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脉诊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4
脉诊1.具有沉细无力而软特征的脉象是A.细脉B.微脉C.弱脉D.濡脉E.散脉答案:C2.具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特征的脉象是A.细脉B.微脉C.弱脉D.濡脉E.散脉答案:B3.脉来有根的特征是A.从容和缓B.不浮不沉C.有力柔和D.尺脉有力E.一息四一五至答案:D4.脉来有神的特征是A.从容和缓B.不浮不沉C.有力柔和D.尺脉有力E.一息四一五至答案:C5.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的脉象是A.实脉B.大脉C.长脉D.洪脉E.滑脉答案:D6.三部脉脉来充实有力,其势来盛去亦盛的脉象是A.实脉B.大脉C.长脉D.洪脉E.滑脉答案:A7.脉率较速,间有不规则歇止的脉象是A.散脉B.涩脉C.结脉D.代脉E.促脉答案:E8.主气郁气损的脉象是A.浮脉B.洪脉C.短脉D.数脉E.动脉答案:C9.主痰饮内停的脉象是A.弦脉B.浮脉C.濡脉D.散脉E.芤脉答案:A10.主元气浮散的脉象是A.弦脉B.浮脉C.濡脉D.散脉E.芤脉答案:D11.有规律地歇止,并可伴形态变化的是A.散脉B.涩脉C.结脉D.代脉E.促脉答案:D12.主惊恐疼痛的脉象是A.浮脉B.洪脉C.短脉D.数脉E.动脉答案:E13.芤脉的脉象特征为A.浮大中空,有边无中B.浮大无力,不任重按C.浮而软小,形细无力D.浮而搏指,中空外坚E.举之无力,按之空豁答案:A14.濡脉的脉象特征为A.浮大中空,有边无中B.浮大无力,不任重按C.浮而软小,形细无力D.浮而搏指,中空外坚E.举之无力,按之空豁答案:C15.邪热亢盛时脉象多为A.脉数有力B.脉数无力C.脉浮大虚数D.脉滑数E.脉细数答案:A16.虚阳外浮时脉象多为A.脉数有力B.脉数无力C.脉浮大虚数D.脉滑数E.脉细数答案:C17.缓脉的脉象为A.一息四五至B.一息四至C.一息五至以上D.一息七至以上E.一息不足四至答案:B18.肝郁气滞证脉象多见A.滑数B.洪数C.弦紧D.沉弦E.弦数答案:D19.常见于邪闭、厥病的脉象是A.沉脉B.伏脉C.牢脉D.革脉E.芤脉答案:B20.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之实证的脉象是A.沉脉B.伏脉C.牢脉D.革脉E.芤脉答案:C21.疾脉的脉象为A.一息四五至B.一息四至C.一息五至以上D.一息七至以上E.一息不足四至答案:D22.右寸脉候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D23.食积内热证脉象多见A.滑数B.洪数C.弦紧D.沉弦E.弦数答案:A24.动脉与长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脉位的浮沉B.脉力的大小C.脉形的长短D.脉率的快慢E.脉律的齐否答案:C25.右关脉候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C26.濡脉与弱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脉位的浮沉B.脉力的大小C.脉形的长短D.脉率的快慢E.脉律的齐否答案:A27.妇女妊娠脉象的特点是A.沉紧B.虚细C.洪数D.滑数E.弦涩答案:D28.主元气离散,脏气将绝的脉象是A.细脉B.濡脉C.散脉D.微脉E.弱脉答案:C29.主阳气虚衰,气血俱虚的脉象是A.细脉B.濡脉C.散脉D.微脉E.弱脉答案:E30.沉迟脉多见于A.表热证B.表寒证C.里实证D.里虚证E.里寒证答案:E31.血虚肝郁的脉象是A.细数B.沉细C.弦细D.沉弦E.弦滑答案:C32.表寒证的脉象是A.浮数C.浮细D.浮缓E.浮滑答案:B33.表证夹痰之脉象是A.浮紧B.浮数C.浮滑D.洪数E.浮缓答案:C34.下列不属于节律失常的脉象是A.促脉B.结脉C.散脉D.代脉E.动脉答案:E35.虚脉与实脉的主要区别在于A.脉位不同B.脉势不同C.脉律不同D.至数不同E.流利度不同答案:B36.滑脉的临床意义一般应除外下列何项A.血瘀B.食积C.实热D.孕脉E.痰湿答案:A37.具有沉细无力特征的脉象是A.濡脉B.虚脉C.细脉D.微脉E.弱脉答案:E38.下列哪项不属于牢脉的特征A.沉B.涩C.大E.长答案:B39.下列除何项外均为涩脉的主病A.血少B.精伤C.痰阻D.血瘀E.气滞答案:C40.浮而搏指,中空边坚,如按鼓皮的脉象是A.浮脉B.散脉C.革脉D.牢脉E.芤脉答案:C41.四季平脉中夏季应为A.微毛B.微石C.微软D.微弦E.微钩答案:E42.既主湿又主虚的脉象为A.散脉与濡脉B.微脉与濡脉C.细脉与濡脉D.散脉与微脉E.细脉与弱脉答案:C43.下列哪项不属于滑脉所主病证A.痰饮B.食滞C.实热D.疟疾E.恶阻答案:D44.下列除哪项外,指下均有脉气紧张之感觉A.弦B.紧C.长D.革E.牢45.医生的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这种指法称为A.举法B.寻法C.总按D.按法E.单诊答案:D46.下列除哪项外,均是气血不足证的常见脉象A.虚B.细C.弱D.微E.结答案:E47.弦数脉的主病是A.寒证、痛证B.肝胆湿热C.肝郁脾虚证D.肝郁气滞E.阴虚内热答案:B48.邪盛病进时,常见的脉象是A.实B.大C.紧D.滑E.长答案:B49.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有定数的脉象是A.代脉B.促脉C.结脉D.动脉E.微脉答案:A50.多见于虚证或湿困的脉象是A.濡脉B.细脉C.弱脉D.微脉E.短脉答案:A51.结脉与促脉的主要不同点,在于A.脉位的浮沉B.脉力的大小C.脉形的长短D.脉率的快慢E.脉律的齐否答案:D52.迟脉不主的病证是A.实寒证B.虚寒证C.阴虚证D.邪热结聚证E.阳气虚衰证答案:C53.数脉所主的病证是A.瘀血内停B.阴寒内盛C.外感风寒D.痰饮内停E.阳明经证答案:E54.下列哪项不是牢脉的特点A.沉取始得B.推筋着骨始得C.势大而弦D.脉长E.搏动有力答案:B55.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此为A.浮脉B.芤脉C.革脉D.散脉E.虚脉答案:B56.不属于浮脉类的脉象是A.散脉B.芤脉C.革脉D.动脉E.洪脉答案:D57.应指细而无力的脉象是A.细脉、濡脉B.细脉、弱脉C.虚脉、濡脉D.虚脉、弱脉E.濡脉、弱脉答案:E58.按寸口脉分候脏腑,右寸脉可候A.心与膻中B.肾与小腹C.脾与胃D.肝、胆与膈E.肺与胸中答案:E59.“胃气”的脉象,最突出特点是A.不大不小B.不长不短C.不浮不沉D.不滑不涩E.从容和缓,不徐不疾答案:E60.脉来一息不足四至的脉象是A.缓脉、迟脉B.缓脉、结脉C.迟脉、结脉D.结脉、代脉E.迟脉、虚脉答案:C61.临床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其脉象是A.长脉B.大脉C.实脉D.洪脉E.沉脉答案:B62.主病气血大虚,阳气衰微者,其脉象是A.散脉B.短脉C.微脉D.弱脉E.代脉答案:C63.主病痰饮、食滞、实热证,以及青壮年的常脉,妇人孕脉,其脉象是A.实脉B.长脉C.缓脉D.洪脉E.滑脉答案:E64.脉来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其主病是A.阳热亢盛B.亡血失精C.疝气癥瘕D.痰浊内停E.食积内停答案:C65.脉来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者,其主病是A.亡血失精B.气血两虚C.半产漏下D.阴寒内盛E.失血伤阴答案:E66.脉来重手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其主病是A.邪闭厥证B.阴寒内盛C.脏气衰微D.气血俱虚E.阳气衰微答案:A67.2~3岁小儿的正常脉率是A.60~80次/分B.80~100次/分C.100~120次/分D.120~140次/分E.140~160次/分答案:C68.弦脉与紧脉的脉象区别点是A.脉搏弹性高低不同B.脉位深浅不同C.脉搏力度不同D.脉搏流利度不同E.脉率快慢不同答案:A69.小儿脉象浮而有力主病是A.表虚证B.里虚证C.里实证D.表实证E.食积证答案:D70.滑脉与涩脉的脉象区别点是A.脉形饱满度B.搏指力度C.脉律规整度D.往来流利度E.脉位深浅度答案:D71.脉来一息不足四至,搏指无力者的主病是A.实寒证B.实热证C.虚寒证D.虚热证E.阳极阴竭证答案:C72.疾脉的主病是A.热证,里虚证B.阳极阴竭,元阳将脱C.气血大虚,阳气衰微D.元气离散,精气衰竭E.气血两虚,湿邪为病答案:B73.主病为阳证、实证、热证,也可见于平人的脉象是A.实脉B.动脉C.洪脉D.长脉E.大脉答案:D74.主病脏气衰微,或疼痛、惊恐、跌打损伤等病证的脉象是A.涩脉B.结脉C.代脉D.促脉E.牢脉答案:C75.与濡脉、细脉、缓脉所主病证均相关的是A.气血虚证B.湿邪为病C.寒邪为病D.阳气虚证E.脾胃虚证答案:B76.以下哪项不属于促脉所主病证A.阳极阴竭B.阳热亢盛C.瘀血阻滞D.痰食停滞E.脏气衰败答案:A77.既主肝胆病,又主痛症、痰饮的脉象是A.实脉B.牢脉C.滑脉D.弦脉E.紧脉答案:D78.具有沉按实大弦长特征的脉象是A.伏脉B.牢脉C.实脉D.洪脉E.大脉答案:B79.芤脉的脉象特征是A.中空外坚B.按之空虚C.浮大中空D.重按稍减不空E.轻取不应答案:C80.浮滑的脉象主病为A.痰火内蕴B.湿热内蕴C.风痰上扰D.食滞停中E.痰热互结答案:C81.寸口脉分候脏腑,其中左寸候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A82.具有中空外坚,浮而搏指特征的脉象是A.紧脉B.弦脉C.芤脉E.牢脉答案:D83.沉涩之脉的主病常为A.肝郁气滞B.水饮内结C.寒凝血瘀D.脾肾阳虚E.里寒过盛答案:C84.脉象细软,浮取可得,重按不显者为A.细脉B.濡脉C.微脉D.虚脉E.弱脉答案:B85.脉象浮大中空,如按葱管属于A.芤脉B.浮脉C.虚脉D.散脉E.弦脉答案:A86.脉来弦长有力,沉取始得,是A.实脉B.牢脉C.紧脉D.弦脉E.伏脉答案:B87.风寒束肺的脉象是A.浮涩B.浮滑C.浮缓D.浮紧E.浮脉答案:D88.脉搏有胃气是指A.沉取有力B.从容不迫C.和缓有力D.节律一致E.从容和缓89.五六岁小儿平脉至数为A.一息七至以上B.一息六至C.一息四五至D.一息三至E.以上均不是答案:B90.水饮内停的脉象常见A.沉缓B.沉弦C.沉涩D.沉迟E.沉细答案:B91.滑数脉不见下列何证A.痰热B.湿热C.食积化热D.气分热盛E.痰火答案:D92.脉率较速或快慢不定而有不规则歇止的脉为A.促脉B.结脉C.代脉D.疾脉E.涩脉答案:A93.弦细脉的主病多是A.寒凝肝脉B.肝气郁结C.血虚肝郁D.肝血不足E.脾肾阳虚答案:C94.脉来迟缓,而有不规则的歇止,此为A.促脉B.结脉C.代脉D.涩脉E.疾脉答案:B95.下列何脉不主痰饮:B.濡脉C.弦脉D.滑脉E.缓脉答案:B96.浮细而软的脉象是A.弱脉B.细脉C.濡脉D.微脉E.虚脉答案:C97.弦脉的脉象特征是A.端直以长B.浮大搏指C.沉按实大D.脉来绷急E.脉细如线答案:A98.以下何种脉象正常人不会出现A.缓脉B.滑脉C.弦脉D.紧脉E.六阴脉答案:D99.下列除何脉外均为轻取即得:A.濡脉B.芤脉C.革脉D.弱脉E.浮脉答案:D100.脉浮大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波涛汹涌此为A.滑脉B.洪脉C.实脉D.大脉E.数脉答案:B101.头晕胀痛,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此为A.气血两虚B.痰湿内阻C.瘀血阻滞D.肝阳上亢E.肝肾阴虚答案:E102.脉象的生理变异中以下哪项错误:A.春季微弦B.老人脉弦硬C.夏季微浮D.夜间脉偏沉细缓E.喜则脉缓答案:C103.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为A.足太阴脾经B.手少阴心经C.足少阴肾经D.足厥阴肝经E.手太阴肺经答案:A。
中医诊断学3(脉诊)第六单元脉诊左右手分别侯寸关尺,左手寸关尺主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主肺脾命门。
左主督脉,右主任脉。
医生用左手把患者右手脉,用右手把患者左手脉,手尽量与心脏平行,把脉前先静十分钟。
重点一,常见的脉象特征、意义以及它的鉴别。
脉共有28种: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
这28种脉象又分为6类1.浮脉类:浮脉__举之有余按之不足(轻触有力,但稍用力能感觉到脉力后劲不足或手下虚弱)、主虚阳外浮的表证。
洪脉__脉体阔大实而有力,来盛去衰主热盛。
(如洪水来得猛去得快,把脉想像有浪水击岸的感觉)濡脉__濡脉浮细软无力,主虚证与水湿困脾之证。
(脉位在表,轻触即得,脉体细而柔软)散脉__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均,至数不齐,主脏气将绝元气已散(轻取脉体体宽大无边,重压无脉应指,应指力道大小不均衡,至数错乱,危重病人,碰到要格外小心,)芤脉__浮大中空如葱管,伤明之像,营血亏损。
(指下如摸小葱之状,边柔中虚空,多指失血证)革脉__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浮取即得,但脉边坚硬,中间虚空,多见史失血与手淫过多之人)2.沉脉类: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邪在里或里虚证,多为久病之脉)伏脉:重按推至筋骨方有应,邪闭厥病与病极(脉位在靠骨之处,病邪郁闭于里痛极)牢脉:__重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积阴积寒证。
(疝气多见此脉,阴寒聚积又见牢)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此脉为纯虚脉,气血皆虚证)3.迟脉类:迟脉: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主寒证,邪热积聚证。
缓脉:脉来怠缓,一息四至,主湿证,脾虚或正常人。
涩脉:脉律不齐,三五不调,*往来艰涩、迟滞不畅*,主伤精,血亏,气滞,血瘀证。
结脉: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弱。
(临床多见痰结、瘀堵)4.数脉类数脉:一息五至以上,但不足七至,主热证也主里虚证。
第六单元 脉诊脉诊概述脉象形成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形成与心脏的搏动、脉道的通利、气血的盈亏作用直接相关。
诊脉部位切脉可按部位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
遍诊法遍诊法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各分天、地、人三候,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三部诊法三部诊法首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即诊寸口、趺阳、太溪三脉。
其中以诊寸口脉候脏腑病变,以诊趺阳脉候胃气,以诊太溪脉候肾气。
也有以人迎、寸口、趺阳为三部诊法。
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经,以人迎、趺阳分候胃气。
这种方法多在寸口无脉搏或者观察危重病人时运用。
寸口诊法寸口位置在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桡动脉所在部位。
寸口分部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通常以腕后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其内侧的部位关前(腕侧)为寸,关后(肘侧)为尺。
两手各有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
寸关尺三部又可施行浮、中、沉三候。
寸口分候脏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统括胸以上及头部的疾病;左关候肝胆,右关候脾胃,统括膈以下脐以上部位的疾病;两尺候肾,并包括脐以下至足部疾病。
诊脉方法患者体位 诊脉时患者应取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位充分伸展,局部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
医生指法 医生面对受检者,一般以左手切按受检者的右手,以右手按受检者的左手。
诊脉指法主要包括有选指、布指、运指三部分。
选指医生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的指目按触脉体,指目是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是手指触觉较灵敏的部位。
诊脉者的三指指端要平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度左右为宜。
布指 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定关,即医生先用中指按在患者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腕侧)定寸,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
布指的疏密要与患者手臂长短和医生手指粗细相适应,如病人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者,布指宜疏,反之宜密。
中医诊断学|病理脉象中诊· 脉诊病理脉象【含义】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病理脉象,简称“病脉”。
一般说来,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内及个体生理特异变化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
一、脉名命名原则当构成脉象的四大要素中某一因素突出表现异常时,就以此单一因素而命名,如以脉位浮为单一的突出表现,而脉率适中,脉的形和势不大不小、和缓从容,及称为浮脉;如脉位浮而脉率速,其他因素无异常时,称为浮数脉。
又如脉沉而脉形小,脉软无力时,可采用已经定义了的脉名——弱脉,亦可将几种特征并列而命名为沉细无力脉。
总之辨脉时务必考察诸方面的因素,并将各种变化因素作为辨证诊断的依据。
二、常见病脉由于对脉象感觉与体会的差异,历代医家对常见病脉的分类和命名亦存在着差别。
《黄帝内经》记载有21种脉象,《伤寒杂病论》中记载26种,《脉经》总结分为24种,《景岳全书》只分为16种脉,《濒湖脉学》、《三指禅》则分为27种,《诊家正眼》增疾脉而为28脉,《脉理求真》增至30种,《辨证录》则更有38脉之多。
近代临床所提及的脉象,有浮、沉、迟、数、洪、细、虚、实、滑、涩、弦、紧、结、代、促、长、短、缓、濡、弱、微、散、芤、伏、牢、革、动、疾等28种。
1、浮脉类:脉位表浅,轻取即得。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2、沉脉类:脉位较浅,重按始得。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3、迟脉类:一息不足4至。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4、数脉类:一息5至以上。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5、虚脉类:应指无力。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6、实脉类:应指有力。
各脉的脉象特征与临床意义如下表所示。
三、相兼脉1、“相兼脉”的含义: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因素脉相兼出现,复合构成的脉象。
在28脉中,有的脉象属于单因素脉,如浮、沉、迟、数、长、短、大、细等;而有些脉本身就是由几种单因素脉合成的,如弱脉、濡脉、动脉、牢脉等。
中医诊断学――第五章脉诊[目的要求]掌握寸口诊脉的方法,正常脉象的特征,常见脉象的特征和临床意义,相兼脉的组合与主病规律;熟悉脉诊的原理,脉象的生理变异;了解妇人脉、小儿脉和真脏脉的特点。
[教学内容]1.脉诊的原理,脉诊的意义。
2.诊脉部位: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诊法。
3.诊脉方法:时间、体位、指法、举按寻、平息、五十动,脉象要素。
4.正常脉象:正常脉象的含义,正常脉象的特点和临床意义,脉象的生理变异。
5.二十八脉的脉象特征和临床意义。
6.相似脉的鉴别比较。
相兼脉及其主病规律。
真脏脉的含义、特征和临床意义。
7.妇人妊娠脉象、临产脉象的特点。
小儿脉诊的方法和特点。
8.脉诊的临床运用及意义。
[教学要求]一、脉诊概说1.了解脉象、脉诊的含义;心脏搏动、脉道、气血直接影响脉象;脏腑组织的作用与脉象的形成间接相关。
2.掌握寸口诊法的部位、方法、三部九候和分候脏腑。
了解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的基本内容。
3.掌握诊脉的时间、体位和指法。
熟悉指目、布指、举按寻、总按、单诊、平息、五十动等名词的含义。
4.熟悉脉象要素(脉位、脉次、脉形、脉势)的含义与意义。
二、正常脉象2.掌握正常脉象的特征;有胃、有神、有根脉象的特征。
3.熟悉正常脉象的含义;正常脉象特征与胃、神、根的关系;内外环境因素对脉象的影响。
三、常见病脉1.掌握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洪脉、细脉、滑脉、涩脉、弦脉、紧脉、缓脉、濡脉、弱脉、微脉、结脉、促脉、代脉等19种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熟悉散脉、芤脉、革脉、伏脉、牢脉、疾脉、长脉、短脉、动脉等9种脉象的特征及临床意义。
2.熟悉模拟脉、对举脉的含义;常见模拟脉与对举脉的内容。
3.熟悉相兼脉的含义;脉象相兼的原理。
掌握脉象相兼的原则;脉象相兼所主病证的规律。
4.了解真脏脉的含义;“十怪脉”的名称、特点及临床意义。
5.了解妇人妊娠脉象、临床脉象的特点;小儿脉诊的方法,小儿脉象的意义。
中医诊断--【脉诊】脉诊的简单常识生病了其实是身体告诉自己最近有些不好习惯对身体有影响了!好习惯可以让自己身体快速恢复和益寿延年!01—脉诊的简单常识脉诊基础知识1、诊脉前提。
诊病是一项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
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必须凝神静气,中医所谓“治神”,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刚刚经历车马劳顿,需要先行休息,等到气息平定,心绪坦然之后,方可诊脉。
2、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中医称为寸口,位于手腕内侧前缘桡动脉搏动处。
腕后高骨(即桡骨茎突)在确定具体诊脉部位时非常重要。
高骨前方动脉搏动处称寸;高骨后方动脉搏动处称尺;高骨正对的动脉搏动处称关。
3、诊脉手指。
医生通常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放在患者寸、关、尺三部上进行诊脉。
且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高矮胖瘦,调整自己手指分布的距离。
诊脉时,以手指末端接触患者寸口脉,因为指端的感觉最为灵敏。
4、诊脉三法。
按照手指用力轻重的不同,诊脉分为浮取、中取、沉取三法。
所谓浮取,就是手指刚刚触及寸口皮肤,脉即可得;如果浮取不得,医生手指加力按压,得脉即为中取;仍不可得,手指继续加力,在筋肉深层方可得脉者,是为沉取。
这里所谓的得脉,不一定感觉到脉动就是得脉了。
医生需要通过浮中沉三法,体察指下脉象最充盛有力的状态,是在浮、在中还是在沉取的层次出现,才可以称为得脉。
有些脉象如浮脉,浮取即得,但中取甚至沉取也可以得到;不过总以浮取时得到的脉象最为充实有力,即属浮。
中医诊脉,诊什么?中医师将三个手指放在寸口上,究竟在体会什么呢?脉诊的基本内容,或者说基本的着眼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浮沉。
浮沉,是指脉象的深浅部位而言。
浮取即得,沉取反而脉动减弱,即为浮脉。
浮脉常表示有外邪在表。
下次外感风寒时,不妨留意下自己的脉象,体验下浮取即得的感受。
所谓沉脉,是浮取中取皆不可得,必须沉取深层才可得的脉象。
沉脉多表示里证,有力为实,无力为虚。
2、迟数。
迟数,是指脉跳次数而言。
古人计量脉动次数,不像今天这样方便,随时有钟表可查。
中医诊断——脉诊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其不同的形象来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它是中医学一种独特的诊断疾病的方法。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即脉动应指的形象。
心主血脉,包括血和脉两个方面,脉为血之府,心与脉相连,心脏有规律的搏动,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脉管也随之产生有节律的搏动和血液在管内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
血液循行脉管之中,流布全身,环周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全身的血脉,均汇聚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循环血量;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且精可以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
因此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二、脉诊的临床意义脉象的形成,既然和脏腑气血关系十分密切,那么,气血脏腑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故通过诊察脉象的变化,可以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邪正盛衰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
(一)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但从病位的浅深来说,不在表便在里,而脉象的浮沉,常足以反映病位的浅深。
脉浮,病位多在表;脉沉,病位多在里。
疾病的性质可分寒证与热证,脉象的迟数,可反映疾病的性质,如迟脉多主寒证,数脉多主热证。
邪正斗争的消长,产生虚实的病理变化,而脉象的有力无力,能反映疾病的虚实证候,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的虚证。
脉实有力,是邪气亢盛的实证。
(二)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脉诊对于推断疾病的进退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如久病脉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失血,久泄久痢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危候。
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候;若脉急疾,烦躁,为病进危候。
三、诊脉的部位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
遍诊法见于《素问·三部九候论》,切脉的部位有头、手、足三部,三部诊法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