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明治维新》评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评课稿一、综述本文档为人民版高二历史选修1《专题八明治维新》评课稿,在这节历史课中,我们将重点学习明治维新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本专题涵盖了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维新的原因和推动因素、维新的内容和成果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明治维新的意义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并理解明治维新的重要性和意义;2.掌握明治维新的起因和推动因素,包括西方列强的入侵、尊王攘夷思想的兴起等;3.理解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措施,如开国方略、改革制度等;4.掌握明治维新带来的重要成果,如结束幕府时代、建立近代化国家等;5.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和世界的影响,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教学内容3.1 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
明治维新是指发生在日本明治时代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其起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 日本的封建社会体制和幕府统治; - 弘化·文久年间的国内外形势变化;- 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对日本的影响。
3.2 明治维新的起因和推动因素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明治维新的起因和推动因素。
明治维新是源于日本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一系列思潮的兴起。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 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打开国门的压力; - 尊王攘夷思想的兴起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 土佐藩士的行动和倒幕运动的发起。
3.3 明治维新的内容和措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介绍明治维新的内容和具体的措施。
明治维新是一场全面的变革,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改革。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将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 开国方略的制定和实施; - 改革制度的过程和成果; - 文明开化的推动和日本的近代化建设。
3.4 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带来的重要成果。
明治维新将日本从封闭的幕府统治下解放出来,为日本成为近代化国家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历史《维新变法运动》评课稿今天,听了白**老师的《维新变法运动》一课,感触颇深,觉得这一年多来,白老师进步很大,我想这与他平时的勤奋努力、虚心好学是分不开的。
这堂课有些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教材结构处理恰当。
这课“维新变法运动”主要通过介绍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白老师将这堂课分为“序幕”——公车上书,“发展”——立学会、办报刊,“高潮”——戊戌变法,“失败”——戊戌政变四个部分,条理清晰,很好的再现了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下,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做的种种努力。
2、教学方法多样。
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图片、视频等多种课程资源,通过观看《时局图》、《公车上书》等,创造情境,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知识,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另外,结合维新变法内容,白老师还设计了合作探究,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当然,课堂教学一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就这堂课提几点自己的建议:
1、合作探究还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如在探究“变法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同时又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维新变法的内容来探究,这样会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2、白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能还稍微有点紧张,所以在课堂中出现一点口误,比如把“戊戌变法”说成就是“维新变法”,这说法不恰当,因为维新变
法是个大概念,应该说是从公车上书开始接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而戊戌变法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部分,以后课堂里要尽量避免这类口误。
【八年级历史《维新变法运动》评课稿】。
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明治维新》评课稿一、课程背景北师大版选修1历史《明治维新》是中学历史教材中一门重要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原因与影响等内容,通过深入研究明治维新,让学生了解日本近代化的转型历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国际视野。
二、课程内容分析1.第一单元:明治维新的背景与原因–研究明治维新发生的历史背景,包括幕府时代的社会矛盾和内外压力等,以便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来龙去脉。
–分析明治维新的原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例如西方列强的侵略、知识分子的启蒙等。
2.第二单元:明治维新的内容与主要事件–深入研究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体制的变革、经济结构的改革、社会风气的变迁等方面。
–介绍明治维新中的主要事件,例如王政复古、废藩置县、五箇条约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明治维新的具体过程和影响。
3.第三单元: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与影响–分析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包括学习日本的现代化经验、借鉴启蒙思想等,以便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影响。
–探讨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实际影响,包括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近代化进程的加速等,帮助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中国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理解明治维新发生的综合因素。
2.帮助学生掌握明治维新的内容和主要事件,以及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思考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4.让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和影响,加深对近代中国历史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突出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内容,确保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基本概念和事件有全面的了解。
–强调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启示和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明治维新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深远影响。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明治维新的过程和原因,并能准确描述明治维新的主要事件。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影响,提高认识到明治维新对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启示。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明治维新》教学设计和反思公开课资料《日本近代史的起航──明治维新》教学设计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略外国语学校何英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略外国语学校姚飞飞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实验初中储德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倒幕前日本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及倒幕运动,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培养历史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日本历史的学习中,知道学习对国家、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学习的观念,同时也要树立改革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倒幕运动前日本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史料分析法,通过各种史料的运用,指导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3.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各种资料。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通过各种手段了解日本历史的大概。
公开课资料《日本近代史的起航──明治维新》教学设计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略外国语学校何英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略外国语学校姚飞飞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实验初中储德诗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倒幕前日本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及倒幕运动,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史料中获取信息,培养历史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日本历史的学习中,知道学习对国家、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学习的观念,同时也要树立改革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2.难点:倒幕运动前日本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史料分析法,通过各种史料的运用,指导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特别是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为什么中国学习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仍然走向了失败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来聆听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这段穿越时空的对话。
…… …..通过上述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李鸿章最后也发出了令人深思的感慨,不久李鸿章的感慨就被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维新变法运动证实。
维新派不仅意识到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且还要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
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本节课维新变法运动。
新授:•一、公车上书拉序幕二、维新思想广传播三、百日维新掀高潮四、戊戌政变送哀歌一、公车上书拉序幕1.背景:1895年春,_________的签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经过:______、______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
3.内容:________,________。
4.目的:_________。
5.结果:失败。
6.影响:拉开了____________的序幕。
二、维新思潮广传播1.传播方式:2.维新旗手:严复⑴翻译著作⑵提出主张3.活动探究:维新思想与洋务思想的主要区别?三、百日维新掀高潮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2.时间:_______3.标志:______颁布“________”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________。
4.内容:项目内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影响?实业家科举考试的人装备落后的八旗兵顽固派代表四、戊戌政变送哀歌1.结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囚禁________。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___________”。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近代甘为变法牺牲第一人———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3.播放视频谭嗣同4.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总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
明治维新初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明治维新导致的变革和影响3. 能够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影响及其在亚洲历史中的地位教学重点:1. 明治维新的起因和过程2. 明治维新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3. 明治维新对亚洲历史的影响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明治维新的深远影响2. 如何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的改变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通过图片展示或视频介绍,激发学生对明治维新的兴趣2. 提问:你知道明治维新是什么吗?它对日本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二、讲授(30分钟)1. 简要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和起因2. 分析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其影响3. 解释明治维新对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的改变4. 探讨明治维新对亚洲历史的影响三、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你认为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有哪些消极影响?2. 小组汇报并展开讨论四、练习(15分钟)1. 阅读一段关于明治维新的文章,回答相关问题2. 完成一道与明治维新相关的思维导图五、总结(10分钟)1. 总结明治维新的背景、意义和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明治维新对日本及亚洲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资料,撰写关于明治维新的议论文2. 完成与明治维新相关的思考题教学反思: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对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意义,帮助他们分析其在日本及亚洲历史中的地位。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大象版选修1《明治维新》评课稿1.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大象学院选修1的一门课程,主题为《明治维新》。
本课程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明治维新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本近代化的历史演变和相关社会变革,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梳理和剖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对日本乃至亚洲的巨大影响。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 - 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历史原因; - 研究明治维新的过程和各个阶段的变革; - 探索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 分析明治维新对亚洲的影响和意义; - 培养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 课程大纲3.1 历史背景•东亚近代化的背景和原因;•幕末时期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状况;•对外关系和内外因素交织的局势。
3.2 明治维新的起因和导火索•朝廷权威的削弱和尊王攘夷思想的兴起;•外国的入侵和日本的国际地位的变动;•对外战争的失败和国内政治改革的迫切需要。
3.3 明治维新的实施和主要变革•政治体制的变革:尊王攘夷思想的转变,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体制的变革:新兴产业的崛起,工业化进程的推动;•文化教育的变革:西方文化的引进和本土文化的发展。
3.4 明治维新的影响和意义•对日本社会和政治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机器的形成;•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工业化的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日本成为东亚的霸权国家,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启示和影响。
3.5 课程成果评价•期中考试: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合作能力;•写作任务:通过论文或小组演讲,展示对于明治维新历史事件的深度理解和思考;•课程总结:学生撰写课程总结,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多媒体资料,介绍明治维新的相关知识; - 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能力; -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近代史》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明治维新与日本现代化”,详细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起因、过程、成果及影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起因、过程和成果,理解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2. 掌握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其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起因、成果及改革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近代史》学习指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时期日本发生了什么重大变革?2. 讲解: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起因、过程和成果,强调改革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4. 例题讲解:以“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明治维新期间的改革措施,并分析其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7. 互动环节: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明治维新的认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2. 内容: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起因:日本面临民族危机,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革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成果: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世界强国影响:对日本及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起因、过程和成果。
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2. 答案:明治维新背景:黑船来航、尊王攘夷、倒幕运动。
起因:日本面临民族危机,需要进行现代化改革。
过程:明治天皇即位,实施一系列改革措施。
成果:实现国家现代化,成为世界强国。
明治维新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小学社会《我们爱祖国》单元的第二课《富饶美丽的祖国》。
本节课主要讲述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明治维新的背景: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美国的黑船压力、日本国内的矛盾等。
2.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
3. 明治维新的成果: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强国。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措施和成果,认识到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重要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措施和成果。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成果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教材、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学习小组合作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本国旗和国歌,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日本国旗和国歌的由来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明治维新。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措施和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搜集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措施和成果,并分享研究成果。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阐述明治维新的背景和成果的联系。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明治维新背景: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美国的黑船压力日本国内的矛盾措施:废藩置县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崛起为世界强国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明治维新的背景、措施和成果。
2. 请谈谈你对明治维新的认识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明治维新的背景、措施和成果。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案
名师课堂《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包锡照
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第二中学包秀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知道__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变法的意义,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自主探究等方式分析理解得出结论,并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3.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__近代化的进程。
4.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
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
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明治维新说课稿明治维新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治维新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为人教版选修Ⅰ第八单元第3课的《明治维新》。
我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课题与教材内容、明确教法与学法、确立教学目标和实施教学过程四个方面。
第一、认识课题与教材内容本课的主要讲述明治维新的内容,因为它上乘《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建立》,下启《走向世界的日本》。
因此,学好本课内容既有助于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为新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对于整个单元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意义重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本课的重点是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难点是明治政府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其特点。
第二、明确教法与学法1.教法:以主线整合知识;以探究认识历史;以交流升华情感。
2.学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
第三、确立教学目标1. 通过讲述废除旧体制,让学生明白政治改革对经济的影响;通过对明治政府发展经济措施和特点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与美英的不同;而通过对明治政府文化和军事方面的学习,有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以及在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2.通过问题探究和史料的研读,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培养。
3.日本的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使学生明白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通过对“文明开化”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外来文化和本民族传统文化。
第四、实施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图片:“船事件”和“日本入侵朝鲜江华岛”。
教师设问:这两幅图反映的事件是什么?又是哪一事件促成这一变化的?(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主题,并对“明治维新”加以阐释。
这样做的目的是用图片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其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明治维新初中教案【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掌握明治维新的具体举措,归纳其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等方法,全面认知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提高分析和解读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改革对于社会变革的重要意义,树立紧跟时代潮流的历史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明治维新的措施。
【难点】明治维新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历史故事导入。
教师出示黑船事件”图片,提问:图中的黑船指的是什么?当时的日本人的反应为何如此惊奇?学生疑惑,教师解答设疑:黑船即指1853年闯入江户湾的美国佩里舰队。
当时的江户幕府正推行闭关锁国的国策,长期对外封闭,因此对突如其来的西方蒸汽船感到惊讶。
佩里叩关之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日本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那为什么后来的日本成为近代东亚唯一的强国?这其间又经历了什么?一起来进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背景教师在多媒体播放《明治维新》纪录片,提问:在1868年之前,日本面临的国内外情况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环节三:明治维新的具体举措教师讲解明治维新的具体举措,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明治维新的改革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企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环节四:明治维新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归纳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产生的影响。
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2.明治维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日本的现代化,为日本崛起奠定了基础。
3.明治维新使得日本逐步走上扩张道路,对周边国家造成了严重影响。
环节五: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学生对比中国戊戌变法,分析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
3.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所学,谈谈对明治维新的认识和启示。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第3课明治维新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才能:明治维新的内容、特点、影响。
分析理解日本开展资本主义工业与英国、美国的不同,认识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认识日本军事改革对世界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对实现富国强兵具有深远影响;对待外来文化需要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明治政府开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及特点。
课型:新授课教法:研讨法教具:多媒体投影仪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学生总结答复第一第二课介绍的明治维新背景2、教师指出:本课将重点介绍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并透视维新运动的意义。
3、学生阅读P114的导言,问:五条誓文你能看出哪些信息?【讲授新课】一、明治维新的含义:教师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解释。
【思维启迪】1: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些学者那么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问题:(1)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2)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以理解之处。
“改革〞说:“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自上而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开展的道路。
“革命〞说:“明治维新〞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展的,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结合专政。
“中兴〞说:维新前,日本遭外来侵略,天皇被幕府架空。
维新后,天皇重掌朝政,促进了经济开展,维护了民族独立。
二、明治维新的目的: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开展资本主义,最终稳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开展为出发点,对封建国家进展改造,废除旧体制,确立新体制!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①取消幕府的封建领地,逐步收回各藩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②1871年,明治政府以武力为后盾,宣布“废藩置县〞,置3府72县;③将大名迁居东京。
八年级历史《明治维新》评课稿
八年级历史《明治维新》评课稿
八年级历史《明治维新》评课稿
一、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
二、利用图片资料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直观形象,学生探究的兴趣比较强烈。
三、引导学生分析表格,图表,历史资料,有理有据地分析明治维新的内容,让学生有的放矢,史料结合,增强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结合现实,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让学生对比当时及今天的中国,让学生学有所用,以史鉴今。
五、布置作业:教师提出下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和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技术应用该教师技术应用策略较好的环节:
⒈PPT教学贯穿整堂课,图片等画面与文字相配,显得形象、生动,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也不错。
⒉课题中的改革背景、内容、影响等,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显得特别灵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⒊课件制作比较细腻,直观,图文并茂。
该教师需要改进的环节:
⒉有几张PPT画面背景可再淡一些,应突出文字,不能喧宾夺主。
⒉课件文字中有些幻灯片字体太小了,没有放大,学生看得不是很清楚。
评课建议从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角度来看,今天吴老师的这节《明治维新》一课真正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效性。
这节课,分析了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整堂课,吴老师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图片、文字、图表等资料,让学生在分析中归纳知识点,得到思想的深化,提高。
在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方面,我觉得好的地方很多,如,吴老师事先精心制作课件,PPT教学贯穿整堂课,图片文字图表等相配,显得形象、生动,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也不错。
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显得特别灵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眼球。
课件制作比较细腻,学生一看就明了。
若今后我也来上这节课,我会更加关注在信息化应用背景下的这课教学,图片与文字处理得更为妥当一些,实物投影技术更为熟练一些,师生互动教学更丰富灵动一些。
总之,这节课吴老师从“质疑——释疑——存疑”,环节相扣,设计巧妙,再加上教师的语言也极为亲切,听起来特别舒服,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高涨,学习效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