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导联动态心电图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8.93 KB
- 文档页数:2
12导联同步心电图诊疗常规【原理】常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phy,ECG,EKG)一般指体表心电图,是使用心电图机在体表连续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体表电位变化图形所形成的曲线。
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方法。
12导联同步心电图(12-lead simultaneos recording of ECG)是指对常规 12导联心电信号同步采集、放大并同步描记的心电图。
【12导联同步心电图具有独特的优越性】1.同步描记、整体观察和测量同一心动周期12导联的波形,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将心电波形的测量数据精确到千分之一秒,能客观的表达各波、段、间期的数据,克服了单导联心电图存在的测量变异性的弊病。
2.同步描记同一心动周期的12导联心电图,有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尤其是单源性或多源性早搏的识别和定位、心动过速的鉴别和分型、旁路的分型及定位、室内传导阻滞的诊断等,对心肌梗死的定位和范围判断也有优势。
3.利用计算机建立12导联同步分析的数据库,有利于心电图各基本参数标准化的建立和统计学的处理,为临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可促进与国际心电图数据库的接轨和各国间心电信息的交流。
4.心电图粘贴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近年来,WHO、国际心脏联盟协会(ISFC)。
欧共体心电图标准化(CSE)工作小组等机构和越来越多的学者推荐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
【适应证】1.有心悸、胸闷,疑为心律失常者,可发现和诊断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2.疑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急性心肌缺血者,结合临床可作确定诊断或排除诊断。
3.怀疑或已诊断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病人,可协助诊断房室肥大、心脏传导阻滞、心包炎、心肌损伤或心肌损害。
4.观察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电活动的影响,协助判断药物疗效及毒性反应。
5.了解电解质紊乱对心电活动的影响。
6.某些病人外科手术前须进行此项检查。
【方法】1.检查仪器无故障,连接牢靠的电源和地线。
2.一般受检者应休息 5~10 min后进行检查。
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
心脏是人体构建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通过将血液运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来维持人的基本生命活动。
心脏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心电图进行观察。
今天,我们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心电图——12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是记录心脏每个心动周期中生物电变化的图形,它可以反映心脏兴奋、传播和恢复的过程,是心脏健康状况的客观指标。
心电图的检查可以用于诊断各种心脏疾病,如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等。
人体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可以导电,因此,我们可以将人体看作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
心脏就像一个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
12导联心电图由3个肢体导联、3个加压肢体导联和6个胸前导联组成。
12导联的位置如下: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
很少作V5R。
肢体导联接法:L:左手、R:右手、F:左脚、N(RF):右脚(地线);
胸导联接法:V1:右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水平);V2:左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水平);V4:左第五肋间与左锁骨
中线交汇点(男性左下);V3:位于V2与V4连线中点;V5:左第五肋间与腋前线交汇处;V6:左第五肋间与腋中线交汇处。
通过了解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脏的健康状况,并及时发现和诊断心脏疾病。
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机
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医疗设备,它能够记录心
脏在不同部位的电信号,并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图形显示出来,为医生诊断心脏病变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对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极贴在患者身上,通过检测
心脏产生的微弱电信号,再通过放大、滤波、放大、数字化等处理,最终显示在纸张或屏幕上。
这些信号可以反映心脏的节律、传导、复极等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
其次,使用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在进行心电图检
测前,需要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比如避免饮酒、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保持心情平静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在贴电极时,需要保证电极贴片的贴合度和稳定性,以免影响信号的采集。
最后,在操作设备时,需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避免出现误操作导致的错误结果。
最后,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机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帮助医生
及时发现心脏病变,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治疗效果等。
同时,它还可以用于日常体检、急诊抢救等场景,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总之,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设备,它在临床诊断中起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医护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使他们更加了解和重视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机的作用和意义。
心病二科最新引进12导联动态心电图工作站
临床应用范围:
1.心律失常的诊断、分型,疗效评价及预后的判断。
2.冠心病、心肌缺血状况的筛查、动态分析,预后的判断及疗效评价。
3.安装起搏器后对其工作状态进行检测。
4.心率变异性分析(HRV):能定量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意义如下:
4.1HRV降低量为预测心脏性猝死有价值的指标;
4.2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自主神经受损情况,识别高危人群,对冠
心病的病情、预后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3了解各种心力衰竭病情变化;
4.4有助于判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中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从
而对病情程度及预后判断有很好的价值。
收费标准:总计280元(12导联动态心电图:230元心率变异性分析:50元)
医嘱写法:12通道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十二导联的概念十二导联是一种心电图检查方法,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
它通过在不同部位放置电极来记录心脏电活动,并将结果以图形形式呈现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变和心律异常。
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检查方法,它对于诊断和治疗心脏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的基本原理。
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的一种方法。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通常会在患者的胸部、肢体和腿部等不同位置分别贴上电极。
这些电极会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并将结果传输到心电图仪上。
根据国际标准,这种电极的位置包括I、II、III、aVR、aVL、aVF、V1、V2、V3、V4、V5和V6共12个位置,这就是为什么叫做十二导联心电图。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医生可以通过观察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图形来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通过分析心电图的波形、振幅和时间间隔等参数,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比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情况。
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是一项非常直观和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了解心脏功能和病变的性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心电图的图形,我们可以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
例如,在十二导联心电图中,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活动是有规律的,P波、QRS波和T波的形态和时间间隔都是符合规律的。
但是当心脏发生异常时,这些波形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心房颤动就会导致P波消失,心室早搏就会导致QRS波形态改变等等。
通过观察这些变化,医生就可以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并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除了观察波形之外,十二导联心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心脏病症的严重程度。
比如在心肌梗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ST段的变化来判断梗死的部位和范围。
而在心室肥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QRS波的振幅以及时间间隔来评估肥大的严重程度。
通过这些参数的分析,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诊断心脏病症,为患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看图说心】静态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区别静态心电图是一种俗称,就是指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查。
特点是电极放置规范,导联齐全,结果迅速;但观察/记录时间短暂。
静态心电图是一种俗称,就是指常规体表12导联心电图检查。
特点是电极放置规范,导联齐全,结果迅速;但观察/记录时间短暂(见下图)。
动态心电图又称Holter心电监护,是长时间进行的心电图检测形式。
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是检测/记录时间长,获取信息量大,心电事件捕捉的成功率高,可以做统计及其分布趋势报告等;在心电波图形分析的规范性和全面性方面不如静态心电图,12导联同步描记形式的Holter也是如此。
此外,静态心电图报告迅速,所见即所得,而动态心电图需24小时监护完成以后才做回顾性分析,报告出结果显然要慢得多。
下面是3通道Holter监护的片段心电图。
下面举几个临床实例,说说两者各自的优势。
71岁男性,胸痛,造影系左冠脉前降支远端病变。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72bpm),胸前V2~V4导联ST段明显的弓背型抬高,伴下壁导联组(ⅡⅢ aVF)镜像改变(ST段压低),I、aVL导联ST段抬高,但得不到V6导联ST段表现的支持。
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对这类急性胸痛患者,体表心电图检查越早越好。
比如,患者首次接触医疗机构(FMC)后,10分钟内就要完成常规12导联静态心电图检查,并在5分钟内发出报告。
接下来,要进行以心梗动态演变为主要内容的定时(30min)心电图复查、随访和对比分析。
一旦急性心梗确诊,尽快通过溶栓或冠脉介入手术方式打开闭塞的病变血管,上述各项步骤规定在120min(两小时)内完成,以获取最佳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这种背景下,恰是静态心电图检查的强项;而Holter心电检查属于回顾性分析,需要监护24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再通过数据回放、数字处理和软件的分析,才能看到检查的结果,显然不适于急性胸痛的患者。
对于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Holter并非一无是处,在病变的早期发现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12导联心电图原理
12导联心电图是一种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
它通
过将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和四肢上,测量并记录心脏的电信号。
心电图记录器会将这些信号转化为波形图,以便医生分析。
心电图记录了心脏在一个心跳周期内的电活动。
它包括了P
波、QRS波群和T波等多个波形。
这些波形分别代表了心房
和心室的电放电过程。
P波代表心房肌的兴奋和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肌的兴奋和收缩,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过程。
12导联心电图记录了心脏电活动在不同方向上的变化。
它使
用了10个电极,其中6个贴在胸部的不同位置,称为胸导联,另外4个贴在四肢,称为肢导联。
通过同时记录不同导联上的心电信号,医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心脏的电活动规律和异常情况。
12导联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和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波形的形态、间距和时间等指标,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的起搏和传导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心肌损伤等问题。
总而言之,12导联心电图是一种重要的非侵入性心电检查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的电活动,可以提供有关心脏健康状况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决策。
心病二科最新引进12导联动态心电图工作站
临床应用范围:
1.心律失常的诊断、分型,疗效评价及预后的判断。
2.冠心病、心肌缺血状况的筛查、动态分析,预后的判断及疗效评价。
3.安装起搏器后对其工作状态进行检测。
4.心率变异性分析(HRV):能定量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功能,意义如下:
4.1HRV降低量为预测心脏性猝死有价值的指标;
4.2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判断自主神经受损情况,识别高危人群,对冠
心病的病情、预后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4.3了解各种心力衰竭病情变化;
4.4有助于判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疾病中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从
而对病情程度及预后判断有很好的价值。
收费标准:总计280元(12导联动态心电图:230元心率变异性分析:50元)
医嘱写法:12通道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技术参数1、电源:AC220V±22V,50 Hz±1Hz;2、输入功率:≤400V A+10%;3、采样频率:1000Hz;4、导联:12导心电图导联;5、输入回路电流:各输入回路电流不大于0.1μA;6、输入阻抗:输入阻抗不小于5MΩ;7、幅度频率特性:1Hz~75Hz(+0.4dB、-3.0dB);8、50HZ干扰抑制滤波器:≥20dB;*9、在做标准同步十二导心电图时,可保证在3秒钟内出现心电图采集;10、有十种打印格式可供选择;之一、横向12导*1打印,之二、纵向12导*1打印,之三、纵向长导联打印,之四、纵向三导*4+1导打印,之五、横向三导*4+1导打印,,之六、横向三导*4+3导打印,之七、纵向六导*2+1导打印,之八、横向六导*2+1导打印,之九、横向长导联打印,之十、纵向三导*4+3导打印。
11、记录速度:有12.5mm/s、25mm/s、50mm/s、100mm/s四档选择,误差不大于±5%;12、标准同步十二导联、可加配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HOLTER和动态血压监护仪ABPM.13、自动分析:所有心电图特征参数均由分析程序自动识别和测量14、自动诊断,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自动诊断算法,临床验证准确率高达80%以上,后壁导联模式,可进行诊断正后壁心肌梗死、右胸导联模式:右心室心肌梗死;15、*可选配蓝牙PDA手持心电采集系统,实现方便、快捷的出诊或病房心电检查需要;16、*投标产品的生产公司必须在中国境内注册有合法企业,注册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人民币。
17、*投标产品必须拥有心电信息软件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拥有中国国家版权局授予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18、*投标产品要求通过SFDA、CE认证和日本GMP认证。
19、投标产品须有中国国家计量证。
12导联心电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和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研究进展自荷兰生物学家Einthoven1903年发明心电图以来,目前已经成为检测、诊断人类心脏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12导联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最简便、常用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准确地反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在诊断冠心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拟从12导联心电图的发展史及优缺点,动态心电图发展史及优缺点,冠脉造影发展史及诊断冠心病的优缺点,以及三者联合诊断冠心病研究进展四个方面展开综述。
标签:12导联心电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暂时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心悸气短,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加重,休息后缓解[1]。
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各种心律失常、急性心衰和心源性休克等急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目前我国拥有冠心病患者超过1000万,并逐年以超过20%增速发展,是我国居民死因构成中上升最快的疾病之一。
因此,对冠心病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其中心电图就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112导联心电图发展史及诊断冠心病的优缺点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心电图已经成为一门比较完善的科学,在诊断心脏疾病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弦线电流计和光学记录方法制成的心电图机是1903年由荷兰生物学家Einthoven发明的,可记录出每个电动周期的心脏电位变化曲线,因而命名为心电图,Einthoven当时发表了《一种新电流计》的论文,标志着心电图临床应用的时代已开始[2]。
其实早在1901年他便首次描记出满意的P-QRS-T波群,而心电图发展的基础则追溯到1842年法国科学家Mattencci首先发现心脏电活动;1904年Einthoven提出Einthoven三角概念,即三个标准导联心电图(Ⅰ、Ⅱ、Ⅲ)。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功能详细介绍MedSun型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是北京蓬阳丰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紧密合作研制开发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
该产品采用Wilson导联体系记录同步十二导联24小时全息动态心电图,记录盒接收采集的动态心电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信号失真度小、数据无压缩,以供临床诊断和研究使用。
多窗口分析模式1、在同一界面下多窗口操作模式,屏幕可以任意拖动,简便快捷。
2、同步12导联数据同屏显示心电图和波形回放,也可选择1-12任意组合导联显示心电图;心律失常,特殊事件浏览和编辑功能。
全面的心律失常分析和特殊事件采用最新图形识别技术,将固定模板与自定义模板完美结合,既可以保持原有固定模板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诊断结果的科学性和精度。
提供至少35个诊断模块,可在人工干预下对所有自动模板内容进行单个、局部、全部三种方式修改并做出诊断;含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期前收缩,联律,房扑/房颤,停搏/漏搏,ST 段和T改变,自定义模版等在内的多种计算机自动诊断分类模板,调阅快捷、可修改、编辑性强。
自定义模板精确的ST段分析功能在传统ST段分析功能的基础上,系统将ST段偏移的分析处理可以按形态变化自动归类,根据角度、斜率和面积来确定ST段形态抬高和降低类型,能够在摸板中显示ST段和T波形态的改变,使医生对心肌缺血的判断更加方便准确。
本软件将ST段异常分为抬高五种(水平抬高、弓型抬高、下斜抬高、上斜抬高、上凹抬高),S-T段不典型抬高;下降三种(水平下降、下斜下降、上斜下降)S-T段不典型下降。
T波五种形态改变由低平,双相,倒置,冠状型T,不典型T波组成。
QRS波自动叠加处理功能(图形反混淆技术)利用计算机信号叠加技术对可以对QRS波、R-R间期等进行自动叠加和分类,可快速对室早宽大QRS波及短R-R间期进行检索,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精度,并且可以将叠加统计结果放入任何模版及自定义模版,大大提高了操作效率并减少操作者劳动强度。
什么是体表12导联心电图
大家都知道,心脏在机械活动中不断伴随着生物电,这种心脏电活动可以通过肌体组织从心脏传导至体表,在体表的不同的部位形成不断变化的电位差,通过电极-导联的传送,用特殊的心电检测设备,记录下来的电变化曲线就是心电图。
心电图描记有两大要件:1.变化着的心电,2.匀速的走纸。
为方便观察,心电图多以线作图的方式描记。
为全面反映整个心脏的电活动情况,临床常用12 个导联组成体表心电图,所用的导联为Wilson体系。
12导联心电图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也称静态心电图,它包括6个肢体导联和6个胸前导联。
鉴于它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普遍的心电检查方式,因此我们常说的心电图检查指的就是体表12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机十二导联的连接及注意事项
一、心电图机十二导联概述
心电图机十二导联是一种用于记录心脏电活动的监测设备。
通过将电极放置在人体不同的部位,可以捕捉到心脏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心电图图形,以供医生进行分析和诊断。
十二导联是指心电图机有十二个导联,每个导联对应着不同的电极放置位置。
二、心电图机十二导联接在什么位置
1.肢体导联:包括三个导联,分别接在右手腕、左手腕和左脚踝。
这些导联
主要用于监测心脏的电活动情况。
2.胸导联:包括九个导联,分别接在胸部的不同位置。
这些导联主要用于监
测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具体来说,胸导联的位置如下: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中心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处
●V6:左腋中线与V5同一水平处
●V7:左腋后线与V5同一水平处
●V8:脊柱旁与V4同一水平处
●V9:脊柱旁与V6同一水平处
三、心电图机十二导联连接注意事项
1.确保电极放置准确:每个电极应该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以便准确地捕捉心
脏的电信号。
如果电极放置不正确,可能会影响心电图的图形质量,从而影响医生的诊断结果。
2.避免干扰:心电图机应该放置在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中,以避免外界
因素对心电图的影响。
例如,移动电话、电视等电器可能会对心电图产生干扰。
3.遵循医生建议: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尽量保持安
静和放松的状态。
如果感到不适或不安,应该立即告诉医生。
12导联动态心电图--1概述【郭继鸿等】一、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概述(一)定义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 lead synchronous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m,12导联AECG)亦称12导联同步Holter监测(12 lead synchronous Holter monitoring);简称12导联Holter(12 lead Holter)。
系指采用12导联同步、连续、长时间(24h以上)记录动态变化的心电图。
(二)概况动态心电图的发展史,由诞生、发展、趋于完善,历经了近半个世纪。
从1957年美国物理学博士Holter首创连续记录生物电技术,即Holter技术,开发出第一代动态心电图。
1961年推出了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动态心电图仪,当时的动态心电图仪只有1个监测导联(一通道);20世纪60~70年代监测导联增加到了2个,描记出二通道动态心电图:1987年监测导联增加到了3个(三通道),描记出三通道动态心电图;1992年美国Mortara设备公司制造出世界第一台12导联(十二通道)同步AECG,继之各国的医疗仪器公司也蜂起推出第一代12导联AECG仪,在市场上面世时间较短,技术不够成熟,许多先天不足之处被暴露出来,因为衡量12导联AECG仪最基本条件为是否提供全自动12导联同步心电图。
如果连各种室早、束支阻滞、心肌梗死定位都无法打印出来确切图形和报告的话,那它就绝对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12导联AECG仪。
有雄厚高新技术研制能力的大公司,于1997年~2001年纷纷研制出特点各异、功能齐全、自动判别更加精确的第二代12导联AECG仪,美国Mortara设备公司,现已无偿将第一代12导联AECG仪升级换代成第二代12导联AECG仪,其后又研制出遥测12导AECG仪,这是在心电信息学领域里又一大贡献。
二、12导联动态心电图仪器(一)记录器记录器是随身佩戴记录和存储心电信息的设备,是由外盒及存储器构成。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简介12导联动态心电图亦称12导联同步Holter监测,简称12导联Holte。
系指采用12导联同步、连续、长时间(24h以上)记录的心电全信息、动态变化的心电图。
【临床应用】1.对各类心律失常的诊断:除有24h总电率及每小时最大、最小、平均心率,及其最大、最小、平均心率发生时间外,还具有多导联心律失常分析方法,将所得加以对比,从而大大提高对各类心律诊断的准确度。
(1)停搏:可诊断各类停搏,包括窦性、房性、交接区性、室性及全心停搏。
(2)期前收缩:可诊断期前收缩,包括室性、房性、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并对各型也能分类区分。
(3)心动过速:包括窦性、房性、交接区性及室性心动过速。
(4)房扑、房颤:可通过人工编辑。
(5)室速、室颤:具有心律失常事件按钮记录,可自动识别室速的阵次,类型(单形性、多源性、多型性、扭转型、双向型);并对室颤有预警提示,这对即时防治恶性心律失常,极有实用价值。
2.对心律失常定位诊断:(1)房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包括右房上部、右房下部、左房前上部、左房前下部、左房后上部、左房后下部。
(2)交接区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包括交接区上部、交接区中部、交接区下部。
(3)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包括右束支、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左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左室侧壁、左室后壁,左室心尖部。
3.监测心肌缺血:Holtwin12具有独特12导联ST段趋势图对比扫描技术,可确定心肌缺血发生的时间,能动态观察心肌缺血部位的心电图ST段抬高、降低及形态改变,进而可明确缺血的程度。
尤其是该系统具有互动的全三维12导联ST 段彩色趋势图,可进一步观察心肌缺血发生时12导联的各导联之间心电图ST抬高、降低的形态及相互关系,故可以评价治疗心肌缺血药物及手术效果。
4.评定起搏器的功能:Holtwin12采用PAS高性能分析技术,可以精确确定起搏器工作方式,评价起搏器的感知功能,起搏功能,起搏成功与失败比例等多项指标,可提供起搏心率趋势图,起搏器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等多项分析指标等。
12导联心电图系统12导联心电图系统国际上公认的常规12导联是标准I、II、III,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和单极胸壁导联V1~V6。
特殊情况下加做V3R~V6R、V7、V8、V9导联等,以弥补12导联系统的不足。
标准导联自1903年Einthoven创建心电图以来,直至40年代创建单极导联以前,描记心电图仅有这一套导联系统。
不是说这一导联系统比下面将要介绍的加压肢体单极导联“标准”。
而是习惯上把这一导联系统称为“标准导联”。
标准I导联(简称I导联)左上肢电极板连接于正极,右上肢电极板连于负极,组成双极I导联,反映了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图1)。
图1 标准导联的连线方式标准II导联(简称II导联)左下肢电极板连接于正极,右上肢电极板连于负极,组成双极II导联,反映了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
标准III导联(简称III导联)左下肢电极板连接于正极,左上肢电极板连于负极,组成双极III导联,反映了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
除外右位心患者,可有意识地将左、右手电极反接后描记心电图以外,在心电图常规检查工作中,不要将四肢电极正负极的位置接错。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一、单极肢体导联将探察电极分别置于右上肢、左上肢及左下肢,与正极连接,负极与中心电端连接起来,把这样的导联分别称为VR、VL、VF导联图(图2)。
图2 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在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发现用VR、VL、VF导联系统记录出来的心电图波幅较小,不便于分析测量,也与标准导联心电图波幅不匹配。
Goldberger改用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系统,方法很简单,在描记某一肢体单极导联心电图时,便将那个肢体的导联与中心电端的连系切断,心电图波幅增大50%,而不影响Wilson提出的“单极”导联的特性,这种导联称为Goldberger的aVR、aVL、aVF导联或称加压单极肢体导联,并一直沿用至今(图3)。
图3 加压单级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aVR导联:探察电极置于右手腕内侧,中心电端与左手腕和左下肢导线组成的中心电端相连。
12导联动态心电图简介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亦称12导联同步Holter监测,简称12导联Holte。
系指采用12导联同步、连续、长时间(24h以上)记录的心电全信息、动态变化的心电图。
【临床应用】
1.对各类心律失常的诊断:除有24h总电率及每小时最大、最小、平均心率,及其最大、最小、平均心率发生时间外,还具有多导联心律失常分析方法,将所得加以对比,从而大大提高对各类心律诊断的准确度。
(1)停搏:可诊断各类停搏,包括窦性、房性、交接区性、室性及全心停搏。
(2)期前收缩:可诊断期前收缩,包括室性、房性、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并对各型也能分类区分。
(3)心动过速:包括窦性、房性、交接区性及室性心动过速。
(4)房扑、房颤:可通过人工编辑。
(5)室速、室颤:具有心律失常事件按钮记录,可自动识别室速的阵次,类型(单形性、多源性、多型性、扭转型、双向型);并对室颤有预警提示,这对即时防治恶性心律失常,极有实用价值。
2.对心律失常定位诊断:
(1)房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包括右房上部、右房下部、左房前上部、左房前下部、左房后上部、左房后下部。
(2)交接区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包括交接区上部、交接区中部、交接区下部。
(3)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包括右束支、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左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左室侧壁、左室后壁,左室心尖部。
3.监测心肌缺血:Holtwin12具有独特12导联ST段趋势图对比扫描技术,可确定心肌缺血发生的时间,能动态观察心肌缺血部位的心电图ST段抬高、降低及形态改变,进而可明确缺血的程度。
尤其是该系统具有互动的全三维12导联ST 段彩色趋势图,可进一步观察心肌缺血发生时12导联的各导联之间心电图ST抬高、降低的形态及相互关系,故可以评价治疗心肌缺血药物及手术效果。
4.评定起搏器的功能:Holtwin12采用PAS高性能分析技术,可以精确确定起搏器工作方式,评价起搏器的感知功能,起搏功能,起搏成功与失败比例等多项指标,可提供起搏心率趋势图,起搏器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等多项分析指标等。
5.可实时精确测量Q-T间期离散度(Q-Td)。
Holtwin12能观察病人不同时间、不同状态下Q-Td,成为研究和测量Q-Td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
6.心率变异性分析(HRV):目前公认长程(24h)分析HRV应采用AHCG。
Holtwin12不仅具有一般AECG仪器的时域、频域、非线性分析的各种测量指标外,还独树一帜,将HRV分析进入了全新的、真正的三维世界,使人一目子然。
7.P波离散度的测量:目前认为P波离散度的测量精度与导联数目成正相关,12AECG拥有12导联,这不仅符合要求,而且导联数最多,其测量结果也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