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眼镜验配项目一 隐形眼镜的初步知识 任务2 隐形眼镜的基本设计(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42.50 KB
- 文档页数:3
测试练习2 隐形眼镜的基本设计一、名词解释1.隐形眼镜2.基弧3.镜片的参数4.镜片的可变参数5.边缘二、单选题1.角膜上皮细胞从基底的柱状细胞,向前迁移,并最终成为翼状表皮细胞的时间是()。
A、1天B、2天C、7天D、20天2.角膜由前向后依次分为( )。
A、前弹力层、上皮细胞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B、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和内皮细胞层C、内皮细胞层、后弹力层、基质层、前弹力层和上皮细胞层D、内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3.关于角膜形态的近似的描述是()。
A、双曲线形B、抛物线形C、扁长(平坦)椭圆形D、扁圆(陡直)椭圆形4.角膜基质板层可以是下述()长度。
A、11.7mmB、5.5mmC、3.0mmD、2.5mm5、人眼角膜平均的离心度为()。
A、 0.25B、 0.32C、 0.47D、 0.56.支配角膜的神经是下述()颅神经的分支。
A、视神经(N2)B、动眼神经(N3)C、三叉神经(N5)D、面神经(N7) 7.人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是()。
A、6.80 mmB、 6.50 mmC、 7.80 mmD、 11.70 mm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角膜接触镜内表面设计形态的是()。
A、球面B、抛物线弧面C、非球面D、双曲线二次几何曲面9.关于角膜接触镜的焦度,说法错误的是( )。
A、角膜接触镜的前曲率半径是控制焦度的主要因素B、角膜接触镜的后曲率半径是控制焦度的主要因素C、角膜接触镜材料的折射率是恒定的D、角膜接触镜的中心厚度变化极小,对焦度影响很小10.角膜内皮细胞是( )层正六边形细胞。
A、1B、2~3C、5D、5~711.当角膜接触镜镜片直径不变时,基弧越大,矢深( ),配适越松。
A、不变B、越大C、越小D、无关系12.当角膜接触镜镜片基弧不变时,直径越大,矢深( ),配适越紧。
A、不变B、越大C、越小D、无关系13.球面软镜的中心厚度通常控制在( )。
隐形眼镜培训计划介绍隐形眼镜是一种现代人常用的矫正视力的方式之一,它具有方便、舒适等特点,在眼镜不适用的场合下,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选择。
然而,配戴隐形眼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识,为了保障使用者的视力健康和舒适度,隐形眼镜培训计划应运而生。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隐形眼镜培训计划,帮助所有使用者合理使用和保养隐形眼镜,从而减少潜在的视觉问题和不适。
培训计划详情第一阶段:隐形眼镜的基本知识1.隐形眼镜的类型和功能介绍–功能分类:近视矫正、远视矫正、散光矫正等–材质分类:硬镜、软镜、硅水凝胶等2.配戴隐形眼镜的正确步骤–洗手和指甲修整–隐形眼镜的打开方式–泡隐形眼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就位和矫正眼镜位置3.隐形眼镜的保养与存储–清洗隐形眼镜的步骤与方法–使用适当的隐形眼镜护理产品–存放隐形眼镜的干净盒子和液体–隐形眼镜的使用寿命和更换周期第二阶段:隐形眼镜的使用注意事项1.隐形眼镜的佩戴时间控制–初次使用隐形眼镜的适应期–眼镜的持续佩戴时间和休息时间–需要摘取眼镜的情况(如洗澡、游泳等)2.眼镜的正确取出方式–洗手和指甲修整–取下隐形眼镜的方法和技巧–隐形眼镜丢失或卡在眼睛里的处理方法3.如何应对隐形眼镜的常见问题–眼镜的干涩、刺痛或红眼情况–隐形眼镜的异物感和模糊视野问题–隐形眼镜的滑动和脱落问题第三阶段:眼部健康与隐形眼镜1.眼部健康的重要性和养护方法–营养均衡的饮食–眼部保湿和放松眼肌的方法–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2.定期眼部检查的必要性–隐形眼镜故障的及时发现与处理–眼部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结论通过本隐形眼镜培训计划,使用者可以全面了解隐形眼镜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方法,以及隐形眼镜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合理使用和保养隐形眼镜,不仅可以减少潜在的视觉问题和不适,还能维护眼部健康。
因此,所有隐形眼镜使用者都应该参与培训,并按照培训计划中的指导进行实际操作。
随着隐形眼镜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培训计划也需要随时更新,以适应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
隐形眼镜培训计划第一节:隐形眼镜基础知识1. 隐形眼镜的定义:隐形眼镜是一种放置在眼睛表面,用来矫正视力或美化眼睛的透明的眼镜。
2. 隐形眼镜的分类:硅水凝胶隐形眼镜、折叠式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胶原隐形眼镜等。
3. 隐形眼镜的原理:隐形眼镜通过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视力问题。
4. 隐形眼镜的注意事项:使用隐形眼镜前后要注意眼部清洁卫生,定期更换隐形眼镜,不要长时间佩戴等。
第二节:隐形眼镜佩戴指导1. 使用隐形眼镜前的准备工作:在佩戴隐形眼镜前,需要先洗手,同时检查隐形眼镜是否干净。
2. 隐形眼镜的正确佩戴方式:使用手指将隐形眼镜放置在眼睛上,并确保隐形眼镜完全贴合眼睛表面。
3. 隐形眼镜的日常护理:每天使用隐形眼镜前后要进行清洗,定期更换隐形眼镜盒子并保持环境干净。
4. 隐形眼镜的保养方法:隐形眼镜需要定期清洗并使用隐形眼镜清洁液,避免接触到水和化妆品等。
第三节:隐形眼镜的风险与预防1. 隐形眼镜的风险:佩戴隐形眼镜可能会导致眼睛干涩、发炎、甚至角膜溃疡等眼部问题。
2. 预防隐形眼镜风险的方法:定期检查眼睛健康,保持隐形眼镜清洁卫生,减少佩戴时间等。
3. 突发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如隐形眼镜脱落或者不适应,应及时就医并停止佩戴隐形眼镜。
第四节:隐形眼镜的市场和趋势1. 隐形眼镜市场概况:隐形眼镜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并且不断有新的产品和技术涌现。
2. 隐形眼镜的发展趋势:隐形眼镜的透氧性、舒适性、抗蛋白沉积等性能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 隐形眼镜的销售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销售,并且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第五节:隐形眼镜产品知识1. 不同类型的隐形眼镜:日抛隐形眼镜、双周抛隐形眼镜、月抛隐形眼镜、硅水凝胶隐形眼镜等。
2. 隐形眼镜的特点:不同类型的隐形眼镜有着各自的特点,例如舒适度、透氧性、水分含量等。
3. 隐形眼镜产品的使用说明:根据不同类型的隐形眼镜,制定详细的使用说明书和注意事项。
隐形眼镜的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隐形眼镜作为一种矫正视力的辅助器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隐形眼镜的使用和保养对使用者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
本培训计划的目的是帮助参与人员了解隐形眼镜的基本知识、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保养技巧,以提高他们对隐形眼镜的认识,降低使用风险,保护眼睛健康。
二、培训内容1. 隐形眼镜的基本知识a. 知识概述:介绍隐形眼镜的种类、材质、功能等基本知识。
b. 配镜原则:讲解隐形眼镜的配镜原则,包括度数、镜片曲率、镜片直径等。
2. 隐形眼镜的正确使用方法a. 戴镜步骤:详细介绍正确的戴镜步骤,包括手部卫生、洗手和戴镜操作。
b. 取镜方法:讲解取镜的方法,包括如何正确取下隐形眼镜。
3. 隐形眼镜的保养技巧a. 清洁方法:介绍隐形眼镜的清洁方法,包括消毒液的使用,镜盒的消毒等。
b. 储存方法:讲解隐形眼镜的储存方法,包括镜盒的使用和保养等。
4. 隐形眼镜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a. 眼睛不适应:介绍隐形眼镜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眼睛不适应情况,包括干涩、疼痛等,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方法。
5. 隐形眼镜的注意事项a. 使用注意事项:介绍隐形眼镜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佩戴时间、饮酒、游泳、睡觉等禁忌。
b. 紧急情况处理:讲解隐形眼镜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如眼睛异物进入,镜片损坏等的处理方法。
三、培训方式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参与人员介绍隐形眼镜的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和保养技巧,让他们了解隐形眼镜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参与人员了解隐形眼镜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学习如何有效应对,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3. 模拟操作在现场模拟操作中,教授正确的戴镜和取镜方法,帮助参与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技巧。
4. 视频演示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向参与人员展示隐形眼镜清洁、储存等操作步骤,增加参与者对操作的熟悉度。
四、培训时间安排本次隐形眼镜培训计划为期两天,每天四个小时,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天上午:隐形眼镜的基本知识和正确使用方法的理论讲解下午:隐形眼镜的保养技巧的理论讲解和模拟操作演练第二天上午:隐形眼镜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的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下午:隐形眼镜的注意事项的理论讲解和视频演示五、培训目标1. 参与人员了解隐形眼镜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隐形眼镜。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案〔首页〕教师姓名授课班级授课形式讲授授课日期年月日第周上课地点学习工程工程一隐形眼镜初步知识课时17学习任务任务2隐形眼镜的根本设计课时4知识目标能力目标1、了解角膜的结构和生理。
2、了解镜片的参数、可变参数、边缘形态对配戴舒适度的影响。
3、掌握镜片的直径、基弧、矢深三者间的关系及对配适状态的影响。
4、能根据配适状态合理地调换镜片。
重点:镜片的基弧、直径、矢深三者和配适状态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基弧、直径、矢深三者间的关系合理地调换镜片到达最正确教学难点的配适状态。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教学场所准备: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教学资料准备:教材或讲义考核与评价单元自测作业布置教学后记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案纸教学步骤与内容(工程一隐形眼镜初步知识任务2 隐形眼镜的根本设计引入新课:由日常生活的例子如一张A4纸用水可贴在黑板上,同样的条件很难贴在圆球的外表。
结合隐形眼镜的配戴部位——戴在角膜外表的泪液层上引出隐形眼镜内外表的形态要和角膜外表相一致,从而引出隐形眼镜的根本设计。
讲授新课:一、角膜的结构与生理1、形态结构:椭圆形,~11mm,~12mm。
t(中央,t(周边)1mm,r(前,r(后。
e约。
角膜透明、无血管,中央呈圆形,向外逐渐平坦,主要由三叉神经眼支支配。
2、组织学结构由外到内分成五层,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3、生理功能1〕角膜上皮层:可再生,分化周期7-14天,可阻挡微生物和细菌侵入。
2〕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损伤后能再生,但速度缓慢,能保持物理强度、维持角膜形态。
4〕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
5〕内皮细胞层:损伤后不能再生,会失去正六边形相互镶嵌排列的规律。
二、隐形眼镜的设计1、根本概念:1〕镜片的参数:2〕镜片的可变参数:3〕镜片的设计:2、镜片的可变参数1〕内曲面:球面弧、非球面弧。
——隐形眼镜镜片内外表常设计成双球弧面、多球弧面和抛物线弧面。
隐形眼镜人员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提高隐形眼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为顾客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服务。
2. 培养隐形眼镜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3. 加强隐形眼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消费者保护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二、培训内容1. 隐形眼镜的基本知识1)隐形眼镜的种类和特点2)隐形眼镜的适配原理3)隐形眼镜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2. 隐形眼镜的配戴技巧1)隐形眼镜的正确清洁和保养方法2)隐形眼镜的正确使用方法3)隐形眼镜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3. 客户咨询和解决问题技巧1)对顾客隐形眼镜问题的咨询和解答2)对顾客隐形眼镜问题的个性化解决方案3)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4. 服务礼仪和沟通技能1)提升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2)提高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3)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5. 安全意识和消费者保护1)隐形眼镜的安全使用和管理2)遇到客户投诉和纠纷的处理方法3)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和法律知识三、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1)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和指导2)组织员工参加相关学习培训课程3)通过影视资料和文字材料学习相关知识2. 实践培训1)现场指导和模拟演练2)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3)实地考察和观摩学习3. 案例分析1)研究隐形眼镜服务案例2)分析成功和失败的案例3)总结经验和教训四、培训计划1. 培训班次1)每周举办一次培训班2)每次培训班结束后进行小结和总结3)每个培训班目标聘请专业人员主讲2. 培训周期1)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2)完成集中培训后进行考核3)通过考核合格后跟踪辅导和巩固培训3. 培训资料1)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和教材2)教育培训人员编写详细的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3)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学习和教学五、培训评估1. 每次培训班结束后进行学员的测试和评估1)测试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2)评估学员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3)对学员的优秀表现进行奖励和激励2. 培训周期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估1)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价2)总结培训成效和改进措施3)制定隐形眼镜人员培训计划的长期发展目标六、培训效果1. 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培训后的隐形眼镜人员专业水平将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隐形眼镜验配技术适用专业:眼视光技术专业、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课程性质:该课程是一门职业技术专业核心课,主要培养学生隐形眼镜验配的技能,更好的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做准备。
前续课程为《验光配镜》,后续课程为顶岗实习。
2、课程标准设计思路:按照隐形眼镜验配的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以实际应用的隐形眼镜验配经验和方法的学习为主、以适度够用的隐形眼镜验配原理及概念的理解为辅,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 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
课程设计了球面软性隐形眼镜验配、散光软性隐形眼镜验配、RGP隐形眼镜验配及特殊隐形眼镜验配四个典型的学习情境。
3、课程任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各种隐形眼镜的的验配方法,并熟悉常用视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尤其是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曲率计及角膜地形图等仪器的眼科检查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达到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初、中、高级验光员和验光技师等级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1、职业知识:● 隐形眼镜的配前检查及各项检查的意义● 角膜对氧气的需求及戴镜后泪膜的变化● 软性隐形眼镜的材料,加工工艺,适应症及禁忌症,验配方法● 半硬性隐形眼镜的材料,加工工艺,适应症及禁忌症,验配方法● 特殊隐形眼镜的材料,加工工艺,适应症及禁忌症,验配方法● 隐形眼镜沉淀物及相关并发症的诊断2、职业技能:● 眼部参数的测定方法● 眼部健康的检查方法● 泪液测试方法● 软性隐形眼镜验配方法● 半硬性隐形眼镜验配方法● 特殊隐形眼镜的验配方法3、职业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视光师,在兼备高超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爱岗敬业是员工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
对待患者,态度随和;对待同事,谦虚好问;爱护使用的仪器设备,要做到常查常新常维护。
三、课程内容标准和要求1、课程内容安排表:2、课程内容标准与要求:本课程以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总共安排四个学习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