驱寒湿的方法,如艾灸、热敷等。
4. 湿热伤筋:主要是指筋脉受到湿热侵袭所引起的筋脉病变。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红肿,且容易受潮湿环境的影响加重。
治疗时可采用清热利湿的方法,如中药煎剂、穴位按摩等。
5. 瘀血伤筋:主要是指筋脉受到瘀血阻滞所引起的筋脉病变。
其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紫红色瘀斑,并且活动受限。
治疗时可采用活血祛瘀的方法,如拔罐、外敷药物等。
三、中医治疗伤筋的方法中医治疗伤筋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来恢复筋脉的正常功能。
1. 药物疗法:可根据病情选择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中药进行内服或外用。
如当归、红花、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可用于煎剂、外敷等形式。
中医筋伤一.名解1.研磨提拉肌实验:患者取俯卧位。
医者两手握住患肢踝部,屈膝90°,然后用力沿小腿纵轴向下挤压膝关节,并做内外旋转活动。
如患膝关节内外侧疼痛即为阳性,说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
如将小腿向上牵拉,并做内外旋转活动引起疼痛,则说明膝胫、腓侧副韧带有损伤。
2.肱骨外上髁炎:是前臂伸肌起点受到反复牵拉,导致肘关节外上髁部的局部性疼痛,并影响伸腕和前臂旋转功能的慢性劳损性疾病。
3.旋后肌综合征:是由桡神经深支受压引起的以肌力减弱及麻痹为主的症候群,又桡管综合征。
4.腕关节盘:又称三角纤维软骨,位于腕关节尺侧,具有承受,传递和缓冲压力的主要结构,也是桡尺远侧关节的主要稳定结构之一。
5.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又称扳机指或弹响指,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多见于妇女及手工劳动者,以拇指多发。
6.弹响髋:髋关节在做某一动作时,感到或听到的弹响。
多见于青壮年,常为双侧性。
7.臀肌挛缩症:是由臀部肌肉及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继发髋关节内收、内旋功能障碍,进而表现为特有的步态,姿势异常及体征的临床病症。
8.踝管综合征:指胫后神经及经过踝管内侧的纤维骨性管道的胫后肌腱等受压而产生的综合征。
二.小题1各关节活动度(P16)2.肢体长度的测量表1-2(P19)3,检查肌张力时,肌张力增强,静止时肌肉紧张,被动活动关节有阻力见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肌张力减低,肌肉松弛,肌力减退或消失,见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4肌力分级:分为6级0级肌肉完全麻痹,完全无收缩力者。
1级肌肉动力微小,不能带动关节活动者。
2级肌肉动力可带动水平方向关节的活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
3级能在抗肢体重力而无抗阻力的情况下使关节活动。
4级能抗较大阻力,但比正常活动者弱5级正常肌力5病理反射是指椎体束病损时,临床常用的有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髌阵挛,踝阵挛。
6特殊检查:臂丛牵拉实验------神经根型颈椎病;Adson实验----前斜角肌综合征;疼痛弧实验---冈上肌腱炎;网球肘实验——肱骨外上髁炎;4字实验——骶髂关节病变;--7筋伤并发症:早期——骨折,关节脱位,神经损伤,血管损伤;晚期——肌肉萎缩,关节强直,骨质疏松,组织粘连,组织增生肥厚与官腔狭窄,组织钙化、骨化和骨质增生,关节内游离体8 筋伤治疗的药物内治法(着重看代表方):初期治法——攻下逐瘀法(桃仁承气汤,大承气汤),行气活血法(膈下逐瘀汤,血府逐瘀汤),清热凉血法(属清热解毒方剂的有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属凉血止血方剂的有十灰散,四生丸,小蓟饮子);中期治法——和营止血法(和营止痛汤,七厘散),理伤续筋法(新伤续断汤,补肾壮筋汤);后期治法9颈椎牵引时间:间断牵引每次牵引15-20分钟为宜,隔日或每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以无不适为度。
中医筋伤学简介一、什么是中医筋伤学呢?中医筋伤学呀,就像是一门专门研究咱们身体里那些筋受伤之后该怎么办的学问。
这里的筋呢,可不是单指咱们能摸到的那几条大筋哦,它包含的范围可广啦,像韧带、肌肉、肌腱这些软乎乎的组织,要是受伤了,都归中医筋伤学来管。
你想想,咱们平时运动不小心扭到脚啦,或者长期伏案工作后脖子肩膀酸痛啦,这些都是筋伤的表现呢。
二、中医筋伤学的历史可悠久啦。
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们的老祖宗就开始关注筋伤这个事儿了。
古代的医生们,在给人治病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的病痛是因为筋受到了损伤。
那时候他们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仪器,全靠一双巧手和敏锐的观察力。
他们通过摸脉象、看症状,就能判断出筋伤的情况,然后用各种奇妙的方法来治疗。
比如说,他们会用推拿的手法,在受伤的部位按呀、揉呀、推呀,就像把乱成一团的毛线重新捋顺一样。
还有针灸,用细细的针刺激穴位,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让受伤的筋能更快地恢复。
这些方法一代一代地传下来,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就成了现在中医筋伤学里重要的治疗手段。
三、中医筋伤学的治疗方法可多着呢。
先说前面提到的推拿,这可是一门技术活。
师傅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他们知道在哪个部位用力,用多大的力。
有时候你会觉得有点酸痛,但那是在帮你把受伤的筋复位呢。
还有针灸,看着那些细细的针插在身上有点吓人,但其实只要找对了穴位,就像给身体里的小机关按了一下启动键,身体就会开始自我修复啦。
除了这些,还有中药内服外敷呢。
中药里有很多药材对筋伤有很好的疗效。
比如乳香、没药,它们能够活血化瘀,把受伤部位的瘀血化掉,让新的气血能流进去。
把这些药材熬成药汤喝下去,或者做成药膏敷在受伤的地方,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另外,还有小针刀疗法,这是比较现代一点的方法啦。
小针刀就像一把微型的手术刀,它能很精准地对粘连的筋进行松解,对一些顽固的筋伤效果特别好。
四、中医筋伤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也很大。
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筋伤的情况特别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