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软件1026班

What is time?

Is it a thing to be saved or spent or wastef,like money?Or is it something we have no control over,like the weather?Is time the same all over the world?That’san easy question,you say.Wherever you go,a minute is 60 seconds,an hour is 60 minutes,a day is 24 hours,and so forth.Well,maybe.

准时

如果你被邀请到一个美国人或加拿大人的家里做客喝鸡尾酒,如果通知你的时间是七点整,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你应该在七点一刻到达,当然不能在此之前,也不能迟到太多。然而,如果这是在德国、瑞典或瑞士,邀请你在七点钟到达,就意味着你应该恰好那个时候到。

对“准时”极为看重的国家:所有的北欧国家

对“准时”采取赞赏和期待态度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美国

对“准时”态度比较缓和的国家:欧洲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还有绝大多数地中海国家。

对“准时”持宽松态度的国家: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许多亚洲国家――在那里你尽管可以把手表抛在一边!

the America

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所以他们试着去爱惜时间且加以管理。美国人经常参加有关时间管理的研讨会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他们似乎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更好。专业人士随身带着口袋型笔记本,有些甚至是电子的笔记本,好随时留意所订的约会与工作截止日期。人民想尽办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早起的美国英雄富兰克林将这种想法表达得最淋漓尽致:“你爱生命吗?如果爱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即是由时间组成的。”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Japan

日本人就象抱着一个走时准确的大钟,每时、每刻都在按着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守时是东京人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它牵涉面甚广,甚至体现出了一种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会让你觉得没有什么小事是可以马虎处理的。日本的电器之所以做得好,和这种精确的时间观念不无关系。

这种神经质会逐渐升华为一种荒谬的美德感和对生活的要求。如果电梯的楼层指示灯坏了,就会感到异常不安;如果面对一次约会的误点,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实际上内心是非常紧张焦虑的。

India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淡薄,关于世界名剧《沙恭达罗》作者的出生年代,

在印度有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之间,相差了1000年。在他们心目中,差个1000年又有什么关系呢?因此,马克思说,印度没有历史。

印度人认为时空是循环的,每一次循环称作一次“劫波”,约为432,000万个世俗年。每次“劫波”又分为十四个“期”,每一“期”终了,宇宙再生。

Russia

俄罗斯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就是悠闲,散漫。这里的节奏与中国相比,如果一个是散步,另一个就是火箭了

无论在哪里办事,都要排队,食堂吃饭,医院看病,超市买东西,银行存款,甚至机场出海关等等,无论队伍有多长,大家都不会介意,只管站在后面排

每学期还学前,要办一系列手续,在中国也就两三天的事,可是在俄罗斯可就是一项大工程了,话费半个学期也不足为奇

France

法国人不喜欢让生活受钟表的摆布,他们有时会说某人行为“像钟表一样精确”,实际上是在挤兑这个人太机械,不懂生活。

法国人虽然也知道“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但他们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似乎更喜欢说“把时间还给时间”或者“明天天还会亮”,也就是说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太急躁,最好悠着点。比如机关公务员上班,一般是九点多到办公室,至于“多”多少,要看当日交通拥挤情况、孩子有没有生病、前一个晚上有没有晚会等等,反正理由多的很。法国人生性浪漫,兴趣广泛。工作之余,好静的人读书、看电影,好动的人出去踏青、滑雪,但他们都把这

些消遣通称为“passe-temps”,也就是“打发时间”。

Germany

德国人的遵纪守时是世界上出了名的,他们不仅有准时准点的公共汽车,飞机、火车要强调准时准点,是为了避免事故发生,保证线路畅通,提高运输效率所必需的

在德国,公共汽车也是准时准点的。德国任何一个城市的公共汽车都有各自的运行时刻表。对司机来说,这个时刻表就是他们必须遵守的工作规定,能否按照时刻表行车,是衡量其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司机不按照时刻表行车,乘客有权投诉。所以,居民出行乘车十分方便,想乘哪路车,只要在家查查时刻表,准时赶到,车肯定会在那里恭候。

谚语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鲁迅 (To save time, that is, make a person of limited life, more effective, and is also extended life expectancy.)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但丁 (One more know the value of time, feel the pain of blind!)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Cast time, time also deserted him)

想要懂得今天,就必须研究昨天。――赛珍珠 (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oday , you have to search yesterday . ) time

时间就像金钱一样,很容易就从我们的指间溜走;时间也像天气一样,很男预测的。然而,时间是生命中最宝贵的礼物之一,拆开(这项难以掌握和预料的)礼物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昨天

今天

明天

时间观念的解析及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比较

时间观念的解析及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比较 一、引言 时间观念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介绍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研究意义。 二、时间观念的解析 1. 时间的概念:时间是什么?时间的本质是什么? 2. 时间的测量:如何精确地测量时间? 3. 时间的分类:时间的分类和时间段的划分方式。 三、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比较 1. 中西方时间观的异同:比较中西方两种传统时间观念的异同点。 2. 中西方对时间的态度差异:探讨中西方对时间的态度差异以及其内在的文化原因。 3. 中西方时间观的影响:比较中西方时间观对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四、中西方时间观的转变 1. 中西方时间观的历史演变:对中西方时间观的发展进行历史纵观。 2. 中西方时间观的转变:分析中西方时间观的转变,从而探讨人类对时间的认知和思考方式的变化。 五、现代时间观的思考 1. 现代科技对时间的影响:现代科技对时间观的影响,如何让时间变得更加主动和有意义。

2. 个人时间观管理:探讨如何建立合理的个人时间观管理体系,做到高效利用时间。 六、结论 对前面章节进行总结,进一步探讨时间观念的重要性及其对于人类社会的转型和进步所带来的启示。第一章引言 时间是世界上唯一不可逆的事物,它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有着深远的影响。时间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思考中逐渐形成的关于时间的观念和认识。本文旨在对时间观念进行解析,并比较中西方传统时间观的异同。通过探讨时间观念的发展和演变,以及现代时间观的思考,进一步认识时间在人类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章时间观念的解析 1. 时间的概念:时间是指宇宙过程中不间断的连续性,是一种通过测量来刻画的物理量。它不可捉摸,无法具体感知,却贯穿着我们的生活。 2. 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设备,对时间的变化进行观测和记录,从而得出时间的定量结果。人们从古至今,不断寻找更加准确的方法和工具来测量时间。时间的精度不断提高,现代最高精度计时技术可以达到1秒以内的误差。

中西方时间观念对比研究三篇

中西方时间观念对比研究三篇 时间观念是人们对时间的感知,认识和反应。由于环境、文化以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支配方式。时间观念能够反映一种文化的基本内涵。因此,来自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时间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态度。如果对其他文化的时间观念没有充分的了解,理所当然地以本国的文化准则和时间观念去进行跨文化交际,那么就有可能会产生误解,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研究中西文化的时间观念差异就显得尤为重要。 过去和未来的时间观 中国人受儒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倾向于性本善之说,并且重视传统。因此,中国人在时间取向上倾向于过去。人们在行事时喜欢引经据典,追本溯源,以史为鉴。相对而言,人们对未来则不太感兴趣,因为未来是难以预测和把握的。受到这种时间取向的影响,人们崇拜祖先、尊敬老人、重视经验、默守陈规。西方人则主要采取未来的时间取向。他们受基督教“原罪说”影响,认为回归过去如同走向“原罪”,因此他们更愿意着眼于未来。秉持着未来取向的时间时间观念,西方人敢于创新,善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中西方在这一时间取向上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中国古装电视剧数不胜数;而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有关未来题材的各种科幻大片却层出不穷,倍受欢迎。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差别是中西方文化对“老”这一概念的不同理解。按照中国的传统观念,“老”意味着有年龄、有经验,是智慧和权威的象征。但这种观念在西方却并不被认同,“老”很可能被理解为能力衰退。因此在与西方人交流时,年龄成为了一个人们忌讳的话题。 环形与直线型的时间观 不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也可区分为直线式时间观念和环形的时间观念(关世杰,1995)。环行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不断运动的圆圈,呈永恒周期性圆辐式或螺旋式运动。例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往复、月份的轮流、年岁的更迭以及植物的周期生长、农时劳作的更替等都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葛志宏,2004)。受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及阴阳五行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时间观以环性的时间观念为主。例如,古代的纪年方法是以皇帝的帝号或庙号来记列,汉语的语法中没有时态

中西方对时间观念的差异的对话

中西方对时间观念的差异的对话 时间,对于人类来说,是无法回避的一个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下,对时间的看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将从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中西方的时间观念差异,并希望能够达到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的目的。 一、中西方时间观念的根源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文化传统。西方时间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时间是一种可以度量和管理的量。中华传统文化中,时间的观念则和阴阳五行、天文历法、农耕文化等息息相关。因此,在中西方的不同文化传统中,对时间的看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中西方对时间的不同看法 1、时间的概念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看作是一种可以统计和管理的量,例如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等等。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的概念则更多地体现在天文历法、节气、农事等方面,例如“节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 2、时间的重要性 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人们通常会用时间来赚钱、工作、社交、学习等。而在中国文化中,时间则被看作是人生中的一种自然因素,它的存在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中国人通常会把时间用于家庭、照顾子女、跟长辈聊天、参加社区活动等。 3、时间的管理 西方人通常非常注重时间的管理,他们会用各种工具来帮助自己管理时间,例如日历、时钟、提醒器等等。而中国人则更多地采用“随缘之心”的态度来面对时间,这种态度让人们更加放松、自在。 三、如何理解中西方对时间观念的差异 理解中西方对时间观念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更加融

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互动。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这种差异: 1、尊重和包容。中西方的时间观念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否定对方的时间观念,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对方的观点、看法和方式。 2、相互学习。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也意味着我们可以从对方的文化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例如学习西方人如何用科技工具来管理时间,或是学习中国人如何更注重家庭和社区人际的交往。 3、文化融合。文化是多元的,各个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可以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发展。通过中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融合两种文化,从而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四、总结 中西方对时间观念的差异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从尊重、包容、相互学习和文化融合的角度来理解这种差异。只有通过相互理解和融合,中西方的文化才能够更好地交流和发展,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成长。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分析

中美时间观念的对比分析 摘要:作为非言语交际的要素之一,时间的使用及其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 反映了许多文化差异。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其文化差异可以看出东 西方文化的差异。本文基于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从时间观念的角度分析中美 两国时间观的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时间观念;文化维度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 交流、相互影响,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必然。在跨文化交际中,时间观念起着重 要作用。不同时间的观念可能会导致误解,甚至导致沟通失败,因此这应该得到 更多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Hofstede的文化维度理论 二、荷兰社会心理学家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1980)为跨文化 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一些理论被视为现代跨文化研究的基础。本文将介绍霍夫 斯泰德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文化维度。即: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权力差距,男子气概-女性气质,短期时间观和长期时间观。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个人主义认为个人是现 实的主要单位和价值的终极标准。他们把社会看成是个人的集合,而不是凌驾于 他们之上的东西。集体主义认为,民族、社会、种族等群体是现实的基本单位和 根本价值标准。这种观点并不否认个人的现实。但最终,集体主义认为,一个人 的身份是由与他人交往的群体决定的,他的身份基本上是由与他人的关系构成的。 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表示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态度。对 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强的文化往往有明确的社会规范和原则来指导几乎所有情况 下发生的行为,而规避不确定性程度较弱的文化的社会规范和原则就不那么明确 和严格。 权力差距(power distance)表示组织或机构内权力较少的成员对权力分配不 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权力距离大的文化成员视权力为社会的基本因素,强 调强制力和指示性权力,而权力差距小的文化成员则认为权力的运用应当合法, 重视专家或合法性的权力。 男子气概和女性气质(masculinity VS femininity)侧重于文化和个人层面的性 别问题,表示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社会角色如何分配的认识。注重男子气概的文化 成员赞扬成就、雄心、物质、权力和决断性,而注重女性气质的文化成员则主张 促进性别平等,强调生活的质量、服务、关心他人和养育后代。 时间观(Short-Term VS Long-Term Orientation)是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的参 照依据。美国文化的时间观是短期的,往往以月来衡量时间,比如十二星座,一 个星座一个月: 处女座、摩羯座、巨蟹座等。中国文化的时间观是长期的,往往 以“年”来衡量时间,比如十二生肖,一年一个生肖:马年、猪年、鸡年等。对于生 活持有短期时间观的美国文化,人们交往时注重维护彼此的面子,互惠互利、礼 尚往来,看重传统和个人稳定,希望自己的行为立即获得回报,提倡消费主义。 对于变化的事物持有长期时间观的中国文化注重培养孩子节俭,谦卑、羞耻心这 些品质,为一个长远的目标坚持不懈,家庭中往往有活一起干,对个人的需求不 立即满足,人际交往时强调身份差异,长幼有别。

四六级作文关于中西方时间观念

四六级作文关于中西方时间观念英文回答: Time perception is a fascinating topic that varies greatly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s a Chinese person, I have notic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way time is perceived and valued in Western cultures compared to Chinese culture. In Western cultures, time is often seen as a valuable resource that needs to be managed efficiently. Punctuality is highly valued, and being late is considered disrespectful and unprofessional. For example, in a business meeting, arriving even a few minutes late can be seen as a sign of disrespect towards the other participants. Westerners are known for their adherence to schedules and deadlines, and they prioritiz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in their daily lives. On the other hand, in Chinese culture, time is often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

中西方时间观念的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所形成的时间观也不同。时间观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常常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困难和障碍。 时间是人和周围世界存在的一种形式。时间观是人们在熟悉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后,其言行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它的制约与支配。相反必然的言行又反映必然的时间观,传递关于时间的某种信息。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T·霍尔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转达的信息更响亮而清楚。”时间观念是各类文化中重要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形成其特定的对时间的观点,它对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深切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有利于咱们跨文化交际, 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中国人约会提前到,西方人约会迟到三五分钟。中国人视年龄大为尊,西方人视年龄大为忌。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看待时间也有所不同,这就从必然程度上组成了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一些障碍可能仅仅由于对时间及其运用理解上的差别而产生。例如,一名美国学者即将离开中国,他的一个中国朋友邀请他用饭为他送行,可意想不到的是那个美国人说:“我很乐意去。但万分抱歉,因为我已经安排好了明天的事情。”这

位中国朋友听后感到超级沮丧,乃至在他的眼中美国人对他的友好都是一种过度的冷漠。不久他才发现是他不合时宜的邀请而致使拒绝。 为了尽可能减少因时间观念的不同带来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交际两边应尝试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是一种深层文化,它看不见摸不着,不时刻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在全世界一体化各国文化交流频繁的新世纪,对其他文化的时间观念不够尊重和了解,误解就有可能发生,跨文化交际就有可能失败。我以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中美时间观念差别的意识。当彼此时间观念不同时,不宜做好坏评价,宜作客观描述。(2)变通和协商。跨文化交际的进程是对异国文化的认知了解的进程,单靠一方的尽力不容易加速彼此的理解,需要交际的双方互动并将自己的时间观念向对方解释,作出调整。如:被安排在礼拜天上课的外籍教师完全可向中国同行说明,在他们国家礼拜天是不工作的。 时间观念的不同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对时间的不同态度及其相应的不同社会行为习惯往往会阻碍有效的交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时间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偏向,如何尽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实现有效的交际超级重要。

中西方时间观念对比

中西方时间观念比照 中西方时间观念比照 摘要:东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导致人们的时间观念存在差异。时间观念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产生交际障碍和失误。本文拟从哲学根底、时间形态、时间取向、时间制式、时间形态等几个层面,比拟东西方时间观念的差异,期望能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东西方时间观,提高交际能力。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差异;比拟 时间是人和周围世界存在的一种形式。时间观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们的时间观一旦形成后,其言行就不知不觉地受其制约与支配。不同的文化形成其特定的时间观念。不同的文化观念对人们的语言、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时间观有利于我们跨文化交际,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一、中西方时间观念比照 1.1中西方时间认知之哲学根底 中国传统计时采用的主要是干支法。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组成60对干支,可用于年、月、日、时辰的表述。中国文化自古注重人与时的和谐,“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农历除了作为一种表述时间的重要手段,更多的那么作为一种生活行为的指导,如迁居择址、婚丧嫁娶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使中国文化在感知事物时,强调主客一体,这导致中国人对时间的感知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人们对客观时间的感知界限往往比拟模糊,并且表达时间常采取模糊表达方式。例如:“过了半天〞,“一小会儿〞等等。这些常用的时间表达方式大多需要说者和听者依靠特定语境才能准确理解。 西方文化采取的那么是“二元〞的思维模式,将主体与客体明确分开,研究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种哲学观念使西方人对时间的认识更加注重对自然时间和物理时间的探讨,具有很大的客观性。西方人很早就意识到时间中的过去、现在、将来,并对此有所区分。与汉语截然不同,西方语言大多需要通过动词复杂变化表示动作时间的明确差异。 1.2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取向 时间取向是时间观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人们通常根据其文化在时间取向连续体上的侧重点来确定自己的立场。由于东方人受儒家等传统文化的影响,比拟倾向于性本善之说,社会导向指向传统。所以,东方人在时间取向上采取向后看。人们认为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往往是今天事情成败的重要参考。相对而言,他们对未来不太感兴趣,认为未来是不可知和无法捉摸的,除非是遥远的或者理想的未来。与东方人的时间取向相反,西方人受基督教“原罪说〞影响,倾向于性恶论,所以大多采取未来时间取向。他们认为,回归过去如同走向“原罪〞,后退是没有出路的。所以他们把“跟上时代〞和“关注未来〞作为行动的指南。 正因为东西方两种时间取向的差异,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人们在用“前〞与“后〞分别指称过去和未来时,其观点也就不同。中国人习惯于面对过去看问题,而英语民族的人正好相反。因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两种语言表达上的不同。 1.3多向与单向的时间制式观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霍尔曾把不同文化群体对时间的使用分为两种范畴:一种是遵守多向时

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文化意义

近代中国人时间观念的文化意义 近代“时间”意识,一场巨大的思想革命的产生 说到钟表,大家肯定想到的是时间,然而钟表的发明是为了让我们根据时间来安排行程。那么,在近代,我们是什么时候才产生了“时间意识”呢?这场巨大的思想革命的发展历程如何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910年是朝鲜和中国在日本之后,形成近代“时间意识”的时期。现在朝鲜语中使用的“时间”这个单词,和“时计”(钟表)也是从日语中引用的西方意义上的近代时间意识、时刻制度,是跟思想和文明一样的重要因素。作为韩国人,最早引入“时间”这个词语的人是俞吉濬。在韩国历史上,俞吉濬是留学日本的第一号人物。他以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体验为基础,于1895年4月出版了著名的《西游见闻》,并通过日本文明,启蒙韩国国民。这位韩国巨匠式的知识分子,在书中使用“政治学”“科学”“经济”“言语”等词汇的同时,还使用了“时间”这一词语。 但仅在此时,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都还没有出现“时间”这个单词。正如“时辰”这个单词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那样,在东亚的传统社会当中,是以太阳的运行为标准,以“辰时”“未时等方法大致上划分时刻的。说明还没有精确的时间观念。1601年,利玛窦以传教士的

身份到达北京,向明朝神宗皇帝进献自鸣钟作为礼物。中国人看到自鸣钟以后,惊诧不已此后,通过大清政府,钟表也作为礼物转赠给朝鲜皇室。从当时的记录中可以看到,朝鲜人同样也认为自鸣钟非常神奇,并为之惊叹不已。大清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非常喜欢钟表。他们不仅视其为“奇巧之物”,而且据说还曾亲自动手制作钟表。可是,钟表的使用或调整,也仅限于当时的皇室。而社会从整体上开始产生“时间意识”,却是在20世纪初期。 事实上,在“时间观念”在中国或韩国得到普及的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正是日本留学生和曾经去过日本的人。日本于明治维新后的1872年11月发布了改历令,从此引入西方的太阳历,并开始根据“标准时间”概念,在国民中普及时间意识。当时,在日本大城市东京或横滨,通过“午炮”向市民通报时间的做法很是盛行。留日学生和一些观察家在日本看到所有的日本人按照“时间”要求,调整生活节奏和自己的作息,铁路交通、工厂学校等也都严格遵守近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从此,有的人也开始模仿日本人,按照西方的日历、时间顺序记日记。从中国的大文豪鲁迅的日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他是以时间单位记述日课的事实。 1904年左右,从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的授课情况中,我们可以发现教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各国人的时间观念 软件1026 班 What is time? Is it a thing to be saved or spent or wastef,like money?Or is it something wehave no control over,like the weather?Is time the same all over the world?That 'san easy question,you say.Wherever you go,a minute is 60 seconds,an hour is 60 minutes,a day is 24 hours,and so forth.Well,maybe. 准时如果你被邀请到一个美国人或加拿大人的家里做客喝鸡尾酒,如果通知你的时间是七点整,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你应该在七点一刻到达,当然不能在此之前,也不能迟到太多。然而,如果这是在德国、瑞典或瑞士,邀请你在七点钟到达,就意味着你应该恰好那个时候到。 对“准时”极为看重的国家:所有的北欧国家对“准时”采取赞赏和期待态度的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美国 对“准时”态度比较缓和的国家:欧洲南部(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家)还有绝大多数地中海国家。 对“准时”持宽松态度的国家: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和许多亚洲国家――在那里你尽管可以把手表抛在一边! the America 美国人认为时间是一项有限的资源,所以他们试着去爱惜时间且加以

管理。美国人经常参加有关时间管理的研讨会或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他们似乎都希望能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更好。专业人士随身带着口袋型笔记本,有些甚至是电子的笔记本,好随时留意所订的约会与工作截止日期。人民想尽办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挤出更多的时间来。早起的美国英雄富兰克林将这种想法表达得最淋漓尽致:“你爱生命吗?如果爱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生命即是由时间组成的。”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 .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 . Japan 日本人就象抱着一个走时准确的大钟, 每时、每刻都在按着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守时是东京人生活的一个基本特点,它牵涉面甚广,甚至体现出了一种秩序,在这个秩序中,会让你觉得没有什么小事是可以马虎处理的。日本的电器之所以做得好,和这种精确的时间观念不无关系。 这种神经质会逐渐升华为一种荒谬的美德感和对生活的要求。如果电梯的楼层指示灯坏了,就会感到异常不安;如果面对一次约会的误点,虽然表面上若无其事,实际上内心是非常紧张焦虑的。 India 印度人的时间观念淡薄,关于世界名剧《沙恭达罗》作者的出生

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

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 关于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介绍如下: 时间观念是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态度和使用方式都有所不同。以下将从时间感知、时间利用、守时观念和工作与休闲等方面,探讨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 一、时间感知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时间的看法和感知方式存在差异。一些文化强调时间的线性流动,认为时间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强调计划和组织。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当下的感受和体验,认为时间是一种无限的资源,应该放松和享受。因此,不同文化对时间的感知和态度也不同。 二、时间利用 不同国家和文化对时间的利用方式也存在差异。一些文化强调效率和生产力,通常将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凑,追求高效率。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将时间更多地用于社交和休闲活动。此外,在一些文化中,时间的分割非常明确,每个时间段都有特定的用途,而在其他文化中,时间的分割则相对较为模糊,没有明确的用途划分。 三、守时观念 守时观念也是各国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些文化中,守时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规范,人们通常会准时到达约定地点。而在其他文化中,对时间的态度则相对较为灵活,迟到或提前到达都是可以被

接受的。此外,在一些文化中,时间的精确度也被强调,而在其他文化中,时间的精确度则相对较为宽松。 四、工作与休闲 各国对工作与休闲的看法也存在差异。一些文化强调工作和生产力,认为工作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全力以赴。而另一些文化则更注重休闲和娱乐,认为人生应该放松和享受。此外,在工作与休闲的安排上,各国也存在差异。一些文化通常将工作和休闲分开,而在其他文化中,工作和休闲的界限则相对较为模糊。 综上所述,各国对时间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时间感知、时间利用、守时观念和工作与休闲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们对时间和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的时间观念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

中西时间观念差异主要方面探析 语言是交际的主要方式,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然而,语言并不是交际的唯一方式,在某些场合,语言可能会实现不了交际的目的。 非言语交际,作为另一种沟通方式,对语言交际起着强调,补充,甚至替代的作用。 所谓非言语交际,即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的过程。 Samovar(20XX年)等人将非言语交际定义为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 非言语交际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身体行为,空间距离,时间观念和沉默四个方面。 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双方进行的交流的过程。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交际双方在文化上存在差异,从而会导致交际过程中出现误解和冲突。 因此,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对于促进人们正确认识目标文化,实现有效跨文化交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非言语交际带有明显的文化特征,本文主要从非言语视角入

手,研究跨文化交际中中美时间观念的差异,并探讨两种时间观念在语言,影视,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体现,使人们对中美时间观念系统认识,从而为有效跨文化沟通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中西时间观念差异的主要方面 时间观念是人类社会在实践中产物,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文化深层次结构的重要方面,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认识。 贾玉新认为在非言语交际的各个因素中,时间代表的意义及其交际行为是文化差异最大、最容易导致交际失误的误区。 中美在时间观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一)时间的认知---环形时间观念和线性时间观念。 对于时间的认识,在时间观念史上形成了环形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前者认为世界万物都处在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在经历了一个时间周期之后又回到原来的状态,时间像一个大圆圈,主客体的界限在这个圆圈之中比较模糊,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程度较小。中国传统的哲学时间观普遍认为,时间既是线性的,又是循环性的。 从时间进程的线性特征而言,时间具有流动性和延绵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沦语子罕》)凸显了儒家始祖孔子对待时间之流的态度:川流不止,生生不息,肯定时间流逝并且从容不迫,泰然处之。 从时间的循环性特征而言,时间则是阴阳交替、周而复始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