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脸谱》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2.50 KB
- 文档页数:5
唱脸谱音乐教案【篇一:《唱脸谱》音乐教学设计】《唱脸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京剧被誉为“国剧”、“国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名录,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在我国众多戏曲中,京剧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和国际性,代表着中华戏曲文化主流。
《唱脸谱》为教科书保留曲目,这首被人们广为传唱的戏歌,让学生们普及了京剧脸谱以及京剧剧目名称等京剧知识,吸收了京剧唱腔的元素,以净行唱腔为主,兼收了生行和旦行的唱腔,可以说是一个让学生体验京剧唱腔韵味的好素材。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京剧曲调的艺术魅力,有继续关注和了解京剧艺术的愿望。
2.知识目标:通过《唱脸谱》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戏歌这种新的歌曲体裁;通过让学生感受下滑音、倚音、拖腔中体会京剧的韵味,并进而认识脸谱、感受唱腔、动作等京剧元素。
3.能力目标:在听、唱、模仿等各种活动过程中,通过戏歌感受京剧魅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第二乐段,并能通过唱、做、演体会京剧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休止符和拖腔处的唱法,京剧的精气神的表现。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京剧脸谱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们观赏老师表演京剧《苏三起解》中的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
(平时音乐教学中学生们听我唱歌比较多,所以这次跟着京剧中的伴奏一板一眼的唱戏让大家眼前一亮,成功抓住了学生们的眼球,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
)问题:老师唱的是什么剧种?生抢答。
师:那么,你对京剧有什么了解吗?生讨论并回答。
二、新课讲授感受体验1.京剧小知识(出示幻灯片)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清朝末年在北京地区形成的大型剧种,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因它久居京城,逐渐在文学(剧本)、表演和音乐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并吸收了各剧种和其他戏曲艺术的精华,使得京剧界名角辈出,流派纷呈,艺术成就显著,影响遍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我们来了解一下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
(出示图片及文字介绍)通常净和丑两种角色要勾画脸谱,而生和旦两种行当则很少采用。
《唱脸谱》音乐教案及反思《唱脸谱》音乐教案及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唱脸谱》音乐教案及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唱脸谱》音乐教案及反思篇1学情分析:《唱脸谱》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韵味”的一篇主体课文。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被世人称为“国粹”,而京剧脸谱被称之为“国粹中之国粹”,素以精巧的构图,绚丽的色彩,细腻的线条见长,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歌曲《唱脸谱》的歌词便是本课的课文,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脸谱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
大部分学生对京剧了解较少,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京剧、课文涉及到的人物的相关资料,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脸谱,了解脸谱,品读课文,感受韵味。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京剧中不同脸谱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感受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
2.练习独立识字,认字2个,写字11个。
3.结合听歌曲,品一品《唱脸谱》的韵味,激发学生对京剧这一国粹以及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脸谱。
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剧种,被人们称为“国粹”,京剧脸谱更是被称为“国粹中之国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京剧脸谱,来细细品味《唱脸谱》这篇课文的韵味。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借助课前谈话,让学生交流有关京剧的资料,借助京剧名段,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用京剧是我国最著名的剧种,被称为“国粹”,而京剧脸谱又被称为“国粹中之国粹”这样的导入语,激发学生带着这种民族自豪感走进课文,去品读文本】二、检查预习,感知脸谱。
1.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指名读,齐读)3.理解词义,扫清障碍。
“四击头”和“鸳鸯瓦”是京剧里的专业术语,来让我们了解一下它们。
《唱脸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包括脸谱的颜色、图案所代表的含义。
能够准确并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脸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学唱、模仿等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歌曲中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唱出歌曲中京剧的韵味,准确把握拖腔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演示法、练习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京剧脸谱道具五、教学过程(一)导入(3 分钟)播放一段京剧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察演员的妆容和表演特点,提问学生对京剧的了解程度,引出课题《唱脸谱》。
(二)知识讲解(7 分钟)1、介绍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包括脸谱的定义、起源和发展。
2、讲解脸谱颜色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忠诚正义,黑色代表刚正不阿,白色代表阴险狡诈等。
3、展示不同图案的脸谱,让学生猜测其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三)歌曲欣赏(5 分钟)播放歌曲《唱脸谱》的音频,让学生边听边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思考歌曲中提到了哪些脸谱。
(四)学唱歌曲(15 分钟)1、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注意节奏和音准。
2、逐句教唱,解决学生在演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拖腔的处理。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强调唱出京剧的韵味。
(五)歌曲表演(10 分钟)1、学生分组,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表演动作。
2、每组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
(六)拓展延伸(5 分钟)1、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一个京剧脸谱,加深对脸谱的认识。
2、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如京剧的行当、唱腔等。
(七)课堂小结(3 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京剧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瑰宝,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京剧脸谱的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在演唱时,对于京剧韵味的把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人教版四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唱脸谱》教案 (3)一. 教材分析《唱脸谱》是一首以京剧为主题的儿童歌曲,四年级的学生对京剧已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学习这首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歌曲的五线谱难度适中,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特色。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对京剧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技能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唱《唱脸谱》。
3.学生能够理解并演唱五线谱,提高音乐技能。
四. 教学重难点1.京剧的演唱技巧和脸谱的含义。
2.五线谱的识谱和演唱。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和演奏,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评价,教师指导。
3.情境教学法:设置京剧表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唱脸谱》的五线谱、京剧脸谱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京胡等。
3.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唱脸谱》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然后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京剧的起源、发展、表演形式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唱脸谱》的五线谱,向学生讲解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包括五线谱的线条、间、音符、休止符等。
然后教师示范演唱五线谱,让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唱脸谱》,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演唱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4.巩固(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小型的京剧表演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演唱《唱脸谱》,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京剧中的其他角色和表演技巧,如生、旦、净、末、丑等,并让学生尝试扮演这些角色,演唱京剧。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京剧的艺术特点和五线谱的识谱方法。
唱脸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脸谱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熟悉《唱脸谱》这首歌曲。
•能够演唱这首歌曲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聆听和演唱来感知和理解音乐。
•通过分类归纳的方式来掌握脸谱的基本特征。
•通过表情、动作等形式来展示歌曲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音乐来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增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熟悉《唱脸谱》这首歌曲。
•掌握不同脸谱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通过表情、动作等形式来展示歌曲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掌握不同脸谱的分类和特征,需要学生细致认真观察和归纳总结。
•演唱时需要学生表现情感,进行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课件;《唱脸谱》歌曲;学生画纸、颜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唐朝音乐,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 学习《唱脸谱》1.播放《唱脸谱》歌曲,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摇头、拍手等。
2.询问学生这首歌曲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同时,也提示学生注意了解脸谱在传统戏曲中所代表的角色和情感。
3.再次播放歌曲,要求学生留意歌曲中的不同情感转换,并教会学生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4.让学生分组,进行对唱,巩固歌曲的学习。
3. 了解脸谱1.介绍脸谱的分类和特征,比如红脸代表忠诚,黑脸代表正义等等。
2.辅助学生通过图片、模型等方式来了解不同脸谱的特征和代表的情感。
3.让学生记忆和分类不同的脸谱,并分组进行表演。
4. 情感表达1.让学生观看脸谱表演,并询问学生他们在表演中看到了哪些情感,并启发学生形容这些情感的特征和体现方式(例如肢体、声音等)。
2.要求学生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形式来表达歌曲中的情感,例如高兴、紧张、激动等等。
3.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唱,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现。
5. 课堂总结1.向学生询问对于本堂课的学习感受。
2.提醒学生要继续探索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将音乐和文化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唱脸谱》教案《《唱脸谱》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唱脸谱》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京剧知识的介绍,能对京剧艺术产生一定的兴趣。
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行当、场面以及脸谱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唱脸谱》,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拓展欣赏,使学生了解京剧的运用是越来越广泛,感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教学难点:能有韵味的演唱歌曲《唱脸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唱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请生说是哪个戏曲种类。
生答现代京剧二、京剧相关知识介绍:今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我国国粹京剧艺术,走进京剧。
多媒体:1、京剧脸谱的介绍,2、京剧的唱腔3、京剧的四大功夫三、学唱《唱脸谱》1、听范唱,问:这首歌曲的风格与其他歌曲相比有何不同?生:歌中包含戏曲京韵2、了解作品结构3、唱准歌曲旋律拖腔:京剧中一个字用许多乐音来歌唱的唱腔形式。
4、把握戏歌风格;(花脸的唱腔特点)并完整歌唱四、拓展欣赏:1、脸谱的定义: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
2、脸谱图案:非常丰富,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
3、脸谱的分类: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等。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唱了《唱脸谱》这首歌曲,了解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国粹艺术融入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把国粹艺术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参与,同学们对京剧及京剧脸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京剧本就是国粹,而现代的我们总感觉京剧太过博大精深,离我们有些远,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同学们近距离的接触京剧感受京剧,同学们的感受是京剧其实就在身边,并且很热爱它,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把国粹艺术发扬光大而努力!今后要继续渗透这方面教学。
《唱脸谱》初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唱脸谱》这首歌曲,了解和感受中国京剧的艺术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的认知,掌握脸谱中颜色所代表的人物性格及三种基本类型的特征。
3. 学会演唱《唱脸谱》,并能够体会京剧韵味的独特性。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唱脸谱》的学唱2. 京剧脸谱的认知3. 京剧艺术的基本了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演唱《唱脸谱》,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
2. 难点:把握京剧的韵味,正确运用京腔演唱。
四、教学方法1. 听觉、视觉、感知相结合的体验式教学。
2. 言语交流、启发式教学。
3. 实践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脸谱?”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赏析与导入:播放《唱脸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等,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京剧元素。
3. 教学歌曲:讲解歌曲的结构和节奏,教授歌曲的唱腔和韵味,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
4. 京剧脸谱认知:讲解脸谱的颜色和代表人物性格,展示不同颜色的脸谱,让学生进行辨别和认知。
5. 实践教学:让学生化妆成京剧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演唱,体验京剧的魅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次课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对京剧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唱脸谱》。
2. 学生能够认知并辨别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京剧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音乐唱脸谱教案小学音乐唱脸谱教案小学音乐唱脸谱教案《唱脸谱》是一首京歌。
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粹”──京剧的美好印象。
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以下内容,供参考!!范文一设计理念: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
突破传统音乐教学模式,淡化单纯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把知识融入情感交流活动中来学习,真正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重视学生对音乐审美的体验。
《唱脸谱》属于欣赏课,编者设计此内容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走进京剧的大门,进而喜爱这门艺术。
而这里有许多专业的术语(比如:行当、脸谱)学生不懂,教师就必须逐步指导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因此这课中,我一方面多指导,另一方面让学生合作,注重他们的自主操作及积极参与音乐表现活动,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音乐学习过程尽显其中。
学情分析:这是在学生能初步对身边的艺术现象进行分类归纳后,引导他们了解艺术形式中的戏曲,并把京剧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多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激发情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并在自己的体验中尝试创造。
在课前了解发现,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知识了解不多,对京剧音乐更是了解甚少。
似乎距离学生们越来越远,同学们都知道京剧是国粹,然而京剧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唱腔有何特点?我们同学们可能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清楚。
在教学程序方面,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态度和需要精心设计,使教学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唱脸谱》(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学戏曲)。
《唱脸谱》优秀教案《唱脸谱》优秀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唱脸谱》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唱脸谱》优秀教案1课题概述《唱脸谱》是人音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
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
依字行腔,韵味十足。
歌曲的B段是分节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
前三个乐句均为两小节,保持着结构的完整;第四句“黑脸的张飞叫喳喳”通过节奏的伸展和使用花脸托腔,将长度扩充为八小节。
使全曲在高潮中完满地结束。
歌词的第一部分借助一位女子的语气,阐述了外国友人对我国的“国剧”──京剧的美好印象。
歌词的第二部分是一位男士对戏曲脸谱的侃侃而谈,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一张张“美佳佳”的脸谱。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教学过程: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1、脸谱的产生;2、脸谱的颜色;3、脸谱的样式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㈠新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唱脸谱
〔课题〕:1.歌曲《唱脸谱》
〔课型〕:戏歌
〔年级〕:八年级下册
〔课时〕: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教具〕:音响、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
《唱脸谱》是八年级教材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京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歌曲的曲式结构是不带再现的单二段曲体,歌曲的A段是通谱歌形式,包含四个乐句。
曲作者将地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地融化在旋律中。
依字行腔,韵味十足。
〔知识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京剧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知识目标:通过戏歌《唱脸谱》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戏歌、脸谱、四击头、拖腔及京剧表演形式等知识;让学生感受下滑音、倚音、休止符等音乐记号在戏曲音乐中的韵味。
三、能力目标:通过《唱脸谱》的学习提高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脸谱知识,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脸谱知识,让学生感受体会京剧的韵味,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唱出歌曲的戏曲韵味,注意休止符和拖腔处的唱法。
〔教学方法〕:
教法:为了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综合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并利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想、听、唱、动,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法: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采用了“欣赏、讨论、表现、”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主题(约3分钟)
师:今天又到了我们音乐课的时间了,一见到同学们呀,我就特别的高兴,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
你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师:同学们知道唱的这段是什么吗?(生自由回答。
京剧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今天啊,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戏曲音乐大花园,去了解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的国粹艺术——京剧。
二、知识延伸,增进了解(约10分钟)
那么什么是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
京剧的形成
1873年,原有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调班社进入北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接受了其他剧种的表演方式,演变而形成早期京剧。
京剧的行当
生旦净丑
京剧基本功
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为一体,
设计意图: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的范唱与表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积极性。
(三)欣赏戏歌《唱脸谱》
师:在京剧中,脸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一首歌,就叫《唱脸谱》,让我们边观看脸谱图片,边来欣赏这首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这首歌的感受。
(课件播放欣赏内容)师:歌曲听完了,谁来说一说你听完的感受?
生:和一般的歌曲不一样……
师:哪里不一样呢?
生:它又像歌曲又像戏曲……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一下就说出了这首歌曲的特点。
这首《唱脸谱》是一首戏歌,就是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在京剧中,艺术家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就用丰富细腻的手法,夸张的颜色在人物的面部按照一定的谱式绘成了美妙多变的图案,这就是脸谱。
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戏歌《唱脸谱》。
设计意图:初听戏歌《唱脸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的认识。
三、由浅入深学唱歌曲(约20分钟)
(一)欣赏歌曲,了解京剧脸谱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听一听歌曲是怎么描述京剧脸谱的呢?(播放歌曲欣赏)讨论:不同颜色的脸谱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生答师补充)
从色彩上说,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用色。
(课件出示脸谱颜色介绍及相应脸谱)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如关羽。
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刚烈、勇猛、粗率、鲁莽的性格,如包拯、张飞。
白色暗喻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
蓝色喻意刚强勇猛、桀骜不驯;如窦尔敦。
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猛烈、暴躁;如青面虎张青、程咬金等。
黄色意示残暴、骠悍、阴险;如宇文成、典韦等。
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
设计意图:通过对戏曲脸谱的认识和欣赏,自然过渡到歌曲的学习,学生在欣赏脸谱的同时,又对歌曲的旋律有近一半的了解。
在教学环节中,反复欣赏歌曲,让学生熟悉所学歌曲的旋律,降低学唱的难度。
(二)分段学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曲的曲谱,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并根据唱腔的不同,为歌曲分段。
(课件出示歌曲曲谱,学生边听边年)
师:同学们,我们又听了一遍了,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再给歌曲分分段。
生:分两段,A段像流行歌曲,B段像京剧……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好,接下来我们先来说唱A段(课件出示第一段曲谱歌词)
1、教师范唱A段歌曲,讲解前倚音、下划音等唱法及在乐曲是的作用。
师:假如没有这些装饰音记号会是什么味道呢?
生:自由回答……
(1)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慢唱A歌曲。
(2)教师弹琴演唱,学生小声跟唱歌曲。
(3)教师弹琴,学生随琴放声歌唱A。
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你能试着唱一唱B段吗?
2、出示B段歌曲曲谱,教师范唱B段歌曲。
师:同学们,老师来唱B段,同学们可以小声的跟唱歌曲,找出你认为不好唱的乐句。
(1)教师范唱B段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容。
(2)讲解拖腔在京剧中的定义,通过数拍等方法,降低最后一句难度。
(3)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歌曲旋律,体会京剧韵味。
(4)学唱难点“叫喳喳”
(5)完整的演唱全曲,注意两段不同的旋律特点。
3、男女分组,完整演唱全曲(女生唱A段,男声唱B段)
设计意图:歌曲分为A、B两段,其风格不同,A段流行因素较多,而B段更具京剧韵味,分开学习,能让降低学习难度,更能让学生有感有情有韵的演唱歌曲。
四、巩固及创编创练习(约10分钟)
师:同学们,这首戏歌我们都学会了,你想不想边唱边表演呀?这个表演可不象我们以前为歌曲编创舞蹈,戏曲有它们固定的手眼身法步,你们想不想学呀?
生:想……
师:那老师就给同学们表演一下,同学们可要学好啦……
1、老师边唱边表演,学生欣赏学习。
2、全班合作表演唱:教师弹琴、女生表演唱A段,男生表演唱B段。
3、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学生在演唱表演中结束学习。
设计意思:教师表演唱,既为学生做好了示范,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边唱边表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歌曲演唱的熟练度,又潜移默化的学习了京剧身法。
五、课堂小结:(约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