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联网技术要求

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联网技术要求

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

联网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System of

Road Transport Vehicles

目次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体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业务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接口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性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安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协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B (规范性附录)编码和值域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为提升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和便民化服务水平,自2018年起交通运输部组织建设了全国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原名为“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联网系统”),并依托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开展部、省(地市)级检验检测联网,建设形成“互联互通、统一规范、开放共享、便民利民”的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联网服务体系,有力支撑了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的全国通检以及网上年审。

为适应货运车辆“三检合一”改革需要,进一步简化和便利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本技术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优化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便利开展车辆技术等级评定工作的通知》(交办运〔2020〕67号)有关要求,结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 38900—2020)有关规定,对《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联网技术要求(暂行)》(交通运输部公告2018年第24号)进行了修订,用于支持和规范部、省(地市)级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建设、升级改造,以及各级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数据对接等。

本技术要求与《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联网技术要求(暂行)》(交通运输部公告2018年第24号)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范围中文字描述(见第1章);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标准引用(见第2章);

——修改了术语和定义、缩略语(见第3章);

——修改了总体架构的文字描述和流程图(见第4章);

——修改了总体业务流程文字描述和流程图(见5.1);

——修改了检测流程文字描述和流程图(见5.2);

——修改了检测预约流程文字描述和流程图(见5.3);

——增加了各级系统数据补传功能文字描述(见6.1);

——增加了接口汇总表(见6.3);

——修改了检测系统功能的文字描述(见7.1);

——修改了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的文字描述(见7.2);

——修改了部级系统性能要求的文字描述(见8.1);

——修改了安全要求的文字描述(见第9章);

——修改了附录A报文格式,增加表格序号、删除“是否必须”列(见附录A);

——修改了附录A.4文字描述和字段长度(见附录A.4);

——修改了附录A.5文字描述和字段长度(见附录A.5);

——修改了附录A.6元素字段(见附录A.6);

——修改了附录A.7元素字段(见附录A.7);

——修改了附录A.8文字描述,增加了自定义预约时段值(见附录A.8);

——修改了附录A.9文字描述和元素字段(见附录A.9);

——修改了附录A.10文字描述(见附录A.10);

——修改了附录A.11元素字段(见附录A.11);

——修改了附录A.11名称为获取道路运输车辆信息接口(见附录A.11);

——修改了附录A.12名称为检验检测结果组合信息交换与共享接口(见附录A.12);

——修改了附录A.12元素字段和格式(见附录A.12);

——修改了附录A.13标题为图片信息交换与共享接口(见附录A.13);

——删除了附录A.14机动车检验工位照片上传接口(见附录A);

——增加了附录A.14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评定上传接口(见附录A.14);

——修改了附录B文字描述(见附录B);

——修改了附录B.4预约时段代码(见附录B.4);

——修改了附录B,将B.7检测流水号编码修改为安全技术检验类别代码(见附录B.7);——删除了附录B.10单项检测项目(见附录B);

——删除了附录B.11检验工位照片类型(见附录B);

——增加了附录B.11仪器设备检测项目(见附录B.11);

——删除了附录B.12检验工位视频代码(见附录B);

——增加了附录B.12图片信息代码(见附录B.12);

——删除了附录B.14性能检测项目(见附录B)。

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联网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业务流程、接口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安全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从事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的机构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现数据联网,以及各级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用和数据联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技术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8900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12402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

GB/T 222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5070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6765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业务信息系统及联网规范

JT/T 198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

JT/T 478 汽车检验机构计算机控制系统技术规范

JT/T 697.7 交通信息基础数据元第7部分:道路运输信息基础数据元

GA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3.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agency of power-driven vehicle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资质认定证书,依法从事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的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测机构”。

3.1.2

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system for road transport vehicles

用于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数据、检验检测报告及技术等级评定结论信息采集和共享的应用系统,包括部级系统、省级系统和地市级系统。以下简称“检测系统”(即“原道路运

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联网系统”)。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数据、检验检测报告及技术等级评定结论信息,以下统称为“检测信息”。

3.1.3

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service system of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agency

基于JT/T 478规定的基础功能拓展,用于检验检测机构实现检测信息上传、检测预约发布和登记等功能的企业应用系统。

3.1.4

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online government service system of road transport 是交通运输部政务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道路运输经营者和驾驶员提供网上便民服务的应用系统,以下简称“网上便民运政系统”。

3.1.5

新车new vehicle

即将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包括暂未取得机动车号牌的车辆和已取得机动车号牌但未取得道路运输证的车辆。

3.1.6

在用车in-use vehicle

已取得道路运输证并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车辆。

3.2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Socket Layer)。

SSL:安全套接层(Secure Sockets Layer)。

JSON:JavaScript对象标记(Java Script Object Notation)。

UTF-8:8位统一可变长度字符编码(8-bit 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

VIN:车辆识别代码(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4 总体架构

4.1 概述

部、省(地市)、检验检测机构采用多级网络架构实现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交换与共享;检验检测机构与其上一级系统通过互联网或专网等方式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省级系统通过政务外网(部省专网)或互联网与部级系统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总体技术架构见图1。

图1 总体技术架构

4.2 联网条件及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应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资质认定证书,具备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能力。从事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的机构,应按照GB 38900要求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现联网。

5 业务流程

5.1 总体业务流程

检测系统的总体业务流程包括道路运输车辆来检、登录车辆信息、车辆检测(复检)、技术等级评定、检测信息上传、异地检测信息推送等系列检验检测业务操作。总体业务流程见图2。

图2 总体业务流程图

检验检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后,将检测信息实时上传至省级或地市级系统,并由省级系统实时上传至部级系统。跨省异地检测信息由部级系统实时推送至车籍地所属省级系统,省内跨地市异地检测信息由省级系统实现实时交换与共享。

5.2 检测流程

5.2.1 道路运输车辆检测流程

道路运输车辆检测流程见图3,要求如下:

a)对于在用车,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将送检车辆车牌号码、车牌颜色等信息输入检验检

测机构服务系统,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通过接口从检测系统获取送检车辆基本信

息。对于新车,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将送检车辆基本信息输入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并上传至检测系统。

b)检验检测机构按照GB 38900标准规定,对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客运车辆、货运车

辆进行检验检测。

c)检验检测结果符合要求的,出具GB 38900标准附录G式样规定的《机动车安全技

术检验报告》,并按照JT/T 198和有关规定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技术等级评定,在

报告“备注”栏中签注车辆技术等级。

d)检测结束,对《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机动车行驶证等拍照,并通过检验检

测机构服务系统将拍照图像信息、检测信息上传至检测联网系统。

图3 道路运输车辆检测流程图

5.2.2 跨省异地检测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

跨省异地检测车辆的检测信息由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省的省级系统上传至部级系统,由部级系统自动判断是否属于跨省异地检测,并自动将跨省异地检测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信息推送至车籍地所属省级系统。跨省异地检测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见图4。

图4 跨省异地检测信息交换与共享流程图

5.3 检测预约流程

检测预约流程包括检验检测机构发布可预约时段、道路运输经营者选择预约时间、到站检测并记录预约情况等主要流程,见图5,要求如下:

a)检验检测机构制定并发布可预约时段和可预约数量,通过接口同步至检测系统和网

上便民运政系统。

b)道路运输经营者登录网上便民运政系统,进入检测预约业务功能,选择要预约的检

验检测机构、检测日期和时段,填写车辆基本信息进行预约。

c)检验检测机构人员登录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获取预约车辆的预约信息并安排检

测;检测结束后更新检测预约信息。

图5 检测预约流程图

6 接口要求

6.1 各级检测系统的接口应具备可配置性、可扩展性。

6.2 接口协议、约束条件、通用报文结构及返回码定义的技术要求见附录A.1

、附录A.2、附录A.3、附录A.4。

6.3 接口汇总表

接口业务类型及业务接口代码见表1。

表1 接口业务类型及业务接口代码

7 功能要求

7.1 检测系统

7.1.1 功能概述

检测系统功能应包括:检测预约、检测报告单管理、信息交换与共享、管理查询、统计分析和用户查询等。检测系统功能见图6。

检测系统

检测预约检

询图6 检测系统功能

7.1.2 检测预约

检测预约功能应包括:可预约时段和可预约数量发布、预约检测、检测预约信息查询和预约取消等。

7.1.3 检测报告单管理

检测报告单管理功能应包括:检验检测报告单归档、查询等。

7.1.4 信息交换与共享

信息交换与共享功能应包括:地市级系统与省级系统、省级系统与部级系统、省级系统与省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以及数据补传等。

交换与共享的信息为: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信息、车辆基本信息、检测预约信息、检测信息、异地检测信息、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结论信息等。

数据接口协议见附录A.6、附录A.7、附录A.8、附录A.9、附录A.11、附录A.12、附录A.13、附录A.14。

7.1.5 管理查询

管理查询功能应包括:检测信息查询、检测预约信息查询、车辆基本信息查询和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信息查询等。

7.1.6 统计分析

根据不同的条件对上传的检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其功能宜包括:峰值检测量统计,不同区域、不同时域、不同车型检测情况统计,以及检测数据合规性分析等。

7.1.7 用户查询

用户查询功能宜包括:车辆检测信息查询、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信息查询等。

7.2 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

7.2.1 功能概述

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功能应包括:检测预约登记、检测报告单管理、信息交换与共享和车辆档案管理等。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的建立,可通过对自身计算机控制系统相关功能进行拓展,或者使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的统一服务端口等方式实现。系统功能见图7。

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

检测预约登记检

图7 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功能

7.2.2 检测预约登记

检测预约登记功能应包括:可预约时段和可预约数量信息发布、车辆检测预约信息查询等。

7.2.3 检测报告单管理

检测报告单管理功能应包括:检验检测报告单归档、查询等。

7.2.4 信息交换与共享

信息交换与共享功能应包括:检验检验机构服务系统与省级或地市级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以及数据补传等。

交换与共享的信息为:获取在用车基本信息,上传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信息、新车基本信息、检测预约信息、检测信息等。

数据接口协议见附录A.6、附录A.7、附录A.8、附录A.10、附录A.11、附录A.12、附录A.13。

7.2.5 车辆档案管理

车辆档案管理功能应包括:车辆检测档案信息录入、保存、查询等。

8 性能要求

8.1 部级系统

部级系统应满足如下性能要求:

a)接口响应时间:接口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5s;

b)业务吞吐率:不低于6000 kB/s;

c)资源利用率:峰值内存、磁盘、通信占用率保持50%以下;

d)并发用户数:20000个;

e)数据存储:存储时间不低于3年;

f)数据存储空间不低于30TB;

g)稳定性:年宕机时间不超过全年时间的1%。

8.2 省(地市)级系统

省(地市)级系统应满足如下性能要求:

a)接口响应时间:接口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5s;

b)业务吞吐率:不低于6000kB/s;

c)资源利用率:峰值内存、磁盘、通信占用率保持50%以下;

d)并发用户数:2000个;

e)数据存储:存储时间不低于3年;

f)稳定性:年宕机时间不超过全年时间的1%。

8.3 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

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应满足如下性能要求:

a)数据存储时间不低于2年;

b)数据存储空间不低于1TB。

9 安全要求

检测系统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安全等级保护评定应符合GB/T 22239和GB/T 25070要求。部级系统等级保护应不低于第三级,省(地市)级系统等级保护应不低于第二级。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协议

A.1 接口协议

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系统的接口协议要求如下:

传输方式:采用HTTP或HTTPS(SSL)传输;

提交方式:采用POST方法提交;

数据格式:所有的请求和应答报文均采用JSON格式描述;字符编码:UTF-8;

安全机制校验:采用密码和令牌认证的方式。

A.2 约束条件

约束条件见表A.1。

表A.1约束条件

A.3 通用报文结构

通用报文结构见表A.2。

表A.2通用报文结构

A.4 返回码定义

HTTP (0~600)作为通用返回码,(700~999)作为系统保留返回码。返回码定义见表A.3。

表A.3 返回码定义

A.5 身份验证接口

功能描述:用户首次调用接口,

必须先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后生成令牌,令牌是全局唯一接口调用凭证,令牌有效期为动态,过期需要重新获取令牌。

业务接口代码(IPCType ):getAccessToken 。 接口请求URL :/restapi/detecting/get_access_token 。 请求报文结构见表A.4,应答报文结构见表A.5。

表A.4 请求报文结构

表A.5 应答报文结构

A.6 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信息交换与共享接口

功能描述:检验检测机构基本信息交换与共享,适用于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与省级或地市级系统、省级系统与部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业务接口代码(IPCType):shareDetectionStationInfo。

接口请求URL:/restapi/detecting/put_data;token=

请求报文结构见表A.6,应答返回码见表A.3。

表A.6请求报文结构

A.7 道路运输车辆基本信息交换与共享接口

功能描述:道路运输车辆基本信息交换与共享,适用于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与省级或地市级系统、省级系统与部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跨省异地检测道路运输车辆基本信息回传。

说明:对于暂未取得机动车号牌的车辆,通过VIN进行唯一关联,车牌号码填写“新+发动机号后六位”或“新+驱动电机号码后六位”。

业务接口代码(IPCType):shareVehicleInfo。

接口请求URL:/restapi/detecting/put_data;token=

请求报文结构见表A.7,应答返回码见表A.3。

表A.7请求报文结构

A.8 检验检测机构检测预约时段发布接口

功能描述:检验检测机构人员在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发布本检验检测机构可检测预约时段信息,检测预约时段信息由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同步至检测系统。适用于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与省级或地市级系统,省级系统与部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业务接口代码(IPCType):detectionBookingTimeBucket。

接口请求URL:/restapi/detecting/put_data;token=

请求报文结构见表A.8,应答返回码见表A.3。

表A.8请求报文结构

A.9 车辆检测预约接口

功能描述:网上便民运政系统提供互联网预约服务入口,送检人通过互联网服务方式预约车辆检测业务。适用于网上便民运政系统与部级系统、部级系统与省级或地市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业务接口代码(IPCType):detectionBooking。

接口请求URL:/restapi/detecting/put_data;token=

请求报文结构见表A.9,应答报文结构见表A.10。

表A.9请求报文结构

表A.10应答报文结构

A.10 车辆检测预约查询接口

功能描述:检验检测机构人员通过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查询检测系统车辆预约信息。适用于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与省级或地市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业务接口代码(IPCType):getDetectionBooking。

接口请求URL:/restapi/detecting/get_data;token=

请求报文结构见表A.11,应答报文结构见表A.10。

表A.11请求报文结构

A.11 获取道路运输车辆信息接口

功能描述:道路运输车辆送检时,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从省(地市)级检测系统获取道路运输车辆信息。适用于检验检测机构服务系统与省级或地市级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业务接口代码(IPCType):getVehicleInfoAndDetectSn。

接口请求URL:/restapi/detecting/get_data;token=

请求报文结构见表A.12,应答报文结构见表A.13。

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度审验技术要求(暂行)

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度审验 技术要求 (暂行)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nnual online examination of goods transport vehicles

目次 前言 (1)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3) 4 数据交互 (4) 5 业务流程 (5) 6 接口要求 (6) 7 功能要求 (7) 8 性能要求 (10) 9 安全要求 (1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协议 (11) 附录 B(规范性附录)编码和值域的定义 (20)

前言 本技术要求用于指导和规范全国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度审验模块的开发建设,指导和规范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度审验相关系统升级改造,指导和规范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度审验相关信息的共享交换。 1

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度审验技术要求 (暂行) 1 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全国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度审验(以下简称网上年审)模块数据交互、业务流程、接口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及安全要求;优化了省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省级运政系统)、省级综合性能检测联网系统(以下简称省级综检联网系统)的功能;规定了全国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网上年审模块、部级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部级运政系统)、省级运政系统、省级综检联网系统之间有关网上年审信息的共享交换条件要求。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全国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网上年审模块开发建设与应用;适用于省级运政系统、省级综检联网系统升级改造与应用;适用于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度审验相关信息的共享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

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及联网规范

附件1 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及联网规范 (试行) 1适用范围 本规范描述的在用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包括检验设备控制软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端软件、管理部门端监管系统,本规范对系统采集的数据、系统间数据交换方式和交换内容进行规范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机动车排放检验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联网和数据共享。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3847-2005 《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HJ/T289-2006《汽油车双怠速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HJ/T290-2006《汽油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HJ/T291-2006《汽油车稳态加载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HJ/T292-2006《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法排气烟度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HJ/T395-2007《压燃式发动机汽车自由加速法排气烟度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HJ/T396-2007《点燃式发动机汽车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测量设备技术要求》 HJ/ 460-2009《环境信息网络建设规范》 HJ/ 461-2009《环境信息网络管理维护规范》 HJ/ 511-2009《环境信息化标准指南》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A 329.2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 GA 24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检验机构 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的简称,指依法通过资质认定(计量认证),使用经依法检定合格的机动车排放检验设备,按相关标准对机动车进行排放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相关检验数据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联网实时共享的单位。 3.2检验设备 指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完成在用车排放测试的一个或一组设备,如五气分析仪、流量计、转速表、烟度计、气象站、司机助

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联网技术要求

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信息系统 联网技术要求 (征求意见稿)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System of Road Transport Vehicles

目次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总体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业务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接口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性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安全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A (规范性附录)数据交换与共享接口协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 B (规范性附录)编码和值域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 规范(试行)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 工信部联装〔2018〕66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现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2018年4月3日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制造强国、科技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建设,推动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推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规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公路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定期联合发布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相关信息。第四条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据本规范制定实施细则,具体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工作。本规范所称省、市级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第二章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及测试车辆第五条测试主体是指提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申请、组织测试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单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二)具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技术研发或试验检测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业务能力;(三)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时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具备足够的民事赔偿能力;(四)具有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评价规程;(五)具备对测试车辆进行实时远程监控的能力;(六)具备对测试车辆事件进行记录、分析和重现的能力;(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六条测试驾驶人是指经测试主体授权,负责测试并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对测试车辆实施应急措施的驾驶人,应符合下列条件:(一)与测试主体签订有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二)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三)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无满分记录;(四)最近1年内无超速50%以上、违反交通信号灯通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五)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无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记录;(六)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七)经测试主体自动驾驶培训,熟悉自动驾驶测试规程,掌握自动驾驶测试操作方法,具备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置能力;(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七条测试车辆是指申请用于道路测试的智能网联汽车,包括乘用车、商用车辆,不包括低速汽车、摩托车,应符合以下条件:(一)未办理过机动车注册登记。(二)满足对应车辆类型除耐久性以外的强制性检验项目要求;对因实现自动驾驶功能而无法满足强制性检验要求的个别项目,测试主体需证明其未降低车辆安全性能。(三)具备人工操作和自动驾驶两种模式,且能够以安全、快速、简单的方式实现模式转换并有相应的提示,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车辆即时转换为人工操作模式。(四)具备车辆状态记录、存储及在线监控功能,能实时回传下列第1、2、3项信息,并自动记录和存储下列各项信息在车辆事故或失效状况发生前至少90秒的数据,数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汽车维修检测数据联网工作方案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汽车维修检测数据联网 工作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公布日期】2018.05.15 •【字号】 •【施行日期】2018.05.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正文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汽车维修检测数据联网工作方 案的通知 各盟市交通运输局、自治区交通运输管理局: 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工作的通知》(交办运〔2017〕69号)、《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质检总局关于加快推进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改革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7﹞207号)、《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2018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和〈2018年交通运输贴近民生实事〉的通知》(内交发〔2018〕152号)要求,为认真做好我区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和推进汽车综合性能检测联网工作的有关要求,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积极推进机动车维修检测数据与服务网联网 内蒙古自治区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网已经建设并测试完成(网址:

https://www.doczj.com/doc/2d19348324.html,),各盟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制定联网方案,组织专门人员督导辖区内一、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及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开展联网工作,并将联网工作纳入2018、2019年度工作考核任务。 自治区运管局按照盟市上报机动车维修企业、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申请联网的时间顺序,组织技术人员完成机动车维修企业、综合性能检测机构数据与服务网联网。机动车维修企业负责协调机动车维修企业管理软件(ERP)供应商做好数据上传对接工作,按照《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第2部分:数据采集技术要求》的规定,如实填报、及时上传承修机动车维修电子数据记录至内蒙古自治区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网。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负责协调检测联网控制系统供应商做好数据上传对接工作,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联网技术要求(暂行)〉的公告》(交通运输部公告第24号)的规定进行数据联网对接。 二、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数据联网有关要求 (一)加强联网机动车维修企业资格审查 各盟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采取专家评审验收、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方式,按照《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2014),对辖区内一、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的维修经营类别、经营范围重新审核,达不到《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 16739-2014)相关类别要求的,予以降低维修类别、缩小经营范围处理;通过审核的一、二类机动车维修企业需签订 《 XXXX (机动车维修企业)关于申请内蒙古自治区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网联网承诺书》(见附件1),盟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统一填写《申请内蒙古自治区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网联网机动车维修企业信息表》(见附件2),将附件1、2报送至自治区运管局。 (二)加强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监管 各盟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紧密结合机动车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事中事后

交通运输部公布新修订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交通运输部公布新修订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新修订的《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简称《规定》),共6章34条,对涉及检验检测的相关要求作出相应 调整,同时,将近年来推行的道路运输车辆达标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和普 货车辆异地检验、网上年审等利企便民举措上升为规章予以固化。《规定》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 主要修订内容 01 全面落实“三检合一”要求。 一是修改了涉及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的相关表述和要求,明确道路运输 经营者到取得市场监管部门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检测。 二是推行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数据共享,要求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依 据《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38900)实施检验检测,出具 统一的检验检测报告,并及时、准确、完整上传检验检测数据和报告,实 现检验检测数据和报告联网共享。 三是根据要求,将货运车辆的检验检测周期和频次统一为10年内每 年检测1次、10年后每半年检测1次。 02 强化道路运输车辆安全性能监管。 一是从严把好道路运输车辆入口关,明确管理部门实车核查责任,对 申请进入道路运输市场车辆的安全、节能相关参数配置以及客车类型等级 评定信息进行实车核查,确保车辆达到安全等相关标准要求。

二是明确道路运输车辆的退出要求,对于达到强制报废标准的道路运输车辆,应当注销道路运输证,切实保障在用车辆的安全性能。 03 提升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实行普货车辆异地检验检测,普货车辆可在全国范围内自主选择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 二是优化技术等级评定制度,明确要求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时应当直接备注车辆技术等级。 三是明确道路运输车辆取得网上年度审验凭证的,可免于在道路运输证上标注车辆技术等级,减轻其往返车籍地和运输驻在地办理标注手续的负担。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推进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改革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推进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 测改革工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 •【公布日期】2018.02.07 •【文号】交办运〔2018〕21号 •【施行日期】2018.02.0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公路 正文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推进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改革 工作的通知 交办运〔2018〕2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为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质检总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改革工作的通知》(交运发〔2017〕207号,以下简称《通知》),推进道路货运车辆检验检测改革落地实施,提升道路货运企业和从业人员获得感,经交通运输部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落实检验检测结果互认 合并道路货运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和综合性能检测中涉及安全的检验检测项目,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和安全技术检验标准整合前,综合性能检测中涉及安全项目的检验检测统一适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待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和安全技术检验标准整合后,检验检测要求、项目和方法按照新标准执行。

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和安全技术检验标准整合前,综合性能检测机构根据货车从业人员提交的货车《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和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直接采信安全技术检验结论,涉及安全的项目不再作为道路货运车辆技术等级评定项。综合性能检测机构依据《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对货车其他检测项目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按照《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对所检测项目进行技术等级评定并出具评级结论。对于货车先开展综合性能检测、再开展安全技术检验的,应要求该货车从业人员在完成安全技术检验后向综合性能检测机构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和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再予以技术等级评定。对于已经实现安全技术检验、综合性能检测“两检合一”的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的原则,同时出具安全技术检验和综合性能检测两份报告,为营运货车年检和年审提供技术依据。 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完成后,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应将货车安全技术检验报告复印件、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复印件、行驶证复印件按照车辆技术管理要求一并存档,并按规定上传至省级综合性能检测联网系统。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依据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结论依法予以年审。 二、加强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对接指导 省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主动配合省质监部门,组织对本省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计量认证情况进行集中统一排查,对于发现计量认证证书过期或者计量认证能力范围不能满足综检业务要求的,要督促其抓紧进行整改。尚未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纳入计量认证管理的省份,省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省质监部门,联合制定出台实施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实现计量认证对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全覆盖。要督促综合性能检测机构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63号)的规定,及时向质监部门申请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并申请与公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 一、总则 为了确保道路运输车辆的安全运行,提高运输效率,保护环境,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车辆技术管理要求 1. 车辆注册登记 所有道路运输车辆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注册登记,取得合法的行驶证、车辆牌照和路税。 2. 技术检验 所有道路运输车辆必须定期进行技术检验,以确保车辆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部件的安全可靠。 3. 保养维修 所有道路运输车辆必须按照制造商的要求进行定期保养维修,包括更换机油、检查轮胎、制动片等,并做好维修记录。 4. 载货限制 根据车辆的类型和结构,科学合理地限制车辆的载货量,以确保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5. 车辆检测设备 车辆运输企业必须配备完善的车辆检测设备,能够对车辆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修复。

6. 车辆安全设备 所有道路运输车辆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设备,包括安全带、消防器材、救生锤等,并定期检查和更新。 7. 车辆尾气排放 所有道路运输车辆必须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定期参加尾气排放检测,并按规定更换尾气处理装置。 8. 驾驶员培训 车辆运输企业必须对驾驶员进行培训,确保驾驶员熟知车辆的技术要求和行驶规范,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水平。 9. 车辆运行记录 车辆运输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车辆运行记录,并对记录进行定期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三、监督管理措施 1. 政府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车辆的处罚力度,并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和机制。 2. 车辆检查 交通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检查,对技术不合格、超载、超速等违规车辆予以罚款、扣除驾驶证或暂停行驶等处罚。 3. 行业自律

广东省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联网技术服务工作指引

广东省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联网技术服务工作指引 一、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控制软件技术测试服务(一)全省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符合 GB 18565、GB/T 17993、JT/T 198、JT/T 478 及《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联网技术要求(暂行)》等技术要求。 (二)软件技术测试流程: 1.软件开发单位按要求填写《广东省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测评服务申请表》(附表1),向省道路运输协会提出技术测试申请。 2.省道路运输协会受理技术测试申请后,于5个工作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符合性审查,对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发出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应补充的材料。对申请单位补充材料并符合要求的,在10个工作日内组织软件技术测试工作。 3.申请软件技术测试的单位应提供位于广东省内的测试环境和条件,由省道路运输协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技术测试。 4.通过技术测试的软件,省道路运输协会在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网上公布。 5.通过技术测试的软件开发单位,要确保安装在综检 机构使用的软件版本及源代码等与技术测试服务时的信

息完全一致。 二、联网技术对接服务 (一)综检机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主动申请联网对接服务: 1.新设立或迁建的综检机构; 2.增加检测工程、检验能力(扩项)或检测标准发生变化;.控制系统软件更新或供应商变更; 3.国家及我省法律法规与相关文件要求进行的。 (二)联网技术对接服务的具体流程: 1.综检机构按要求填写《广东省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联网对接服务申请表》(附表2),并按《广东省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机构联网对接服务递交材料一览表》(附表3)要求提供相应佐证材料,报当地市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加具意见后送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 2.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会同省道路运输协会对申请材料进行符合性审查,对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对不符合要求的,发出材料补正通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应补充的材料,对申请单位补充材料并符合要求的再予受理。 3.省道路运输协会及时向申请单位发出联网技术对接服务工作函,组织专家组会同检测机构所在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其服务能力进行现场核查。 4.通过现场核查的综检机构,省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可 安排进行联网对接。 三、联网技术对接服务变更报备

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度审验工作规范

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网上年度审验工作规范 第一条为规范道路普通货物运输车辆(以下简称普通货运车辆)网上年度审验(以下简称网上年审)业务办理工作,根据《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普通货运车辆(不含总质量4.5吨及以下从事道路普通货运经营的普通货运车辆)网上年审工作。 第三条网上年审应坚持依法依规、便民利民、程序公开、服务高效的原则。网上年审与原有车籍所在地窗口年审效力等同。鼓励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通过网上办理普通货运车辆年审。 第四条网上年审不改变普通货运车辆审验机关、审验内容与责任主体。 开展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业务的机构对所出具的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报告、车辆技术等级评定结论负责,审验机关对审验结果负责。 第五条车籍所在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为车辆网上年审的审验机关,审验内容如下: (一)对于总质量4.5吨(不含)以上、12吨(不含)以下普通货运车辆,审验内容为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情况、车

辆结构及尺寸变动情况、车辆违章记录情况。 (二)对于总质量12吨及以上普通货运车辆、半挂牵引车,审验内容为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情况、车辆结构及尺寸变动情况、按规定使用符合标准的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情况、车辆违章记录情况。 (三)对于挂车,审验内容为行驶证是否在检验有效期内。 第六条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可通过全国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办理普通货运车辆网上年审业务。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在非车籍所在地窗口办理网上年审业务的,窗口办事人员应协助办理。 第七条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按照本规范第五条要求提交相应车辆年审材料,相关材料由全国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共享给车籍所在地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总质量12吨及以上普通货运车辆、半挂牵引车按规定使用符合标准的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并接入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情况,车辆技术等级评定情况等能够自动归集的信息,无需重复提交。 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有效性与合法性负责。 第八条鼓励开展道路运输车辆检验检测业务的机构协

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评价总体技术要求

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评价总体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能力评估内容与方法。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感知识别能力、智能网联汽车决策能力评估、智能网联汽车执行能力评估、云控平台协同能力、车路协同能力等几个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评价,其他城市可以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094 汽车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 12534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 12548 汽车速度表、里程表检验校正方法 GB/T 20608-2006 智能运输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GB/T26773-2011 智能运输系统车道偏离报警系统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GB/T 33577-2017 智能运输系统车辆前向碰撞预警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 Connected Vehicle(ICV) 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人、车、路、云端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可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3.2 自动驾驶系统 Autonomous Driving System 能够持续地执行部分或全部动态驾驶任务和/或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的硬件和软件所共同组成的系统。 3.3 测试车辆Vehicle Under Test, (VUT) 为进行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申请、按本文件要求进行自动驾驶功能测试的车辆。 3.4 目标车辆Vehicle Target, (VT) 用于构建测试场景的量产乘用车、商用车,或具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等传感器的感知属性、能够替代上述车辆的柔性目标。

1机动车查验、检验系统要求

机动车查验、检验监督综合管理系统 技术要求 一、招标内容: 《机动车查验、检验监督综合管理系统》 二、设计目标 采取视频、音频监控、检测数据监测、数据上传、查验复核等方式,加强对机动车检验过程的动态监管,对不按标准检验、出具虚假检验报告或重复上线的行为强化监管,不仅强化队伍廉政建设,而且提高了执法规范化水平。 三、系统应符合以下标准和要求 (一)系统符合的标准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联网技术规范》 《机动车登记规定》 《机动车登记工作规范》 GB7258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21861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GA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 GA/T134 机动车安全检测站条件 GA801 机动车查验工作规程 GA802机动车类型术语和定义 GB/T20271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A/T16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代码第1部分:事故类型代码 GA/T16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代码第2部分:事故形态代码 GA/T16 道路交通事故信息代码第3部分:事故原因代码 GA24.2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第2部分:定期检验情况代码 GA24.7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第7部分:号牌种类代码GA24.8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第8部分:机动车身颜色基本色调代码 GA24.9 机动车登记信息代码第9部分:燃料(能源)种类代码 GA329.2 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第2部分:机动车登记信息数据结构 GA380 全国公安机关机构代码编制规则 GA408.1道路交通违法管理信息代码第1部分:交通违法行为分类与代码 GA/T7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框架 如果本项目采购时有新的代替上述标准或规定,按照新的执行。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文字版)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架构,以及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中政府监督平台和企业监控平台的功能要求、平台性能与技术要求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监管平台及企业自建或运营商搭建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85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 20263 导航电子地图安全处理技术基本要求 JT/T 794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JT/T 794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简称卫星定位系统)GNSS for operating vehicles 以提供道路运输车辆实时位置和状态信息为特征,具有运输车辆驾乘人员及运输车辆管理者等用户远程信息服务,反映运输车辆实时动态数据,满足政府监管部门及运营企业对系统信息运用要求,能对服务范围内的车辆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综合性信息处理的系统。 3.2 政府监管平台(简称政府平台)gover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以计算机系统及通信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卫星定位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管辖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接入平台进行管理的系统平台,主要实现对上级平台的数据报送和对下级政府平台的管理、对企业平台的监管和服务。 3.3 企业监控平台(简称企业平台)enterprise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latform 企业自建或委托第三方技术单位建设的卫星定位系统平台,以计算机系统为基础,通过接入通信网络对服务范围内的车载终端和用户进行管理,并提供安全运营监控的系统平台,主要实现对平台中的车辆安全运营的实时监控。 3.4 接入平台access platform 接入到政府平台的平台,包括企业平台和下级政府平台。 3.5 车载终端vehicle terminal 安装在道路运输车辆上满足工作环境要求,具有卫星定位系统、移动网络接入、道路运输车辆行驶记录、道路运输车辆相关信号采集和控制,与其他车载电子设备进行通信,提供政府平台或企业平台所需的信息,完成卫星定位系统对车辆控制功能的装置。 3.6 在线车辆online vehicles 当前连接到政府平台和企业平台,且正常定位的车辆。 3.7 上线车辆previously online vehicles 政府平台或企业平台设定时间内在线连接,且当前处于运营状态的车辆。

车联网总体技术要求

通讯标准类技术报告 YD/T xxxx— xxxx 车联网总体技术要求 Gen eral Tech ni cal Requireme nts of Vehicle Networki ng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xx发布 I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

修订记录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术语与定义 (2) 5车联网概述 (2) 5.1 车联网主要的相关标准组织情况 (2) 5.2 车联网相关概念区别 (3) 5.3 车联网通信类型 (4) 5.3.1 车与车通信 (4) 5.3.2 车与路通信 (5) 5.3.3 车与人通信 (7) 5.3.4 车与应用平台通信 (8) 5.3.5 车内通信 (9) 6 车联网网络架构 (10) 6.1 网络架构 (10) 6.1.1 终端设备域 (10) 6.1.2 网络应用域 (11) 6.2 主要功能实体 (11) 6.2.1 车载区域设备 (11) 6.2.1.1 车载终端 (11) 6.2.1.2 车载电子标签 (12) 6.2.2 道路区域设备 (12) 6.2.2.1 路侧单元 (12) 6.2.2.2 其他道路设施 (13) 6.2.3 用户区域设备 (13) 6.2.3.1 个人通讯设备 (13) 6.3.3.2 其它便携设备 (14) 6.3 接口 (14) 6.3.1 车载区域与车载区域接口 (14) 6.3.2 车载区域与道路区域接口 (14) 6.3.3 车载区域与用户区域接口 (14) 6.3.4 车载区域与业务支撑层接口 (15) 6.3.5 车载区域与车身区域接口 (15) 6.3.6 用户区域与业务支撑层接口 (15) 6.3.7 道路区域与业务支撑层接口 (15)

道路运输车辆的基本要求和检验方法

在用道路运输车辆的底子要求和查验方法 一、独一性认定 〔一〕技术要求 1、【条款.1】在用道路运输车辆的号牌号码、类型、品牌型号、燃料类别、车身颜色、策动机号、底盘号或VIN号、重中型货车及挂车的外廓尺寸、车箱栏板高度应与行驶证、登记证书、道路运输证记载的内容及其他相关资料相符。此中,外廓尺寸的允许误差为±2%或±100mm,车箱栏板高度的允许误差为±2%或±50mm。 2、【条款.2】客车的座〔铺〕位数应与道路运输证核定的数量一致。 要点:①外廓尺寸仅对总质量大于3500kg的重、中型货车进行测量。 ②车箱栏板高度仅对布局上有栏板的货车,包罗栏板货车、自卸车、仓栅式货车 〔二〕查验方法 1、【条款】查验、查对道路运输车辆的号牌号码、类型、品牌型号、燃料类别、车身颜色、策动机号、底盘号或VIN号、重中型货车及挂车的外廓尺寸、货车及挂车车箱栏板高度以及客车的实际座〔铺〕位数,查抄是否与行驶证、登记证书、道路运输证记载的内容及其他相关资料相符 目视查抄 逐项查抄实车的号牌号码、类型、品牌型号等信息,并与道路运输证或行驶证签注的内容进行比对。 2、【条款】外廓尺寸、货箱栏板高度应按一下方法查验〔和GB21861-2021中的方法一致〕 注:外廓尺寸仪有较大误差,建议用尺寸等东西人工检测。

二、电子控制系统 〔一〕技术要求 【条款】装有车载诊断系统〔OBD〕的车辆不该有与策动机排放控制系统、防抱制动装置〔ABS〕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及其他与行车安然相关的故障信息。 要点:未装有车载诊断系统〔OBD〕的车辆不适用本条款 〔二〕查验方法 【条款】采用汽车故障电脑诊断仪或同类型仪表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操作程序读取车辆故障信息,查抄有无与策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制动防抱死装置〔ABS〕、电力助力转向系统〔EPS〕及其他与行车安然相关的故障信息。 要点:受检车辆如存在故障码,应先去除故障码,然后从头读取。 选配本卷须知: 1、选配通用型,可用于柴、汽车辆检测 2、具有OBD检测功能 3、数据库完备,车型覆盖广泛,更新及时 4、至少能读取策动机排放控制系统、制动防抱装置〔ABS〕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及其他与行车安然相关的故障信息。 5、侧重读取和去除故障码功能,淡化其他功能。 三、策动机 〔一〕技术要求 1、【条款.1】工作性能 〔1〕策动机起动性能良好。在正常工作温度状态下,策动机起动3次,成功起动次数不少于2次。

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机构联网规范试行

附件 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 机械排放检验机构联网规范 (试行)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对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机构与环境保护部实施联网、试验数据采集传输和相关信息交换等进行规范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从事新生产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环保型式检验及承担环保达标监管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18352.5-201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五阶段)》 GB 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

法》 GB 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 HJ 509-2009《车用陶瓷催化转化器中铂、钯、铑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GB 17691-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 GB 11340-2005《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GB 20890-2007《重型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要求及试验方法》 GB 14762-2008《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油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

GB 14763-2005《装用点燃式发动机重型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收集法)》 HJ 689-2014《城市车辆用柴油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WHTC工况法)》 HJ 437-2008《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技术要求》 HJ 438-2008《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放控制系统耐久性技术要求》 HJ 439-2008《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在用符合性技术要求》 GB 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Ⅲ阶段)》 GB 18176-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Ⅲ阶段)》 GB 14621-2011《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 GB 20998-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暂行技术要求

目录 编制说明 (4)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9) 第一章总则 (9) 第二章系统规划与建设 (9) 第三章系统运行与信息管理 (10) 第四章信息内容与采集 (11) 第五章信息报送与传输 (12) 第六章路网协调管理 (12) 第七章路网应急处置 (13) 第八章公路出行信息服务 (13) 第九章跨部门协作与信息共享 (14) 第十章附则 (14) 第二部分暂行技术要求 (15) 第一章总体框架与功能要求 (15) 1.1一般规定 (15) 1.2总体框架 (15) 1.3总体功能构成 (16) 1.4功能基本要求 (18) 1.5建设与运行要求 (21) 1.6技术保障与系统检测 (22) 第二章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 (23) 2.1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体系 (23) 2.2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指标的测算 (23) 第三章公路网信息采集要求 (31) 3.1公路网信息采集内容 (31) 3.2路网监测点布设要求 (31) 3.3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基本参数要求 (33) 3.4公路网运行信息采集要求 (35) 3.5监测设施布设要求 (36)

第四章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软件 (40) 4.1软件总体要求 (40) 4.2软件核心功能要求 (41) 4.3数据字典 (45) 4.4平台支撑软件 (45) 4.5应用中间件及构件管理 (47) 4.6软件开发工具 (48) 4.7应用软件开发 (48) 第五章联网及数据接口技术要求 (50) 5.1组网方式 (50) 5.2传输内容 (51) 5.3数据传输周期 (52) 5.4接入控制器 (53) 5.5 IP地址规划 (57) 第六章公路出行信息发布技术要求 (60) 6.1公路出行信息服务基本要求 (60) 6.2可变情报板功能要求与技术要求 (62) 6.3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网站技术要求 (68) 第七章系统安全技术与检测要求 (70) 7.1系统安全建设总体要求 (70) 7.2部、省级路网平台信息安全要求 (71) 7.3路网监测点信息安全要求 (81) 7.4检测要求 (83) 第三部分技术附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A 术语与符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 视频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C 交通运行状态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D 气象监测设施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E 数据交换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F 部、省级公路网运行监测与服务平台数据字典....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G 信息安全密码设备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