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循环程序设计for语句教学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8
C语言for循环C语言是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软件开发中。
而其中的for循环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强大的语言结构,它可以用来重复执行一段代码,并在每次循环时更新控制变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C语言中的for循环的使用方法和常见应用场景。
一、基本语法在C语言中,for循环的基本语法如下所示:```for (初始表达式; 循环条件; 更新表达式) {// 循环体}```初始表达式用于初始化循环控制变量,循环条件是一个逻辑表达式,用于判断循环是否继续执行,更新表达式用于每次循环结束后更新控制变量的值。
二、使用示例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展示for循环的不同用法。
1. 循环遍历数组```int array[] = {1, 2, 3, 4, 5};int length = sizeof(array) / sizeof(int);for (int i = 0; i < length; i++) {printf("%d ", array[i]);}```上述代码通过for循环遍历数组并打印数组中的元素。
循环的起始条件是i的初始值为0,循环条件是i小于数组长度,每次循环结束后i 的值自增。
2. 九九乘法表```for (int i = 1; i <= 9; i++) {for (int j = 1; j <= i; j++) {printf("%d * %d = %d\t", j, i, i * j);}printf("\n");}```上述代码使用两个嵌套的for循环打印了一个完整的九九乘法表。
外层循环控制行数,内层循环控制每行的列数。
3. 求和```int sum = 0;for (int i = 1; i <= 100; i++) {sum += i;}printf("1到100的和为:%d\n", sum);```上述代码使用for循环计算了1到100的和,并将结果打印出来。
本栏目责任编辑:王力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化C 语言循环结构教学设计陈晓红(南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1)摘要:本文设计了主题为“C 语言循环结构”教学活动,教学上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等方法。
本文探索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将为循环结构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循环结构;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02-0104-0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教学内容分析《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逐步形成正确的程序设计思想;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具备调试程序的能力。
C 语言功能强大,程序编写灵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对学生以后参与专业领域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会有极大的帮助。
本节课内容是介绍循环结构的思想和特点,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for 循环语句的语法和应用,能运用循环的思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通过趣味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重复广告”“阿凡提的工钱”“跑步打卡”等趣味内容讲解循环的语法、执行过程、for 语句的退出机制。
课堂最后提出“存钱翻番”的问题,请学生课后分组讨论,如何使用for 循环语句计算本金翻番的时间。
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赋值语句的用法,也掌握了顺序结构和分支结构,这些都是学习for 循环语句的基础。
而循环结构是整个程序设计的核心部分,for 循环语句的学习,使学生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为后续的教学及程序设计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for 语句的基本语法结构、执行过程、退出机制。
教学难点在于学会使用for 语句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目标设计2.1教学对象特征分析教学对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课程的教学对象一般是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大一新生,开课学期在大一下学期。
第5章循环结构101{printf("\n 对不起,您已经没有机会了!!");sleep(1);exit();}}}getch();}相关知识C 语言除了上述的while 语句和do…while 语句可以实现循环外,经常使用的还有for 语句。
使用for 语句实现的循环,代码简单、使用方便。
它一般用于循环次数确定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循环次数不确定而只给出循环结束条件的情况。
即用while 和do…while 的循环都可以用for 来代替。
5.3.1for 语句的形式for (初始表达式1;条件表达式2;循环表达式3)循环体;初始表达式1:用于循环开始前为循环变量设置初始值。
条件表达式2:控制循环执行的条件,决定循环次数。
循环表达式3:循环控制变量修改表达式。
循环体语句:被重复执行的语句。
5.3.2for 语句的执行过程(1)先执行“初始表达式1”为循环体变量赋初值。
应当注意,该语句在整个循环中只在开始时执行一次。
(2)判断“条件表达式2”是否成立:若其值为非零跳转至步骤(3);若其值为零,跳转至步骤(5)。
(3)执行一次for 循环体。
(4)执行“循环表达式3”;跳转至步骤(2)。
(5)结束循环,执行for 循环之后的语句。
for 语句的流程图如图5-2所示。
(1)3个表达式都可以是任意类型的表达式。
(2)3个表达式都是任选项,都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省略表达式后,分号间隔符不能省略。
以下是各表达式省略的情况分析。
第1种情况:for 语句一般形式中的“初始表达式1”省略的情形。
例如,真(!=0)假(=0)赋初值语句条件表达式 循环体语句 自增(减)语句 图5-2for 语句的流程图。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2021 至2021 学年第一学期教师姓名常玲霞职称助教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代码所属系〔部〕电子信息工程系授课专业2021级软件技术2021年6月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Ⅰ〕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Ⅱ〕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Ⅱ〕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Ⅱ〕for(i=100; i<200; i++) /*个数为100~200*/if(i%4==2&&i%7==3&&i%9==5)/*3个条件判断*/printf("%d",i);}运行结果: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Ⅱ〕教学内容及进程:问题2养殖场里,有鸡有兔,鸡兔共有30只,脚共有90个,饲养员想统计一下鸡兔各有多少只,你能编程解决吗?算法思想:(1) 定义两个整型变量x、y分别表示鸡、兔的只数;(2) 鸡从1只开场考虑,最多29只,即x从1递增到29,用for循环实现;而鸡兔的总和是30只,x变化的同时y为30-x;(3) 它们的脚为90个时才满足条件,而且每只鸡2只脚,每只兔4只脚,即条件为x*2+y*4==90,用if语句判断。
参考源代码:#include<stdio.h>main(){int x,y; /*定义两变量分别表示鸡、兔的只数*/for(x=1;x<=29;x++) /*鸡的只数从1~29,依次增1*/{ y=30-x; /*兔的只数*/if(x*2+y*4==90)/*条件判断*/printf("%d,%d",x,y);}}运行结果:问题3. 我们学习了for出语句后,可以使用for语句来输出如下的图形〔5个星号〕*****大家思考一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核心代码如下:备注问题的深化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Ⅲ〕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c语言循环结构程序设计C语言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以其高效和灵活性而闻名。
循环结构是C语言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允许程序员重复执行一段代码直到满足特定条件。
C语言提供了三种基本的循环结构:for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
1. For循环For循环是一种计数器循环,它允许程序员指定循环开始的条件、循环继续的条件以及计数器的更新方式。
其基本语法如下:```cfor (初始化表达式; 条件表达式; 更新表达式) {// 循环体}```例如,使用for循环打印0到9的数字:```c#include <stdio.h>int main() {for (int i = 0; i < 10; i++) {printf("%d ", i);}return 0;}```2. While循环While循环在条件为真时重复执行代码块。
它的基本语法如下:```cwhile (条件表达式) {// 循环体}```使用while循环实现相同的功能,打印0到9的数字:```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i = 0;while (i < 10) {printf("%d ", i);i++;}return 0;}```3. Do-While循环Do-while循环与while循环类似,但它至少执行一次循环体,然后检查条件。
其基本语法如下:```cdo {// 循环体} while (条件表达式);```使用do-while循环打印0到9的数字:```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i = 0;do {printf("%d ", i);i++;} while (i < 10);return 0;}```4. 循环控制语句C语言还提供了两种控制循环流程的语句:`break`和`continue`。
2.8循环结构-FOR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它的主要应用方向是让计算机重复做大量相同或相似的事情。
这节课是循环语句的第一部分内容,教材只是通过一个应用题引出了循环结构,给出了它的简单语法格式,应用FOR循环结构实现了程序和编写,并没有给出其语句的具体执行过程。
我认为这样会导致一些学生进行简单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掌握和理解。
学生只有熟练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循环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游刃有余。
因此本部分内容分2节课才能够完成,本节课主要讲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及其执行过程,下一节课再讲实际应用。
二、学生分析我们教学对象为初二的学生,对程序的接触不太多,前面的几节只讲了顺序结构和条件语句结构,仅仅是初步了解了流程图的画法,但没有通过实际的编程来上机实践;另外初二学生的会考要求是能够读懂程序而非编制程序(竞赛的除外),所以本节上课一定要从简单的实例着手,让学生搞清楚什么情况下要去使用循环结构,怎么样来使用它。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①什么情况下要去使用循环结构。
②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
③理解并掌握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④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
⑤能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学生只有掌握了FOR循环语句的语句格式,理解了其执行过程,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得心应手。
教学重点: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语法格式。
2、理解FOR循环语句具体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怎么样来确定程序中的循环变量、循环条件和循环体及其它具体的执行过程,在突破重难点中我采用了说明法和流程图来进行讲述。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于鹰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12(000)035
【摘要】教学设计是现代教学的核心,准确的目标,合理的内容安排,有效的策略,适当的媒体,灵活的活动是教学设计的必要元素.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研究教学设计的规律对教学活动,特别是对以计算机为基本教学媒体的教学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For循环语句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探讨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的流程和特征.
【总页数】1页(P115)
【作者】于鹰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计算机系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While循环语句》教学设计探讨 [J], 于鹰
2.C语言程序设计中for循环语句的教学设计探析 [J], 杨波
3.C语言之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J], 李英
4.《程序设计基础》之for循环语句的教学设计 [J], 高丕莲
5.基于信息化的c语言中循环语句的教学设计探讨 [J], 李芙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语言循环程序设计—for语句》教学案例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尘威威
《C语言循环程序设计—for语句》教学案例
漠河县职业技术学校尘威威
C语言基础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掌握的一门重点课程,这门课程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编程的语言,学会编写简单的程序,能读懂C语言源程序。
案例背景:
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中,C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的课程。
要掌握和使用好这门语言,既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
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的知识体系照本宣科,让学生理解这些枯燥的概念都难,更不要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易挫伤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改为从案例入手,通过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模仿,在实际应用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和进行概念的延伸,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
所以从课程内容而言,案例教学是适用的,是切合学生的。
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三种基本结构的重中之重,而循环中的for 循环是程序中运用最多的,也是较灵活的语句之一,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在知识构架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如果不采用一些恰当有效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难以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一些有趣的程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
本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for循环语句在具体编程时的灵活应用。
教学目标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程序设计中构成循环的方法
2、能使用for循环语句编写C语言语句,并能运用for循环语句编写出正确的程序。
(二)过程与方法
C语言程序设计中for循环语句教学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线,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扩展―讨论―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
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课件把文字和图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学习效率高。
在课堂讨论和实践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纳总结学习内容,既有利于领会掌握新知识点,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重点的突破上,采用范例比较教学法,给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典型的例子掌握知识,同时通过用while、do while语句的所编写的程序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快速的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观察,乐于分析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确定
C语言程序设计中for循环语句的重点是“for语句的结构”,分析题目意图(即算法分析),并用让学生便于理解的方式描述,学生掌握语句的结构和用法并不困难,难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那些时候该使用哪种循环来解决问题比较简洁、高效,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for语句的应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我主要针对计算机专业高三高考班的学生,在学这节课之前他们应准确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中关于实现循环结构语句,如 for 或 while,do-while。
并拥有能分析并描述简单算法如求累加,累乘的能力。
案例描述
案例1:教师将一张空白A4纸向学生展示,跟同学们说,今天老师给大家做个试验,让你们来猜一猜(学生的兴趣和精神一下就提起来了),然后老师边演示边讲解,将这张纸对折一下后几张学生都能回答: 2张。
继续发问,对折两下几张学生:4张。
对折三下呢学生:8张。
(这个时候学生充满疑惑,老师想干嘛呢,问这么简单的问题)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如果纸理想化的大,对折42下,这些纸的厚度将会多高
这个教室一下就热闹起来了,学生们纷纷给出自己想像的答案,
有些同学比划出手势:伸开双手说:有那么高,有人说桌子那么高的,有说房子那么高的。
又有人马上否定,哪有那么高。
有些同学拿起笔就开始算,算着算着就不知道该从哪儿下手了。
这个时候老师组织安静课堂,叫同学分组给出自己心里倾向的答案,可以估计,可不说理由。
四个小组分别给出的答案是:1:书桌那么高(大概50cm)。
2:人的高度(大概170cm)。
3:楼房的高度(大概3000cm)。
4:大概10厘米。
老师不说哪一组对,只是问同学们,这个高度该怎么算接下来和同学一起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纸张的厚度h
2、有多少张纸n
3、高度=h*n.
解决问题1:同学自行测量(4组同学各自准备100页纸,测出总高度/100,取4个小组的平均值)。
最后得出一张纸的厚度约=0. 1mm。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动手,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集体合作精神。
解决问题2:有多少张纸2的42次方。
接下来利用循环语句来做(即有42个2相乘)。
编写源程序
所用方法:学生自己编写,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目的:培养并锻炼学生将心中已明确的算法落实到具体的程序语句上。
教师活动
这个时候巡查教室,检查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对部分有小问题的同学给予及时帮助。
组上有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很快就把程序编写完毕,我看了一下,选了一个同学到教室机给大家调试展示。
该同学给出的程序如下:main()
{ int i,k=1; float s;
for(i=1;i<=42;i++)
k=k*2; /* k是纸张的张数 */
s=k*0. 1*; /* 将mm转换成km */
printf(“将一张纸折42下的高度为:%.2f公里”,s);
}
调试结果:将一张纸折42下的高度为:公里.
这个时候老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的情况请同学们为他指出问题。
同学们思考了一会无人作答。
这个时候老师提醒:k的值将会很大.结果部分同学作恍然大悟状态,有同学马上举手:老师,变量k 的值不能定义为int,应定义为long ; 问他为什么他说:int类型的取值范围是:32767 ,装不下k。
老师微笑表扬:方向对了。
改好,调试,结果还是公里。
这个时候又有同学发言了:老师,不会定义为long都装不下k吧。
这个时候老师提问:如果整型数据long都装不下的数据该定义为什么学生回答:实型float 。
改好,调试,Ok,成功!源程序如下
main()
{ int i;
float s,k=1; for(i=1;i<=42;i++)
k=k*2; /* k是纸张的张数 */
s=k*0. 1*; /* 将mm转换成km */
printf(“将一张纸折42下的高度为:%.2f公里”,s);
}
调试结果:调试结果:将一张纸折42下的高度为:公里.
全班同学的脸上都露出成功的喜悦。
可同学们看到结果,表示不太相信,问老师,是不是算错了,有这么高呀。
老师作肯定的答复:没错,就有这么高。
比地球到月亮的距离(384,401公里)都还要高。
这里可以告诫学生,科学不是凭想像,实践出真知。
问题延伸:已知太阳离地球有亿公里,如果理想化的去折纸,最多折多少下有这么高
学生分组讨论,用什么语句最恰当。
得出结论。
(用 do while 语句)给同学们五分钟,请同学们给出程序并且调试出结果。
教师点评学生的程序,指出程序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源程序如下:
main()
{ int i,k=1; float s;
do
{ k=k*2; S=k*0. 1*;i++;}
while(s<=;
printf(“最多可折%d下有地球到太阳那么高”,i);
}
案例反思:
通过这案例教学也给我留下了很多启示:
1、根据C语言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现状,特别是根据学生平时厌理论而乐操作、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差的特点,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C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精神集中的状态,确保学生将知识真正学到手。
通过新鲜的案例引领课堂,平时上课精神不集中的学生都认真分析问题了,个别平时打瞌睡的学生精神也集中了。
2、学生编程的信心需要老师去引导和激发。
因为C语言程序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有些难度,部分学生一看到编程就放弃了,想都不会去想。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从案例中去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从案例去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算法,激发他们编程的尝试。
随着程序的成功调试,信心就有了。
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他将有无穷的力量去面对将来的学习和生活。